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可能性教案范文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可能性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教案 篇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盒子及不同顏色的小球若干
學生準備 紅色球若干 白色球若干 紙箱一個
教學過程
⊙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抽過獎嗎?中獎了嗎?前兩天我去買東西,遇見超市搞抽獎活動。抽獎規(guī)則很簡單,就是摸球,摸到綠球有獎,摸到紅球就沒有獎。商家會怎樣放球?為什么?如果你是顧客,你希望商家怎樣放球?為什么?
師:其實,中獎率高低與可能性大小密切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復習可能性大小這個問題,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找到抽獎時中獎率低的真正原因了。(板書課題:可能性的大小)
⊙回顧梳理,整理復習
1.課件出示情境圖,根據教材中的四幅圖回答書中問題。
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
2.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也有很多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的,還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同學們能舉例說說嗎?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2)匯報。
預設
生1: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
生2:人不可能長翅膀。
生3:時間不可能倒流。
生4:媽媽今年可能會帶我去外婆家過寒假。
生5:明天可能會下雨。
生6:小鳥不可能在水里游。
……
(3)教師小結。
通過同學們的發(fā)言,我們可以知道,在生活中,有的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有的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還有的事情是一定會發(fā)生的。我們要學會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發(fā)生的不確定性。
(4)請你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說一說生活中的現象或事物。
3.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師:我在盒子里面放了10個紅球、8個白球和4個綠球,這些球除顏色不同外,其他都相同。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最小?請同學們根據以前的學習分組討論。
(1)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2)學生根據討論結果匯報。
預設
生1:摸出紅球的可能性最大,因為盒子里紅球的數量最多。
生2:摸出綠球的可能性最小,因為盒子里綠球的數量最少。
(3)提問:現在老師想讓摸出綠球的可能性變大些,摸出紅球的可能性變小些,你有哪些辦法呢?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可能性教案 篇3
可能性
第2課時
學習內容:
第94、95頁例3、例4及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三第4~6題。
學習目標:
1.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3.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學重點:
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身經歷事件發(fā)生的'過程來感知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習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教學例3。
課件出示例3:有10張倒扣著的相同的卡片,其中有4張畫的燕子,3張畫的大象,2張畫的老虎,1張畫的喜鵲,打亂后從中任意拿1張。
。1)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小娟喜歡燕子,她一定能拿到畫有燕子的卡片嗎?
。3)拿到畫有燕子的卡片的可能性和畫有大象的卡片的可能性哪個大?為什么?
。4)分組游戲,并做好記錄,然后集體匯報。
。5)思考: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6)猜想:任意拿1張,拿到燕子的可能性是( ),拿到大象的可能性是( ),拿到老虎的可能性是( ),拿到喜鵲的可能性是( )。
。7)匯報每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驗證猜想。
。8)教師小結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2.教學例4。將一副撲克牌的13張方塊牌和勻,從中任意抽出1張,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爾”“經常”等來描述抽牌的情況。
。1)認真審題,弄清題意:說說例4讓我們做什么?
。2)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3)集體匯報實驗結果。
。4)填一填
。 )抽到方塊2,( )抽到黑桃A,( )抽到方塊A,( )抽到方塊。。。。。。
3.教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偶爾”“經!钡葋砻枋錾钪械囊恍┈F象。
三、運用新知,鞏固提高
1、小林做5個紙團。并將其中幾個紙團做上記號。小丁任意摸出1個并作記錄,放回和勻后再摸
(1)小丁摸了40次,將結果記錄如下
。2)分析上表中的數據,得出什么結論?
。3)兩人交換角色。小丁做紙團并做記號,再由小林來摸并記錄
兩人交流對這次游戲活動的感受。
2、盒中有形狀相同的紅色小棒8根,黃色小棒2根。小蘭從盒中任意取出1根小棒,取出哪種顏色的小棒的可能性大?
選擇“不可能”、“偶爾”、“經!碧羁铡
。1)( )取出紅色小棒。
。2)( )取出黃色小棒。
(3)( )取出白色小棒
四、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三第4~6題。
家庭作業(yè):第95頁課堂活動。
板書設計:
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案 篇4
統(tǒng)計和可能性總備: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統(tǒng)計表,會求算術平均數、初步理解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比較復雜的統(tǒng)計表、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以及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問題等知識。
教學目標:
。ㄖR能力情感價值觀)
1、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表,會填寫較復雜的統(tǒng)計表;了解統(tǒng)計表中的合計、總計的具體意義;會根據統(tǒng)計表中所提供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對統(tǒng)計表進行簡單的分析。
2、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中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能根據所給數據求加權平均數,并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3、通過一些簡單事件,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4、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初步嘗試根據給定的可能性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教學重點: 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表,會填寫較復雜的統(tǒng)計表;了解統(tǒng)計表中的合計、總計的具體意義;會根據統(tǒng)計表中所提供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能對統(tǒng)計表進行簡單分析。
教學難點:
1、通過一些簡單事件,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眾數。
2、通過生活中的.實例,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初步嘗試根據給定的可能性設計一些簡單的游戲。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與手段: 讓學生深入生活去獲取信息,學會整理和分析。教師重視安排好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統(tǒng)計和可能性
平均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中的平均數的意義和作用。
2、能根據所給數據求加權平均數,并能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能根據所給數據求加權平均數。
教學難點:
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求簡單的平均數。
1、引導學生思考
、購倪@個統(tǒng)計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情況?
、谶準備知道哪些情況?
2、隨著問題的提出、自然地進行解決。五年級平均每人得多少分?(用五年級學生的得分總數除以五年級學生的總人數)
可能性教案 篇5
本單元共安排了5個例題。主題圖、例1、例2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例3、例4、例5及相關內容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對于紛繁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如果從結果能否預知的角度出發(fā)去劃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現象的結果總是確定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它所出現的結果是可以預知的,這類現象稱為確定現象。例如,拋一個石塊,可預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標準大氣壓下且溫度低于0℃時,可預知冰不可能融化。另一類現象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出現哪種結果是無法事先確定的,這類現象稱為隨機現象或不確定現象。例如,擲一枚硬幣,我們無法事先確定它將出現正面,還是出現反面。
教科書通過主題圖及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1)主題圖的教學。
教科書第104頁呈現了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會上抽簽表演節(jié)目”的場景,引入本單元的學習。目的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使學生體驗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描述圖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抽簽表演節(jié)目”時的實際感受。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和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在用抽簽來決定表演的節(jié)目的活動中,“表演某種節(jié)目”這樣的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性的。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可能”等詞語來描述就可以了,如“我可能要表演唱歌”。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表演唱歌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2)例1的教學。
教科書呈現了學生摸棋子的試驗,使學生在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則是不確定的。教科書中給出了兩個盒子裝有不同情況的棋子,是想通過兩個簡單試驗的對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教師可以依照教科書中的圖示分別在兩個盒子里放進各種顏色的棋子(也可選用乒乓球等),注意這些棋子除了顏色外應完全相同,并將放棋子的過程完整地展現給學生,而且在每次摸棋子之前都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
教科書中一共提出了三個問題,提示教學的過程、反映不同方面的要求。
、俳虒W第一個問題“哪個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教師可以先提問“左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在左邊的盒子里裝的都是紅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教師再提問“在右邊的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紅棋子嗎?”讓學生進行猜測,再讓學生實際摸摸看。通過試驗,使學生發(fā)現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紅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紅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冖诘诙䝼問題“哪個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和第三個問題“哪個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可一同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猜測“左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綠棋子嗎?肯定能摸出綠棋子嗎?”,同樣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認識到因為左邊的盒子里沒有綠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綠棋子,“在左邊的盒子里不能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里有綠棋子,可能摸出綠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綠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摸出綠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劢虒W中,教師應充分地為學生提供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機會,有條件的地方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依照教
科書中的圖示,事先為每個小組準備兩個盒子和兩袋棋子,為了交流方便,可以給盒子標上序號1和2。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分別將兩袋棋子放入兩個盒子,然后逐一提出教科書中的問題。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在每次摸棋子前應將盒中的棋子搖勻。提出一個問題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試驗,然后再全班交流。使學生充分經歷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活動過程,豐富學生對確定現象和不確定現象的體驗。
④另外,在匯報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在左邊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在右邊的盒子里可能摸出紅棋子”等描述進行表達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在左邊的盒子里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在右邊的盒子摸出紅棋子這個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⑤(3)例2的教學。
、藿炭茣尸F了六幅與現實世界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緊密相關的畫面,通過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確定和不確定事件的認識,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學會判斷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哪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
⑦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圖意,獨立思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做出判斷,再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的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確定和不確定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讓學生判斷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時,只要學生能夠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來表述就可以了,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三天后可能下雨”“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升起”等。不必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我從出生到現在沒吃過一點東西這件事的發(fā)生是確定的”“吃飯時,人用左手拿筷子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每天都有人出生這件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
、嘟處熯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周圍熟悉的情境,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什么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另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事件讓學生來判斷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如“明天的拔河比賽我們班會贏”。讓學生認識到對于某一客觀事件來說,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與個人的愿望無關。
⑨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怆S機現象雖然對于個別試驗來說無法預知其結果,但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大量重復試驗時,卻又呈現出一種規(guī)律性,我們稱它為隨機現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概率論正是揭示這種規(guī)律性的一個數學分支。
為了敘述的方便,把條件每實現一次,叫做進行一次試驗。例如對“擲一枚硬幣,出現正面”這個事件來說,做一次試驗就是將硬幣拋擲一次。如果一個試驗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而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多于一個,在一次試驗中結果無法事先確定,這種試驗就叫做隨機試驗。把隨機試驗中,可能發(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情,稱為隨機事件。
一個隨機事件的發(fā)生既有隨機性(對單次試驗來說),又存在著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對大量重復試驗來說)。隨機事件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表現在:隨機事件的頻率──即此事件發(fā)生的次數與試驗總次數的比值具有穩(wěn)定性,即總是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給這個常數取一個名字,叫做這個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看作頻率在理論上的期望值,它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上述關于概率的定義,通常稱為概率的統(tǒng)計定義。
由于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他們一般只能在感性的層面理解概率的知識。因此,教科書通過例3、例4和例5的教學,使學生在試驗活動中,認識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初步感受隨機現象的統(tǒng)計規(guī)律性,并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可能性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104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動手操作等形式讓學生感受什么事件是可能發(fā)生的,什么事件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什么事件是一定發(fā)生的,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和簡單試驗,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意識、口語表達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4、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從而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通過猜測和簡單試驗,初步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2、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意識、口語表達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光盤;每組準備A盒(里面放有6個藍色的玻璃珠)、B盒(里面放有紅、黃、綠色玻璃珠各2個)各1個;每組2個信封(內裝有題卡);玻璃珠。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這節(jié)課老師和一們一起玩好嗎?
1、游戲活動一:“猜一猜”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想跟你們玩的第一個游戲是“猜一猜”。老師這里有一顆漂亮的玻璃珠(舉起雙拳),它就在我其中的一個拳頭里,你們猜猜它會在哪只手里?
生答……
師:看來大家的意見不一樣,老師幫幫你們吧!(教師慢慢張開空著的手,再次握緊拳頭)
生再次回答。
師揮動拿球的一只手問:為什么你們這次那么肯定玻璃球就在這只手里呢?(指名回答)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肯定它發(fā)生的結果,有些事情可以肯定它發(fā)生的結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有興趣研究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板書課題:可能性)看看哪個小組研究得最好,將得到一顆“集體智慧星”。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一)游戲活動二:石頭剪子布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嗎?老師跟你們一起玩好嗎?(開始游戲)游戲結束后,教師問:誰贏了老師?誰輸給了老師?(讓學生舉手表示贏和輸)接著問:還有些同學沒有舉手,為什么?(指名回答)
師:有輸、有贏、還有平的。那么,我們再來玩一次好嗎?(讓幾個學生回答游戲結果)
師:你在開始游戲時想贏老師嗎?結果呢?為什么想贏又贏不了?(指名回答)如果咱們再玩一次,猜一猜,結果會怎樣?(引導學生說出可能輸、可能贏、可能平并板書:可能)
可能性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可能性》
教材簡析:
在小學階段,蘇教版教材對“可能性”知識的教學共安排了四次(見下表)。本節(jié)課是蘇教版教材第一次安排有關“可能性”內容。 二年級 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三年級 用“經!、“偶爾”、“差不多”描述一些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四年級 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六年級 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本節(jié)課將可能性和摸球等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可能性,借助活動的素材用語言描述可能性!耙欢ā焙汀安豢赡堋笔怯脕韺Υ_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可能”則是對不確定事件發(fā)生結果的預測。但無論是確定事件還是不確定事件,都存在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這是教學中的難點,難在無法用語言描述,難在無法在一節(jié)課中用事實證明,難在學習對象是二年級孩子——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弱。對隨機思想滲透的時機和程度是教學設計時的重要和難點問題。
教學目標:
1. 通過摸球,經歷事件發(fā)生的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隨機性。
2. 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摸球事件發(fā)生的結果。
3. 能根據摸球的結果設計事件,并進行解釋。
4. 能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事件的結果。
5. 嘗試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已經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不可能、可能和一定,描述數學與生活。 教學難點: 理解不確定事件,感受隨機性。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定位起點
出示故事——“烏鴉喝水”的三幅圖,請學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分別說一說這三幅圖上的故事。
【設計意圖:“烏鴉喝水”是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本中的一篇文章,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借助這個故事,讓孩子們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進行描述,可以充分了解他們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這三個詞的理解,定位孩子們對可能性知識的已有認知水平!
二、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ㄒ唬├斫狻耙欢ā
1. 小組操作活動 在小組內開展摸球的活動(活動材料見圖1),每人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 怎樣?指導學生學會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描述:“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
2. 獨立思考 將如圖1的兩個袋子里的球倒入一個布袋(見圖2),請學生獨立思考:任 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
3. 對比提升
。1)比較圖1和圖2兩個袋子里的球,請學生思考為什么“任意摸一個球,都一定是紅球!蓖ㄟ^討論,學生能總結出:兩個袋子里都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一定是紅球。
。2)教師追問:如果要往這個袋子里再放入一些球,任意摸一個還是紅球,可以怎么放呢? 學生通過思考,提升對“一定”的認識:只要袋子里都是紅球,沒有其它顏色的球,不管多少個,任意摸一個就一定是紅球。
。ǘ├斫狻翱赡堋
1. 借助實物思考討論
。1)教師將紅球和黃球混入一個袋中(見圖3),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結果會怎樣?為什么用“可能”呢? 教師從圖3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4),追問:現在呢? 教師再從圖4的袋中拿走一個黃球(見圖5),追問:現在呢?
。2)思考: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是紅球?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袋中有3個紅球,有3個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2. 摸球,想象推理。 請一生從圖5的袋中任意摸一個球,摸3次。
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
。1)三次摸球的結果,可能會出現黃球,可能會出現紅球。學生從摸球的結果中驗證了剛才的預測結果。
(2)三次摸球的結果,都三次出現紅球。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比較袋中的紅球占大多數。如果出現此種情況,立即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再摸一次,結果會怎樣?
【設計意圖:此處是滲透事件隨機性的最好時機。通過實際的摸球并不能立即驗證猜測,有時會出現摸球多次仍沒有摸到紅球,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要通過讓學生想象、推理,完成對隨機性的感受!
3. 回顧思考。
觀察三袋子里球(見圖3、4、5),為什么從這三個袋里任意摸一個球,都可能摸到紅球? 學生得到結論:只要袋中有紅球,有黃球,任意摸一個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4. 思考提升。
提問:如果從這個袋子再拿走一個球,任意摸一個還可能是紅球,你準備拿什么球?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只要袋子里有紅球,不管有幾個,還有黃球,就有可能摸到紅球。
(三)理解“不可能”
1.教師出示一個空袋子(見圖6)。
。1)根據要求“從這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不可能是紅球”,往袋里裝球,可以怎么裝?教師提供一些紅球和黃球,請學生示范裝球。學生會裝出如同圖7的方法。
。2)追問:還有不同的裝法嗎?并在小組里交流。
2.思考:只要怎么裝,就不可能摸出紅球?學生得出結論:只要袋中沒有紅球,就不可能摸到紅球。
。ㄋ模┗仡櫯c小結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從這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見(圖2、3、7)第一個袋子一定摸到紅球,第二個袋子可能摸到紅球,第三個袋子不可能摸到紅球。在數學上,就把小朋友們剛才用這三個詞說的幾句話,叫做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教師板書課題:可能性。
2. 教師提問:你能看著這三個袋子,說一說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嗎? 生:從第一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2),不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二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3),可能摸到黃球。
從第三個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圖7),一定能摸到黃球。
三、鞏固練習設計
。ㄒ唬┭b球活動練習
在小組內開展裝球的活動,分層次鞏固對不可能、可能和一定的理解,練習用這些詞語描述摸球事件結果的可能性。 活動材料(見下圖):三種不同顏色的球若干個,三個透明塑料袋。 任務一: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一定”來說一說,你準備怎么裝? 生匯報后,師提問:觀察這些袋子里的球,有什么發(fā)現?
生1:每袋中的球顏色一樣。
生2:每袋中球的個數不同。
生3:不管有多少個,每個袋中只有一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一定就是這個顏色。
任務二:每小組裝3袋球,裝完后要用“可能”在小組里說一說。 師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1:袋中有綠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2:袋子有綠球、藍球和紫球,任意摸一個,可能是綠球,可能是藍球,也可能是紫球。
生3:只要袋中的有不同的'顏色的球,每種顏色都有摸到的可能。
任務三:如果就看著每人現在手里的這袋球,會用“不可能”來說一說嗎?在小組里交流,并說說你的發(fā)現。
生:袋子里沒有那種顏色的球,任意摸一個,就不可能摸到。
(二)拓展練習
摸球游戲中蘊含著“可能性”,其它的游戲中也蘊含了“可能性”。
1. 拋硬幣。 師:任意拋一次硬幣,結果會怎樣?
2. 轉盤。 師:任意轉一次轉盤,結果會怎樣?
3. 擲骰子。
師:任意擲一次骰子呢? 追問:如果任意擲一次,一定是3,骰子上的數字可以怎么改?
【設計意圖:拋硬幣、轉盤和擲骰子是蘇教版教材第一學段概率與統(tǒng)計領域常用的活動素材類型,也是學生十分熟悉的游戲。只有當學生有了充分的活動經驗支撐時,才能更好地將今天所學習的可能性的知識提升、升華,內化為個體的經驗,為后繼的學習鋪墊!
四、全課總結。
設問:回顧今天的學習,你對“可能性”有什么新的認識? 生1結合具體的摸球活動解釋“一定”“可能”和“不可能”。 生2能適當抽象出“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含義。
五、拓展練習。
用可能性的知識我們還可以用來描述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 出示1+花<5 設問:“花”的后面藏著幾呢,用今天學習的可能性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生1:方框里的數一定小于4。
生2:方框里的數不可能大于4。
【設計意圖:可能性是邏輯十分嚴密的概率領域的知識,用數學的知識進行解釋,符合其“嚴密性”的特征,不會讓學生產生歧義。選擇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則更加易于學生理解,能更好地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解釋。】
師作全課總結:只要小朋友們留心觀察,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數學。
可能性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可能性”的第一課時!稑藴省吩谛W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在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安排了對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學習,這是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基礎。使學生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對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語言進行描述——這是本單元,也是本課時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目標。
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種因素決定的。同樣摸球,如果某種顏色的球數量多一些,那么摸出這一顏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對于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也不能在活動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標實施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逐步讓學生悟出事件發(fā)生可能性的大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游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幾乎都是農村子女,外來人員也占一半。學生整體認知水平一般,如果用常規(guī)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教師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動腦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才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設計了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猜測—實踐—驗證”的摸球游戲,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痹諢疃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能理解“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教具準備:盒子一個、黃球2個、白球8個、轉盤一個、卡片、課件。
學具準備:彩筆、記錄表一份、每小組白球8個、黃球2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生:喜歡。)好吧,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老師這里有一個神奇的盒子,里面裝著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信不信?我們來摸一摸。
。ㄕ埑鰩讉同學進行摸球,老師一一猜對,同學們一致認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
師:真的全是白球嗎?我們打開看一看。(學生歡呼)正因為盒子里面全是白球,所以老師摸出來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顏色的球。(板書:一定、不可能。)如果盒子里有8個白球,我再放進2個黃球,搖一搖,摸出來會是什么情況?
(課件出示:猜一猜:摸到的球可能是( )球、(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更大。)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黃球。(板書:可能)
師:摸到哪一種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生:黃球。(板書課題:可能性)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摸的時候是這樣嗎?你們想試試嗎?
。ㄔO計意圖: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應該成為孩子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王國。我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從中復習二年級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并引出新課:“可能性”,顯得自然,水到渠成,不浪費時間。孩子們在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中,興趣盎然,躍躍欲試。)
可能性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同學了解有些事情是必定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用分數表示。
2、結合生活實例,進一步讓同學體驗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難點:使同學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準備:白球1個、黃球3個、紅綠兩種顏色的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師述、情境:慶“慶六一”聯(lián)歡會,教師要求每人都要扮演節(jié)目,節(jié)目的形式有:唱歌、跳舞、相聲、小品等。用抽簽的方法決定。
小華在抽簽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讓我抽到唱歌……
2、討論:小華肯定能如愿以償嗎?為什么?
[點評]:給同學發(fā)明機會留有空間,讓同學開動腦筋,捕獲生活中的現象,將所學的知識和同學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一情境,是同學經歷過并且有體驗,所以他們知道小華有可能抽不到唱歌,有可能抽得到,但抽到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這些簽中只有一張簽是唱歌,這就自然引出課題:可能性大小。
3、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定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發(fā)生的,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們就學習(板書)可能性大小。
二、實驗探究
1、摸球活動。
活動規(guī)則:準備3個黃球,1個白球,球的大小一樣,放進袋子里,攪拌一下。
。1)同桌活動。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個球,然后把摸出來的球放進去,攪拌后再摸第2次、第3次……填好摸20次的統(tǒng)計表(可用“正”字)。
。2)同學分組活動。
。3)觀察:第一次實驗結果與預測結果一樣嗎?
。4)四人一小組活動,填好摸40次的統(tǒng)計表。
(5)觀察討論:匯總后的結果與預測結果是否接近?
。6)小結:摸的次數越多,結果與預測結果越接近。
[點評]:這一活動體現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同學從實踐中獲取知識。
2、練習教材89頁中的1—4題。
。1)同學獨立考慮,進行練習。
。2)集體交流,討論學習情況,并說明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1、在一個正方體中標出1、2、3三個數,符合下面要求:數字1和數字2的可能性都是1/6,數字3的可能性是2/3。
2、摸獎活動。
。1)盒子里有4紅、2綠,兩種顏色的鉛筆,要求先說出你想摸一支什么顏色的鉛筆?可能性是多少?然后到盒子里摸,假如說的和摸的顏色一致,就可以拿走這支鉛筆。
(2)盒子里有紅色、藍色、黑色三支一樣的筆,假如隨意拿出2支筆,可能出現多少種結果?
[點評]:這是同學比較感興趣的活動,富有情趣和挑戰(zhàn)性,為同學提供充沛發(fā)展的空間。
四、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總評]
本節(jié)課的關鍵在于關注了同學的學習過程,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利于同學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教育氛圍,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從實際教學效果看,同學學得積極主動,時時閃爍著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可能性教案】相關文章:
《可能性》教案02-13
可能性教案06-14
認識可能性教案07-28
可能性教案精選15篇02-17
精選可能性教案3篇01-15
精選可能性教案四篇03-07
可能性教案15篇09-04
可能性教案(15篇)09-11
可能性教案(精選15篇)01-31
《可能性》教案(通用19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