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忘記你巴格達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果我忘記你巴格達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走停停,終于在圖書館看完了伊娜姆·卡恰齊(InaamKachachi)的著作《如果我忘記你,巴格達》。初看到書名,還以為巴格達是個人名呢,后來看了書才知道原來巴格達是伊拉克的首都。至于作者的名字——伊娜姆·卡恰齊,本來這個名字念起來,我覺得很喜歡。結果在網上搜了搜,不管是百度、谷歌,還是維基百科,很失望幾乎沒有關于作者的介紹。我也只是通過這本書了解到作者,是一個從小加入美國籍的伊拉克人。
文中作者寫的都是她在十五年后——“9·11事件”后,加入美軍成為阿拉伯語翻譯員,再次回到她出生的地方——巴格達。但是重新回到伊拉克這片故土上,這一次的回歸卻并沒有得到澤娜外婆和眾多伊拉克人的歡迎。當澤娜身穿著占領軍的戎裝,讓外婆無法將她抱在懷中。當澤娜穿著“恥辱的黃褐色”軍裝站在裝甲車上試圖給伊拉克人民以微笑的時候,巴格達人民回以的卻是恐懼憎恨的`眼神。當澤娜在參與嚴酷的審訊中,卻掩不住對伊拉克人民的熱愛。當澤娜愛上穆海門這個伊拉克軍人時,又如何跨越兩個國家的仇恨。所以,當澤娜以敵軍譯員的身份回家時,注定是不受歡迎的。
澤娜自以為自己是在參加一場正義的事——幫助伊拉克人民推翻暴君,卻在這片戰(zhàn)爭的焦土上,收獲了“一份與精煉的蜂蜜一樣的憂傷——濃厚、粘稠、透亮”。雖然澤娜爸爸在逃離伊拉克加入美國前飽受迫害,十幾年過去了,澤娜的父母卻依然愛著那個國家。正如澤娜回到祖國時的開心,對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而變化的卻是她的身份。一個具有雙重國籍的姑娘,而且這兩個國家還處于敵對狀態(tài),一個卡在兩個國家的女人。一個國家至深的痛楚,一個女人永遠的憂傷。
當加入另一個國家國籍時,永遠不要以敵對的身份回到原來的國家,否則收獲得會是全民族的仇恨和自身揮之不去的一份憂傷。
【如果我忘記你巴格達讀后感】相關文章:
如果我是你(《如果我是你》)08-08
如果你已經忘記散文詩07-15
如果我是你的散文05-27
如果我是你的作文10-29
你真的忘記我了嗎散文05-30
如果月亮不曾忘記的作文06-29
我想忘記你初中作文04-30
童年,我把你忘記作文06-02
你忘記了回憶,我卻忘了忘記抒情散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