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書稿范文>賞析>《游金山寺原文及賞析

游金山寺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2-03-22 18:55:58 賞析 我要投稿

游金山寺原文及賞析

  原文:

  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譯文: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初始發(fā)生之源頭,為官出游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xiāng)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里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鱗,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一炬火大明,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江神莫非責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在不得已,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注釋:

  金山寺:在今江蘇鎮(zhèn)江西北的長江邊的金山上,宋時山在江心

  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歸楫:從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槳,這里以部分代整體。

  初生魄:新月初生。蘇軾游金山在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三,所以這么說。

  “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發(fā)光的某些水生動物。

  謝:道歉。

  如江水:古人發(fā)誓的一種方式。

  賞析:

  這首詩分為三段:

  頭八句“我家江水初發(fā)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寫登高遠眺,觸景生情,勾起鄉(xiāng)思,中間八句“羈愁畏晚尋歸楫”至“飛焰照山棲鳥驚”,描繪傍晚和夜間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悵然歸臥心莫識”至“有田不歸如江水”,闡發(fā)辭官歸田的意愿。這三段分別寫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對于仕途奔波的厭倦和立意辭官歸隱的決心。

  該詩以“江水”貫穿首尾作為線索,“鄉(xiāng)思”是極力渲染的內(nèi)容。詩人筆勢矯健,全篇舒展自如,寫景詠懷,融為一體,波瀾浩大,才情橫溢。

  先看頭二句:“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边@一開頭充滿了磅礴氣勢。蘇軾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眉山,古書稱長江之水發(fā)源于四川岷山。蘇軾對源于家鄉(xiāng),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江水感到非常親切,并且引以為自豪。在古代,“江”指長江,“河”指黃河。所以詩中的“江水”,說的就是長江水,不同于今天的泛稱“江水”。一個人失意的時候,心情憂郁的時候,最容易想家!坝H眷眷而懷歸兮”,蘇軾也是如此。所以當他登高遠眺的時候,他的目光一接觸到浩蕩東流的江水,就會設想逆流而上直到大江的源頭,設想天際遙遠的可愛家鄉(xiāng),也同時勾起對往事的回憶。當他在嘉佑元年(1056年)與父親、弟弟一起出四川,過秦漢之故都,縱觀嵩、華、終南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那時他豐華正茂,意志昂揚。到京都后他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列進士榜上的第二名,更是躊躇滿志,可以說前程如花似錦,然而后來的仕宦生涯卻不順心,由于他為人耿直,不肯與世俗相附炎,而屢遭挫折。他面對眼前波濤起伏的江水,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沉浮。漫長的歲月,竟然把他從江水發(fā)源的故鄉(xiāng)引到了江水入海的地方,這簡直難以思憶。,他感嘆自己仕宦不歸,就像江水入海不回一樣!盎隆,作官!盎掠巍保蜃鞴俣螝v四方。蘇軾一反李白“江水送人”的寫法,而說“宦游直送江入!保兂闪恕叭怂徒。筆調(diào)新奇,耐人尋味。江水不平,波浪迭起,這正是詩人經(jīng)歷的形象寫照。詩人已送走了多少充滿風浪的日子,送走了心中多少不平和感慨,而未來就不知如何了。

  接下來“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四句,以豐富的想象描述登臨所見的壯麗景色!奥劦馈闭f明是聽來的,這樣“潮頭一丈高”乃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枚乘在“七發(fā)”中有這樣的描寫“江水逆流,海水上潮”,而這里,蘇軾以“一丈高”畫出江浪排空的奇景,巍巍壯觀,給人留下了更加鮮明的印象。由于天冷水涸,往時洶涌的潮頭如今已經(jīng)銷聲,但卻并未匿跡,即“沙痕在”。蘇軾游金山寺時,已是十一月初,季節(jié)入冬,故曰“天寒”!疤旌杏猩澈墼凇,盡管時令變遷,可是巨浪卷起的沙痕依然歷歷可見。這兩句是前虛后實,極寫江水之氣勢。妙在從沙痕引起聯(lián)想,感嘆大自然的無窮威力和變化。正是由于詩人馳騁筆墨,不局限于眼前之所見,因而詩中景象擴大,意境雄奇!爸秀瞿吓鲜P陀,古來出沒隨濤波”兩句,跟前兩句倒一下,是前實后虛。作者談到山水名盛,意在增強詩篇的藝術(shù)感染力!笆P陀”是堆垛在一起的巨大石頭,只有在江面上才能看到的奇景。它又引起了作者“古來出沒隨濤波”的遐想:“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這一堆堆的巨石,水漲而“沒”,水落而“出”,依然故我,豈不是歷史的見證。詩人心潮起伏,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涯,就像潮漲潮落那樣浮沉不定。那在驚濤駭浪的沖擊下,那巍然不動的“石盤陀”正是象征著歷盡磨難的詩人不愿順乎上下而變其操守、變其品德一樣。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边@里鮮明展現(xiàn)了詩人登上金山之巔,向遠處家鄉(xiāng)深情眺望的生動畫面!霸嚒弊忠娮髡咚监l(xiāng)心切,明知故土遠在天邊難以望及,卻偏要一“試”。這種執(zhí)著的想念,是作者厭倦仕宦生活的表現(xiàn)。他滿腹的愁怨與不平,希望在登高時泄發(fā),在懷歸中忘卻。正如王粲《登樓賦》中所寫:“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一樣,蘇軾的遠眺,只能是愁上加愁。“江南江北”一句寫青山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嘆望鄉(xiāng)不見。青山擋住了詩人的視線,“山多”即愁多,苦多也。與《登樓賦》“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的描寫十分相似。到這里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有力地抒發(fā)。以上八句寫的是白天所見的景象,用的是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詩人在所思上極費琢磨,下了功夫。

  “羈愁畏晚尋歸楫”開始,轉(zhuǎn)入暮景和夜景的刻畫,更為奇麗壯觀!傲b愁”乃羈旅之愁。作者心懷鄉(xiāng)國,到了傍晚旅愁更深,思念更苦。“畏晚”二字傳神地表露出詩人的心理,這種心理頗具普遍性。在蘇軾之前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詩不是發(fā)出了“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千秋浩渺的慨嘆。在蘇軾之后,元代馬致遠的《秋思》道出了飄泊者無盡的愁緒,“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可見“畏晚”的心情是羈旅之人常有的,只不過對失意的人來說,“畏”更厲害,“愁”更深罷了。“歸楫”指歸舟,這是一種借代的手法,用個別借代整體,“楫”是船槳,以之指代船。作者“尋歸楫”未成,因為“山僧苦留看落日”。一個“苦”道出了寶覺、圓通二僧的情意,也預示著落日的景象一定十分迷人。果然,江中落日景色美不勝收,詩人用“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這一聯(lián)對偶刻意描摹?,微風輕拂,遼闊的江面上泛起了細密的波紋,片片晚霞,在半空中燃燒,那魚尾般的顏色,火紅而艷麗。詩人對風景的觀察極為細致,而表達又是那樣的生動貼切,上下對仗十分工整,語言錘煉很好。因為“風微”所以水波才像“靴紋”那樣細微,而“霞”是斷成一片一片的,就像層層疊疊的魚尾麟,從中放出鮮紅的顏色。波之美在水中,是近景;霞之美在天上,是遠景,上下相映,水天交融,這是一幅迷人的色彩絢麗圖畫。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边@是入夜以后不同時間的兩種景色:一是新月高掛,灑下淡淡的光輝;—是二更時分,月亮消失,一片漆黑。李紀香《飲酒》一說:“月之三日而成魄”,這里是指每月從初三開始,月缺的部位開始明亮起來。是寫江面上空為一彎明月所籠罩,使人陶醉在一種迷離恍惚的朦朧美之中,富有詩意。到了二更時分新月消失,天空、江面和金山都是一片漆黑。這漆黑的深夜會使人興致索然,增添倦意?磥硪咕耙褯]吸引人的地方了,這觀察即將結(jié)束。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突然又出現(xiàn)了奇怪的景象,“柳岸花明又一村”!敖乃朴芯婊鹈,飛焰照山棲烏驚”。這一奇觀使詩人驚呆了。那團從江心冒出的光焰,似通紅的火把熊熊燃燒,在夜幕下分外耀眼,它照射著金山,驚動了棲息在巢中烏鴉。作者躭心人家說他虛構(gòu),特意在詩句下加注“是夜所見如此!薄读譄o表志》里寫到:“海中遇陰晦,波如燃火滿海!边@是古人稱謂熒火的特異現(xiàn)象。蘇軾偶來金山見到了,這叫他驚訝萬分。巧妙的是詩人這種心情是通過“棲鳥驚”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出來的。棲住在金山樹上的烏鴉都給驚動了,何況感情極其豐富的詩人。

  以上八句,先是描繪落日奇觀,繼而渲染夜幕籠罩的寧靜氣氛,然后敘述江火燃燒的怪異景象,色彩由明入暗再變亮,場景由動轉(zhuǎn)靜復歸于動,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當然,作者并非為寫景而寫景,江心的火光驚動了他的心靈,引起了他的幻覺:“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悵然”,亦即悵惘,失意、懊惱的意思。這是詩人是目睹奇觀,百思不得其解的情緒,也是詩人娛意于山水,仍消除不了苦悶和不平的心理寫照。“歸臥”,說結(jié)束觀賞回居室,雖臥在床,但心中難以平靜。這團火光,不是鬼也不是人弄出來的,它究竟是什么東西,如果說在墨漆的黑暗中突然出現(xiàn)了熊熊的烈焰,是一種從無生有的景象,因火光的出沒而驚心,借助想象,那詩境就由奇轉(zhuǎn)為幻了。這與《后赤壁賦》中蘇軾游赤壁歸來夢見羽衣道士問“赤壁游樂乎”的描寫,具有一曲同工之妙。說明這首詩的由此入幻更妙。面對如此壯美奇異的江山,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自然萌發(fā)了辭官歸隱的愿望。他用風趣的筆調(diào)寫道:“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泵髅魇亲约簲夭粩嗨寄罟枢l(xiāng)的愁緒,卻反說“江神”為自己的戀俗不歸感到吃驚。一個“頑”字,似乎寫自己甘與世俗浮沉,態(tài)度實在頑固,實際極力道出了作者身不由己,無可奈何的苦衷。前面借棲鳥寫自己為江火所驚,這里反過來寫江神“驚我頑”——為作者的頑固所驚訝。作者就是以自己怪怪奇奇,出人意料的詩句泄發(fā)了自己政治上的苦悶和牢騷。劉西載在《藝概》中說“蘇軾長于趣”,確實是這樣。在假設了江神驚怪之后,詩人當即辯解,表白了自己的心愿——“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這里“謝”不是感謝,而是道歉,表示深深的歉意!柏M得已”也就是不得已,它道出了詩人宦海浮沉,仕途掙扎,欲進不得,欲罷不能的困難處境。末句指江水為誓,說自己置田后一定歸隱家園,以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結(jié)束全篇。我們看這最后兩句說,江神見怪詩人:你為什么還迷戀仕途而不辭官歸田?詩人向江神解釋:家中實在是沒有田產(chǎn)而不能歸隱!

  《游金山寺》以望鄉(xiāng)懷歸為主旨,寫景也好,抒情也好,想象也好,用典也好,都為闡發(fā)這一主旨服務,因而韻味深長,頗有特色。這是一首以文為詩,雄健非凡的作品。全詩除“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兩句一聯(lián)是對偶句外,其余全是散文句式。故“他人抄襲不得”。

【游金山寺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游金山寺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游金山寺_蘇軾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黑漆弩·游金山寺原文翻譯及賞析09-10

王孫游原文及賞析08-25

后游原文及賞析07-26

王孫游原文及賞析03-03

游東田原文及賞析05-03

王孫游原文翻譯及賞析09-09

游黃華山原文及賞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