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賞析

早過大通驛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1-11-19 12:59:24 賞析 我要投稿

早過大通驛原文及賞析

  原文

  夙霧才醒后,朝陽未吐間。

  翠煙遙辨市,紅樹忽移灣。

  風(fēng)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

  畫家濃淡意,斟酌在荊關(guān)。

  譯文

  早晨的濃霧剛剛散去,東邊的太陽還沒有升起。

  青煙裊裊,遙望前方市鎮(zhèn)依稀可辨;被朝霞染紅的樹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灣。

  風(fēng)吹過江面,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

  即便是荊關(guān)再世,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

  注釋

  大通驛:在安徽銅陵,大通河由此入長江,作者乘船途經(jīng)此地。

  荊關(guān):五代后梁畫家荊浩、關(guān)仝,二人擅長山水畫。

  賞析

  這首詩寫曉霧、初日中的江南秀色,紅綠輝映,山水明麗,虛實相生,濃淡得宜,儼然一幅寫意山水。

  首聯(lián)點明過大通驛的時間:早霧剛剛散去,朝陽尚未升起。不說霧散而用醒字,不僅把無知無覺的晨霧,比擬為有情有意的佳人,且一語雙關(guān),早行的`旅人,大概也是才醒吧?不說旭日未升而用吐字,使讀者感受到朝陽于轉(zhuǎn)瞬之間噴薄而出的氣勢。夙朝兩個時間名詞和才未兩個副詞,巧妙地扣緊詩題的早字。首聯(lián)即對仗工穩(wěn),于平易的敘述中,已見出作者駕馭文字的功力。

  頷聯(lián)描寫大通驛周圍的景色:遙望青煙裊裊,市鎮(zhèn)依稀可辨;朝霞映紅樹木,仿佛忽然移到了河灣。詩人的觀察是精細(xì)的:炊煙一般呈淡藍(lán)色,但在這里,青山綠水把它染成了翠綠色。詩人的想象是豐富的:樹木本來融匯在綠色的山水之間,但在朝霞忽然照射之際,變成了紅色,鮮明地突現(xiàn)出來,好像一下子移植到河灣來,樹仿佛活了。此聯(lián)重在寫曉霧、朝霞的色彩之美,紅綠輝映,鮮艷明麗,給人以新奇之感。

  頸聯(lián)作者拓展視野,進(jìn)一步發(fā)揮想象:清風(fēng)吹皺江水,泛起微微漣漪,像輕綢軟緞在波動;九子山巔高出云表,像輕輕浮在銀色的海面。軟字借觸覺表現(xiàn)視覺,輕字假重感描摹觀感,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云海寫得可觸可托。這兩句,上寫近景實景,下寫遠(yuǎn)景虛景。九子山,現(xiàn)名九華山,與峨眉、五臺、普陀合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在青陽縣西南,面積一百余平方公里,有九十九峰,以天臺、蓮華、天柱等九峰最為雄偉。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據(jù)《太平御覽》記載,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獨特別致。李白有詩贊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劉禹錫也曾嘆道:奇峰一見驚魂魄。但被譽為東南第一山的九華山,畢竟距大通驛有百里之遙,作者當(dāng)時未必真的看到了輕浮云表的九峰之顛。云輕九子山,大概得益于作者豐富的地理知識,是從中生發(fā)的想象吧。

  尾聯(lián)則由眼前的自然美聯(lián)想到藝術(shù)美:即便是擅長山水畫的五代后梁畫家荊(浩)關(guān)(仝)再世,要描畫這山光水色,也得為筆墨濃淡費一番斟酌吧!尾聯(lián)二句,暗含兩層意思:一是大通驛附近景物,很像荊關(guān)筆下的山水畫卷,這是由實景聯(lián)想到虛景,用自然美類比藝術(shù)美。二是即使以荊關(guān)的大手筆,也難以寫盡此間山水之妙,這是以虛景襯實景,用藝術(shù)美來烘托自然美。前一層意思較含蓄,后一層較顯露?傊且蕴撘r實,虛實相生,讀來仿佛景中有畫,畫中有景,意境深邃,耐人品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清代詩人,當(dāng)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賜號煙波釣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稱查初白。海寧袁花(今屬浙江)人?滴跛氖(1703)進(jìn)士;特授翰林院編修,入直內(nèi)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歸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訕謗案,以家長失教獲罪,被逮入京,次年放歸,不久去世。查慎行詩學(xué)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lǐng)袖。著有《他山詩鈔》。

【早過大通驛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籌筆驛》原文及賞析10-15

過楊村原文及賞析10-15

《菩薩蠻·湘東驛》原文及賞析11-19

早寒江上有懷 / 早原文及賞析11-19

籌筆驛原文,注釋,賞析11-19

長沙過賈誼宅原文及賞析10-15

《減字木蘭花·題雄州驛》原文及賞析10-15

《謁金門·花過雨》原文及賞析10-15

《水龍吟·過黃河》原文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