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城南舊事》賞析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成稿于她到臺灣不久的50年代,于1960年正式發(fā)表。小說中,作者回憶了童年生活,追憶了北京的景色和人物,電影與小說同樣是透過英子一雙稚氣的眼睛來見證發(fā)生在她周圍的故事,感受這個社會上小人物的悲慘命運,透露出優(yōu)美的散文意境和淡淡的憂傷。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城南舊事》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電影《城南舊事》賞析
一、影片主題:一首淡淡的散文詩
影片在衰草枯揚的秋天展開,群山藏青,長城蒼茫。殘陽、駝隊、老人、城樓等意象,一層層鋪開,是影片自始至終縈繞著“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如一首散文詩,每一個場景、每一句話、都散發(fā)著濃郁的詩的韻味,清新、婉約、淡雅。
整部影片以英子的視覺觸摸往事,把三個并無相連的故事串聯(lián)起來。秀貞與妞的故事、以及小偷和宋媽的故事等等,一一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并最終以“離別”為情感歸宿。通過小英子與周圍人的相識交友,而后又一個個離她而去,知道最后“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離別的情緒貫穿影片的始終。通過對人物命運悲劇的呈現(xiàn)、對別離的無奈和對人生無常的嘆息,為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明麗的北京風俗畫,在京味十足的鄉(xiāng)土氣息中,浸潤著淡淡的哀愁和悲憫,同時也傾注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的濃濃相思。
在淡淡的鄉(xiāng)愁的情感底色上,影片的基調是淡淡的,人物的命運的敘述也是淡淡的,導演采用淡化情節(jié),淡化人物,淡化情節(jié)沖突的手法,寧靜而悠遠地感染著觀眾。
二、敘事結構:純真的兒童視覺
“不思量,自難忘。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是多么想念那些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啊!而今或許已物異人非了,可是,隨著歲月的蕩滌,在我,一個遠方游子的心頭,卻日漸清晰起來。我所經(jīng)歷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時間磨蝕了。然而這些童年的瑣事,無論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卻永久,永久的刻印在我的心頭。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的愉悅而神圣嗎?”
這是影片開頭的旁白,它采用劇中人的主觀自述,將整個故事置于成人的林英子對童年生活的一個回憶的框架中,借小英子童稚的眼睛,從兒童的視角建構起故鄉(xiāng)生活的片段,以兒童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體味人生百態(tài)。小英子那雙充滿純真、機警的眼睛讓影片多了份童稚,讓多愁沾染上了孩童的明朗。同時小英子那種獨特的兒童視角成為貫穿影片始終的一個內視點,與鏡頭敘述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于是,整個影片就避免了用成年人的心態(tài)來干擾小英子的觀察、思索、敘述、與表現(xiàn)。
三、離別與親情的流露
社會的黑暗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是痛苦的記憶,導演巧妙的利用小女孩為線索與生活在社會的黑暗中的人做了鮮明的對比。在英子和妞的對話中,可以知道,妞經(jīng)常被父親打,而且打的是渾身是傷。雨天夜里在家里受盡折磨的妞跑到了英子家,導演運用英子的家庭生活與妞的痛苦遭遇做對比,來展現(xiàn)社會的黑暗與不公,呈現(xiàn)出了讓人們反思的韻味。加上弄得滿城風雨的小偷再次呈現(xiàn)出了對當時社會的黑暗,他并不是為了頭而去偷,在英子與他在鬼屋第二次對話的那場戲中,讓觀眾明白了他不是好偷而偷,是為了生存,為了他弟弟的學業(yè)而去偷,是這個社會讓他走上了不歸路。
親人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親人的離別帶給人的不僅是悲傷,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折磨。導演利用親人的分離,來解釋人性真實的一面。在講述秀貞那段故事的影片中,秀貞由于對孩子的思念導致神志不清,她指著畫上的小孩對英子說是自己的孩子,并且對英子的囑托道:“見到俺家小桂子別忘了領他回來”,導演用這一句簡單而又樸實的話語,體現(xiàn)出了親人在一個人心中的地位。正是這種牽掛,是秀貞繼續(xù)活下去的希望,她相信她的小桂子終有一天會回來,于是她每天在門口張望。在家里,宋媽喂弟弟吃藥、宋媽讓英子代替寫信,病房中與爸爸的對話等等,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親情的可貴,也深深地牽引住觀眾的心。在影片中,導演多次運用了“離別”這個主題,向我們展示了世事的無常和離別的無奈。爸爸的逝世、宋媽的離去、秀貞與妞慘死在火車底下的畫面,如此種種,引起觀眾心靈上的共鳴。
四、影片的主題曲——《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優(yōu)美的旋律,帶著淡淡的憂傷,再配合離別的畫面,給人一種沉重的心靈震撼。這主題曲穿插在影片當中,特別是在片尾英子與宋媽分別的的畫面,這是背景音樂響起,與畫面的完美結合,再一次使影片淡淡憂傷的氛圍和片中人物的情感流露表達的淋漓盡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現(xiàn)在,每當這從容淡定的歌聲在耳邊響起時,總多一份親切與溫暖,仿佛童年或者少年時代結識的一位朋友,甚至是親人——問過許多同時代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
電影《城南舊事》人物賞析
秀貞:
這是一個讀了讓人心生憐憫的角色,她與思康的愛情在那個年代是不被允許的,他們之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沒有三媒六娉,八抬大轎。他們之間只有對彼此的好感,只有一份輕的不能再輕的承諾。而秀貞卻貼心的不想給他任何負擔,沒有告訴他小桂子的存在?墒牵伎档囊蝗ゲ粡头蹬c小桂子被扔了,讓一個未滿二十的女孩子再也無力承受,她瘋了!一個本在豆蔻年華的女孩子瘋了!一個初嘗愛情甜蜜的女孩子瘋了!一個初為人母的女孩子瘋了!她為自己、為愛情、為孩子瘋了!因為當時的封建,不允許男女之間有私情,不允許無中介之人的婚姻,不允許未婚先孕;現(xiàn)在的社會,戀愛自由,戀愛隨便,婚姻隨性,甚至早戀。秀貞的命運被當時的社會定位了。我個人認為,秀貞的愛情還不足以讓她有黛玉那“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般的肝腸寸斷、萬箭穿心,只是“小桂子”讓她久久心痛,我們拋開她的的角色,就當她單單只是一個母親,才初為人母,就被骨肉分離,諒哪一個母親能承受?但是,惡果是她自己種下了,她就必須為自己得無知、任性而負責。悲劇不是無緣無故就釀成的,它在特有的環(huán)境、背景、人物的一系列因素下,悄悄孕育。
宋媽:
這是一個和英子家有著極深感情的奶媽,她的最終結果就是萬分傷心,兒子死了,丫頭也送了人,這個消息還瞞了她幾年,從一個母親的角度上想,兒女是自己的心頭肉!可是這些卻又全是因為宋媽的外出。宋媽當時的社會,只允許男方休了女方,而她的丈夫又使用家庭暴力,宋媽一氣之下出走。大家試想一下:倘若當時的社會婚姻自由,宋媽會出走么?若宋媽不出走,”黃板牙兒”會讓小栓子放牛,不好好待他么?會將小丫頭子送人么?是社會背景,釀了宋媽的一出悲劇。那時的重男輕女,是一個極其封建的思想,為什么小丫頭子可以毫不心疼的送人,而小小子就可以視為珍寶呢?社會又釀成了男尊女卑的悲劇,宋媽說:“要不是小栓子沒了,小丫頭子就是送給了老子我也不找她!笆欠饨ǖ腵社會和男尊女卑讓宋媽抱憾。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于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該作品于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zhí)導。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jīng)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后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墻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于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fā)現(xiàn)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但最終在趕火車時母女二人一同喪命于火車下。英子發(fā)著高燒,昏迷了十天,差點丟了性命。后來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便衣警察發(fā)現(xiàn),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因為失去了一個朋友。后來,蘭姨娘來到英子家,英子發(fā)現(xiàn)爸爸對蘭姨娘的態(tài)度不對,英子想了一個辦法,把蘭姨娘介紹給德先叔,后來他們倆相愛,最后他們一起乘馬車走了。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被淹死,女兒也被丈夫送給了一對沒有兒女的騎三輪的夫婦,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為爸爸的離開,體會到了自己的責任,覺得自己長大了。
作品主題
《城南舊事》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末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通過小姑娘英子童稚的眼睛,來看當時北京形形色色和許許多多的人和事,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離小英子而去,表達了告別童年的悲傷和懷念的情感。向世人展現(xiàn)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種說不出的天真,卻道盡人世復雜的情感。通過看似狹小的描寫,卻反映了當時北京的整個歷史面貌,有極強的社會意義。帶領人們重溫了當年那籠罩著愁云慘霧的生活。小英子作為一個主要人物出現(xiàn)在文章中,當她發(fā)現(xiàn)大人們的良好愿望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巨大反差時,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靈就愈發(fā)顯得孱弱。纏繞在文章中那種無往不復的悲劇輪回也就更加令人觸目和深省,這也正是該小說顯得豐富厚重的關鍵之筆。
以現(xiàn)時的角度來觀察,《城南舊事》中所描繪的事件大多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各有各的痛楚。封建倫理道德逼瘋了秀貞,小偷、蘭姨娘、宋媽也有各自的血淚史,然而從整個文本來說,其主旨并非是對舊制度的控訴,而是以一個純真的少女的童心折射出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人性光輝。文章極力淡化善惡標準,以歡樂的童心對待現(xiàn)實的丑陋,在沉重的現(xiàn)實中保留一片自由快樂的天空?梢哉f,小英子打開了成人世界所忽視的視角,這個視角是以質樸、單純、善良的心去待人處事。這些視角本來為我們所共有,卻在世俗陳規(guī)的劫持下慢慢遺忘、丟失。小說中的小英子似乎就是現(xiàn)實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種陌生與熟悉感沖淡了對小偷的仇恨,勾起了純真的年代,令人感嘆良多。整部作品始終貫穿著對成長內涵的詮釋,對童年美好生活的依戀卻敵不過現(xiàn)實的變化。[7]
藝術特色
《城南舊事》以深摯的情懷和筆觸追述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城南的舊事,敘事結構包括兩層,表層結構是串珠式的,以成長為線,將小英子童年經(jīng)歷的五個故事集合在一起。深層結構是作者內心創(chuàng)作情感的表露與寄托,小說以不斷的"離去"來組織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在內外兩層結構的結合與互補下,小說得到了完整的表達與闡釋[8]。包含了作者綿延不絕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是公認的鄉(xiāng)愁文學力作。
《城南舊事》中表達鄉(xiāng)愁有以下特點:一、被女兒情結滋養(yǎng)的鄉(xiāng)愁。驢打滾兒追憶了因家境窘迫到城里做奶媽的宋媽的故事,她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們也在無愛的貧苦中喪失。林海音的小說創(chuàng)作有自己一以貫之的主題,那就是對中國女性命運的關心和思考。二、富有悲劇意蘊的鄉(xiāng)愁。每段故事的結果,里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離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三、鄉(xiāng)愁的書寫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說是純粹的懷鄉(xiāng)小說。她淡化了家國神話的建構和時代風云的宏大敘事,透過自己作為女性的故鄉(xiāng)經(jīng)驗,書寫女性在鄉(xiāng)土世界的生命成長;并以女性人生領域里大量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題材,解構了以男性的家國情懷為代表的故鄉(xiāng)敘事傳統(tǒng)。這種情形決定了她筆下懷鄉(xiāng)小說的書寫鄉(xiāng)愁的出發(fā)點。
《城南舊事》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著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xiàn)出來。是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一部純美的散文式的電影;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滿含人間煙火味,卻無半分名利心。
作品評價
畫家關維興:《城南舊事》之所以能夠感動許多讀者,關鍵在于寫實的表達,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誠與溫度。
導演吳貽弓:小說《城南舊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后,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shù)的觀眾。
影視演員沈潔:林海音的作品其實更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她的作品故事很簡單,沒有什么修飾,所以在改劇本時編劇很注重加強節(jié)奏和情節(jié)性。
【電影《城南舊事》賞析】相關文章:
城南舊事賞析好句賞析02-25
《城南舊事》好句賞析02-25
城南舊事好句賞析09-16
城南舊事的好段賞析02-25
電影《城南舊事》的觀后感03-22
城南舊事電影觀后感07-24
《城南舊事》電影觀后感06-17
電影《城南舊事》觀后感04-28
觀看城南舊事電影觀后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