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范文資料網(wǎng)>書稿范文>賞析>《夜雨寄北的賞析

夜雨寄北的賞析

時間:2022-11-26 12:30:16 賞析 我要投稿

夜雨寄北的賞析(集錦15篇)

夜雨寄北的賞析1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品注釋: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共剪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卻話:重頭談起。

  作品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反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么,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過設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熬龁枤w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

  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

  作者簡介:

  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故又稱李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于唐文宗開成三年(公元838年)進士及第。曾任弘農(nóng)尉、佐幕 府、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晚唐唐詩在前輩的光芒照耀下有著大不如前的趨勢,而李商隱卻又將唐詩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詩人,杜牧與他齊名。兩人并稱“小李杜”,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有《李義山詩集》。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夜雨寄北的賞析2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作者簡介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頗高。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

  賞析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寫給妻子的詩句。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zhì)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夜雨寄北的賞析3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唐代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他處在晚唐時期,朝廷內(nèi)外的大官僚展開了激烈的紛爭,形成了所謂“牛黨”和“李黨”兩個集團。李商隱因受牛李黨爭的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死時年僅四十七歲。李商隱是一位有著獨特成就,對后世有巨大影響的大詩人,擅長律詩和絕句。他的詩構(gòu)思精巧,委婉含蓄,語言精煉,富有文采。著有《李義山詩集》。

  [注釋]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詩題一作《夜雨寄內(nèi)》。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指作者的妻子。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么時候才能。

  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

  卻話:回頭說,追述。

  [譯詩、詩意]

  您問我的歸期,但我的歸期沒有定,

  現(xiàn)在我是獨居在巴山的旅館里,面對不停夜雨,只見秋天的池水往上漲。

  什么時候才能夠與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燭長談,

  又說起我獨居巴山的旅館中面對夜雨的情景。

  你問我什么時候回去,我還沒有確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雨水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時候我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在西窗下我們一邊剪燭一邊談心,那時我再對你說說,今晚在巴山作客聽著綿綿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賞析]

  在南宋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里,這首詩的題目為《夜雨寄內(nèi)》,意思是詩是寄給妻子的。從詩中“巴山”一語看來,詩寫于巴蜀之地。李商隱曾經(jīng)應聘到四川,任東川節(jié)度柳仲郢的幕僚,時間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隱的妻子卻已故去。給李商隱詩集作箋注的清代人馮浩,盡管認為詩題不必改作“寄內(nèi)”(因為“集中寄內(nèi)詩皆不明標題”),但內(nèi)容卻是“寄內(nèi)”的。為此,他把詩的寫作時間,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馮浩考證,李商隱這一年是在桂州(今廣西桂林)鄭亞的幕府。當年鄭亞由于政敵的誣陷,被貶為循州刺史。李商隱未去循州,由水路經(jīng)長沙,于次年回到長安。馮浩認為在歸途中李商隱曾經(jīng)“徘徊江漢、往來巴蜀”,“于巴蜀間兼有水陸之程”!兑褂昙谋薄肪褪菍懺跉w途中經(jīng)過巴蜀時。近人岑仲勉、陳寅恪曾經(jīng)指出關于巴蜀之程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馮浩也沒有說得太死。他含糊地說,李商隱這時到過巴蜀,“玩諸詩自見,但無可細分確指”?梢,通常把《夜雨寄北》,說是李商隱寄給自己妻子的;這一說,似還可再斟酌。

  李商隱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剛剛踏入仕途,就被卷進了牛、李的朋黨之爭中。(牛,牛僧孺;李,李德裕。朋黨,官僚集團。)852年隨柳仲郢入蜀,實屬迫不得已。仕途多艱,妻子早逝,心境是悲涼的。幾年以前,當他在徐州盧循正幕府時,他頗為躊躇滿志!扒乙魍豸訌能姌,不賦淵明歸去來!保ā顿浰耐帷罚┑剿拇ㄒ院螅@種樂觀情緒消失了。“三年苦霧巴江水,不為離人照屋梁!保ā冻跗稹罚┧麛嘟^了與外界的交往,甚至與同府的幕僚也沒有什么交誼!兑褂昙谋薄,寫得一往情深,而且詩寄的“君”,關切地問著他的歸期,他也盼著與“君”“共剪西窗燭”。這個“君”,至少具備三個條件。一,以往過從較密;二,此刻仍有詩書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從現(xiàn)存的李商隱的詩文看來,有一個人可以成為這樣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詞人溫庭筠。李商隱在徐州幕時,溫曾有詩“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李商隱在四川時,也有三首詩寄贈溫。溫的出身較李要名貴些,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裔孫,但他也同樣受到牛黨令狐绹的排擠和壓抑,晚年才做了方城尉與國子助教。如果沒有相反的證據(jù),大概可以說,《夜雨寄北》,是李商隱在梓州幕府時寫給溫庭筠的。這樣,或許能更為精細地品味出詩中蘊含的情感內(nèi)容。

  “君問歸期未有期”,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巴山夜雨漲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點題。但是這一景象把歸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緒,渲暈得更形象、更濃郁了。獨在他鄉(xiāng)異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傷感的。尤其是“漲秋池”三字,秋雨綿綿,把池水都漲滿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的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絕句雖屬短制,但也講究結(jié)構(gòu)的技藝。前人有言,絕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這首詩的第三句,就顯示了這種工夫!昂萎敼布粑鞔盃T”,宕開一筆,從眼前跳脫到將來,從巴山跳脫到北方(長安),用示現(xiàn)的修辭方法,寫出詩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燭”,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詩境,但是由夫婦化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濃。“何當”二字,意思是“什么時候才能夠”,照應首句“未有期”,既有熱切地盼望,又有難以料定的惆悵。在情意上,與前兩句,似斷非斷。

  第四句顯得更為精彩!皡s話巴山夜雨時”,是承“共剪西窗”而來,為順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絕句體裁里,毫不可惜地運用了重復句意,不能不謂之大膽。然而,再次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無單調(diào)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說,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寫情,那么這一句的“巴山夜雨”卻是以情寫景。它與“西窗剪燭”,組成一幅溫暖的動態(tài)畫面,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歸期的向往,對于“君”的深厚友情。這給詩中增添了歡欣感。這種歡欣只是一種難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現(xiàn)于將來的欣慰,又加劇了眼前歸期未有期的痛苦。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不斷起伏、跳躍,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調(diào)又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李商隱的詩,特別是他晚年的詩,感傷情緒很濃。這種感傷反映了時代的黑暗,反映了他個人遭遇的不幸!兑褂昙谋薄,雖然有些歡欣的折光,總的看來,也是感傷的。只是這種感傷表現(xiàn)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隱含了多少豐富的潛臺詞。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離而感到的痛苦,實在是深深包含了詩人此時此地回顧一生的哀愁,隱含著對于現(xiàn)實的憤懣與絕望。

  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是樸實的,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這首《夜雨寄北》,表現(xiàn)了李商隱詩的另一種風格:質(zhì)樸、自然,卻同樣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夜雨寄北的賞析4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么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

  賞析三

  這首詩所反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三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三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反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反給妻子更為貼切。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三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來,這首詩卻質(zhì)樸、自然,來樣也具有“反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從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反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來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反托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xiāng),來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jié)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昂萎敗本o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的賞析5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什么時候。

  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拔鞔霸捰辍薄拔鞔凹魻T”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卻話:回頭說,追述。

  賞析

  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jīng)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nèi)”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時間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昂萎敗(何時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里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后也,奇絕!”這看法是不錯的,但只說了一半。實際上是:那“魂”“預飛到歸家后”,又飛回歸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對比。桂馥在《札樸》卷六里說:“眼前景反作后日懷想,此意更深!边@著重空間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復對照。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里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边@著重時間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環(huán)對比。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shù)更多。但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gòu)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于李商隱既善于借鑒前人的藝術經(jīng)驗,又勇于進行新的探索,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

  上述藝術構(gòu)思的獨創(chuàng)性又體現(xiàn)于章法結(jié)構(gòu)的獨創(chuàng)性!捌凇弊謨梢,而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鞍蜕揭褂辍敝爻觯粸榭椭袑嵕,緊承己答;一為歸后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后,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huán)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guī),“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gòu)成了音調(diào)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云:“與公京口水云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云:“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這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gòu)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啟發(fā),也是顯而易見的。 (霍松林) 。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選自《玉溪生詩》卷三,是李商隱留滯巴蜀(今四川省)因思念長安親友而作。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故題作《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的賞析6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概述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異鄉(xiāng)巴蜀,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是詩人給對方的復信。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zhì)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夜雨寄北的賞析7

  原文: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注釋:

  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當:什么時候。

  7.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8.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拔鞔霸捰辍薄拔鞔凹魻T”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9.卻話:回頭說,追述。

  賞析:

  當時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jié)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秘書)之職,他的妻小卻遠在長安(今陜西西安),長安在巴蜀東北,故稱寄北。

  這是一首樸素的小詩。整首詩明白如話,明朗清新,沒有起興,沒有典故?也不用象征。這在李商隱的詩里并不多見,他大部分作品以詞采“華艷”著稱。這首詩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來:你問我何時歸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歸期。眼下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綿綿,池塘里秋水已滿。什么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說來,近體詩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復的?墒窃谶@首詩中,作者卻好像刻意地重復著“巴山夜雨”這個短語,而巴山夜雨,也確實成為全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意象。這一意象在詩里出現(xiàn)兩次,但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是詩人現(xiàn)實中的背景,它點明詩人當時所在的時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羈旅情愁的寫照。巴山,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隱時代,還是未被開發(fā)的“凄涼地”,唐代的另一詩人劉禹錫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秋雨綿綿,秋夜漫漫,獨處凄涼之地,詩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瀝瀝,在心頭漫溢。

  行筆至此,那凄苦的秋風秋雨,似乎已浸透紙背,寒入骨髓。然而,詩人此時筆鋒一轉(zhuǎn):“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币粋溫馨浪漫的畫面,立刻取代了剛才的凄風苦雨。而此處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遠成一個淡淡的記憶——那迷蒙陰冷的秋夜,仿佛只為烘托西窗下這搖曳的紅燭;那巴山淅淅瀝瀝的雨聲,仿佛只為此時耳畔的喁喁私語伴奏。同樣的巴山夜雨,瞬間變得如此溫情脈脈,令人懷念。幸福也許就是這樣,它需要對比、需要映照,在與過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現(xiàn)時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現(xiàn)吧?用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憶苦思甜”。而在李商隱這里,就是與愛妻共剪西窗燭時,依偎一起遙望巴山夜雨。在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的時候,他實際上還是在“此時”遙望“彼時”的幸福,因為巴山夜雨還沒有從現(xiàn)實的背景轉(zhuǎn)化成回憶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時想象著、憧憬著自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以那樣的方式,幸福地遙望此時。但即使只是一種對幸福的遙望,也已經(jīng)讓詩人沉浸在某種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層詩意的美麗。

  有人考證,認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時作。那時詩人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也有人認為此詩是詩人寄給長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隱入梓州,與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去世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這樣的推測成立,那么這首《夜雨寄北》,實在是一首傷心之作。詩人在巴山夜雨中對幸福的遙望,如果終究沒能在現(xiàn)實里落腳,那它又是以怎樣的傷痛結(jié)束?這一切今天的我們已無從知道,只是,當我們今天再讀這首詩時,會不會感動于那樣一種遙望?一邊是天人永隔,一邊還在渾然不知地深情遙望。在那音訊難通的時代,在那生離猶如死別的日子,他們的思念比之現(xiàn)代的情侶,是不是更深摯,更真切?

  詩人是否得到他遙望的幸福,我們不得而知,他也再無交代,但是,他的詩歌至少描述了這樣一種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樣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遙望的。

夜雨寄北的賞析8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

  【1】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省),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縉云山

  【6】秋池:秋天的池塘。

  【7】何當:什么時候。

  【8】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9】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10】卻話:回頭說,追述。

  作品賞析:

  【注解】: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卻話:重頭談起。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評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妻子: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jīng)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nèi)”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昂萎敗保ê螘r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里去。此詩則又預飛到歸家后也,奇絕!”這看法是不錯的,但只說了一半。實際上是:那“魂”“預飛到歸家后”,又飛回歸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對比。桂馥在《札樸》卷六里說:“眼前景反作后日懷想,此意更深!边@著重空間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復對照。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里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边@著重時間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環(huán)對比。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shù)更多。但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gòu)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于李商隱既善于借鑒前人的藝術經(jīng)驗,又勇于進行新的探索,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

  上述藝術構(gòu)思的獨創(chuàng)性又體現(xiàn)于章法結(jié)構(gòu)的獨創(chuàng)性。“期”字兩見,而一為妻問,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鞍蜕揭褂辍敝爻觯粸榭椭袑嵕,緊承己答;一為歸后談助,遙應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后,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huán)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guī),“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gòu)成了音調(diào)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云:“與公京口水云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云:“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這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gòu)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啟發(fā),也是顯而易見的。

夜雨寄北的賞析9

  原文: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歸期難定,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一起秉燭長談,相互傾訴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釋:

  君問歸期(qī)未有期,巴山夜雨漲(zhǎng)秋池。

  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歸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共剪(jiǎn)西窗燭(zhú),卻話巴山夜雨時。

  何當:什么時候。共: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卻話:回頭說,追述。

  賞析: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zhì)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xiāng),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jié)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昂萎敗本o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的賞析10

  《夜雨寄北》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鑒賞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作者簡介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夜雨寄北的賞析11

  何當共剪西窗燭下一句,這句詩是來自非常宋朝著名的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下一句是:卻話巴山夜雨時。

  以下是有關何當共剪西窗燭下一句的全詩賞析:

  詩名《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朝代:宋朝

  全詩如下: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全詩翻譯如下: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在西窗燭芯;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夜雨寄北》這首詩的大意是: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李商隱對妻子的愛很真摯,他們結(jié)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詩人到處飄泊,也不能和妻子經(jīng)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在其筆下就呈現(xiàn)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般的摯著熱烈,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注釋

 。1)此詩洪邁(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nèi)》,即寄給妻子王氏。一般認為是寄長安友人。

 。2)君:指在長安的友人。

 。3)巴山:也稱大巴山,又叫巴嶺,這里泛指東川一帶。漲秋池:因秋雨而池塘水漲。

  (4)何當:何時。剪:指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

  (5)卻:回轉(zhuǎn)。話:談論。

  這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xiāng)、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李商隱的愛情詩多以典雅華麗、深隱曲折取勝,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指妻子。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

  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全詩構(gòu)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情深意遠思緒纏綿。

  “君問歸期未有期”,詩一開始,就擺出了不可解脫的矛盾。歸期的希望與未有期的失望,兩相對立。悲愴沉痛,籠罩全篇!鞍蜕揭褂隄q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點題。但是這一景象把歸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緒,渲暈得更形象、更濃郁了。獨在他鄉(xiāng)異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傷感的。尤其是“漲秋池”三字,秋雨綿綿,把池水都漲滿了。詩人抓住了這一精細的而又富于生活實感的畫面,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漲的不是秋水,而是詩人難以解脫的痛苦。

  絕句雖屬短制,但也講究結(jié)構(gòu)的技藝。前人有言,絕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難,然不過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是。至如宛轉(zhuǎn)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這首詩的第三句,就顯示了這種工夫!昂萎敼布粑鞔盃T”,宕開一筆,從眼前跳脫到將來,從巴山跳脫到北方(長安),用示現(xiàn)的修辭方法,寫出詩人的遐想。“共剪西窗燭”,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的詩境,但是由夫婦化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濃!昂萎敗倍,意思是“什么時候才能夠”,照應首句“未有期”,既有熱切地盼望,又有難以料定的惆悵。在情意上與前兩句,似斷非斷。

  第四句顯得更為精彩!皡s話巴山夜雨時”,是承“共剪西窗”而來,為順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絕句體裁里,毫不可惜地運用了重復句意,不能不謂之大膽。然而,再次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無單調(diào)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說,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寫情,那么這一句的“巴山夜雨”卻是以情寫景。它與“西窗剪燭”,組成一幅溫暖的動態(tài)畫面,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于歸期的向往,對于“君”的深厚友情。這給詩中增添了歡欣感。這種歡欣只是一種難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現(xiàn)于將來的欣慰,又加劇了眼前歸期未有期的痛苦。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不斷起伏、跳躍,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調(diào)又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李商隱的詩,特別是他晚年的詩,感傷情緒很濃。這種感傷反映了時代的黑暗,反映了他個人遭遇的不幸。《夜雨寄北》,雖然有些歡欣的折光,總的看來,也是感傷的。只是這種感傷表現(xiàn)得很曲折、很深沉。一句“巴山夜雨漲秋池”,隱含了多少豐富的潛臺詞。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離而感到的痛苦,實在是深深包含了詩人此時此地回顧一生的哀愁,隱含著對于現(xiàn)實的憤懣與絕望。

  簡要評析

  這首寄內(nèi)之作,一向為人們廣為流傳,是詩人李商隱在巴蜀時寄懷他妻子王氏之作。此詩將詩人自己與妻子之間的深情厚意和異鄉(xiāng)的夜雨景色,貼切地融合在一起,綿綿雨中,更見兩地相思情重。首句直訴離情,詩人因暫不能歸家而使得離情更為濃烈。二句以秋池迅急上漲喻作詩人離情洶涌不息,內(nèi)心愈加不能平靜。

  三四句想象來日重逢時刻若回憶起今日分離時的苦惱和品味著來日團聚時的歡欣,必有一番既苦澀又甜蜜的滋味在心頭盤旋。此為消釋離情之處。四句詩以情起,以情結(jié),首尾相顧,循環(huán)往復,脈絡清晰明了,思緒起伏跌宕。本詩藝術手法高明,首先是運用了“懸想反說”的修辭格。

  詩人寫作此詩的本意是因久寓蜀地寂寞之中思家情切,但他偏不先說自己思念妻子,反說妻子來信“問歸期”,寫親人對自己的遙念。這樣寫的好處是為了達到相互映襯的目的,即用雙方的共同思念來加深各自的愛戀深度。李商隱在本詩依舊運用這種筆法,首句便說妻子的思念,二句又用自己的思念呼應(但不直說,只托于池水上漲的形象),三四句再用“共剪”、“卻話”呼應上文,便把兩人之間那種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的愛戀深情寫活了。其次是場景描寫跳躍性大,跨度極廣。首句即包括長安、巴山兩地,二句突出巴山,三四句又重復長安、巴山。

  四句詩運用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時空轉(zhuǎn)換,巧為剪接,妙合無隙,堪稱天造地設之作。再次是情景交融,上漲的池水即是詩人胸懷中愛情波濤的外化,“秋池夜雨”之景中充溢了多少作者對妻子的關切的愛戀!另外,本詩中的“期”和“巴山夜雨”筆沓為文,讀來搖曳多姿,鏗鏘成韻,富有民歌特色。

  全詩寫得真是體貼入微,情深意切。從見他鄉(xiāng)夜雨而生兩地思念,再到盼望相見,感受至深,自然流露,凄寂之中見溫情,讓人在寒意中生溫暖,因此這首詩是唐人寄內(nèi)詩中難得的佳作。

 、佟⒕耗。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一說是友人。

  ②、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泛指巴蜀之地)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當:哪一天?

 、、共剪西窗燭:在西窗下共剪燭蕊。剪:剪去燭花,使燭光更加明亮。

 、、卻話:從頭談起。卻:副詞。還,且。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①花徹夜長談;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蠟燭燃燒時間過長會引起燭花現(xiàn)象,也就是火苗會跳動,必須剪短燭心才能保持燭火苗不動。

  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是樸實的,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這首《夜雨寄北》,表現(xiàn)了李商隱詩的另一種風格:質(zhì)樸、自然,卻同樣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特色。

  這是一首樸素的小詩。整首詩明白如話,明朗清新,沒有起興,沒有典故?也不用象征。這在李商隱的詩里并不多見,他大部分作品以詞采“華艷”著稱。這首詩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來:你問我何時歸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歸期。眼下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綿綿,池塘里秋水已滿。什么時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說來,近體詩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復的?墒窃谶@首詩中,作者卻好像刻意地重復著“巴山夜雨”這個短語,而巴山夜雨,也確實成為全詩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意象。這一意象在詩里出現(xiàn)兩次,但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現(xiàn)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是詩人現(xiàn)實中的背景,它點明詩人當時所在的時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詩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羈旅情愁的寫照。巴山,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隱時代,還是未被開發(fā)的“凄涼地”,唐代的另一詩人劉禹錫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秋雨綿綿,秋夜漫漫,獨處凄涼之地,詩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瀝瀝,在心頭漫溢。

  行筆至此,那凄苦的秋風秋雨,似乎已浸透紙背,寒入骨髓。然而,詩人此時筆鋒一轉(zhuǎn):“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币粋溫馨浪漫的畫面,立刻取代了剛才的凄風苦雨。而此處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遠成一個淡淡的記憶——那迷蒙陰冷的秋夜,仿佛只為烘托西窗下這搖曳的紅燭;那巴山淅淅瀝瀝的雨聲,仿佛只為此時耳畔的喁喁私語伴奏。同樣的巴山夜雨,瞬間變得如此溫情脈脈,令人懷念。幸福也許就是這樣,它需要對比、需要映照,在與過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現(xiàn)時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現(xiàn)吧?用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話,就是“憶苦思甜”。而在李商隱這里,就是與愛妻共剪西窗燭時,依偎一起遙望巴山夜雨。

  在詩人寫下這樣的詩句的時候,他實際上還是在“此時”遙望“彼時”的幸福,因為巴山夜雨還沒有從現(xiàn)實的背景轉(zhuǎn)化成回憶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時想象著、憧憬著自己在不遠的未來,可以以那樣的方式,幸福地遙望此時。但即使只是一種對幸福的遙望,也已經(jīng)讓詩人沉浸在某種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層詩意的美麗。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

  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

  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

  然而設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昂萎敗保ê螘r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

  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

  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當我們意識到某一件事物的珍貴時,往往我們已經(jīng)失去它了。我們無法與時間對抗,智慧是青春的反義語,前者是以失去后者得到的。所以,再回到從前,我們依然會懵懂依然會錯過。

  更何況,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

夜雨寄北的賞析12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原文注釋】: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病⒐掺逦鞔盃T: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翻譯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的賞析13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夜雨寄北》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的賞析14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古詩簡介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或友人)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全詩構(gòu)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這首詩是詩人寄給妻子(或友人)的復信。雖然歸期難以約定,但詩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燭光下共話巴山夜雨的情景,定會給“問歸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翻譯/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釋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剪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抒情。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xiāng)、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反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李商隱的愛情詩多以典雅華麗、深隱曲折取勝,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指妻子。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么,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過設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也洶涌難平。那么,“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huán)境,但絕不單單是環(huán)境,字里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gòu)成了一種藝術境界。

夜雨寄北的賞析15

  【原文】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二】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xiāng)、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反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想之詞,設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李商隱的愛情詩多以典雅華麗、深隱曲折取勝,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指妻子。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全詩構(gòu)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或?qū)懡o友人)。李商隱對妻子的愛很真摯,他們結(jié)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詩人到處飄泊,也不能和妻子經(jīng)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在其筆下就呈現(xiàn)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般的摯著熱烈,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于質(zhì)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么,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設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過設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也洶涌難平。那么,“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huán)境,但絕不單單是環(huán)境,字里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gòu)成了一種藝術境界。

  本詩寫了兩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實寫,第二次是虛寫、想象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前景的話,那么后兩句則是虛寫未來情。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lián)想來表現(xiàn)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tài):一個是動態(tài)“共剪”,一個是語態(tài)“卻話”!肮布粑鞔盃T”,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tài)。而“何當”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時重回溫柔鄉(xiāng)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又是多么無奈的事情。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傳情莫過于語言,“言為心聲”,詩人想象夫妻二人團聚在一起,秉燭夜話,進行心靈的交流!皡s話”是回溯追想,詩人此時設想彼時,而彼時正談論此時,談論的是巴山夜雨之時的思念之情。在這首短小的四句詩中兩處出現(xiàn)“巴山夜雨”的字樣,這種情況在一般的古詩中是絕少見的,

  形象、細膩、含蓄、深刻,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詩人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夜雨寄北的賞析】相關文章:

夜雨寄北的賞析11-17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的原文賞析及詩人簡介03-11

夜雨寄北原文及賞析08-27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的原文賞析及詩人簡介8篇03-17

《夜雨寄北夜雨寄北》的原文賞析及詩人簡介(8篇)03-18

夜雨寄北原文,注釋,賞析09-02

夜雨寄北的賞析(15篇)11-20

夜雨寄北的賞析(精選15篇)11-24

夜雨寄北的賞析15篇11-18

夜雨寄北的賞析精選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