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人際交往的論文

時間:2024-06-12 14:17:00 人際交往 我要投稿

人際交往的論文15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際交往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際交往的論文15篇

人際交往的論文1

  人際交往能力是衡量一個現代人能否適應開放社會的標準之一,也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適應現代社會以及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個性品質形成和發(fā)展極為重要的時期,如果大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建立良性的人際關系,將對大學生形成和發(fā)展良好的個性品質產生較為積極的影響。

  1.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一個人由于生理、家庭或社會等原因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過程和異常人格特征,并由此引發(fā)個體的異常行為方式和行為表現。由于心理障礙,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現為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適宜方式進行人際交往,以致其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表現對本人或者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障

  礙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1自負心理

  自負的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個人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時,不高興時就不分場合的亂發(fā)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地說個不停,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態(tài)度。

  1.2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表現為對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優(yōu)越地位等存有一種不友好的、敵視與憎恨的情感,他把強于自己的人看做是對自己的威脅,是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因而感到不悅,甚至產生怨恨、憤怒的煩躁情緒。

  1.3多疑心理

  具有多疑心理的學生,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的不滿,然后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于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據的盲目想象。

  1.4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因為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當自卑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進行。

  1.5害羞心理

  具有害羞心理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由于過分的焦慮和不必要的擔心,就會在語言上支支吾吾,行動上手足失措,內心上回避人際交往。 2.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心理障礙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出來的心理障礙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這些障礙不是突發(fā)的偶然性心理表現,而是大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形成的。

  2.1家庭原因引起的人際交往困惑

  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是所在高中的佼佼者,跨入大學校門之后發(fā)現自身與其他學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部分農村生源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如別人,知識面比較窄,沒有像樣的特長等,在與其他學生交往過程中就會產生自卑、封閉心理,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不能夠以正確的心態(tài)與同學交往,進而產生各種人際交往的困惑。這些人際交往的困惑導致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過于敏感,對同學的人際表現曲解誤解,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都過于消極,進而影響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2教育體制造成能力培養(yǎng)的欠缺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忽略對于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專業(yè)功課,忙于各種考試和職業(yè)技能培訓,對于集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缺乏積極主動性。許多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卻不會與人交往相處,遇到挫折和壓力時心理承受力十分脆弱。大學階段的學習壓力和各方面激烈的競爭使一些學生無法適應大學里復雜的人際關系,部分學生對于各種校園活動不夠積極主動,無法培養(yǎng)集體觀念和人際交往的技能,在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朋友的支持,這樣使得他們陷入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對人際交往喪失信心。

  2.3網絡依賴引發(fā)人際交往的排斥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統(tǒng)計報告,目前學生在中國的網絡用戶中占21%,其中高校學生達到了90%。上網聊天、交友已

  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網絡作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人際交往空間,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交往的需求。成天泡在網絡上與遠在天邊的網友聊天交流,把精神寄托于虛擬世界,躲在遠離現實的避風港,有時候會導致大學生對于現實人際交往的缺乏主動性,現實人際交往的技能因缺少鍛煉而喪失。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迷戀網絡造成精神空虛、學業(yè)荒廢,有一些學生去發(fā)網絡辨別能力或經不住誘惑而出現痛苦的網戀或者上當受騙,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患上“網絡綜合征”,出現嚴重的焦慮、憂郁和懼怕現實等心理疾病癥狀。

  3.克服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心理障礙的對策思考

  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對于大學生良性人際關系的`建立會產生阻礙作用,克服這些心理障礙應該從人際交往的一般原則出發(f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引導大學生樹立自信心和正確的觀念,主動進行人際交往的嘗試,培養(yǎng)人際溝通的技能,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1加強學習,掌握遵循人際交往的原則

  要想成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首先要遵循平等原則,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性格、能力和家庭條件的差別,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學會尊重他人,平等相處。其次要遵循互助互利原則,交往一方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人際交往過程中破除個人主義,善于向別人求助,樂于幫助別人。最后要遵循寬容誠信原則。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者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同時,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以誠相待,不卑不亢;說話算數,不輕許諾言。

  3.2重視溝通,鍛煉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技能

  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頻繁的人際溝通過程中的,良好的溝通為交往雙方提供身心發(fā)展的信息和資源,建立和維持相互之間的聯系,促使持久穩(wěn)固關系的形成。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重視溝通,在人際溝通中鍛煉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技能。一方面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另一方面要注重語言溝通,積極評價他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大學生要正視人際沖突,學會寬容忍讓,積極化解矛盾。

  3.3注重實踐,科學運用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

  人際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印象往往與真實的情況有所差別,人際交往的心里效應是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心理效應主要包括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刻板印象。積極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合理運用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克服這些效應的消極作用,可以幫助我們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善于表達自我,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克服刻板印象對于自我判斷的影響,避免先入為主的偏差,同時正確處理沖突,及時調整自我表現。

人際交往的論文2

  摘要: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以及新課程實施中應該認真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學體育教育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問題,然后重點闡述了中學體育教師是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yǎng)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等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 人際交往 和諧健康 合作學習

  前言

  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與他人交往聯系,當代中學生在這一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困惑,據調查有80%的中學生將孤單視為最大的苦惱,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渴望能學會與人共處,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關注學生和諧的人際交往是新的課程對體育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如果能利用體育課堂這一特殊的教學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yǎng)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既可以讓體育教學更加順利完成,也能幫助班主任和家長解決學生“交友”的難題,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F將教學中一點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全面了解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實際情況

  中學生正是個體生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期,由于生長發(fā)育的急劇變化,性發(fā)育開始使得學生在生理與心理上發(fā)育不平衡,而心理發(fā)展相對會落后于生理功能,這些特征正是中學生具有少年期的半幼稚半成熟型,也正是具有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復雜的時期,也是最容易產生心趣沖動和行為過失的年齡階段。而在這里中學生隨著社會和集中地位的`變化以及人格的形成,社會人際交往的范圍會不斷擴大,但這樣會使得學生的社會關系會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亂套,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過分濫交,荒廢學業(yè);2.分不清益與損;3.處理不好與朋友的關系;4.情感控制不好。

  二、體育教學與人際交往

  在一定意義上,體育教學活動就是一個“課堂小社會”,在這個課堂社會中的學習活動大多具有集體性和競爭性。而且由于場地大、活動多、內容廣、活動時分組與個人活動多,小組成員之間,個人之間的交往頻繁,這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聯系,而且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很多。同時由于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所處的角色和地位也會不斷變化,使得學生的人際交往面更加寬廣。在這樣錯綜交叉的人際交往中,學生的能力、修養(yǎng)等都會得到很好的提高,個人的人格也會表現出來,這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一定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好了,在體育課上的表現會更加積極,與同伴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這樣體育教學也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因此我們說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促進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

  三、利用體育教學,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素質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了解了與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情況后,一定會更加關注中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呢,我從教學中得到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1.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正面引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自身的行為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行為與思維,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如果要培養(yǎng)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教師應先從自己做起,要處處提高自己的交往素質,生活中要為人大方,對人尊重,上班時要團結同事,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平等待人……這樣給學生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同時,也會向學生灌輸了文明的交往觀。

  2.關愛學生,與學生做知心朋友

  教學工作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共處,我覺得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熟悉了解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3.選擇對人際交往有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步伐,體育教學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際交往也關注得越來越多,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交往素質的內容與方法。

  (1)選擇一些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健康基礎知識。首先選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交際健康教育,讓學生對健康的心理有一些理性的認識,同時還要進行一些青春期常識的教育,讓學生對青春期有一整體的認識,從而減輕交往對異性的好奇。

  (2)用合作學習促進人際關系。合作學習有以下幾個要素:①積極地相互配合,特別是面對面促進的互動。②積極承擔在共同任務中個人的作用。③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建立起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矛盾。④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⑤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價,尋求有效的途徑。從以上的要素,我們可以看出,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彼此交流溝通,這樣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系就會隨之而和諧統(tǒng)一。

  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健康向上的一種體現,它可以使學生團結進步,幫助學生走上健康的光明大道。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有耐心和愛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關注學生文明的人際交往,并及時發(fā)現學生在交往中的困惑,給予糾正和引導,這樣也會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真正從各方面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學校體育學》高等學校教材金欽昌主編

  《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季瀏、汪曉贊主編

  《初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謝正義主編

  《走進課堂·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人際交往的論文3

  《人際交往心理學》作為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又是一門心理課,該課程的教學關鍵是既要符合高職院校專業(yè)的特點,又要遵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應堅持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結合的原則,努力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三者統(tǒng)一,因此,我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能學以致用,把課堂中學到的理念與理論運用到生活中,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分析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明確《人際交往心理學》教學目標。

  大量調查表現,與本科院校對比,高職學生的本身素質相對來說普遍較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高。許多高職教師反映,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呈兩極分化,對于一部分高考分數只有200多分的學生來說,圍繞一個很簡單的理科原理講解好幾遍,還是接受不了,感覺迷茫,上課根本就聽不進去,只好神游天外,或見周公,或聊天傳紙條。而一部分基礎扎實的學生感覺知識過于簡單,不用學也明白,也沒有興趣聽課。這就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只有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度穗H交往心理學》作為一門純理論的學科,相比思政法律等枯燥的必修學科來說,能起到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至少這門學科還算是比較新鮮的,高職學生以前都未接觸過。所以這門課的教學目標不應僅僅是幫助大學生的了解人際關系特點,掌握人際交往的作用,理解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學會增進人際

  交往,優(yōu)化人際關系,更應該促使大學生認識自我,學會接納自我、認識他人,學會寬恕他人,并能建立心理信念。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基礎。

  (一)課堂講授法

  一般來說,講授法用于幫助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重點與難點,理解事實、概念、定義、與基本原理,通過點撥、歸納、總結和概括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等等。如在《人際交往心理學的概述》一節(jié)教學中就可采用此法:先講解什么是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兩者有何區(qū)別和聯系,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高職生人際交往的特點、原則、類型、結構、內在動力及心理效應。這樣,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會明確人際交往心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習意義,掌握人際交往的特點和人際交往的結構,了解本門課程的學科性質和研究方法。當然,在使用講授法的同時,應盡可能地結合使用輔助教學工具和儀器,適時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案例分析法

  一般來說,選擇的案例宜典型、生動,這樣才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能使他們從感性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極大地激發(fā)學習熱情。如在《人際溝通》一節(jié)教學中,就可采用此法:事先,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個真實的案例——美國某航空公司的阿維安卡52航班毀于空難,機上73名人員全部遇難。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總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人與人言語溝通的心理與障礙及學會傾聽,如何增強非言語溝通的效果。

  (三)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用不同人際交往的活動場景,引導學生共同探求如何增強人際吸引與增加人際魅力,幫助學生形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方法與技巧。此方法能較好地使生活情景化、生活化,將人際交往沖突中的現實問題通過最客觀與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進行思考與反省,更好地發(fā)現人際交往中存在的情緒問題。情景模擬的形象性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在《人際交往的沖突》一節(jié)的教學中,高職學生模擬寢室里可能出現的各種風波,如

  “生活習慣難相容”,“金錢問題傷感情”“公共責任誰來負”“隱私問題”等許多典型生活情景,了解人際沖突的原因、作用、類型、歷程,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觀察,能很好地掌握處理人際沖突的八個方法。

  (四)心理小測試

  運用此法,教師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并能讓學生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深刻的反思。此法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探索欲望,能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克服人際關系的心理障礙,獲得人際關系的技巧。如在《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在講述人際溝通與人際吸引的定義與原理后,提出一起做小測試:“你是否受人歡迎,”“你是否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受人歡迎的人有哪些良好的人格和個性特征,再由學生歸納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注意事項。

  (五)團體輔導活動

  通過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結識新朋友的方法,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激發(fā)學生愿意結識新朋友,并在結識新朋友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為目標。如在《人際合作》《人際技巧》一節(jié)中,我策劃了“有緣千里來相會”“解手鏈”“心有千千結”“心心相印”等一系列活動,促使學生在團體人際相互作用下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發(fā)展自我,并學習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從而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適應,最終更完善地發(fā)展與成長。

  (六)多媒體播放法

  通過播放人際交往有關的視頻或心理電影,幫助學生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如在《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一節(jié)中,我播放了心理訪談中的《難斷母子情》《成長的煩惱》,指導學生學習走出父母模式的陰影。還播放了《為什么不理我》《胖妞不胖》,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促使自卑的學生走出心理陰影。在《人際吸引》一節(jié)中,播放了心理訪談中的《高考人生》,幫助學生克服嫉妒、羞怯、自負、敏感等不良的人格特質。在《社交恐怖癥》一節(jié)中,通過觀看視頻《催眠術與社交恐怖癥》,學生了解了咨詢師如何通過催眠幫助社交恐怖癥的人克服曾經的心靈傷害對潛意識的影響。還觀看了心理電影《驕陽

  似我》中的片斷,了解了精神分析法對自我探索的重大作用。

  (七)討論法

  討論法,即指在教師指導下,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各自發(fā)表意見,集思廣益,獲取新知的教學方法。討論前,教師要根據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提出值得討論的主題,此主題要有效度、難度、新穎度和熱度,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認真準備和討論的具體要求,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或參考材料,或進行調查訪問,認真做好討論意見準備。討論時,既要抓住時機,分配好討論的角色,安排好討論程序,又要善于啟發(fā)引導,鼓勵學生抓住問題的中心大膽地發(fā)表意見,把討論引向深入。討論結束時,要善于利用討論的結論,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提出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如在《人際印象》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八組,分別討論人際印象的四個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每組各派一名代表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宣布討論結果,學生不僅興趣高漲,而且學習效果特別顯著。

  實踐表明,在《人際交往心理學》的課堂教學中注重綜合運用

  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更能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作者:歐陽葉 路敏

人際交往的論文4

  小學班主任處于兒童縱的依附關系發(fā)展與橫的同伴關系的交叉點上。因此,孩子們入學后,同學間的關系只能依靠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應該交給孩子們與同學相處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有些孩子并非不想和同學交往,而是不知道怎樣與他人友好交往。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是很重要的。那么,小學階段,和同學交往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一.主動熱情

  人們常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币驗橹鲃右矊儆诙Y貌的范疇,主動是對同學的尊重,這種尊重還應該是相互的。熱情是一種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可以推動和鼓舞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讓班級氛圍更加和諧。

  二.講究信用

  講究信用是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之一。同學之間沒有必要虛情假意或者口是心非,倘若這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試想:有誰愿意和你交往?答應別人的事,要講究信用,更不能敷衍了事。

  三.尊重別人、注意禮貌

  每個孩子的思想、觀點、習慣、接受的家庭教育等千差萬別,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別人,有時,還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切莫自以為是。交往時,多使用禮貌語言,注意自己的舉止,給別人盡量留下好印象;無粗魯行為,不禮貌的行為盡量減少或者沒有。

  四.虛心向他人學習,樂于助人

  常常學習他人的長處,讓自己不斷進步,并且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要樂于幫助同學,這樣,更易贏得同學的尊重與喜愛。

  五.積極的自我暗示

  有些孩子,由于缺乏自信,加之過于在乎別的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心情無法輕松、就連表情姿態(tài)也是那樣不自然,有時會影響同學間的正常交往。假如我們時時對自己進行一些暗示:我會成為一個良好的交際者,和同學間和睦相處,如此下去,同學間的交往就會變得越發(fā)輕松坦然。

  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現在的'孩子,好勝心幾乎都很強,常會為雞毛蒜皮似的小事與其他同學發(fā)生摩擦,這都是因為缺乏寬容之心的緣故。我們與同學相處,應該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樣,更能求同存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小學班主任在孩子們的成長路上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時常影響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作為與孩子距離最近接觸最多的教育者,我們在言行上,一定要給孩子們樹立最好的榜樣。

人際交往的論文5

  摘要:人際交往是人們事業(yè)和生活重要組成部分。搞好人際交往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要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就要深刻理解人際交往的概念,遵循其原則,把握其規(guī)律,掌握其技巧。

  關鍵詞:人際交往,技巧

  卡耐基說,現代成功人士80%都靠一根舌頭打天下。那是因為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成功80%以上靠人際交往。由此可見,作為祖國當代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將會為我們將來走上社會舞臺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首先要從人際交往的概念入手。所謂人際交往,是指人們?yōu)榱讼嗷鬟f信息、交換意見、表達情感的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行為等方式而進行的人際聯系和人際接觸的過程。深入理解人際交往的概念,才能從本質上去把握人際交往的藝術。

  同時,要了解人際交往的特征。人際交往具有社會性、歷史性、客觀性、互動性、情感性。從特征上去把握,才不會走入人際交往的誤區(qū)。由于以上特征,我們的人際交往就必然不能離開社會,而且受社會歷史和時代特征所制約,因此,不可能憑自己的主觀愿望選擇人際交往。它必須以交往雙方為基礎,以交際圈的大小為發(fā)展空間,逐步進行的。

  做好每一件事,都必須以一定的行為標準為準則,同樣,人際交往也要遵循真誠、尊重、平等、寬容、角色互換、善于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多鼓勵、少批評等原則。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其規(guī)律,人際交往也其規(guī)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傾向于喜歡在某方面或多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那就是接近吸引律;而互惠吸引律是指人們都有追求獎賞、幸福的尋求,多給別人以夸獎與祝福往往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多給別人一點喜歡,別人也就會多給你一點喜歡,那就是對等吸引律;另外自然的或人為的'環(huán)境的某一因素可以產生誘發(fā)吸引律;還有互補吸引律是指雙方的個性或需要及滿足需要的途徑正好互補時產生的強烈吸引;此外,如果一個人品質優(yōu)秀,待人真誠、熱情,就會就會使人產生欽佩感、敬重感和親切感,從而產生人際吸引力,這就是光環(huán)吸引律;最后還有異性吸引律,男性與女性,由于性別和個性上能相似相悅,因而易相互吸引。

  遵循以上吸引規(guī)律,便會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順利。但是,人際交往的藝術不僅僅在于把握豐富的內涵、基本的原則和一般的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它有前人所留下來的經驗總結,那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

  首先是心理上的技巧,要學會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時刻以“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喜歡與人交往”的開放式心態(tài)走向人群,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形象,從而使自己的交往能輕松自在,揮灑自如。

  其次是言行姿態(tài)上的技巧。保持服裝的整潔將會給別人一種舒暢的感覺,在加上陽光般燦爛的笑臉便會使交往對方賞心悅目,因為笑臉是勝過一切華麗詞藻的決勝武器。還要注意表情的豐富生動,使對方有足夠的興趣與你交往。同時姿態(tài)要身體挺直,給人以一種落落大方的感覺,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是聽的技巧。聆聽他人講話應專心、用心地去聽,而不只是用耳聽。要暫時忘切自己的想法、期待、成見,與講話者一起回顧經歷、體驗感情,不能心猿意馬,要通過目光接觸、點頭、贊許聲,給予積極反饋,使他樂于講下去。要耐心地聽別人講,即使對方講的或許羅嗦或者不適合自己的口味,甚至對于自己有所冒犯,都應耐心地聽下去,不要表現出任何煩惱或不高興的神情。還要虛心地聽別人講,當對方講的情況和道理不如自己掌握的清楚、理解的深刻時,也不要輕易打斷他人,更不能好為人師,動輒訓人!爸钦咔],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要善于在聆聽中發(fā)現對方思想中閃光點。

  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說的技巧。與交往對方講話:

  一要選擇好共同關心的話題,使在場的人感興趣,并讓每一個人發(fā)表意見;

  二要尊重別人,尊重他人的性格愛好,不宜談及別人的生理缺陷,不宜打聽別人內心不愿公開的秘密;

  三要善解人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盡量減少給對方帶來麻煩;

  四要真誠地贊賞別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肯定,確認自己受到別人的重視,內心渴望他人欣賞,真誠地贊賞對方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要有緩和氣氛的能力,沉著應對交往中的新變化,要學會用幽默處理意料之外的事;

  六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注意語言的貼切,避免歧義。語言要有魅力,安慰受傷的人,鼓勵失敗的人,恭維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幫助有困難的人;

  七要學會兜圈子,有些東西顧及情面不宜直言,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兜圈子。當然也要分辨語言交往的具體情況,當兜則兜,不當兜的則直說為好;

  八要掌握說NO的方法:要選擇適合的場合、環(huán)境,在說NO之前肯定對方的優(yōu)勢,要善于給對方留下臺階,巧妙運用否定詞,注意委婉,用暗示、沉默、拖延、推托等間接方法向對方表態(tài)。

  最后,要注意非語言交往的技巧:

  一要運用目光技巧,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交往中通過目光的交流是最能傳神的交往。特定的目光能流露特定的情感,正視表示尊重,雙目炯炯會使聽者精神振奮,柔和的目光表示熱誠,流露出熱情。多使用這些目光,能營造良好的交往氣氛;

  二要運用體勢技巧,身體傾斜表熱情,表示對對方感興趣;微微欠身表謙恭有禮;雙手外推表拒絕;拍腦袋表自責、醒悟等等,注意使用這些體勢,有助于達到交往的目的;

  三要注意聲調的技巧。聲調有表達、溝通的作用,柔和的聲調表示坦率和友善,激動時的聲調會顫抖,低沉的聲調表示對方不高興;

  四要注意距離的技巧。所謂距離技巧是指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注意交往適度,交往的深度應因人而異,不宜搞等距離交往,對誰都一視同仁,應該有個層次,而且異性交往要注意分寸,分清友誼與愛情,男方不宜先于女方去握手。此外,要正確對待待人接物中的距離,注意適度,做到姿態(tài)大方而不落俗套。一般認為交往距離可分為四等,親密距離為0.45米,個人距離為1米左右,社交距離為1~4米,公眾距離為4米以上。

  最后,要注意交往后的技巧。一要遵守諾言,一諾千金,許諾的事情一定要盡量做到,實在因條件限制難以兌現,應及時想對方說明;而要善于總結經驗善于發(fā)現人際交往中的盲點,比如說“口頭禪“、不雅動作,應積極反饋自己,如有類似毛病,應及時改正。

  總而言之,人際交往是一門十分復雜而豐富的藝術。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就無法逃避人際交往。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日益增強我們的交際能力,深切領會到人際交往藝術的魅力所在,為我所用,讓人際交往最大限度地推動我們的生活和事業(yè)的發(fā)展,使自己能成為交際圈中的強者,并步入輝煌人生。

人際交往的論文6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使用日趨廣泛,微信作為手機必備的一種APP軟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微信轉變了傳統(tǒng)的社交格局,對人們的日常社交方法帶來巨大的影響,絕大多數大學生采用微信實現社會人際傳播,其對人際關系的好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微信和人際交往的相關概念進行分析,詳細闡述了當代大學生的微信使用現狀,旨在探討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

  一、概述

  (一)微信。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xx年重磅推出的一款通信軟件,支持短信、語音、圖片、視頻的實時發(fā)送,通過二維碼、QQ、搖一搖等添加微信好友,支持多人群聊和查看附近正在使用微信的用戶,可使用漂流瓶、QQ同步助手、QQ郵箱、語音記事本、實時對講、朋友圈等功能。 [1]微信之所以倍受青睞,源于其獨特的優(yōu)勢。微信各項功能設置十分人性化,可直接通過QQ賬戶登錄,可自主搜索已開通微信賬號的好友并直接添加,有效擴大了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微信不收取任何通信費用,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為大學生提供了便利。

  (二)人際交往。交往即為兩個或多個人相互交流的具有評價性或認識性的相互過程,簡單來說,即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各類信息情報的相互傳遞和相互作用的重要過程。交往具有兩大特征,其著重強調了信息溝通。在雙方交流的過程中,信息發(fā)送者即為主體,所發(fā)出的信息被及時傳遞到接收對象,影響信息接收者的行為或觀念,進而實現交往雙方的相互影響和交流。

  二、微信環(huán)境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征

  (一)構建真實的人際網絡溝通平臺。在現實世界中,大學生的交往活動一般都局限在某一特定區(qū)域或時間段,而微信能構建即時便捷的人際交流平臺,實現與好友用戶之間的一對一雙向傳播。好友來源通常為騰訊QQ好友、手機通信錄及部分陌生人賬號,用戶身份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因此,人際網絡溝通平臺的真實性得到了良好保障。[2]

  (二)打造多元化的大眾傳播平臺。在傳統(tǒng)的網絡溝通平臺中,用戶更新個人信息容易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如地域、時間等。而在微信平臺中,除了普通的文字信息以外,用戶還能選擇多種新興多媒體手段,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感受,因此,使用微信的用戶都可成為大眾傳播者,從而打造多元化大眾傳播平臺。

  (三)交往行為更加直接。采用微信平臺交往不受年齡、身份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無需特定人或物作為交往媒介。在微信平臺中,可實現多人交流或“點對點”交流,進行多種元素相結合的交流方式,不需要面對無聲的交流,交往行為更加趨于直接化。

  (四)交往關系平等。在現實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人們容易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交往平等。而在微信平臺中,日常交往規(guī)則被淡化,人人都能平等地參與到網絡交流中,實現交往關系的平等。

  (五)交往意識自主。在微信平臺中,人際交往屬于開放、個性、多元、自由的系統(tǒng),任何交往角色都擁有決定權與話語權。交流行為人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交往方式、交往對象等,并且利用微信平臺的交互功能,使用、分享和制造各種信息資源。

  三、當代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本研究主要選取某大學586名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等形式對大學生使用微信的行為進行調查研究,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分析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其中收回問卷586份,有效問卷581份。

  微信一經發(fā)布就成為一種熱潮,受到了大學生的大力追捧。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微信正在使用率達77.7%,微信曾經使用率達17.1%,未曾使用率為5.2%;使用微信超過半年以上的大學生超過70%;超過50%的學生經常登錄微信接收信息。[3]可見,在大學生中,使用微信的人數較多,且使用時間較長,頻率較高。在微信好友的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的微信好友主要是朋友和同學,父母及親人所占比例較少。

  四、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微信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一方面,微信給大學生的相互交流帶來了便利,打破了大學生實際交往中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信息可實時傳送到信息接收者的手機上。微信增加的實時對講功能更加便捷,無需支付通信費用,便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微信好友全面轉移了大學生的人脈資源,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其社交網絡,給不善于交往的學生提供了平臺。

  2.微信更好地滿足了大學生的情感訴求。微信與社會人性化、社會粘性化相符合。微信具有平等性和匿名性,大學生通過微信可以擺脫現實束縛,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方式構建人際關系。大學生可以通過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使心理狀態(tài)得到放松。

  3.微信中的虛擬社區(qū)可以增強歸屬感。微信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各項信息的快速傳播,集中社會人脈資源,通過聚集故舊和新朋,逐步形成網絡群體。[4]微信使用個體可以通過朋友圈分享和獲取各項信息,形成社區(qū)化和虛擬化的人際傳播模式,個體通過信息傳播來保證人際交往的社區(qū)化發(fā)展。

  4.朋友圈可增強人際交往的嚴謹性。朋友圈是一種新型的'虛擬社區(qū),朋友圈成員應通過嚴格的身份審核,才能查看同一圈子內部、各成員所發(fā)布的觀點和信息,分享和記錄生活體驗。其將人際交往關系由線下拓展到線上,需得到用戶同意,陌生人才能查看各項信息,確保了朋友圈的感情牢固性和嚴謹性。

  (二)消極影響

  1.使大學生與現實脫節(jié)。微信在為大學生帶來便捷性的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大學生使用微信擴展人際關系,必然會占用大量的人際交往時間,淡化了現實生活與個體之間的直接聯系,造成個體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際關系逐漸淡化和松弛。微信是基于高新科技手段,實現現實人際關系的轉移,在媒體空間中,人類淡化了對真相的追尋,部分大學生寧愿相信虛擬網絡,而忽視客觀事實,導致其與現實生活脫節(jié)。

  2.造成個人隱私的暴露。女大學生更傾向于與陌生人交流,導致其容易輕信他人,極易上當或受騙。微信雖然有隱私設置功能,可以針對好友開放,但在其開發(fā)初期,對于隱私的保護還存在諸多問題,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搖一搖”開展詐騙活動,給大學生的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3.使不道德行為增加。許多大學生會偶爾或經常通過微信中的“搖一搖”功能與陌生人交流,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將現實中受到擠壓的一面或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示在微信交友平臺中。由于沒有社會道德的束縛,許多人在微信交友平臺上僅憑自己的喜好發(fā)表言論,監(jiān)督體制無法體現其應有效用。在微信平臺上,大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觀察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會有所下降。

  微信在有效降低人際交往成本的同時,迅速增進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為朋友間的相互聯系提供了便利。微信雖然具有較強的便利性,卻極易產生社交依賴,且部分不良信息的傳播還會破壞社會風氣。因此,大學生應該正確、適度地使用微信,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避免給自身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劉小瑋.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xx.

 。2]溫如燕.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xx.

 。3]郭燕榮,麻文斌.試析微信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以蘭州大學在校生為個案的實證研究[J].社科縱橫,20xx(6).

 。4]田芳.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xx(36).

  [5]徐靜.微信對大學生社交的影響[J].新聞傳播,20xx(2).

人際交往的論文7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于探索人生、掌握專業(yè)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zhàn)與競爭的時代,借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一 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tài)度和觀點,并且?guī)е軓娏业哪康男。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著主觀性、復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群體屬于一個心理幼稚并且又擔負著巨大壓力的群體。面對來自于社會、環(huán)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盡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二 心理健康的標準

  簡單的來講,沒有不適應的癥狀,便是心理健康。對當代的中國大學生來說,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能夠歸納為以下幾條適合標準。

  1.性格健全。對外界、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態(tài)度符合社會規(guī)范,協調穩(wěn)定,具備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一定的自制、自控能力。熱愛學習,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能夠從社會和學習活動中獲取滿足感。

  2.智力正常。在觀察、思維、記憶、操作和想象等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定水平,能夠勝任大學學習、生活與工作,并且能夠表現出較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

  3.自我意識統(tǒng)一。能夠了解并且接納自己,即能夠正確地認識、要求和評價自己,承認并且喜愛自身的.本色。對于自身的長處感到的是欣慰而不是高傲;對于自身的缺點不回避,且不自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信仰的支配之下,認清自身人生的意義,形成切合實際的抱負與高尚的理想。

  4.情緒穩(wěn)定協調。能夠穩(wěn)定、持續(xù)地保持愉悅的情緒,自信的心境,有著充分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充滿著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活力。能夠保持心理的協調與平衡,不為消極情緒所困擾,能夠甩掉精神包袱,排除心理障礙。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身的智慧與勤奮去取得成就,從而獲取成功的喜悅。

  5.人際關系和諧。樂于與他人交往,能夠用尊敬、友愛、信任、諒解、寬容等積極的態(tài)度同他人相處,既熱情于給予他人的愛與友情,也欣然的接受他人的愛與友誼。對人真誠、忍讓、寬容、和善,喜愛集體活動,歸屬進一定的集體中,并且在集體生活之中尋找樂趣。

  6.行為表現得體大方。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及心理特點。行為表現符合其自身年齡特點,是其心理健康的標志。青年學生應當開朗、活撥,步伐矯健并充滿活力。然而老氣橫秋與委靡不振,并不符合其年齡的特點,屬于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 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調適

  1.害羞的心理調適

  具備害羞心理的大學生需要正確認識到自身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對于害羞心理障礙治療應當以心理治療為主,可以采用暗示療法、行為療法,并且結合了有效的社交與技能訓練來消除和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增強自信,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利于避免和預防害羞心理的產生。

  2.自卑的心理調適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到自卑心理,逐步形成出正確的自我認識。當大學生因人際交往的不利而陷入自卑時,可以通過參加活動、傾訴、聽音樂等方法來擺脫不良的心境。因為這一種方式一方面發(fā)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緒,同時也或多或少增加自身人際交往的機會,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自身人際交往的能力。在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只有這樣,克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卑心理的各種措施才能夠得以暢通無阻,發(fā)揮出最大作用。

  3.戒備的心理調試

  大學生應當對于戒備心理存在著正確認識,不需要顧慮重重,產生交往恐懼。應當培養(yǎng)自信心,只有充滿了信心地去與人交往,才不會對于交往充滿了恐懼。當大學生發(fā)現自身出現了不適當的心理戒備時,要迅速地克制自我,要告訴自己,無端懷疑是不合適的,會給自身的人際關系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學生在有一些時間需要適當地進行自我暴露,消除自身封閉心理,坦誠地同交往對象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秘密,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也能夠使得自身的心理戒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緩解。

  4.孤獨的心理調適

  大學生需要克服其孤獨心理,首先就要做到開放自我,多與外界進行交流,以誠相待。其次,要大膽的交往不怕挫折,善于在交往的挫折中、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增強其交往能力。再次,大學生需要加強并培養(yǎng)自身的愛好與興趣,有了愛好便有了追求,也就不會感受到孤獨。最后,大學生應當盡量去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緒,由于自卑導致的孤獨狀態(tài),就像作繭自縛,不沖破這一層繭,就很難走出孤獨。

  此外,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見問題還有完美心理、嫉妒心理等。

  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還有一些做的不夠到位的地方都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應當以包容、平和的心態(tài)來看待對方的不足,即使是要指出,也應通過真誠溝通,而不是大加指責。

  四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1.學校方面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學校是對于學生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只有注重了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人際交往的教育才可以真正發(fā)揮作用。大學生人際交往在教育訓練方法上主要包括了個體輔導、團體活動訓練、案例討論以及研究。

 、賯體輔導。個體輔導指的是針對了學生個體所存在的交往問題實施個別指導,以求改善他們交往的現狀,促進他們的交往能力向健康發(fā)展的方法。

 、诎咐懻摵脱芯。案例討論和研究是在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課堂教學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對于學生實施交往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根據教學的目的,采用案例討論和研究來組織學生實施研究、學習的方法。

 、蹐F體活動訓練。團體活動訓練特點主要是適用于有著共同交往問題或者是有著共同的心理困擾的人,而成長之中的大學生的確有著共同的心理問題及交往問題。團體活動訓練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了團體成員的互動,形式多樣、實踐性強、適用而廣、生動有趣。隨著人際交往的教育所需的逐步增強,這種方式也必會成為高校生人際交往訓練過程中的主要方式。

  2.大學生自身對于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

 、偬岣哒J識。大學生應當正確地去認識自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而且對于交往過程之中的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來出發(fā)去評價他人,充分地尊重他人和肯定他人;以積極樂觀的觀念來看待人際交往,贏得他人的友誼和熱情;學會理解和包容,維持交往環(huán)境的融洽與和諧。

  ②掌握社交的技巧。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自身形象,掌握體態(tài)語言和行為規(guī)范,與人溝通交往需要講究談話和語言藝術,善于去傾聽對方的談話,做到真誠、虛心和耐心。還有就是大學生需增強人際交往吸引力,形成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把握好對象的特點,靈活應對,有的放矢,擴大其交際圈。

  五 結語

  總之,大學生需要建立優(yōu)良的人際關系,就需要克服影響著人際交往的障礙。做到加強修養(yǎng),平等待人,融人集體,培養(yǎng)風度,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著挑戰(zhàn)與競爭的時代之中借助和學習他人的智慧并完成自身人生的超越。

  參考文獻:

  1.王寧.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應對與心理健康[J].法制與社會.20xx, (1):259-260.

  2.劉文、韓靜、張麗娜.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xx,(3):71-72.

  3.吳智茹.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與促進[J].職業(yè)規(guī)劃.20xx,(6):61-62.

人際交往的論文8

  當幼兒聚集在一起玩;蛘邔W習時,總是會因為某些在成人眼里微不足道或者無法理解的事情或想法,而突然發(fā)生沖突。這讓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家長們頭痛不已。

  1. 同伴沖突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生活場景 1:小區(qū)游樂園處,玩沙子的小美哭了起來,原來小天正用鏟子挖小美的“小長城”。小美媽媽和小天媽媽急忙跑到沙場。小天媽媽氣急敗壞地拖拉小天:“那邊還有那么多地方你不去玩,干嘛要去挖小美的?”聽見媽媽的訓斥,小天也忍不住哇哇大哭。小美媽媽則把小美抱起來,一邊走一邊說:“好了,不哭了,咱們去玩滑梯,不玩沙子了!

  2. 發(fā)生同伴沖突的可能原因生活場景 2:小天在小美家玩遙控汽車。小天隨意擺弄遙控器,站在一旁的小美忍不住去搶遙控:“不是這樣玩的,要按這個……用手推那里……”小天一邊躲避小美的搶奪,一邊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小美一看搶不過,就抓起地上的汽車,不讓小天玩了。小天抬起手就在小美的臉上抓了一把。小美生氣不理睬小天,放下汽車,轉身去玩光頭強玩具。小天看到光頭強,也想玩,伸手去搶。小美死死抱住光頭強不放,一邊說:“這是我的東西,我才不給你!薄皨寢,小天要搶我的東西,我不想跟他玩了!

  (1)幼兒的認知發(fā)展水平與心理發(fā)展特點。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2~7歲是屬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只能從單維進行思維,并且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從對方的觀點出發(fā)考慮問題,認為大家看到的世界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所以當別人的意見與想法與其不一致時,或者感覺自己的領域受到侵犯時,沖突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

  (2)幼兒的社會交往經驗。幼兒的社會經驗少,在碰到突發(fā)情況時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有些小朋友用哭或者打人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

  (3)幼兒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有些小孩說話較晚,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想去做的事情卻無法表達,于是采取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比如不經人同意隨便去拿喜歡的東西。

  (4)幼兒的性格特征。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特征,這也導致各自想法與表達方式不一樣,并且由于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容易存在任性、唯我獨尊等特點。

  3. 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的戰(zhàn)略意義俗話說“三歲看老”, 可知從小重視良好性格的培養(yǎng)關系著小孩的一生。同時,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將來能夠積極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協調與他人或集體的關系、應對人生挫折、樂觀地對待人生,有著深遠的意義。

  4. 幼兒沖突的解決策略

  (1)了解事實。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了解事情發(fā)生的過程,既不要一味庇護,也不能單方面由此判定孩子道德品行不好。事后可跟孩子一起分析經過,以提升小孩進一步的`認識,從中積累經驗。

  (2)要相信孩子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有其特有的處理方式與想法,并且幼兒間沖突大多數都是對事不對人的。很多小孩在前一秒還拉拉扯扯,后一秒又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一樣,在一起玩得特別開心。

  (3)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指導孩子怎樣表達對伙伴的喜愛。多讓小孩與同齡人接觸,鼓勵幼兒與同伴玩耍,不需要一直跟在其后左阻右攔擔心。在實踐中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告訴小孩當想跟誰做好朋友,一起玩時,可以過去打招呼,拉拉手,或者親一親,而不是隨意搗亂或者打人等。

  (4)幫助小孩建立自信。無論小孩出現什么狀況,都不要打擊,而要給予小孩鼓勵與支持。比如說“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自己想想還有什么其他的辦法呢?”“你覺得這樣怎么樣?”等。

  (5)重視小孩性格的培養(yǎng)。告訴幼兒要尊重與接納別人的感受,融入集體,適應群體生活。

  發(fā)現幼兒之間起了沖突,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沒必要趕緊拉開、阻攔,甚至隔離,這種片面的思維與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要通過適應成長過程中正常的沖突,才能學會如何處理與同伴的關系,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家長們或者幼兒園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技巧,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

人際交往的論文9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一例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臨床心理干預與診斷過程。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通過在來訪者的大腦中輸入一組與人交往時不焦慮的程序性知識,并結合臨床放松訓練使其達到自動化運行,重新建立人際交往時的、新的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徹底地解決了來訪者人際交往障礙問題。

  關鍵詞:人際交往障礙 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 元認知干預技術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個重要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大學生們逐漸將生活重心由學習,轉移到社交活動上。但很多同學由于從小一直埋頭于學習,缺乏人際交往經驗,或者頭腦中存在關于人際交往的錯誤信念,導致人際關系建立或維護時產生問題,長時間內無法進行自我調節(jié),于是對自己、對他人產生消極評價,一旦對人際交往產生焦慮、恐懼情緒,便很易形成了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表現為焦慮、緊張、交往恐懼、孤獨感、冷漠、依賴心重、信任感缺乏、傲慢等方面的特點。其中尤以焦慮、緊張、孤獨感、信任感缺乏等表現為多。下文是筆者運用元認知心理干預過程對一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案例進行干預的過程。

  1。來訪者基本情況與癥狀表現

  1。1基本情況

  小杰(化名),大連某高校國際商業(yè)學院大一學生,93年出生,河南農村人。父母在大連金州區(qū)務工,自小便跟隨父母在外讀書。小杰為家中長女,有一個弟弟有個妹妹,感情較好。

  來訪者性格獨立,努力上進,甚至有些爭強好勝。小學、初中在金州讀書,學習成績優(yōu)異,班級名列前茅。一直擔任班級班干部,培養(yǎng)了較強的管理能力,但與人交往時說話直白,有時甚至咄咄逼人。高中后,返回河南老家就讀高中,與父母分開,同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轉學等原因,成績迅速下降,自己感到難以接受,對自己很不滿意,卻一直無法調整,渾渾噩噩的度過了高中三年。高考后被調劑到目前所學專業(yè),該專業(yè)學費較高,來訪者便開始自責給家里增添了經濟負擔,愧疚不已。學校規(guī)定,大一年級達到一定分數可以轉專業(yè),因此,大學期間一直努力學習,想要轉到學費較低的同類型專業(yè)去,被同學戲稱為“學霸”。

  由于來訪者所在專業(yè)學費高昂,多數學生家里條件較好,來訪者感到和她們沒有共同語言,價值觀不同。開學二周后就與同寢室一位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室友批評她不講個人衛(wèi)生,身上有異味,不注意保護寢室衛(wèi)生環(huán)境、自私自利、鬧鐘鈴聲等影響同寢室室友休息等。來訪者辯解到,自己已經很注意衛(wèi)生了,是室友強詞奪理,并且自己早起,是不想軍訓遲到,自己睡的比較“死”,根本聽不見鬧鈴震動,所以才設置了鬧鐘鈴聲,這樣做也可以叫室友一起起床,自己每天催室友快一點,室友不但不領情,還埋怨她,告訴她如果怕遲到就自己先走,在這催催催,很煩人。對此,來訪者感到很氣憤,與室友大吵一架。自此感覺到很難與室友相處,回到寢室感到氣氛冰冷,不愿意、也不敢跟室友說話。感覺到室友孤立自己,自己也看不慣室友,感到心煩,室友經常聯絡其他寢室的同學到自己寢室來打撲克,每次看到有外人在自己寢室都感到煩躁,覺得沒有歸屬感。

  1。2癥狀表現

  第一、寢室恐懼:不愿意回寢室,每次都是早上出門,下了課便去自習室或圖書館,直到圖書館閉館,不得回去時才返回到寢室,在寢室樓下徘徊很久后才敢進入寢室,隨后便感到煩躁、心慌。

  第二、不敢同室友說話:看到與自己吵架的室友,感到心煩、擔心、焦慮。不敢與室友說話,怕自己說話太沖,又引起不必要的爭端,但又覺得自己這樣“忍著”,對自己很委屈,而且不公平。

  第三、人際障礙:長期不敢同室友說話,逐漸不敢和班級同學說話,在路上遇到同學與自己打招呼,也匆忙躲開。無法融入到正常的人際交往當中,每天早上為了避免與同學打招呼,甚至提前一個小時去班級。

  2。癥狀的成因

  2。1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的形成

  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是指一種在條件反射形成和發(fā)生過程中,本人未曾意識到或意識到卻控制不了的情緒反應[1]。其中的“條件性”是指通過后天建立起來的反射[3],它以情緒為核心,以S—E—R為表征式,其中S為問題情境或刺激事件,E為自動實現的條件性情緒,R為條件性情緒推動下的思維及外顯行為反應,人們通過自己的認知、經驗、觀念等對條件性情緒反射所引起的反應R進行評價、思考,又產生了新的評價性情緒E′,這種情緒增強了原來的條件性情緒反應,由此開始不斷地積累,從而產生了循環(huán)。如果S所引起的是消極情緒,那么人們就容易形成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障礙。

  據此原理,小杰的人際交往障礙,其本質就是一種潛意識條件性情緒反應。最初形成過程,即與室友吵架(s),產生煩躁、氣憤、焦慮的情緒反應(E),最終形成的行為反應(R),即為不愿意回寢室,不愿意與室友說話。行為產生后,小杰會對自己產生一個消極的評價性情緒(E′),即我不會和同學、室友說話,我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有問題的,我的人際交往是存在問題的。這樣的評價增強了小杰的焦慮情緒,于是形成了SER的增強循環(huán)。

  隨著上述刺激循環(huán)的形成,久而久之,回寢室、同室友講話、和同學說話成為了小杰的刺激情景、刺激事件(S)。其對應的條件性情緒(E),即為焦慮,擔心自己說錯話,會令事情更糟糕,會讓自己變得更加被動、成為被孤立的對象。這樣產生的反應(R),即為不回寢室,不跟室友說話,逐漸的也不愿意、不敢和同學說話,甚至見到同學后立即躲開,繞路走。這樣的行為持續(xù)一段時間,來訪者會對自己產生一種消極的評價,即我是有問題的,我是不正常的,這使得情緒(E’)更加焦慮,增強了不良行為的產生。這也就形成了復雜系統(tǒng)的增強循環(huán)模型。

  2。2程序性知識自動運行

  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辦”的操作性知識,它能夠在面臨實際問題時自動實現并且表現為能力[1]。這種“怎么辦”的反應在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分類中用C—A產生式來表示,即我一遇到這樣的情景,就要去這么做的程序。程序性知識是自動運行的,對于小杰來講,形成的是關于如何避免回到寢室,避免與室友說話、與同學說話的程序,然而這種程序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會伴隨著焦慮情緒的產生,久而就是便形成了障礙。

  3。臨床干預

  3。1認知調整

  首先,對小杰講解條件性情緒反射原理,小杰之所以會愈加嚴重,一方面,小杰自身將對于人際交往的焦慮感、恐懼感不斷放大,想要控制卻無能為力,使得焦慮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小杰對于人際交往知識的缺乏。那么,首先就需要向其解釋癥狀產生的整個心理機制。使她明白問題的關鍵因素在于焦慮、恐懼情緒下推動的潛意識行為。并且告訴她,這種條件性情緒是后天形成的,是易建立的,同時也是易消除的。同時,給小杰補充關于人際交往的知識,比如黃金法則、白金法則等交往規(guī)則,也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

  3。2放松訓練

  臨床放松訓練是一種高效的暗示學習技術,保加利亞羅扎諾夫博士研究發(fā)現,暗示作用下的學習效率是平時的5至50倍[2]。利用這種高效學習的狀態(tài),臨床上為患者建立新的、積極的條件反射,以替代過去消極的條件反射。首先通過肌肉的漸進式繃緊放松,配合以舒緩的音樂,使來訪者慢慢達到一個輕松平靜的狀態(tài);接下來為患者輸入風景想象,對美好愿望想象,促進來訪者形成積極的情緒。最后利用冥想模擬刺激情境,輸入合適的程序,建立積極的條件反射。例如,針對本來訪者,可以帶領來訪者進行冥想:九點鐘后,想象著自己就要回到寢室了,進行一個深呼吸,告訴自己我沒有問題,輕輕的推開門,笑著對室友說:“我回來了!”無論室友的反應如何,你都在心里對自己說,看,你成功了,你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就這樣做下去,你的人際交往已經邁進了一大步!

  此放松訓練共做了四次,來訪者能夠很平靜的回到寢室,不感到焦慮、緊張。第三次后,來訪者很興奮的跟我說,之前與自己吵架的`同學,主動與自己說話了,來訪者感到很開心。隨后對放松進行了狀態(tài)調整,讓來訪者能夠主動的融入到寢室話題當中。第二階段的放松共做了四次。

  3。3防復發(fā)策略指導

  來訪者在咨詢的過程中,由于連續(xù)做放松訓練,其人際交往障礙得到了明顯的改變。但是在放松結束以后,來訪者獨立進行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一旦不可測因素產生,便會再次陷入障礙當中。為使來訪者能夠克服困難,堅持運行正確的新程序,我們需要教會來訪者一套行之有效的愈后防復發(fā)策略。即用元認知指導和監(jiān)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教給來訪者深呼吸和小程序放松的方法,在交往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令自己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深呼吸10~20次,或者做簡單的小程序放松,降低焦慮情緒。增強自身信念:我已經做到很好了。我是一個能夠克服困難的人,這一點小小的困難,怎么能夠難的到我!

  3。4布置作業(yè)

  要求來訪者每天至少要做30個以上的深呼吸,每當焦慮情緒上來的時候立刻做深呼吸,告訴自己停止非理性的思維,給自己積極地暗示,暗示自己要做一個寬容的人,大度的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要求來訪者做運動,每天保持半小時以上的運動量,運動過程中想些積極的畫面,比如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未來的憧憬等,并且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會實現。

  經常記錄進步筆記,每當自己取得進步時就記錄下來,經常翻看自己進步的點點滴滴,哪怕是很小的進步也要記錄下來,例如“同學說了不愛聽的話,但是我沒計較”;蛘弋斪约喝〉眠M步的時候,讓自己手舞足蹈一下,將這種情緒放大,體驗到進步的快樂,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更加自信。

  4。干預效果

  經過十次的干預,來訪者自述,能夠心情平靜的回到寢室,不再感到寢室氣氛壓抑。有時,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夠融入到寢室聊天當中。逐漸對自己的人際交往有了信心。

  5。結論

  在運用元認知技術進行臨床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通過對來訪者講明技術原理,使來訪者明確問題產生的心理機制。這樣來訪者就可以靠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咨詢師的幫助形成正確的程序性知識,并自動運行。主動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理活動,建立起元認知系統(tǒng),關注心理健康,塑造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格特征。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真正的做到了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參考文獻:

  [1]金洪源,王云峰,魏曉旭。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2]王立凡,金洪源。過度傾訴與傾訴癖的形成、危害與臨床治療[J]。社會心理科學,20xx,22:23—25。

  [3]金洪源。元認知心理干預與學生人格的高效培養(yǎng)[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xx,11:4—7。

人際交往的論文10

  我們生活的空間中,每天都需要與人進行交流,掌握一定的交際心理方法,你就可以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人際交往中的焦點人物。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較大,是交際心理中較重要的名詞。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首因效應。我們常說的“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這里就存在著首因效應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職等社交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效應,展示給人一種極好的形象,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在社交活動中只是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您的硬件完備。這就需要你加強在談吐、舉止、修養(yǎng)、禮節(jié)等各方面的`素質,不然則會導致另外一種效應的負面影響,那就是“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見面給人留下的印象,這個印象在對方的腦海中也會存留很長時間。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這也是一種近因效應的表現。利用近因效應,在與朋友分別明,給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會在他的心中美化起來。有可能這種美化將會影響你的生活,因為,你有可能成為一種“光環(huán)”人物,這就是“光環(huán)效應”。

  光環(huán)效應

  當你對某個人有好感后,就會很難感覺到他的缺點存在,就像有一種光環(huán)在圍繞著他,你的這種心理就是光環(huán)效應!扒槿搜劾锍鑫魇,情人在相戀的時候,很難找到對方的缺點,認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對的,就連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對方看來也是無所謂,這就是種光環(huán)效應的表現。光環(huán)效應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這種心理作用下,你很難分辨出好與壞、真與偽,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們在社交過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具備一定的設防意識,即人的“設防心理”。

  設防心理

  在兩個人獨處的時候,我們不時地會有些防范心理;在人多的時候,你會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物品是否安在;你的日記總是鎖得很緊,這是怕別人奪走你的秘密。為了這些,你要設防。這種設防心理在交往過程中會起到一種負面作用,它會阻礙正常的交流。

  這只是交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幾種心理,我們留心身邊的人和事,你會對交往有更多的認識。愉快的人際關系會帶給你朋友和自信,有助于良好身心健康的建立。

人際交往的論文11

  【摘 要】大學生具備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需要,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高等院校,應該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中發(fā)揮主導作用。本文從高校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提出培養(yǎng)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

  近些年,大學生就業(yè)總是新聞媒體的熱門話題。他們能否順利地走上社會,的確為全社會所關注。各高校舉行的校園招聘會上,一些企業(yè)負責人表示,在大學生就業(yè)的問題上,除去宏觀形勢、大學生擇業(yè)心態(tài)等因素外,大學生的交際與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主要動力,因而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更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而大學生的能力則成為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特別是人際交往能力。面對用人單位開出的招聘條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感受到了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涵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huán)境建立廣泛聯系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系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為三種:表達理解能力: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人際融合能力: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有極大的關系,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交往能力不盡如人意。

  2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別力,受到不良思想、行為的侵蝕。如:抽煙、酗酒、打架、賭博、沉迷網絡等等。現代大學生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學習壓力、就業(yè)壓力、經濟壓力等,沒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和渠道,就無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撐系統(tǒng),這可能導致兩種情況: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和加重;二是由于長期情緒、壓力無法排解,沒有形成正確的疏導渠道,而使心理疾病產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團體,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小團體一般都具有封閉性和排外性,思維固化性。在團體內的人已經形成了較為統(tǒng)一的習慣和方式,對外來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抵觸性,直接導致了思維的固化性。關心團體內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無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溝通交流渠道。這種小團體已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障礙。如老鄉(xiāng)會。人際交往的復雜性。人際交往具有泛指意義,它不僅僅指學校、同學之間的交往。我們的校園同樣不是封閉的,人際交往還包括與社會人員的交往和網絡交往。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社會閱歷淺,容易被社會人員利用,陷入網絡陷阱。

  3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3.1年級不同表現不同

  大一是適應階段,也是過渡階段。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有著不同于中學生又有別于大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他們剛剛從競爭激烈的入學考試中掙脫出來,滿腔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特別是面對來自五湖四海、個性迥異的同齡人,更讓他們興奮、好奇。交往的范圍比較廣,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二年級經歷了一年級的大學生活,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進一步的轉變,通過一年的接觸大家逐漸相互了解,交往范圍縮小,學習開始繁忙起來,大都有針對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學習壓力相對小一些,并已習慣了大學及所在城市的生活,這個時期會更多地接觸與了解社會,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社交范圍。而進入大四,面臨就業(yè)、考研等各種壓力,很多人都在為自己的將來而忙碌,人際交往的意愿和行動會少一些。

  3.2性別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性別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有顯著性差異。在對人和人際交往的認知和評價取向、人際交往的社會退縮取向、對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維度上,在對交往的自我評估、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坦誠性等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這表明,男性大學生在交往上可能顯得更封閉些。對不同性別大學生心理健康各維度和特征的比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問題要多于女生。這種性別間的差異原因有很多,出現這一結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礎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還與男女生回答問卷的真實性程度有關系。在使用問卷法時,當問卷觸及到的敏感問題,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誠,少一些掩蓋性。此外,男女性別角色的社會期望不同,社會與傳統(tǒng)文化對兩性性別角色及行為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看法或觀念,認為男性應當堅強,要有責任、敢擔當。這種性別角色偏見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時,常常選擇壓抑自己的內心痛苦,不愿意敞開心扉與他人談論自己的情感問題,更不愿意向他人尋求幫助,以維護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則被容許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時,往往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并善于通過傾訴等方式來宣泄被壓抑的情緒,來緩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3.3專業(yè)不同表現不同

  不同專業(yè)大學生人際交往綜合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與王軍的研究結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傾性、交往的互助性、對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異,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生。應當說,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所學專業(yè)特點有關。理科學生平時得到的大多屬邏輯推理訓練,思維嚴謹。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會比文科生更明確,更理性,對于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就會主動去追求,因此,也表現出一定的外傾性。由于理科專業(yè)的性質,有很多實踐性的知識(比如實驗)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現了較好的互助性。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在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情緒失調上存在差異,文科生的問題要多于理科生。文科生由于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對生活、文化的體悟比較深刻,與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緒體驗,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緒更容易失調。

  4結束語

  很多專家都把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看作是困擾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一個人的人際關系滿意程度與穩(wěn)定程度狀況,除了受其人格的影響外,直接由人際交往能力制約。但是以往研究都是關于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及人際的作用、原則和技巧等方面,很少有人從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這個角度對心理健康進行研究?梢,探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否影響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巧香.論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

  [2]周曉虹.大學教育與管理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xx

人際交往的論文12

  摘要:酒店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空間的主體。酒店大堂空間是酒店最主要的公共空間,也是酒店使用者停留最多的公共場所。人際交往是酒店大堂發(fā)生概率很高的活動。在空間設計中要考慮到審美、藝術、服務質量的同時更要充分考慮到人際交往這一活動,設計適宜不同交往模式共存的空間。提高空間的親切感以及空間的舒適度至關重要。

  關鍵詞:酒店大堂;人際交往;空間設計

  0前言

  文章主要探究酒店使用者在酒店大堂空間中的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以及這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下使用者的心理訴求,發(fā)掘影響人際交往模式的外在空間環(huán)境因素。通過調研案例分析,分析如何創(chuàng)造適宜的空間環(huán)境來滿足每一種人際交往模式。

  1人際交往模式

  1.1觀望觀望是指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些社會性活動,人們處于自身舒適環(huán)境中,愿意持有觀望態(tài)度,而不愿意親身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觀望大堂里的的演出;觀望酒店大堂里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1.2參與參與其中是指人們愿意并且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相熟的客人在酒店大堂空間中偶遇、相互寒暄;商務人士聚眾商討問題;或者一幫朋友、家人促膝談心、閑聊日常瑣事等。這也是酒店大堂存在最多的一種交往模式。1.3獨處人們在一天喧囂的生活之后會需要安靜獨處的空間環(huán)境。例如:看書,發(fā)呆抑或聽音樂等。

  2人際交往模式的影響因素

  2.1距離距離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最為直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這樣的情況,咖啡廳吧臺區(qū)不相熟的人通常會相隔很遠,或者隔一個座位坐一個人,人們不愿意夾在兩個陌生人之間,表明人們在潛意識里會通過拉開距離的方式來保持個人空間。距離的.尺度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的舒適度。2.2場所設想一下,在酒店大堂主廳空間正中央的位置突兀的設置休息區(qū),并不會有人去,人們并不想完全的暴露在大堂其他使用者的視線內。而靠窗設置的休息區(qū)經常人滿為患。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如果忽略使用者停留意愿的規(guī)律性,就會出現華麗的大堂之下,寂寥無人的景象。社會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過一種邊界效應理論,他指出“處于森林的邊緣或者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個人或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比藗兿矚g靠窗、靠墻、靠柱子的位置。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在乘車、乘機、餐廳就餐等等行為中,我們的第一選擇都是靠窗。是因為處于空間的邊緣為觀察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在酒店設計上應該根據不同的人際交往模式設計不同的場所。

  3人際交往模式下的空間設計

  3.1觀望———公共活動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酒店大堂,在酒店大堂空間中設計一個表演舞臺。對于這種公共活動大部分人只是喜歡觀望并不想親身參與其中。根據《隱匿的尺度》,“公共距離(大于3.75m)用于單相交流的集會,演講,或者人們只愿旁觀而無意識參與一些拘謹場合的距離。”舞臺距離使用者保持在>3.75m的距離才會使使用者即能維持個人的舒適距離又能觀察到公共活動。設計要點:1)距離公共活動之間的距離(觀望公共活動),距離公共走道之間的距離(觀望形形色色的人)都應該保持在公共距離的尺度上(>3.75m);2)公共活動通常設計在酒店大堂的中心位置,確保使用者視線的可達性。3.2參與———適宜交往的小環(huán)境設計參與是發(fā)生概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模式,應該作為整個空間設計的重點。蘆源義信認為:“四度半的空間”(約8m2)是小巧、寧靜、親密的室內空間尺度。這是適于家庭聚會或幾個人交談同時具有親切感的空間。上海衡山路至尊精選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處小空間就非常適合三五好友聊天休憩。小空間面積約8m2,沙發(fā)的擺放剛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維持在具有親切感的尺度范圍之內。“個人距離(0.45~1.30m)是親近朋友之間或家庭成員之間談話的距離;社會距離(1.30~3.75m)是朋友、熟人、鄰居、同事等之間日常交往之間的距離。”根據上文提到的邊界效應理論,在小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上,通過鏤空格柵人為制造空間邊界,從原來的一面邊界———墻面,變?yōu)槿妗獕γ妗㈢U空格柵,邊界的增加提供了使用者長時間停留的可能性,為交往行為的發(fā)生提供環(huán)境基礎。設計要點:1)維持在社會距離的尺度內(0.45~3.75m);2)運用“四度半空間”理論;3)設計在空間邊界的位置或者人為制造更多的空間邊界。3.3獨處———安靜的個人空間上海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qū)結合書咖打造了一個安靜的小天地。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qū),小空間位于右圖黃色區(qū)域部分,格式塔心理學指出,“人們常常會把感知的圖形簡化成完整的、簡單的圖形!笔褂谜哌M入酒店大堂中,感知的圖形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黃色休息區(qū)自動被屏蔽到長方形圖形之外。在心理上就把黃色區(qū)域區(qū)劃分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霸谏鐣嚯x的尺度上(1.30~3.75m),視覺等其他感覺輸入信息量較少,遠距離還起到互不干擾的作用。黃色休息區(qū),左側藍色區(qū)域為靜態(tài)景觀水系,使用者在此空間,坐于窗前,看書,欣賞水景。整個空間安靜而富有禪意,使用者在此空間可以隔絕喧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身心放松,是獨處的絕佳場所。整個空間設計結合書籍、以及透過玻璃窗外的靜態(tài)水系強調了安靜這一環(huán)境要素。設計要點:1)維持適宜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30~3.75m),保持個人空間的完整性;2)安靜的環(huán)境或良好的景觀朝向。

  4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模式對大堂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設計師除了把心思放在空間本身更應該把出發(fā)點聚焦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上。酒店大堂是使用者進入酒店的第一空間,不應該只有華麗的外表,更應該充滿人情味。只有使用者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空間才能最大的發(fā)揮其價值。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xx.

  [2]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黎煒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7.2-3.

  [3]唐玉恩.旅館建筑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3.

  [4]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xx.

  [5]林玉蓮,胡正凡.環(huán)境心理學[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xx.

人際交往的論文13

  1.研究背景

  30年前的1977年,高考制度后的兩年里,有理想的青年們爭先跨入大學的校門,離家進入大學,不可避免地面對著“人際關系”這一詞。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經濟水平、興趣愛好、地域文化等因素,都間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人際圈”,其人際交往能力總體有向更高的水平發(fā)展的趨勢。然而在這些和諧交往的背后,也不乏各種負面情緒和不利影響的存在,矛盾沖突總也存在。

  當寢室中矛盾和問題產生的時候,如何去面對它們,則更加成為影響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本文所研究的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抗壓能力是指大學生在處理寢室人際交往中遇到的問題時的心理壓力承受能力,并對處理方法的得當與否進行分析。

  2.研究目的

  通過對本校一到三年級學生的調查,了解當代大學生處理人際交往關系的能力、人際交往抗壓能力水平,歸納整理出在與人打交道時一些潛在的問題,并探究內在原因。從而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以調節(jié)大學生生活壓力、豐富業(yè)余生活、放送學習心情為輔。

  3.研究方法

  3.1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的研究以浙師大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并運用WORD和EXCEL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和處理,定量分析的同時輔以大量的定性分析,以期達到預期課題研究效果和目的。

  3.2訪談法

  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個別同學隨機進行寢室訪談,以一對一的訪談方式,認真填寫訪談記錄,從而更為客觀具體地了解大學生在寢室中人際關系現狀。

  3.3文獻檢索法

  本課題組成員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對大學生轉專業(yè)的現狀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了解。

  4.研究結果

  4.1問卷調查結果圖一:男女生側重點

  4.1.1寢室人際交往中注重的因素

  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同學在寢室人際交往中都會有不同的側重因素。很多同學在寢室交往時,會相關地考慮到如“性格”、“興趣愛好”、“道德品質”、“為人處事”、“個人能力”、“成績水平”、“外貌”、“家庭情況”等因素。結果顯示雖然男女生交往時考慮到的因素比較復雜、多變,且男女生側重點的確存在差異。

  4.1.2南北差異

  大學中有來自各地的同學,一個寢室中有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同學。南方人和北方人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接觸到的思想觀念有差別,在觀念上有所區(qū)別;在性格上不能說一定有明顯的差別,南方也有豪爽的人,北方也有不豪爽的。但南方開放的比較早,接受的新觀念多一些,北方相對保守一些。

  4.1.3寢室中做噩夢情況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女生無論是偶爾做夢還是常常做夢的百分比都高于男生,從側面反映出,在寢室生活中,女生所顧忌或遇上的困難有時候多于男生,而矛盾也往往是她們做噩夢潛意識中的原因,但不排除男女生性格的'差異和在寢室外產生的矛盾。但夢的產生是一個隨機的事件,綜上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1.4寢室存在的主要問題

  問卷表明在大學生寢室交往過程中主要在“交流”、“習慣”、“接觸時間”、“性格觀念”、“學習氣氛”、“衛(wèi)生”、“作息”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分歧或矛盾。調查中可以看出一些問題的突出點很明顯,比如在“交流不善”和“缺少信任、團隊觀念不足”這個問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另外在“性格觀念”、“學習氛圍”、“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也占有不小的比例。

  4.1.5男女生側重點

  由于樣本數量不大,不足以表明男女哪類易在寢室交往中產生矛盾,但可以表明產生原因的側重點確實存在不同。

  4.2訪談結果

  本次訪談調查涉及11個專業(yè),有效訪談問卷10份,專業(yè)涉及漢語言文學、物理科學、地理科學、城市規(guī)劃等不同專業(yè)。

  調查結果顯示,寢室問題影響大學生心情、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對于和諧寢室的相關意見,同學們各抒己見,提出了各種“寢室交往”的具體建議。認為不僅要從自身做起,還要提醒身邊的。同學們的回答各有千秋。如“盡量理解同學,但也不能委屈自己”、“要讓每個同學都心滿意足真的很難”等。如何將和諧寢室的理念以及常識宣傳到大學生們,讓大家從心底愿意與同學和平相處,有同學提出,這也是一個慢慢磨合、實踐的過程,無論如何都會有不如意的一面。

  當代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技巧

  大學不僅是長知識的地方,更是青年人走入社會的第一站。寢室是我們的又一個家,寢室的成員大多是來自不同的地方,由于各自生活習慣的不同,往往處理的不好很容易形成僵化的局面。

  首先,要學會寬容!皩捜菔侵腥A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室友之間的磕磕碰碰無論如何也避免不了。這就要求大家都能有一顆包容的心,如果凡事都斤斤計較,回回都要爭個是非曲直,“針尖對麥芒”,那就不好了。相互謙讓,各退一步。

  當然,寬容并不是毫無原則地退讓。如果每次對方都無理糾纏,甚至以為你好欺負而得寸進尺,這時應該“該說不時就說不”,給予必要的反擊,可以提醒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適可而止。

  其次,要學會關愛室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大家能夠相聚一室實在是一種緣分,每個人都離家在外,相互關心互助是最基礎應該做的的,同時我們還應該珍惜我們之間的緣分。我們多看對方的優(yōu)點,不但可以得到室友的尊重和寢室的和諧相處,而且能完善自我,一舉數得。

  最后,要真誠地為室友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開心。大學是發(fā)揮個人自身才能的大舞臺,有人在這里如魚得水,有人卻默默無聞,由此造成的對比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以致產生嫉妒情緒,易引起寢室內的不良反應,你可以向取得成績的室友表達你真誠的祝賀,同時你也向她看齊。絕對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要甘當“綠葉”,要相信終有一天你也會成為“紅花”。

  寢室雖小,但體現的人際交往藝術卻不能忽視。要知道寢室關系并不難相處,關鍵還在于我們要擁有一個開放的胸懷,有容人之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美好的氣氛,讓寢室成為每一個成員溫馨的港灣,讓遠離家鄉(xiāng)的學子們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讓我們以后回首大學生活,都會會心一笑,溫馨溫暖。

人際交往的論文14

  旅游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主要從事導游、旅行社、景區(qū)服務等相關工作,他們每天要接觸形形色色的游客,所以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他們來說十分重要。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意識太強

  目前我國大學生基本都是集體住宿,大多都是四人或六人一個宿舍。同一個宿舍的同學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為了能夠和諧相處、愉快度過大學生活,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到宿舍其他成員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能夠融入集體,不影響他人的作息。然而,在宿舍里抽煙的現象屢見不鮮,同一宿舍里總有那么幾個成員不愿意做衛(wèi)生、配合其他人的活動;更有甚者,有同學反應宿舍里晚上有人玩游戲興奮時大喊大叫影響其他同學正常休息。這種只顧自己利益,不為別人著想的做法短期內別人可以包容,時間長了勢必會影響人際關系。

  (二)容易沖動

  大學階段的學生二十歲左右,一方面社會經歷較少,另一方面大多都剛剛離開父母家人的管束和呵護,極度想表現自我個性。在這個特定的時期,好多學生往往沒有意識去控制自己的行為,總是跟著感覺走,有時表現的很沖動,缺乏“三思而后行”的穩(wěn)當。曾經我們班里有一個云南彝族的男孩,他在和別人打籃球時被對方無意打斷一顆門牙。雙方簡單交涉之后,對方的解決方式他有些不滿意,這個男生居然想要和他的同鄉(xiāng)一起把對方門牙打掉了事!這種遇事容易沖動的現象不是個例,而是現在大多數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三)溝通能力不強

  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既有經過高考的統(tǒng)招生,又有通過單獨招生的方式入學的單招生。統(tǒng)招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學生因對自己在高考時表現不滿意而產生的一些自卑心理,單招生因為經歷比較復雜,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怕別人傷害自己。這些學生在平時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的'比較自我封閉,喜歡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不太愿意與其他人真誠溝通。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學生融入集體生活,阻礙他們與他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原因分析

  (一)對人際交往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里比較嬌慣,父母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妥當,他們認為這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即便不是獨生子女,現在父母一心只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在養(yǎng)育子女過程中也表現出大包大攬,不讓孩子操心任何除學業(yè)以外的事情,這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意識不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更沒有機會、沒有意識去打造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

  (二)心理困惑和迷茫

  教養(yǎng)方式和成長經歷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家庭過度保護讓學生們對社會認識嚴重不足、沒有目標感、對人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成長過程中的一路無驚無險、缺乏挫敗感,不能坦然面對失敗。所以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會沉迷在網絡和智能手機的世界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這種狀態(tài)自然會讓學生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拉大,阻止他們人際交往的發(fā)展。

  (三)教育體系中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缺失

  縱觀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多時候認為判定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更多是學生在在學業(yè)方面的進步,我們很少導向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有與人際關系相關課程,也只是課時為數不多的選修課。教育過程中對于人家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不夠重視或者缺失,也是學生這方面能力不佳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不能想當然,我們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本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的放矢!于此同時,培養(yǎng)方式不宜目的性太強,可以考慮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融入所有課程當中,即要求所有任課教師重視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課程

  要讓學生重視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人際交往意識,關鍵的一步是要在整個課程習題中專門設置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專門課程。如果學校教育能夠有完善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課程體系,既可以引導學生自身重視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又能從理論和實踐上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指導和教育,從而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二)所有任課教師應該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貫穿于所有課程教學

  決定學生走向社會以后事業(yè)發(fā)展前景的因素中,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是一方面,能否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能夠快速融入所供職的團隊更為關鍵。鑒于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從業(yè)環(huán)境的特殊性,這一點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必須引起所有任課教師的足夠重視。高校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又有他們自身的性格特點,他們不愿意再聽師長的諄諄教導,急于表達自己個性,所以不刻意的“潤物”、貫穿于專業(yè)課程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提條件是各科任課教師從意識上先得足夠重視。

  (三)從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己重視人際交往能力的意識

  唯物主義發(fā)展觀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學生自身沒有足夠重視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教育過程的所有的努力效果就會打折扣。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人際交往能力重要性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從自身的經歷去體會。學校教育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尋找和提供參加實踐的機會和場所,并能從管理規(guī)定上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更要主義和學生及時溝通、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四)對于學生的綜合評價應該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教育本身的職責更重要的其導向作用。我們在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從各方面都做到了重視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那么對于學生的綜合評價中加入人際交往能力一項就能從管理規(guī)定上給學生“一顆定心導向丸”。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必須承認有一些學生比較“務實”,在他們沒有從社會經歷或者實踐古城中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之前,從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中看到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的好處是有效督促學生重視和發(fā)展自身該項能力的有力途徑。

  (五)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工作和實踐過程是檢驗教育成果的關鍵,參考社會反饋和市場需求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既離不開學校教育,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思想和行為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所以,學校應該和學生家庭形成聯動,有效發(fā)揮家庭對于學生的教育的影響力,調動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重視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

  四、結束語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針對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成因,從根源上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幫助學生做好將來面臨工作環(huán)境的準備,使其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田曉卿.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工作的思考[J].中國農業(yè)教育,2014(02):37~39.

  [2]楊群祥.高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6(10):74.

  [3]蓋曉芬.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要義與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9(08):82~83.

  作者簡介:柳玉民(1971.09—),男,漢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

人際交往的論文15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個體都不是單一孤立地存在著,他們總是在和周圍的人以及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存在和發(fā)展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蔽覈t(yī)學心理學家丁攢教授也說“: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tài),主要是由于人際關系的失調而來的!敝新毶穗H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與父母長輩的矛盾加劇

  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于中職生從小受父母的溺愛,會產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tài),進入中職以后,自然產生一種失落感。兩種心態(tài)的交合,就會使他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中職生會經常埋怨父母、不尊重父母,離家出走,有的甚至與父母發(fā)生行為沖突。

  二、師生間信任缺失

  中職生對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存在一定的質疑或壓抑感。主要表現在師生間不信任與隔閡,學生遇到困難很少與教師溝通。教師缺乏對學生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甚至產生不滿或偏見,產生逆反心理。

  三、同輩間異性交往出現偏差

  歌德曾說“:哪個少年不懷春,哪個少女不鐘情!彬}動的情感需要得到適當的釋放才能獲得平靜。但隨著青少年情感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提高,情感表露越來越帶有文飾、內隱的性質,他們往往把內心的沖動與激情深深地壓抑起來。這種內在矛盾長期積累起來,將會嚴重地影響青少年的`生活與學習,甚至會引發(fā)青少年的心理障礙,妨礙了正常的人際關系。

  四、偏重于網絡交友

  如今,不少中職生偏重于“人機”對話式網上人際交往,經常以逃課方式上網,熱衷于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有的學生為此荒廢了學業(yè)。網絡交往一旦受到傷害,容易導致中職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系,使人際關系更加冷漠、無情,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等心理障礙。

  五、社會性交往心理萎縮

  一些中職生對正常的社會交往失去了信心和耐心,總覺得“矮人一頭,低人一等”,因而不愿意與人打交道,不愿意說明自己中職生的身份。據調查,中職生中只有50%的人經常與同學交流思想,有57%的人有無話不說的真心朋友,但是中職生普遍認為自己不會、不情愿與人主動交往,或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每換一個新的環(huán)境,平易近人的學生只占35%,而在眾人和陌生人面前說話,感到羞怯的學生占到了60%。很多學生由此引發(fā)煩躁、郁悶、焦慮等不安心理特征,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缺乏合理地疏導,得不到緩解,長期積累,往往會以違紀的形式表現出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交往,形成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好壞又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因素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影響身心健康。所以,了解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并逐一進行解決,是中職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最好方式。

【人際交往的論文】相關文章:

人際交往的論文06-08

關于人際交往的論文07-20

人際交往心理論文11-20

在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論文11-24

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論文08-06

人際交往的論文(精品15篇)06-10

人際交往的論文[優(yōu)秀15篇]06-11

中職生人際交往問題探索論文12-03

酒店大堂人際交往模式及空間設計論文12-03

高校特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