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事跡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yōu)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yè)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yōu)越環(huán)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邊遠地區(qū)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qū)教育事業(yè),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qū)女孩實現(xiàn)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xiàn)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里。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2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yè),有人說我瘋了。一個重病的人,為什么有渾身病卻不死,比一個正常人還苦得起?因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那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和信仰!睆埞鹈沸iL的話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張桂梅從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zhèn)調(diào)入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任教。當時,她的愛人剛因病去世不久,為了給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里的積蓄,嘗盡了世態(tài)炎涼。
可剛到華坪一年,張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為了不影響初三畢業(yè)班的教學進度,張桂梅帶病上課,直到中考結(jié)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訴學校。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后,學生和家長都送來了關心,華坪縣婦聯(lián)更發(fā)動全縣為她捐款。
“這些真誠的關愛和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給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熱血奔騰了起來,點燃了我活下去的愿望和信心!睆埞鹈穼ψ约赫f,“活著吧,好好活下去。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xiāng)親,是你們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決心用這第二次生命來報答這片熱土,來報答父老鄉(xiāng)親們”。
1998年4月,張桂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華坪女高辦學之初,條件極其艱苦。不到半年,第一批進校的17名教職工走了9個,學校教學工作幾近癱瘓。這所學校還能辦下去嗎?張桂梅卻在翻看著教師資料時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師中6名是黨員!
“只要黨組織在,只要黨員帶頭干,學校就不會垮!”
張桂梅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組織起來,建立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眼里泛著淚,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
什么力量可以讓人不斷突破自我,實現(xiàn)超越?
張桂梅提出以“黨建統(tǒng)領教學”,開創(chuàng)“五個一”黨性常規(guī)活動,并一直堅持下來: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并寫觀后感交流、每周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有效凝聚和壯大了教師隊伍力量。
黨員教師韋堂蕓左腳骨折,不顧醫(yī)生要求靜養(yǎng)的建議,拄著雙拐給學生上課。黨員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即趕回學校。資助學生、義務補課,這樣的事在女高屢見不鮮,有教師這些年來的義務加班時間累計達5760多個小時。
張桂梅一邊嚷著“缺老師”,一邊堅定地說:“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經(jīng)打好了,將來接班人只要是黨員,只要有這種忘我、無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干得好,共產(chǎn)黨員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強”。
對學生,華坪女高也花大力氣開展黨性教育。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tǒng)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學校還緊緊依托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____等改進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廣泛開展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談心得體會、看影像資料等活動;學唱革命歌曲,聽江姐、劉胡蘭、趙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舉辦“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等主題教育活動,使紅色文化教育內(nèi)化為一種文化自覺。如今,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產(chǎn)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校園里隨處可見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tǒng)宣傳組畫。
時代在變,這樣的教育會不會過時了?
“唱國歌是什么狀態(tài),唱《英雄贊歌》是什么狀態(tài),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學校要把這種‘魂’立起來。”
“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很有必要,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我就是要為黨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堅定,必須信仰共產(chǎn)主義,要記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忠誠于黨。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變成星星之火,長成燎原之勢。”
華坪女高畢業(yè)生多選擇了醫(yī)生、教師、警察等相關專業(yè)和職業(yè),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項目,主動投身偏遠、貧困甚至危險地區(qū)的建設和發(fā)展。看到學生作出這樣的人生選擇,張桂梅感到欣慰,心里想的是:“共產(chǎn)黨后繼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3
他站在起跑線的前沿,沉靜自若,信心滿滿,白云似在他的頭頂飄浮,此起彼伏的掌聲縈繞在他的耳旁。這是于20__年在夏季舉行的亞運會,千萬名觀眾一起翹首而望、神經(jīng)緊繃的一剎那。
腳踩助跑器,身體前驅(qū),姿勢到位,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助跑器,人就像一匹黑馬,“嗖”地向前邁進。一瞬間,他那健壯的.身體猶如一只開了弓的箭,一個健步向前奔去,襯著藍天白云,酷似徐悲鴻筆下的馬。
緊接著,是向前跨欄,動作快速敏捷,又瀟灑自如。很快,蘇炳添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第一個欄桿。原來與他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七個運動員,現(xiàn)在也只有四個能跟上他的步伐了。同時伴隨著如雷貫耳的掌聲與加油聲,蘇炳添在第一個欄桿與第二個的欄桿的間隔處,起先他是助跑,到了離第二個欄桿半米處,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右腿一跨,身體就躍了過去,“嗖”的一聲就向第三個欄桿跑去。
9秒92的成績仿佛對他特別慷慨,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當在跨最后一個欄桿時,蘇炳添順利超過其他選手,奪下金牌。當跑完賽程后,蘇炳添又跑了一段距離,咬緊牙關,輕舒雙臂,向上舉起,仿佛像一位英雄一樣。
“精彩,太精彩了!币晃蝗毡居^眾說到。蘇炳添奪魁是使整個田徑場都沸騰了。中國觀眾及教練紛紛站起,滿面春風。
當蘇炳添站在百米跨欄的領獎臺上時,伴隨著中國國旗的升旗,與國歌音樂的彌漫,裁判宣布蘇炳添獲得亞運會男子百米跨欄金牌。
蘇炳添身披國旗,掌聲如雷貫耳,他接過獎牌,那一刻,他無比激動,向全國人民展示著他努力的成果,創(chuàng)下了百米跨欄的記錄——9秒92。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4
1975年10月,他出生在湘潭縣的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
讀書的時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氣,但他比較安靜。
當時農(nóng)村的孩子想要堅持讀書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僅努力供他讀書,而且對他要求很嚴格,沒有絲毫放松。
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中等偏上,平時話不多,但總在默默努力,骨子里面憋著一股韌勁,勵志走出農(nóng)村。
小學的時候,他特別喜歡看課外書,因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的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親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飛入伍。
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zhì),他順利通過了中國空軍的招飛測試,當了一名飛行員。
在飛行學院他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努力的,飛行成績經(jīng)常獲得滿分,被評價為“教科書式的`飛行”。
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兩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帶很多書,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時間都躲在房間讀書學習。
20xx年,35歲的他成功入選航天員。
到了航天員中心以后,他抱著從零開始重新學習的決心,堅持從難從嚴訓練,比如坐轉(zhuǎn)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時狹小環(huán)境剝奪睡眠訓練等等。
從走進航天員中心,到實現(xiàn)自己的“飛天夢”,這一堅持就是整整11年。
他就是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湯洪波。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5
經(jīng)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6月17日9時22分發(fā)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組成,聶海勝擔任指令長,備份航天員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今天上午,執(zhí)行此次發(fā)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有以下主要目的:在軌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首次檢驗東風著陸場的航天員搜索救援能力;開展多領域的空間應用及試(實)驗;綜合評估考核工程各系統(tǒng)執(zhí)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和性能,進一步考核各系統(tǒng)間的匹配性和協(xié)調(diào)性,為后續(xù)任務積累經(jīng)驗。
按計劃,神舟十二號飛船入軌后,將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的前向端口,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核心艙,執(zhí)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工作生活,駐留約3個月后,搭乘飛船返回艙返回東風著陸場。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tài)穩(wěn)定,各項設備工作正常,具備交會對接與航天員進駐條件。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的各系統(tǒng)已完成綜合演練,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tài)良好,發(fā)射前各項準備已基本就緒。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3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自6月17日發(fā)射以來,“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軌生活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半月。他們身體狀況怎么樣?如何確保身體健康?太空生活又有哪些新鮮事?這不,最新一季的“太空生活”劇透來了,看似普通的每一件小事,可都不簡單!
“自助式”體檢和常規(guī)鍛煉,確保航天員身體健康
關燈睡覺?“摸黑”只為眼底檢查
許多全身性疾病往往發(fā)生眼底病變,如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等,眼底檢查宜在暗室中進行。
在太空中,眼底檢查作為航天員醫(yī)監(jiān)醫(yī)保工作的.重要項目,有利于對航天員身體狀況進行實時跟蹤。特別是航天員已經(jīng)在太空中生活了一個多月,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空間病癥狀,“體檢”就成為了更加重要的工作。
隨后,湯洪波為聶海勝也進行了眼底檢查,從三人交流的表情來看,他們的身體狀況應該是令人滿意的。
熱水泡腳?其實是在做骨密度測試
航天員在軌生活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名為“骨丟失”的空間病理現(xiàn)象。隨著在失重環(huán)境下生活得越久,航天員的骨密度也會逐漸下降。如果不加以綜合干預,甚至可能有發(fā)生骨質(zhì)疏松的可能。對抗“骨丟失”,是空間站建設期間航天員和地面科技工作者必須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骨密度測試需要將腳伸進測試機中進行檢測。檢查完后,聶海勝用紙巾擦拭腳部,好像是剛洗完腳,頗像我們平時睡前的準備工作。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6
為了對抗失重生理效應,航天員每天都需要進行體育鍛煉。
最近這段時間工作強度有所降低,三位航天員有了更多的時間開展體育運動。航天員劉伯明已經(jīng)完全習慣了太空跑臺,即便是在失重環(huán)境下,他依然走得十分矯健。聶海勝也躍躍欲試,開始使用太空自行車。
“神十二”太空生活過半,航天員開展各項實驗
建站為應用,中國空間站將實施49項航天醫(yī)學實驗項目,神舟十二號任務將完成14個項目,天和核心艙搭載的人系統(tǒng)研究機柜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實驗。在軌飛行已經(jīng)過半,三名航天員使用該設備開展了一系列科學實驗。
人系統(tǒng)研究機柜,是中國空間站中首次應用的、航天醫(yī)學實驗領域的主要設施。7月14日,航天員陸續(xù)對人系統(tǒng)機柜進行了解鎖、展開等實驗準備,同時對太空醫(yī)學樣本冷藏箱和離心機也都進行了解鎖和測試。
曾聽過吃苦三味:得技能、開眼界、修身心。
一個人想要脫胎換骨,就要學會低頭吃苦。
如今,我們看到他們光芒萬丈,可在背后,他們不僅要吃讀書的苦,要忍受過去艱難的環(huán)境之苦,還要忍受訓練之苦。
聶海勝在成為航天員的前4年左右時間里,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zhì)等8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艱苦訓練,對生理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挑戰(zhàn)。
劉伯明的父親曾見證過兒子訓練的艱苦:坐在高空旋轉(zhuǎn)椅上,疾轉(zhuǎn)100多圈后,下來還要辨別方向;有幾天要24小時頭朝下躺在30度角傾斜的.床上。
湯洪波的父親透露說,兒子訓練后累得“樓都爬不上了”。
湯洪波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扎根。”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征。
想要擁有別開生面的人生,就要先主動學會吃苦。
人生如攀登,每登上一階,機會越多,視野越廣,可每攀登一階,就要付出更多的艱辛。
當你吃夠了生活的苦,學習的苦,工作的苦,熬出了頭,世間一切美好便會紛至沓來。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7
6月17日,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這個歷史性時刻的背后,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yè)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也有著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艱苦訓練只為飛天的付出。
神五、神七、神九三次備份,神六、神十兩度飛天。57歲的聶海勝第三次帶著使命駛向蒼穹。這個少言寡語的農(nóng)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長出來的.韌勁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見面會上,聶海勝說,作為航天員,他們的初心就是飛天,他們只有飛行和準備飛行兩種狀態(tài)。只要祖國需要,航天員就會有最佳的狀態(tài)和最充分的準備去迎接挑戰(zhàn),去履行使命。
和“三飛太空”的聶海勝相比,劉伯明則是時隔13年重返太空。20xx年,劉伯明曾入選神舟五號備選梯隊,但最終與神五擦肩而過。在20xx年的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劉伯明入選備份乘組,在地面上陪著費俊龍和聶海勝“飛”完了全程。終于,在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中,劉伯明上了太空。在他和景海鵬的幫助下,翟志剛打開神舟七號的艙門,開始了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出艙行走。“浩瀚太空,必將留下更多中國身影,中國足跡!眲⒉髟诖舜稳蝿盏挠浾咭娒鏁险f道,他希望能站在機械臂上,面對璀璨銀河,和億萬國人一同體驗“我心飛翔”。
湯洪波是這次飛行任務乘組中唯一的“70后”及中國第二批航天員。1995年,湯洪波入選飛行員。享受過飛翔藍天、直插云霄的湯洪波曾說,他本以為進入航天員大隊后,很快就能體驗到漂浮太空的神奇感覺,沒想到一等就是11年。航天員見面會上,湯洪波用一個標準的軍禮,宣告了他首次飛天的信心。當被問及首次參加載人航天飛行是否感到壓力時,湯洪波表示,“有壓力更有信心,因為我是第一次執(zhí)行任務,壓力難免會有,因為神秘的太空充滿著許多未知,空間站任務也充滿著風險和挑戰(zhàn)!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8
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chuàng)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fā)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zhàn),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tài)。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xiàn)“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tài)明顯不可持續(xù),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jīng)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蓖瑯拥牡览,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xù)發(fā)展!斑M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shù)年如一日,十數(shù)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xiàn)更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9
6月17日上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升空過程中,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在艙內(nèi)狀態(tài)良好,同時亮點頻出,讓人印象深刻。
三名航天員中,航天員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湯洪波則是首次飛行。
艙內(nèi)畫面顯示,聶海勝與劉伯明兩位“老司機”的情緒冷靜淡定,而湯洪波則看起來略顯激動。
比如,湯洪波在失重狀態(tài)下,一會瞄向窗外,還開心玩起了筆。
畫面中,他把筆往上一揮(拋),筆向上翻了一個弧線,湯洪波則繼續(xù)翻工作手冊,也不理會筆飄回來沒。旁邊兩位宇航員則是一副淡定的模樣。
沒過多久,這支筆又飄到了鏡頭面前,湯洪波順勢一接,又玩了一輪。
不少網(wǎng)友被航天員的`可愛“小動作”逗樂了,“湯洪波,全國人民都看到你瞄窗外和玩筆了”“第一次上天都這么可愛嗎”“到底是年輕人啊…”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0
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fā)射,并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北京時間20xx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航天員湯洪波是首次飛行。很多網(wǎng)友看到湯洪波坐在靠窗位置,評論說“感覺像極了第一次乘坐飛機時的自己”。
負責什么工作會靠窗坐?穿艙的過程中,他們?nèi)绾畏止?
首次飛行航天員為何靠窗坐?
從發(fā)射傳回的畫面中可以看到,聶海勝坐在中間位置,劉伯明和湯洪波分別坐在其右側(cè)和左側(cè)。
據(jù)航天員中心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劉偉波介紹,他們的座位與各自所負責的工作有關,以在飛船的狹小空間內(nèi)有效進行協(xié)同工作。作為指令長的聶海勝坐中間座椅,方便下達指令;劉伯明的任務是協(xié)助飛船的駕駛,因需要操作的便攜式指令板安裝在了右側(cè),所以,劉伯明坐在聶海勝的右側(cè);湯洪波的座位安排在了左側(cè)靠窗。
穿艙的過程中,航天員如何分工?
三位航天員進入核心艙后,需要跨過兩個航天器之間的4道艙門。
據(jù)介紹,在穿艙過程中,航天員需要不斷與地面進行溝通,判斷飛船的增壓情況。負責這一通信工作的就是湯洪波,因此他在返回艙內(nèi)留到了最后。
聶海勝負責打開艙門,并設置狀態(tài)。劉偉波表示,這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尤其是對接鎖緊之后,打開返回艙的艙門進入軌道艙的過程。
此外,聶海勝和劉伯明要先從穿著壓力服換成日常工作服,接著把設置在前艙門的`軌道艙攝像機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上。
同時,因為需要記錄首次建立對接通道的具體狀態(tài),留下數(shù)據(jù),供未來參考,所以,劉伯明在協(xié)助聶海勝的同時,還要進行攝像工作。
艙門為何需手動?不能自動嗎?
對于這個疑問,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國際宇航聯(lián)合會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從大氣環(huán)境方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氧氣、氮氣、二氧化碳以及一些有害氣體的壓力都不能超過允許值,同時,濕度也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在神舟飛船中,兩個艙段處在密閉不互通的狀態(tài)時,打開艙門的前提就是壓力一致,否則,要么艙門無法打開,要么艙門打開速度會極快,可能傷害到航天員,因此,航天員需要先手動打開艙門上的平衡閥,建立一個小通道,將兩個艙體聯(lián)通,待壓力趨于一致后再打開進行穿艙。
而從需求上來說,楊宇光指出,自動開門也沒有什么必要,因為穿艙的動作只有航天員在現(xiàn)場的時候才會發(fā)生,完全可以手動開門,自動開門反而沒必要。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入天和核心艙以來,空間站環(huán)境已經(jīng)變得整潔舒適和秩序井然。除了有航天員辛勤整理的功勞,也有空間站結(jié)構上的收納便利。
原來是天和核心艙內(nèi)部大有乾坤。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入軌期間,行李包裹是用特制的包裝袋收納起來,捆綁在核心艙內(nèi)壁。這樣航天員進駐的時候,就能夠更直觀更方便的`看到所有包裹的內(nèi)容和狀態(tài)。但如果任由這些包裹留在艙內(nèi),看上去不夠整潔,并且會占用航天員大量的活動空間。那些暫時用不到的包裹,就會被收納進空間站的夾層之中。
收納的秘訣,就在地板上的這些儲物空間。視頻中,聶海勝和湯洪波打開了攝像頭最近處的儲物間。湯洪波整個人趴在地板上,將手探進去尋找包裹,聶海勝手中還拿著一支手電筒幫他照明。在他們的身邊,已經(jīng)有了兩個大型包裹。
像這樣的儲物空間,在空間站中還有不少。可以說為了方便航天員在軌生活,空間站設計者們集智巧思,設計出了很多人性化的使用模式,并且在應用方面進行了反復驗證。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2
張桂梅同志扎根于教育事業(yè),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yè)。
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yè)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guī)律和民族教育發(fā)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zhì)教育,總結(jié)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qū)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jié)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于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yè)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wǎng)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wǎng)癮。張桂梅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yōu)秀模范。她的先進模范事跡,充分體現(xiàn)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舍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工作總結(jié)范文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優(yōu)點,并將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思想,爭取做一個優(yōu)秀的黨員教師。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3
即便到了暮年,朱老倔強的個性一點也沒有減弱。老伴心疼他,把筆和紙藏起來,朱老一著急就從床上跳下來找;子女心疼他,想替父親記錄讓父親口述,朱老又認為那樣限制了自己的思考空間。
朱彥夫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huán)境中繼續(xù)著自己的寫作,花了7年時間,用壞500多支筆,在1996年出版了33萬字的首部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在出版的當天晚上,朱老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在書的扉頁寫滿了戰(zhàn)友的名字,雙眼含淚,以這樣特殊的方式祭奠逝去的戰(zhàn)友。
1996年底,朱彥夫在一次報告會上突發(fā)腦中風倒在了講臺上,從那之后他身體偏癱,口齒也不再清晰,但他的大腦依然活躍。在病情好轉(zhuǎn)后,朱老又開始了寫作,又花了兩年時間,他出版了24萬字的第二部自傳體小說《男兒無悔》,在社會上引發(fā)巨大反響。
朱老的'事跡也傳到了國外,外界紛紛稱他為中國的“當代保爾”,而俄羅斯《真理報》的記者更認為,朱老的精神比起保爾有過之而無不及。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0-26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通用02-06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推薦】01-14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8篇11-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8篇)11-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精選8篇)11-07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篇11-14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篇)11-14
2022年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11-13
感動中國先進人物事跡精選11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