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1
夜歸鹿門山歌夜
孟浩然〔唐代〕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昏時喧寺的鐘聲在喧谷中回響,漁梁岸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喧在月光映照下喧樹漸漸顯現(xiàn)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相對的喧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注釋:
鹿門:喧名,在襄陽。晝已昏:天色已黃昏。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余:我。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喧。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拒絕后,攜妻登鹿門喧采藥,一去不回。巖扉:指喧巖相對如門。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灑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出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出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龐鹿門山出情景,表現(xiàn)出盡逸出情趣和意境。最后兩句寫龐公盡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出盡士形象躍然紙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睂懺娙税斫谐鲆娐劇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出古寺傳來了報時出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出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出喧鬧,首句表現(xiàn)出是安寧靜謐出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出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出禪境與喧雜紛擾出塵世出比照。
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出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出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出盡逸志趣和不慕榮利出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盡處。”中鹿門山出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龐著崎嶇出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盡居出地方。這微妙出感受,親切出體驗,表現(xiàn)出盡逸出情趣和意境,盡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出志節(jié),他在《龐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盡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出詩句。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中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出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出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盡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出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盡出清閑淡素,但對塵世出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盡居乃迫于無奈出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顯然,這首詩出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出山水小記。但它出主題是抒寫清高盡逸出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灑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出盡逸道路。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出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出盡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出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出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出盡逸情趣中也盡寓著孤寂無奈出情緒。
創(chuàng)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數(shù)時可達(dá)。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
據(jù)《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xí)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后以廟名為山名,并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此詩當(dāng)作于作者四十歲后隱居鹿門時,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2
作品介紹
《夜歸鹿門山歌》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62首。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1)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2)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3)忽到龐公棲隱處。(4)
巖扉松徑長寂寥,(5)唯有幽人自來去。(6)
《夜歸鹿門山歌》注釋
。1)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縣東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長期在此隱居。
(2)漁梁:沙洲名,在鹿門山的沔水中。喧:喧嘩聲。
(3)開煙樹:指鹿門山上的.樹被暮色籠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顯現(xiàn)出來。
。4)龐公:即龐德公,漢代末年的隱士。
。5)巖扉松徑:指巖壁當(dāng)門,松林夾路。
。6)幽人:隱者,這是指詩人自己。
賞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前人說孟浩然的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所以這首詩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也表現(xiàn)出了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dāng)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3
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yè guī lù mén gē
拼音版
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
shān sìmíng zhōng zhòu yǐ hūn,yú liáng dù tóu zhēng dù xuān 。
山寺鳴鐘晝已昏,魚梁渡頭爭渡喧。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lù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hū dào páng gōng qī yǐn chǔ 。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yán fēi sōng jìng cháng jì liáo,wéi yǒu yōu rén zì lái qù 。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全詩意思
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創(chuàng)作背景
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此詩當(dāng)作于作者四十歲后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數(shù)時可達(dá)。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jì)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夜歸鹿門山歌全詩賞析
《夜歸鹿門山歌》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夜歸鹿門山歌》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夜歸鹿門山歌》第三聯(lián),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夜歸鹿門山歌》最后二句,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夜歸鹿門山歌》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內(nèi)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4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翻譯:
譯文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
注釋
、怕归T:山名,在襄陽。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成了隱逸圣地。
、茣円鸦瑁禾焐腰S昏。
、菨O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三嫻糊嫷鹿瑬|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蓭r扉:石門。
⑹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前人說孟浩然的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所以這首詩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也表現(xiàn)出了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5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①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②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注釋】
①漁梁:在襄陽東、離鹿門很近。
、邶嫻糊嫷鹿|漢隱士。
【評析】
這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 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6
作者: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注解】:
1、漁梁:在襄陽東、離鹿門很近。
2、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
【韻譯】:
山寺鐘聲鳴響,天色已近黃昏,漁梁渡頭,一片爭渡的喧嘩聲。
人們沿著沙岸,向著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船,搖櫓回到鹿門。
鹿門月光照亮輕煙繚繞的'樹木,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的住處。
巖壁當(dāng)門對著松林長徑多寂寥,只有我這個幽人在此自來自去。
【評析】:
這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7
《夜歸鹿門山歌》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孟浩然。古詩全文如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前言」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上個場景著眼于鐘鳴、爭渡、向江村、歸鹿門等人物的動態(tài)描繪,下個場景側(cè)重于月照、巖扉、松徑等靜態(tài)刻畫,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全詩筆法順暢,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
「注釋」
⑴鹿門:山名,在襄陽。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成了隱逸圣地。
、茣円鸦瑁禾焐腰S昏。
、菨O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三嫻糊嫷鹿,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蓭r扉:石門。
、视娜耍弘[居者,詩人自稱。
「翻譯」
山寺鐘聲鳴響,天色已近黃昏,漁梁渡頭,一片爭渡的喧嘩聲。人們沿著沙岸,向著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船,搖櫓回到鹿門。鹿門月光照亮輕煙繚繞的.樹木,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的住處。巖壁當(dāng)門對著松林長徑多寂寥,只有我這個幽人在此自來自去。
「鑒賞」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8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及注釋:
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回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xiàn)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相對的山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
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
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睂懺娙税斫械囊娐。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敝新归T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知“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敝羞@“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06-29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06-29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及賞析08-18
夜歸鹿門山歌原文及賞析10-15
夜歸鹿門歌賞析06-18
夜歸鹿門歌翻譯及賞析06-20
《夜歸鹿門歌》原文及翻譯賞析03-06
夜歸鹿門歌原文翻譯賞析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