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目送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目送讀書筆記1
一 好詞
1 .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2 . 殘酷:殘忍冷酷
3 . 閘門:引水、泄水或阻水的裝置。
4 . 奔騰:跳躍著奔跑。
5 . 朦朧:看不清,勉強看得見。
6 . 事過境遷:事情已經(jīng)過去,情況也變了。
7 . 遲疑:猶豫不決。
8 .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9 . 嗚咽:傷心哽泣的聲音。
10 . 深邃:深的;幽深。
11 . 鬼魅:泛指鬼怪之物。
12 . 混沌:形容蒙昧無知的樣子。
13 . 悵然不已
14 . 物走星移
好句
二 好句
1 . 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2 .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3 . 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
4 .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5 .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6 .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7 . 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8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9 . 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10 .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11 . 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12 . 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13 . 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14 .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15 .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16 . 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jīng)相信,曾經(jīng)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17 .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18 .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19 . 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0 . 一件事情的畢業(yè),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21 . 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22 . 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里沒有一張地圖。
目送讀書筆記2
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著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說什么,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脫,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
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只關懷的手,也是不著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著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wǎng)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里一手拿一個顏色的發(fā)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后,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并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里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舍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后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我是準備要一個人踏上征途嗎?
前邊的孩子轉身離開的時候眼中有不舍,有對前方未知事物的畏懼,但更多的是喜悅憧憬和睥睨一切的自信。他面帶微笑邁出了第一步,留給母親一個“不用追”的背影。哪怕前方荊棘遍地,被扎得遍體鱗傷,也絕不回頭。
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采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后的目送中,自己走。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并肩作戰(zhàn),時刻充滿斗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到勝利曙光時,對酒當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悅。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人,就跟他結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么遙不可及。
目送讀書筆記3
隨著年齡漸長,我與父母之間,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不再僅僅是依賴,不再僅僅是聽從,不再僅僅是長幼。我開始抑制不住對父母的各種各樣的不耐煩,有時甚至是憤怒。
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我站在我的世界里,父母親站在他們的世界里,我們各自懷揣著各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卻解釋不了對方的世界。突然想到了作家龍應臺,便來到書架,拿出《目送》,又翻上一翻。
書中華安和兒子一起去散步,兒子表現(xiàn)出的“成熟”,和對母親對東西的大驚小怪的“厭惡”的樣子;十六歲的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機場勉強和母親的擁抱和離別時沒有回頭的樣子;不愿與同路的母親一起走,走在一起,只是把自己關在耳機里的樣子,當兒子給龍應臺做飯時,說,你學會了,以后要做給自己吃的樣子……像極了自己。也許這就是新一代人與父母輩的人之間建立起的關系,不僅僅是依賴,和被依賴的關系。這之中,多少有了些伙伴的意味。
從這個角度講,被依賴的即是送別時漸行漸遠的一方,而依賴著的則留在原地落寞觀望的一方。也許這就是所有的母子,最后的結果,孩個子的獨立就是漸行漸遠的背影。曾經(jīng)一次,龍應臺在遠遠的地方,目送著父親進到了醫(yī)院的門,然后門被關上,父親就消失在了拐角處。如今,最后一次目送父親,父親被送進五米處的火爐里,再也沒有出來了。他開始明白。
這一輩子,父女的關系,在那一個背影,結束了。不過那一份,情,他永遠忘不了。這也是龍應臺在每一次看到和父親相似的人,都會想到父親的原因。失憶的母親,不記得,龍應臺是他的女兒。只是把他當做好心的路人。只有一直覺得這個“路人”和他的女兒很像而已。他們還在樂此不彼的玩著化妝游戲,也不會覺得無聊。他們分開的時候,也會不舍。因為終歸他們還是母女。他們此生的緣分還沒有以背影來散盡。
目送讀書筆記4
有沒有一本書,它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語修飾,卻從它樸實的字里行間,流露著甜中的苦,悲中的喜?有沒有一本書,跨越三代之久,寫盡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有沒有一本書,沒有渲染悲傷的詞藻,可整部書在力透紙背的描述生活現(xiàn)實深深的無奈中卻又漾溢著不舍的真情?有!這就是龍應臺的《目送》。如果你正值年少,請放下浮躁的心情,用心閱讀這部飽含人間真情的時代大作吧。
《目送》一共收錄了七十三篇散文,寫了龍應臺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攜手同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你體驗過一手撫育成長的孩子開始嫌棄你時作為父母的傷感嗎?你能否忍受父母離你而去的孤單和困苦?翻開《目送》,隨著作者那支犀利的筆,去感受一言難盡的辛酸。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七十多篇散文之中的主題大作《目送》。也許,所有將兒女養(yǎng)大成人的父親和母親,對目送的感受頗為深刻。也許在幼稚園,也許在學校門口,也許在飛機場……望著兒女漸行漸遠的身影,心中很是不舍。也許有很多的父母格外懷念兒女小時候吧,那小小的身子依靠著、小小的手指緊緊抓著……聽話又乖巧!可是,轉眼之間,兒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不再小鳥依人,變得叛逆、變得浮躁,開始嫌棄父母的嘮叨,甚至離家出走,想遠遠地逃開!赌克汀罚屇愕念^腦漸漸清醒起來。
作者送十六歲的兒子去機場,到外地當一年的交換生。她的兒子一路經(jīng)過安檢、到海關窗口拿回護照、進入候機室的轉角……全程都沒有轉過身來看一眼正在目送他的母親。而他的母親,像一尊雕塑,一動不動地站在道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離開。也許,她在等待著她的兒子離別前的回眸一瞥,可終不能得。這一幕,是多么讓人心涼!
到底是什么,讓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再像他們小時候那樣敬愛父母了呢?是被父母過度寵愛而覺得理所當然了呢?是被父母頻繁的關愛惹得不耐煩了吧?是長大了吧,還是父母老了,跟他們有代溝了呢?你體驗過嗎,當你的孩子長大后對你吼“你好煩。 蹦隳艹惺艿米?可是,同樣作為女兒的龍應臺卻是那么地愛她的父母呢?她的父親逝去,她是何等的悲慟!母親患了阿茲海默綜合癥,她像帶小孩子那樣精心地呵護母親,何曾有過不耐煩?又何曾嫌棄過她?嫌棄父母難道是這個時代的通病嗎?如果是,那又該如何根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边@便是一位母親的真實感受。多么普通的字眼,看了卻讓人覺得透心的冰涼。對父母多一些關懷與愛吧!他們畢竟給予了你生命,撫育了你,讓你認知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變老了。畢竟,他們用盡了一生的光陰來養(yǎng)育、教導我們!
我輕輕翻到書本的最后,上面寫著: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目送讀書筆記5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緒也隨著雨絲漫天飛舞,在這樣的時節(jié),這樣的雨天,好像最適合聽著音樂讀一本好書,于是我和著輕音樂在網(wǎng)上漫步,不經(jīng)意間又一次看到了龍應臺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最初映入我眼簾的時候我覺得它應該與女人無關!
但是當她的作品引領我細細品味時,我才知道她是一位來自一位出名的女作家,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她的文字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
今天我是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說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目送》讀后讓我有些酸楚和失落的文章,龍應臺在文章里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著我的心,讓我感同身受。
《目送》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睍r,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當讀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蔽覀兒寥憧囵B(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是如此的排斥與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發(fā)出一個共鳴的震顫,這讓我想起現(xiàn)實中的自己,現(xiàn)在我們總在抱怨孩子粘人,總希望能讓自己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少一點孩子的糾纏,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要跟她們親近都將成為一種奢望了。
我們的現(xiàn)在就是孩子的將來,今天上午我還在跟表妹埋怨老媽太過嘮叨,我都三十好幾了還管三管四的。從上學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知道留給了母親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離家,留給父母的只有背影!當車輪啟動我目視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離家,母親都會把我送到車上,幫我找好座位,而我卻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媽,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媽媽都會固執(zhí)的等到車子啟動,直到我完全脫離她的視線。
感謝龍應臺的這《目送》作品,是她讓我讀懂了老人內心的凄涼與無奈!是她讓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應該怎樣去對待我的親人,愛人和孩子!怎樣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
目送讀書筆記6
看著它,撫摸著它,靜靜的思考著,再把這本《目送》放回書架上的某個角落。
龍應臺的《目送》講的是兒子華安從懵懵懂懂到一個成人,勉強忍受著父母的深情的過程,目送著兒子遠去的背影和父親在火葬場,目送著他離我們遠去。文中寫到華安上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手來到學校,看著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里。而華安十六歲出國時,“我”送“他”到機場,期待著他回頭看我一眼,但并沒實現(xiàn),“我”知道華安長大了,希望“你”不必追。
記得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就意味著,你和他今生今世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我反復地朗讀著它,我把它告訴媽媽。她沉默了片刻,失神了片刻。媽媽的失神讓我回想到:幼兒園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媽媽不在了。我驚醒來,望著身旁的媽媽,一動不動地望著她,仿佛離開一刻,他就會從我的生命中消失一般。嘴里不停的嘀咕道:“不會的,媽媽不會死的!
念著念著我想到人總是要生老病死的,媽媽真的不在了該怎么辦?那時的我極端地想:媽媽不在了,我也不活了!現(xiàn)在的我長大了,懂事了,知道就算媽媽不在我也要堅強地活下去。因為,未來的路要自己走。而現(xiàn)在,我正處于青春期,我也常會嫌父母煩,父母嘮叨,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們好,但一臉的嚴肅,也會不時讓我們懷念起兒時那久違的微笑。我害怕失去,又不愿接受父母的噓寒問暖。有時候,青春期的人們就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可笑的想法中。我曾幻想過接受,但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其實一個渴望自由的人并不能做到。
或許最好的結局不需要人為的改動,是要靜靜地享受著,吵鬧時的煩惱;蛟S作者在兒子與他漸漸疏遠時,除了無奈,還有一些欣慰,欣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卻又無奈于不需要他了。
目送讀書筆記7
龍應臺女士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喜歡他敘事的方式、很細密的用語、以及文章中縝密的心思,讀它的書總讓我有無限的想法,總讓我靈魂在心靈深處擺湯,一面讀著書,也一面思考,是否有哪里和我的生活中相同? 所以這次選了很喜歡的龍應臺的作品—目送,為我的閱讀主題。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得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心的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一開始覺得要批判這本書實在很難,母子的親情哪有批判的馀地? 後來,當我在一次的仔細閱讀,很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一次的閱讀是一個很大的收獲,以前的這本書,在心中是驚不起多大的波瀾的,而現(xiàn)在,讀完這本書,種種思緒卻紛紛如潮水涌入。上了大學之後,離鄉(xiāng)背景之後,對於一切的觀感都變了,對父母的愛也不再認為是理所當然,很珍惜回家的時光,
對於父母,總覺得對他們虧欠許多。
其實這本書中常常說的是父母對子女離去的嘆息,可是,子女也和不是如此感嘆?因為有自己的命運,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離開父母,我們身為子女也是如此失落,常常在夜半人生盡絕時,默默的流下思鄉(xiāng)的眼淚,每一次回家,都覺得父母為何以如此衰老?為何父母也是如此的漸漸離去? 總是為了不讓他們擔心,讓他們覺得自己過得很好,游子在它鄉(xiāng)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總是在告別時微笑的說再見,在上車時獨自在心中流淚。
想討論的第一點,這本書可能是敘述著父母的情感,以她有個倔強的青春期孩子做對比,卻總忘了,世上多少孩子,有多少人是如此的目送父母親的離去,對於孩子,那更是痛苦,又有多少人曾如此公開的表明孩子的想法? 我知道有一些書有類似的想法,但是通常被歸類為心理教育用途去了。相信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每次回家,最不忍心去面對的是父母又更白了的頭發(fā),而父親因為工作產(chǎn)生了無盡皺紋的雙手,每一次回去總是擔心,是否他已漸漸垂下的肩膀也洩漏了她的蒼老。
每一次返家總是仔細的為他涂上層層的護手霜,因為平常的他總覺得,手已經(jīng)有了厚厚的皮涂上去也是沒用,所以我只是默默的希望,至少在我回家的時候,他辛勞的雙手可以不因凍傷龜裂,其實我一直明白,我們常常在目送著他人遠去,可最不舍的也是自己的家人,子女總是知道父母對目送自己的背影感到不舍,父母卻總是不知道,目送著他們漸漸老去的子女,心中也有著不少於父母的不舍,子女離鄉(xiāng)了,總會有回來的一天,而父母老去了呢? 卻是再也換不回的了,所以既然名為目送,龍應臺女士想必也曾經(jīng)目送著自己的父母目送自己離去,是否,是否這種感覺已經(jīng)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消失了?
目送讀書筆記8
整本書,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垜_《目送》
在寂寞而困惑的青年少年時光,我希望可以碰到這樣的一本書:
它所展現(xiàn)的,正是眼前我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友誼,親情,愛情;生活,學習,娛樂。它最好不要說教意味太重,一定不要有閱讀障礙,內容應該簡潔卻有力,有著直指人心的力量。它當然不能太過簡單、空洞、荒誕、離奇,或者只是單純地講個故事,至少在我閱讀過程中或者閱讀過后,有一種隨時想要再打開重新閱讀一遍的沖動。它讓你忍不住拿起筆,在深深觸動你的句子處來回咀嚼、反復誦讀,然后謄寫在自己最寶貴的筆記上。它引起你的深深思索。
幸運的,在我高三那段晦澀的歲月,我遇到了這樣的書。
它在我三點一線的生活中,增添了一番色彩。在所有所有空閑的時光,都有它的陪伴,每每手指觸及到它,就有偌大的充實感和滿足感。把它放在枕邊,睡前翻幾遍,嘴角帶著笑意,安然進入甜甜的睡夢中。它是《目送》,一本散文,寫友誼,寫親情,寫失敗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決然的虛無,寫盡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它告訴我,要真正的注視一切,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行云流水間,萬物映在眼里。
讀《目送》,你能感悟到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與“舍”,一種刻苦銘心的痛。
作者如是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被蛟S,在作者與兒子,作者與父親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時光中,他們目送一個背影,看著另一人走下去。
在那段青澀的少年歲月,我的父母也只能看著我的背影,看著我獨自走下去。他們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時光里,我只能一個人走?墒俏抑,他們眼中的擔憂,他們眼中的不舍,他們眼中一逝而過的傷痛,縱然我看不到。
讀《(不)相信》,你能領悟到人生心靈旅程里最大的關卡,是“相信”與“不相信”之間的困惑、猶豫和艱難的重新尋找。
目送讀書筆記9
伴著淡淡的油墨及紙質的香味,一頁又一頁,一篇又一篇,當我終于將一本并不太厚的《目送》讀完時,留在心中的,是纏綿的一絲又一絲不舍,激蕩的.一波又一波深思。
對于一個整天關在校園里埋頭做題的學生來說,之所以會選擇這樣一本書來讀,很大程度是受了書名的影響!澳克汀保粋多么溫暖的詞語,它是纏綿的不舍凝注到目光中送給離去的人最后一份讓其早日歸來的叮囑,是一股超越了三維世界將那些必走之物留于心間的神奇力量。
作為與整本書同名的文章,也是整本書的第一篇文章——《目送》,作者從兒子的離寫到父親的逝,那無盡的滄桑在作者冷靜而溫暖的筆端一一呈現(xiàn)。我安靜地讀著這一切,于是道不盡的痛徹心扉與憶不完的溫暖點滴就如受了魔咒的召喚似的,突然便回到了我的心間。
我之所以會對第一篇文章產(chǎn)生如此大的共鳴,也許與我的經(jīng)歷不無關系吧!我是個安土重遷的人,而我的安土,不僅限于地域上,更包羅了春華秋實的交替,物異人非的變遷。我常自比為三毛,因為我覺得我與三毛都是步履維艱地行走于稀泥中的人,對于那拖出來的泥水,我們是多么地不忍擦去,因為它攜帶了我們的過往?墒,時間在流,世界在轉,再多的留戀也留不住記憶的風逝。于是,我們只有站在風中目送著遠去的記憶。
而在作者的這篇《目送》中,我也讀出了作者對那一切即將遠去的事物的不舍。
作者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日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多么的無奈與滄桑!如若說對于兒子的離,即使不必追卻依然可以追,那么對于父親的逝與母親的老呢?只能眼睜睜巴望著回憶中的影像一幕幕掠過,卻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翻過第一篇文章,在其他的篇章中,作者依然以同樣的筆調勾勒出了過往的影像,為了讓那些影像更加具象化,作者還給每一篇文字都配上一張圖片。在圖文并茂的意境中,讀著、感悟著那點點滴滴的溫暖,我的心頭也不斷激起點點溫暖的浪花。我想著,在某一天,當我與作者現(xiàn)在年齡相仿的那一刻,我一人獨自靠在斑駁的墻影中,在夕陽的余暉下回想著我人生的點滴,那感覺,是溫暖還是心痛?也許兼而有之吧?
當整本書翻至中間部分時,作者似乎有意停止了對個人經(jīng)歷的“目送”,轉而將目光轉移到了萬千世界中去了。作者對時間、對距離、對人際、對人與物的相處、對所經(jīng)地點的景況都一一進行了講述,在作者悠長而不舍的目光中,那些本來抽象得不可捉摸的概念都化為了一灣清幽的潭水,在我的心中獨自散發(fā)著深邃的幽光,讓我與作者共同打量著人世的一切。
如果說開篇的《目送》是為了讓讀者走入一個無奈、疼痛、溫暖、回憶與念想并存的深邃的洞府中的話,那么,在最后的一系列關于作者父親病中與離世的文章,則是為讀者設下的一級級臺階,讓讀者看著一個老人在時光的折磨下如何離去,然后再一步三回頭地離開那深邃的洞府。于是,在纏綿的思念中,我們又見到了塵世的光明,重新面對萬千世界。
在讀著那一系列文字時,我總想象著那個在女兒、兒子以及老伴的陪伴中逐日衰弱直至被死神接走的老人,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爺爺。原來任何一個人的正常離去,走的都是同一條道,是留不住的,終究要離去。只是覺得,作者的父親與我的爺爺相比,更幸福。不過轉念一想,生命的本質不是一樣的嗎?何必太在乎外在的雕飾呢?去往另一個世界的生命都會把今生未受的福趕回來的。這樣想著,心中便寬慰多了。
有人評論說《目送》是21世紀的《背影》。很明顯,評論者的《背影》指的是朱自清的那篇。不過,我卻覺得這樣的比較反而使《目送》中的一些味道消失了,委屈了《目送》,如若再加上三毛的《背影》,那么,《目送》那溫暖與無奈的韻味才大抵被補全了吧!
目送讀書筆記10
當我翻開《目送》,其中的《跌倒》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龍應臺通過報紙上一個中學生因為受不了考試的壓力,而選擇了自殺的報道,得到了許多感慨。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我們如何去追求卓越,從砍櫻桃樹的華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出人頭地,譬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洗雪恥辱,譬如哪個戰(zhàn)敗的國王看見蜘蛛如何結網(wǎng),不屈不撓!
這段話明確的指出現(xiàn)在的教育的漏洞所在:告訴了孩子如何成為卓越的人,卻不曾告訴他們那些卓越的人背后的辛酸;告訴了他們卓越的人成功的經(jīng)歷,卻不曾告訴孩子怎樣去面對挫折;告訴了孩子表面的美好,卻不曾告訴他們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
而這樣的孩子,遇到挫折便退縮,從來不去努力,總認為不用努力,勝利的果實就會獲得。于是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怨天尤人,卻不是通過努力去自己獲得,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我覺得家庭、學校、社會,應該更多的教育我們如何去跌倒的有尊嚴、如何面對挫折,而不只告訴我們這些太過美好的事物。
目送讀書筆記11
雨一直在下,我的思緒也隨著雨絲漫天飛舞,在這樣的時節(jié),這樣的雨天,好像最適合聽著音樂讀一本好書,于是我和著輕音樂在網(wǎng)上漫步,不經(jīng)意間又一次看到了龍應臺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最初映入我眼簾的時候我覺得它應該與女人無關!
但是當她的作品引領我細細品味時,她的文字像涓涓細流般,靜靜的流淌。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卻能深入讀者的心靈,她的文字平實卻有著深深的寓意。似是和一位故交娓娓的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
今天我是第二次讀《目送》了,確切的說是第一次認真的讀,這是一篇讀后讓我有些酸楚和失落的文章,龍應臺在文章里的每一種感覺都撕扯著我的心,讓我感同身受。
《目送》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時,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當讀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車,他仍然戴上耳機,一個人聽音樂!蔽覀兒寥憧囵B(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是如此的排斥與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發(fā)出一個共鳴的震顫,這讓我想起現(xiàn)實中的自己,現(xiàn)在我們總在抱怨孩子粘人,總希望能讓自己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少一點孩子的糾纏,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要跟她們親近都將成為一種奢望了。
我們的現(xiàn)在就是孩子的將來,今天上午我還在跟表妹埋怨老媽太過嘮叨,我都三十好幾了還管三管四的。從上學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知道留給了母親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離家,留給父母的只有背影!當車輪啟動我目視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離家,母親都會把我送到車上,幫我找好座位,而我卻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媽,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媽媽都會固執(zhí)的等到車子啟動,直到我完全脫離她的視線......
感謝龍應臺的這篇散文,是她讓我讀懂了老人內心的凄涼與無奈!是她讓我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應該怎樣去對待我的親人,愛人和孩子!怎樣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
目送讀書筆記12
讀《目送》,會讓我又一次地感受到與父母分別時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時隔幾年,千里迢迢去看望父母時,二老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
就在去年春節(jié),全家要去蘇州看望父母,準備過一個團圓年。但天公不作美,動身出發(fā)的夜里下了一場大雪,早晨路上厚厚的積雪讓出遠門的全家做了難,車票已買好,路又不好走,怎么辦?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的電話早早就打了過來,天冷路滑,安全第一,就不要來了,以后還有機會。
但,想要見父母的念頭太強烈了,克服種種困難,還是踏上了看望父母的路。目送讀后感。等踏進家門,見到父母的一瞬間,所有的辛苦都煙消云散,父母老了,真的顯老了,不爭氣的眼淚奪眶而出,一下子緊緊和父母相擁在一起?
目送讀書筆記13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段,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浴赌克汀
每次看到扉頁上的這段文字,心中總會感慨一番,覺得作者有種悲涼的味道,也許這也是天下的父母都有的而且不可避免的,除了生死離別之外最痛苦的事情。
目送。
目送孩子,華安,華飛。十七歲,正值最叛逆的時刻。
他只是勉強地接受著母親的溫情,厭惡但又不便在展示在臉上,勉強讓離他很遠的母親抱住他的影子,空蕩蕩的影子;蚴怯袝r在用餐鄙視著母親引以為傲的學識:“你怎么才知道?”以自己相對前衛(wèi)的思想,抨擊著母親那“過時”的觀念,講述著屬于自己的新潮流,排斥著母親發(fā)自內心的感慨,施行著自我的風格,不可理喻著關于母親對于人生的見解。也許這就是代溝吧,可怕的代溝。聽著母親電話中幾十年如一日的“固定”話語,不禁心生惱怒,以同樣的方式“贈送”給母親,使母親的心,變得傷痕累累,也變得落寞了。
目送。
目送母親,一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只記得從前的點點滴滴,忘了身后的繁華世界。
她總是在做同樣的事,在問同樣的問題,期盼著女兒的回歸,疑惑著“你是我女兒嗎”的問題,有時雖然面對著自己的真正的女兒,卻依舊不認識,還一直在喊“女兒女兒,我的女兒呢”。無奈,她永遠都不知道了。也許她剛剛問過的問題會再問一遍,剛剛吃過的零食會希望你再給她一份,她認為自己沒有吃。她是最需要照顧的,也是作者的感情寄托,但,她什么都不知道了,讓做作者感到無可奈何,花兒總是要落去的,小草總是要枯萎的,再參天的大樹總有一天也會轟然倒下。使一個作為女兒的心,傷感了,也用心了。
目送。
目送父親。一個軍人,年邁的老人。記著故鄉(xiāng),有著尊嚴,意志堅定的老軍人。
他送作者去大學,曾經(jīng),卻只是送到一個無人、靜靜的地方,不想讓女兒在大學里出丑——他開的車子不夠好。雖然他很想繼續(xù)把女兒送到校門口,可是這樣的車子實在不適合送一個大學教授。在他看來,女兒的面子比自己的愿望更重要。他的尊嚴似乎更不容易被侵犯。曾經(jīng),他會念著《陳情表》,而音,變得婉轉凄楚,會聆聽著《四郎探母》,而潸然淚下。如今,他卻魂歸了,故里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蓾M足了他,卻使女兒心中無助、孤寂又深了。
目送,用眼睛,一個最簡單的動作。在小路這邊呆呆地望著遠去的背影,那孤寂、黯淡而又落寞的眼神,曾爆發(fā)出強勁的力量——妄想把背影追回來,然而,又倏爾布滿了堅定、擔憂、不舍的堅定目光。只得看著背影漸漸遠去,消失在深深的巷子后頭,不能做什么,只能用目光將所有的情感揮霍在這茫茫的空氣中,看著它們像一粒粒微塵,落到各地,消散。這是不可改變的結局。
目送,用眼睛,更是用心,送別,屬于自己的親情。
目送讀書筆記14
在朋友家小聚,在其書房看到龍應臺女士所著的《孩子你慢慢來》,為其所寫的溫情的親情和坦率的詞匯所感染,于是果斷借閱,讀后意猶未盡,發(fā)現(xiàn)這是她系列人生書作的第一冊。于是四處尋找第二冊、第三冊,偶然在一個高鐵站等車時在車站書店發(fā)現(xiàn)了龍應臺女士所著之人生三書《目送》,于是欣喜之中果斷買下。
這本書共有散文七十三篇,有人曾認為它就是二十一實際的《背影》,作者以獨特的、深邃的視角對父母之情,兄弟朋友之愛,對兒子之念進行闡述和描寫。在她的筆下,寫到她的父親用廉價的小貨車送她第一次去大學任教時因羞于自己的小貨車掉頭而去的背景,愧于父親癱瘓時因忙于工作而未能在醫(yī)院伺奉父親而留下父親低垂的背影,以及對父親的去世,她目送父親的棺木在推入火葬場的背景;對于她的母親的逐漸老去,甚至已經(jīng)不太記得她的女兒的名字和容貌,作者陪著她母親去陽明山旅游,第一次帶她去坐了捷運快車,看著她母親坐在凳子上拍照時時亮卻迷離的眼睛,她看到了旁邊另外一個老人的背影,母親的形象變得更加嫻靜,更加清晰,也更加孤單,作者于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她日益衰老的母親;更是陷入母親坐火車時記掛著“家”而嚷著“天黑我要回家”凄然聲音的深思:母親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對于孩子,作者如世間的萬萬母親一樣,目送著兒子的背影慢慢長大,目送著兒子的背影從蹣跚學步到步入學堂、從兒子剛入學堂時的怯怯眼神而不斷回望到十六七歲時埋怨母親管束太多而毅然離去留下不再回頭的背影,到上了大學之后,甚至是連同坐一臺車時兒子也是戴著耳機聽著只有他一個人呢能聽的音樂,留下他高高瘦瘦的背景在公交車開走前的公交站臺。于是,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她的緣分今生今世就是在不斷的目送他的背景漸行漸遠。父母永遠都是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對于幸福,她說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就是你早上看著她的背影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安安的回來了;幸福就是你還有時間等著頭發(fā)白了、背已駝了、用放大鏡艱辛讀報的父母,他們還能走到街角買兩副燒餅油條回家再叫你起床。所以,時間,總是無法停留,就如數(shù)不清沙漏里邊的沙子還有多少粒,也聽不見沙漏流沙的速度能否不在加快,但是唯一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沙漏不停的在漏、不停的在漏。
是的,生活的壓力,壓得我們有了逃避回家冠冕堂皇的理由,對于我們日漸老去的雙親,我們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我們能夠給予的往往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回去聚首,甚至是偶爾的幾通電話,父母給予我們的卻是無微不至的關愛,無窮無盡的牽掛。孝道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立人之本,莫要等“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莫等閑,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想想父母送你出去讀書時因揮別而吃吃不能放下的手臂,想想父母在你毅然決然轉身離開時隱蘊在眼眶中的淚水,多陪陪父母,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對于孩子,我們如自己的父母一樣,開始注視這孩子成長的背影或歡欣或憂傷,我們能交給他們的也是自己逐漸逝去的時光,所以,教育孩子,善待父母,以身作則,從心做起......
目送讀書筆記15
一、關于親情
一直以來便很喜歡龍應臺的作品,她用犀利的一支筆寫出世界上最難以言盡的溫情。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是疑惑的。是誰目送著誰,這背影里又有著怎樣動人的故事?讀完全書,我才知道,這是親情最樸素的表現(xiàn)。
很喜歡書里的一句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小時候,每每出遠門,母親總會早早地開始念叨,汽車緩緩開動時,我總是忍不住淚流滿面,然后別過頭不讓她看到我的狼狽。那時的母親,心里想必也是極為不舍的。后來,外出求學,離開家的時間更多了,出門在外的日子總是格外想家,再后來,生命中多了些坎坷,也愈發(fā)地明白家對于我的意義,是那樣的不可替代,那樣的彌足珍貴。許多人都說不想長大,因為長大后的世界就會變得現(xiàn)實可怕,可對于我來說,長大讓我心存感激,知道了生活的來之不易和這個世界應該時刻珍惜待之。
二、關于成長
年幼時,我們都有一堆的玩伴,呼啦啦地來,呼啦啦地去,那時的我們堅信身邊的人可以一直陪伴我們,直到世界末日,我們想不出會有什么理由能夠將那樣深厚的感情磨滅。后來,我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終于知道很多感情都敵不過一個叫“時間”的東西。才逐漸明白,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闖;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三、關于幸福
“你幸福嗎?”還記得這是央視前幾年發(fā)起的一項調查,那么,對于幸福,你是怎么定義的呢?我也曾經(jīng)仔細想過這個問題,究竟對于我來說,什么才叫幸福呢?是擁有數(shù)不清的財富,一個貼心的愛人,有個可愛的孩子,還是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呢?直到我讀到《目送》里龍應臺關于幸福的詮釋,我才明白這就是我心里那呼之欲出的答案,“幸福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是尋常的日子依舊。幸福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一種安全感,有安全感才不會時時恐懼。在你感覺不幸的時候,家人、朋友在身旁默默地支持你,你并不孤單,他們帶給你安全感,這就是幸福!毙腋,各有各的不同,我只愿在余下的人生里,能對著“我的”幸福珍之惜之。
【目送讀書筆記15篇】相關文章:
《目送》的讀書筆記12-18
目送讀書筆記(15篇)02-02
目送讀書筆記(集錦15篇)03-28
《目送》讀書筆記(集合15篇)01-28
《目送》讀書筆記范文1000字12-15
初中生讀書筆記目送10-14
關于目送的讀書筆記大全10-13
《目送》讀書筆記(合集15篇)06-22
《目送》讀書筆記(精選15篇)04-11
目送隨筆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