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馬說》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馬說》教案集錦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馬說》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說》教案 篇1
目標:
1.理解《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理解文章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所表達的情感。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
1.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掌握古今異義詞。
如:“然后有千里馬”“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作者的寫作目的及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方法:
指導(dǎo)朗讀,領(lǐng)會虛詞,品味情感,逐層分析語調(diào)變化,盡量做到當堂成誦。(建議:疏通全文請限于疑難詞句,學生理解就行,不必搞機械的串講)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師自行設(shè)計
二、解題及作者簡介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榜R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罢f”就是“談?wù)劇钡囊馑迹取罢摗彪S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教師補充:“說”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如《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等。)
韓愈(768~824)字退之,南陽(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三、聽課文錄音后通讀課文,疏通全文 :
本文短小精悍,文意并不深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多音。并大膽提出疑難問題,爭取小組內(nèi)探究解決,有困難的作出標記,全班共同交流探究(體現(xiàn)杜郎口,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 ,教師加以指導(dǎo)。)
總結(jié)一字多義、通假字、重要詞語的含義 ()1、解釋下列一字多義 能①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 )
、诎睬笃淠芮Ю铮 ( )
食①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 )
②食不飽 : ( )
盡①或盡粟一石 :( )
、诙荒鼙M其材 :( )
其:
、俨恢淠芮Ю铮ù~,千里馬)
、谄湔鏌o馬邪(反問詞,難道)
、燮湔娌恢R也(副詞,恐怕) 之
、僦挥谂`人之手(的)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詞,無意義) 策
、俨咧灰云涞溃▌釉~,驅(qū)使)
、趫(zhí)策而臨之(名詞,鞭子) 2、解釋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嗎” 四、師生互動,初步探究本課
1.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2.思考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
(2)伯樂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五、課堂作業(yè):教師自定
六、課后作業(yè):識記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教師自定
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概括本段內(nèi)容并思考討論問題: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要點提示:
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2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
3.回讀一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概括本段內(nèi)容并思考討論問題 :千里馬和常馬一樣都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要點提示:
1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數(shù)量的喂養(yǎng),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lǐng)自然發(fā)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千里馬喂養(yǎng)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lǐng)。
3.回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概括本段內(nèi)容并思考討論問題 :
(1)“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
(2)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3)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要點提示:
段意: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1)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2)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qū)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于變化。
(3)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3.回讀第三自然段。
三 拓展探究問題(也可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提出):
1.千里馬才能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千里馬的悲慘結(jié)局是?表現(xiàn)食馬者淺薄愚妄的句子?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充當立論依據(jù))3.“伯樂”、“千里馬”、“食馬者”是有深刻含義的,聯(lián)系韓愈的生平談?wù)勊麄兎謩e指什么人?
4.由題3可知,文章用了什么寫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5、千里馬被埋沒了可悲可嘆,我們在讀時該帶著怎樣的語氣呢? (語速較緩,語意中透出些惋惜之情。) 6、文章通過哪些動作行為和語言來表現(xiàn)食馬者的愚妄。 7、對此韓愈表達了他強烈的遣責,是哪一句呢?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哪句話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表明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捌湔娌恢R也”。)
五 歸納課文
1.讀了本文請你談?wù)勛髡叩乃枷敫星椤?/p>
2.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要點提示:
1.本文圍繞著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復(fù)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2.閱讀本文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yīng)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六 課堂作業(yè):教師自定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語文學習手冊》
2.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shè)計
馬說
教學后記:
通過學習,學生能初步理解短文所闡明的道理;基本能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對“懷才不遇”的觀念贊同度過高,此點須加強引導(dǎo),應(yīng)該很好完成課本
探究練習一。(師應(yīng)該指出:機會是靠自己爭取來的,而不是靠別人施舍的。)
《馬說》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6分鐘)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學習的內(nèi)容與一種動物“馬”有關(guān),(通過多媒體欣賞圖片)大家說說你知道的有關(guān)“馬”的成語或俗語好嗎,如“萬馬奔騰”、“汗馬功勞”、“龍馬精神”、“馬到成功”、“單槍匹馬”、“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等等,這樣的成語很多的?梢,人們對馬很有感情,有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多了解一下。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馬說》。
這篇課文早讀已經(jīng)背過,這里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背誦的情況。(可讓同桌互背,再提名一兩位同學獨背)
學法指導(dǎo)
(多媒體展示)(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39分鐘)
學生按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參照課下注釋和自備資料完成本課學習。
。ㄒ唬┙忸}(自看課本或資料)及了解作者(3分)
“說”是一種表示議論的體裁,“馬說”是什么意思呢?即說馬,這里的“馬”特指“千里馬”,也就是“說說千里馬”的意思。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ǘ┳x通順,讀準確。(3分)
。ǘ嗝襟w展示)
(三)疏通文意,記憶重點詞句。(16分)
(參照課下注釋,逐句翻譯。)
重點詞語解釋
(多媒體展示)
重點詞:
、俨畼
②千里馬
③食馬者
、茈m
⑤祗辱于
、揆壦
⑦一或盡粟一石
、嗍邱R也
⑨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⑩安求
比較理解
一食或盡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執(zhí)策而臨之
句子翻譯
。ǘ嗝襟w展示)
。ㄋ模┵p寫法,明主旨(8分)
本文有三個自然段,它們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W生交流明確)
(多媒體展示)
1、理解回答(用課文原句回答,或自己組織答案)
、疟疚闹凶髡叩挠^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迫绻麤]有伯樂,千里馬的悲慘命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髡哒J為食馬者愚妄無知,在文中具體表現(xiàn)是:__________________。
、惹Ю锺R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_________,對此情況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寫作特點:托物寓意
“伯樂”、“千里馬”、“食馬者”的有沒有其它的意義,引導(dǎo)學生明確它們的比喻意義,明確本文的寫作特點。
。ㄎ澹┩卣褂(xùn)練(5分)
戰(zhàn)場上有了千里馬的幫助,將士才能如虎添翼,驍勇善戰(zhàn),國家的統(tǒng)治者只有知人善任,人才才能脫穎而出,為國建功立業(yè)。在作者看來,當時的'社會,缺少的不是千里馬,而是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作者多么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識別人才,不要埋沒人才,不要造成千里馬的悲劇。
。ǘ嗝襟w展示)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但要說出一定的道理。
(六)總結(jié),結(jié)束本課(學生畫知識樹,寫出知識點)。(3分)
反思:
①本課本要求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wù),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wù)有些困難。特別是還有背誦,可以讓學生課前背會,上課時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學起來就輕松多了,人物就不難完成。
②比如有些重要的句子,也就是設(shè)計成理解性填空的句子可讓學生記住。
、壅n堂上給學生的時間還是有些少。
《馬說》教案 篇3
韓愈散文中,抒發(fā)不平之鳴的篇章不少,《馬說》便是其中之一!罢f”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恶R說》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作者的這些見解和感慨,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xiàn)的。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以千里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的遭遇,寫有才之人終身不得其用的遭際,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寫千里馬埋沒的原因等等,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行文中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二、問題研究
1.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fā)現(xiàn)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fā)現(xiàn)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于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2.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本文雖短,結(jié)構(gòu)卻十分精巧。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比缓蠊P鋒一轉(zhuǎn),“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guān)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xiàn)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以“伯樂不常有”開始,中間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馬“才美不外現(xiàn)”寫食馬者的無知及其造成的惡果,然后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最后歸結(jié)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練習說明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設(shè)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fā)、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設(shè)計此題,意在引導(dǎo)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guān)鍵語句。譯文見“有關(guān)資料”中的“參考譯文”,教案《教案設(shè)計《馬說》》。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于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三、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勛约旱目捶。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此題設(shè)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教學建議本文篇幅短而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艱深。根據(jù)以往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于成誦,關(guān)鍵是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dǎo)學生誦讀?梢宰寣W生反復(fù)朗讀,當堂成誦。內(nèi)容也要講講,但不宜過深,要認真考慮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標準。教師講述應(yīng)當簡而明,不旁征博引,以免剝奪學生誦讀的時間。從長遠觀點看,能夠熟練地背誦這篇短文,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1.領(lǐng)讀,即由教師(或選擇1~2名學生)帶領(lǐng)全班學生一句一句地讀,目的是使學生從感性上體會文章的語氣。領(lǐng)讀者事前應(yīng)有充分準備,能流暢地背誦全文。
2.結(jié)合文中的虛詞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見“有關(guān)資料”中《〈馬說〉中的五個“也”字》一文),一邊討論,一邊誦讀。還可以用比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體會,例如下列劃線的字句如用括號里的字句來替換,效果就不一樣了: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是馬雖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乎)其真不知馬也(矣)
3.逐層分析語調(diào)的變化,輕重分明。
《馬說》教案 篇4
一、導(dǎo)入
( “伯樂相馬”的成語,講關(guān)于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 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guān)系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榜R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 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2.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鳴不平嗎?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韓愈當然不是在僅替馬鳴不平,他寫這篇文章旨在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伯樂指能夠識別人才的人,結(jié)合作者的當時背景,指封建統(tǒng)治者,而且應(yīng) 該是指能夠識別賞用人才的所謂明君。
(2)伯樂指的是什么?
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nèi)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要點提示:
(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2)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nèi)容。
(2)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要點提示:
(1)無識 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數(shù)量的喂養(yǎng),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lǐng)自然發(fā)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千里馬喂養(yǎng)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lǐng)。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nèi)容。
(2)“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 式?
(3)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要點提示:
(1)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2)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3)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qū)使)、“食 ”(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于變化。
(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1.策 2.之
①策之不以 其道 (用鞭子打) ①策之不以其道 (代詞,指馬)
②執(zhí)策臨之 (馬鞭子) ②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 在主謂之間)
3.其
、 策之不以其道 (代詞,它。馬)
②其真無馬邪? (句中語氣詞 )
③其真不知馬也。 (其實)
4.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飼”,喂)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xiàn)”)
(四)歸納課文。
1.讀了本文請你 談?wù)勛髡叩乃枷敫星椤?/p>
2.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要點提示:
1.本文圍繞著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復(fù)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 者懷才不遇的心情。(作者在文中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壯 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2.閱讀本文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yīng)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shè)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 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nèi)容?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ò涯愕奶骄拷Y(jié)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
《馬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訓(xùn)練學生的口譯能力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訓(xùn)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法、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學情分析:
文章可讀性強,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于成誦,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dǎo)學生誦讀,而內(nèi)容不易過深,考慮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準。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及文體,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重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錄音機
教學資源:搜集的“伯樂相馬”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以伯樂相馬導(dǎo)入。 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說》最為著名。
韓愈:字退之,南陽 (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體介紹: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它發(fā)表議論時,非常重視文辭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極盡嘻笑怒罵之能事,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我們學習《馬說》,要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著重體會其語言的力量!罢f”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為“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
二、教師范讀課文:
1學生聽,注音,教師訂正(見課下注釋)。(學生聽錄音)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停頓的兩處地方:
馬/之千里者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學生初讀,領(lǐng)會課文內(nèi)容。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四人小組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提交全班解決。
2、處理完字詞后,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后翻譯。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 (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是馬也 (是,這 也,表判斷)
才美 (才華和美好的素質(zhì))
鳴之 (之,語助詞,延長音節(jié) 同《狼》久之)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其……其……,是……還是……,表反問語氣)
3、完成后,教師評價,再讀課文
五、同桌二人對譯課文。
六、自讀自背課文。
七、閱讀課文并獨立思考: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之情。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3.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八、教師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翻譯了課文,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課堂練習: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二。
十、布置作業(yè):背默并翻譯全文。
板書:
馬 說
韓愈
一、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二、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三、總結(jié)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分析文章;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難點: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復(fù)習導(dǎo)入
1、 齊背課文。
2、 指名2——3名同學背課文。
3、 提問:文章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探究:
1、說是一種說明議論的文體。作者要借馬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請同學們在結(jié)尾處找找,哪句話最等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 那么作者何以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課文。
2、先看第一段,我們請女學生把第一段齊讀一遍,聲音要洪亮。
提問:一開篇作者就亮出了他的什么觀點?你同意他的觀點嗎?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進一步提問:在作者的觀點重,還包含著一個反命題:無伯樂,則無千里馬。那么,這句話實際闡明了伯樂與千里馬的關(guān)系。什么關(guān)系呢?(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追問:真的是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嗎?那么沒有伯樂,千里馬就怎么樣了呢?(“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第一段寫了千里馬和伯樂的關(guān)系。(無伯樂則名馬不名)
看看第一段還有什么問題,自由讀。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無伯樂則名馬不名。為什么說沒有伯樂,千里馬就不能日行千里了呢?看看韓愈是如何進一步闡述他的觀點的。男生讀第二段,找出體現(xiàn)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追問:無知會造成什么樣的惡果呢?用書中原句回答。(“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
追問:堂堂千里馬,怎么會“食不飽,力不足”呢?因為“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再問:“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結(jié)果怎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這一反問句,把責任歸結(jié)到食馬者不知馬。讀的時候要讀出憤慨的感情。
這段寫無伯樂,千里馬被埋沒。
有感情的自讀。
4、最后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jié),齊讀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點,是什么句式?(三個“不”連用構(gòu)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把不識馬者的虛妄無知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
最后發(fā)出感慨:并非沒有千里馬,而是“不知馬”
齊讀
5、 者對食馬者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千里馬又是懷著什么樣的感情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對千里馬是同情,對食馬者是強烈的譴責與辛辣的嘲諷。
三、背景介紹
根據(jù)文意,你覺得韓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被用,未被采納,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四、教師小結(jié):
文章論述的是識別人才的問題,但通篇沒有一句話直接提到人才。文章采用的是什么寫法?(“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說理,是這種文體的特點。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對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有眼不識英雄和人才埋沒的現(xiàn)象,則分別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隸人之手,驕死于槽權(quán)之間”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五、遷移:
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學生自由發(fā)揮。( 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六、布置作業(yè):
伴你學
板書:(出示小黑板)
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反面展開議論:食馬者無知,千里馬埋沒 ( 譴責 嘲諷)
《馬說》教案 篇6
一、動畫導(dǎo)入
在所有的動物中,我最鐘情的是馬。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夢想,有一天能夠在草原縱馬馳騁,聽著風聲在我耳邊呼嘯而過,一切的不快都隨風而逝,F(xiàn)在我就請大家欣賞一個關(guān)于千里馬的故事(flash)。伯樂可謂相馬高手,僅憑一雙慧眼,就能識別一匹貌不驚人的良駒。伯樂相馬究竟是否可信,是否所有的千里馬都能得到伯樂的賞識呢?我國唐朝的著名散文家韓愈寫了一篇《馬說》來訴說這一切,今天咱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幻燈)
二、釋題,介紹作者(幻燈)
1、“說”,是古代托物寓意的議論體裁。我們學過類似的文章嗎?“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更隨便些!榜R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2、作者簡介:
作者韓愈,大家了解多少呢?請說出唐宋八大家的名字。那么這篇文章是他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做的呢?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當權(quán),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首先要讀通,讀準,讀熟,F(xiàn)在請大家來欣賞此文的朗讀,請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重音。(幻燈)
2、大家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還記得文中的先生是怎么讀書的嗎?確實,古文讀起來要搖頭晃腦,韻味十足,F(xiàn)在就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進行朗讀。并在預(yù)習的基礎(chǔ)上討論難字難句,如果有不能解決的請舉手,我樂于為大家效勞。等會請同學起來朗讀并翻譯文章。
3、朗讀。
、畔韧扑]男女生代表朗讀,并評價。
⑵再放朗讀錄音,跟讀。
、侨缓蠓帜信R讀課文。
4、有沒有同學自告奮勇的站起來翻譯文章呢?我想請三位同學分別說出三個段落的大意。好,請你們各自邀請一位同學為你們朗讀課文,讓我們看一看哪一組同學配合最默契。
5、詞語積累,一詞多義。(幻燈)
6、比賽背誦課文。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真是窺一斑而現(xiàn)全豹,大家配合得如此默契,可見大家是一個團結(jié)的集體。而且基本上能夠準確地說出文章的大意,說明大家是勤于課前的。那么在課堂爭論中大家是否能夠舌戰(zhàn)群儒,力挫群雄呢?我們拭目以待喲。現(xiàn)在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商討:
1、課文開篇就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你們認為到底是先有千里馬,還是先有伯樂呢,為什么?
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馬而言應(yīng)該是這樣的。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他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是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識別就成為前提了。
2、當“千里馬”被埋沒時,他的遭遇怎樣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回答。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幻燈)
3、韓愈對千里馬的不公遭遇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呢?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俗話說,不平則鳴。韓愈怎么會單單為一匹馬的不公遭遇而鳴不平呢?這豈不是小題大做?你們怎么理解呢?
千里馬在這里也指人才,而伯樂則是賞識人才的人。托物言志。(幻燈)
五、拓展延伸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可惜韓愈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他只能無可奈何的發(fā)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1、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馬,卻暫時不被重用,你會怎么做呢? (幻燈)
韓愈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絕對。我們要主動地去爭取,像毛遂一樣的自薦,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在這里我送幾句話給大家。雖不是什么金玉良言,對大家也應(yīng)該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學生齊讀)
是金子,無論放在何處總會有發(fā)光的時候。
哪怕是一塊煤,也有它的價值。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不要憂傷,不要憂郁,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請不要憂傷,不要憂郁,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競爭是當今生存的一門功課
別等機會尋找你,而是你要去尋找機會
2、那么作為千里馬,你們又想對伯樂說些什么呢?
我也相信所有的伯樂一定會尊重教育,尊重人才。讓千里馬能夠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愿伯樂們能夠擁有一雙慧眼。。因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馬,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眼睛。
小結(jié):韓愈以良馬謂英雄,寫自己知遇之難,是因為它生不逢時,我們有幸生長于新時代,能夠人盡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夠發(fā)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豪言,天馬行空任我行的壯語。同學們,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若干年以后,你們一定會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說:天下誰人不識我!
六、課外練筆
圍繞課文當中“人才”這個話題,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幻燈)
最后我預(yù)祝大家前程似錦,鵬程萬里!有一天真得能夠成為千里馬!
《馬說》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23課的自讀課文。本文是一篇精彩的論說文,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形象的寫出了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揭示了伯樂不識馬的根本原因。與其說是寫千里馬的遭遇,不如說是寫人才的遭遇,表達作者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對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了無情的控訴。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初中文言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能疏通文言字詞理解課文大意的目的。我設(shè)置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自主翻譯,感知課文大意。
2,反復(fù)誦讀、培養(yǎng)語感,能熟讀成誦。
3,會記筆記積累詞匯,了解文體把握托物寓意寫法。
4,感受千里馬的`遭遇,深刻理解課文含義。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匯,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掌握托物寓意寫法,理解伯樂千里馬所象征的含義。
學情分析:
農(nóng)村中學的初二學生雖然接觸了文言文,但基礎(chǔ)薄弱,還沒有學會積累文言字詞的習慣,很難順利的翻譯一篇文言文。所以,繼續(xù)加強文言字詞的基礎(chǔ)教學仍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因為文言字詞是讀懂讀通文言文的基礎(chǔ)之基礎(chǔ)。鑒于此,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
為了達成目標,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
1,文本賞讀法:學生誦讀,教師范讀,通過文本解讀文意。
2,問題探究法:教師引導(dǎo),學生體悟,通過文意理解內(nèi)涵。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節(jié)是自主學習課,學生提前預(yù)習為主;第二節(jié)是合作探究課,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完成。
教學過程:
導(dǎo)入以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興趣切入,問一個適合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驅(qū)動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學習。都說21世紀,是競爭人才的世紀。那么請問什么是人才?如何成為人才?這些都是我們同學需要思考的問題,為自己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做準備。為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就讓我們懷著虔誠的心,打開課本向韓愈索解吧!
接下來,我將發(fā)揮班班通的優(yōu)勢,運用多媒體展示演示文稿出示預(yù)習提示,快速高效的告訴學生文明接下來要干什么怎么干?這節(jié)省了時間,更是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
任務(wù)1:尋找《伯樂相馬》、《毛遂自薦》等或者與人才悲慘遭遇有關(guān)的故事。一方面運用故事熱身,貼近文本,為深度理解文本內(nèi)涵做鋪墊;一方面是讓學生積累人文知識,活躍思維,充實大腦,激發(fā)興趣。
任務(wù)2:展示預(yù)習提示,指導(dǎo)學生如何預(yù)習,怎樣去疏通文意,把握文言文知識點,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及說這種文體。
★你認為文中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掌握?
★朗讀中哪些句子的節(jié)奏需要注意?并說處例句。(演示文稿)
★你認為文中哪些詞的意思需要掌握?
★你積累了哪些一詞多義的詞?并說出例句。(出演示文稿)
★你又積累了哪些通假字?并說處例句。(演示文稿)
★你認為文中哪些句子的翻譯需要注意?
如果時間允許,我還將這些知識點作為搶答題,讓同學們快速搶答,或者分組比賽,看哪一組的答案回答得又快又好,一切都用電子文稿演示。這就是利用班班通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為語文學科重點內(nèi)容的服務(wù),高效的達成目標,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感受到方法的重要,學會方法,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為下一節(jié)課的深刻理解文本內(nèi)涵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是第一節(jié)課的自主學習課,第二節(jié)課是合作探究課,將采用朗讀法和問題探究法,達成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朗讀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熟讀成誦和深刻理解課文搭橋鋪路。問題探究法還是用班班通的展示準備好的演示文稿,學生快速瀏覽問題,然后盡可能多的留有時間充分思考問題。問題設(shè)置層層推進,步步緊逼,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體現(xiàn)邏輯演繹的精神,以高度的榜樣示范,以有別于學生所熟悉的教輔資料,來組織教學,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讓學生陷入思維的泥沼欲罷不能。問題如下:
1,既然是議論文,那么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點撥此問的目的也就是問伯樂與千里馬的關(guān)系?)
2,當時的千里馬有什么遭遇,或者說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是什么?
3,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
4,由于食馬者不知馬,直接導(dǎo)致了馬的什么后果?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哪些句子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傾向?
6,作者的結(jié)論也即本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7,作者僅僅是寫千里馬嗎?他們分別象征什么?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合作探究中,我將慢慢引導(dǎo),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來點撥來啟發(fā),慢慢展示課件,用圖片,用聲音,用光電來復(fù)圓情景。既觸及學生自身的關(guān)于人才觀問題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最主要的是達成了對課文托物寓意的理解,明白千里馬暗喻人才,伯樂象征識別人才的人,深刻理解了作者那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和控訴。
《馬說》教案 篇8
設(shè)置依據(jù)教學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馬說》教案。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二度備課:介紹作者 韓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三、解題 “說”這種文體我們以前有接觸過嗎?回憶《愛蓮說》介紹“說”這種文體。“說”就是“談?wù)劇钡囊馑,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課后反思:《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二、誦讀感知: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jié)奏和重音。
2.領(lǐng)讀,由教師帶領(lǐng)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guān)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jié)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2. 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zhì)疑。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個人二度備課:提問: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明確: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yīng)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所以作者劈頭就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連詞“然后”,表示兩件事情的聯(lián)系,后事續(xù)前事而起,沒有前事就沒有后事。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第二句從反面承接上文,轉(zhuǎn)入論述。本來千里馬是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是經(jīng)常有的。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第三句的“奴隸人”并非奴隸,指地位低下不識好馬的養(yǎng)馬人。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交到他們手中一般地對待,教案《《馬說》教案》!胺Q”,著名、著稱、出名。句末“也”字表示陳述語氣。全句說:因此即使有了好馬,也只能在無識的養(yǎng)馬人手里遭受屈辱,直到相繼死在馬廄里,可見由于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落得個平庸地默默無聞地死去的不幸遭遇。課后反思:《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因此郁郁不樂。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四、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nèi)容?五、作業(yè)1、 將全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完成練習二。
2、 繼續(xù)背誦課文。教后整體反思: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體現(xiàn)了誦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古詩詞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在學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礎(chǔ)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調(diào),反復(fù)地朗讀,再理解,再朗讀,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內(nèi)心情感去體味作者與作品,最終實現(xiàn)對作品深刻的感悟。因此在《馬說》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朗讀、背誦和理解。要讓學生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二、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馬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guān)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鑒于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了一項內(nèi)容:結(jié)合歷史知識,借助手中的資料,搜集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內(nèi)容。
設(shè)置依據(jù)教學目標:
1.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的文學作品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的文學探究。
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古今異義詞。3.認識伯樂與人才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學生借助工具書和頁下注釋,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大意;收集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情況。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包括字詞積累、課文翻譯和朗讀背誦。
二、整體感知教師導(dǎo)學: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悶不平。
思考題:a、 結(jié)合標題,談?wù)劚疚牡捏w裁特點。b、結(jié)合創(chuàng)作背景,談?wù)劚疚谋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c、本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什么顯著特點?說說我們還學過哪些類似的文章?這種寫法有什么好處?
二度備課: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來談?wù)勴n愈這一匹千里馬的故事。輕大家自由的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這里的千里馬有何特征。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概括:這里的千里馬跑得快吃得多。千里馬是如此神駿,而且又食量驚人,讓我們非常神往,很想見見千里馬。但這篇文章卻給我們講述了千里馬的種種遭遇。讀了這篇文章,同學們能不能用文中的話講一講,千里馬有怎樣的不幸遭遇?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①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②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環(huán)節(jié)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我在這里略去了翻譯課文,其實在這一步中我就會穿插著讓學生來翻譯課文。而且這些學生找出來的句子都是重點句,在翻譯上面學生更能掌握。事實上效果也比以往的直接翻譯課文要好。
三、重點研讀 探究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教師導(dǎo)學:本文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實寫照。請同學們閱讀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a、千里馬的處境是怎樣的?(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b、千里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c食馬者的愚蠢無知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d.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真不知馬也)
二度備課;千里馬有千里之能卻不能被人發(fā)現(xiàn),即“千里馬”沒能遇上“伯樂”,這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PPT介紹作者情況。韓愈唐代人,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享“文起八代之衰”美譽有《昌黎先生集》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因韓氏是昌黎(河北昌黎)望族,又稱“韓昌黎”。死后謚“文”,世稱“韓文公”。 自幼勤奮苦讀。唐德宗貞元八年(792),二十五歲考中進士。貞元十九年(803)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關(guān)中大旱,上書“請寬免民徭而免田租”,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令。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隨宰相裴度平淮西有功,升刑部侍郎。因上表諫迎佛骨,得罪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 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反對漢魏六朝的綺靡文風,主張繼承先秦兩漢古文傳統(tǒng),為文明白通暢,語言新穎,說理透辟,對后代的散文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jié):寄托的思想感情:懷才不遇
《馬說》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2.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充分領(lǐng)悟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
3整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4.認識封建社會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導(dǎo)學生認識當今時代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整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1.引導(dǎo)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
2整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們,你一定聽說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投影顯示)“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边@首詩呼喚人才,呼喚健全的人才制度。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也談到了作者的人才觀,它是唐代大作家韓愈的《馬說》。
二、作者及文體簡介:
1.關(guān)于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又有“韓吏部”之稱。謚號“文”,所以又世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
韓愈三歲而孤,由嫂撫養(yǎng),刻苦好學。及長,盡通六經(jīng)百家之學。貞元八年進士,曾任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jiān)察御史等官。因關(guān)中大旱,上疏奏請減免徭役租賦,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陽山令。后又因上書諫阻迎佛骨,觸怒憲宗,幾乎被殺,乃貶為潮州刺史。穆宗時,官至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七。
在文學上,他領(lǐng)導(dǎo)了著名的古文革新運動,反對浮艷華美的駢文,恢復(fù)散句單行、自由樸實的秦漢散文藝術(shù),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礎(ch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散文無論說理、敘事、言情,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放,被譽稱為“文起八代之衰”。
2.關(guān)于文體: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記敘事物,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
本文是《雜說》第四篇,“馬說”是后人加的標題,“說”比“論”隨便,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
3.關(guān)于背景: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難以找到出路。通不過科舉考試就潦倒終身,即使考上了還要受到種種限制,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韓愈自身就經(jīng)歷過這種遭遇,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
4.關(guān)于伯樂: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傷心流淚,并且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仰頭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在感激伯樂體貼它啊。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泛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
教師抽查預(yù)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生字、通假字。
(2)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提醒學生注意句中停頓。
(3)學生大聲讀課文,注意語調(diào)的變化。
(4)學生齊讀課文。
2.翻譯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翻譯課文。
(2)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詞語。
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①積累重點詞語。
相、駢、櫪、策、粟、邪
、谡莆找辉~多義。
③難句翻譯。
一食或盡粟一石: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駢死于槽櫪之間:(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廄里。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想要和平常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解決詞句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指導(dǎo)點撥。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設(shè)計相關(guān)問題,供學生研討。
(1)提問:伯樂和千里馬各指什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伯樂?
學生明確:“千里馬”指人才,“伯樂”指識別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人。
按常理來說,應(yīng)是先有馬,然后才有對馬的認識。然而對于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世上先要有會相馬的伯樂,然后才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千里馬是常有的,可伯樂不常有,表明千里馬多伯樂少。因為沒有人識得好馬,即使有了好馬,也只是被當作一般馬對待。所以,對千里馬來說,貴在發(fā)現(xiàn)有“馬”,貴在伯樂。
(2)品讀文章三個自然段最后一句的“也”字,看看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否相同?
學生討論后明確:“也”字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nèi)容決定的。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流露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稱”作結(jié),“也”字流露出作者無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fā)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于“食馬者”的無知,然后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問句“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也”字凝聚著作者憤慨的情感。第三段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有作者的痛切之感,也有對“食馬者”的嘲諷之意。
(3)作者借伯樂和千里馬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作者所要表達的見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從這一見解出發(fā),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比作“食馬者”,將人才比作“千里馬”,集中闡述了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字里行間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學生齊讀課文,注意情感的把握,體會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情。
學生推選一位同學讀課文,力求讀得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五、體驗與反思:
1.引導(dǎo)學生體會本文簡練、含蓄的特點。
學生自由發(fā)言,暢談學習課文的感受。
2.組織學生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此次討論意在引導(dǎo)學生聯(lián)系當今的社會現(xiàn)實,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有些看法偏激,也不必動輒評判,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shù)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六、課堂小結(jié):
《馬說》是韓愈的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顯著特點是文辭形象簡練,蘊藉含蓄,讀起來迴環(huán)跌宕、格調(diào)鏗鏘,好像游歷小巧的園林,有咫尺萬里之勢。特別是作者的思想如雷震耳,催人深思。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要學會珍惜一切,努力磨練自己,打造自己,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七、布置作業(yè):
運用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的手法,寫一個片斷。
【《馬說》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馬說》經(jīng)典教案03-03
《馬說》教案11-25
《馬說》教案09-05
《馬說》教案(15篇)02-26
《馬說》教案15篇01-24
《馬說》教案5篇07-30
《馬說》教案九篇08-01
【精選】《馬說》教案3篇01-02
《馬說》教案(精選20篇)05-10
《馬說》教案15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