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燕子磯口占(來家不見母)原文及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rèn)識,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燕子磯口占(來家不見母)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燕子磯口占(來家不見母)
作者:史可法
朝代:明朝
【燕子磯口占】 來家不見母,咫尺猶千里。磯頭灑清淚,滴滴沉江底。
譯文
寒云盤桓在那陡峭絕壁之間,一座危亭孤零零的挺立在落日余暉下。
歷經(jīng)六朝興亡的江水仍在匆匆急行,江上幾只白鷗依舊翩翩閑閑。
暮靄中,秋雨后的江城綠意消減更顯幽暗,天空卻被映照的更加蔚藍(lán)。
燕子磯頭是誰在獨坐垂釣?zāi)兀恳咽窍﹃栁飨逻不知道回家。
注釋
燕子磯:地名。在江蘇省南京市東北部觀音山。突出的巖石屹立長江邊,三面懸絶,宛如飛燕,故名。在古代是重要渡口。
終古:久遠(yuǎn)。
把釣:垂釣,垂釣的人。
向夕:傍晚;薄暮。
賞析:
豐子愷先生在談中國畫的構(gòu)圖問題時,曾經(jīng)提到“繪圖中物體的重量”。他說在一切物體之中,動物最重,動物中又以人為最重;次重的是人造物,如車船、房屋、橋梁等等;最輕的是云煙、山水一類的自然物。所以一幅畫中,青山綠水盡可以作為主體,家屋舟車就不宜太近畫邊;而倘把人物也描在畫邊,則整幅畫一邊輕,一邊重,就要失卻平衡了。清初著名詩人施閏章并不是一位畫家,然而他這首描寫南京燕子磯的小詩,卻仿佛深得了畫中三味似的。
“絕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間”這一聯(lián)起得突兀,仿佛畫手只在揮筆之間,就讓燕子磯那三面懸絕的氣勢升騰于紙上了。那陡峭的巖壁,宛如斧劈刀削一般,好不攝人心魄。一抹鉛色的“寒云”,盤恒在嵯峨絕壁之間,縹縹緲緲,使這塊突出江邊的巨巖,顯得更加峻拔高遠(yuǎn),像險峰一樣逼人仰視了。在空闊疏朗的嘰頂,詩人還精心描畫了一座危亭。它“孤”零零地挺立在落日的余暉中,悄然對水,即襯出了燕子磯的奇絕,又使畫面于寒冽中增生了許多暖意。
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在這座江浪涌撼的石頭城里,不知演繹了多少悲恨和續(xù)的歷史古事;那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fēng)流,秦淮的艷跡,總會引起后世憑臨者的悠然遐想,令他們生出些蒼涼和凄清的感懷。然而浩瀚的江水,卻仿佛對這一切都全然不顧,依然不舍晝夜地匆匆前行。雨后的急流挾裹著飛騰的浪花,拍打著堅硬的磯石。幾千年了,江水幽幽好像從沒有過多少變化。而江上的白鷗,盡管不知已改換了多少世代,卻也還是那樣的翩翩閑閑!傲魉保K古白鷗閑”兩句為我們勾勒的,正是詞家也曾描摹過的“滿江急水,幾處白鷗”的江上近景。疏勁的筆觸中不失優(yōu)柔之致。賦予了空闊的畫境以錯落有致的層次感。透過“六朝”,“終古”這些表現(xiàn)悠遠(yuǎn)時空的字眼,人們雖也感受到了一種歷史滄桑的淡淡思緒,但更多的則是“江天物色無人管”式的閑適和自得。
畫完了眼前風(fēng)物,詩人又著意濡染畫幅的背景!皹浒到怯,天青吳楚山”的景象,大約是詩人極目遠(yuǎn)眺時見到的:一場秋雨過后,石頭城里,吳楚一帶群山中的樹木,都消減了些許綠意。在暮靄中望去,便變得有些幽暗了,然而落照輝映的天空,卻要比以往更覺蔚藍(lán)、深邃和美麗。青天綠樹的背景,為畫幅襯上了清幽明麗的底色。畫面中央的絕壁和孤亭,也因此顯得愈加朗暢了。
縱筆至此,詩意純?yōu)閷懮。山水樹木等自然物占了畫面大部,落照中的“孤亭”(人造物)則占了畫面的主位。如果說在這幅畫中,山水好比是人的面影,亭臺猶如是面上之修眉,那么“磯頭誰把釣,向夕未知還”一句,無疑就是這幅畫的“點睛”之筆,也是這首詩的“詩眼”所在了。此句一下,整首詩立時變得氣韻生動,連靜寂的大自然也恍若有情了。在這兩句中,詩人勾勒出了一個悠閑的“把釣”者形象;他孤身獨坐于燕子磯頭,已經(jīng)很久了,還未曾離去。夕陽西下,暮靄漸濃,他卻好像完全沒有感覺到一樣——只是手把釣竿,默然無語。他是在俯賞悠悠的長流,顧盼翩飛的白鷗,還是在領(lǐng)略青峰、綠樹向晚的肅穆和安馨?這是詩中最富于意蘊的一刻,令人感到:無限的時空,連同江、云、鷗、樹和遠(yuǎn)處的石頭城,此刻似乎全都凝聚、流散在了這位披著霞彩悠然“把釣”者的竿頭了。
《芥子園畫譜》中曾說:“山水中點景人物”,“全要與山水有顧盼。人似看山,山亦是俯而看人;琴須聽月,月亦似靜而聽琴。方使觀者有恨不躍入其內(nèi),與畫中人爭坐位!薄堑,面對施閏章寫就的這樣一幅走筆飄逸的畫景,誰不想置身其中,而與畫中人一“爭座位”呢?
創(chuàng)作背景
明弘光元年(1645年),崇禎自縊身死后,弘光帝即位,史可法以大學(xué)士督師揚州。這時清軍南侵,史可法在江北率師抵御。適逢駐扎在長江中游的明將左良玉以清君側(cè)為由,進(jìn)攻南京。史可法奉命入援,渡江至燕子磯,而良玉軍已敗退。當(dāng)時揚州軍情有燃眉之急,關(guān)系到王朝的命運,于是他又率軍回江北抗清,而沒能回南京見上母親一面。這首情至文生、口占而成的絕句,便由此而生。
名家點評
常熟理工學(xué)院人文院教授張浩遜《古小詩精華》:古人稱心情沉重、悲痛之人的眼淚為“鉛淚”。此詩后兩句說“淚沉江底”,正是由“鉛淚”化出。設(shè)想的奇特,正表現(xiàn)了詩人無比沉重、悲切的心情。
作者簡介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抗清名將。字憲之,一字道鄰,河南祥符(今開封)人。謚忠靖,清乾隆時追謚忠正。崇禎元年中進(jìn)士。少年時受東林黨人左光斗的影響,以國事為己任。初任西安府推官,因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升為右僉都御史,在安慶、池州等地堵截農(nóng)民軍,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即在南京擁立福王(弘光帝)即位,成立南明小朝廷。加大學(xué)士,稱史閣部。為馬士英等排擠,外出督師揚州。他拒絕清多爾袞的誘降,重新部署軍力,加強(qiáng)戰(zhàn)備。而南明朝廷多方掣肘,不發(fā)糧餉,將領(lǐng)間迭起糾紛,史可法收復(fù)中原的計劃遭到破壞。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他致書母、妻,決心死戰(zhàn)報國,率領(lǐng)揚州軍民死守城池,終因?qū)嵙沂,四月二十五日揚州城破。城破之時,史可法自刎未死,被清軍俘獲,從容就義。傳世有《史忠正公集》。
【燕子磯口占(來家不見母)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口占絕句_道潛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不見原文及賞析08-2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原文及賞析10-15
卜算子·燕子不曾來原文及賞析10-15
慈姥磯詩原文及賞析01-1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原文及賞析09-07
不見原文|翻譯|賞析10-18
獨不見原文,注釋,賞析10-15
母別子原文及賞析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