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名人語錄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并使用語錄吧,語錄一般用于正式文體,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語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名人語錄,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名人語錄 篇1
1、不有祝笏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4、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0、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學而不思則惘。
12、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3、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5、敏于事而慎于言。
16、君子成人之美。
1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2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3、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5、聽其言而觀其行。
2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7、過,則匆憚改。
28、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30、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1、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3、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3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5、子曰: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7、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8、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39、孔因材施教。
40、放於利而行,多怨。
4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42、吾不與祭,如不祭。
4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7、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48、朝聞道,夕死可矣。
49、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0、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1、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52、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
53、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5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55、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6、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57、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
5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罷了矣。
孔子名人語錄 篇2
1、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7、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3、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4、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5、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18、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2、以約失之者鮮矣。
23、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4、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5、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26、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27、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28、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9、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0、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31、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友賢,何為而無孝之名也。
3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3、孔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4、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放於利而行,多怨。
37、雖然貧窮也不諂媚,富有也不驕傲,富貴仍然好禮。
3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9、賢哉,回也。
4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4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2、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43、巧言令色,鮮矣仁。
4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45、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4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48、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其取。
49、父母,唯其疾之憂。
50、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孔子名人語錄 篇3
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2、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4、其為人也,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1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3、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14、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6、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8、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9、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1、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22、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
2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7、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8、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2、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3、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34、聽其言而觀其行。
3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6、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7、禮之用,和為貴。
38、不遷怒,不二過。
39、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4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1、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4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5、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46、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47、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4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50、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51、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2、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3、子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54、子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55、子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6、子曰: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57、子曰: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58、子曰: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59、子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61、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6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64、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65、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6、孔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67、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68、孔有教無類。
69、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7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71、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2、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3、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74、道不同,不相為謀。
7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6、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77、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78、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7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8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8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82、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83、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85、吾之大患為吾有身。
86、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8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88、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9、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90、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91、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92、三人行,需有我?guī)熝伞?/p>
93、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9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96、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97、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98、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黎民。
10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人語錄 篇4
1、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8、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9、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1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4、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5、知者不感,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6、道不同,不相為謀。
17、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9、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2、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3、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2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7、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0、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孔子名人語錄 篇5
1、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3、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4、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
1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呼?
12、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15、巧言令色,鮮矣仁!
1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8、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1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德不孤,必有鄰。
21、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22、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5、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6、子曰: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7、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8、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9、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0、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3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2、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34、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35、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36、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37、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0、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41、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4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43、不遷怒,不二過。
44、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4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6、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47、三人行,需有我?guī)熝伞?/p>
48、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9、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名人語錄 篇6
1、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0、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14、不學禮,無以立。
15、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7、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9、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0、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5、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26、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8、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0、當仁,不讓于師。
31、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2、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33、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34、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5、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3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7、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0、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41、子曰: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42、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44、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45、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46、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7、有教無類。
48、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9、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50、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5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55、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7、依賢者固不困,依富者固不窮,馬蚿斬足而復行,何也?以其輔之者眾。
5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9、未知生,焉知死?
60、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61、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6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63、家語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64、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禮,無以立。
66、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67、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8、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69、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70、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名人語錄 篇7
1、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3、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7、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8、學而不思則惘。
9、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10、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2、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3、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4、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15、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
16、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17、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18、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0、聽其言而觀其行。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23、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7、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2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9、"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30、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1、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32、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33、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4、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6、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7、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8、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39、孔有教無類。
40、朽木不可雕也。
41、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爾后己,不亦遠乎?
42、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4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4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5、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6、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7、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48、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4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5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2、知其不可而為之。
53、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5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5、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56、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7、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58、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名人語錄 篇8
1、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3、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6、不患人知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7、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9、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1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2、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3、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4、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7、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
20、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2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2、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5、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1、小不忍,則亂大謀。
32、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5、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36、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37、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38、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39、過,則匆憚改。
4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4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44、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5、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46、子曰: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7、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8、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4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0、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5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53、孔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4、孔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5、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5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8、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59、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0、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6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62、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64、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5、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66、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69、吾之大患為吾有身。
70、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7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7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73、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74、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7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6、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77、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
7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9、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80、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孔子名人語錄 篇9
1、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其為人也,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不學禮,無以立。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11、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1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3、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7、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18、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1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0、朽木不可雕也。
2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2、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2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4、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25、子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26、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7、子曰: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8、子曰: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9、子曰: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0、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31、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3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33、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34、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35、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3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8、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39、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1、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42、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4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4、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46、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4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48、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9、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名人語錄 篇10
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2、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4、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5、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6、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9、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剛、毅、木、訥近仁。
16、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7、不學禮,無以立。
1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9、一個人心術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0、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21、聽其言而觀其行。
2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
23、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8、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29、不學禮,無以立。
30、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1、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3、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34、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
3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6、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2、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43、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44、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45、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46、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49、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50、子曰: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51、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52、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53、子曰: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54、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5、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56、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順下篤,人之中行也;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
57、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9、孔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60、孔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61、孔有教無類。
62、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65、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6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67、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71、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72、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73、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74、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
75、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焉。
76、巧言令色,鮮矣仁。
77、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78、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7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0、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81、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82、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3、苦求不得,從吾所好。
84、謙者,德之柄也;讓者,禮之主也。
8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86、不學禮,無以立。
8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88、士而懷居,不敷為士矣!
89、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90、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名人語錄 篇11
1、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皆齊大夫。崔杼作亂,陳文子惡之,捐其四十匹馬,違而去之。
3、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5、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6、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7、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13、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1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7、道不同,不相為謀。
18、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19、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3、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24、不學禮,無以立。
25、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6、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27、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當仁,不讓于師。
3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31、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2、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4、孔子認為怎樣方是智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5、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36、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7、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38、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39、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0、子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41、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4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3、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4、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5、孔因材施教。
46、孔有教無類。
4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8、(衣帝)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49、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1、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5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5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4、巧言令色,鮮矣仁!
55、論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56、夫蘭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
57、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5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59、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60、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61、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6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3、君子不器。
64、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65、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66、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67、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8、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6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0、敏而勤學,不恥下問。
孔子名人語錄 篇12
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呼?
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8、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孔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2、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3、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14、巧言令色,鮮矣仁。
15、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8、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2、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3、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2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27、前所聞未及行,故恐后有聞不得并行也。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9、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覺得己任,不亦重乎?死爾后己,不亦遠乎?
30、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31、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3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3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4、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7、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38、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禮,無以立。
4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2、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44、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5、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46、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47、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8、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49、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5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2、父母,唯其疾之憂。
孔子名人語錄 篇13
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9、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0、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5、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6、禮者,敬人也。
1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8、敏于事而慎于言。
1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20、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3、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24、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26、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28、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1、朽木不可雕也。
32、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5、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36、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8、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9、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4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43、子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44、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5、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6、子曰: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8、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9、不遷怒,不二過。
50、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51、不遷怒,不二過。
52、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3、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54、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5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56、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57、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9、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60、其使民也義。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洳簧普叨闹?/p>
6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6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4、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5、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6、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67、德不孤,必有鄰。
6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1、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7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73、苦求不得,從吾所好。
74、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75、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76、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7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9、與伴侶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罷了矣。
孔子名人語錄 篇14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4、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6、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1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3、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
1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9、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3、敬鬼神而遠之。
2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5、道不同,不相為謀。
26、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8、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29、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3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2、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33、當仁,不讓于師。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既來之,則安之。
3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36、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37、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9、德不孤,必有鄰。
4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2、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43、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4、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46、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8、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49、子曰: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50、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51、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2、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53、子曰: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4、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知,行至則仁;既仁且知,夫惡有不足矣哉!
5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56、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57、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58、孔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59、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0、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61、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62、以約失之者鮮矣。
63、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66、小不忍,則亂大謀。
6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8、放于利而行,多怨。
6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71、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72、君子不憂不懼。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73、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74、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75、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7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78、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7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8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8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8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8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87、勿欺也,而犯之。
8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也已。
9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孔子名人語錄】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的語錄11-10
論語中孔子的語錄04-18
孔子的語錄匯編43條06-30
關于孔子語錄(精選40句)06-29
孔子的語錄匯編41條07-03
名人的語錄04-10
名人的語錄11-05
經(jīng)典名人的語錄02-06
名人的勵志語錄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