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夜歸》賞析

時間:2023-09-28 14:17:12 賞析 我要投稿

《夜歸》賞析

《夜歸》賞析1

  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注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喧:吵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余:我。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qī)隱處。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fēi)松徑長寂寥(liáo),惟有幽人自來去。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賞析:

  先寫渡口的喧鬧,再寫居所只有自己獨來獨去的'幽靜。因為東漢時的著名隱士龐德公也曾在這里住過,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為一體,渾然成篇。這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

《夜歸》賞析2

  作品介紹

  《夜歸鹿門山歌》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62首。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1)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2)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3)忽到龐公棲隱處。(4)

  巖扉松徑長寂寥,(5)唯有幽人自來去。(6)

  《夜歸鹿門山歌》注釋

  (1)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縣東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長期在此隱居。

 。2)漁梁:沙洲名,在鹿門山的沔水中。喧:喧嘩聲。

 。3)開煙樹:指鹿門山上的樹被暮色籠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顯現(xiàn)出來。

 。4)龐公:即龐德公,漢代末年的隱士。

 。5)巖扉松徑:指巖壁當(dāng)門,松林夾路。

 。6)幽人:隱者,這是指詩人自己。

  賞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前人說孟浩然的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所以這首詩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也表現(xiàn)出了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他主要寫山水詩,是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寫政治詩與邊塞游俠詩,后期主要寫山水詩。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xiāng)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shù)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dāng)廣大。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繁體對照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夜歸》賞析3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

  文學(xué)賞析

  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第三聯(lián),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最后二句,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夜歸》賞析4

  原文:

  夜歸鹿門山歌/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及注釋:

  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回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xiàn)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相對的山巖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

  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

  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并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巖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睂懺娙税斫械囊娐。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敝新归T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知“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敝羞@“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夜歸》賞析5

  古詩《夜歸鹿門歌》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作品賞析

  【注釋】:

  漁梁:地名,在河北省襄陽東。鹿門:詩人當(dāng)時所居的襄陽鹿門山。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

  【簡析】:

  先寫渡口的喧鬧,再寫居所只有自己獨來獨去的幽靜。因為東漢時的著名隱士龐德公也曾在這里住過,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為一體,渾然成篇。

  這是歌詠歸隱情懷志趣的詩。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鐘,

  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

  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

  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

  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

《夜歸》賞析6

  【原文】

  臨江仙·夜歸臨皋⑴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⑵,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⑶。

  長恨此身非我有⑷,何時忘卻營營⑸?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⑹。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釋】

  ⑴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diào)六十字,平韻格。臨皋:在湖北黃岡縣南江邊,蘇軾曾寓居于此。

  ⑵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

  ⑶聽江聲:蘇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 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

 、取伴L恨”句:引用莊子典!肚f子·知北游》云:舜問乎丞曰:“道何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

 、蔂I營:周旋、忙碌,內(nèi)心躁急之狀,形容奔走鉆營,追逐名利!肚f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

  ⑹夜闌:夜盡。殘,盡,晚。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有“酒闌”,裴骃集解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蔽倪x·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有“白露凝兮歲將闌”,李善注曰“闌,猶晚也”?e(hú)紋:比喻水波微細(xì)?e,縐紗類絲織品。

  【白話譯文】

  夜里在東坡飲酒,醉而復(fù)醒,醒了又飲。歸來時好像已經(jīng)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復(fù)叫門也不應(yīng)。只好拄杖佇立江邊聆聽江水奔流的聲音。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夜深風(fēng)靜,水波不興。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余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后來,又在不遠(yuǎn)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還在這里筑屋名雪堂。對于經(jīng)受了一場嚴(yán)重政治迫害的蘇軾來說,此時是劫后余生,內(nèi)心是忿懣而痛苦的。但他沒有被痛苦壓倒,而是表現(xiàn)出一種超人的曠達(dá),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時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間,他要從大自然中尋求美的享受,領(lǐng)略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此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賞析】

  此詞風(fēng)格清曠而飄逸,寫作者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詞人退避社會厭棄世間的人生理想生活態(tài)度和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

  上片首句夜飲東坡醒復(fù)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fù)醒,醒而復(fù)醉,當(dāng)他回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歸來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傳神地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tài)這開頭兩句,先一個“醒復(fù)醉”,再一個“仿佛”,就把他縱飲的豪興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接著,下面三句,寫詞人已到寓所在家門口停留下來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弊吖P至此,一個風(fēng)神瀟灑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懷曠達(dá)遺世獨立的幽人躍然紙上,呼之欲出其間浸潤的,是一種達(dá)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超曠的精神世界,一種獨特的個性和真情。

  上片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聯(lián)翩,從而為下片當(dāng)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鋪墊。

  下片一開始,詞人便慨然長嘆道:“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嘆,既直抒胸臆又充滿哲理意味,是全詞樞紐。以上兩句精粹議論,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莊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莊子·庚桑楚》)之意,是詞人當(dāng)下對人生的思索和感嘆,以一種透徹了悟的哲理思辨,發(fā)出了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嘆。這兩句,既飽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達(dá)出一種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詞人靜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無法掌握命運(yùn),就當(dāng)全身免禍顧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脫離現(xiàn)實社會的浪漫主義的遐想,唱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彼么肆汲矫谰,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夜闌風(fēng)靜彀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寫景的句子,其實不是純粹寫景,而是詞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chǎn)物。它引發(fā)出作者心靈痛苦的解脫和心靈矛盾的超越,象征著詞人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兩句,自是順理成章。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思想幾度變化,由入世轉(zhuǎn)向出世,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復(fù)雜的人生觀中,由于雜有某些老莊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曠達(dá)不羈的性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余韻深長的歇拍,表達(dá)出詞人瀟灑如仙的曠達(dá)襟懷,是他不滿世俗向往自由的心聲。

  全詞的特點是敘事議論寫景抒情相結(jié)合,語言舒展自如,簡練生動,表現(xiàn)了詞人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在情感上,飄逸曠達(dá)與悲涼傷感交織一處,是詞人謫居黃州時期復(fù)雜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蘇軾現(xiàn)存的三百多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xiàn)一百多次,這是深可玩味的。李澤厚先生說:“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dá)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dá)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美的歷程》)由于其結(jié)尾所表達(dá)的棄官歸隱之念,以至于“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な匦炀嗦勚,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醒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這則傳說,生動地反映了蘇軾求超脫而未能的人生遭際。其實,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qū)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所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

  名家點評

  高原:這首詞寫出了謫居中的蘇東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獨特風(fēng)格。歷史上的成功之作,無不體現(xiàn)作者的鮮明個性,因此,作為文學(xué)作品寫出真情性是最難能可貴的。元好問評論東坡詞說:“唐歌詞多宮體,又皆極力為之。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萬古凡馬空’氣象”元好問道出了東坡詞的總的特點:文如其人,個性鮮明。也是卻好指出了這首《臨江仙》詞的最成功之處。(《唐宋詞鑒賞辭典》)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xué)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jìn)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端明殿學(xué)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xué)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樊籬,以詩為詞,開創(chuàng)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夜歸》賞析7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bǔ)衣燈。

  翻譯

  夜歸天黑,需撐著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螢火蟲,發(fā)出微光,使人順利通過。

  到了村店,也因月昏無燈,泥路滑,十分難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讀書、補(bǔ)衣燈的光亮,照著人繼續(xù)前行。

  注釋

  筇:一種竹。實心,節(jié)高,宜于作拐杖。這里指手杖。

  土塍:田間的土埂。

  賞析

  本詩用“夜歸”統(tǒng)攝全篇,應(yīng)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懷鄉(xiāng)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bǔ)衣燈”,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里還亮著“補(bǔ)衣燈”,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為什么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lián)系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象,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愿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畫出歸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游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xiāng)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huán)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于進(jìn)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 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xiāng)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jī),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zhuǎn)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zhuǎn)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xiàn)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bǔ)衣燈”。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bǔ)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qiáng)烈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夜歸》賞析8

  《夜歸鹿門山歌》出自唐詩三百首全集,其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孟浩然。古詩全文如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前言」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上個場景著眼于鐘鳴、爭渡、向江村、歸鹿門等人物的動態(tài)描繪,下個場景側(cè)重于月照、巖扉、松徑等靜態(tài)刻畫,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全詩筆法順暢,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

  「注釋」

  ⑴鹿門:山名,在襄陽。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成了隱逸圣地。

 、茣円鸦瑁禾焐腰S昏。

 、菨O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三嫻糊嫷鹿,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⑸巖扉:石門。

  ⑹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翻譯」

  山寺鐘聲鳴響,天色已近黃昏,漁梁渡頭,一片爭渡的喧嘩聲。人們沿著沙岸,向著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船,搖櫓回到鹿門。鹿門月光照亮輕煙繚繞的樹木,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的住處。巖壁當(dāng)門對著松林長徑多寂寥,只有我這個幽人在此自來自去。

  「鑒賞」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夜歸》賞析9

  《夜歸》

  周密

  夜深歸客倚筇行,冷磷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bǔ)衣燈。

  本詩用“夜歸”統(tǒng)攝全篇,應(yīng)把握時令是“夜”和事件是“歸”,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歸”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還要歸家,那么思家懷鄉(xiāng)之切自不必說;“竹窗斜漏補(bǔ)衣燈”,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門時所見,夜已深了,家里還亮著“補(bǔ)衣燈”,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guān)切和思念之情,撲面而來。

  這首七言絕句詩描寫深夜歸家的情景。

  一開篇“夜深歸客”四字,點明了詩題“夜歸”。為什么要連夜趕回去呢?詩中沒有交代,但是聯(lián)系以下幾句,讀者可以想象,大約是一位出門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歸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擱一夜,而寧愿日夜兼程,摸黑趕路,以致深夜到家。詩中擷取的正是將到未到的情景!耙畜绦小比止串嫵鰵w客的形象。透過歸客倚杖蹣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見深夜行路的艱難,也可以推知游子勞累的旅況和近鄉(xiāng)情切的心理。

  第二句看來是寫走過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綽綽的鬼火、星星點點的流螢。通過深夜荒徑冷氣森森、幽光閃爍的環(huán)境,烘托出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也反襯出歸客不顧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陰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點回到溫暖的家中。

  第三句寫終于進(jìn)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襯托下,?村店顯得寂靜而冷漠,但在歸客的眼中,家鄉(xiāng)的村店卻給深夜的荒野帶來了生機(jī),一種家在咫尺的親切感油然而生。轉(zhuǎn)過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徑滑”三字,正是寫歸客腳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覺到路滑難行。他就在這一步一滑中,匆匆轉(zhuǎn)過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門。

  隨著畫面的延伸,一幅充滿親情的圖景展現(xiàn)在歸客眼前——“竹窗斜漏補(bǔ)衣燈”。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獨自家竹窗還透出燈火,隱約可見燈下補(bǔ)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溫暖的家嗎?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強(qiáng)列叩擊著歸客的心扉。

  全詩至此,戛然停筆,然而曲終情在,透過有盡的語言,詩人表現(xiàn)的是一種百感交集、難以訴諸言表的復(fù)雜感情:有經(jīng)過長途奔勞終于順利抵家的興奮,有對辛勤操勞的妻子的愛憐,也隱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這首詩除了第一句點題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換形,寫主人公越走離家越近,環(huán)境景物不斷變化,人物心情也不斷變化發(fā)展,通過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繪:倚筇的歸客、凄冷的磷螢、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燈光,寫景句句叩住“夜”字,寫情句句步離“歸”字,從而景真情切地寫出了遠(yuǎn)出的歸客在深夜趕路和即將回到溫暖的家的感受,讀來親切動人。?

《夜歸》賞析10

  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獨來去。

  注釋

  ⑴鹿門:山名,在襄陽。

  ⑵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⑶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毙撼臭[。

 、扔啵何。

  ⑸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xiàn)出來。

 、数嫻糊嫷鹿,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⑺巖扉:指山巖相對如門。

 、逃娜耍弘[居者,詩人自稱。

  韻譯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xiàn)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散譯

  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皎潔的月光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xiàn)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賞析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數(shù)時可達(dá)。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jì)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經(jīng)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lián)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內(nèi)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孟浩然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jié)義,喜濟(jì)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夜歸》賞析11

  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賞析

  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lián),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第三聯(lián),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最后二句,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乃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內(nèi)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創(chuàng)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數(shù)時可達(dá)。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

  據(jù)《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xí)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后以廟名為山名,并為地名也!泵虾迫辉缦纫恢彪[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shù)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鄉(xiāng)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此詩當(dāng)作于作者四十歲后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夜歸》賞析12

  (一)

  夜歸

  夜歸

  出租車總問坐車嗎

  有人問話

  回首是剛離的妻子

  車擋住我的去路

  不坐也得坐了

  上車吧太晚了讓人放心不你

  看來還是妻知我心淚水濕了眼前

  (二)

  山詩

  曲徑通幽

  踏著臺階走不到盡頭

  只聽經(jīng)聲佛號

  在耳邊心中回蕩

  山詩

  一片無為的清靜

  燒香叩頭忽覺得

  象是走進(jìn)了另一個世界

  (三)

  鳴鐘

  鐘聲敲響

  回落整個山谷中

  平靜的流水

  涌起了溫柔的`波浪

  鐘聲

  余聲還在我心中鳴

  我忽然悟道

  免得全是累贅

  (四)

  晝已昏

  白天

  黑云遮滿了雙眼

  一場雨勢

  正在醞釀該怎么下

  坐在陽臺上

  看烏云翻滾

  心中想戀人的時候

  胸中的思緒和黑云有什么區(qū)別

  (五)

  人隨

  我嫁給了你

  就一輩子隨你

  前面是巖是澗是千丈深淵

  你跳我也跳

  千難萬險我緊相隨

  只要為了一個善

  如有一個惡出現(xiàn)

  至死不讓你挪一步

  (六)

  沙岸

  沙岸

  已蒙上了小草

  栽上的柳枝

  已拂著絲兒長

  沙岸

  漫步在上面

  我看河水流著

  春意還真令人欣慰

  (七)

  問江村

  問江水

  流淌一魄雄偉

  對岸的村莊

  也有一種神秘的情感

  如果在這兒有個家

  在雨季看大江東去浪淘盡

  那種心境

  能體味出蘇軾的遐想

  (八)

  月照

  月照

  當(dāng)人都睡香時

  立在小院

  那月格外明凈

  月亮

  還是古代的明亮

  今日的我們

  有給后人留下懷念

  (九)

  八月

  八月

  雖然還熱情

  說是秋的意思

  我還感覺不到

  八月

  這是一個成熟的季節(jié)

  滿街的眼睛被誘惑的

  圓的個個象臉銀杏

  (十)

  湖水平

  湖水平

  也該休息一下

  此時無風(fēng)

  也沒有小船蕩漾

  當(dāng)湖水平靜下來

  正在搖曳的小船也得停下

  戀人贈給對方一個悠長的吻

  不敢說話激開水波擴(kuò)散

《夜歸》賞析13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的詩意: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

  出自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參考譯文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

  賞析: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上個場景著眼于鐘鳴、爭渡、向江村、歸鹿門等人物的動態(tài)描繪,下個場景側(cè)重于月照、巖扉、松徑等靜態(tài)刻畫,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xiàn)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全詩筆法順暢,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

  第1句: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qiáng)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2句: 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bǔ)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第3句: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當(dāng)年孟浩然夜歸鹿門之水路登山當(dāng)年孟浩然夜歸鹿門之水路登山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逗鬂h書·逸民傳》載 :"龐公者 ,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

  第4句: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小結(jié):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夜歸》賞析14

  夜歸

  錢澄之

  江上霜飛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歸。

  征鴻暗叫尋行度,野鴨齊驚破陣飛。

  追水林巒行失去,遠(yuǎn)村燈火望中微。

  犬聲出屋舂聲歇,知有人開竹里扉。

  1、頷聯(lián)兩句,描寫了詩人夜歸所見到的□□和□□的兩方面景色。(2分)

  2、下列各項中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兩句,寫詩人在深夜的秋風(fēng)之中,乘舟歸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聯(lián)情景,與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的意境相似。

  C、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生活,顯示出蕭散淡泊、恬靜自然情趣。

  D、整首詩歌,語言沖淡疏朗,娓娓道來,樸實之中充滿了韻味。

  3、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對追水林巒行失去一句進(jìn)行賞析。(3分)

  【注釋】

  1.錢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詩人,安徽桐城(今樅陽縣)人。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還俗歸鄉(xiāng),過隱居生活。這首夜歸詩寫外出夜晚歸家的情景,蕭散淡泊,妙造自然,隱士風(fēng)度呼之欲出。

  2.艇子:小船。

  3.菰蒲:菰和蒲,都是生長在池沼或河灘上的水草。

  4.征鴻:征雁,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5.尋行度:尋找歸雁的行列一起從空中飛度。度,泛指過,用于空間和時間。行hng。

  6.破陣:沖破原來的陣勢。陣,陣勢,格局。這里形容被歸船驚嚇的野鴨打破靜態(tài)一起飛向天空。

  7.追水林巒:猶林巒追水。寫船行江中兩岸山林迎面而來,仿佛追逐流水。

  8.行失去:(兩岸山林)在行進(jìn)中消逝。

  【大意】

  江上秋風(fēng)帶著微霜吹拂著船客的衣襟,深夜回歸的小船在岸邊的`菰蒲中穿行。(寫乘船夜歸)

  在空中飛度的鴻雁鳴叫著尋找雁行,被小船驚起的野鴨一起飛向天空。(寫所見所聞)

  兩岸的叢林和山巒仿佛在追逐江水卻又被前行的小船拋在后面,遠(yuǎn)處村落中閃爍著微弱的燈光。(寫所見所感)

  家犬吠叫著沖出來迎接夜歸的主人,室內(nèi)舂米之聲就此停歇,知道有人會來打開竹林中的門扉。(寫回到歸所的情景)

  【主旨】寫乘舟夜歸的情景乃詩人隱居生活的一個片段。無所謂主旨。

  參考答案:

  1、天空;水面(2分)

  2、A(從全詩描寫的情況看:表現(xiàn)的是詩人閑適之情,而非追切)(3分)

  3、詩人運(yùn)用了化靜為動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出舟行水上,兩岸山巒林木迎面而來的情景。山巒林木,原本是靜景,詩人卻寫它們販著追著流水而來,又逐漸遠(yuǎn)去,將乘舟所見的景物寫得新穎而生動。(如從乘舟的角度分析,則是化動為靜,不寫舟行,卻寫山巒林木而來,也正確)(3分)

《夜歸》賞析15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翻譯:

  譯文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樹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

  注釋

 、怕归T:山名,在襄陽。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成了隱逸圣地。

  ⑵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⑶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端(jīng)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⑷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后,攜妻登鹿門山采藥,一去不回。

 、蓭r扉:石門。

 、视娜耍弘[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

  孟浩然的家在襄陽城南郊外,位于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叫“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yuǎn),乘船前往,很快就可以到達(dá)。漢代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出仕做官,攜家人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考進(jìn)士不中,游歷吳、越一帶幾年后返鄉(xiāng),決心追步先賢龐德公的行跡,于是特意在鹿門山開辟一處住所。他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biāo)榜歸隱性質(zhì)的別業(yè)。這首詩題名“夜歸鹿門”,雖然有紀(jì)實之意,但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漁梁”是地名,詩人途經(jīng)沔水口時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表現(xiàn)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讀者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了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和瀟灑超脫的襟懷。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詩人自己卻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他的隱逸志趣和恬然自得的心態(tài)。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的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種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到了忘乎所以的境界。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與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是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他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

  前人說孟浩然的詩“氣象清遠(yuǎn),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所以這首詩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也表現(xiàn)出了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夜歸》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夜歸原文及賞析09-09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04-10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03-28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及賞析03-09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及賞析03-27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翻譯及賞析02-28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原文、注釋及賞析04-04

夜歸鹿門歌原文及賞析04-02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8篇04-10

《夜歸鹿門山歌》賞析(8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