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時間:2023-02-25 17:34:3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2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燭之武退秦師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2篇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

  【設計思想】

  本文是學生升入高中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人教課標版必修1第2單元)初中三年,學生們雖然打下了初步文言文基礎,但像本單元這樣古漢語知識繁多、敘事詳備、人物形象鮮明的文章,他們學習起來仍有一定困難。

  《燭之武退秦師》是本單元第一篇,情節(jié)相對簡單,但涉及到鄭、秦、晉三國歷史上的恩怨與利益,涉及到人物稱謂和外交辭令,當然,更涉及到許多古漢語特殊詞句。掃除了這些障礙,學生們才能領略文章理性之美、辭令之美。

  故本課教學設想是:學生充分預習,自主合作探究。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以發(fā)現(xiàn)問題;課堂上提出問題,師生擇要解決問題。

  (2)課堂上重點解決疑難字句,在詞句積累過程中復習成語,打通古今漢語聯(lián)系,學以致用。

  (3)嘗試用填空的方法,概括文意,提煉要點。

 。4)讀寫結(jié)合,融理解鑒賞與表達交流于一體,提升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古為今用的意識。

  褚樹榮老師認為,閱讀、鑒賞文言文,要有三個層面,即文句—文章——文化,此言極是。愚以為,學習古代文章,還在于學以致用。這不僅是掌握詞句,了解文意,學會做題,更要借此觀照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給我們提供一個歷史的借鑒。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本課重要詞語及語法現(xiàn)象:譬如:古今異義詞、多義詞、詞類活用等。

  2、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學會用填寫關鍵詞法概括文意。

  3、通過用加點詞語境義填寫成語的方法,了解古今漢語的聯(lián)系,增強對古漢語的領悟力。學會評點式讀書法,嘗試讀寫結(jié)合,古為今用。

  4、感受燭之武以國事為重,勇于擔當?shù)木瘛?/p>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輔用具】

  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春秋是禮崩樂壞的動蕩時期,各諸侯國為了自己利益,翻云覆雨;秦晉之好,轉(zhuǎn)眼間頓為敵國。同學們知道,在大兵壓境、國家危如累卵的時候,以自己超卓的膽識,只身說退強大敵軍的故事嗎?知道侵略者和被侵略者轉(zhuǎn)眼之間成為盟友,而盟友之間則差點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嗎?那就讓我們走進《燭之武退秦師》,感受一下春秋時期那刀光劍影,欣賞那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吧。

  二、檢查預習

  1、讓學生提出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師生共同擇要挑出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作為重點學習。

 。ńY(jié)果顯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多與教師判斷相同,通過篩選,刪除了通過查閱注釋和詞典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譬如,關于“春秋三傳”、人物稱謂;對于燭之武這一人物形象,學生基本也能把握其主要特征,故此,教學時這個環(huán)節(jié)從略)

  2、字詞積累:大屏幕投示,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學生相互補充。

  (1)解釋下列詞語,說說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上區(qū)別

  越國以鄙遠,且貳于也,焉用亡鄭以陪鄰,行李之往來,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解釋下列加點詞,了解其活用類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既東封鄭,若亡鄭而有益于秦,因人之力而弊之

 。3)比較辨析下列虛詞意思

  其:以其無禮于晉,君知其難也,吾其還也

  以:以其無禮于晉,越國以鄙遠,焉用亡鄭以陪鄰

  焉:焉用亡鄭以陪鄰,將焉取之,朝濟而夕設版焉

 。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以其無禮于晉晉軍函陵,是寡人之過也,夫晉,何厭之有

  【活學活用】

  請以下列加點詞在本句中的意思填寫成語。

  且貳于也(忠貞不貳)

  因人之力而弊之(因人成事)

  以亂易整,不武(勝之不武)

  朝濟而夕設版焉(朝令夕改;同舟共濟)

  夫晉,何厭之有(學而不厭)

  是寡人之過也(聞過則喜)

 。ǚe累固然重要,但整合能收舉一反三之效。成語是古代漢語的活化石,通過給加點詞組合成語來學習,學生趣味盎然,教師也可借此了解學生掌握成語程度,使學習具有針對性。)

  三、誦讀感知,分析說理藝術,概括文意。

 。ㄒ唬┓磸驼b讀,感知內(nèi)容

  1、先讓四個學生分別讀四段內(nèi)容,然后請學生評點,教師相機點撥。

  2、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燭之武說秦伯的語氣。再請一生品讀,并讓學生指出這番說辭中語氣有無變化,讀得是否正確。再請一生朗讀,感受其委婉語氣及其跌宕起伏。

 。ǘ┚C合全文,在空格處填寫一個最恰當?shù)淖钟枰栽u價。

  秦晉征討鄭國,其理可謂()矣;強敵大軍壓境,其勢可謂()矣;

  燭之武見危受命,其情可謂()矣;一番說辭力挽狂瀾,其言可謂()矣;秦伯背盟結(jié)盟,其行可謂()矣;晉文果斷撤軍,其人可謂()矣。翻云覆雨敵我互換,,其因皆為()矣。

  參考答案:謬,危,義,妙,滑,智,利(意思對即可)

  四、合作探究

  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能否從中獲得一點啟示。(提示:可從事情因果關系、盟友與利益、說理藝術等方面考慮)任選一個話題,寫一段不少于200字段短文,闡明你的觀點?梢韵嗷ビ懻,選擇一人在班上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視課堂教學時間而定,也可放到課外完成)

  學生討論后提出諸多話題,最后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以下幾個話題較好。

 。1)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2)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3)有理還得有禮(或“有話好好說”)

  【學生范例1】

  話題: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面對兩大強國的圍攻,危如累卵的鄭國指日可下,但燭之武卻能以一番說辭,讓秦國自動撤軍,傳奇般地解了鄭國之圍。這看似意料之外,實在情理之中。首先,燭之武洞悉兩大敵國雖有秦晉之好,但歷史上曾有恩怨、摩擦,巧妙的予以利用,便能化敵為友。其次,他知道,“春秋無義戰(zhàn)”,兩國雖為同盟,但目的都是為了謀取自己的利益,一旦違背自己利益,聯(lián)盟就會瓦解。第三,他善于攻心,雖為鄭國說客,但卻設身處地替秦國著想,且言之成理,故能擊中秦伯軟肋。第四,秦伯也是以退為進,留下的杞子等人不就是秦國的內(nèi)應、眼線嗎?

  【學生范例2】

  話題: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秦晉兩大盟國圍攻鄭國,但在燭之武一番說辭之下,秦國就拋開秦晉之好,改與敵國結(jié)盟,何哉?利使之然也。秦“越國以鄙遠”,本來就只想分鄭國一杯羹,但“鄰之厚君之薄”的虧本買賣是不干的,哪如“舍鄭以為東道主,供其乏困”合算呢?更何況“與鄭人盟”,讓杞子等將領留下做內(nèi)應,以后獨吞鄭國這塊肥肉多好。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呀!晉國呢,也是如此,拉秦侵鄭是讓它火中取栗。別看文公滿口“仁義”,當“仁義”遭遇“利益”時,晉國選的肯定是后者。幾年之后的崤之戰(zhàn)不正說明了這點嗎?呂祖謙說:“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闭\哉斯言!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古人之言當銘記也。

  五、作業(yè)

  1、課外延伸閱讀《秦晉崤之戰(zhàn)》

  2、以“談《燭之武退秦師》的寫人藝術”為題,寫一篇探究性文章。文長不限。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2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放到高中的第一篇古文,我認為就是讓學生重視語文,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愛上語文,“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學習本文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語言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2.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假字的準確識別運用。

  情感目標

  1.正確認識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說服秦君,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了解《左傳》→熟悉背景→疏通課文→掌握字詞句→了解結(jié)構(gòu)美→欣賞游說藝術→分析人物形象。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解題

  1、195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個師。”一個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2、本文選自《左傳》,我們初中的時候也學過一篇選自《左傳》的課文,是《曹劌論戰(zhàn)》。

  3、關于《左傳》:

  ①請一位同學讀注釋1。

 、谘a充《左傳》常識:

  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皞鳌币鉃樽⑨專蹲髠鳌窞榻o儒家經(jīng)典《春秋》所作的注釋性文字!蹲髠鳌啡Q是《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另外還有兩本書也是對《左傳》的闡發(fā):《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因此我們把這三本書叫做“《春秋》三傳”。

  《左轉(zhuǎn)》記述了春秋間240多年的歷史,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頗具春秋時代歷史散文的特色。它內(nèi)容豐富,規(guī)模宏大,忠于歷史事實,生動、真實地反應了奴隸社會崩潰時期的重大變化,為后人提供了那個時代廣闊多彩的社會生活畫面。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各種矛盾斗爭,各諸侯國之間頻繁的爭奪戰(zhàn)爭,各種禮儀制度、社會風俗、道德觀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在《左傳》中都有大量記載。

  總之,《左傳》無論對后代史學和文學都有極大的影響,在藝術上的成就令人驚嘆,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范。

  4、補充:關于古代姓名。

  燭之武是不是姓燭名之武?

  不是。燭之武--燭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盃T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

  5、史書體例:

 、偻ㄊ罚翰婚g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诰幠牦w: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蹏鴦e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zhàn)國策》。

 、軘啻罚河涗浤骋粫r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菁o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chuàng)于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藜o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6、背景資料:與課文有關的一些歷史事件。

 。1)秦立晉君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晉國陷入內(nèi)亂。晉國大夫里克殺了晉獻公的庶子夷齊、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獻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納大臣呂省、卻芮的意見,厚禮賄賂秦國,答應割讓晉河東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擁立夷吾為君。

 。2)惠公背約

  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借秦國之力即位后,對割讓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鄭赴秦國,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許為由食言。

 。3)重耳過鄭

  公元前637年,晉公子重耳在齊國居五年后,離開齊國。經(jīng)曹、宋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

 。4)鄭楚結(jié)盟

  公元前632年4月,晉楚爭霸中原,戰(zhàn)于城濮,楚軍大敗。晉文公尊周攘夷,成為春秋霸主之一。當時,鄭國處四戰(zhàn)之地,無險可據(jù),又自無禮于重耳之后,故背晉助楚,因此,鄭文公曾到楚國慫恿楚成王出兵作戰(zhàn)。楚敗,鄭文公內(nèi)心恐懼,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晉國請罪求和。五月,晉侯、鄭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陽西)。晉文公受周天子冊命與四方諸侯盟于踐土(在衡雍之西),晉文公為盟主,鄭參與踐土之盟,但晉、鄭間的隔閡并未消除。鄭既慫恿楚國出兵攻晉,又盟于晉,這就是文中所言“且貳于楚也”之“貳”。

  《燭之武退秦師》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與城濮之戰(zhàn)僅隔兩年。因此,秦、晉圍鄭可以說是城濮之戰(zhàn)的余波。

  二、疏通課文,掌握文言基礎知識

  播放錄音朗讀,學生聽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自由讀。

  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的情節(jié)及燭之武的說辭藝術。

  糾正字音:

 、偕郑汉╤án) 氾(fàn) 佚(yì) 縋(zhuì) 闕(jué)

 、诙嘁糇郑撼▃hao) 逢(páng)(人名逢孫)

  學生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先自己疏通文意,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句子,批注有疑問的內(nèi)容,然后師生共同解疑,歸納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現(xiàn)象。

  總結(jié)字詞句:

  重點字詞

  1、夜縋而出(名詞作狀語)

  2、敢以煩執(zhí)事(表謙敬的副詞)(對對方的敬稱)

  3、越國以鄙遠(以……為邊邑,意動用法。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遠方的國家)

  4、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為什么)

  5、朝濟而夕設版焉(于此.兼詞)

  6、既東封鄭(名作狀)(使……成為邊邑,使動用法)

  7、夫晉,何厭之有(句首發(fā)語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8、闕秦以利晉(使……削減,使……得利,使動用法)

  9、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主人)

  10、行李之往來 (古: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否定副詞)(那個人)

  12、不知(通“智”)

  13、吾其還也(表示商量語氣、還是)

  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范南。軍:駐軍,名詞作動詞

  2、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損害,形詞作動詞

  3、且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數(shù)詞作動詞

  4、既東封鄭。封:以……為邊界

  5、夜縋而出。夜:在夜里,連夜名詞作狀語

  6、與鄭人盟。盟:結(jié)盟,名詞作動詞

  文言句式

  1.何厭之有?(賓語前置)

  2.以其無理于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3.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通假字

  1.失其所與,不知。知:智,明智

  2.秦伯說,與鄭人盟。說:悅,高興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供,供給、提供

  4無能為也已。已:矣

  5、何厭之有。厭:饜,滿足

  6、焉用亡鄭而陪鄰。陪:倍,增加

  古今異義

  1、行李之往來。行李:出使的.人

  2、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一詞多義

  若

  如果,連詞。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你,代詞。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像,動詞。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知

  知道。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明智。失其所與,不知

  能

  才能,名詞。今老矣,無能為也。

  能夠,動詞。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

  說

  陳說,動詞。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雜說,名詞。故為之說,以俟觀人風者得焉

  通“悅“。秦伯說

  辭

  推脫,動詞。不辭勞苦

  告別,動詞。停數(shù)日,辭去

  推辭,動詞。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鄙

  邊遠的地方,名詞。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邊境,名詞。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淺陋,鄙俗,形容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之

  到,動詞。輟耕之壟上

  他們,代詞。子犯請擊之

  的,助詞。是寡人之過也

  結(jié)構(gòu)助詞,無意義。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三、整體感知情節(jié)

  1、提問: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秦晉圍鄭,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國,說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場戰(zhàn)禍。

  2、梳理情節(jié):

  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亡鄭利晉闕秦;存鄭利秦;晉忘恩負義,不可共事)

  智退秦師

  晉師撤離

  3、練習:試用一副對聯(lián)概括各部分內(nèi)容。

  大兵壓境,小國告急。

  鄭文公誠心悔前過,燭之武大義赴敵營。

  勇士闖虎穴,巧言退親師。

  秦穆公度勢盟鄭,晉文侯審時班師。

  四、布置作業(yè)

  熟讀并試著背誦課文。

  第 二 課 時

  一、復習檢測

  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1.貳于楚也。

  2.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3.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4.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5.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6.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7.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以亂易整,不武。

  二、人物形象分析

  1、根據(jù)“夜縋而出”這一細節(jié),發(fā)揮想象,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有一位 的老者,在一個 的晚上,

  被放到 的城外,走進了 的秦營,這需要 何等的勇氣!

  2. 自主思考:

  (1).晉、秦兩國為什么圍攻鄭國?

  晉、鄭矛盾,與秦無關。為下文敘事埋下伏筆。

  (2).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

  態(tài)度誠懇,勇于自責,并曉之以理。

  (3).燭之武用哪些事實和事理說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點最關鍵?

  亡鄭不利于秦;存鄭有益于秦;晉國過河拆橋,貪得無厭。

  (4).晉文公為什么不愿向秦軍進攻?

  不仁,不知,不武。

  (5)小結(jié):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憑借自己的三寸之舌,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軍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

  3、人物形象歸納:

 。1)、燭之武: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知難而上,義無返顧的勇士;口若懸河,巧言善辯的辯士。

 。2)、鄭伯:善于納諫;勇于自責;善于言辯。

  (3)、秦伯:貪婪,自私,不講信用,見利忘義。

  (4)、晉文公:貪婪,但理智,能隱忍不拔,隨機應變,審時度勢,雄才大略。

  三、合作探究

  (一)、如何看待佚之虎的人物形象(是伯樂還是狐貍)?

  找學生讀佚之狐的那句話: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讓學生談對佚之狐的看法。多數(shù)學生會說這是個伯樂。

  不可否認,佚之狐是一個“慧眼識英雄的伯樂”。是他發(fā)現(xiàn)并舉薦了燭之武這匹千里馬給鄭伯,從而挽救了鄭國覆亡的命運。不可否認,佚之狐是一個胸藏韜略,臨危不懼,遇事冷靜,能謀善斷,高瞻遠矚的杰出之士;他對天下形勢洞若觀火.“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軍,師必退”。寥寥數(shù)語,足見其不同凡響。

  請學生思考如下問題:他真的是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嗎?據(jù)史料記載,說服秦伯的初定人選是佚之狐,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勸退秦師,但他為什么自己不去而舉薦了燭之武呢?

  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明確: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味太重。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說服秦伯誰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惱了秦伯,自己掉了腦袋不算,還可能被牢牢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讓后人指指點點。抬出燭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幾率,在成就燭之武的同時自己也落個“伯樂”的美名。所以說他是一條狡猾的狐貍!

 。ǘ、燭之武說辭的藝術性

  1、請大家朗讀第三小節(jié),注意讀出語氣。

  2、簡要分析燭之武退秦師,為何能夠成功。

  A、燭之武緊緊抓住了秦穆公的心理:秦、晉圍鄭,完全與秦無關,秦國所以出兵,一是與晉國有同盟關系,二是秦穆公想借此撈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當他知道亡鄭只能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毫無好處反而有害的時候,他就會一改以往的所為,反過來幫助鄭國。

  B、燭之武斗爭策略的巧妙:他奉命去游說秦君,完全是為了鄭國的利益在說辭里表現(xiàn)的是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這就更使秦君易于入耳。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使臣,面對大國的君主,卻能夠不亢不卑,從容辭令,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語言的分寸,掌握到好處。

  全部說辭只有短短的125個字,卻說了五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從亡鄭于秦無益,秦、晉歷史關系,說到晉國滅鄭之后必然進犯秦國,步步深入,層層逼緊,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ㄈT之武為什么能夠退“秦師”?

  1.佚之狐慧眼識英雄。

  2. 鄭伯從諫如流,誠懇道歉。

  3.燭之武不計前嫌,能言善辯,抓住矛盾解決問題。

  4.秦穆公權(quán)衡利弊。

  5.晉文公清醒冷靜,審時度勢。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完成《學法大視野》相關作業(yè)題。

  3、預習下一課。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1-10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2-24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2-26

燭之武退秦師優(yōu)秀教案02-28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精選15篇03-10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5篇02-25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5篇02-25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5篇)03-05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