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的記憶》讀后感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遺失的記憶》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讀沈應(yīng)雄《遺失的記憶》一書,第一感覺是:通俗易懂,樸實無華,朗朗上口,毫無贅述之感,竟一口氣讀了十之八九。再讀,仿佛對面坐著一位老友,他不慌不忙、徐徐道來,講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的感受,本地風(fēng)俗、年代情愫、淡淡鄉(xiāng)愁從中可窺見一斑。
讀之,可知本地風(fēng)俗。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雖然來徳近十年,相關(guān)文化書籍也閱讀了一些,但是,對當(dāng)?shù)氐奈幕?xí)俗的了解,更多的來自書中理論式的描述,缺乏生活氣息和活力。讀了《遺失的記憶》一書,感覺地道的德江習(xí)俗撲面而來,春倌的記憶、節(jié)氣記憶、山歌記憶、娃娃親、哭嫁等一篇篇文章,把坎上的風(fēng)物描述得活靈活現(xiàn),很有立體感和代入感,讀完仿佛自己也體驗了一把,很是耐人尋味。作者在《娃娃親》一文中寫到:“男女定親,男女雙方婚前是沒有‘搭白’的,即雙方?jīng)]有說過話,遇到男的到女方家走訪時,大人們上山干活去了,刻意留女兒在家煮飯,于是年輕小伙子就找機會去灶門前燒火,坐著不動,在不需要燒火時加柴燒猛火,目的就是望未婚妻說上一句話。女的實在忍不住了,終于說了一句‘鍋里糊了’!小伙子心里樂滋滋的,臉與姑娘的臉同火一樣,紅紅的”?吹竭@里,一個美好的畫面就活生生地投映在面前,純真而美好,悠遠而綿長。
讀之,可明一代情愫!斑h去的身影”板塊是最最吸引我的,也是從這里開始閱讀全書的。母親、父親、大姐、舅母、小姨……從樸實的語言里,我看到了作者生存的環(huán)境、身邊親人的境遇,以及無數(shù)的感動、無盡的思念、無聲的感慨。數(shù)篇文章里,尤以寫母親的居多。《遠去的身影》一文里,作者從母親入院前三天開始,一直寫到入院第六天離世,其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時隔多年仍記得如此清晰,讓人難以置信,母親臨走前古怪的行為舉止、尤其對獨子的無盡牽掛和殷殷囑托,是作者走不出的情感漩渦,也深深刺痛了讀者的心!澳赣H走了,天塌了……”,讀之淚目。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母親等這些身邊的.親人,是作者最難割舍的情愫。他以他的視角,讓我們真實地觸摸了烏江流域七十年代人的內(nèi)心深處。那漸漸褪去顏色的記憶,雖然逐漸遠去,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歷久彌香。
讀之,可解一縷鄉(xiāng)愁。全書第一部分為“迷戀的熱土”,記述了石門坎、營盤、小山、老屋、官林、鐵坑等熱土。與另外兩個板塊“遠去的身影”“坎上的風(fēng)物”一起,把作者散如群星的記憶,串在一起,組成了全書。從里到外、從外到里,都散發(fā)著淡淡的鄉(xiāng)愁。在《老屋》一文里,作者寫道“后來很多人見我不為所動,說是無人居住,不如拆了,還有兩萬元補助,我怎么可以為兩萬元拆除老屋呢!老屋在,可睹物思人,可以寄托哀思……”“不管我走到哪里,老屋永遠是我的根……”寥寥幾筆,勾畫出了作者對老屋的深情。我不禁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老屋,老屋里居住的親人,熟悉的白楊、道路、院壩……雖然年代不同、角色不同、風(fēng)物不同,但是,那一縷思鄉(xiāng)之情卻是一般無二,不禁產(chǎn)生了一種為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事、家鄉(xiāng)情記錄文字的沖動。
曾國藩曾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個人認為,本書最具特色之處就在于一個“誠”字,作者將自己的靈魂梳理為文字,用筆如實記錄下來,正是這一點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全書。沒有冗長說教,沒有華麗辭藻,有的只是心靈的訴說。
【《遺失的記憶》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散文:畹町 遺失邊關(guān)的記憶05-09
尋找遺失在這里的記憶散文06-18
遺失印鑒卡遺失證明12-01
遺失的音符10-20
遺失的美好經(jīng)典散文05-13
經(jīng)典散文遺失的美好06-08
遺失的愛情美文11-17
遺失人生感悟02-22
護照遺失證明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