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
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不是第一次從事了,每次都有新收獲,在城軌半年來的語文教學中也是如此。中職語文課堂不同于一般的語文課堂,由于面對學生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課堂內(nèi)容的有效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因此對教師工作會有更高的要求。
中職學生的學情比較復雜,這與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經(jīng)歷關系緊密。首先,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整體較差,這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給學生布置過作文,學生交上來的習作中錯別字、病句、前后矛盾等現(xiàn)象很嚴重,一次語文課講到詩歌,我問學生“這首詩寫了那些意象?”,話沒落音一位學生就接口道“老師,什么是意象?”,這樣的例子不勝列舉。中職學生很多是初中沒讀完輟學后重新走進校園或在一般性的初高中因為學習成績太差不想讀了才走進中職學校的,換句話說他們很多是“沒地方去了”或者“被逼著”來到中職學校的。此外,很多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也很特殊,比如單親家庭、父母離異等,他們?nèi)鄙俑改傅年P愛,當然也有一些誤解了父母的關愛,所以表現(xiàn)的比較叛逆,覺得很多事都無所謂,混一天是一天,這些特殊的原因使這些孩子在常人眼里被貼上了“不聽話的孩子”“壞孩子”等標簽。上述的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里很常見,也是他們情況復雜的重要表現(xiàn)。
面對這樣復雜的學生情況,教學內(nèi)容和手段自然也必須適應他們的心里,學生叛逆、逆反不能說他們是“壞孩子”,在他們心底也有自己在乎和任可的東西,教師要做的就是走進他們,接近他們,用語言真情打動他們。
一、接近學生,觸及心靈
我教的學生是14級春季班的學生,所以以講授語文(基礎模塊)下冊中的教學為例。下冊課本中經(jīng)典篇目很多,比如第一篇《合歡樹》,開學第一課講親情非常好,學生也能很好的接受,在講這一課時,我結合自己在外讀書的經(jīng)歷告訴了學生“家”“親人
”的真正存在。講課時,我沒有以名人名事導入,也沒有以自己從書本里看來的事例導入,而是以自己在外讀書時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真實事情導入,由自身的經(jīng)歷激起學生的感同身受,進而告訴學生“家”不是沒錢時的“提款機”,也不是遇到困難挫折時的“避風港”,它是我們迷茫時、困惑時的照明燈,是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的“安慰”,不管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家都在我們身后,只要轉(zhuǎn)身,我們就看得到,這樣的方式一下就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很快的跟著課堂走,而在結束時,同樣以自己的做法告訴學生要多和父母溝通,那次的課中我很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是很有心也很善良的,覺得他們的叛逆只是表現(xiàn),背后是他們的迷茫。
二、以課堂為主,時刻跟著學生的.“腳步”走
中職學生年齡一般在14--18之間,正值花樣年紀,價值觀人生觀容易受到影響,而網(wǎng)絡等各種鋪天蓋地的信息傳遞方式使它們能比教師更快的接受一些信息,上課時教師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一點也會使課堂別具一格。在講《口語交際·演講》時,我選用了《超級演說家》的一些小視頻進行講解分析,視頻的演講內(nèi)容都是近一段時期內(nèi)網(wǎng)絡上的一些熱門話題或事件,演講的方式也不是常見的從開頭講到結尾的很嚴肅的傳統(tǒng)方式,所以學生很喜歡去看,看完后結合所講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分析,學生能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針對不足的還能提出改進意見,自然的課堂效果也很不錯。在社會新話題這一塊,很多時候?qū)W生都走在教師面前,若能跟上他們的腳步,并加以適當?shù)囊龑,學生能很好的融入課堂并端正對一些為題的看法。
三、課堂上要多點激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
中職學生正值花季,青春熱情、富有朝氣、活潑好動是他們的特點,但同時這一時期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小大人”,對“尊嚴”看得很重,所以教師應在保持師者的威信同時盡量做到和學生平等相處,在尊重學生的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而學生在學會尊重老師同學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所有的人。比如在一次作業(yè)中,有位孩子表達了自己想學好但又很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在寫評語時我寫了“老師已經(jīng)看到了你的努力,以后會在課堂上關注你的”,下次課前當著全班的面不點名的表揚了他,結果自那以后,課堂上不管身邊的怎樣他都能認真聽課。還有一個孩子,剛開始基本沒在課堂上出現(xiàn)過,偶爾出現(xiàn)也是在玩手機或睡覺,但在一次很偶然的事情上我給他留足了面子,結果他悄悄改正了自己的錯誤開始認真聽課,并且還能監(jiān)督身邊的人好好聽課。這些小事情都讓我很有感觸,孩子們還是很懂事的,只是有時需要被人關注被人鼓勵,更多的是被重視。
四、用故事語言拯救課堂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們中不少人基礎差,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走神、玩手機、甚至打瞌睡都是難免的,大部分中職孩子對教師的口若懸河的”長篇大論”根本不感興趣,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尤為反感,因此,在教學中注入快樂因子,讓課堂氣氛活起來,是為師者不可或缺的“必殺技”。
處在14--18歲的孩子很多時候愿意學習有故事情節(jié)的內(nèi)容,所以在課堂中多穿插一些小故事能很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和作者相關的逸聞趣事。有孩子對我說“老師,學校里學的東西根本沒用,學的不是真知識”,我回答他說“你說對了,學校課堂里學的不是真知識,我也不是在教大家知識,我是在教大家見識,教大家和學校外的朋友聊天時的優(yōu)越感,我平時給大家講的小故事不是讓大家一笑而過的,是在給大家積累和朋友聊天時的素材”,這樣的回答讓那些孩子靜了下來,低著頭若有所思,此外,在講艾青的詩歌《我愛著土地》時,一段配樂的朗誦也讓學生瞬間進入了情景。在課堂中,恰當?shù)剡\用幽默或動情的語言是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到教學中去的,因此,要善于運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中職語文教學是比較特殊的教學課題,其中值得探究的很多,雖然在之前的教學工作中已經(jīng)有所得但要學習的仍然很多,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多地去向其他的老師學習請教,也會在以后的課堂中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教學反思和總結,以此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2
而今,隨著信息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孩子與以前相比是無法比擬。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以前覺得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現(xiàn)在就可以變成現(xiàn)實。現(xiàn)在是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
幸虧我一時的靈感,讓學生討論:假如小壁虎媽媽在身邊,結果會是怎樣?我這一舉動更讓我吃驚,不少學生說媽媽在身邊,也許,小壁虎的尾巴就不會斷了,但是他就得不到這么多知識了。
我趕緊追問,從這里你體會到什么道理?孩子們沉思了片刻,有幾個忽然舉起了走,說:“我們也要向小壁虎一樣,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這樣,即使受點傷害,但可以得到經(jīng)驗,增長見識。
上此可見,教育孩子,你不要怕孩子不能理解,只要你引導得當,孩子們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例如:在學該課時,我問孩子們,這課屬于什么童話?告訴我們什么?同學們的反映之快,當上我感到驚奇。我原本想,這一課是沒有注音,學生讀起來,肯定有難度,對內(nèi)容的理解就更難了。通過上課,我引導學生看圖后,不少同學都能猜讀,實在不會讀地,就主動地翻看生字表,主動地向老師請教。用一課時的時間,學生竟把課文內(nèi)容了入指掌。這是我第二課時學課文內(nèi)容。了解相關動物尾巴的作用時才發(fā)現(xiàn)的。學生們這一舉動,竟把我的第二課時計劃打亂了,而變成了被動。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3
課堂氣氛不好,學生不感興趣,上課效果就不好。老師枉費口舌,學生無動于衷。對于作文教學的特殊性,語文知識的多樣性,一旦造成這種局勢,后果不堪設想。
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愛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聲音較小,表現(xiàn)欲不強。這是我們農(nóng)村學生的共同問題。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的基礎
阿莫納什維利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很多,師生關系是一個重要因素!碧K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一書中又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shù)的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決定的.!庇淇旌椭C的教學氣氛,可以激發(fā)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成果。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要做到: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師應像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樣,把愛遍施于每一個學生。不論是調(diào)皮的,還是聽話的;聰明的,還是愚笨的;勤奮的,還是懶惰的;教師都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發(fā)展前途,都要傾注同樣的心血,給予同樣的愛。所以,教師不應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要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比如,一個舒暢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許事情很微小,愛卻可以沁入學生心靈深處。這個問題,我們在以后的作文課堂教學中也需要深入地進行探討和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的新天地
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xiàn)象
1、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jīng)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diào)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淀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chuàng)新”還有什么意義?純粹的“大膽的說”進而“編造的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5
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地位。各種因為關注學生活動而使課堂精彩的教學案例,在各大教學刊物上可謂“比比皆是”,似乎課堂上只要有了學生活動,只要關注了學生活動,課堂就必然精彩。然而事實上有些課堂并沒有因?qū)W生熱鬧的活動而“錦上添花”;相反,常常因教師課前的設計存在問題或預設不足,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
《項羽之死》教學片段:
教師:本篇散文分哪幾個場面塑造了項羽的形象?用四字短語概括每一場面的內(nèi)容。
學生:(異口同聲)三個,“霸王別姬”“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
教師:這三個場面分別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學生:(踴躍發(fā)言)多情、英勇善戰(zhàn)、重義。
教師:好的,下面我們就逐一分析作者在每個場面中是如何塑造項羽的。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回答積極主動而且準確無誤(就教學參考書的答案而言),所以教師說好。但是我卻認為這一片段教學是失敗的。第一個問題中的三個概括內(nèi)容的短語思維角度不一樣:第一個短語的思考角度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和第三個短語的思考角度是“什么地方,什么事”。人們在思考同類問題的時候,思維方式一般應該是一樣的。學生的回答之所以和教師參考書的答案一致,是因為現(xiàn)在學生手里的參考書不比教師少,有很多學生在上課時課桌上攤開的是兩本書——課本與教參。很明顯教師在課前設計這一問題的時候,準備并不充分,教師沒有了解學生。如果教師課前充分了解了學生這一情況,那么在設計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對教參上的問題進行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設一些培養(yǎng)解答問題的思維的問題。但是,遺憾的是,這樣的現(xiàn)象在我們課堂中普遍存在,長此下去,教師教學的確輕松了很多,可學生大腦中的彎兒是不是少了些?
再如《邊城》教學片段:
教師:祖父不但“把錢強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煙草到那商人的擔子上去”,寫出了祖父的哪些美好品質(zhì)?
學生:淳樸,把錢看得很輕,對錢財?shù)“桑?/p>
教師:很好!還有嗎?
學生:老師,我認為他沒有經(jīng)濟頭腦,他載人渡船,就是為了生活,收下渡船人的錢是理所應當。祖父如果收下這些錢,將來他或許可以用積攢的錢在河上建造一座橋,他或許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
教師:你確實有經(jīng)濟頭腦。
現(xiàn)代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這一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已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因此,現(xiàn)代課堂中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了。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第二名學生勇敢的說出了自己的價值觀,可以說這一現(xiàn)象較傳統(tǒng)課堂已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很顯然他沒有讀出《邊城》的明凈、淳樸的民風之美,沒有悟出作者對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至今的美德的'謳歌。但是教師卻肯定了他的發(fā)言,將鼓勵學生發(fā)言,肯定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放在了教學的第一位,忽略了學生發(fā)言應該放在文本這一大環(huán)境中的前提。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文本,不能忽略語文課的美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的設計中將教師的價值引領明確下來。價值的引領應該在教學設計或問題預設中體現(xiàn)出來。
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應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發(fā)展為根本的課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其核心成分應該是通過最優(yōu)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充分的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與發(fā)展的真正統(tǒng)一。所以,事物發(fā)展的動態(tài)性決定了教學的生成性,決定了創(chuàng)造性設計和彈性預設的必要性。是創(chuàng)造性設計孕育了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
為了使每一堂課真正做到既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充分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價值引領作用,教師就必須在教學前對學生情況、文本情況做充分的彈性預設,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每一堂課。大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向?qū)W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應是教師向?qū)W生提供學習環(huán)境和經(jīng)驗,組織、參與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F(xiàn)代的課堂教育,不僅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意志、交往與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全面素質(zhì)的發(fā)展。真正的教學,是讓學生有機會從事各種方式的學習活動,“是學習者、教師和教學內(nèi)容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我們設計教案時,必須時刻銘記“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為了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發(fā)揮自己的卓越才智,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對策一:整體創(chuàng)造性設計目標明確,要有彈性,局部預設要細致深入。
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在心中牢記每單元、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有助于教師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例如:
在借學生講課的作文授課大賽中,我講了一節(jié)寫景狀物的作文課。這節(jié)課分四步:
1、多角度真實描述看到的景物。(注意時令、地域)
2、結合景物特征展開聯(lián)想,運用各種修辭形象描摹景物。
3、注意描寫順序。
4、表明自己的情感。這既是我的教學設計又是我的全部教案,這一教學設計的彈性應該說很大,它的內(nèi)容完全要靠學生去填充。當課講到真實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的時候,一名學生面對著一朵美麗的荷花的時候這樣描述:“我看見碩大的花苞向我探過頭來,它仿佛總是在窺視著我,讓我厭惡!睂τ诿利惖暮苫,學生居然厭惡,這是在我的預設之外的,但是由于我牢記著本節(jié)課的整體設計目標,“厭惡”是學生的主觀情緒,屬于教學設計的最后一步,于是我說:“這位同學描述了荷花的外觀‘碩大’,他抓到了事物的真實的特征,不過他說他厭惡這荷花,那么他一定有關于荷花的不同經(jīng)歷,一會我們再和他一起來分享他的故事好嗎?”這樣既為我考慮學生的問題贏得了時間,又將學生逼到了不得不考慮怎么寫文章上來。這完全得益于我在課前對這節(jié)課的整體設計的目標明確。
整體設計如果說是一條主線,那么局部預設就是這線上穿的珍珠。珍珠是否閃光,要看教師預設的是否細致深入。
還是這節(jié)作文課,在講到借助修辭描述所見景物的時候,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題:請同學在橫線之處填出貼切的比喻。
左右兩旁,嫩草綠油油的,亮晶晶的,蒙著金色的塵埃。蒲公英的朵朵黃花開得絢麗爛漫——小巧,嬌嫩,好像顯得那么親切可愛……
[蘇]革拉特珂夫《水泥》
同學:像嬰兒。
教師:可以,同學們看一看她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征?有沒有哪些特征她的比喻中沒有顯現(xiàn)?
同學:抓住了“小巧、嬌嫩”“親切可愛”,但是沒有體現(xiàn)黃色。我感覺像剛出殼的黃鶯。
教師:好!同學們的比喻更貼切了。還有同學要補充嗎?
同學:我覺得還有“朵朵”“絢麗爛漫”沒體現(xiàn)出來,但是我沒有想出來像什么。
教師:非常好!以上幾名同學基本將蒲公英花兒的特征抓住了,同學們想一想“朵朵”體現(xiàn)了蒲公英花——
學生:多,前面加“一群”。
。ù鸢福菏且恍╇u雛,它們撲動著,歡笑著,)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如果教師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不細致不深入,那么學生恐怕只會想到嬰兒這一答案了,一群剛出殼的黃鶯這一靈動的景觀恐怕就不會出現(xiàn)了。
對策二: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彈性預設,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問題中對教學有意義的因素,調(diào)整教學思路。
創(chuàng)造性設計和彈性預設要求教師真正吃透教學目標,掌握消解教學任務的策略,明確教學目標及其要求是創(chuàng)造性設計、彈性預設的前提。教學中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要求教學活動突破既定計劃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一般可采取兩個維度的策略,通過迂回完成教學任務。
。1)學生維度:從“先讓學生開口”中找到生成——找準起點;從“巧用學生的話”中生成——由此及彼;從“妙用學生的錯”中生成——因勢利導(將錯就錯);從“善用學生的問”中生成——順勢延伸;從“活用學生的題”中生成——趁熱打鐵。
(2)任務維度:一旦課堂出現(xiàn)“預設意外”,教師不僅要沉著冷靜,還要牢記圍繞教學目標這個內(nèi)核。調(diào)整預設,持續(xù)“生成”;一是伺“機”而動,價值引導;二是隨“機”應變,順應學情;三是借“機”施教,放大生成。從而實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講景物描寫寫作課的時候,還是那名描述荷花的學生為我又出了一個難題,他說景物描寫就像一首小提琴曲,然后又說了一些專業(yè)術語。音樂我哪里懂,但是又不能回避,突然我想到任何一首曲子都會有主旋律,于是我隨“機”應變:“音樂我不懂,但是我想每一首曲子,都會有主旋律,我們描寫景物也是這樣,它也有自己的主旋律,這就是文章中的情感!蔽疫@樣一解釋,一部分懂得音樂的同學,對寫景狀物文章中的情感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對策三:及時反思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的在教學設計之外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無論教師多有經(jīng)驗,設計得多么巧妙,預設的問題多么全面,課堂中總會偶爾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反思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考慮今后遇到類似的文章、類似的問題應該怎樣設計,怎樣預設,怎樣引導學生自己剖析問題的根源,進而避免今后教學出現(xiàn)類似情況。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的反思不足,才能不斷進步。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設計、預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匠心,展現(xiàn)了師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它孕育著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6
《彩色的非洲》是第八單元“異域風情”的最后一課,是一篇描寫非洲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觀和多姿多彩人文景觀的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表達。它在篇章布局、語言表達上的特色十分鮮明。結構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總結全文的方法。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焙徒Y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應,呼應課題,又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非洲的贊美之情。課文不僅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過渡也十分自然,如,過渡句“非洲不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順暢自然。二是語言。課文的語言十分優(yōu)美生動,作者聯(lián)想豐富,如,“金燦燦的陽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藍,好似透明的藍寶石”,“……繁花似錦,綠海蕩波,滿眼是綠色,處處是花!保瑹o不體現(xiàn)著意境的色彩美和語言文字本身的美,讀來就像欣賞一幅幅五彩的畫卷,讓人回味無窮。
基于本文的特色以及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通過瀏覽全文,抓關鍵句了解主要內(nèi)容,借助課題含義,觸摸作者圍繞主題進行選材的寫作方法,理清文脈,并體會文章首尾呼應及過渡句承上啟下的妙處。
2.通過自讀自悟,反復品讀,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并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并通過圖文回旋等方法,感受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體會作者對彩色非洲的贊美之情。
3.通過對非洲植物世界的學習,能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自學非洲彩色動物世界、日常生活及藝術風采,積累好詞佳句。并能簡單復述非洲的彩色。
關于略讀教學,小語專家沈大安老師曾講過,可以分三步走:初讀知大意,再讀抓重點,三讀談感受。根據(jù)這一方法及略讀教學略教但不略學理念,我的課堂主要圍繞目標分兩個板塊來展開。第一板塊便是“列提綱,理文脈”,扶放結合,引領學生將全文進行梳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達特色。而后在粗獷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從大量圖片中走進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緊接著,進入第二板塊“讀悟結合,感受非洲風情”教學,主要讓學生走進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從文字中細細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讓學生與文本進行親密接觸。并能遷移運用。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方法還是掌握得比較好的,而且文中大量運用的修辭手法的優(yōu)美詞句,他們都是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找出來的。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7
隨著新教改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貫徹落實,語文教學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我們在教學研究過程中,更應向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教師在課堂上的更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老師做好充分準備,老師不打無準備之仗,即要注意知識點,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注意學生對學習情況的反饋,給不聽講的人“當頭棒喝”。
老師講的再好,學生在課堂上不注意聽,講了等于白講。在課堂上,我非常注意觀察學生,從他們的眼神和精神狀態(tài),我能了解他們對教學是否感興趣。我會及時靈活的調(diào)整教學,同時也能促使我更努力、認真地備課。
對于上課愛走神的孩子,我在課堂上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和眼神,感覺他們又走了神,我會請他們重復上一個問題,或立刻點名說出來。在課堂上我常使用這個動作,一跺腳或一拍手點某人的名字,讓他專心聽講。
三、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做主人 。
六年級的學生,愛當小老師,也能當好小老師。在課堂上我注意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對于有人懂得問題,就請他來講,這樣同學們聽得更認真,也更樂于接受,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求知欲和進取心。
四、面對全體學生,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注重重難點點撥。
課堂上學生是主人,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是字詞等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對重難點的點撥也是非常中要的。
五、課堂上的問題要設計精彩,吸引人,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課堂提問是教與學相互溝通的一座橋梁,是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途徑,也是教學效果優(yōu)劣的一個側影。這就需要教師課堂上提問學生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以科學的.、藝術的方式、方法處理好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問題。
1、教師提問要有可知性
古語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教師所提問題必須是學生應該知道的,那些超出學生應知范圍的問題,教師課堂上最好不要提問、否則,學生回答不上來,當眾出“丑”,教師尷尬,課堂氣氛受到影響。對于那些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的學生,教師有意“亮相”,最好也不要采取這種方法。教師應該提學生需要掌握的或是所學知識的拓寬和發(fā)展這方面的問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把教學引向深入。
2、教師提問要有誘導性
教師提問的語氣要有誘導性。有些提問,教師對象明確,時間處理得適當,但學生還是回答不上來。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回答不上所提問題,就是沒掌握知識。其實不然。有些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一時理解不夠,不能正確回答,又不敢回答,故而回答不出來。這時教師要用一定的語言加以誘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的誘導下,發(fā)揮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學生定會從迷霧中解脫出來,一展風姿回答出教師所提問題。
3、教師提問要有明確性
教師提問的明確性很重要。教師是讓全體學生齊答,還是讓部分學生回答;是讓張三回答,還是李四回答,一定要對象明確,方式明確,否則學生不能同教師相互配合,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小學生回答對象不明確這種形式的問題時,比較容易同教師配合,但方式不明確,回答也是七嘴八舌,教學秩序混亂。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相信語文教學也會隨之更上層樓。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8
《大瀑布的葬禮》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1 4課,課文講述的是巴西總統(tǒng)親自為一條曾經(jīng)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主持葬禮的故事,涉及到保護生態(tài)平衡,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這一世界性的問題,表達了作者對人類環(huán)境問題的深深憂慮。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一世界雄奇景觀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教學難點是體會巴西總統(tǒng)親自主持瀑布葬禮的深遠意義。
1、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
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塞特凱達斯大瀑布是一的什么樣的瀑布小組合作的方式寫在卡片上分類貼到前面,學生匯報(世界最大、雄偉壯觀、令人陶醉、令人驕傲、即將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發(fā)人深。┟鑼懭貏P達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風,場面雄奇壯觀。充滿了自豪的場面描寫,不僅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guī)Ыo人極大的愉悅感。有的小組采用朗讀的方法學習,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采用觀看雄偉宏大的瀑布畫面將學生帶入意境,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再采用學生自讀添空,教師引讀的方法練習朗讀的同時指導背誦積累詞匯,進行語言積累。學生匯報即將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采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配樂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惋惜、失望、悲壯)。
2、層層深入解決教學重點。
學生分析迫使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一世界雄奇景觀逐漸消失的各種原因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今昔瀑布的對比學生自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是什么原因斷送了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生命”請學生默讀第七自然段,默讀的方法更便于學生思考。學生得出有三個原因:1、20世紀80年代,巴西為了發(fā)電,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是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水源大減,2、周圍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jié)制。3、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濫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漸減少。學生先默讀有關的語段,學生很容易找到書中的原因。為了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思考,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了解伊泰普水電站的有關資料了解他發(fā)出的電對本國經(jīng)濟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學們建水電站、工廠生產(chǎn)、伐樹人們都是為了建設家園哪!你怎么看這個問題?學生個抒己建引導學生更全面的辨證的看待問題,把問題引向深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餌而不見鉤。導致大瀑布逐漸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們?nèi)狈Νh(huán)境保護的責任心,不注意保護生態(tài)平衡,不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沒有用科學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資源學生還提出學生還提到了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科學的利用有限資源。
3 、采用課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佟⑷祟悓Φ厍虻钠茐倪遠不止一個塞特凱達斯大瀑布你還知道哪些?學生列舉了許多環(huán)境被破壞的事例。學生觀看破壞環(huán)境的直觀的錄象。
、凇懺挘
看了這些心里有很多話想說是嗎?寫下來寫一句抒情的話用振聾發(fā)聵的語言喚醒二十一實際人們的環(huán)抱意識把你的全部的情感都溶進去寫一句格言警句的話。
通過以上的教學設計,學生們讀懂了課文,加深了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尤其是最后的寫話,學生寫出的話雖然還很稚嫩,但是他們的內(nèi)心的真實流露。這為他們今后的環(huán)保行為做了很好的鋪墊!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9
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chuàng)新。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規(guī)定,新課程強調(diào)“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jù)這樣的一條理念,我盡管是在復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jīng)作品!对娊(jīng)》的出現(xiàn)不僅是我國文學發(fā)達很早的標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shù)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jīng)》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jīng)》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jīng)》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弘揚祖國優(yōu)秀文化,提高自學鑒賞《詩經(jīng)》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jīng)》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jīng)》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jīng)》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0
這學期來,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課,我作為響應“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工作者也有很多感悟和體會,我們在享受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正經(jīng)受著為之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并不都是很好的教學效果的苦惱,反思自己這幾個月來的語文高效課堂模式教學,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當然要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但我們不可盲目跟風,看著別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如果盲目跟風和不和實際的照搬照抄,打造高效課堂肯定是一句空話!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將別人的經(jīng)驗結合自己的實際,發(fā)揮自己的固有優(yōu)勢和自我風格,構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教學風格。對于“高效課堂”,從語文教學總結以下幾點反思:!
一、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
十六年的教學工作,我已經(jīng)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實施了高效課堂就意味著這一切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校課堂我抱有過懷疑的態(tài)度,但是在觀摩、聽課之后,我發(fā)現(xiàn):同樣一節(jié)課,老師上下來很輕松,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我平時也在不斷反思,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要盡快轉(zhuǎn)換角色,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練駕馭、掌控高效課堂。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動的能力
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快樂地獲取知識呢?
1、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提供給學生學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屬于學習主體位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只有在自主探索問題與解決
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因此,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出發(f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預習、質(zhì)疑等具體活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2、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交際能力。
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機會,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充滿自信。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這樣,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促進相互了解,促進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活動不僅鍛煉同學們的交際能力,也增強了他的生活實踐能力,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
3、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自主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習興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躍,接受能力強。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①設疑布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理;②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chǎn)生求知的心理沖動。
4、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操作、實驗、想象,可以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1
"反思"一詞源于哲學,本指思維,目Il反思性思維。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是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對自己的教學相關問題[教學思維、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理念、教學結果、教學評價]進行自我回顧、評價、分析的過程。直實質(zhì)是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學反思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回顧",而是→種自省、思考、研究。"反思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民對話,是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與現(xiàn)實自我心靈上的溝通。"①贊可夫曾經(jīng)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經(jīng)驗的尋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以說,能否反思是"匠師"與"哲師"的本質(zhì)區(qū)別?茖W的教學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反思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教學反思的做法。
一、對話反思法
對話反思法是通過與同伴交流研討來檢討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理解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監(jiān)控能力的方法。個人的經(jīng)驗和經(jīng)歷總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要想知道自己講課的不足,那么,教師要打破教學上自我封閉的藩籬,進行同事間的對話,特別是批判性和建設性的對話。對話反思可以是就某堂課的某一個細節(jié)處理進行對話,也可以交流自己[個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困惑不口成功之處。既然是對話,相互尊重就思得尤為重要。
二、課堂實錄反思法
課堂實錄反思法是指通過錄象、錄音的`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再現(xiàn)整個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力法。尤其是觀看自己的教學實錄時,要觀察比較自己哪些地方按原教學設計進行了,哪些地方有較大的出入,為什么會有這樣?在剛參加工作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普通話不是怎么標準并且表達也不連貫,于是,我就想辦法將自己的講課全部錄下來,仔細分析為什么講課就發(fā)音不準呢?原來,同IJ上講臺有些緊張加之準備不充分,所以講課就EZ得語無倫次,在以后我就注意抓住每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現(xiàn)在比以前強多了。
三、教后記反思法
教師的生命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后記反思法是指把教學過程中感受深刻的教學細節(jié)記錄下來,寫成教學后記、教學實錄、案例評析的方法。寫教后記不是一利l形式,而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細節(jié)]的冷靜分析與深入體察。我以為,教后記可以記錄以下內(nèi)容:教師對課堂里所發(fā)生的事情的個人感想:對教學設計的系統(tǒng)回顧:對教與學過程中存意義事情進行描述:對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得意與失敗之處進行分析。在教后記里,教師應該如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對自己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的理性的分析。我將我以前在一線工作的一些教后記與大家分享。
這堂i果我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主要是我自己講的太多,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估了,不了解學生的學生基礎,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惰,研究他們的知識現(xiàn)狀和知識可能的接受能力,而要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一個很好的辦法是讓他們提問,這樣教學就有了著力點,而這一點在備課備學生時就要考慮到位,將準備工作做在前面,自己主動才能讓學生主動。
這堂課似乎很熱鬧,學生自主探究很有激情,活動很充分,尤其是幾位同學的發(fā)言很到位,很有見地。但有些同學為什么不愿參與討論呢?[四處巡視觀察]。我回顧了我自己設計的探究問題--結合你們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們對"鄉(xiāng)土情結"的理解。我作為老師(成人),加之我又離家一千多里,我肯定對家、對鄉(xiāng)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因為我有這種體驗,我認為他們也會同我-樣有這種體驗,其實,我錯了,他們中的一部分學生根本沒有離家的經(jīng)歷,而我以成人的經(jīng)歷[體驗、感悟]要求他們談體驗!我想,以后再也不能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要求他們,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角度]上設計自己的教學。
四、|讀新知法
閱讀新知法是教師采取各種手段搜集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信息,通過閱讀相關的信息獲取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想法和價值觀,幫助教師接受新的信息和觀點,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新的解釋、見解、和可能的新方案。找們很多教師也天天反思,但沒什么就沒有前進呢?原因是反思停留在原地。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輕視理論的現(xiàn)象,甚至不少老師拒絕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其結果只能是在低層次上摸索或重復。我以為教師接觸到的新知識與原來掌握的知識差別越大,就越能啟發(fā)教師的思維,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行為。教師應在教學之余認真研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將所學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并注意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不排斥理論的學習,相反,閱讀相關的新知是教師反思時的必要手段之一。教師開展專業(yè)理論的學習,就能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克服被動性和盲目性。
教師的反思的方式很多,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反思方法,但我以為,反思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我們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經(jīng)常的、系統(tǒng)化進行反思,要能借助多種同檢測手段進行反思。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
語文素質(zhì)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其地位有時甚至已被列為主課之外。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之一,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并且成績往往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愿花力氣是最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則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能將素質(zhì)教育和應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高其考試分數(shù)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yǎng)的根基。
一、夯實基礎,奠定文學素養(yǎng)根基
(一)早下手,抓反復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yè)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學習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就抓緊具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在征求學生意見的情況下,給每個學生配備了《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一書,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有系統(tǒng)了解,并要求學生在早讀課,課余時間加以記憶,加以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將這本書的'內(nèi)容分散在課堂測驗,單元測試,朋考試卷,知識競賽中出現(xiàn),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復習中加強記憶,提高效率。
在文言文語法知識上,我采取的是一步到位的教學策略。即開始在教學文言文時就讓學生徹底弄清文言文語法規(guī)則,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就讓學生自己歸納文中的各種語法現(xiàn)象,這樣做雖然在一開始占用了較多課時,但幾篇課文下來,老師就可以和學生談論文言文語法方面的體會了,學生的文言文學習便有了較快的初始速度,為后來的大量閱讀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針對學生實行,我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也發(fā)揮讀本的作用,我按照教材的事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抓實讀本中的文言文,總體上采取先慢后快,重點篇目慢非常重點篇目快,甚至讓學生課外自讀的原則,有變化地有側重地實施教學。
這樣,我們一方面抓實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思路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到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擴大閱讀量,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
(三)分步前進,學寫作文在作文教學上,我沒有一蹴而就,而是根據(jù)教材編寫體例,從話題作文開始,逐步訓練學生的各種論力,縱的方面要求學生學會區(qū)別寫作論點型議論文,論題型議論文,材料作文,詔題作文,橫的方面,讓學生先列并列式,層進式結構提綱,進而連綴成文。每一篇作文都認真評改,評改方式靈活變化。一是學生自評,二是學生互評,三是分組評改,四是教師評改。每一次評改之后,卻令有充分的交流過程,讓學生討論、揣摩、感悟、找出得失,提升水平。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一步一步提升起來。
二、廣泛拓展,提升語文能力語文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讀本是其有益的補充,而課外語文學習則是提升語文能力必不可少的范疇。
(一)印發(fā)課文相關資料在學習一篇課文前,我收集印發(fā)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體裁或題材的不同作品,把這當作導學的重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二)充分發(fā)揮閱讀課的作用語文的重要內(nèi)容是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基礎,為提高閱讀水平,學校每周開設了一節(jié)閱讀課,在上閱讀課前,我給學生講清閱讀課的重要性,閱讀的要求,并且經(jīng)常檢查學生的閱讀摘抄本,促使學生不斷閱讀。
(三)拓展閱讀課外文言語段文言文是高考的重要部分,要求長期積累,因而我非常重視這一方面,我通過不同方式補充課外文言文語段,為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我盡量選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哲理性的文章,鼓勵學生去翻譯并作為論據(jù)寫入作文,使學生閱讀,寫作同時提高。
(四)堅持寫隨筆語文學習不能僅靠課堂,要利用課外,要利用生活,讓學生去觀察景物,敘述事情,抒寫心理,流露心聲,讓學生記住“生活處處即語文”。同時,對學生隨筆寫作進行檢查,選出優(yōu)秀作文讓全班同學交流,提高學生寫作積極性。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責任重大,責無旁貸,而語文教學是整個教學系統(tǒng)的基礎,搞好語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也不是僅靠交流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我們?nèi)ッ,去深度,去拓展?/p>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
在我們的課堂上,有時學生似乎很有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提問、回答頻率很高,同座之間也有討論,結果卻是“問之不切,則其所聽之不專,聽之不專,則其所取之不同!逼鋵,這只是形式上的互動,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作用不大。當今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倍受人們關注,語文已成為眾矢之的。作為身在語文教學一線的教師應冷靜思考語文教學的高效性。所謂“高效”可以從兩個維度上來界定,一是效能與效率,著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與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綜合體現(xiàn)。
新課程提出了一個重要理念:鼓勵學生對文本的自主理解、自我解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這無疑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求新、求活的清泉,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有的教師卻主動放棄了自身的主導地位,把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似乎“讀書找難點——合作解疑惑”的“討論課”方彰顯其對課程改革的真正踐行。似乎一堂好的語文課就以教師講的“少”和學生討論的時間“長”和“熱烈程度”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難道這就是新課改的主要精神嗎?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梢,新課程所倡導的師生合作方式,不是讓教師退而做課堂的旁觀者,而更應以學習上的激勵者、教學上的對話者角色進行課堂點撥和調(diào)控。在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中,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而必須確保對文本衍義的主線明晰,決不能讓語文課堂衍變成自由沙龍,否則教學目標與教學意義也就從根本上被消解了。
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解決“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問題上反復斟酌、精心設計。
一、教什么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參不放,對教材畢恭畢敬,對教參唯唯諾諾,以致語文課堂教學普遍存在內(nèi)容過“全”的現(xiàn)象,40分鐘的一節(jié)課,從課文的正音正字開始,涉及段落劃分、內(nèi)容分析、中心提煉、寫作特色歸納等等,面面俱到,儼然一桌“滿漢全席”,教師的“苦口婆心”越發(fā)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其實,教師對文本教參應作出適當?shù)摹安眉簟保∩嶂g、增刪與否,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學科專家的方案、或優(yōu)秀的教案,而忽視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因此,組織語文課堂教學,總得有個“抓手”,找準“基點”才行。抓住什么,找準什么才能突出教學過程的高效性,一篇課文可以學習、把握、挖掘的要素有很多,但總要找準一個明確的目標。勿庸置疑,許多教師備課很認真,在上課時也嚴格遵循教參上的教學目標去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領著學生一項一項地去完成每一項目標,結果是目標有了,過程有了,學生卻丟了。我覺得:為目標而目標,圍繞的只是課本,面對具體的人而設定目標,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無論是哪一堂課,都應有屬于自己的教學目標,它應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jù)課堂的知識反饋去設立和修正。
在學習《琵琶行》時,小序中“錚錚然有京都聲”中的“京都”二字,對解讀白居易的人生際遇、人生感慨,同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之恨,互為慰藉之情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由此放射出去的問題“點”更直接與主旨關聯(lián):“京都長安對白居易來說意味著什么?有著京都之聲的琵琶樂曲對白居易來說為何如此動人心扉?”“何以最終引至‘江州司馬青衫濕’”?因此,一節(jié)課的基點,就是我們開展課堂教學的一個著力點,也是激活學生思維的觸發(fā)點。教學目標的擬定,應該是細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實效性的`。
二、怎么教
“亮點”的營造將帶動整個課堂,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導向,使課堂教學的境界升華!傲咙c”可以是先行“預設”的,也可以是隨機生成的。那么,“亮點”該何時帶出,又該設置在什么環(huán)節(jié)?這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教師的智慧和意識。
1、駕馭全局處設亮點
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由于知識的限制與經(jīng)驗的不足,往往不知從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結合自己對文本的深入研究,尋求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為學生提供一些思維的激發(fā)點,預設一個或多個“亮點”——即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同文章重、難點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盡量使問題提得巧,問得新,產(chǎn)生“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在教學設計時,要善于抓住一個關鍵句、一個場景、一個細節(jié)等,由其貫穿全課,如教《祝!房勺プ 把劬Α倍,從而帶出對“人物形象的變化、心理的變形、人生的遭遇”這三個層面的理解。教《林黛玉進賈府》可以從林黛玉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行蹤為突破口,拎起全文。再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確是一篇情辭慷慨的至情文字,文中表達其發(fā)憤著書觀的一段文字就是一個重要的“亮點”,我嘗試以此“亮點”貫穿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一是讓學生熟讀成誦,積累語言精華;二作思維遷移:有許多封建文人在屢遭貶官后創(chuàng)造了流傳千古的文學名著,許多文人在官場站得很低時,在文場就站得很高,對于這種“貶官文化”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寫作短評,并將探究學習的結果整理成歷史人物故事,在課前進行三分鐘演講;三是寫作視角的延伸:讓學生思考這些事例在作文中至少可論證哪些觀點,凡此總總設疑,找準切入點,教師只要抓住課文的“亮點”,進行多角度發(fā)散思考研討,點到即止地拋給學生一條條的“鑰匙”,就能讓學生在求知索道上輕松地開啟了“知識的大門”,這種方法遠遠要比教師包攬一切的整堂翻譯要生動得多。
2、導課時設亮點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形象的、生動的、具體的事物感興趣,而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的東西不愿接受。教學中如何順應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呢?如何使學生的心理從上課依始就高效地定格于課堂?我認為導課時設亮點不失為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情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導入《陳情表》一課時,我注意以疑促思:李密作為亡國之臣,多次拒絕召見,除了因“孝順祖母,暫不出仕”之外,還要對侍奉晉武帝的顧忌或是對前朝的忠心,那么這番“衷情、孝情、忠情”他該如何“表白”呢?開講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確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正如特級語文教師于漪所說:“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diào),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庇纱丝梢娔芊窬脑O計教學的“突破口”——在導課時設亮點,是奠定課堂教學成功基礎的關鍵。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情況下,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nèi)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靈上,迸發(fā)出迷人的智慧火花。
3、打破課堂困局時設亮點
例如在講授《寶玉挨打》時,我本懷著一股教學的激情想與學生交流一下對《紅樓夢》的閱讀心得,沒想到反應者寥寥,這是教者“預設”所未及的,我也正懊惱自己忽略了學生的基礎和知識儲備情況,如果按既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勢必“冷場”。我決定改變一下教法,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問題:作為老祖宗眼里的“命根子”,寶玉為什么會挨打呢?學生對此也只是懶洋洋地看著課本。更有甚者是有幾個“搗蛋鬼”故意“找茬”:老師,金釧是誰?她為何“含羞賭氣自盡”?她跟寶玉有什么關系?我一陣欣喜:有問題就有“戲”了,面對其他人同樣疑惑的眼光,我靈機一動,又寫下了第二個問題:有人說《紅樓夢》有一種非!敖(jīng)濟”的寫法,就是經(jīng)常借一個事件,把很多人卷進來,再“逼迫”每個人出來一一表態(tài),從而讓其相互烘托與對比來凸現(xiàn)人物性格。那寶玉這次挨打事件,都把哪些人卷了進來?問題一出,同學們果然來了精神,課堂上探究的氣氛開始形成了。教材擬定的學習重點“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等,不攻自破。語文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性決定了教學本身是充滿著“變量”的,教學過程中的種種“突變”是無法“設計”的,而這樣的“突變”又往往是課堂教學的“亮點”所在。正如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信息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教師不能過分重視預設性目標而忽視生成性目標,過分重視既定任務的完成而忽視對學生的適時引導,只有力圖喚起學生的思考意識,才能使其積極參與而成為課堂的主人。
4、質(zhì)疑探究、爭議處設亮點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問題并非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師生互動中,教師及時把握、整合學生的觀點而臨時生成的,這時,教師能否依據(jù)文本的中心,適時引導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習《阿q正傳》時,當問到學生對阿q的“精神勝利法”有何評價和體會時,卻會出現(xiàn)這樣的場面:一方持欣賞的態(tài)度,一方對此卻嗤之以鼻。對此,如果任由學生爭論得“不亦樂乎”,那只會讓討論變成“打嘴仗”的膚淺的“熱鬧”,教師就要取得教學的主動權,主動亮出這樣的問題:魯迅創(chuàng)作《阿q正傳》的意圖和初衷是什么?如果今天給“精神勝利法”作新的詮釋,它將會有什么內(nèi)涵?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反復回扣文本、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感受情感的過程,“問題”的“亮出”具有導學、促思的作用,也不斷驅(qū)動著課堂教學的展開。又例如學習李白的《將進酒》,在學生領略“酒仙”的豪放與不羈的同時,我拋出了這樣的一道題: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聯(lián)系李白的人生經(jīng)歷,分析他為何會與“酒”結下不解之緣?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各抒己見:有仕途失意說,有內(nèi)心平衡說,有自我麻痹說,一時誰也說服不了誰,在質(zhì)疑探究、爭議不一時,教師不能避重就輕或匆匆?guī)н^,也不能任其發(fā)展而不作引導。亮點探究的最終指向應是對學生人生觀的正確引導: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為?
三、挖掘拓展點(即“教得如何”的效果鞏固)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私處熞膭顚W生主動探究,并積極創(chuàng)設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挖掘課文的拓展點。拓展教學是鞏固學生知識、幫助理解教學內(nèi)容、活躍學生思維的高效手段,恰到好處的課堂拓展與延伸,就如一支樂曲回味無窮的尾音,常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課堂上的亮點。但不能純粹為拓展而拓展,緊扣文本還是第一要義。
語文課堂是靈性的課堂,因為它承載了幾千年的文化熏陶。因此,如何延展教學文本,把文本放置于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在我們的腳下,有一條滋養(yǎng)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衛(wèi)鳥在藍天里歌唱;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蘇東坡月下把酒,聲聲向蒼天發(fā)問;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夜夜夢里點燈……語文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漫步這歷史和文化的長河,和學生一起沿著歷史長河古道逆流而上,拾一塊女媧補天的彩石,借一彎漢宮的冷月,摘一支渭城朝雨中的柳枝,帶領學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將語文課堂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長河中,即使是枯燥的文本,也會變得靈動起來。這樣,教師教起來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學生學起來可以舉一反三,集思廣益。而且廣度成就高度,學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學殿堂中可以自由的翱翔,釋放心理能量,激發(fā)心靈暢游,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例如在講授愛國主義主題的作品時,可以將其置于儒家思想的光環(huán)下,從理想主義、集體意識、濟世救民等精神品格中抽取出“憂國憂民”這一精髓。從屈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到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再到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等中發(fā)掘其歷史淵源。這樣,一部愛國主義文化史就源源不斷地流淌在課堂上。
又如在講授戲劇單元時,結合本地和當代學生實際,大力拓展文本,弘揚傳統(tǒng)文化。針對當前學生普遍對戲劇知識的低認識、低興趣的實際,認真設計活動課。一方面舉辦傳統(tǒng)戲劇知識講座,讓學生大致了解祖國傳統(tǒng)戲劇常識及其藝術魅力,同時精選一批經(jīng)典的京劇、黃梅戲、川劇等讓學生欣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結合課堂教學,開展“我編”“我演”“我評”的綜合性教學,讓學生自己編劇,自己表演、自任評委,如通過要求學生將老舍的《茶館》某段改為四川方言版,并當堂表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四川方言那極具表現(xiàn)力的文化魅力。同時,還要求學生編演了《守財奴》《藥》《套中人》等劇目,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將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充分發(fā)揮其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廣泛的拓展文本,以文化充實課堂,我們的課堂便不會再沉悶,不會再枯燥,而是精彩紛呈,活色生香,特色彰顯。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高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 又是一種策略, 充滿挑戰(zhàn), 呼喚智慧。如何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 創(chuàng)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努力追求的!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4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復思考后,現(xiàn)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布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于不少學生的'作業(yè)也做了,但是質(zhì)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yè)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占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降低。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后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為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于對教材較為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jié)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jié)課。
四、重視師生關系,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余,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么時候應該寬,什么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zhì)是對人的培養(yǎng)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tài)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qū)W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出現(xiàn)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fā)現(xiàn)和肯定學生在已經(jīng)失敗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體現(xiàn)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教學案例]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愛迪生》一課時,發(fā)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zhèn)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xù)走自己的路了?伤]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于在這么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愿意再來讀一遍嗎?愿意!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
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qū)υ撋岢龅囊蟛挥枥聿,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為了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新評價制度的特色又從何體現(xiàn)?由此可見,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挫折和失敗,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課改評價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fā)展為課程發(fā)展的前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科素養(yǎng)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nèi)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fā)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jiān)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nèi)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狞c撥、適當?shù)囊龑、和適當?shù)姆蹲x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案例]
我市實驗小學張玲玉老師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片斷:
師:讀書要讀懂、讀出感情、讀的有韻味。我來讀你聽聽到底該怎么讀?
。◣熉暻椴⒚胤蹲x課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悅耳的音樂。讀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師:剛才老師讀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韻味,你怎么會讀的這么好?
師:很簡單,一邊讀一邊想,然后進入畫面。試試看,保證你比老師讀的好,自由讀讀課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關句子劃下來。
張老師在指導讀文時,精彩的范讀,迎得學生的一陣陣掌聲,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表面看是范讀,其實教師指導讀書的方法已隱含在其中。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自主和引導必須合二為一,高度統(tǒng)一,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產(chǎn)生實效。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的美。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fā)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fā)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chuàng)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xiàn),更是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tài)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zhì)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zhì)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xiàn)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chuàng)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教學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學王老師的一堂閱讀課《灰姑娘》:
這節(jié)語文課由王老師預設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這幾個問題當然是教師深入品讀文本后所預設的,每個問題獨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呦!第三個問題: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后媽不愿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第四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表達喜好憎惡。第二、三兩個問題教師則善于捕捉那些閃動著靈性的生成資源,挖掘文本潛在的人文內(nèi)涵,引領學生學會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追求,更要學會愛自己。第四個問題: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這幾個問題是展開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閱讀的支點,可以說這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因此,我們在強調(diào)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正確處理好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jīng)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變了,靜態(tài)的文本變成動態(tài)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diào)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nèi)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nèi)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xiàn)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tǒng)。其實,現(xiàn)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tǒng)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課堂上,適當?shù)囊龑、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chuàng)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xiàn)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fā)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tǒng)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xiàn)代而丟棄傳統(tǒng),現(xiàn)代應基于傳統(tǒng),讓傳統(tǒng)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01-05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6-2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7-06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范文02-17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5-14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23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14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01-28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3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