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及賞析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加以調(diào)節(jié)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yǎng)。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朝代:宋代
作者:張孝祥
原文:
長淮望斷,關(guān)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fēng)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dāng)年事,殆天數(shù),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xiāng),落日牛羊下,區(qū)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yuǎn),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羽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翻譯:
佇立漫長的淮河岸邊極目望遠(yuǎn),關(guān)塞上的野草叢茂是平闊的荒原。北伐的征塵已暗淡,寒冷的秋風(fēng)在勁吹,邊塞上的靜寂悄然。我凝神佇望,心情黯淡。追想當(dāng)年的中原滄陷,恐怕是天意運(yùn)數(shù),并非人力可扭轉(zhuǎn);在孔門弟子求學(xué)的洙水和泗水邊,在弦歌交秦的禮樂之邦,也已變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敵軍的氈帳,黃昏落日進(jìn)牛羊返回圈欄,縱橫布置了敵軍的前哨據(jù)點(diǎn)。看金兵將令夜間出獵,騎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發(fā)出悲壯的聲音,令人膽戰(zhàn)心寒。想我腰間弓箭,匣中寶劍,空自遭了蟲塵埃的侵蝕和污染,滿懷壯志竟不得施展。時機(jī)輕易流失,壯心徒自雄健,剛暮將殘。光復(fù)汴京的希望更加渺遠(yuǎn)。朝廷正推行禮樂以懷柔靖遠(yuǎn),邊境烽煙寧靜,敵我暫且休兵。冠服乘車的.使者,紛紛地奔馳匆匆,實(shí)在讓人羞愧難以為情。傳說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儀仗,翠蓋車隊(duì)彩旗蔽空,使得行人來到此地,一腔忠憤,怒氣填膺,熱淚傾灑前胸。
注釋
莽然:草木叢生貌。征塵:路上的塵土。當(dāng)年事:指靖康間金兵南侵滅北宋事。殆:大概、也許。洙泗:古代魯國的兩條河,洙水和泗水,流經(jīng)曲阜。此處代指中原地區(qū)。弦歌:彈琴唱歌,此指禮樂教化。膻腥:牛羊的氣味。名王:古代少數(shù)民族對貴族頭領(lǐng)的稱呼。
賞析: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張浚領(lǐng)導(dǎo)的南宋北伐軍在符離潰敗,主和派得勢,將淮河前線邊防撤盡,向金國遣使乞和。面對這種嚴(yán)峻的形勢,作者義憤填膺,寫下這首慷慨悲壯的篇什。
詩人簡介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卜居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張孝祥善詩文,尤工于詞,其風(fēng)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傳世。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原文及翻譯賞析03-05
《六州歌頭 長淮望斷》原文及翻譯賞析03-05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的簡介及賞析04-16
《六州歌頭》原文賞析07-18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原文及賞析07-17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原文賞析02-09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原文及賞析10-15
《六州歌頭》賞析09-09
《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原文及翻譯賞析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