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春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卜算子·春情
宋代: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極目煙中百尺樓,人在樓中否。
四和裊金鳧,雙陸思纖手。擬倩東風浣此情,情更濃于酒。
譯文: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極目煙中百尺樓,人在樓中否。
春水清澈透明見底,花含苞欲放,枝條嫩展,意中人在百尺樓盡目遠望,不知道人在不在樓中?
四和裊金鳧,雙陸思纖手。擬倩東風浣此情,情更濃于酒。
我想象著伊人在熏風和煦之時,乘一葉精美的鳧舟,蕩漾在碧波之中,那倩姿與漣漣綠水相融;多么渴望在春風吹拂中與佳人在柳下做雙陸游戲,那該多么愜意呀!假如把東風請來,把自己深深戀情洗滌得更清純,使它比酒還醇香,比酒更濃釅。
注釋:
春透水波明,寒峭(qiào)花枝瘦。極目煙中百尺樓,人在樓中否。
透:春水清澈見底。瘦:早春花枝嫩條、含苞欲放的倩姿。極目:盡目遠望。煙中:煙霧繚繞之中。百尺樓:意中人所居的閨樓。
四和裊(niǎo)金鳧(fú),雙陸思纖手。擬倩東風浣(huàn)此情,情更濃于酒。
四和:一種香名,叫四和香。金鳧:指鴨子形的銅香爐。雙陸:古代一種博戲的名稱,相傳是三國時曹植所制。最初只有兩只轂子,到了唐末。加到六只,叫做葉子戲。在中國已經(jīng)失傳。流傳到日本后,稱飛雙陸,現(xiàn)尚存。擬:假如。倩:請。浣:洗滌,此指消除的意思。
賞析:
此詞南宋·秦湛僅存的一首詞,詞題“春情”,全篇寫春日對所戀之人的拳拳思慕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以工整的一聯(lián)點季節(jié)、寫環(huán)境!按和杆鳌保运畬懘,是說春水已透,水波澄澈如鏡。透者,足也!昂突ㄖκ荨保钦f春寒猶在,所見之花有未開者,正是乍暖還寒時候。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真是恰到好處!堆├她S日記》云:“山谷小詞‘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極為學者所稱賞。秦湛嘗有小詞云‘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蓋法山谷也。”山谷詞這三句曾被認為“蛸健亦非秦(觀)所能作”(《詞林紀事》卷五引陳師道語)。秦湛此處學山谷,是也可稱得上“峭健”二字的.。春光駱蕩,水波澄澈,給人以心胸暢快的感覺;而春寒料峭,花枝傲然挺立,亦給人以瘦骨凌霜的印象。所有這些,都流露出峭健的氣韻。
如果說起首用的是比興手法,那么“花枝瘦”三字非但是客觀地摹寫自然景物,而且也是觸景生情,興起詞人對所眷戀者的思念。因此到了三、四兩句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許這瘦小的花枝幻化為他那戀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覺地極目天涯,想看到戀人曾經(jīng)居住過的那座高樓!疤煅摹,極言甚遠;“百尺”,極言甚高;四字雖很通俗,卻展示了一種虛無縹緲的境界!叭嗽跇侵蟹瘛币痪洌c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個人。從語氣上看,他們相別已很久,別后也未通音信,因此彼此的情況都不了解。只一句自言自語的問話,便表達了他對所戀者無限深厚的情意。
上片歇拍僅僅提到他所思念的那個人,她的形象,她的行動,都來不及寫。過片二句便緊承前意,描寫昔日樓中相聚的情景。“四和”,香名,亦稱四合香。“金鳧”,即金鴨,指鴨子形的銅香爐!半p陸”,古代一種博戲的名稱,相傳是三國時曹植所制。本置骰于兩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謂之葉子戲。其法中國已失傳,流傳至日本,稱飛雙陸,現(xiàn)尚存。詞人回憶當年樓中,四和香的煙縷從鴨子形的銅香爐中緩緩升起,裊裊不絕。他和那個女子正在作雙陸這種博戲,女子玩弄雙陸的纖纖玉手,使他歷久難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同人只是在感情的抒發(fā)中順帶說出,自然而又妥貼,這比作專門交代要高明得多。
末二句則在懷人的基礎上集中筆力抒發(fā)急欲排遣、愈益濃重的愁情,并與起首二句相映射,“東風”者,春風也。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風中景象。由此可見,詞人本有滿腹懷人之愁情,故欲出來潛賞春加以排遣,始見大好春光,胸襟為之一快;繼而見花思人,復又陷入更為痛苦的離情之中。“擬倩東風浣此情,情更濃子酒”,化景語為情語,設想奇警,把詞人當時矛盾心情極其深刻地揭示出來。浣者,浣也、滌也。衣裳沾有污垢,可以洗滌,心靈染有愁情.也說可洗,此喻絕妙;而借以洗愁者,不是水而是風,此喻亦絕妙;院而愁未去,反而更濃,其濃又恰濃于醇酒,此喻更加恰當二有特色。
小詞自花間以至宋初,都偏于柔媚香艷;即使到了秦觀,也未脫盡綺靡凄婉的格調。秦湛不學花間,叵而從風格峭健的黃山谷那里繼承氣脈。這說明宋詞發(fā)展到他那個時代,已經(jīng)產(chǎn)生較大的變化。此詞雖屬于婉約一路,然已注人剛健峭拔的因素了。
【卜算子·春情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卜算子·春情原文賞析10-21
南鄉(xiāng)子·春情原文及賞析10-21
畫堂春·春情原文及賞析10-15
念奴嬌·春情原文及賞析10-17
雙調·蟾宮曲·春情原文及賞析10-19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