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遼寧古跡導游詞
作為一名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是導游員進行實地口語導游的基礎和前提。那么優(yōu)秀的導游詞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遼寧古跡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遼寧古跡導游詞1
“張氏帥府博物館”原“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nèi),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
張學良舊居從建設至今已經(jīng)有88年歷史了,沈陽人稱其為“張氏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墻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筑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筑群,于1914年由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興建,1916年入住。以后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筑體系,各個建筑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tǒng)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上個世紀后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yōu)秀近代建筑群。
1985年,沈陽市人民政府依法以“張氏帥府”稱謂公布這一建筑群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遼寧省政府也以“張氏帥府”名稱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中國國務院以“張學良舊居”稱謂公布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遼寧省在此設立“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十幾年來舉辦了各類展覽,接待了大量觀眾和游客,成為沈陽市享有崇高聲譽的博物館和旅游游泳景點。
張學良舊居是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及其長子“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主政東北時的官邸和私宅。從1914年興建開始到1933年止逐步形成了由中院三進四合套院,東院大青樓、小青樓,西院紅樓群以及院外的趙四小姐樓、邊業(yè)銀行、帥府辦事處等風格各異的建筑體系,是我國近現(xiàn)代優(yōu)秀建筑群之一。
舉辦各種展覽,對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該館主要功能,建館以來的基本陳列包括《千古功臣張學良將軍業(yè)績展》、《張作霖與奉系軍閥大事記展》、《人民海軍好參謀長張學思將軍業(yè)績展》及《名人訪帥府》等展覽。近年來,先后舉辦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文物圖片展》、《紀念九一八事變六十周年文物圖片展》、《一個日本憲本的懺悔》、《紀念閻寶航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展覽》、《慶祝張學良將軍九八華誕蘭花特展》等90余個專題展覽。復原陳列包括《張作霖臥室、辦公室、書房、議事廳復原陳列展》、《張學良、于鳳至臥室復原陳列展》、《張學良辦公室復原陳列展》、《東北政務委員會辦公室復原陳列展》、《老虎廳“槍斃楊!睆驮惲姓埂、《張氏家廟》等近10項展覽。該館還引進了有關張學良將軍一生足跡的音像供大家觀看。該館的科研學術成果豐碩,曾出版發(fā)行了《張氏帥府》、《張學良舊居》、《張學良將軍畫冊》等多部專著,在國內(nèi)外均產(chǎn)生一定影響。
從1988年以來,該館每年都舉辦張學良將軍的各種形式的祝壽活動,2000年5月末6月初該館參與的沈陽、北京和美國夏威夷三地的祝賀張學良將軍百歲華誕的系列活動在海內(nèi)外取得較大的社會影響,拓展了該館的知名度。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先后來此視察。建館10余年來累計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180余萬人,是沈陽市享有盛名的旅游觀光勝地,是該市著名旅游景觀之一。作為遼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多次被遼寧省和沈陽市授予先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
現(xiàn)在,該館以其一年365天全天侯開放和十人以上免費導游的“雙全”服務,贏得海內(nèi)外各屆人士的贊譽。
遼寧古跡導游詞
位于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筑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shù)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nóng)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fā)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
管內(nèi)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于于洪區(qū)陵東鄉(xiāng)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cè)。碑西側(cè)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向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cè),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制標牌,豎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線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臺,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并在北大營內(nèi)建立了戰(zhàn)績紀念館和戰(zhàn)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所制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xiàn)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jīng)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我國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借口,向北大營駐軍和沈陽城發(fā)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nèi)。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tǒng)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zhàn)敗投降,東北地區(qū)淪陷了14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zhàn)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歷史罪證。
解放后,沈陽人民已將該碑推倒,仍陳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遼寧古跡導游詞2
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東陵區(qū)高坎鎮(zhèn)中馬村,被命名為“遼寧省五十大佳景”、“沈陽市十五大旅游景觀”和“沈陽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的沈陽植物園,是一座以植物科研、植物科普和植物景觀為主,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jié)合,觀賞性與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科研、科普基地和旅游觀光勝地。
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東陵區(qū)雙園路301號,西距市內(nèi)僅十公里。占地面積211公頃。其中,綠地面積196公頃,水面6.5公頃,道路及建筑6.9公頃。園址境內(nèi)山崗起伏、湖水蕩漾、松杉蒼翠、花團錦簇、葉舞藤飛、草坪如鋪、亭臺潔雅、飛瀑如練、五光十色,香飄滿園,步移景異,美不勝收。園區(qū)匯集和展示東北、西北、華北和內(nèi)蒙古等地各類植物1700余種,有些屬于珍稀植物和瀕危植物,是東北地區(qū)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園。豐富多彩的游藝活動更令人目不暇接、難于盡顧,特別是五十余座式樣新奇、情趣各異的“游藝橋”,以及驚險刺激的“攀巖”尤其讓人稱奇叫絕,心馳神往……這里堪稱是“植物王國”、“游藝橋天地”、旅游觀光休閑渡假的佳境。園內(nèi)設有火車站,雙園路、沈撫公路(北線)各有公交車相通,往來交通十分便捷,已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瀏覽勝地。另外,在園內(nèi)湖泊水面上建有五十余座風格各異的鐵索橋,已成為游人熱衷的.項目。獨具特色的兒童樂園,驚險刺激的攀巖,更令青少年流邊忘返。這些項目都獲得了國家專利。-
自然地理
沈陽植物園地處市區(qū)東北部低山丘陵邊緣。這些低山丘陵源于著名的長白山脈,是長白山吉林哈達嶺的延續(xù)部分。這片逶迤起伏的山嶺至沈陽、撫順交界地區(qū)的觀音閣,向西與棋盤山之間形成一條支脈,此脈又分出四個分支:一支由棋盤山向西,沿蒲河右岸而下;一支以輝山為主峰,向西南綿延于滿堂鄉(xiāng)和英達鄉(xiāng)管界;一支向西南經(jīng)滿堂至福陵天柱山結(jié)為主峰;一支由觀音閣向西南縱貫于高坎鎮(zhèn)境內(nèi),直抵渾河北岸。植物園即處于后一條分支的末端,與福陵天柱山東西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3°37′52′至54′,北緯41°51′35′至37′。海拔最高為106米,最低為75米(市內(nèi)海拔一般僅為45米),高低落差達31米。地勢基本呈四周高、中間低。地形曲折多變:有起伏的丘陵、臺地,有縱橫交錯的溝壑,有波光粼粼的湖泊,有寬敞平坦的開闊地。土壤為山地棕壤,偏酸性。植被屬于北溫帶華北、內(nèi)蒙、長白植物區(qū)系三者交匯的中間過渡性地帶,具有多種植物栽培和引種馴化的優(yōu)越條件。南靠沈撫公路(北線),西靠雙園路。-
歷史沿革
俗語說“無古不成今”。沈陽植物園地區(qū)亦有許多歷史人文史跡可尋。據(jù)歷史資料記載,沈陽植物園周圍的“舊站”、“高坎”、“上馬”(史稱“上馬家灣子”)、“中馬”(中馬家灣子)、“下馬”(下馬家灣子)、“煙臺”(史稱“煙臺尼魯”)、“七間房”、“中水泉”等都是清初已有的古老村落。其中,舊站、高坎、七間房、煙臺從前曾有“祥云寺”、“龍泉寺”、“青云寺”和“關帝廟”等古剎(今俱不存)。而舊站的年代要比其它村寨的年分還要早出多年。沈陽植物園南門之前的大道—沈撫公路(北線)還是一條千年古道,清代稱其“大御路”,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及道光皇帝等多次途徑此路,往返于盛京(沈陽)、興京(新賓)祭祀祖陵。謁陵隊伍往返時要在煙臺村設立“尖營”,以供皇帝進食“午膳”。屆時,盛京五品以上-要在煙臺村聚集,跪迎皇帝入都,貫穿園內(nèi)的沈撫鐵路原名“奉海鐵路”,是1925年由東北人民自力更生所建。此前,東北地區(qū)鐵路都是帝國主義列強所修。奉海鐵路是東北近百年史的重要歷史遺跡,是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1958年毛澤東主席去撫順途中至舊站(高坎公社所在地)視察。翌年在此籌建植物園。兩者可謂歷史巧合。-沈陽植物園建園四十多年來,經(jīng)歷屆領導和干部、職工辛勤開拓建設,特別是近十幾年的深化改革和開放,已將其建設成為一座規(guī)劃合理、布局得體、造園講究、內(nèi)涵豐富、園容整潔、服務優(yōu)良,深受廣大游人喜愛的新型植物園。沈陽植物園整體布局以沈撫鐵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南半部為植物專類園、翠湖與攀巖游覽區(qū)、靜潭與菱角溝游藝橋區(qū)、科普園區(qū)、星星樂園等主要游覽園區(qū);北半部有蒸汽機車陳列館、賓館及植物種植區(qū)。沈陽植物園創(chuàng)建于1959年10月,由時任沈陽市委-的焦若愚同志指示籌建。植物園在創(chuàng)建之初隸屬于沈陽市城市建設局,1962年由沈陽市園林處接管;““””期間被撤消建制并入“東輝林場”;1973年恢復建制;1981年沈陽市園林處與沈陽市綠化處機構(gòu)分設,植物園劃入綠化處;1988年改屬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所;1994年重新歸屬沈陽市城建局,成為局直屬事業(yè)單位。1993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
遼寧古跡導游詞3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鴨綠江位于丹東境內(nèi)鴨綠江下游的渾江口至江海分界處的沿江區(qū),全長210公里,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景區(qū)以水景為主線,山景相依托,名勝古跡歷史久遠,游一江可觀賞中朝兩國風光。
鴨綠江因為水的顏色而得名,那碧綠的江水,猶如雄鴨脖頸的瑩綠,先人們便稱其為鴨綠江,沿襲至今,在早以前,鴨綠江的古稱為馬訾水。鴨綠江古稱壩水,漢稱為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因其水色青綠、恰如鴨頭而得名。鴨綠江發(fā)源于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jīng)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鴨綠江流經(jīng)丹東市約300公里。此段江面寬闊,兩岸風光秀麗,在入?谝粠,盛產(chǎn)大銀魚。鴨綠江造橋歷史很早,可上溯到遼代,20世紀初,鴨綠江上始建鐵橋,先后在丹東和朝鮮新義州之間建了二座。第一座建于1909年,是座開閉式橋梁。1950年朝鮮戰(zhàn)爭中被美國飛機炸毀,橋墩至今猶存,現(xiàn)辟有端橋游覽區(qū)。第二座橋建于1940出年,為鐵路、公路兩用橋,全長940米,屬中朝兩國共管。它是中朝兩國的交通要道,也是游人觀光覽勝的景點。
門票:鴨綠江斷橋15元
位置:位于鴨綠江中下游丹東市境內(nèi),東起渾江口,西至大東港
氣候:氣候冬暖夏涼
面積:全長210公里?偯娣e824.2平方公里(含朝鮮水面),保護區(qū)面積200平方公里。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qū)由六大景區(qū)100多個景點組成,鴨綠江風景區(qū)位于鴨綠江中下游,與朝鮮碧潼、清水、義州、新義州隔江相望,江水蜿蜒舒緩,兩峭壁嶙峋,林木郁郁蔥蔥,形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有浩瀚秀美的水豐湖、雄峙江畔的虎山長城、彈痕累累的鴨綠江大橋、我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最北端的江海分界線和古人類洞穴遺址、原始村落遺址和現(xiàn)代園林建筑等,構(gòu)成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水豐景區(qū):水豐水庫是中國東北最大的水庫,中朝兩國共管,庫區(qū)內(nèi)森林都保持著近似原始狀態(tài)的`自然景觀,水庫兩側(cè)峽谷秀麗、花木茂盛。
太平灣景區(qū):主要由古渡新村和太平灣電站景點組成。
大橋景區(qū):位于丹東市城區(qū),是鴨綠江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與朝鮮新義州市隔江相望。有寶山懸虹、碧水玉榭、鴨江帆影、鐵橋彈洞等著名景點。
虎山景區(qū):位于大橋景區(qū)與太平洋景區(qū)之間。虎山形似臥虎,地勢險要,與對岸朝鮮“統(tǒng)軍亭”遙遙相對,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軍事要地。
江口景區(qū):區(qū)內(nèi)最南端的一個景區(qū)。江海分界線是中國海岸線的最北端,三號江海界碑吸引了許多游客。
綠江景區(qū):位于寬甸鎮(zhèn)江鄉(xiāng)和吉林省交界的渾江口。自然景觀秀美,植被近似原始狀態(tài),有十二天門、天然狩獵場、冷風巖、五節(jié)樓山,以及古窯址等景點。
交通:北京至平壤、莫斯科至平壤的國際聯(lián)運列車,經(jīng)彈洞出入國境。丹東還有通往沈陽、北京、長甸等的客運列車。民航已開辟直達北京、廣州、成都、溫州等地的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