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書籍讀書筆記摘抄
作為一名擔任初中語文教學的老師,在閱讀完書籍后,應該寫好讀書筆記。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怎么寫初中語文教學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讀書筆記篇一
語文筆記分為:1、課本筆記2、練習筆記3、筆記本筆記課本筆記指的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跟課文聯(lián)系比較緊的知識,比如相關的文學常識(作家作品)、課文中的字的讀音等只需要記在課本上即可,便于高三復習之用。
練習筆記指的是老師在講解練習的過程中所記的關于習題的思路以及改正習題答案的相關筆記。雖然有些題目自己是做對了,但是自己在寫習題筆記的過程中又強化了一次,無疑是很有益于知識的掌握的。
筆記本筆記是指做在筆記本上的筆記。建議分為如下幾大部分:1.字音、字形板塊,可以包括通假字的積累;2.詞語板塊,近義詞的辨析,成語積累,熟語的積累等,這部分主要是詞語的,也可以包括一些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虛詞的用法;3、詩詞名句;4.經(jīng)典例題,包括縮句,仿局,標點,病句修改,關聯(lián)詞的運用,近義詞辨析等;5.歸納總結,包括字詞用法,答題技巧等,這一類可以直接附在經(jīng)典例題之后。6.作文技巧,包括平時作文講解的筆記和自己從刊物上看到的適合自己的內(nèi)容。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設置相應板塊。
怎么做筆記本筆記,大概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預習的時候把容易錯的字音字形以及不太理解的成語積累下來。二是在做完練習之后把相關的需要記在筆記本上的記下來。三是自己平時的閱讀或者練習及學習當中有價值的東西積累下來,這包括“讀書筆記”上的“字詞積累”以及大家自己記下的詩詞名句或者相關內(nèi)容。
只要大家堅持做筆記,從高一就開始積累,語文成績一定可以提高!
初中語文教學讀書筆記篇二
最近讀到一些關于語文教學的文章,學到很多新理念、新方法,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大多與語文教學方法有關,而語文教學方法論是和辯證法分不開的。在這里我想從辯證法的角度談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論。
一、整體與部分
有人提出“語文教育整體觀”。所謂語文教育整體觀,除了教材內(nèi)容之外,在教學上,強調(diào)閱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
如何理解閱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從閱讀一篇文章來說,如果是強調(diào)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過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必須處理好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因為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閱讀(整體)——分段閱讀(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體)。因為一篇文章是有結構的,是分段構成的,篇和段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一段之中,是由詞句表達的,段和詞句也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讀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當然,在讀某一段時,必須明確該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讀某一句話時,必須明確該句在這一段中所表達的意思;最后達到對全篇的理解。從學生的作文來說,一般也要從造句開始練習,再寫片斷,最后寫整篇文章。如果是整體輸出,從一年級就要寫成文章,豈不是要求過高了?
關于閱讀課要“讀整本的書”。讀書和學習閱讀是否有區(qū)別?學生的課外閱讀當然要讀整篇、整本書。但是小學的語文課不能強調(diào)讀整本的書,整本書也只能節(jié)選作為教材。閱讀教學要教學生學習閱讀,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體讀。不能因為強調(diào)整體而忽視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視了整體,必須是整體——部分——整體地去讀。
二、分析和綜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體性的特征,思想的發(fā)生是整體的……有機的思想的整體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這個問題和前面的問題是相關聯(lián)的,認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讀書就要“整體輸入,整體輸出”。這里將思想與思維方法混為一談。分析與綜合是人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是彼此相反又緊密聯(lián)系的過程。學生學習語文離不開分析與綜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
語文教學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讀全篇課文之后,分段學習:讀段時要理解段中的詞句。其優(yōu)點,可以對字、詞、句、段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理解得具體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處,過多運用分析法往往忽視對全篇課文的理解和運用,容易削弱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思想性、情感性。前一時期由于語文教學過于提倡分析,造成語文教學出現(xiàn)支離破碎的語言堆砌傾向,這是我們不贊同的。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如一只瓷花瓶,整體觀賞十分美麗,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會失去花瓶的美。同樣,一篇文章,只有從整體上把握,才能體現(xiàn)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讀一篇文章的目的,從理解的角度講,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內(nèi)涵,理解字詞句的目的`也是為了能讀懂全篇。從運用的角度講,學了語言就是要會表達,學會說話、作文,學習遣詞造句,也是為了能作文成章。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著眼于整篇,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語文教學的綜合方法,就是著眼在篇章的讀寫和積累上。閱讀中,重視對篇章內(nèi)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訓練中,重視全篇的朗讀、默讀、背誦;作文中,重視思想內(nèi)容的正確性、謀篇的完整性。這是其優(yōu)點。目前在扭轉過多的分析時,強調(diào)整體和綜合是正確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為語文教學的綜合法,其不足之處,對字詞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夠,往往也影響對篇章的理解,如果連一句話都表達不清,也難寫出通順的文章。就如編織器物,如果原材料質(zhì)地不好,必然會影響編織器物的完美。所以著眼全篇,還要打好字詞句的基礎。不能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最完善的辦法是在語文教學中將分析與綜合結合起來運用:既著眼于篇,又要把字詞句基礎打得牢固。語言訓練,并不是只作語言分解性的訓練,對小學生來說,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綜合性語言訓練;進行讀書、背誦、作文訓練,積累語言。但是讀書也不能囫圇吞棗,作文有了構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寫。我還是主張:講讀課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經(jīng)過必要的詞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須落實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賞,去運用。
三、內(nèi)容和形式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淡化形式”。為什么要“淡化形式”呢?語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是統(tǒng)一的。正如作家老舍先生所講:“思想內(nèi)容與語言形式是血之于肉,分別不開的,沒有高度的語言藝術,表達不出高深的思想。”從語文的選材來說,除了內(nèi)容要符合人文性之外,必須要從文章形式著眼。關于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qū)別,葉圣陶先生早就指出:“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他舉例《項羽本紀》,是歷史故事;只有作為文章去學習,理解章句間的法則的時候,才算作語文教材。“所當著眼的不應只是故事的開端、發(fā)展和結局,應是生字難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攝取”。從而得出明確的結論:“不論國文、英文,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眼形式方面,只在內(nèi)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所以選擇語文教材不能“淡化形式”,必須要內(nèi)容和形式、思想和語言兼顧。從語文教學來說,也不能“淡化形式”。如果只著重在內(nèi)容上、思想上的理解,那和思品課、歷史課、社會課等課又有何區(qū)別呢?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標”)中課程目標的設置有明確要求,既要重視“豐富的語言積累”“注重情感體驗”,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這個目標體現(xiàn)在各學段中,尤其在第三學段,關于閱讀的第5條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些要求既說明閱讀和閱讀教學是不同的,又說明注意文章表達方法和過去教師大講文章表達方法知識也是不同的。我們要正確地理解這句話,是“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也就是說,對于小學生不能要求過高,重點應放在精彩的、邏輯嚴密的詞句表達上;高年級適當指導學生領悟文章結構的合理性,開頭、結尾的生動和深意。要指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優(yōu)美語言,“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就是說,對“文章表達方法”不能由教師去講知識,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去“感受”、去“揣摩”、去“體會”、去“領悟”,要有“自己的看法”,要“作出自己的判斷”。這些都說明“課標”是非常重視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思想和語言的統(tǒng)一的。
四、理解和感悟
自從“課標”制定以后,在語文教學中都很重視學生的語言感悟,這是很正確的。但是大家似乎不愿提及“理解”一詞。好像一談理解就給人一種教學的陳舊感。這是有待商榷的。這里必須明確感悟和理解的關系。
人的認識是由感知——理解——應用構成的過程。理解是人的認知過程中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歌德有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屬于你所有。”學習任何知識,只有理解之后,才能掌握。讀書不理解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才能進行語言的感悟、欣賞和運用。因為理解就是將事物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關系揭示出來,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語文教學中的理解,就是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間、人物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明白一段話的意思,就要把一段話中的句子讀通,要讀懂一句話的意思,就要先理解句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有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很容易明白,就不必多加解釋。我們反對的是讓學生抄寫辭典上的詞的概念,為了考試去死記硬背那些概念。但是有的詞,尤其是一些成語,就要先把詞的本義弄明白,再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再說,對語文的理解是有不同水平的,一般有:(1)對字面的理解。初步理解字詞句,使重點詞句的內(nèi)涵具體化為一種情景,能初步理解文章寫的是什么。(2)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推理,能理解字里行間的比喻之意、引申之意、含蓄之意;理清文章的脈絡。通過深入讀書,不但能分析、概括全篇內(nèi)容的要點,還要能綜合地感受思想內(nèi)涵,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課文內(nèi)容。(3)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通過文章的語言所表達的情語,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的共鳴。從而看出理解就是思維過程,理解也是和情感分不開的。
如何理解“感悟”一詞呢?“感悟”一詞,《辭!飞系慕忉專“受到感動而醒悟。”也就是說,有所感觸之后有所領悟。由此可以看出,感悟是以理解為基礎的。理解達到第三種水平,情感上有所感動,同時在理性上有所醒悟或領悟到一定的道理。還以《飛奪瀘定橋》的第三段來講,只有理解了奪橋時的危急情況,才能被紅軍在那“千鈞一發(fā)”之際,“奮不顧身”的英勇形象所感動,從而才能領悟到紅軍長征的艱難,在情感上感受紅軍的偉大。所以理解和感悟應統(tǒng)一起來,相互促進。
語文教學中的理解很重要,但是不能停留在理解階段,還要引導學生有所感悟。要觸動學生的感情,使之動情,才能有所悟。學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個性特點,同一件事情,每個學生的感悟不同,所以感悟可以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個性化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讀書筆記篇三
目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內(nèi)容空洞、思維混亂、詞匯貧乏等現(xiàn)象與閱讀量少、閱讀范圍窄、閱讀能力低是不無關系的。事實上,閱讀的意義還遠遠不止于此!缎W語文教學論》指出:閱讀是一項最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是人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是學習、吸收知識不可缺少的能力。同時,閱讀過程伴隨著思維等心智活動,也是一種智力的鍛煉和開發(fā)。學生如果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將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注意學生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同時就訓練了他們的語言文字的習慣?梢哉f,閱讀是學習之母。因此,我們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積累語言,提高閱讀能力,進而發(fā)展智力及學習能力。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學生提高語文方面的能力,主要有兩個基礎,一是閱讀,一是生活,但學生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親自體驗,只能通過讀書來增加閱歷,所以閱讀是增強語文能力最根本的環(huán)節(jié)。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主要憑借,理解課文是訓練自能讀書的重要手段,如何利用好教材,讓它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嘗試。
1、做到多讀、多思,“熟讀”與“精思”相結合。
誦讀是閱讀的基礎。學生閱讀作品時,對所學作品質(zhì)疑問難,掃清閱讀障礙。同時借助工具書,將生字難詞辨形,理意,正音。誦讀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高效。大聲誦讀以至反復吟詠,容易入境入情,幫助理解,槵槼身嵉恼b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活動的過程。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jīng)意之間對語言那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與奇特嚴謹?shù)慕Y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我們主張多讀,更主張“熟讀”與“精思”相結合。朱熹曾提出“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也就是說,讀書要一邊讀,一邊想,想作者之所想,與作者在思想上溝通,在感情上共鳴。一味地強調(diào)多讀,如“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是我們要反對的。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做到“熟讀”與“精思”相結合,我們花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例如,備課時備讀;學生每次讀書有明確的目的,避免為讀而讀;根據(jù)每次讀書的目的確定讀的形式;朗讀、默讀要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要使全體學生切實受到讀的訓練。
2、閱讀教學與聽話、說話、作文教學相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話、閱讀教學,著重進行理解能力的訓練;說話、作文教學,著重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聽、說、讀、寫四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閱讀教學與聽話、說話、作文教學相結合,既有利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能促進其他語文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發(fā)展。一個聽、說、寫能力都較強的人必定也是一個有較強閱讀能力的人。
(1)教學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現(xiàn)象:教師說得很多,學生卻由于聽講抓不住要點而有點云里霧里;教師提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卻只有“半截話”,甚至只用一兩個詞來回答??聽、說天天有,而學生的聽、說能力并不強。我力求為學生作出示范,用準確、生動、規(guī)范的語言去影響學生,使他們的聽、說能力得到提高。嘗試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聽、說的訓練。
A、重述。課堂上教師提問、講述或?qū)W生發(fā)言之后,指定學生重述其內(nèi)容,強化學生聽話的注意力,同時訓練學生說話。
B、聽辨。有時候為了突出對課文中某一重點詞語、句子的理解,可以采用換詞、換句
的辦法。如把課文的原句和改換的句子讀給學生,聽聽有什么不同,然后通過比較、體會,加深對原詞、原句的理解并體會到課文遣詞造句的精妙。
C、評價。課堂上常常出現(xiàn)學生的發(fā)言水平參差不齊或意見不一致的情況。這時,應當引導學生分析、評價、展開討論,鼓勵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D、結合課文說話。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談談體會、收獲,續(xù)說故事等,不但訓練了說話,還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2)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關系也非常密切。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教師感到難,學生更感到難,只有突破這一難關,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定了“兩緊”、“兩多”的教學原則。“兩緊”是:緊密聯(lián)系閱讀,聯(lián)系閱讀教材;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兩多”是多讀、多寫。
A、緊密聯(lián)系閱讀聯(lián)系教材,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篇課文都是學生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首先要進行讀的訓練,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其次要引導學生從讀學寫。一篇課文只能從某一方面、最多是一兩個方面學習表達,不可貪多求全,否則只能是蜻蜓點水,一無所獲。當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時,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
B、多讀、多寫
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我為同學創(chuàng)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
多讀: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jié);充分利用每周三去校圖書館借閱的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jié)假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xiàn)代英雄等等。使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每星期的讀報時間,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的目的。
多寫:筆勤出好文。我們幾個班堅持每周一篇讀后感及一篇周記,兩周一篇大作,這樣,每周動筆進行寫作練習,思路才會開、筆頭才會活、文章才會精。
(3)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
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落腳點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閱讀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師必須憑借這些課文訓練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觸類旁通地獨立閱讀、理解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達到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
二、培養(yǎng)良好的獨立閱讀習慣,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使閱讀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不懈。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不盡。
1、培養(yǎng)邊讀邊想邊動手,認真讀書的習慣。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學生進行學習,特別是發(fā)現(xiàn)學習、探究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他會激發(fā)
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fā)學生認識的沖動性的思維的活躍性。因此,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乓膭顚W生敢于發(fā)問
⑵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問
“善問”是會學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每一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fā)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提出高質(zhì)量、高層次的問題。如:
、購奈恼戮索發(fā)問;②從題目發(fā)問;③從人物性格發(fā)問;④從寫作角度發(fā)問;⑤從比較入手發(fā)問;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比較,能使學生思維清晰有條理,提高歸納能力,得到新的認識,得出新的觀點。除此,我們還可從關鍵句子發(fā)問、從懸念發(fā)問、從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等等。
3、培養(yǎng)課外勤于閱讀的習慣。
4、培養(yǎng)正確、有效的預習、復習的習慣。
總之,閱讀能力是人們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能力。即使在信息傳播方式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和將來,閱讀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難的工作,我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尋找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書籍讀書筆記摘抄】相關文章:
書籍童年6篇讀書筆記摘抄06-29
2017年勵志的書籍讀書筆記摘抄07-21
閱讀藤野先生書籍讀書筆記摘抄09-26
初中語文的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摘抄08-31
閱讀三國演義書籍摘抄讀書筆記06-29
與友誼有關的經(jīng)典書籍語錄摘抄06-20
各種書籍里的經(jīng)典名句摘抄07-31
摘抄有關于書籍的名言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