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
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泰戈爾這是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這個孩子已經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于承擔責任和義務的人――不僅是對家庭,還包括對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他也教會了很多人愛,也讓很多人看到了這個暖暖的世界!他就是安利柯。這些都是發(fā)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戒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jié),都是滿滿的愛,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我們從中找到了遺失很久的那份感動,那份堅持,那份善良。這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
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愛就像氧氣,充滿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對整個民族而言。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使知識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皭邸笔俏覀兠總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我們常把愛想的他國華麗,而忽略我們周圍純樸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如果你能靜下心來對之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稅鄣慕逃吩谠V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tài)度行為可能不同。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2
我輕輕的把書放下,沉思了許久,許久……這篇文章帶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作者快樂的百草園生活,而是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
在這篇課文當中,其中有一段講“我”上課時問先生“怪哉”是怎們回事,先生很不高興。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先生不允許學生質疑其它東西,只允許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不許探討其它問題,這是一種不尊敬學生的表現(xiàn)。由此可以看出,書塾的教育模式泯滅了學生求知的主動與欲望,體現(xiàn)出了封建社會的教育對兒童發(fā)展的束縛。文中還有另一句話“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句話說明了書塾教育的死板,單一和乏味。不過在現(xiàn)在,這種現(xiàn)象已經改變了。我們除了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歷史,生物,政治以外,還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班或興趣小組,例如:奧數(shù)班,奧英班,奧腦班等。但是,我認為現(xiàn)在學生的壓力太大了,有些學生被家長報了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最后卻一事無成。一方面是家長給學生太大壓力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給自己太多壓力而造成抑郁。但是,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興趣班,我們應該怎樣去阻止他們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家長取得溝通,并且要有選擇性的去面對這些興趣班,最終才會取得成功。
我認為文中還有一段是讓我感觸較深的。講“先生教我們如何讀書。”從這一段可以看出,朗讀是私塾教育的主要形式。而為什么學生讀得亂七八糟;先生卻能讀得搖頭晃腦,分外投入?是因為學生根本不懂文章的意思,不知道文章的內容,所以作者在文中寫道: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作者為什么會疑心呢?就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文章的內容。從這段還可以看出,私塾教育是死讀書的,學生們不能領會其中的意思。不過現(xiàn)在,這種現(xiàn)象已經逐漸消失。讀死書的人卻越來越多。實際,我認為,現(xiàn)在學生的壓力普遍偏大,因為中國目前還是實行“一試定終生”的制度。這“一試”即為高考,古代稱之為科舉選官的制度。而在質疑時之前,學生們必須急促的學完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知識,必須能運用這些枯燥的知識。而在國外,學生們并不像中國以成績作為中心,所以他們的壓力也沒有這么重。外國的老師更重視的則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并不認為只有會讀書的人才是天才。這就是中國的教育與外國的.教育的最大區(qū)別。我認為,當今中國教育仍然是舊思想,現(xiàn)在的教育模式在我看來還需要改進。因為成績并不能看出一個人的知識與能力。而這種以成績作為中心的衡量標準,只會給學生施加更多不必要的壓力,而過多的壓力就不能及時轉化成動力,這樣,有可能就毀了一個人的前途。
所以,我希望這種中國式的教育能夠慢慢得到改善,讓中國漸漸拉近與國際的距離,讓壓在學生背上的擔子放了下來,讓每學生都有一個輕松快樂的心情對待學習!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3
《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德?亞米契斯所著,它是記敘了一個孩成長的紀事與日記,《愛的教育》讀后感。這本小說沒有任何的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
,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中深沉的`親之,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讀后感《《愛的教育》讀后感》。
如果說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yōu)榱四骋惶煨虧M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一種對于生活的。讀《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的教育》中,把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的思考——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4
從李龍教授關于教育技術定位問題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他認為教育技術學是教育學門類中技術學層次的、具有方法論性質的綜合學科,是教育科學(教育學和心理學)與教育、教學實踐之間的連接橋梁,李龍關于教育技術定位的讀后感。教育技術學根據它的邏輯起點的雙重性,學科自身也具有雙重特征(雙重定位):既有教育定位,又有技術定位。正是這種雙重定位,為教育技術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機遇和可能,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和擔憂。
當我們深入去探討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時,卻發(fā)現(xiàn)人們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大相徑庭,我們能認識到,各種看法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對教育技術學科的性質和定位的認識不同。這就告訴了我們學科定位的重要性——它能決定學科當前的地位和作用的發(fā)揮,也影響到將來的健康發(fā)展。
從《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一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以下簡稱《一論》)中提出的教育技術本質的概念:“教育技術是人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手段與方法的總稱,讀后感《李龍關于教育技術定位的讀后感》!笨梢钥闯觯逃夹g的核心是“手段與方法”,即包括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方法)兩部分。換句話說,教育技術的定位是“技術”。這里所說的“技術”是廣義上的技術,是包括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方法)兩部分、并在正確教育技術哲學指導下的技術。
“技術(手段)”指狹義的技術,即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方法”指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只有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手段)而沒有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方法)時,教育與技術的結合,只能稱為“教育中的技術”,而不能稱為“教育技術”;只有當物化形態(tài)的技術(手段)和智能形態(tài)的技術(方法)同時存在,它們與教育的結合,才能稱為“教育技術”。
另外,“信息技術”是“技術”中的一部分,它和“教育”、“方法”相交的部分稱為“教育信息技術”。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術”是“教育技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教育技術”的全部。也就是說,“教育信息技術”不等于“教育技術”,它的內涵與外延均比“教育技術”要小。對照《一論》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定義可以看出,“教育信息技術”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基本上是等同的。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5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愛的教育》的書,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這是一本外國的經典名著,我讀后深受感動,受益匪淺。
《愛的教育》這本書以“一個小學生日記”的形式,生動地記述了一個學年之中發(fā)生的各種感人至深的小故事。這本書按時間順序,分為十卷,每卷包含十來個故事和一個“每月故事”,一個“愛”字貫穿期間,將愛同學、愛朋友、愛老師、愛父母、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愛勞動、愛一切正義之情,凝聚成一股愛的泉流,潤澤我們純潔的.心田,澆灌人類未來的期冀。
在這本書里,我感受最深的有兩個故事,分別是“不幸的事情”和“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
“不幸的事情”發(fā)生在10月21日。講的是一個名叫羅貝蒂的三年級學生,當他上學路過大街時,看到一個小孩,摔倒在馬路中央,在他后面幾步遠的地方,一輛公共馬車正在飛馳而來。他奮不顧身地跑過去,將那小孩拽出了險境,但是他還沒來得及撤回自己的腳,公共馬車從他的腳上軋了過去,把他的腳軋斷了。我讀這個故事時,被羅貝蒂見義勇為的精神徹底感動了。如果換作是我,我也不知道有沒有膽量去救那個小孩,因為公共馬車可能會把兩個人都撞死。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而羅貝蒂才是三年級的學生,他這么小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這一定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是12月的每月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十二歲的朱利奧,家里過得很清苦。為了維持生計,父親白天到鐵路工作,晚上就抄訂單。懂事的朱利奧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每天晚上12點后都起來幫爸爸抄訂單。因為每夜睡眠不足,朱利奧早上起來覺得非常疲倦,身體變得很差,父親也對他冷淡了。朱利奧決定不再寫下去,用心讀書,但習慣性的力量讓他去繼續(xù)抄訂單。直到有一天,父親發(fā)現(xiàn)這四個月來,朱利奧每天都在偷偷幫他抄訂單。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朱利奧和我一樣大,也讀五年級。他小小年紀就懂得為父親減輕負擔,每晚偷偷地抄訂單。同時,在學校,他又努力地保持好成績。面對父親對自己越來越冷淡,但朱利奧還是強忍著堅持抄下去。朱利奧用自己的方式愛他的爸爸,愛他的家,為他們默默地付出,他實在太懂事了!我真的為自己平時的任性,不聽話而感到羞愧萬分。
讀了《愛的教育》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愛,為親人,為有需要的人,奉獻出自己無私的。這樣,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6
我們都在追尋一種理想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夠充滿激情的學習,能夠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能夠在各項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夠時時刻刻出類拔萃……但是,往往我們總會感到遺憾,學生們的表現(xiàn)不能夠讓我們滿意。于是,我們開始抱怨: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問題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的學生天資不夠優(yōu)秀……讀了這本書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改變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去抱怨,就要想辦法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好。
好的教育是沒有國界的,任何一個國家好的經驗只要是適合我們的我們都可以拿來學習,就像《羅恩老師的奇跡教育》。
羅恩老師說:“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盡心盡力!彼沁@樣教育他的學生們的,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從創(chuàng)辦克拉克學校,到一節(jié)節(jié)吸引孩子們的課,再到帶領孩子們外出讓孩子們的頭像登上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羅恩老師做的每一件事都盡心盡力,完成了我們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件事情。他的學生在他的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下也在這樣做人這樣做事,所以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羅恩老師說:“我認同教師要為學生的成績負責,但我同時鼓勵老師們尋找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睂W生喜歡有趣的課堂,喜歡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習得越快樂就越有激情,越有激情效果就越好。作為教師要盡所能把教學變得有趣和吸引人,這樣學生的成績才會提高,這是因為他們有對知識的渴望,他們自己想學習,進步自然會快。我想起這樣兩句話,第一句:寧可讓學生不學,也不能讓學生厭學。第二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羅恩老師說:“我們必須高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并且要盡力推動他們達到這樣的水準。作為教師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和“推動達到要求”。沒有嚴格的要求和難度的要求孩子們就不會精彩紛呈,讓那些不努力和沒盡力的孩子輕而易舉的過關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他們。如果只是努力了就算過關,為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就算過關,久而久之孩子們就不會竭盡全力的去做事,學會的只是敷衍的壞習慣。
羅恩老師說:“即使孩子們無禮傷了你的心,對你說了讓人傷心的話,那也請牢記你最終的目的,在那一刻,無論多么困難要讓自己相信那個孩子是愛你和感激你的。”看到這段話,我的心怦然一動,曾經的一個個畫面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當時確實很生氣,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不愉快都煙消云散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懂得放下、懂得饒恕、懂得感恩,善待每一個學生,我們自己也會獲得快樂。
讀羅恩老師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你。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7
《愛的教育》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梢哉f,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
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從而使他們心存著一份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著許多別人的疼愛、關心與幫助。我很希望我們享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也會付出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讀后感《《愛的教育》讀后感作文600字》。愛,不分大小多少,小到一句問候,一個擁抱,大到愛心捐獻,希望工程,社會保障……這其中都包含了愛。但人們常常忽視了愛的存在,就如父母的愛,人們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并不需太多的付出與回報,甚至還無形中拒絕著父母的愛。
整部小說,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賣炭人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品學兼優(yōu),而且樂于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他就把自己的錢給了他。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施舍(盡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還有為救最低班的`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這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愛。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陪在身邊,晚上還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恩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恩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8
孩子需要賞識和鼓勵。
父母的賞識是對孩子探索方向的肯定。在嬰兒時期,孩子的探索是多方面的。開始,他可能并不關心家長的感覺,探索主要依據自己的興趣,在探索中感受愉悅。2歲以后,他開始關注家長的感覺。因此,家長對孩子某些探索的賞識,實際上是在為孩子的探索定向。
父母的賞識是對孩子探索方法的贊賞。父母的賞識大多是在孩子的探索取得成功時表現(xiàn)出來,而孩子探索的成功,往往是由于耐心和方法。因此,父母對幼兒的賞識,實際上是對其探索方法的贊賞。在得到父母的賞識之后,孩子會不自覺地總結自己所使用的方法,以便取得下一次成功。
父母的賞識是孩子不斷前進的動力。以下例子說明了這一點。
一位母親參加幼兒園的家長會時,老師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連3分鐘都堅持不了。”
母親也知道孩子調皮,但他對孩子說,“老師表揚你,說你以前只能安心地坐1分鐘,而現(xiàn)在能安心地坐3分鐘!
母親去參加小學的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孩子只考了40名,可能智力上有問題”。
母親也知道,孩子的學習比較吃力,但他對孩子說,“老師表揚你很努力,說只要你堅持下去,下次很有可能進入38名!
母親去參加初中的家長會,老師說,“你的孩子并不優(yōu)秀,考上重點高中很有危險”。
母親也知道,孩子盡管很盡力,但他并不聰明,但她對孩子說,“老師鼓勵你,說你只要努力,考上重點高中很有可能!
高考后,孩子被一所重點大學錄取。孩子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對媽媽說,“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以你卻賞識我,……盡管那是騙我的話,那是一層紙,一捅就破,但我還是喜歡你說,因為它是我學習的動力”。
盡管這個故事具有童話色彩,但應相信,即使沒有如此美好的結局,這位母親仍會賞識孩子,使孩子有著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幸福當中。
賞識和激勵的時機
在孩子成功的時候賞識孩子,會增強他的成就動機,去爭取更多的成功。
在孩子猶豫的時候賞識孩子,并解除孩子的`后顧之憂,會使孩子在父母的支持下積極探索。
在孩子失敗地時候賞識孩子,就是要告訴孩子,失敗并不可怕,你的優(yōu)秀正是由于你的探索。歷史名人有許多這樣的故事:最后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次失敗之上的,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但每一次失敗都離成功前進了一步。陳景潤是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他證明了“1+2”。但從絕對意義上講,他也沒有成功,因為他只是證明了“1+2”,而不是“1+1”。
賞識孩子,并不是簡單地表揚,而是用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看得起孩子。孩子若能感覺到你因為他而快樂,會受到很大的激勵。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9
在這個世界上,“愛”究竟是什么?我相信,《愛的教育》一定能給我們最準確的答案!
《愛的教育》整本書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一年之內對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都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最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寶書”。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其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蘊含著人與人之間濃濃的情感,讓人感動不已。一群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愛國少年,他們如陽光一樣燦爛、明媚。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是殘疾,當然也有一些事沐浴在幸福之中的。從出身到性格,他們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可是他們身上卻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祖國深深的愛,對親友真摯的感情。這里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著一個個的小故事,使書中的人物燒到熏陶,讓他們心中存著一份愛。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也享受著許多別人的疼愛與幫助。
小說里,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只是用樸素平淡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具有不平凡精神的人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例如:賣菜婦女、賣柴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少年鼓手、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老師……這些平凡小人物的命運和情感故事在我的心境激起了一陣陣感情的漣漪。安利柯的好朋友卡羅內,他不僅品學兼優(yōu),而且樂于助人。當一個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在大街上哭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錢給了他;還有哪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祖國的尊嚴而拒絕別人的施舍(盡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錢);為救最低班的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諦……他們對生活充滿愛,為他人奉獻,有自我犧牲的精神,正因為他們的“愛”,“我”的世界才變得更加美好。讀完這本厚厚的書,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與他們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
我現(xiàn)在終于透徹的了解、領悟了愛。“愛”究竟是什么?愛是寬容,愛是教育的源泉,愛是偉大的,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大家共同去感受身邊的愛吧!
姓名:劉奕含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0
本書向我們幼兒教師介紹了傾聽兒童,與兒童進行言語互動所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包括科學的兒童觀和兒童學習觀,把握對話時機、創(chuàng)設對話環(huán)境的策略以及促進、收集、解讀和應用對話的支能與技巧。全書深入淺出,實例豐富,有助于我們幼兒教師更好的了解兒童,反思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糾正自己的不適宜言行,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書中談到孩子的自發(fā)型對話。自發(fā)型對話可以在任何時間發(fā)生,只要你給孩子時間去談話,讀到這里我深有體會,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一個小事例。一次在課上,發(fā)現(xiàn)朱振濤和陳浩在悄悄講話,朱振濤講的很投入,甚至忘記觀察老師。陳浩聽的很認真,還不時的一起說幾句。課后我將兩個孩子叫到身邊,問起了課堂中他們聊的話題。原來朱振濤在介紹自己昨晚新買的奧特曼玩具,并說下次帶來給他一起玩。這是孩子們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給孩子這樣自由交流的時間太少了呢。每天各個活動安排很緊湊,每個活動都有一定的常規(guī)紀律,也許真該找個時間讓孩子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真正去自主交流。于是我靈機一動,在課前擠出三分鐘給孩子自由交談,漸漸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上課隨意聊天的現(xiàn)象少了,孩子們的關系密切了,交際范圍也廣了。在這種自由談話中老師可以是一個觀察者與傾聽者,盡量不去打擾到孩子們的`談話,孩子們會在這種自發(fā)型的談話中成長。
另外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本書中談到關于課堂中的談話部分細節(jié)。書中說到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屬于讓孩子“猜測老師想法”的問題。老師如果不喜歡這個答案會讓孩子繼續(xù)回答直到滿意為止或者是稍微改變之后再提問,孩子在這個提問中是被動的。回想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同樣出現(xiàn)過類似的問題,有時我的處理方式也會比較急躁不是很妥善的。當一個孩子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是老師所要的答案,也許會有兩個現(xiàn)象發(fā)生,一個是老師終止了他的回答,另一個可能是他的答案沒有得到老師的回應被忽略掉了。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孩子比較沮喪,表現(xiàn)欲望減弱,也有可能發(fā)生更嚴重的事情就是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F(xiàn)在反思起來我想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空間,提問也多提發(fā)散性的問題,答案不要單一,讓孩子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下產生智慧的火花。
讀完整本書還是思緒萬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師怎么可能去發(fā)現(xiàn)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呢?怎么可能與孩子一起探索他們的生活與成長的世界呢?怎么可能幫助孩子建構他們自己的學習生活呢?這么多的問題圍繞著我,我想答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傾聽與支持,讓孩子獲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與情緒情感。我想說:親愛的孩子,老師會聽你說,聽你說你的故事,你的夢想,你的成長......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1
幸福是什么?由于價值觀和人生的體驗不同,每個人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有的人認為物質充足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擁有自由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享受親情最幸福;有的人則認為品味成功的喜悅時最幸!腋J俏覀兛释,然而,也有許多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卻毫不察覺,特別是我們的學生。
有幸拜讀劉次林先生的德育專著《幸福教育論》,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首先,劉次林先生用全面的人性觀界定了哲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幸福概念,接著提出了幸福與教育具有天然的內在聯(lián)系,“幸福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然后作者用豐富的實踐材料揭露并批判了當代教育忘記、違背、傷害學生幸福生活現(xiàn)象,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觀點,感受頗多。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所應該把握的應是幸福教育的含義,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使學生獲得幸福的感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幸福觀和自信心及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從而使他們逐步發(fā)展成為擁有幸福能力的生命的主體。
教育應該成為幸福的理由。我們要使學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發(fā)展,使接受教育的所有學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chuàng)造幸福的能力、奉獻幸福的風格、體驗幸福的境界,擁有提高生命質量的高素質。從而成就高品位人才,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教育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狀態(tài),提高生命質量,是為了學生更幸福地活著?說到底,教育就是要為每一位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當然,作為教師要在工作中予孩子以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我們必須要知道孩子們的幸福是什么?雖說,孩子們各自的幸福感也不盡相同,但總是存在一些他們共性的東西,要找出這些共性,需要的是教師用心去愛孩子,尊重孩子,感受孩子;不斷地思索怎樣的.教育才更貼近孩子的生活,才能讓孩子學得更快樂,更高效。“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是造鞋匠,只有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幸福;只有造出了合適的鞋,造鞋匠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幸福。也就說,只有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才會是適合他們的。只有按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符合他們興趣的教育才是合適的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要把教育看作是幸福的職業(yè),就能在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造和享受幸福。
最后,我想引用兩句話作結尾:“我確信我們的教育目的不僅僅在于培養(yǎng)能最有效地參加國家建設的那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公民,我們還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變成幸福的人。”“對于幸福教育的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復,而是創(chuàng)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做個幸福的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讓我們與劉次林先生一起創(chuàng)造幸福的教育吧!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2
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 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yōu)榱四骋惶煨虧M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xù)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xù)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xiàn)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3
教育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極為重要的基礎工程。它對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對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我們必須加強教育工作,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現(xiàn)代教育的急速發(fā)展。有時還會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整堂課中,教師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長期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好奇、探究的內在動力就減退了。近年來,許多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性地學習。我也閱讀了大量有關的文章,利用暑期我認真地閱讀了《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一書感觸頗深:作為21世紀的教師,應做一名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組織者、共同學習者;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過去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那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過去,一名教師只要他工作踏踏實實,具有奉獻精神。人們便會給予他“優(yōu)秀教師”的稱號。而新型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必備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F(xiàn)在,社會對于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應不斷的進行反思、不斷的超越自己、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課堂人文氣氛。
過去,我總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考試成績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的唯一渠道,F(xiàn)在想想:我完全錯了。其實,課堂是學生的。教師只是誘發(fā)者、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教師的教是服務學生的學。我們時常埋怨學生怎么了?想象力哪去了?創(chuàng)造力哪去了?其實,這完全是被我們的傳統(tǒng)教學一步步的抹殺了。正是因為教師的一味“包辦”,學生成了旁聽者。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評價、學會爭論、學會學習。課堂上的問題應讓學生自己設計,與同學合作解決,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
21世紀是信息社會,現(xiàn)代教育技術正逐漸廣泛深入的被應用到各科教學中,現(xiàn)在我們學校已經擁有兩間電腦房,建成了校園教學網絡,教師的'控制電腦不僅可以控制學生使用的電腦,還可以解除對學生的控制,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出的不同層次問題或CAI 教學軟件放入網上,讓學生共同研討(包括課堂上或課堂外)。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將充分利用學校給予我們的硬件設備,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教學模式。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以新型教師的要求鞭策自己,不斷進取,不斷反思,爭取做一名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師。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4
一位在美國受過多年教育的學者,回國后卻放棄高官厚祿毅然跑到鄉(xiāng)下辦學,并終身致力于平民教育,這就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界最早認識到農民教育問題重要性的人,是最早廣泛提倡婦女也有平等受教育權利的人,也是第一個開辦鄉(xiāng)村幼兒園的人。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教育思想今天仍在廣泛推行。
每次讀到陶行知的話時,我總會感嘆,他怎么那么先知先覺?他怎么會總結出那么多精辟的話?“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仔細辨辨,妙哉妙哉!真正讓我了解了陶公“行知”名字的用意!記得前一階段,看到一則介紹:“蝸牛喜歡吃什么呢?”過去,孩子們要問爸爸媽媽,問老師,現(xiàn)在他們說:“喂喂就知道!苯涍^一段時間的觀察喂養(yǎng),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喜歡吃甜食,如草莓、香蕉、橘子等,而不喜歡吃芹菜、黃瓜等。孩子們把蝸牛喜歡吃的食物畫出來貼在墻上,告訴全班同學。更有趣的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蝸牛吃了草莓排出紅色的糞便,吃了橘子排出黃色的糞便。經過反復的實驗觀察,孩子們得出結論,蝸牛糞便的顏色與吃的食物有關。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被稱為“做中學”,受到孩子們的空前歡迎。這項教育改革實驗有著鮮明的特點,它強調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和發(fā)現(xiàn)。
這場教育改革實驗雖然是科學家發(fā)動的,但在教學中起主要作用的仍然是教師。在課堂里,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對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學生面前說:“我也不太清楚,明天我再告訴你!薄拔也恢,讓我們一起來做實驗吧!苯處煶蔀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
“親知為一切知識之根本”這是做中學活動中“做”的靈魂,強調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在做中學活動中老師還會不經意地進入一個誤區(qū),即有意無意地將孩子的思想往自己設計的想法上引導。結果往往會千篇一律,沒有新的、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例:在“鹽水讓胡蘿卜浮起來”的實驗中,老師為了讓孩子觀察到胡蘿卜在鹽水中可以浮起來這一現(xiàn)象,于是讓孩子將胡蘿卜放進調制好的鹽水里,實驗結果都一樣,實驗看似成功,其實不然。但反之,如果讓孩子自由嘗試,往沉有胡蘿卜的清水里一點點地加鹽,孩子卻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鹽加少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胡蘿卜仍沉在水底,加入量中等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胡蘿卜懸在了中間,加鹽比較多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胡蘿卜浮起來了……于是孩子自信地得到結論:鹽一點點地加入,胡蘿卜會一點點地浮起來,直至浮在水面上……
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與改變,是主動探究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條件,大膽地放手讓孩子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想法,深信:“親知為一切知識之根本”,為孩子們展開一片充滿想像,充滿生機的天地!
關于教育的讀后感 15
一天我無意間在于潔老師的桌子上看到了這本書---《玫瑰與教育》,一開始是書的名字吸引了我,再看作者既然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竇桂梅老師。她不僅是清華附小的副校長,還是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十杰教師提名。我心想她身上圍繞著這么多光環(huán),書里一定寫的都是些大道理,可翻開閱讀了幾頁發(fā)現(xiàn)真是文如其人,別具一格的標題,富有個性的話語,獨特而鮮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釋卷。
竇老師是一名語文教師,書中寫的都是她教學生活中的隨筆和感想,從書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樸、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滿陽光,懷著一顆感恩心為人處事的竇老師。這本書中,竇桂梅并沒有講大道理,也沒有羅列出許多原則和規(guī)律,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研究教學活動中的.“細節(jié)”入手,從一些我們常常熟視無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讓讀者自己去悟出“規(guī)律”。
在字里行間,我強烈地感覺到了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快樂的,她的這種快樂溢于言表,感染著我.我們每一個人。作為一名教師,要上堂課不難,通過磨練上堂好課也不是很難,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是快樂的.竇桂梅老師的快樂是一種單純而高尚的快樂,一種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的快樂,一種生命與童年相約的快樂,是一種緣于對教育工作,對學生真誠的愛的快樂.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凈."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制造意外的的孩子,厭煩的情緒總會爬上心頭,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里.
在《心中盛滿陽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她說"如果你把所處的環(huán)境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所處的環(huán)境變成魔鬼,你就在制造地獄;如果你把周圍的人群變成天使,你就在營造天堂."確實,面對每日繁雜的事務,面對孩子不經意間制造的麻煩,面對自己專業(yè)成長的困惑與壓力,面對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的不滿現(xiàn)象,我們能做什么呢 我們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只能換個角度想問題,從中過濾出一些快樂的因子,讓陽光灑射到疲憊不堪的心靈邊角.
竇桂梅,如此多嬌的一個女人,接近她,就會被她激情的陽光和思想的空氣緊緊包圍,接近她,我希望我能沾染些許玫瑰的芳香……
【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訴狀與理想教育》讀后感03-30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讀后感08-15
教育讀后感06-20
愛的教育讀后感讀后感10-18
愛心教育讀后感06-23
教育著作讀后感06-23
愛的教育讀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