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寫小年的詩 推薦度:
- 寒露的詩 推薦度:
- 形容立冬的詩 推薦度:
- 贊美立冬的詩 推薦度:
- 星星的詩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詩語的作文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語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語的作文1
光在罅隙中漸漸沉淀下來,經(jīng)典的往昔便在古舊的回憶里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光暈。漢語,這滋養(yǎng)詩魂畫意的語言,在狂野而混沌的社會中清凝地蘇醒著,在斑斑駁駁的花墻上靜靜綻放著美麗。
漢語是什么?漢語是君子好逑的《詩經(jīng)》,是魂兮歸來的《楚辭》,是執(zhí)過羊鞭者的《兵法》,是受過宮刑者的《史記》,是為求一字捻斷的數(shù)莖須……
一直覺得,漢語是世界上最動人心弦的話語。它經(jīng)歷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浸潤和水深火熱的磨練,讀起來才能字正腔圓如珠玉落盤。千百年來,漢語在無數(shù)龍的傳人的唇舌間輾轉(zhuǎn),也讓它本身有了感情和靈性。我們珍視它又漠視它,而它,一如既往地在東方古老的華夏大地上錚然作響,向世界發(fā)出自己莊嚴(yán)的歌喉聲。
在古埃及人信奉的眾神中,有一位叫瑪特,掌管真理、正義和法度的女神。她頭上佩戴羽毛。人死后到了冥府,心臟必須稱重,瑪特便把她的羽毛放到天平另一端,用來稱出那人心的重量。
我喜歡這根羽毛。漢語就是這樣一根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許填不了天,補不了龜裂的大地,但它恰恰足以稱出一個民族文化沉淀的分量。
如此看來,漢語定然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娊(jīng)》中那么多振人心魂的妙句,一定要用中國話吟誦,才會抑揚頓挫,感人肺腑。新中國成立時,天安門城樓那莊嚴(yán)的宣告,也定要用漢語喊出,才實現(xiàn)了一個民族復(fù)興的重要意義!拔矣c君相識,長命無絕衰”的溫婉凄美,或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寬廣情懷,若是翻譯成英文和韓文,其中的神妙定會大打折扣。
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有人會說,即使曹雪芹先生在世,《紅樓夢》完篇,也難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因為《紅樓夢》是太中國化的東西,唯有用漢語解讀,才能品味其中的辛酸苦淚。也終于明白,為什么泰戈爾文似織錦的《飛鳥集》讀起來卻還是有隔閡,因為沒有一種語言可以取代中國語言一樣,印度語言的奧妙也無可替代。
任何民族的語言都被視為本國文化,而中國的漢語大概是最厚重的。中華漢語,華夏文明之本,神州文化之根,匯集先人智慧,彰顯國人精神。巍巍中華,泱泱大國,漢語溝通文化血脈,凝聚炎黃子孫。
我愛漢語,這如詩如夢的漢語,這在龍的傳人的唇舌間輾轉(zhuǎn)千年的漢語,我們聽到它如詩的韻律:平平仄仄。
詩語的作文2
中國古代文人似乎都有悲秋的情結(jié),他們?yōu)槁淙~而感傷,為萬物的蕭索而深感落寞,更是在秋的撩撥下寫盡了綿綿不斷的秋思。
在歷史長河中首先出現(xiàn)的當(dāng)是屈原。不得志的他雖挺著一身傲骨,卻也寫下了“娟娟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這樣蕭索冷落的詩句。為國孜孜不倦的操勞,得不到君王的賞識,卻時時處處面臨著中傷,這樣的憂憤也只有寄托于秋風(fēng)落葉才能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了。
沙鷗般的杜甫一生都在飄零中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寫盡了現(xiàn)實帶給他的失望與痛苦。流落夔洲的他面對滔滔東去的長江,用血與淚吟誦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凋零的秋葉,洶涌的江水,漂泊的處境,多病的身體,怎能不激起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痛與掙扎?
杜甫的悲是雄壯的,也是后人難以企及的。元代王實甫在《西廂記》里寫的又是一種別具風(fēng)格的“悲”,借秋之肅殺表達一種凄婉纏綿的情,換來不知多少人的淚水。“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憋S颯秋風(fēng)中,濃艷的霜林,竟是離人的眼淚染成,這奇特的想象更顯現(xiàn)出離別的悲苦。
馬致遠的《天靜沙 秋思》把游子羈旅他鄉(xiāng),漂泊在外的思鄉(xiāng)之情,則寫到了極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啊,漂泊在外的游子,此情此景,叫他如何不哀傷?!
歐陽子的《秋聲賦》向來稱為古人“悲秋”的集大成者,讀來倍感凄冷!吧w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奮發(fā)!焙笕嗽谶@悲秋的極品中,盡享秋之味、秋之色、秋之情!
身處秋天,面對秋景,卻也有人高聲吟唱,秋的清冷悲涼被作者的主觀豪情排遣,不見其蹤影。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雖有幾分無奈,也不失為一個屢遭打擊,頗多坎坷的文人的樂觀與抗?fàn),在蕭瑟秋天中給人昂揚的鼓勵,堪為獨樹一幟的秋之頌歌!又使我憶起曹孟德的“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同樣的秋,不一樣的`情,富有雄心大略的曹操,蕭瑟的秋風(fēng)絕對壓制不住內(nèi)心涌起的浩蕩“洪波”,這樣的豪情向來為人欽羨!
秋天來了,街上的人少了,人們把自己裹在了厚重的棉衣里,我也沉浸在秋的氛圍之中,回味著古人的吟誦,演繹著屬于我自己的“秋”!
詩語的作文3
我曾聽見,花朵綻放時甜甜的笑;我曾聽見,白云睡著時淺淺的呼吸;我曾聽見,水滴落石時清脆的叮咚……
人世浮生一夢,繁華紛擾浮沉,聽見的聲響迷迷亂亂。但——
我聽見了,用耳朵用心靈感受到了,世間最純粹的聲響。
那是詩的語言,是詩的聲音。
從產(chǎn)生于勞作中最早的詩歌,僅僅八字,“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的《彈歌》,又經(jīng)歷歷史之船的漫無目的的探尋,我們驚喜地收獲了第一本,也是無可超越璀璨文化的結(jié)晶詩集——《詩經(jīng)》。
暢談男女愛恨,人民苦愁的巨作,就那樣悄無聲息的結(jié)合。盡管已經(jīng)無從考證其究竟是何人所編,但是,我們無可否認(rèn)它獨特的歷史魅力!瓣P(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睅拙淇芍^是朗朗上口,僅僅十六字就表現(xiàn)了君子美好少女的愛戀追求。其中字字的斟酌搭配更是絕妙!雖然最初編出這首詩的人很可能只是出身平民,但是在這首詩的光芒下,當(dāng)今的眾多“才子”們也只能黯然失色,實在是可悲可嘆矣。
詩作為最精妙的語言,我們可以把它當(dāng)做歷史來解讀。擁有“詩史”之稱的杜甫便是一個經(jīng)典的例子。從詩的字句標(biāo)點之間,能看見歷史的發(fā)展與變化,更能看出詩人當(dāng)時所想,當(dāng)時所望,從而推斷出當(dāng)時的文化風(fēng)貌。即使不是杜甫,很多詩人一時有感而發(fā)寫下的詩作也是值得借鑒的,甚至包括一些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的小人物,都或多或少寫過一點詩。這種情況在李世民改革科舉,將詩經(jīng)納入考題之后,尤為顯著。所以唐代及它之后的歷史,我們可以挖掘出更多深層的東西。
我們學(xué)習(xí)或者鑒賞詩歌并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的目的,有的時候語言就是那么奇妙,有的句子就那么觸動心靈,而這之中很多就出自于詩。讀詩、學(xué)詩我們不能只是浮于表面地寫詩,寫一些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空架子。詩的存在也代表了很多東西。要想解讀透一首詩,需要查明和它相關(guān)聯(lián)的各種事實、人物經(jīng)歷等,同時這些記憶又可以成為我們更長久的記憶儲備。而從詩里,我們可以借著詩人的眼睛看當(dāng)時的社會。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從詩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變遷。
從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經(jīng)歷了很久的時光,但是當(dāng)文字真正發(fā)揮了表明意思的作用后,詩詞就如海浪一般席卷中原。詩詞的字里行間之中,更是有著對文字的自我的理解,所以才會有不同文字的出現(xiàn)和演變,才會有語言的不同。
花開花落,自有起因結(jié)果,語言的出現(xiàn)和演變,我想也是順其自然的產(chǎn)物。然而,詩歌卻是特殊的,好似無數(shù)顆沙礫里璀璨重生的那一顆珍珠。
【詩語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詩的世界作文04-11
詩的世界作文(7篇)04-11
劉詩詩等你的季節(jié)樂譜及歌詞11-25
詩畫無錫作文04-11
詩的世界作文(精選7篇)04-11
實用的詩的世界作文7篇01-26
詩與人850字作文04-11
最新中秋詩會作文02-23
詩和遠方話題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