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讀書筆記
、我們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將唐宋以后的注解推開,就自然會找出孔孟原來的思想。這叫“以經(jīng)解經(jīng)”,就是僅讀原文,把原文讀熟了,它本身的語句思想,在后面的語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釋。以這個態(tài)度研究《論語》,它可以說前后篇貫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張改編。
2、整個二十篇《論語》連起來,就是一整篇文章。至少今天我個人認為是如此,也需明天我又有新認識,我自己又推翻了自己,也未可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我們把整部《論語》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講究作人做事,如何完成作一個人。
4、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能夠反省,就是學問。
5、“學而時習之”,講的是學問的宗旨,隨時注重“時”和“習”,要隨時隨地學習。
6、做學問要不怕寂寞、不怕凄涼。要有這個精神,這個態(tài)度,才可以談做學問。雖然做學問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說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著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在為天下國家,千秋后代思想著眼的時候,正是他寂寞凄涼的時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
7、“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不要怕沒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這人在遠方,這個遠不一定是空間地區(qū)的遠?鬃拥膶W問,是五百年以后,到漢武帝的時候才興起來,才大大的抬頭!@五百年來是非常寂寞的,這樣就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了。
8、如何是獨樂樂?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如何是與人樂樂?曰: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shù)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氣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了。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9、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就看這個人能否對父母盡孝,對兄弟、姊妹、朋友是否友愛。
10、一個人有真性情,就不會犯上作亂。
11、學問的根本是什么呢?“君子務本”。文學好,知識淵博,那是枝節(jié)的,學問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所以“本立而道生”,學問的根本,在培養(yǎng)這個孝悌,孝悌不是教條。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2、人若能真正修養(yǎng)到戴高帽子感覺不舒服,而人家罵我,也和平常一樣,這太不容易。
13、我們作學問要踏實,不能“巧言令色”。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4、對任何一件事要盡心去做,這叫做“忠”。
15、傳不習乎?老師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實踐了沒有?
16、這些學問不是文學,要以作人做事體會出來,才知道它難,這就是學問。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7、使民以時。用人時應該把握時間。這個“時”很重要。用人要在時間上恰到好處,這樣部屬都聽你指揮,乃至全國老百姓自然跟你走。這是道德的修養(yǎng),也就是學問。
18、所謂做學問,是要從人生的經(jīng)驗中去體會,并不是讀死書。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9、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20、為了作學問,把自己的妻女或者丈夫丟開,這是不通的。
21、“賢賢易色”意思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學問好,修養(yǎng)好,本事很大,的確很行,看到他就肅然起敬,態(tài)度也自然隨之而轉(zhuǎn)。這是很明白,很平實的,是人的普通心理。
22、其實孝道也要量力而為,孝要竭其力,不要過分了。盡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23、能夠做到這樣,“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北M管這個人沒有讀過一天書,我一定說這人真有學問,這不是說明“學而時習之”并不是說一定讀死書嗎?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24、“君子不重則不威”的“重”是自重,現(xiàn)在來講是自尊心,也就是說每個人要自重。
25、一個人沒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視自己,不自尊,“學則不固”,這個學問是不穩(wěn)固的,這個知識對你沒有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信心來。
26、“無友不如己者”,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我們既然要自尊,同時要尊重每一個人的自尊心。
27、“不因其人而廢其言,不因其言而廢其人!
28、“過則勿憚改”,因為看到了每一個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不要怕改過,這就是真學問。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29、一個人要想好的結(jié)果,不如有好的開始。欲慎其終者,先追其遠,每件事的結(jié)果,都是由那遠因來的。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30、《禮記》是我們文化的寶庫,也是過去幾千年來憲法精神的所在。里面包括了現(xiàn)代的學問:政治、經(jīng)濟、哲學、教育、社會、科學,什么的東西都有,乃至醫(yī)藥、衛(wèi)生,以及中國人過去的科學觀念,都有了。
31、要了解中國文化的根本,禮記是不能不研究的。
32、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到一個地方,看社會風氣,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
33、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所謂詩的教育,就是養(yǎng)成人的溫柔敦厚。講到溫、良、恭、儉、讓這個“溫”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說詩教的精神。
34、中國人過去讀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過去而直到領導未來,所以它要我們“疏通知遠”。人讀了歷史,要我們通達,透徹了解事故人情,要知道遠大。
35、所謂敦厚,對別人的缺點,容易包涵,容易原諒,對別人的過錯,能慢慢的感化他,可是他并不是一個迂夫子,那么才是“深于詩者也”,這樣才算是詩的教育。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36、“禮之用,和為貴”這等于禮的哲學。禮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說大一點就是和平。這也就是禮的思想。
37、人和人之間會有偏差的,事與事之間彼此有矛盾;中和這個矛盾,調(diào)整這個偏差,就靠禮。
38、“大小由之”,無論大事小事,都要由禮的精神來處理,失去了禮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玻
39、由宗教而哲學,而科學,是今日西方文化發(fā)展的步驟。
【論語別裁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論語別裁》讀書筆記06-19
《論語別裁》讀后感08-10
《論語別裁》讀后感3篇03-22
《論語別裁》讀后感作文550字07-09
論語感悟《論語》讀書筆記09-21
《論語》讀書筆記精選07-05
《論語》的讀書筆記08-29
論語的讀書筆記10-19
論語讀書筆記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