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自然的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
一、導入。
師出示:黃葉紛紛落下的 圖片,請學生觀察,思考看到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秋天到了
師:是的秋天到了,大自然用它自己的語言告訴我們秋天到了。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的記憶力,老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誰記得這首詩描繪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
生:白云、螞蟻、蝌蚪、大雁、大樹、大魚、三葉蟲化石
師:出示圖片(白云、螞蟻、蝌蚪、大雁、大樹、大魚、三葉蟲化石)。那么大自然用這些語言和我們說什么了呢?
二、自由讀文。
師:請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邊想大自然用這些語言和我們說什么了呢?然后和同桌一起完成填空題。
出示填空:
白云飄得高高告訴我( )。
螞蟻搬家告訴我們( )。
蝌蚪在水中游告訴我( )。
大雁往南飛告訴我們( )。
大樹的年輪告訴我們( )。
魚鱗上的圓圈告訴我( )。
三葉蟲的化石告訴我( )。
生:讀、劃、想、與同桌交流填空。
三、指文。
師:哪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就把哪個小節(jié)多讀幾遍。遍讀邊想,你從中讀懂了什么?該怎樣讀呢?
生:讀。
師: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讀聽。
生:我喜歡飄得高高的白云。我讀聽。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天上的”突出讀了為什么這么讀呢?
生:我認為這個詞可以突出大自然的奇妙,所以------
師:誰還有不同的理解,你想用哪個詞表現你的理解。
生:
師:是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語言。那么,你還見過什么樣的云?你知道它們告訴我們什么嗎?
生:-----------
師(出示超級連接地課件):彩云。我們經過觀察,又發(fā)現了這么奇妙的大自然的語言。那么你還知道那些預示著天氣變化的大自然的語言呢?你也能像作者一樣寫一段嗎?
出示:你看那( ),
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 ),
明天準是( )。
生:觀看圖片,仿寫。
師:經過觀察思考我們認識了天氣的語言,那么季節(jié)的語言有趣嗎?誰喜歡,讀聽一聽。
生:------
師:抓住詞語來表達你對語言的興趣,很好!春天和秋天都用他的語言和我們交流,那么夏天和冬天有語言嗎?你也能像作者一樣寫一段嗎?
生:------
師:你還喜歡那一小節(jié),讀聽。
生:我覺得大樹和魚鱗很 有意思。
師:想看一看嗎?出示“年輪”和“魚鱗”圖片。
生:觀察,談感受。
師:大自然真得很奇妙,它們用它們特有的`語言,和我們交流。
要是粗心大意我們還真就不能發(fā)現。還有那一小節(jié)你最感興趣?
生:“三葉蟲”化石?
師:出示圖片和資料介紹。
四、默讀。
師:請快速瀏覽一遍課文,然后用你的話概括大自然用它的語言都告訴我們什么了?
生:天氣變化、季節(jié)更替、年齡大小、地質變化。
師: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大自然的語言。
生:妙不可言!
師: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是呀,確實妙不可言。天有語言,地有語言,水有語言,就連那砍倒的大樹都有語言,這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更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喚——召喚我們走進大自然,去觀察思考,去讀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語。
板書:
大自然的語言
天上的云
地上的螞蟻
水中的蝌蚪
空中的大雁 妙不可言
樹的年輪
大魚的魚鱗
三葉蟲化石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發(fā)現大自然中的各種顏色。
培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搭配小種籽「顏色王國」、「田鼠阿佛」繪本(上誼出版)。
活動過程
1翻開小種籽「顏色王國」P.6~7,與幼兒一起看看大地美麗的顏色:綠油油的田園、紅番茄、漂亮的毛毛蟲、藍藍的天空、美麗的五色鳥等。
2請幼兒說說曾經看過哪些美麗的`自然景觀或動物,老師講述「田鼠阿佛」故事:
阿佛是一隻田鼠,和他的家人住在一起,當其他的田鼠都忙著為冬天儲糧時,他卻無所事事,還說自己正在收集陽光、顏色和字。冬天來臨時,當他們把儲存的糧食吃光了之后,阿佛把他在夏天收集的景色、聲音、氣味與印象,用想像力傳送給大家……。
3對幼兒說:「我們也要到外面去,將世界的顏色收集起來」,接著帶領幼兒到戶外走走,請幼兒觀察戶外各種美麗顏色的景物。
4找一處涼快的地方坐下來,請幼兒分享自己找到哪些東西是有顏色的?引導幼兒學學阿佛,描述顏色給大家聽。
5問問幼兒喜歡彩色的世界還是沒有顏色的呢?與幼兒討論,要如何愛護我們的大地,才能讓大自然永遠美麗,如:到戶外玩時,不隨便的採花、不隨便丟棄垃圾、不隨便捉小昆蟲……。
評量
能觀察到大自然的各種顏色。
能分享自己所找到的大自然顏色。
活動結束
引導幼兒將收集來的顏色畫下來,裝訂成一本「顏色收集冊」放進語文區(qū)讓大家一起欣賞。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識記詞語(略)。2、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能力目標:1、訓練做讀書摘要的能力。2、訓練生動形象進行口頭描繪景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建議
一、課文主旨
文章通俗生動地介紹了物候學研究的對象,物候學現象來臨的有關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與知識,提倡進一步加強物候觀測和研究促進農業(yè)生產的大豐收。
二、段落結構
本文作者圍繞物候這個中心介紹了四個方面的問題,課文因此也可劃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l—3),說明什么是物候、物候學及其研究對象。
第二部分(4—5),說明物候研究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逐項說明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各個因素。
第四部分(11—12),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三、層次分明的結構順序
文章首先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用短短百十來字,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況,既生動形象,又高度概括,自然引起讀者的興趣,使人對物候學有了直觀的認識。接著,作者再以具體現象作例,以“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這樣典雅而富有概括性的語言,告訴讀者,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第三段,作者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從知識到科學,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等問題。這就是由表及里的說明。第四、五段,話題引到農業(yè)上,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這兩段實際上與文章最后形成了照應。文章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緯度、經度、高下差異和古今差異。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條有理;一個設問句下有“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連接詞,使這一部分層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個問題,都有舉例,這樣文章就有說服力,也容易讓人明白。文章最后兩段,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意義!笆紫取薄皩τ凇薄斑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層意思,有輕有重,突出了物候學在四個方面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意義。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語言”,與課文第一部分照應。全文條理分明,介紹的物候學知識通俗易懂,給人深刻的印象。
四、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結合
本文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對于一般讀者,尤其是文化層次較低、科學知識較少的讀者來說,物候學不是一門容易懂得的科學。而文章正是要寫給這樣的讀者看的。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充分考慮讀者對象,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抽象的事物盡量形象化,把豐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現象比做“大自然的語言”,使讀者容易接受。文章取名“大自然的語言”,本身表明這是一篇寓抽象于形象的科普文章。第二,作者在行文中盡量少用專門術語,而用大眾都能理解的詞句來表達,并在闡述每一個問題時都有舉例,把物候學知識介紹得一清二楚,便于讀者掌握。第三,大量運用優(yōu)美詞語、描寫性語句和修辭手法,使本來枯燥的.事情變得生動形象?傊,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很強的科普佳作。
五、生動的說明和典雅的用詞
開頭一段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這是一種描寫的方法,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四季風景畫!按蟮亍薄疤K醒”是擬人的筆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兩個結構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個長句,具體描述大地的“蘇醒”,同時給人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按蔚凇庇玫梅浅5溲。“燕子”是“翩然歸來”,活潑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現在眼前。變黃的樹葉在秋風中是“簌簌”地落下來,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田間草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典雅、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如一個個電影鏡頭!坝语L雪載途的寒冬”又是擬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寫活了,為下文用另一個擬人“大自然的語言”做準備。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八個字概括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況,極其簡潔?傊,作者在第一段運用的優(yōu)美詞語,美不勝收,使人目不暇接,以這些優(yōu)美詞語為主,又構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簡直像一篇寫景散文的開頭。第二段的“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和“花香鳥語,草長鶯飛”兩組詞,一句四字,極其概括、雅致,文氣撲面。這一段更讓人注意的是擬人手法的運用:“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話中“傳語”“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寫活了。這樣寫的效果,是大大加強了說明的生動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六、抓住重點進行教學的有關建議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概括要點和學習語言,必須扣住這兩個重點進行教學。概括要點就是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能夠用課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概括文章有關的內容要點,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觀測對于農業(yè)有什么意義,等等。學過本文之后,對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要使學生能夠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而學習本文的語言,主要是學習本文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特別是第一、二段描寫四季景象的語言,要指導學生把它們積累下來,并學會運用。
七、課堂實錄:《大自然的語言》片斷賞析
師:請同學們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生:小蝌蚪在水里游是大自然的語言,這是在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生:魚鱗上有一個個圓圈是大自然的語言,這是在告訴我們小魚幾歲了。
生:“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瑪拉雅山巔是大自然的語言,這里在告訴人們:那曾是汪洋一片。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說明大家讀的很認真。大自然的語言很奇妙,可是你知道嗎?這些奇妙的大自然語言都來自實實在在的生活,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同學們請看:(出示放大的小蝌蚪、魚鱗、以及三葉草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再看看這張圖片(樹的年輪),你看到了什么?
生:老師,我看到樹樁。
生:好。同學們觀察的很認真。這里砍伐后的樹樁,樹樁上的圓圈叫做年輪,它記載著這棵樹的年齡,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生:老師,大自然的語言真的就在我們身邊!
師:對,大自然的語言就在我們身邊,請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你們還知道大自然能告訴我們什么?請講給大家聽一聽。
生:燕子飛回來了,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生:玉米成熟了,高粱穗兒紅了,就是告訴我們秋天到了。
生:燕子低飛要下雨了。
生:老師,我知道“螞蟻搬家”“蛇過道”也是告訴人們要下雨了。
師:我也知道,大雁南飛是告訴人們天氣涼了,出現月暈是要刮風的預兆,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
生:老師,我覺得“沙塵暴:也是大自然的語言,可我聽不懂它對人們說什么?你能好訴我嗎?
師:這為同學提的好,“沙塵暴“是大自然的語言,那是大自然的吶喊,也是對人類的一種報負。那么它究竟對人類說些什么?請各小組討論一下。
生:它批評那些亂砍伐樹木的人。
生:它在批評人們不注意保護環(huán)境。
生:“紗塵暴“在大聲說:別在砍樹了,地球都快被你們弄成禿頭了,我能不發(fā)脾氣嗎,唿……唿……氣死我了!
師:呀,太可怕了,那么怎樣做你才不發(fā)脾氣呢?
生:多栽樹木、花草。
生:沙先生一定會說:“多栽化,多種樹,山青水美的,誰有什么脾氣呀,我就這點要求!
師:同學們想象可真豐富!“沙塵暴”的語言你聽懂了嗎?好,希望“沙塵暴”憤怒的吶喊能給一些人以警示吧。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4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并概括要點。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并概括要點。
教學難點: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 布置預習導學
你會讀加點的字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連翹( )翹尾巴( )觀測( )道觀( )差異( )差遣( )差勁( ) 參差( )播種( ) 耕種( )落葉( )丟三落四( )落枕( )
萌發(fā)(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銷聲匿跡( )風雪載途( ) 衰草連天(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走進大自然,人會神清氣爽,心曠神恰。今天我們不是去領略大自然優(yōu)美的風光,而是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說明文。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物候學知識的?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讀第1至3自然段,根據下列問題評點課文
1.每個自然段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文章一開始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寫起,作者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文中 哪些詞語用得既準確又生動?有何作用?(在書上作好評點。)
三 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第1、2自然段的語言進行精點精評,從中我們體會了說明文中也可以對事物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既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也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這種寓說明于描寫之中的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自然段。
2.將第1至3段的有關詞語抄下來,作好詞語的積累。
教后感
16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說明順序,。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物候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溫故知新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抽查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研討 4-12段
教學形式:3至4個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根據老師提出的思考題自學課文內容,然后集中討論,交流學習體會。再從若干組中選派若干名同學作代表上講臺講課,
聽后互相評議,教師適時點撥,最后歸納小結。
(一)自學思考題:(投影)
1.用自己的話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文中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哪些例子?各用來說明什
么問題?
3.第7、8、9、10段分別說明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否打亂順序?為什么?
4.研究物候學有何意義?
(二)再次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3)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么?
(三)教師歸納小結。
這堂課采用這樣的形式,意在調動大家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會學”的目的。從效果來看,大家都動了腦、動了筆、動了口,并且大家互幫互學,想必是有很大收獲的。希望大家像這堂課一樣主動地學習,學會求知。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作一次社會調查,通過調查,你發(fā)現還有哪些物候現象與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試舉例說明。(農諺也行,但要做適當的解釋。)
八年級語文學案
16.大自然的語言
學習目標:
1、積累詞語,并學會運用。
2、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并概括要點。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學習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篩選信息并概括要點。
學習難點: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學習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你會讀加點的字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連翹( )翹尾巴( )觀測( )道觀( )差異( )差遣( )差勁( ) 參差( )播種( ) 耕種( )落葉( )丟三落四( )落枕( )
萌發(fā)( 翩然( ) 孕育( ) 簌簌( )銷聲匿跡( )風雪載途( ) 衰草連天( )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的準確流利,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四)理清思路
思考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物候學知識的?
(五)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讀第1至3自然段,根據下列問題評點課文
1.每個自然段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文章一開始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寫起,作者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文中 哪些詞語用得既準確又生動?有何作用?(在書上作好評點。)
16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說明順序,。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3.了解物候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點: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物候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溫故知新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研討 4-12段
(一)自學思考題:(投影)
1.用自己的話概括第4、5、7、B、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文中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哪些例子?各用來說明什
么問題?
3.第7、8、9、10段分別說明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這四個因素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否打亂順序?為什么?
4.研究物候學有何意義?
(二)再次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
((2)作者主要用什么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3)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么?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作一次社會調查,通過調查,你發(fā)現還有哪些物候現象與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試舉例說明。(農諺也行,但要做適當的解釋。)
四鞏固練習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著重字注意正確的一項是()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歸來(piān)農諺(yán)
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銷聲匿跡(nì)緯度(wěi)
C.衰草連天(shuāi)連翹(qiáo)層巒疊嶂(zhàng)弋陽(yì)
D.風雪載途(zhài)隧道(suì)頭暈目眩(xuàn)窺見(kuī)
2.找出下列各組成語中有錯別字的兩項,將其序號填在括號內。
(1)A.百感交急B.斤斤計較C.滿院狼藉D.昂首闊步()()
(2)A.得心應手B.迫不急待C.原形畢露D.令人噴飯()()
(3)A.在所不昔B.談笑風聲C.難能可貴D.記憶猶新()()
(4)A.哭笑不得B.以物諭人C.入木三分D.花團錦族()()
3.選擇恰當的詞語,將其字母序號填在括號內。
(1)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氣象儀器復雜( )得多,
( )的多。
A.靈驗 B.靈敏 C.靈活 D.靈便
(2)為了便于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開展山區(qū)物候( )是必要的。
A.觀察 B.觀測 C.預測 D.觀望
(3)月亮的影子幫助現代人解開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之謎,( )了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A.決定B.制定C.確定D.肯定
(4)影子戲,在這里產生了( )的力量,它戰(zhàn)勝了時間和距離,成為我們手中的一個馴服工具,為我們忠實地服務。
A.神圣B.神奇C.神異D.神秘
4.對《大自然的語言》一文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边@句話運用了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
B.“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边@段文字中“后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題目“大自然的語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
D.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5.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贀扑悖覈N大豆的歷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谖覈谴蠖沟钠鹪吹。
、酃糯汛蠖菇凶觥拜摹保貪h以后逐漸用“豆”字代替“菽”字。
、茉谠S多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fā)現大豆的殘留印痕。
、菰S多古書中也有關于大豆的記載。
、抟彩鞘澜缟显耘啻蠖箽v史最悠久的國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大自然的語言”中“語言”是指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
B.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學。
C.本文以平實的語言按照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介紹了物候學。
D.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是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7.下面是一則廣告,有人對其中六處提出修改意見,這些意見分成四組,最恰當的一組是 ( )這個工廠經工程技術人員精心研究設計,推出新產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觀,瓷面光滑,色彩鮮艷,質量穩(wěn)定,經久耐用等特點,適應中、高檔賓館、飯店及現代住宅理想衛(wèi)生潔具。
(1)“經久”改為“堅固”(2)“潔具”改為“用具” (3)“適應”改為“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 (5)“衛(wèi)生”前加“的”字 (6)“新產品”后加破折號
A、(1)(4)(6) B、(1)(2)(6) C、(2)(3)(4) D、(3)(5)(6)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話中畫線處的標點,恰當的一組是( )
“畫人畫鬼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①這是郭沫若為蒲松齡紀念館聊齋堂寫的對聯(lián)!爱嬋水嫻怼,指《聊齋志異》的題材內容②它借狐鬼故事來達到“刺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評價蒲松齡在文學史上的貢獻;“入骨三分”,則概括了他在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今天這節(jié)課要學習他的名篇③促織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④
A.,,《》。 B.。;“”。 C.,;《》? D.。,“”? (二)、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解釋“據以安排農事”這句話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兩組反義詞語寫在下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
(4)這段文字中有三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將表示擬人的三個詞語寫在下面橫線上。
、賍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將“趕快種谷子”后邊的句號改為分號?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A.能,因為這三句都是擬人句式,內容上沒有什么區(qū)別。( )
B.不能。因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鳥是動物,兩種不同類型的物候現象不宜合在
一個句子里說。( )
C.不能。因為前者說的是春天的物候現象,后者說的是夏季的物候現象。( )
D.能。因為三句都是在說明物候現象與農事的關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鳥又是同一類事物。( )
(6)本段說明的對象是( ) A.大自然的語言是指杏花開了,桃花開了,布谷鳥唱歌了這類自然現象。
B.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C.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決定農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觀察氣候與自然現象的關系。
(7)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了哪三個例子說明自然現象與氣候的關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說明順序是( )
A.時間順序 B.空間順序 C.邏輯順序
(三)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蘇醒;C.醒悟;D.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_________(A.次第;B.連續(xù);C.陸續(xù);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_______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
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
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這#者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2).解釋詞語:
銷聲匿跡 翩然
(3).這兩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guī)律;D.四季景色變化。
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么?
三、課外閱讀
氣候的威力(節(jié)選)
①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最直接、最經常的對手則是變幻莫測的氣候。氣候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因此,人類對于氣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懼,所以才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的感慨。
、谌欢梢院敛豢鋸埖卣f,人類在到達南極之前,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劬湍蔑L來說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級臺風的風速也不過是32.6米每秒,但10級以上的大風就足以使墻傾屋毀、地動山搖,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使人類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而在南極,風速卻常?梢赃_到55.6米每秒,有時甚至可達三百多千米每小時!因此,人們把南極叫做“暴風雪之家”,或者稱之為“風極”。這樣的風速對于人類的生存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威脅。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隊員福島,走出基地樓房沒有幾步,便被咆哮而來的大風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們才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了他的尸體。
、艽箫L的直接后果是導致了極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蘇聯(lián)人在他們設在東南極中心地區(qū)的東方站里,觀測到了—88.3℃的極低溫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東方站又記錄到了—89.6℃的低溫;同年7月,新西蘭人在他們的萬達站也記錄到了同樣的溫度。這還不是最低溫度。據說,1967年初,挪威人在極點站曾經記錄到—94.5℃的最低溫
度。在這樣的氣溫之中,一塊鋼板掉在地上就會摔得粉碎,一杯熱水潑到空中落下來就變成了冰雹。在這種條件之下,人類的生存將會受到多大的威脅和考驗就可想而知了。
、菽蠘O的氣候不僅表現在狂風和嚴寒上,而且表現在它的變幻莫測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勝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國海軍的運輸機,滿載著準備越冬的人員和物資,從新西蘭飛往麥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飛機都平安地抵達機場。而當第六架飛機只剩下最后40分鐘的航程時,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風,駕駛員被迫緊急著陸。結果,巨大的C-130運輸機被狂風吹得飄飄搖搖,失去了控制,折斷了一個翅膀,撞壞了著陸架。值得慶幸的是,
八名人員全部脫險。在南極的活動中,像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紹了南極的氣候。請通讀全文,概括出南極氣候的基本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氣候對人類具有兩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類,也可以將人類置于死地。請根據自己掌握的氣候方面的知識,各舉一個氣候造福于人類和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要求:舉例典型,表述具體,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類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給人類帶來災難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其中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采用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從內容上看,文中運用畫橫線的句子是為了說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試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運用這些說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根據對本文的理解,順著本文的寫作思路,為本文續(xù)寫一個結尾(要求:語言簡明概括,過渡自然,60字以內)。四.能力提高
閱讀下邊的語段,回答問題。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紅的花,綠的葉,湛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
妙的圖畫。當你流連于湖光山色之中,對大自然的斑斕色彩欣喜感嘆之際,你是否想過,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天空是藍的,樹是綠的?而當夜幕降臨后,不管是遠山還是近樹都成了黑色?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
大自然的這些色彩都與太陽光有關。陽光是復色光,它的可見光部分由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單色光組成,不透明的物體反射某一些單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單色光,物體的顏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決定的。譬如,紅蘋果只反射紅光,看上去就是紅的;綠葉只反射綠光,看上去呈綠色;雪對陽光是全反射,哪一種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謂黑色,其實是將七種光全部吸收。當七種光既不被物體反射,也不被物體吸收,而是全部通過物體的時候,這個物體就是透明的。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這樣。
天空所以呈現藍色,道理也與此相類似。在七種單色光中,藍色的光波長很短,極易被大氣中的微粒反射。當陽光通過地球周圍的大氣層時,其他波長較長的光,不受大氣中的碳粒、塵埃、水蒸氣的影響,而藍色不斷被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們看見天空是藍的。
日落以后,物體沒有陽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這篇短文圍繞中心,主要從哪三方面來說明?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天空呈現藍色的原因是(不得超過20個字):
3.給這則短文擬一個小標題(不得超過10個字):________
16課《大自然的語言>>答案第一課時(四)第1至3自然段:從豐富的物候現象入手,介紹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第4至5自然段:舉例說明物候觀測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6至10自然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即緯度因
素、經度差異、高下差異、古今差異。
第11、12自然段: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五)明確:
第1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
第2自然段: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3自然段:介紹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講析:評點第1、2自然段的語言,體會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及 作用,理解、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簡潔的說明事物的表達技巧。
明確:寫春: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 “蘇醒”將大地擬人化,展現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發(fā)的景色。
“融化”寫出了冰雪的動態(tài),暗示著春暖花開的美景,透露著暖暖的春意。
“萌發(fā)”描寫小草、樹芽生長的情態(tài),顯示出草木的生機和活力!按蔚凇睂懗霭倩ǜ傁嚅_放、爭著報春的熱鬧情景。 這些詞語描寫春天景色很有層次,用詞非常典雅。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美不勝收。
寫燕子“翩然歸來”,植物“孕育”果實,自然過渡,描寫了夏季的景色。
“翩然”寫出了小燕子輕盈飛舞、活潑伶俐的情態(tài),透露出喜愛之情。 “孕育”將植物寫活了,形象地寫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壯之態(tài)。 寫秋天:昆蟲銷聲匿跡到處衰草連天準備迎接葉子籟籟落下 “銷聲匿跡”描寫了昆蟲(準備)為過冬作好了一切準備工作,寫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 “衰草連天”描寫出秋天蕭條冷落的情景。 “迎接”一詞將秋天寫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熱、善解無意的天使。 “簌簌”寫飄飛的落葉,有聲有色,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用“風雪載途”寫寒冬,一詞傳神,表現出冬天風狂雪災,寒氣逼人。以上這些詞語,典雅、簡練、生動,富有表現力,如一個個電影鏡頭,把大自然寫得神形兼?zhèn),為下文用擬人手法寫大自然的語言作了準備。 這些描寫,精彩紛呈,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生動鮮活的四季風花圖畫,令人目不暇接。
第2自然段一開始并未直接解釋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而是從“草木”“候鳥”兩方面舉例說明物候現象同農業(yè)生產的關系!靶踊ㄩ_了,就好像大自然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毕葘戦_花早的杏花、再寫桃花,很有條理。這些都照應了上句的“草木”。而“傳語”“暗示”與語言有關,且將杏花、桃花擬人化,十分親切可愛!安脊萨B”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把布谷鳥的鳴叫寫成“唱歌”,擬人形象,把布谷鳥的叫聲寫得很有音韻節(jié)奏,給人以美妙的享受。這一段由“杏”寫到“桃”,從“植物”寫到“動物”,最后才對大自然的語言作出詮釋,即: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條理十分清楚。
第二課時明確:
二(一)1.第4段:介紹物候觀測的手段和物候觀測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5段: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性。
第7段: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主要因素是緯度的差異。
第8段: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
第9段: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
第10段:物候現象來臨的第四個因素是古今的差異。
第11段: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第12段加強物候觀測,促進農業(yè)生產。明確:
2.體會本文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俦本┪锖蛴涗,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結果受到低溫的損害。(第5段)
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更有說服力。
、谌缭谠绱喝脑麻g,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
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
舉例說明緯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主要因素。③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一度,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節(jié),煙臺
要到立夏。 (第8段)
舉兩例說明經度的差異是怎樣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
④山地秋冬兩季,……常會發(fā)現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
區(qū)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第9段)
舉例說明高下的差異對物候的影響。
、莞鶕喜课锖虻囊环N長期記錄……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幾天。(第10段)
舉例說明古今差異對物候的影響。
舉例子是常用的說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淺出,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解說得很清楚。
3.明確第7段至第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由主到次,由空間到時間的順序來說明的,順序不能打亂,因為這是按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來說明事理的,否則就會不合邏輯、事理。
4明確:研究物候學的意義有四點:①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②對于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③引
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④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
12段總結強化物候觀測,促進農業(yè)生產。
(二)1(緯度,經度,高下,古今)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明確: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的邏輯順序。2明確: 舉例子。(找出并分析)例如: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說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說明對象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3明確:起限制作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鞏固練習答案《大自然的語言》
1.C 2.(1)AB (2)BC (3)AB (4)BD 3.(1)B (2)B (3) (4)B 4.C
5.A 6.D 7.D 8. A
(二)(1)根據這些來安排農事。
(2)榮枯去來
(3)……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
(4)①傳語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開了…… ②桃花開了…… ③布谷鳥開始唱歌……
(8)A
(二)1.B A C
2.銷聲匿跡:這里指消失了鳴叫聲,藏起了形跡。翩然:動作輕快的樣子。
3.A
4.時間順序;舉例子
5.不行。以上情況只限于“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
三
1、南極氣候的基本特點是:風大而猛、極度寒冷、變幻莫測。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區(qū)常年多風,當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風能建立了許多風力發(fā)電站,為當地的農牧業(yè)生產服務,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2)我國南方某些地區(qū)夏秋季節(jié)多雨,往往形成洪澇災害,給人民生活和當地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
3、記敘(或敘述)這是為了說明南極風大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威脅(或南極大風的威力,大意正確即可得分)
4、舉例子 列數字 這是為了說明南極氣候極度寒冷。
5、南極的氣候確實顯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陸的威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南極氣候將被逐步揭開神秘的面紗,從而造福于人類。
四. 1.(1)大自然的各種色彩與太陽光的關系。(2)天空呈現藍色與太陽光的關系。(3)日落后大自然變成黑色與太陽光的關系。2.藍色被大氣中的微粒反射和折射。 3.大自然色彩的奧妙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并運用適當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學說兒歌,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對兒歌的理解。
二、活動準備
1、大自然綠色的視頻短片
2、《救救地球》幼兒用書
3、《大自然真漂亮》兒歌文字配畫大圖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大自然景色的視頻短片,讓幼兒觀賞。
活動反思:在播放視頻、幼兒觀看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嘆聲“好美呀”,尤其是瀑布、湖泊及連綿的高山等這些海南孩子比較少見的風景時,孩子們更是瞪大了眼睛,但卻不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我及時進行了介紹和講解。所以生活經驗很重要,建議要給孩子多一些體驗,或者通過各種手段,如視頻、圖片、圖書等豐富孩子的經驗。
2、出示幼兒用書,請幼兒描述圖中的景物,并想象置身于圖中的環(huán)境,嘗試用適當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反思:孩子們描述風景的詞匯比較多,如“藍藍的天空”“五彩繽紛的花朵”“廣闊的大海”等,但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卻很單一,比較多的就是“感覺很美”等,說明孩子的日常體驗及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都還有待加強。
3、出示《大自然真漂亮》兒歌大圖,與幼兒一起讀兒歌:
大自然真漂亮
我是小草,隨風左右搖。
我是小鳥,樹上聲聲叫。
我是小蟲,草叢四處跳。
我是小花,一起笑一笑。
活動反思:這首兒歌比較簡單,所以孩子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兒歌,還能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此一環(huán)節(jié)的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4、幼兒嘗試根據兒歌的句式學習創(chuàng)編兒歌。
活動反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進行創(chuàng)編,但是編出的兒歌內容比較貼合,對仗卻不夠工整,如:我是一只小狗,在草叢中汪汪叫等;只有小天的用詞與句式都非常標準:我是獅子,草原四處跑。其他孩子的用詞及模仿創(chuàng)編的能力還需加強。
5、請幼兒嘗試把兒歌中的情景畫下來,然后把圖畫合并成大圖畫,張貼在活動室內。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理解畫面內容的基礎上,傾聽、學念詩歌。
2、感受“樹葉當郵票”的含義,體味詩歌文字所表現的意境美。
3、認讀重點字詞:郵票、嫩嫩的、秋天、土壤、四季、寄、金黃
教學難點
認讀重點字詞,學習朗讀詩歌
教學準備
掛圖、音帶、大字、詩歌讀本人手一冊、樹葉
教學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線上活動
看動作猜詞。教師將春天在奔跑中的大字卡依次擺放好,請個別幼兒來表演們,其他幼兒猜詞,并尋找大字卡,幼兒反復進行。
2、教師發(fā)書
二、感知理解活動
1、教師出示樹葉若干片,談話、問題導入
師:小朋友們注意觀察教師手中的樹葉,你們知道在四季變化中,樹葉會有什么變化嗎?(幼兒討論并自由回答,教師注意提醒幫助幼兒使用清楚連貫的語言)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樹葉的詩歌。
2、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幼兒認真傾聽,了解詩歌內容
3、教師指導幼兒自主閱讀,并提問詩歌里看到了什么樣的樹葉,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最后樹葉到哪里去了?
4、集體閱讀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一年四季樹葉的變化,春天樹葉是什么樣的呢?夏天呢?引導幼兒明白樹葉會跟著季節(jié)的變化一一對應教師隨機出示大字卡“郵票、嫩嫩的.秋天、金黃等。
。2)為什么說樹葉是大自然的郵票?引導幼兒理解不同季節(jié)的樹葉可以像信一樣寄給人們,讓幼兒知道哪個季節(jié)來臨了,各個季節(jié)的樹葉就是各個季節(jié)的標志。
。3)學習動詞“寄”,教師重點強調樹葉是怎么到小朋友哪里的,學習動詞寄并出示相應的大字卡,引導幼兒理解含義。
。4)教師播放詩歌錄音,幼兒一邊看掛圖一邊認真傾聽,理解詩歌內容,鼓勵幼兒小聲跟讀,閱讀完教師收書。
三、游戲活動
游戲:小小郵遞員
幼兒圍成圓圈做,教師充當郵遞員,將大字卡裝在背包里,圍著圓圈跑動并將信件寄出去,放在幼兒背后,請幼兒查收信件,拿到字卡的幼兒站起來告訴其他幼兒信件的內容。幼兒反復進行,請幼兒來當郵遞員
四、結束活動
幼兒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7
【教學目標】
1.了解物候和物候學的基本知識。
2.明確說明對象,理清說明順序,鞏固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3.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難點】
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我們跟隨著畫面走進了大自然,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是啊,大自然的一切現象,花開、蟲鳴、葉落、冰融,都是一種無聲的訴說和交流,其背后隱藏著自然循環(huán)往復的規(guī)律。那么善于觀察的你,還解讀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的嗎?和我們分享一下。
大自然神奇而美麗,它召喚著我們去感受、去觀察,去研究。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候學的奠基人竺可楨,用靈敏、細膩的眼光,一筆一筆記下了他與花、鳥、蟲、月、露、風的對話。今天,我們就跟隨著竺可楨先生一起,走進大自然,解讀大自然的語言。
二、知識積累
1.作者簡介
2.生字詞積累
三、研討探究
拿出預習作業(yè)所做的表格,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展示答案。
大自然的語言
說明對象
說明層次
說明順序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
1.梳理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說明結構。
2.通過質疑,“實事求是”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
明確:所以本文的說明對象“大自然的語言”即指與氣候同步,能據以安排農事的自然現象,也就是“物候”!拔锖驅W”是近代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所以本文的說明對象是“物候學”。
3.把握寫作思路,理清說明順序。
閱讀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
4.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說明方法。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5.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1)通過練習,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動筆練一練,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遲10天左右,比1965年遲五六天!
問題:句中的“左右”能不能刪掉?為什么?(中考考點鏈接)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偻ㄟ^對比,進行品析,朗讀體會。
原文: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
老師修改后的句子:立春過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都開放了。再過兩個月,燕子飛回來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夏季,這是植物結果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落下來。北雁南飛,活動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不見了。到處呈現一片衰敗景象,寒冬就要到了。
②品味標題的妙處。
標題迷惑了一部分同學,以至于有的同學“說明對象”那一欄填的是“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原題并不是這個。借助書下注解看看原題:“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也許用原題會更容易幫助我們解決文章說明對象的問題。那作者為什么要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
明確:本文的課題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各種物候現象比作是大自然的語言,更加生動形象,更容易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改后就失去了說明的生動性,太平淡。
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采用的說明語言是平實和生動相結合的說明語言。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四、練習鞏固
1.字音小測
2.從說明方法的角度,簡要分析以下句子的表達作用。
、1962年的山桃、杏花……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
②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
五、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把一門科學——物候學介紹得通俗易懂,饒有趣味,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用心思考,就能探索出更多大自然的奧秘。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8
教學內容
語言《大自然的色彩》
重點難點
能發(fā)現自己身邊的色彩
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所見的色彩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用較完整、具體的語言表述所見的色彩。
2.能發(fā)現并欣賞周圍生活中的美。
組織形式
集體
教學
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幼兒能說出幾種常見的色彩
環(huán)境準備
幼兒活動材料
過程與策略
一、以提問引出課題
二、翻看幼兒活動材料。
1.教師和幼兒一起翻看幼兒活動材料,觀察畫面中的事物。
2.觀察畫面一,并提問。
3.觀察畫面二,并提問。
4.觀察畫面三,并提問。
5.觀察畫面四,并提問,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不同。
6.教師進行總結。
三、尋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師帶來幼兒來到幼兒園內尋找“美麗的東西”。
2.鼓勵幼兒敏銳地發(fā)現美的事物。
3.引導幼兒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4.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語言設計
一、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會是什么樣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顏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發(fā)現鸚鵡幼兒哪幾種顏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身邊的顏色嗎?
環(huán)境輔助
給幼兒人手一本幼兒活動材料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9
教學目標:
1.樹立人類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才能良性發(fā)展的觀點,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進而認識和了解自然的熱情。
2.理解文中“文字”的比喻含義。
。沉私馊牡恼f明結構,準確清楚地把握大自然中有哪些種類的“文字”。
。矗莆毡疚乃捎玫恼f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學步驟:
。保岢鲆蓡。課文中(包括題目中)“文字”的含義有幾種?
。蔡x課文。根據文字的不同含義大體勾畫出全文的內容結構。
。持攸c解讀關于“大自然的文字”的部分。按照課文對“大自然的文字”的分類介紹再劃分出它的層次。在此過程中,不僅要明白作者介紹了哪些自然現象,作者怎樣引領我們來破譯它們,而且要掌握如下知識點:
。1)霍雨、鐵砧、漂礫、毒意等
幾個加點字的注音,在文中劃出有這些字詞的句子。
(2)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落實一些重要語句的領會)。
。ǎ常┯懻摻涣。
。ǎ矗┵|疑問難。就文中仍有疑難的地方,師生互間互答。
。ǎ担┎贾米鳂I(yè)。
。ń庹f:本過程體現了置疑激趣法、整體掌握法及研究學習法這幾種適應新大綱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的動機肯定是興趣,有興趣帶著問題去探究,不僅能發(fā)揮主動性,而且能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科學研究的精神。教學中,基本理念要貫穿始終,使教學在和諧共振中愉快地進行。)
自讀點撥
。保n文中“文字”的含義。
課文中的“文字”有兩個意思:
第1、2段中指書本上的字;第3段一轉,從“也有另外一套文字’往后,“文字”就指大自然中各種能給予人對自然進行認識、了解和推想以預示和啟發(fā)的自然現象。這樣,課文從讀者的生活經驗人手,顯得親切,使人產生聯(lián)想;接著引出一個科學問題,達到深入淺出的目的。
2全文的內容結構把握。
課文的結構非常清楚,第1、2段說明書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這一重心內容,末尾3段則告訴我們學會大自然的文字的方法和意義,其余段落集中介紹了大自然的文字。
。常笞匀坏奈淖钟心男╊悇e?各有哪些作用?
根據方位來分,有天上的星、云、鳥和地上的`石、樹等;根據各自
主要的特征表現來分,可分為形(星、云)、聲(鳥)、色(石)。星引導海上航行;云指導天空飛行;燕子告訴天氣;白嘴鴉、鶴和大雁報告季節(jié);石灰石說明滄海桑田的變化;漂礫表現自然的神奇力量?傊驗橛辛诉@些大自然的文字,人們才能認清自然,趨利避害,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和樂趣。
。矗攸c語句品味。
1)“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充分肯定了文字的作用,加橫線的詞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本句還暗示了下文的大自然的文字也將會有巨大的作用。
。ǎ玻盁o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边@個比喻新穎恰當,引發(fā)讀者無限的想像,也為后文介紹大自然的文字暗示了行文的結構順序。
(3)‘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會留痕跡的,那里也沒有什么寫著“由此往北”的箭頭的指路牌!庇帽扔鞯恼f法形象地說明水上行船與在陸地上走路是不一樣的,它沒有具體明確的指示,自然地引出大自然的一種文字——星座門北極星)對行船的指導意義。
(4)“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飛來說”“告訴人們”用了生動的擬人手法,不僅清楚地說明白嘴鴉的飛來與鶴的飛去是季節(jié)變化的預兆,也顯示了自然與人的和諧相處,很有情趣!安挥萌諝v”,擬人中有比喻,新穎別致。
。ǎ担耙晦D眼功夫,連蜘蛛網也無影無蹤了,它們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樣。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說:‘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這些語句很有意境,雁陣在人們的眼前越來越小直到消失,但它們使我們看到了更為廣闊的天空,它們留下了令我們回味的聲音,它們使我們告別了一個寒冷的季節(jié),但它們更使我們盼望一個全新的溫暖的春天。我們的視線、我們的心都被那雁陣牽引著。想像和擬人手法運用得很成功。
。担f明方法歸納。
重要的方法是打比方、分類別和舉例子。另外,擬人的寫作手法對增強說明效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0
16.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教學教案
師寨初級中學 八年級上冊 學科:語文
教學課題
16.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教
學
目
標
1、整體感知,概括說明的內容
2、賞析生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生動、準確的語言
教學重點
賞析生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生動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進行交流,用語言來表情達意,那么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語言嗎?
找同學回答我們的一些諺語中很清楚的表達了大自然的語言找同學說說自己搜集到的天氣諺語
哦,原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語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來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板書:大自然的語言
二、檢查預習,感知課文
1.同學簡單介紹作者竺可楨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地理學家主要著作有:《物候學》、《中共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等,另著有《竺可楨文集》
2.反饋字詞預習情況
3.小組比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自己喜歡的段落(派代表讀,每組兩段)
同學們點評、教師點評重點指導第一二自然段的朗讀
三、再讀課文,出示投影,回答問題
1.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業(yè)生產的科學,叫物候學
2. 物候觀測對農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物候觀測的數據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可以廣泛應用在農業(yè)生產上
3.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緯度、經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 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預報農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
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
小組搶答,看哪個小組有對又快?
四、合作探究
朗讀610段思考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介紹的?本文的說明順序?
2.作者主要運用什么說明方法來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舉例加以說明?
舉例子610段中有很多例子
品味語言
1.朗讀第1自然段,品味語言
找出這一段中你最喜歡的好詞好句,并說說理由
生1:課文開頭一句“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采用擬人的修辭格寫春天到了,很形象,為下文的描寫定了基調不過我覺得有一點突兀,來得太匆促
生2:其實,只要細細推敲“蘇醒”一詞,就會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燕子翩然歸來……布谷鳥也來了”這些自然現象展現了“蘇醒”的內涵,給人帶來一片撲面而來的春色
生3:這兩段文字寫得好,好在用詞形象生動如“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萌”字準確地反映了草木開始生長的狀況;如“繁花次第開放”,“次第”貼切地表現了花開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氣息;如“葉子漸漸變黃”,“漸漸”確切地表達了葉子枯黃的過程;如“簌簌地落下”,“簌簌”摹擬風吹落葉的聲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肅殺;如“風雪載途”,“載”恰當地描寫了風雪飄落的程度
2、探討問題: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這幾個字可否刪去?為什么?
【目標檢測】
一、積累·運用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意正確的一項是( )
A.冰雪融(róng)化 孕(yùn)育 翩(piān)然歸來 農諺(yán)
B.簌(shù)簌落下 了解(jiě) 銷聲匿(nì)跡 緯(wěi)度
C.衰(shuāi)草連天 連翹(qiáo) 層巒疊嶂(zhàng) 弋(yì)陽
D.風雪載(zhài)途 隧(suì)道 頭暈目眩(xuàn) 窺(kuī)見
2.對《大自然的語言》一文說法正確的兩項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這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B.“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題目“大自然的語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
D.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二、閱讀·感悟閱讀下面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地沉睡中(A.清醒 B.蘇醒 C.醒悟 D.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A.次第 B.連續(xù) C.陸續(xù) 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A.紛紛 B.刷刷 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2.解釋詞語 銷聲匿跡:
翩然
3.這兩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
A.物候現象 B、氣候變化 C、物候規(guī)律 D.四季景色變化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1
教案示例:
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掌握“語言、以為、說話、發(fā)現、已經、古老、化石、告訴、學習、人們、永遠”等詞語。認識“察、逗、間、如、粗、意”6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5、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6、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
難點:
理解“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的意思。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我們人類用語言說話,可你知道嗎?大自然也有語言。
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
聽課文錄音。
注意:要指導學生讀準聲母是平舌音的“仔、訴、粗”,讀準韻母是后鼻音的“永”。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2)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二、三、四小節(jié)。
。1)自由讀,想想通過讀,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交流。
①說說通過讀,你知道了什么?
。ㄔ趯W生匯報的同時,可讓學生觀察小蝌蚪、大魚鱗等的圖片幫助理解。)
、趯W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a、為什么說蝌蚪在水中游,就知道春天來了?(青蛙春天排卵,小蝌蚪一般出現在春天的河塘里。)
b、什么是“三叮蟲”?為什么找到“三葉蟲”化石的地方,可以推斷那里曾是汪洋一片?
。ǔ鍪尽叭~蟲”化石的圖片,介紹三葉蟲:三葉蟲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兩億多年以前已經滅絕。
“三葉蟲”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古生物,如今在喜馬拉雅山上發(fā)現它的化石,可以推斷出喜馬拉雅山巔曾是汪洋大海。)
。4)這三節(jié)寫了大自然中誰的語言?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語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它好像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或者使人想到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等。)
。5)練習朗讀。
2、學習第一、五節(jié)。
(1)大自然的語言你還了解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齊讀第一、五小節(jié)。
。3)議答:如何理解“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總也看不見!
。4)小結:大自然有無窮的奧秘,如果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動腦,你就會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四、朗讀指導。
讀句子時,要注意讀出句子的節(jié)奏和語氣。同時應做到邊讀邊想象,如讀到“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動的‘逗點’”,就要想象出蝌蚪的樣子,蝌蚪在水中游動的情景。
本課是詩歌,要注意讀出韻味來。每一節(jié)的二、四兩行末尾都押“an”韻。韻腳要讀清楚,有的可以拉長一點聲音,如第二節(jié)中的“逗點”的“點”,“人間”的“間”都可以比別的字讀得長些。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詞。
語言、以為、說話、發(fā)現、已經、古老、化石、告訴、學習、人們、永遠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方格中的生字,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的?
在字形上,要讓學生注意到“訴”共七筆,最后一筆是“點”;“永”字第二筆是“ ”,不是“亅”;“告”字可用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記憶字形。
2、小組交流。
3、重點指導。
就:左右結構,右面沒有“撇”。
告:上邊的“!弊重Q不出頭,口訣“一口咬掉牛尾巴!
訴:左右結構,右面“斤”上加一點。
4、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
本課有五個生字是左右結構的字!盎、語、訴、現”左窄右寬,“就”字的左右兩部分大致相等。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后再寫,并養(yǎng)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就容易看到自己寫字上的進步,提高寫字的興趣。
三、做找朋友的游戲。
布置作業(yè):
1、讀拼音寫詞語。
2、把下面搭配恰當的詞連起來。
大自然的化石
游動的 蝌蚪
古老的 語言
3、看圖,把下面的詞語組成句子。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2
研究策略:
1、語文讀寫策略的研究2、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外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逗”“嵌”“圈” “年輪”等生字新詞;
2、通過朗讀感知詩歌中所寫到的大自然語言,領略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3、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fā)現詩歌中相對應的結構特點,抓住“妙不可言”的“妙”與“不可言”質疑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4、找準詩歌中的讀寫訓練點,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于動筆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實現讀寫結合。
5、學習觀察方法,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fā)現詩歌中相對應的結構特點,抓住“妙不可言”的“妙”與“不可言”質疑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2、找準詩歌中的讀寫訓練點,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于動筆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實現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解讀諺語,揭示主題
1、出示語文天地中的諺語:1、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2、月暈而風,日暈則雨3、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將來到3、東虹日出西虹雨4、早霧晴,晚霧陰5、螞蟻搬家晴必雨,蜘蛛結網雨必晴
2、師:齊讀這些諺語,你最喜歡哪一句,從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燕子低飛蛇過道時就會下雨
生2:彩虹出現在東邊會出太陽,在西邊則會下雨
師:,觀察得很細心,讀得也很認真。不錯,要想知道生活中更多的奇妙現象,就要靠我們平時用心地去觀察與發(fā)現。(板書:9、觀察與發(fā)現)
【設計意圖:學生在解讀語文天地中的諺語時初步感知大自然的一些奇妙現象,這為下文的內容學習及仿寫詩歌做了一定的準備。】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看到同學們剛才的精彩表現,老師發(fā)現你們個個都是善于“觀察與發(fā)現”的孩子。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帶著這種善于觀察與發(fā)現的心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去聆聽(大自然的語言)(板書: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齊讀課題,讀后質疑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大自然的語言是什么樣子的?
生2:大自然的語言有什么?
2、檢查預習,讀準詩句
師: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藏在詩歌中。要讀懂它們,我們首先就得先把詩歌讀通、讀順。課前同學們都有預習過了,老師來聽聽你們的預習情況。我們來開火車接讀,火車開到這組來。
3、配樂范讀,聽思結合
師:聽到同學們把詩歌讀地那么通順流利,老師也像來讀一讀?同學們可要認真聽,邊聽邊思考:“大自然地語言是怎樣的?”
師:你認為大自然的語言是怎樣的?
生1:我認為大自然的語言很奇妙
生2:我認為大自然的語言很神奇
師: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ò鍟好睿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激勵語言以及優(yōu)美的音樂等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對課題進行質疑。質疑使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拥赝度氲结屢傻膶W習過程,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精讀詩歌,重點品評
1、學習2—8小節(jié)
師:不動筆墨不讀書,詩歌中都寫了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呢?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并做下記號。(生:白云、螞蟻、蝌蚪、大雁、大樹、大魚、三葉蟲化石)
。1)選擇最喜歡的一種大自然的語言,細細品讀
。2)交流匯報
、俚2、3小節(jié)
生:我最喜歡白云的語言(讀第2小節(jié))
師:白云告訴你什么?
生:白云飄得高高,明天準是晴天(板書:白云——晴)
師:說得真棒。善于觀察的你們有沒有發(fā)現哪個小節(jié)的結構跟這一小節(jié)很
相似?(生:第3小節(jié))齊讀第三小節(jié)
師:看到過螞蟻搬家嗎?(生:看過)看來你平時肯定很喜歡觀察。那么這個“搬”字你們有沒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呢?(生:左右結構)(生:出門要帶雨傘)(板書:螞蟻——雨)
師:螞蟻忙著搬家,告訴我們(生:出門要帶雨傘)
師:男生你們能不能當當忙著搬家的小螞蟻讀一讀這一個小節(jié)呢?(男生讀)女同學們我們也來當當飄得高高的白云,讀一讀白云的語言。(女生讀)
、诘4、5小節(jié)
師:你還喜歡誰的語言?(生:蝌蚪)(讀第四小節(jié))
師:知道蝌蚪長什么樣子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出示小蝌蚪的圖片)
師:這蝌蚪可真像什么。可合穸狐c。
師:這個“逗”字你又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呢?(生:半包圍結構)
師:形如黑色“逗號”的小蝌蚪在水面寫著?
生:春天來到人間(板書:春到)
師:哪個小節(jié)跟第四小節(jié)很相似呢?(讀第五小節(jié))
師:大雁編隊南飛可不就像(生:省略號)
師:這個“略”字,它的左邊是“田”右邊是一個“各”字,寫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左邊的“田”與右邊的“口”搞混了)
師:它在藍天上又寫著些什么呢?(生:秋天就在跟前)(板書:秋至)
師:1、2組的同學你們就是那一只只自由自在的,游來報春的小蝌蚪。齊讀第四小節(jié)。3、4組你們就是那一只只凌空飛翔,攜來秋收佳音的大雁。讀第5小節(jié)。
③第6、7小節(jié)
師:你還喜歡誰的語言呢?(讀第六小節(jié))
師:知道大樹的年輪是怎么樣的嗎?(出示“年輪”圖片)
師:那同學們認真觀察這棵樹的年輪,數一數這棵樹它幾歲了?生:5
師:是的,大樹的年輪告訴我們一年只長一圈。(板書:一年一圈)
師:其實魚鱗上也有圓圈,一起讀一讀第7小節(jié)。
師:我們很多人因為沒有仔細觀察,所以都沒能看到鱗片上的圓圈。其實魚鱗上的圓圈啊,一圈就是一歲。(板書:大魚——一圈一歲)愛觀察的你們肯定很有興趣去發(fā)現,那么就請你們課后去看一看,數一數好嗎?
。R讀6、7節(jié))
④第8小節(jié)
師:看看寶石嵌在()
師:看,這就是嵌在喜馬拉雅山的“三葉蟲”化石。
(出示“三葉蟲”化石的圖片資料)
師:“三葉蟲”生活在遠古時代的深海中,可由于地殼運動的原因,如今卻嵌在了喜的山脈上,這是在告訴我們(生:那兒曾是汪洋一片)(板書:三葉蟲——曾是汪洋)
師:一起來把“三葉蟲”化石的語言讀一讀(齊讀8小節(jié))
2、學習第9、1小節(jié)
師: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發(fā)現。(邊讀邊出示第9小節(jié),板書“不可言”)因為它們到處都有,睜開眼就能看見。誰能讀好這個小節(jié)。(抓住“到處”“睜開眼”等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感悟詩意時,引導他們對詩歌相應小節(jié)的結構特點質疑。這引發(fā)了他們獨立鉆研課文的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仿編詩歌也就有了可參考的仿寫格式。此外,“逗”“年輪”等關鍵詞語的質疑也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打開思維的大匣門,結合形象的圖片或生活經歷等理解學習,效果甚佳!
四、拓展延伸、仿編詩歌
師:只要我們平時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學習就必能發(fā)現更多更多的大自然語言。生活中你又發(fā)現大自然的哪些語言呢?(生自由發(fā)言)
師:老師這兒也有一些大自然的語言圖片,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它又告訴你什么信息?
(交流仿說)
師:剛才我們一起發(fā)現了許多詩人沒有寫到的大自然語言,看來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很多很多(板書:……)我們也來學詩人那樣把剛才發(fā)現的大自然語言編成一首首小詩好嗎?我們可以用上這兩種格式。出示:
、倌憧,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
③,不就像。大自然在寫著:。
【設計意圖:先說后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配樂播放大自然的語言圖片,打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在充分的交流后,以提供的仿寫格式為依據進行表情達意的創(chuàng)作!
五、總結提升,提出希望
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見,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希望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顆善于觀察的心去發(fā)現大自然奇妙的現象,妙不可言的語言。好嗎?
六、布置作業(yè)
師:說得真棒。真是一群愛觀察、勤思考的孩子。其實大自然的語言到處都有,它們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見,只有仔細觀察才能發(fā)現。課后請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發(fā)現,去書中探索,發(fā)現更多的大自然的語言,把它們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多練多寫方能使閱讀教學更加靈動而豐滿。學生將探索的大自然語言以仿詩的格式記錄下來,課文教學引伸到課外,與相關的生活和課外練習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充實了課文教學和學生的語文知識!
七、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白云——晴蝌蚪——春來
螞蟻——陰大雁——秋到
大樹——一年一圈三葉蟲化石——曾是汪洋
大魚——一圈一歲不可言……
課后反思:
北師大版教材中,提出要加大學生識字量、豐富學生知識,使學生積累更多語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多讀多背,多積累,而不過多分析課文,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意思就可以了。本著對北師大教材設計理念的學習和理解,再結合本次“十校聯(lián)動”舉行的語文讀寫策略探討交流活動和我校校本教研開展的“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活動,我選擇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fā)現里的.一篇主體課文——《大自然的語言》進行教學。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知識性的小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幾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秘,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我所執(zhí)教的是第一課時,目的是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逗”“嵌”“圈” “年輪”等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寫到的大自然語言,領略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激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fā)現詩歌中相對應的結構特點,抓住“妙不可言”的“妙”與“不可言”質疑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于動筆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實現讀寫結合。依據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切合本此探討交流的主題,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創(chuàng)設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抓住“妙不可言”的“妙”與“不可言”質疑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樂于動筆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實現讀寫結合。反思本課的教學,感受頗深,現將自己的幾點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借助信息技術鼓勵學生質疑
大家都知道,學生年齡小,其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直覺地對色彩、圖像、動畫、故事等感興趣,本節(jié)課所設計的課件,正符合學生的這些特點。課件集色彩斑瀾的圖片,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等于一體,為學生營造了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民主教學氛圍。學生在這種寬松的民主氛圍下,敢于獨立思考,大膽提出問題并勇于發(fā)表意見,培養(yǎng)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習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2、拓展思維空間實現讀寫結合
讀書積累是文學創(chuàng)造的源泉;诖耍虒W時我深度挖掘教材,找準讀寫訓練點,巧用課前的“有趣的諺語”和生動的大自然語言圖片,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樂于動筆仿編詩歌。說是寫的前提,寫是說的結果?稍诮虒W時,由于時間較緊,我沒能讓學生在小組內做充分的交流表達,這導致學生在仿編詩歌時較為吃力。
3、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求索
本課我設想讓隨文學習“搬”“逗”“嵌”“年輪”“圈”等生字詞?捎捎谧约喝狈ψR字教學的教學經驗,臨場應變能力不強,對兄弟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又不甚了解,使得“逗”、“圈”的寫法指導較為混亂含糊。當然,那些將是我今后努力學習的方向。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科普知識。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的說明事物。
2、能力目標:A、能按要求篩選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物。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優(yōu)美、準確嚴謹的特點,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理清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優(yōu)美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教學難點:
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品味法、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來自綿延悠長的大別山下,芳香的泥土,清新的山林,讓我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大自然的語言,你看,芍藥低垂,那是在吟頌著生命的輪回,候鳥遷飛,那是在詮釋著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紫燕翩舞、落葉翻飛,那都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節(jié)課,讓我們共同學習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語言(板書),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這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任務有三項內容:感知一整篇,摘一摘內容要點;選讀一大段,理一理說明順序;賞讀一小節(jié),品一品生動語言。(課件展示)
二、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感知一篇 摘一摘
1。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大聲自由地朗讀,老師提兩點要求:1、一定要注意這是一篇說明文,前面兩小節(jié)描寫性的語言讀得美一些,后面科學性的告知語言要平鋪一些,象作解說一樣。2、第二個要求,就是大家邊讀邊用筆給每小節(jié)標上序號并畫出每小節(jié)的中心句。
2。字詞摘錄:
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下面,我們要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篩選,老師先給大家做一個示范,比如說,這篇課文老師給你篩選出了8個詞語,讓我們來看一下,請同學們在課本上把這些詞語畫下來。
3、內容摘錄:
下面請同學們就本文的內容要點作以摘錄,剛才我們已經找出了各個小節(jié)的中心句,來,我們看每小節(jié)的中心句是什么?(提問 教師邊出示答案)看看大屏幕,我們看哪些小節(jié)寫的是一個意思,可以合并在一起呢?( )課下,請同學們把我們所準備的摘錄資料:每小節(jié)中心句及概括的內容要點整理在摘錄本上。
4。教師小結并板書:
作者先從四季物候現象寫起,從而引出什么是物候、物候學。然后說出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并作出科學的解釋,再接著告訴大家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究其因果關系,最后闡釋研究物候學的重要意義。作者為了把物候現象這一事理說得明白透徹,從現象說到本質。讓我們這些21世紀的青少年不得不明白,中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研究物候,重任在肩。那就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決定物候來臨的因素有哪些吧,
三、第二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選讀一段 理一理
1、請快速瀏覽課文6——10小節(jié),找出決定物候來臨的四個因素。(課件展示,解釋“首先”)
2、想問大家一個問題:決定物候來臨的四個因素的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可不可以先寫古今差異?
明確:(這四個因素的影響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條理。緯度和經度是在地理位置的不同,第三個因素是同一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最后一個因素是時間因素,由三個空間因素到時間因素,又是一種條理。)所以,這樣按先主后次,由空間到時間的說明順序,使我們看了一目了然。
為什么說緯度對物候的影響最大,請同學們看兩組畫面就會更明白的。(課件展示)我想這個我們該深有感觸的,寒冷的冬天,我們都喜歡到哪里旅游?
3、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國古代詩歌中也有所體現,下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首詩,請分析一下其中的物候知識。(課件展示)
明確:這首詩正好說明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下的.差異!爸参锏某榍嚅_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誰還知道哪些古詩和農諺中包含有豐富的物候知識?(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
過渡語:是啊,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正如作者所說,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同學們,讓我們用我們靈動的雙耳,聆聽大自然寫在這青山綠水間,搖曳多姿的大自然的語言吧,讀一讀四季美景,聽一聽四季蟲鳴。
四、第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 賞讀一節(jié) 品一品
1、教師范讀: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給大家讀第一小節(jié),同學們邊聽邊想:你聽到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讀懂他們了嗎?呆會兒以“我聽到——我知道—”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原來,大自然一年四季有如此豐富的語言,作者生動的描寫帶給了我們無窮的聯(lián)想。
2、輕聲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課件)
老師還是迫不及待的想告訴大家:我非常喜歡這一節(jié)的第一句話,因為在這一句話里,有一個詞語深深地吸引了我,大家知道是哪個詞語嗎?(將大地擬人化了,我的眼前像有一副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色,由此,我們又會聯(lián)想到那些物候呢,朱自清的《春》中寫道: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擬人化的語言使大自然有了靈性,有了活力,有了語言。來,齊讀這一句。
這一節(jié)里類似這樣生動形象詞語還很多,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最愛。
。▽W生暢所欲言)
3。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喜歡,可見第一節(jié)的每個詞語都極具表現力,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充滿詩情畫意的四季圖,引領著我們進入美妙的物候世界。這么美麗的畫卷,大家愿不愿把它美美地讀一讀。(配樂生朗讀)
4。讓我們也來學習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來說明事物,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季節(jié),美美地構思一段,用生動的說明來表現這個季節(jié)的物候現象。(課件)
五、課堂總結
結束語1:
生動的語言確實增添了文章的吸引里,當然,此文,作為一篇科普知識的說明文,是給人以知識的,所以,他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比如說,能否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去掉?
結束語2:
看來,準確嚴謹是說明文語言的生命,正如本文作者竺可楨,作為一位嚴謹的科學家,作為我國物候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學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的寫上“局報“二字。所以,我們學習大自然的語言,不僅學習物候學的知識,學習用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摹介紹事物,還要學習科學家那種嚴謹的工作作風,如果從明天,不,從下課開始,你能象竺可楨那樣,留心身邊的每一片葉,每一朵花,寫寫觀察日記,作作物候觀測,老師相信,來年春風悄然而至的時候,也許你能告訴在座的各位老師和同學們,鄭州市的第一朵迎春花應該何時綻放他的花蕾。我想,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這篇文章帶給我們的豐厚禮物吧。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知道同一時間不同地方的氣溫不一樣,初步認識熱帶、溫帶、寒帶。
2.能力目標: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個事物的直線距離。
3.情感目標:體驗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
知道各地氣溫差異與離太陽的遠近有關,初步了解熱帶、溫帶、寒帶。
活動難點:
能用連線的方法比較兩地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現在的季節(jié)。
教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季) 氣溫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出不冷不熱、溫暖等詞)我這里有三張圖片,仔細觀察哪一張是這個季節(jié)的人們?
(教師提供三張圖片,上面的人們分別穿著裙子、小外套、棉襖讓幼兒選擇)
二、初步探討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教師出示圖片,引出此時不同地方氣溫差的現狀。
教師再出示兩張圖片:北極人的圖片、非洲熱帶地區(qū)人們的圖片。
教師:仔細觀察這兩張圖片,你發(fā)現那里的氣溫怎么樣?猜猜他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
2.初步討論三個地方氣溫差異的原因。
教師:其實這兩個地方和我們這一樣是春天,那為什么這個地方這么熱,這個地方那么冷,而我們這比較溫暖呢?(教師邊說邊將這三張圖片擺在黑板上)3.幼兒自由發(fā)表觀點。
三、通過操作大膽猜想三張圖片在地圖上的位置。
1.教師出示有三座房子標記的地球平面圖。
教師:這三張圖片中的人們分別住在圖上的三個地方,猜一猜分別住在哪里?請你把他們送回家。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ú僮鞑牧弦呀涍^塑封處理,每張圖片的背后貼有雙面膠,方便粘貼。)3.展示幼兒的`操作成果并請幼兒陳述理由。
4.教師示范正確的操作,并請幼兒調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時間不同地方溫度差異的原因。
1.談話引出氣溫和太陽遠近有關教師:是什么讓我們的地球保持溫暖?(太陽)教師出示太陽圖片。
教師:哦,原來太陽能使我們保持溫暖。如果想要熱一點,我可以怎么辦?如果想要冷一點,可以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離太陽近就熱,離太陽遠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
教學設想 :
這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說明文。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準確、、生動、簡潔的說明語言是本文的學習重點。本文運用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舉事例能否用別的例子代替,這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 特征。
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通過學習,掌握 說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學致的重點。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大自然的語言》。
二、學生齊讀“預習提示”第一段,整體把握本文說明的內容。
三、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字詞采用窗口顯示,指名學生讀,讀一個顯示一個讀音。)
衰草連天 ——鬢毛衰
連翹 ——翹尾巴
差異 ——差遣 ——差勁 ——參差
觀測 ——道觀
播種 ——耕種
落葉 ——丟三落四 ——落枕
每個詞齊讀兩遍,讀準字音。
四、自由朗讀課文,標好段序,完成課后練習題~。
五、根據課后練習題一中的四個問題,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3):介紹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4-5):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六、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一)齊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寫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順序來說明的?標出有關詞句。
明確: 1、本段以優(yōu)美生動的寫景筆調描寫了一年四季豐富的物候現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表示時間的詞語有:立春過后——再過兩個月——不久——于是轉入——到了秋天——準備迎接,條理十分清楚。
提問:描寫一年四季的物候現象運用了哪些詞語?仔細揣摩、品味。
答:開筆用“沉睡”“蘇醒”等詞將“大地”擬人化,給人以種種有關物候的豐富聯(lián)想。大地蘇醒的物候現象,概說三種:“冰雪融化,草木前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勾勒出一片生機勃發(fā)的春色,顯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詞寫出春花競相怒放的熱鬧景象,用“融化”“萌發(fā)”“開放”三個動詞具體描繪出大地蘇醒的生動畫面。寫燕子歸來用“翩然”來修飾,寫出燕子輕巧的身體、輕盈的飛舞姿態(tài),十分形象貼切,讓人想到“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的景象。寫秋風落葉,用“簇簇”一詞寫出秋天的肅殺景象,用“漸漸變黃”寫落葉,寫出了落葉顏色逐漸淡化、枯萎的過程,寫得有聲有色,景觀生動,讓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此外,“北雁南飛”、“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等詞語,簡練而富有表現力,作者把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靈性,說“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既然有靈性,也就能說話了,這樣下一段用擬人手法將物候現象說成是“大自然的語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既準確又形象,如同展現一幅四季風光畫卷。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學生默讀這兩段,然后總結段意:
第二自然段:舉例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
第三自然段: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提問:本段以什么為例來說明何為“大自然的語言”?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見下面板書)
草木榮枯 杏花傳語耕地 桃花暗示種谷子
候鳥去來 布谷鳥唱歌割麥插禾
本文用“傳語”“暗示”“唱歌”等詞將動植物擬人化,寫得有情有感,這種手法大大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
本段扣住“草木榮枯,候鳥去來”舉例,按時間安排農事的順序來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淺顯易懂。
提問: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呢?
指名回答: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從知識到科學,言之有序。
仔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嚴密:
“許多”說數量,有范圍,不一概而論,措詞嚴密!爸参锷L榮枯’樹“桃花開”,“動物的養(yǎng)有往來”對“燕子來”,兩兩相對,十分嚴謹,體現了作者對語句的精心組織。
七、小結本課。
本文的第一部分從具體、生動的物候現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釋題),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條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動形象的描寫增強了說明的生動性、趣味性。
八、課后作業(yè) :
1.熟讀第一自然段,仔細品味生動形象的寫景語言。
2.掌握本文所學的六個多音多義字。
3.用“籟籟”、“銷聲匿跡”、“翩然’等詞造句。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
1.聽寫上節(jié)課所學的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二、講授新課。
。ǎ┲该首x第四、五兩個自然段,然后總結段意。
這一部分主要介紹物候觀測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
提問: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從觀測手段、數據意義兩方面寫出了物候觀測的重要性。
觀測手段:“活的儀器”活生生的生物
數據意義 : 反映氣溫、濕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
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 應用在農事上
文中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比較簡便,容易掌握
第五自然段從反面舉例說明物候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更具有說服力。
。ǘ┠x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1.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四個:
第一個因素是維度的差異(7)
第二個因素是經度的差異(8)
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9)
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l0)
大—小 主要—次要 (7—9) :空間 (10):時間
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能否換順序說?為什么?
明確答案:不能。因為四個因素的影響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條理。另外,前三個都是空間因素,后一個是時間因素。
2.舉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說明方法。
學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對所舉的例子作些評點,注意舉例時的語言。
、 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
晚著5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緯度因素)
② 如:大連的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節(jié),煙臺要到立夏 (經度差異)
、劾缜锒唬荷侥_有霜而山腰反無霜
在華南丘陵區(qū)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高下差異)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比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異)
這些例子的運用能使讀者更具體地理解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成因,有說服力。
。ㄈR讀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將問題的答案在書上標記。)
、偈紫仁菫榱祟A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
、谖锖蛸Y料對于安排農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很有參考價值。
③還可以利用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
、芤部梢杂脕肀苊饣驕p輕害蟲的侵害。
三、學完本文,我們知道:物候觀測與農業(yè)生產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生活、生存密切相關。那么,我們應怎樣去保護大自然,去保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呢?(結合實際,暢所欲言。)
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四、學到這里,你們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有什么作用嗎?
采用“大自然的語言”這個說法,將大自然擬人化,將物候現象說得生動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說明了物候對于農事安排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標題形象、生動,頗具文學性。
五、小結。
本文介紹豐富生動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第一部分的內容是說明的基礎,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總.
此,從文章整體結構來看,是由淺入深地進行介紹,條理分明,邏輯性強。另外,一個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個段落里的句序也講究條理性,或以時間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說明語言十分生動形象,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這兩段都以時間為序.運用擬人手法把物候現象寫得有情有感,這種寓說明于生動的描寫之中的寫法,增強了說明文的生動性、趣味性。
六、課后作業(yè) 。
1.舉例說明幾種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數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臥室”為題寫一篇說明文,字數在300-400之間。
板書設計 :
大自然的語言
一、說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
物候現象——物候和物候學
比較簡便
二、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的重要性 容易掌握
避免損失
緯度差異
經度差異
三、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高下差異
古今差異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1-22
大自然的語言的教案01-1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2-01
關于《大自然的語言》教案02-2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選15篇)02-23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15篇)02-22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15篇02-24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精選15篇02-24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9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