- 相關(guān)推薦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精選7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家講壇的讀后感(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1
正如于丹教授所說“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fā)點,才能夠去善待別人” ,我們總在怪別人不理解自己,可是我們何嘗想過,其實自己也不認識自己,我們雖然無法向莊子那樣,夢到自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從而得出“究竟是自己做夢化為蝴蝶了呢?還是蝴蝶做夢化為了自己了呢?”的想法 ,但是我們可以向莊子學習,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推斷所有的事物,只有真正認清自己,才會懂得如何認清他人,而不必把自己的方式強加于人。在當今社會上,不認識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而把自己的方式強加于人得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小到家庭,大到社會,每當產(chǎn)生矛盾時,就必然有爭吵,自然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正如混沌的開竅,漁網(wǎng)教子的方式,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自知之明是如何重要,而我們又要如何能做到自知之明呢?于丹說:唯有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從認識你自己,到傾聽你自己,到涵養(yǎng)、孕育你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歷程,通過莊子,通過于丹,我更加認識了自己!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不外化。所謂的“外化而內(nèi)不化”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外表隨物變化,而內(nèi)心有所堅持,凝靜不變,而“內(nèi)化而不外化” ,說的是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人的內(nèi)心應該堅持住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我們生活的時代時時刻刻在變化著,漸漸地,很多人把持不住誘惑,過分追求名和利,看看那些貪官,貪一點又一點,最后落得坐牢的下場,如果他們能堅持住自己心中的尺度,時刻提醒自己不被外在影響,那么也不會在監(jiān)獄中度過余生。我們再來看看小悅悅事件,越來越多的扶人遭官司的事件讓人們漸漸對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質(zhì)疑,更對這個社會產(chǎn)生質(zhì)疑,于是,更多的人變得冷漠,對身邊發(fā)生的事件視而不見,小悅悅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面對那么多變數(shù),究竟還有多少人能繼續(xù)堅持自我?現(xiàn)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對千變?nèi)f化的外在
世界而內(nèi)心不變,如果我們沒有內(nèi)心的定力,就會隨波逐流,桀驁不馴,本著內(nèi)心的寬容和洞察,隨遇而安,不與世爭,這樣的話會少了很多紛爭,少了很多矛盾。
莊子面對生死的態(tài)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絕不找死,第一點我無法參透,更加做不到,死對于莊子來說仿佛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他在《大宗師》篇里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子桑戶死后,子情張和孟子反一個在編挽歌,一個在彈琴,對著子桑戶的`尸體唱歌。在現(xiàn)代,我從來沒聽說過有誰會這樣做,當初我爺爺去世時,我只知道哭,只知道自己以后都沒有爺爺叫了,我想,如果誰在辦喪事時又唱又跳,說不定會被罵沒良心吧。雖然我無法向莊子那樣談笑面對死亡,但是我絕對贊同他的不找死,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如此美好,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yǎng)大,為何要輕生呢?即使對這個世界有多么地不滿,但只要我們活著,活著就有希望,還記得那個故事:一只小蜘蛛在往墻上爬,爬著爬著,前面有一塊湮濕了的雨跡,小蜘蛛一爬到潮濕的地方就掉了下來,然后,這個蜘蛛又從墻角開始爬,再爬到有個有雨濕的地方又掉下來了,如此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蜘蛛都懂得不屈不撓,我們?yōu)楹我p易輕生呢,再想想司馬遷的忍辱負重,想想霍金受病魔的折磨,想想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我們還有資格輕生嗎?!這個世界還是充滿精彩與希望的。
通讀莊子的人生哲學,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這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在何種崗位上,環(huán)境只是一種需要順應的外在世界,需要堅持自己內(nèi)心的秉性而不隨波逐流,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社會,我們充當?shù)娜魏我粋角色都需要用心面對,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jīng)做到盡心盡力。而作為一名平凡普通的政協(xié)人,我最大的快樂,就是用自己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去感染周圍,讓大家感受這份真誠的快樂。
蕓蕓眾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們能夠左右的。人人會在這個世界上遭遇危險,面臨困境,會在一些突然而來的變故中從遭遇內(nèi)心的挑戰(zhàn),如何去做到處變不驚?順應外界,與外界相處要通達,而內(nèi)心又要有所堅持,這樣才能在復雜社會中不迷失自己。 道家提倡,活在當下。也就是說,盡可能的做好現(xiàn)在的事情,把每一個當下活得更好,才可能獲得一個更好的人生.。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2
看了易中天的評三國,真為他的精湛演講叫好,真正懂得講課的`大師,風趣、幽默、尊重歷史、言出有證,而又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把看起來很枯燥無味的歷史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講出來聽的很有感覺很生動,使我們了解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們的為人之道、心靈之道、養(yǎng)身之道。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3
人生有太多的缺憾,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盡快的認可你所面對的缺憾,然后盡可能的通過別的事情去彌補,讓傷害降低到最小,聽了百家講壇“論語”,感觸很深,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不能活在陰影當中,應該學會化解生命的'缺憾,不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就會有不同的生活!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4
這個五一,我看了中央十套一個叫百家講壇《紅旗渠的故事》的節(jié)目。百家講壇這個節(jié)目我看了有兩年了,我也很喜歡,但這一次講的,讓我格外感動。
這一次的講師不是什么教師,是林州市的接待代辦副主任李蕾。他是喝著這紅旗渠的水長大的。
1960年以前,林縣從古至今都是個干旱地區(qū),缺水的程度有多嚴重,幾天不洗一次澡,刷鍋水都要留下來用,人們更是惜水如命,清水貴如油,李蕾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林縣有一戶人家,那家的老公公為了打一桶水好在除夕夜包餃子吃,凌晨就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打水了,排隊的隊伍很長,到了傍晚才打好了水回家。剛進村他的兒媳婦來幫她挑水,好讓老公公休息休息,結(jié)果,摔了一跤,水全撒了。這一家在那年也晚上就沒水包餃子吃,第二天,他們家的人看到兒媳婦因為自責,上吊自殺了。
這個故事讓我很驚訝,不就一桶水,至于嗎?不過,我很快就明白了。林縣的人因為從至今都沒缺水喝,人們就逃荒,逃到山西,山東,等等地區(qū)。
可有一些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的人不愿離開,終于到了1960年林縣的人們開始修建一條水渠,這條水渠為了把漳河水引過來給人們喝水,就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修渠工作。這十年里,修去的人付出了汗水,甚至鮮血,終于把這一條“萬里水長城”修筑完工。當時山西的'領(lǐng)導來看到這一景觀,說:“這哪是修一條渠呀,就是開了一條河過來呀!”
這個宏偉的工程,讓我們這些下一輩人驚訝,感嘆。如果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就是給多少錢,他也很難很難也許不可能修出這這樣一條渠!那個時候,工人吃一頓飯都要走五里地,更別說什么贊助,給錢了,F(xiàn)在一些工程,給了那么多的錢都是“豆腐渣”,他怎么能和當時的人民相比呢!
這都是靠人民的團結(jié),努力修出來的!這正應證了一句話:團結(jié)就是力量!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5
《百家講壇》是由河南省文化廳主管主辦、傳奇故事雜志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讀歷史為主旨,集知識性、品位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文化刊物。2008年,《百家講壇》分為紅、藍兩個版本出版。
《百家講壇》(紅版)以正說歷史為主,強調(diào)探究歷史真相。同時,還將涉及地理、天文、文學理論等諸多方面。在2008年,我們將誠邀名家、專家,加大原創(chuàng)、首發(fā);推出重量級人物,打造歷史經(jīng)典;更系統(tǒng)、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權(quán)威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文學性和生活化并存,使刊物更加貼近現(xiàn)實、貼近生活。
《百家講壇》(藍版)走出“正說”歷史局限、弘揚深度悅讀、縱論社會生活。在“尊重歷史,兼顧藝術(shù)個性”的前提下,要求文章的寫作方式有進一步的突破創(chuàng)新:無論是資料的運用、觀點的得出,還是各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各種歷史事件的歸納總結(jié)等方面,均采用“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的合理取舍的表現(xiàn)原則,從而形成“以故事講人物、以人物講歷史、以歷史講文化、以文化講人性”。
《百家講壇》被人們所喜愛。它已不再是一書了,它深深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自2001年7月9日《百家講壇》欄目在中央電視臺開播。我之所以喜歡看百家講壇是因為它介紹詳細,在講述歷史事件時還會介紹人物的一系列情況。比如易中天三國之庭審諸葛亮中開篇說:這是一場謀殺的指控,事情發(fā)生在一千多年前三國鼎立時期,涉案雙方名聲顯赫,涉案一方的諸葛亮被指控是殺害關(guān)羽的'罪魁禍首。一直以來關(guān)羽兵敗被擒,為孫權(quán)所殺,似乎在歷史上已經(jīng)無可爭議。這一指控的提出不僅使關(guān)羽之死蒙上一層神密的面紗,也沖擊了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到底有什么根據(jù)?諸葛亮和關(guān)羽之間究竟發(fā)生過什么?在開篇給人留一線懸疑,吸引讀者的目光。隨后,借著一些文學記載,抽絲撥線,否定了這一荒謬的說法。有一位學者說:"諸葛亮胸懷天下,而關(guān)羽無疑是他攫取權(quán)利的最大障礙,"周思源教授說:"這個無疑,我覺得很值得懷疑,不是無疑,而是有疑,文章說諸葛亮胸懷大志,他曾經(jīng)對徐庶等三個好友說`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朋友問他"你將來干什么?"諸葛亮笑而不答。這位學者就說諸葛亮難以啟齒。在劉備稱帝后,關(guān)張的地位就高于諸葛亮。
因此,對一心想要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說。在劉備身邊具有極強的排他性的小圈子,是他仕途的阻礙。周思源教授否定的回答:"胸懷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美德,以天下為己任,這是普遍性的,為國為民做一些好事,不等于要做皇帝,也不等于要做宰相。諸葛亮曾自比于管仲,樂毅。兩位都是良相主帥,是國君的主要輔臣。主要是輔佐國君,而不是要當皇帝,是希望自己可以輔佐君王,成就霸業(yè)。"時人,莫許之。"有人覺得他說大話,怎能和管仲,樂毅相比。諸葛亮為什么在這個問題上笑而不談呢?周思源教授如何回答呢?他說"關(guān)鍵就在于`仕進可至'這四個字,諸葛亮自比于管仲,樂毅這是理想,并不是已經(jīng)做到了,可以做到也不一定做到,徐庶等三個好友你們最多只能做到州和郡這樣的官職,是他不便說有點貶低朋友,另外,荊州的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他不滿足于,那么他也要等到鎮(zhèn)守荊州的關(guān)羽,幫他打敗東吳,他再收拾關(guān)羽,當時劉備他還未成大氣候,還不過成為割鋸一方的時侯,他總共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方,他的占略地位超過益州,諸葛亮當時怎么除掉關(guān)羽?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呢?何況他沒有這樣的作案動機。諸葛亮真的想當惶帝,容易了,隨時可以找個借口把無能的阿斗搞掉,他多次摔軍作戰(zhàn),劉備去世后諸閣亮掌握軍政大權(quán),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摔軍南征。一個有巨大政治野心的人最怕離開他的老窩,最怕別人也有野心,在你不在京師時,把你搞掉,而諸葛亮多次帶兵出征。他確實沒有野心。
后文,又以《諸葛亮受排擠嗎》為辯題來解釋闡述觀點。諸葛亮借孫權(quán)殺關(guān)羽的可能性。時光的流逝,可以沖刷掉掩蓋真相的迷霧,穿過歷史的長河,人們對諸葛亮借刀殺關(guān)羽這一指控的探究不單純是對真相的執(zhí)著,更不是名人效應的附和,而是如何去看待人們心目中那個原有的形象,當諸葛亮走下神壇,在歷史的顯微鏡下,他是否依舊是那個千白年來為歷朝歷代所景仰的蜀國丞相。諸葛亮的高潔品質(zhì),偉大的人格,將志未酬身先死,都非常感動,可想而知,世世代代都非常敬重諸葛亮。從這可以看出在講述完后還有教授自己的闡述,想法。這也正是我喜歡看的另一個原因。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6
《百家講壇》欄目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一座讓專家通向老百姓的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yōu)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我們主要說說近期的錢文忠講的《三字經(jīng)》吧:
錢文忠的《三字經(jīng)》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許多觀念已融刻在中國人的思想血脈中,如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雖然在中國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惡沒有定論,然而《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觀念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對人類的美好信念和期望!度纸(jīng)》一方面認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講得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歷史故事來印證成長及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沖四人同是曹操的兒子,但由于成長經(jīng)歷不同,差距越來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經(jīng)》認為,對于孩子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后天環(huán)境,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污染。同時,學習是一種生命的過程,學任何一樣東西,必須專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經(jīng)歷,才會有所成。
這就是錢文忠講《三字經(jīng)》的根本目的。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 7
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都會準時收看中央十臺的“百家講壇”!鞍偌抑v壇”是由一些大師來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分析一些經(jīng)典著作,告訴我們?yōu)槿颂幚淼牡览怼?/p>
我是在媽媽的強迫下看的,那時,我喜愛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正在熱播中,我自然是一萬個不情愿,可是,媽媽可不管這么多,直接調(diào)到了十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沒辦法,我也只好忍氣吞聲地呆呆地看這“百家講壇”。但是,漸漸地,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從王立群讀《史記》,我知道了一個朝代興衰的歷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時代是一步步前進的`。從易中天講諸子百家爭鳴,我知道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體的內(nèi)容,雖然有些我還不太明白,但我一定會讀讀這些經(jīng)典,吸取里面的精華。
從鮑鵬山《新說水滸》,我明白了故事中各個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過程,在以前,我還只是簡單地認為《水滸傳》只是一本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書,通過鮑鵬山老師對里面細節(jié)的講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細嚼慢咽地,里面108條好漢,個個性格不一,來歷不同,作者能處理得這么好,每一個英雄好漢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歸宿安排得合情合理,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有時間,我一定再細細地咀嚼這部經(jīng)典。從曾仕強教授講胡雪巖的啟示,胡雪巖能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個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我明白了誠信是人的第二性命。從錢文忠老師解讀《三字經(jīng)》,我知道了四書五經(jīng)的一些大致情況,以后,我也會慢慢地去讀這些經(jīng)典。
“百家講壇”已經(jīng)成了我的精神食糧,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一天如果沒“吃”,我會覺得心里空空的。里面講解的一些道理,必定會使我受益無窮。我會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講壇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聽百家講壇作文07-24
百家講壇于丹經(jīng)典語錄11-01
百家講壇心得體會11-04
百家講壇心得體會05-13
百家講壇演講稿12-31
百家講壇觀后感07-25
《百家講壇》觀后感09-26
百家講壇的觀后感12-04
小小百家講壇演講稿12-23
百家講壇觀后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