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七十九原文及賞析
原文: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
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岡。
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
適逢商風(fēng)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侖西,何時復(fù)回翔。
但恨處非位,愴悢使心傷。
注釋:
商風(fēng):秋風(fēng)。
愴悢:悲傷。
醴泉
釋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參見《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瑞應(yīng)圖》說:常飲醴泉,令人長壽!稏|觀記》說:常飲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醴泉:養(yǎng)生術(shù)語。謂口中津液。《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口為章第三》務(wù)成子注:“口中津液……一名醴泉!薄夺t(yī)心方》卷二七“用氣第四”:“唾者湊為醴泉!
翻譯:
樹林里有一只奇異的鳥,它自言是鳳凰鳥。
鳳凰清晨飲用甘甜的泉水,黃昏時棲息在高高的山岡
鳳凰鳥高聲鳴叫響徹九州,伸長頭頸眺望八荒那僻遠(yuǎn)的`地方
恰好遇到秋風(fēng)吹起,它把自己的羽翼破壞藏拙起來
鳳凰鳥一離開林中飛往昆侖山的西邊,什么時候才能再飛翔回來啊。
只遺憾鳳凰鳥處在不恰當(dāng)?shù)奈恢茫@讓我內(nèi)心非常悲傷。
賞析:
曾國藩解曰:鳳凰,本阮公自況。沈德潛曰:鳳凰本以鳴國家之盛,今九州八荒無可展翅,而遠(yuǎn)之昆侖之西,于潔身之道得矣,其如處非其位何。所以悵然心傷也。二人之解都可通。但尚有他解。
這首詩很可能是為嵇康的悼詩或者悼其下獄。首先,“林中有奇鳥,自言是鳳凰。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這與阮籍其他詠懷詩的起調(diào)大不一樣。所謂“感于哀情,緣事而發(fā)”,“師心以遣論”。這詩的起因應(yīng)該不是自傷身世,苦無潔身之道那般簡單。且阮籍在詠懷詩中最常用孤鴻,孤雁自喻,桃李尚懼成蹊,自己不會自言鳳凰。其次,嗣宗寫詩語氣!傲种杏衅骧B,自言是鳳凰!憋@得既愛其才,又幾分笑弄,更多無奈。況除卻阮嵇當(dāng)時沒人能當(dāng)鳳凰之喻。“清朝飲醴泉,日夕棲山崗。高鳴徹九州,延頸望八荒!倍潭潭謱懙恼恰靶粤叶烹h” “高情遠(yuǎn)志,率然玄遠(yuǎn)”的嵇康。
阮籍卒于公元263年(景元四年)冬,與嵇康被刑在同一年。嵇康的下獄應(yīng)該對嗣宗觸動很大。當(dāng)時阮籍為司馬炎寫了勸進(jìn)表,他希望嵇康能了解他的酒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