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1
一、請同學們看實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點?
3.你能用一兩句話把這些特點連起來說說嗎?
4.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怎樣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5.讀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寫的美?你喜歡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想欣賞一下風吹爬山虎的樣子嗎?
7.老師指導讀出美來?梢圆扇±蠋熥x前半句,學生補充后半句的讀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8.作者為什么把葉子寫的這么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墻,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lián)系,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觀察:
a、腳的樣子;
b、腳的`形狀;
c、顏色
1.誰來告訴老師你觀察的結(jié)果。
2.書上又是怎樣寫的呢?找出寫腳的句子讀一讀。
3.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4.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學習,請畫出爬山虎的腳,看誰畫得最好。(教師巡視,拿一張好的評價)
5.這一段哪一個詞說明作者進行了認真仔細的觀察?(注意)
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腳的特點寫得這么具體。爬山虎有自己獨特的爬的本領(lǐng),想盡快知道答案嗎?那就請你們趕快學習第四自然段吧。聰明的你一定會找到答案的。
三、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自己分組學習,看哪一些同學學得認真,學得更快。(老師巡視)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來;
b、找出爬的動作詞;
c、自己演示爬的過程(怎樣爬)
1.誰來告訴老師你們學懂了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其它學生補充,教師充分表揚)
2.哪一組的同學能上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嗎?
你們同意他的這種爬法嗎?(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學演示)
3.你們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嗎?看大屏幕演示,學生可根據(jù)演示說出怎么爬。
4.你們知道答案了嗎?誰正確?(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另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還往左爬,右爬,爬滿整個墻,所以才有葉圣陶爺爺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寫的“一陣風吹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懂得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
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病⑼队捌。
。、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病W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ǎ保┥洗罴,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么工作?
。ù罴茏。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課《爬山虎的腳》。
。场φn題質(zhì)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了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匯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么?
。ǎ玻┠阌X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
。、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ǎ保┡郎交⒌娜~子在生長中有什么變化?重點寫的是什么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ǎ玻┱n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要寫第1、2自然段?
。ǎ常┯懻、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后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著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
八、質(zhì)疑。
九、做練習3
教學反思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如果用單一的抓重點句、重點詞談體會,再來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式教學,容易引起學生語言感知上的疲勞,學生便會缺乏興趣,注意力分散。經(jīng)過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換一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學生平日愛畫畫的特點,我決定對重點段采取以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動手演一演,讓每個孩子都參與進去,誰知我的這一想法竟然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證。由此,使我深深地領(lǐng)悟到簡筆畫、肢體語言的的妙用確實對理解語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簡筆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直觀形象的簡筆畫,可以將語言文字所敘述的事物,描繪成鮮活有趣、看的喜愛、感受真切的東西,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情趣萬千,充滿了勃勃生機。如教學課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時,便發(fā)揮了學生的特長動手畫一畫,起初大部分學生都畫得不正確,沒有弄清爬山虎腳的位置,當我放足時間讓學生找到書本上有關(guān)的語句,朗讀反復琢磨,尋找自己畫上的不足。這一設(shè)計竟使學生情緒高漲的朗讀起來,他們緊鎖眉頭細細斟酌,不一會兒,一幅幅作品就在他們手中誕生了,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二、巧用肢體語言能幫助突破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人的肢體語言是最為豐富的,也是魅力的!闭n文第四自然段,講述的是爬山虎怎樣爬墻的,如果單單的讓學生找到幾個表示動作的詞(觸、巴、拉、貼)來說一說是怎樣爬的,學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這兒,我讓學生們都把兩只手伸出來,把自己的胳膊當作爬上虎的一根莖,手當作爬山虎的細絲,手指肚當作細絲的小圓點。先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己演練一下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接著指名讓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示,把黑板當作一面墻,先把手指肚觸著墻,胳膊彎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個身體就貼近黑板,就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經(jīng)過同學們的演示講解,學生由原來誤認為爬山虎像人一樣雙腳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漸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樣爬墻的。
由此可見,恰到好處的運用簡筆畫、肢體演示,能降低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內(nèi)容的難度,學生也比較喜歡這種形式,的確做到了在樂中學,學中得。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有順序,深入細致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寫清楚的。
3、朗讀課文,能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及爬墻過程。
2、學習作者抓住爬山虎腳的特點,把一個意思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標。
上節(jié)課學習了著名作家葉圣陶爺爺所寫的
葉圣陶爺爺把爬山虎的葉子寫得美極了,你們還記得嗎?
下面我們一邊看錄像(出示課件),一邊回憶課文是如何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邊看錄像,指名讀課文)
爬山虎爬滿整整一墻,確實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腳)
爬山虎確實有腳,它的腳是什么樣的,是怎樣靠著腳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樣圍繞它的腳來寫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學習的內(nèi)容。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打開書本,回憶課文哪幾自然段講爬山虎的腳?(3—5)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的腳?(3—5句)
2、指讀這三句話,思考:這三句話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位置、樣子、顏色)板書
3、交流位置:
。、看實物
。、位置在哪兒?(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板書
。谩⒍嗝襟w顯示
樣子:
。痢⒖凑n件
。、是什么樣子的?(六七根絲構(gòu)成的枝狀的,每根細絲象蝸牛的觸角。)
C、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蝸牛的觸角見過嗎?有什么特點?(頭上有兩對觸角,在長觸角的尖端長著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腳就是這樣的。(投影顯示)
顏色:嫩紅色
。、這些內(nèi)容作者是如何說的呢?齊讀課文3-5句。
5、看著圖,跟老師說。
按課文順序說說看。
6、同桌獨立練說,說說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
指名說,齊說。
師:“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第六句話起了小結(jié)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寫了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還有第一,二句呢?這兩句話又告訴了我們什么呢?(指讀)
點撥:“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因為不知道爬山虎怎樣爬,今年特別留心觀察,原來是有腳的,說明作者正是因為如此
注意觀察,才能把腳的形狀、顏色寫得生動。)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原來爬山虎的腳是這樣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著它的腳往上爬的呢?
。ò鍟号缐Γ
1、默讀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幾句話具體寫了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讀第1、2句,其余同學圈出寫爬山虎往上爬的幾個動作的詞。
。ò鍟河|、巴、拉、貼)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動畫。
師講解(為什么原來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ㄓ芍钡綇澘s短了距離,所以產(chǎn)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墻上貼得更緊了。)
原來爬山虎是這樣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讀1、2句話。
4、自己練說爬山虎靠腳往上爬的過程。
指名說
齊說
。怠⑷绻屑毧醇毿〉哪_,你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你會想到什么呢?(蛟龍的爪子)為什么?(看實物,顏色、有力、腳在墻上的樣子)
。丁⒄n件演示
7、填空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過渡:第四自然段通過一些恰當?shù)膭釉~和豐富的聯(lián)想,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腳怎樣爬墻,那么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呢?
1、指讀,思考:第五自然段寫了什么?
(講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變化。)
(板書:變化萎了牢固)
2、分讀
想想這兩種情況下爬山虎的腳有哪兩種不同的變化?
3、怎樣相當牢固?(齊讀)
4、從爬山虎的腳觸著墻和沒觸著墻的不同結(jié)果,可以說明什么?(說明墻對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時也照應(yīng)了開頭,回答爬山虎順著墻往上爬的原因。)
5、齊讀
五、總結(jié)全文。
1、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從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敘述。是哪三個方面呢?
學生交流,后齊讀。
2、寫爬山虎的腳,還有許多別的內(nèi)容可寫,作者為什么選取了課文中的三方面內(nèi)容向我們介紹呢?(最能說明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那么課后,我們就學習課文的寫法來寫片段。
3、爬山虎的葉子固然是綠得新鮮,引人注目,但它的腳卻是不大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但葉圣陶爺爺無論寫葉子,還是寫腳,都是那么有條有理,敘述具體,這是什么原因呢?(觀察細致)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4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再到細節(jié)的順序觀察,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著重介紹了它的“腳”。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去學習寫出內(nèi)容具體的文章來。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墻示意圖。
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1、謎語:
、 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zhí)偕蠏臁?絲瓜)
、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激發(fā)興趣,并從中了解到植物的特點。)
2、導語:
我們種絲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墻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么?(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圣陶爺爺就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3、對課題質(zhì)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么爬、腳的變化)葉圣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zhì)疑,可激發(fā)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敘述脈絡(luò)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
、 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
⑵ 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么?
2、檢查交流:
、 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lǐng)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 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么?
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墻上的圖片。
四、布置作業(yè),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說說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葉子,腳的樣子,怎么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獲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獲?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tǒng)“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匯報交流:
、 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么收獲?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tài)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么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圣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fā)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 交流話題二: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出示圖片:誰能說說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腳的樣像什么?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么寫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么?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么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并數(shù)了有六七根,說明葉圣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致了。
(圖文結(jié)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致。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⑶ 交流話題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換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多媒體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⑷ 交流話題四:爬山虎的腳有什么變化呢?
誰能匯報你讀這段的收獲?(沒有觸著墻的,枯萎了,觸著墻的,腳巴在墻上的相當牢固。)“……要是……休想……”說明了什么?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墻是多么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xù)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么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xiàn)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chǎn)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請帶著這種感受再讀最后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現(xiàn)象中滲透人文熏陶,在讀中不知不覺內(nèi)化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三、引導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么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
(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fā)?可以結(jié)合句子來談嗎?
、 觀察細致。
、 要抓住特點觀察。
⑶ 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觀察方法,使理論和實際例子相結(jié)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讀寫結(jié)合,學有所用,既是對原有知識的鞏固,又讓學生在練筆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2、課外查詢資料:
、 本文作者葉圣陶的生平。
⑵ 爬山虎的有關(guān)知識。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的學習需要課堂外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查閱資料,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板書設(shè)計】
爬山虎的腳
葉子美:嫩紅 嫩綠 綠得新鮮 勻稱整齊
腳的位置、形狀、顏色
腳怎么爬:觸--→巴--→拉--→貼
腳的變化:牢固 萎了
【課后評析】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始終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我以趣味謎語、親切談話、課題質(zhì)疑的形式激發(fā)他們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請小老師帶讀生字,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學習,給他們充分讀、思考的時間,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還語文課堂以朗朗的讀書聲
閱讀教學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課始,學生初讀,掃除生字障礙,理清了課文脈絡(luò)。接著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yǎng)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
三、讓信息技術(shù)與語文教學有機結(jié)合
本教學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shù)和理解內(nèi)容的結(jié)合。如果課件出示過早,那些直觀形象的畫面容易代替學生的思維,代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學適宜時機運用多媒體,提高了教學效率。
1、再現(xiàn)美景,激發(fā)情感:
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品味爬山虎葉子的美麗之后,為了進一步激發(fā)情感,在音樂聲中邊請學生欣賞爬滿山坡、墻頭、巖石的情景,邊請學生有表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使形象與情感融合,獲得美的熏陶。
2、再現(xiàn)過程,突破難點:
爬山虎腳的位置、樣子、顏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在學生自己讀、畫、議的基礎(chǔ)上,再適時機地出示爬山虎腳的位置、顏色、樣子和它向上爬的過程,這些形象直觀的畫面,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難點,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quán)交給學生,把說話權(quán)給學生,把選擇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閱讀、感悟、思考、質(zhì)疑、解疑,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師的牽引下被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景,突破難點,在讀懂內(nèi)容基礎(chǔ)上,進行相應(yīng)寫的訓練,使課文中的觀察和寫作知識實現(xiàn)遷移,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爬山虎的腳》07-20
上冊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案11-30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教案03-07
小學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4-15
《爬山虎的腳》教案10-01
《爬山虎的腳》教案01-28
爬山虎的腳教案03-04
爬山虎的腳教案03-12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的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