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yǎng)生日常調攝6注意事項
春季按摩三穴位防病又保健
中醫(yī)認為,春季陽氣增長,陰氣減退,在陰陽交替季節(jié),容易生病。在這里中醫(yī)教大家按摩穴位,可防鼻塞感冒等癥狀,又對身體有養(yǎng)生保健功效。
鼻塞流鼻涕按揉風池穴
冬春過度之際,天氣乍暖還寒,早晚比較冷,很容易感冒、鼻塞。不少人會覺得鼻子不舒服,不自覺地流鼻涕、鼻塞,抵抗力差、疲勞感加強的人甚至出現感冒的癥狀。這個時候你不妨試試按揉風池穴。
中醫(yī)認為,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最易感受風寒之邪,所以有保健意識的朋友們都喜歡在寒冷的季節(jié)出門戴上帽子,抵御風寒對頭部的侵襲。風池穴意指易為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按揉風池穴(當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凹陷處),將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于同側風池穴,其余四指附于頭部兩側,由輕至重按揉1分鐘。這個穴位除了能治療鼻塞、流鼻涕,還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感冒、落枕等病癥。
上肢勞累不適點按曲池穴
如今代步工具多了,下肢漸漸解放,反而是上肢最受累,上肢酸脹疼痛,有時抬升都困難,這個時候你不妨試試按揉曲池穴。曲,是隱秘的意思,不容易被察覺。池,代表水的圍合之處、匯合之所。曲池這個穴位容易積聚寒濕之邪。
點按曲池穴(在兩側肘部橫紋外側端凹陷處,按壓上去有酸重感),有緩解上肢不適以及清熱瀉火作用。每次點按1分鐘。需要注意的是,此穴容易造成流產,孕婦禁用。曲池穴還能治療手肘疼痛、眼疾、牙疼、高血壓、貧血等癥狀。
手腳怕冷按壓陽池穴
很多人適應了溫暖的空調間、暖氣房,卻適應不了室內外的溫差,如果平時疏于鍛煉,很容易外出受涼,覺得手腳越來越怕冷。怎么辦呢?不妨試試刺激陽池穴。陽池穴名意指陽氣生發(fā)之池,有生發(fā)陽氣、溝通表里的功能作用。
陽池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中指、無名指指縫中(或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刺激這個穴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齊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另外經常按揉此穴,能夠防治“鼠標手”,即肩肘腕綜合征。
春捂不宜過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不是隨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劉敏說,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過早穿單鞋
俗話說,病從腳下起。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很早就開始穿單鞋,對身體非常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穿單鞋。
霧天不宜鍛煉
春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鍛煉的熱潮中來,但霧天不宜進行鍛煉。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煉時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內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春季養(yǎng)生保健日常調攝6個注意事項
春季,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jié),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wěn)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早睡早起
俗話常說:早睡早起精神好。春季,晚上不要睡得太遲,早上要早起,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以適應自然界的生發(fā)之氣。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調整和補充,進一步促使機能承受緊張度能力的增加,減少白天的困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春日里盡量不要熬夜,以免誘發(fā)和加重春困。
衣著宜寬松
在春季,起床后宜披散著頭發(fā),松開衣扣,舒展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這樣使思維易迅速活躍起來。此外,春季著裝衣褲不宜過緊。現在一些年輕女孩為追求曲線美過早卸去厚重的冬衣,而穿起緊身衣褲,其實這很不利于健康,原因在于:女性的陰道常分泌一種酸性液體,使外陰保持濕潤,有防止細菌侵入和殺滅細菌的作用,若褲子穿得過緊,就不利陰部濕氣蒸發(fā)。長時間過熱過濕的環(huán)境,為細菌繁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容易引起炎癥。
莫忘“春捂”
傳統(tǒng)養(yǎng)生理論強調“春捂”,是因為人們剛剛度過“冬藏”階段,代謝功能、抗病能力較低。強調“春捂”正是為了使人在體內產熱量下降后免遭春寒侵襲。春暖花開,過早地頓減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大,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所以“春捂”習慣要保持,尤其是清晨與夜晚,穿衣、蓋被寧可偏多,重點在于背部和腿部,以保存陽氣,增強抵抗力。
運動鍛煉
經過一夜睡眠后,人體松軟懈怠,氣血周流緩慢,方醒之時,總覺懶散而無力。此時伸伸懶腰,并配以深吸深呼,則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jié)、振奮精神的作用,可以解乏、醒神、增氣力活肢節(jié)。
踏青出游
寒冷冬季里,體溫調節(jié)中樞和內臟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經過一季的靜養(yǎng),肌肉和韌帶長時間不活動,更是萎縮不展,收縮無力,此時外出踏青賞景,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精神。特別是春天的郊野,空氣清新,花紅葉綠,百鳥爭鳴,置身于如此優(yōu)美的大自然懷抱,心情自然舒暢起來。而且自古以來,人們就有踏青春游的風俗,所以踏青出游不失為春季養(yǎng)生的好方法。
家居綠化
綠色有益于人的健康長壽,綠色植物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埃,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消除生活環(huán)境中的噪音,改善和調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綠色還能吸收陽光中對眼睛有害的紫外線,有益于眸明眼亮和消除疲勞,并使嗅覺、聽覺以及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得到改善。在陽臺上種些花卉,擺上盆景,可美化環(huán)境,又對人體健康有好處。如在室內,可栽種能凈化空氣的花,如吊蘭、米蘭、月季、文竹等。
春季養(yǎng)生保健切忌5個不宜
春天,應該加強鍛煉,使身體更健康。正值春季,也正是身體覺得疲乏無力的時候,總說自己被春困所纏上,那就是冬天沒有保養(yǎng)好腎臟,提醒大家春季養(yǎng)生一定要切忌5個不宜,做到健康的養(yǎng)生。
春天情緒不宜平和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jié),對于養(yǎng)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說到養(yǎng)生,人們就會說心態(tài)平和,但春季養(yǎng)生卻不同。劉敏說,“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讓心情欣然、愉悅,秋天才要講求平和。”
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醫(yī)認為,春夏養(yǎng)陽,所以春天應該多吃一些辛味的東西。比如,民間講究在農歷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餅,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發(fā)的作用,讓人微微出汗,可以幫助體內的寒氣發(fā)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蘿卜等。
相反,那些滋陰的、寒涼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銀耳等。特別是生冷的東西,像冰淇淋、冷飲等,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適。
中醫(yī)教你春季養(yǎng)生2大家常招
春季喝花茶去內熱
玫瑰花或者菊花加綠茶(寒性體質者用紅茶),是春季清熱、順氣的最佳飲品。野菊花和決明子泡茶喝,每天喝一袋減肥茶通凈腸道,多喝大米稀飯。晚上睡覺前再用熱水泡腳至微微出汗,然后按揉太沖穴10分鐘,后背膀胱經上刮痧(沿后背脊柱兩側,從上而下,出痧即止)。
此外,飲食上注意多吃涼性食物如鴨蛋、蓮藕、蘑菇、銀耳等,并要求不要動怒。
中醫(yī)點評:太沖穴對疏肝理氣正當選;而用菊花疏散肝火也是不錯的選擇。用菊花有這樣的講究:疏散風熱,多用黃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而清熱解毒,則是用野菊花。
但是,這些方法只針對“里實熱證”,即身體較強壯、容易上火的人。
腸胃也有消氣穴
胃經上的下合穴,能調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還是著名的消氣穴,專消腸胃之氣。敲擊足三里也能很快緩解胃痛和胃脹。而對于胃寒型的胃痛,吃大棗也有不錯的效果,因為棗性溫,能補脾溫胃。
中醫(yī)點評:對于脾胃虛的人,最好是將大棗洗凈水泡蒸熟后食用,或者水煮后喝水、吃棗或者煮粥時加入數枚也可以。另外,大棗性熱,適合胃寒之人食用,腹部脹滿,舌苔厚膩者和有內熱的人不宜食用。
結語:春季雖是“生”的時節(jié),但早春的確有太多的疾病隱患,因此想要讓自己健康的渡過這一時期,一定要從自身入手,做好養(yǎng)生保健工作。
【春季養(yǎng)生日常調攝6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春季養(yǎng)生的6個注意事項02-12
男士日常養(yǎng)生注意事項02-18
日常運動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09-03
春季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及禁忌09-05
春季養(yǎng)生禁忌及注意事項10-07
春季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介紹02-12
春季老人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02-12
春季養(yǎng)生須知的注意事項06-05
春季養(yǎng)生需要的注意事項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