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賞析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賞析1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
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眼兒媚·詠紅姑娘注釋
、偌t姑娘:酸漿之別稱。多年生草,高二三尺,葉卵形而尖,六七月開白花,其果實成囊狀,色絳紅,酸甜可食。楊慎《丹鉛總錄·花木·紅姑娘》引明徐一夔《元故宮記》:“金殿前有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庇帧讹嬎~·叢錄》云:“按紅姑娘一名洛神珠,一名燈籠草,即酸漿草也。元棕擱殿前有草名紅姑娘,見《清吟堂集》詠紅姑娘題注。
、隍}屑:風(fēng)聲。漢劉向《九議·思古》:“風(fēng)騷屑以搖木兮,雪吸吸以湫戾!蓖跻葑ⅲ骸帮L(fēng)聲貌!碧聘哌m《酬李少府》:“來雁無盡時,邊風(fēng)正騷屑!
、巯冀o:謂美艷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
、莒呿H(mòl(fā)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參見《臺城路·上元》注③。
⑥玉墀三句:謂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種植了紅姑娘,宮中女子爭相采摘,又爭相插戴。玉揮,宮殿前的石階。玉墀,女子之頭飾,玉制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至正,元惠宗順帝妥歡帖睦爾第三個年號(前二年號為元統(tǒng)、至元),即公元1341一1367年。
眼兒媚·詠紅姑娘賞析
元代棕擱殿前曾植野果紅姑娘。如今野果依稀尚存,而元代王朝卻早已淪為歷史的陳跡了,故此篇作者是借詠紅姑娘抒發(fā)了今昔之感。上片側(cè)重刻畫紅姑娘之形色,下片則述古寫懷。值得注意的是,結(jié)句點出“至正年間”,而“至正”是為元末惠宗順帝之時。順帝昏庸,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遂致各地義軍蜂起,最后元朝滅亡,政權(quán)為朱元璋所奪。此篇末明點“至正年間”,其中所含深意是耐人尋味的。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賞析2
眼兒媚·詠紅姑娘
騷屑西風(fēng)弄晚寒,翠袖倚闌干。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玉墀爭采,玉釵爭插,至正年間。
翻譯
秋風(fēng)瑟瑟,給夜晚帶來些微寒意,紅始娘花的綠葉被風(fēng)吹得斜倚著欄桿,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紅姑娘的花冠好像絲織品一樣,花朵微微綻放了些,殷紅的顏色好像瑪瑙一樣好看。
當(dāng)年宮殿里的往事還能向誰詢問呢,只有這紅姑娘花還依稀尚存。記得當(dāng)年元代至正年間,宮殿前的紅姑娘花爭相斗艷,宮女們爭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還在,采花人已經(jīng)不在了。
注釋
騷屑:風(fēng)聲。
霞綃:謂美艷輕柔的絲織物,此處形容紅姑娘的花冠。
靺鞨:形容紅姑娘殷紅的顏色,好像是紅色的寶石(紅瑪瑙)一樣。
玉墀:女子的頭飾,玉制之釵,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順帝年號(1341—1370)。
賞析
納蘭之心,細(xì)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憂慮重重。
《元故宮記》中有對紅姑娘描述道: “金殿前有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蔽黠L(fēng)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闌干,清清朗朗的`,紅姑娘好似少女般溫婉可愛;ü谒朴薪z織之感,美艷輕柔,殷紅之色視同紅瑪瑙,紅姑娘形色甚是好看。首句“騷屑”,意為風(fēng)聲,漢時劉向《九議·思古》中有“風(fēng)騷屑以搖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畫紅姑娘之態(tài),讀來惹人喜愛,可以想象一片蔥郁之景,引得人心隨它沉醉在一片風(fēng)情之中。故前半部分基調(diào)積極,呈現(xiàn)的多是歡愉。
但至下片語意頓轉(zhuǎn),質(zhì)問“故宮事往憑誰問”,霎時轉(zhuǎn)為沉重的歷史之思,洋溢的許是悲苦之意。朱顏無恙,過往何存,野果如今還依稀尚存,蔥蔥郁郁美好地保留著,點綴著這個世間,當(dāng)年王朝卻早已淪為陳跡。依稀只記得當(dāng)年元代至正年問,宮殿前的紅姑娘爭相嬌艷,宮中女子爭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潑場面。而今只留蕭條舊宮,美景依舊,對比之下更顯得寥落。
至正年間用作背景,自有深意。至正即元惠宗順帝第三個年號,故時值元末。順帝昏庸,不諳權(quán)術(shù),有一年元朝境內(nèi)發(fā)生通貨膨脹,加之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其后各地義軍蜂擁而起。最終,元朝滅亡,政權(quán)為朱元璋所奪。故至正年間這一時代背景隱藏些耐人尋味的意味。納蘭借用此典,表達(dá)的或許是今昔之嘆,又或許有對時下的深深憂慮。
再細(xì)究“無恙是朱顏”,又要聯(lián)想納蘭對后主詞的偏愛。這朱顏一詞,正是因李后主的絕筆《虞美人》而出名。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泵棵枯p誦此句,都是滿懷的悵惘無奈。 “欲語淚先流”的凄婉動人,都寄附于猶在的雕欄玉砌上,偏是為了那不再的朱顏。傳達(dá)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無奈,與納蘭的“故宮事往憑誰問,無恙是朱顏”一句,可謂異曲同工。納蘭迷后主之詞,確實得其精髓而不失納蘭之風(fēng)。
后主句中的“朱顏”單從釋義上看, “朱顏,即紅顏,少女的代稱”,表義上看應(yīng)指南唐舊日的宮女,當(dāng)然后人也有理解其還應(yīng)包括舊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當(dāng)年李后主被押到東京,從一個盡享君主之樂的國君淪為亡國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淚洗面,故感嘆,當(dāng)初“物是”,如今“人非”。
納蘭深得后主詞義,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嘆,嘆得沉郁內(nèi)斂,自有精魂;ú葜ぃ仓隊幤G之景,人處雖小,小中見大。歷史遺恨,不用說盡往昔風(fēng)華絕代,只需輕輕勾勒當(dāng)下的細(xì)枝末節(jié),就足夠令懷史之人,流盡含恨之淚。
深感今昔之別,變遷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扼腕之痛,憂心之苦,郁結(jié)之人,輕輕問道: “故宮事往憑誰問”就足夠引人哀愁萬分。
創(chuàng)作背景
紅姑娘,學(xué)名酸漿草,又有稱洛神珠、燈籠草者,野草而已。果雖曰可食,其實苦澀不適于口,兒童偶或吮吸,更多作玩物視之,以晶圓紅潤,又有薄觳為可愛也。詞云‘爭采’、‘爭插’,皆為詞人想象過甚之辭。納蘭性德與嚴(yán)繩孫相識于康熙十二年(1673),詞或作于相交未久,可能為納蘭性德早期的作品約為康熙十四年(1675)。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眼兒媚·詠紅姑娘》原文及賞析11-23
眼兒媚·愁云淡淡雨瀟原文及賞析10-15
詠桂原文及賞析10-15
《螃蟹詠》原文及賞析10-15
《詠瀑布》原文及賞析11-19
詠秋柳原文賞析10-21
《詠荔枝》原文及賞析10-19
螃蟹詠原文及賞析10-18
《詠萍》原文及賞析10-15
詠紅梅花得“紅”字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