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插秧歌
宋代: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譯文: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丈夫把秧苗扔給妻子,小兒子拔秧苗大兒子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斗笠作頭盔蓑衣作盔甲,雨水從頭流入脖頸沾濕肩膀。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呼喚他們歇息一會把早飯吃了,只彎腰低頭忙作無人作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秧苗還未栽穩(wěn),稻田還沒有插完,您把飯放這兒,趕緊回去照看好那幫雞鴨鵝兒們。
注釋: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móu)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jiǎ)。
兜鍪:古代戰(zhàn)士戴的頭盔。胛:肩胛,胳膊上邊靠脖子的部分。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渠:他,代詞。朝餐:早飯;吃早飯。半霎:極短的時間。
秧根未牢蒔(shì)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蒔:移植。匝:遍;滿。
賞析:
由于這首詩著力寫雨中搶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開篇便動手“插”了起來:“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這分工何等明確,何等精細。拔秧活輕,小兒干,接秧也輕,田婦干;比較起來,拋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兒干!皰仭、“接”、“拔”、“插”,四個動詞,準確具體。尤以“拋”字最妙,活畫出秧束雨中飛舞的情態(tài)。只兩句,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躍然紙上。
三、四兩句進一步點明雨中搶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睆木渲胁浑y領會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則,不至于從頭上流入脖頸并沾濕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充溢著一股火藥味兒,正暗示搶插稻苗無異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
五、六兩句“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前句是個無主兼語句,“喚”的主語沒有寫出,按詩意應是位老嫗或老翁。后句是個無主連動句,按詩意,主語應是“大兒”,還極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職活茬的田夫、田婦和小兒。一家人干活絕無唱過一口便袖手看戲的道理。老人來叫他們吃早飯,(搶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讓他們歇那么小小一會兒,卻無人動作,無人答話,似乎對田埂上的呼喚置若罔聞,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不如此,便寫不出搶插的緊張程度。
結(jié)句“秧根未穩(wěn)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似乎是田夫?qū)λ惋埨先说幕卮穑骸澳七@稻苗還不栽穩(wěn),再說這塊田還沒插完,您把飯放這兒,我們呆會兒就吃,您得趕緊回去照看好那幫雞鴨鵝們,它們要來到田里,可就糟了。”
【插秧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