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絡(luò)索·過盡遙山如畫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一絡(luò)索·過盡遙山如畫
清代:納蘭性德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譯文: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身著短衣,單槍匹馬,走過一座座風景如畫的山巒。樹木不敵秋霜,落葉紛紛飄墜。夕陽下,切莫回首望鄉(xiāng),這樣只能徒增傷感。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離家之后,與你彼此深深牽掛,只有等回家之后這牽掛才能放下。到那時,我們會燈前相對,有著說不完的情話。
注釋: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短衣匹馬: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尚騎射,故穿窄袖之衣,稱為短衣。這里是謂穿短衣,乘匹馬,奔馳在征途上。
別是柔腸縈(yíng)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jì)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縈掛:牽掛。卻愁二句:意謂待到行人歸來,對燈夜話時,述說著別離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擁髻:捧持發(fā)髻。
賞析:
此是一首別有情趣的抒發(fā)離愁別恨的.小詞。
上片寫的是征途之景,“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詞人身著短衣,乘著駿馬,奔馳在征途上,那歷歷如畫的青山,已被自己遠遠地甩在了身后。一“盡”字說明了行程之遠,一“匹”字,彰顯了征途之寂寞。“蕭蕭落木不勝秋”,承“遙山如畫’而來,顯得大氣磅礴!熬拔镏捝鸵饩持钸h,歷歷如繪!澳厥、斜陽下”,只顧策馬而行吧,千萬不要回頭,那夕陽西下,落木蕭蕭的景象會讓人斷腸的。
下片則是從閨中人一方寫來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皠e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別地牽掛你啊,這種柔腸百轉(zhuǎn)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來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開端,納蘭便用如此直白的語氣寫出了思念之情,這種感情如此濃烈,所以在分離之后,更顯得孤寂和落寞。在這首詞的最后,納蘭自己也寫道:“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閑愁越想越多,只有當兩人重新見面之后,才能化解,離人話說不盡,說得盡的只有彼此之間對對方的牽掛。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這個“我”指的是誰?若是容若自己,怎還會有“待歸才罷”之語呢?顯然,這句話說得并不是詞人自己,而是與自己遙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處不在于按題中應(yīng)有之義訴說了柔腸千轉(zhuǎn)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歸家團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筆反面文章.強調(diào)自己怕發(fā)付不了他日兩人相聚,燈前絮話時她的那種“說不盡、離人話”的無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這較之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意思更深了一層。所以此篇極有浪漫特色,極見情味。
【一絡(luò)索·過盡遙山如畫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長沙過賈誼宅原文,注釋,賞析10-15
別舍弟宗一原文、注釋及賞析11-19
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過楊村原文及賞析10-15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