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逝讀后感 推薦度:
- 傷逝讀后感 推薦度:
- 傷逝讀后感 推薦度:
- 傷逝讀后感 推薦度:
- 傷逝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傷逝》讀后感12篇
當(dāng)仔細(xì)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傷逝》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傷逝》讀后感1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全文讀完后,最鮮明的兩個詞便是寂靜和空虛。一年之前的寂靜和空虛常常是含有期待的。這種期待是兩個相愛的人在現(xiàn)實重重困難下逆生的對未來的期待。而當(dāng)這一種激情開始逐漸模糊,期待被搬空,寂靜和空虛便是鋪天蓋地地令人徹骨。以一個青年感性的眼光,并不想多去理會當(dāng)時社會給他們的壓力和限制。
文中涓生是一個猶豫、矛盾、怯弱的人。在懷著期待等待子君到來卻遲遲未見到之時,他想到了去帽子去看子君,可他卻因子君的胞叔曾當(dāng)面罵過他而猶豫。最后只是熬到了子君自己慢慢走近紫藤棚下。關(guān)于雪萊的半身像,子君作為一個女子害羞甚至難堪的心情是顯而易見的。于是準(zhǔn)備換張畫像最終也沒能去完成。這里看出涓生對子君是有心的,但卻未能付諸實踐。對于這份愛情的堅定是不夠的,正因為意志不夠透徹堅強,他無法完全拋棄世俗而不去在意路上人們的`眼光。只一點上說,雖是相愛的人,但對于愛的釋義是完全不同的。涓生本身的怯懦讓他無法像子君那樣堅定。
文中子君是一個堅定而感性的女子,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愛情,然而又有著當(dāng)時女性難以避免的弱點。她會一遍又一遍地沉浸于愛情的甜蜜,這樣的心情便讓她顯得笨拙。同居后,子君選擇照顧兩人起居瑣事。她沒有意識到全心于家庭的自己處于被動地位。面對生活的壓力、涓生的冷淡化,她的處理方式只是沉默、接受,即使有想過改變不堪現(xiàn)狀,那么意志力也是微薄的。她毫無保留地對一個男人付出,對涓生寄有太多期望。所以當(dāng)涓生態(tài)度冷淡了,將阿隨扔了,她只能死灰了心,默默地冷淡下去。
從兩人同居起,他們的內(nèi)外世界就是失去平衡的。兩人在一起,會受到路上人的譏笑的眼光,尋找住所過程中會遇到困難,他們舍棄了曾經(jīng)的朋友,只是兩個人的世界注定會毀滅,更何況這兩個人之間缺乏溝通,當(dāng)生活頂不住經(jīng)濟的壓力變得困難的時候,子君沒有說,而涓生因為飯菜變少猜想和不理解。當(dāng)涓生對子君有任何意見時,他只是依靠自己的以為,只是暗示。這樣兩個人之間的裂痕也逐漸變大。
就兩人之間的感情來說。涓生是不夠成熟,甚至沖動不負(fù)責(zé)任的。他僅僅通過三個星期就讀懂了她的身體,便再沒有戀愛時那種激情。當(dāng)生活遇到困難,他愛的子君為了柴米油鹽而煩惱時,他才發(fā)現(xiàn)失落,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沒那么浪漫。說明當(dāng)初他跪求子君同意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清楚這些,可以看出他的沖動和不成熟。當(dāng)愛情發(fā)展不順利,生活有壓力迎面襲來,他便開始想著自己為這段感情的付出,竟埋怨起子君來。當(dāng)他覺得家中冷清時,拋棄子君只身去閱覽室感受溫暖,而此時的他顯然沒有想到愿意為他拋棄一切的子君。在得知子君死的消息后他驚訝的反應(yīng)也說明在他讓子君離開他然后毫無掛念地做事時,他并未真正設(shè)身處地地為子君想過!秱拧纷鳛殇干钟浭窍雽懰幕诤藓捅,而事實上他只是將事實發(fā)展以順理成章為名寫了自己的悲哀,卻很難看出他的悔恨。
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涓生不停地想著扇動著翅膀,期待著新的東西到來。而最后沒有那樣的期待,沒有子君呵護著,也只有空虛和寂靜罷了。
《傷逝》讀后感2
一曲肝腸寸斷,幾多淚水辛酸。一對男女的不幸,整個時代的悲哀。當(dāng)夢醒路無,人去樓空,逝者已逝,傷者徒傷。誰還在雨中為你們輕嘆?誰還在胡同寂寞徘徊?誰還在紫白的藤花下寄托哀思?《傷逝》捧在手心,思緒游于云端。愛情,這一亙古話題,于濃墨薄紙間被魯迅再次延續(xù)。
美麗的開始,慘淡的結(jié)局,是什么將命運如此注定?如一朵嬌紅永萎沙塵,叫人怎能不悵嘆惋惜?讀《傷逝》,心中不會寧靜。史涓生與子君的故事,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沒有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徇情;沒有柳夢梅與杜麗娘的團圓。品《傷逝》,一句“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讓所有高唱愛是一切的人為之一震;一句“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驚醒那些為愛麻木的癡男怨女;一句“我應(yīng)該永久奉獻她我的說謊”讓所謂的真愛添上幾許虛偽的色彩。思《傷逝》,它展示的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與物質(zhì)需求的矛盾,同時也留下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疑問:愛到底需要附麗什么?
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笨梢娝鲝垚矍楸匦杞⒃谧杂傻幕A(chǔ)上,自由是愛情的翅膀,讓兩顆心都能在藍天上飛翔;赝干c子君的情感歷程,不正暗合此道?同居前的日子,他們是自由的。涓生有一分穩(wěn)定的工作,雖然“局里的生活,如鳥販子手里的禽鳥一般”,但最起碼不用為生計四處奔波,也可以供子君買些小草花和油雞。而子君受西方個性解放思想的熏陶,毅然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她可以不顧叔父的堅決反對,自由地與涓生交往。他們的相戀是自由的,盡管外界壓力不小,他們?nèi)杂X得無比幸福。然而同居后,這自由的翅膀卻雙雙折斷了。局里裁員,涓生失去了工作。在生活的'壓迫下,在“自覺了我在這里的位置,不過是叭兒狗和油雞之間”的心理下,他能覺得自由嗎?再看子君,她早已陷入了柴米油鹽、喂狗飼雞等生活瑣事中,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再也不能為涓生帶來“窗外的半枯的槐樹的新葉”,還有“掛在鐵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生活于這對新人而言,像無數(shù)繩索將他們牢牢縛住。
“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我想這“活著”應(yīng)為自由地活著?墒莾H附于自由的愛情一定會美麗嗎?
魯迅在1923年于《娜拉走后怎樣》的演講中說:“錢--高雅的說罷就是經(jīng)濟,是最重要的了。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得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靜思《傷逝》,發(fā)現(xiàn)這段原本純真熱烈的愛情之所以變?yōu)楸瘎,重大的因素就是涓生被局里裁員了。身陷窘困卻想要重新高飛的他漸漸覺得眼前的女人是個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的人,把所有錯誤都?xì)w咎于她。最后竟認(rèn)為“忍受這生活的壓迫的痛苦,大半倒是為了她,而子君的見識卻淺薄到連這一點也都想不到”。終于還是為了新的生路,涓生絕情地將子君拋棄了。可憐的子君就這樣帶著破碎的心,一步一步地走向連墓碑也沒有的墳?zāi)埂?/p>
愛情?自由?金錢?這之間似乎存在某種定律,讓無數(shù)男男女女沉醉、迷茫、哭泣、傷逝……
合上紫色的封面,走出凄慘的故事,涓生的傷、子君的逝都已離我遠去。只留下淡淡的風(fēng)吹著淡淡的云,還有藍藍的天空靜靜地看著誰又傷了誰,聽著誰又在悲問:愛情到底該附麗什么?
《傷逝》讀后感3
《傷逝》是涓生的手記,是涓生在子君死后深深的懺悔,涓生說道:“即使在孽風(fēng)怒吼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dāng)面說出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比欢谖铱磥恚干矁H僅是因著子君的死而懺悔,而悲傷,許下這般誓言;因著子君的死發(fā)現(xiàn)自己是自私的,因為自己的自私拋棄了子君,間接導(dǎo)致了子君的死亡。若能重來一次,涓生許不會拋棄子君,但我堅信他們的故事依然會以悲劇結(jié)尾。因為時代的局限,封建的枷鎖仍然存在,依然有一群“堅貞”的“衛(wèi)道士”反對他們的結(jié)合;兩個人的性格弱點仍然存在,必不會一朝一夕改變,依然無法契合,依然會滋生隔閡與不快;而他們的愛情依然需要面包作為基石,沒有面包的愛情依舊是重重危機。
封建禮教仍然是那個時代最堅固最高聳難以逾越的墻,縱使主人公自己是“叛逆”的,追求自由的,不在乎封建禮教、綱常倫理,可是當(dāng)身邊大多數(shù)人都信奉綱常、崇拜禮教時,自己的心意還是那么堅定嗎?眾人皆道山中有老虎,而自己明知山中無虎也難免生出有虎的懷疑與忌憚,自己終究不會走上進山的路,就算不用為了生計而惆悵掙扎,愛情永遠不能跳出那個時代的局限!督鸱凼兰摇分袃(nèi)閣總理之子金燕西愛上清貧女子冷清秋,為了追求她買下她隔壁的房子,帶她游山玩水,極盡浪漫。二人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可也逃不開悲劇的結(jié)局,再浪漫的羅曼史最后也不過冷清秋輕聲一嘆“齊大非偶”,金冷二人的愛情一如子君與涓生,終究囚在了時代的牢籠里,門第之言,倫理之言,當(dāng)身邊的人以封建古板的教條為信仰時,涓生與子君終究無法不在乎,無法一味地堅持自我。
而性格的原因就算在自由平等的今天也是婚姻中很重要的因素,結(jié)婚尋找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生活的伴侶,更應(yīng)該是一個靈魂的伴侶,性格不合拍必定會有摩擦,小摩擦?xí)逊e成大矛盾,最終成為婚姻中無法修補的裂痕。涓生懦弱而自私、目光短淺,子君甘于平庸、軟弱妥協(xié)。涓生愛子君的勇敢、新潮、獨立,而子君的性格使她甘于平庸,褪去了勇敢獨立,那么晚涓生的愛便無所依托了,而對于涓生而言,婚姻是兩個人的經(jīng)營,他的自私使這段婚姻必定不能長久。
《傷逝》中還寫道:“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又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愛情必須是“物化”的愛情。人必須在解決了溫飽之后再去追求精神上的`幸福,無論愛情如何不可或缺,也比不上溫飽重要。我又想到詩人朱湘的故事,朱湘與妻子十分恩愛,而朱湘微薄的稿費怎夠養(yǎng)家糊口呢?妻子雖愛他卻也心生怨怪,朱湘最終用僅剩的錢給妻子買了她最愛吃的糖和一張船票,妻子心中苦澀怨怪,故而對朱湘說“糖不甜”,是啊,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再美好的愛情又怎么會甜。朱湘乘上了離開的船,獨立船舷,最終投水!叭吮厣钪瑦鄄庞兴禁悺边@句話道盡了多少敗給生活壓力的愛情的悲哀呀,沒有面包,談愛未免奢侈。
子君與涓生的愛的幻滅是必然,環(huán)境使然,自身亦有不可逃脫的責(zé)任。他們的故事亦是那個時代無數(shù)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的縮影,F(xiàn)下是自由平等的時代,生活的壓力也漸小,如《傷逝》般悲哀的故事終是少了,我須得說一句:且行且珍惜吧。
《傷逝》讀后感4
魯迅甚少創(chuàng)作像《傷逝》這樣以愛情為題材筆觸細(xì)膩的作品,小說描述了一對受五四感化的青年打破封建傳統(tǒng)而勇敢相愛的故事,而至于這段原本可歌可泣的愛情婚姻為何最終變?yōu)閮扇说膯试,終以悲劇收尾,我認(rèn)為有以下四個原因。
其一,小說中的“我”——涓生,是個在會館以鈔書為生的文藝青年,他與勇敢,同樣被新思想感化的姑娘子君相愛。文章的開頭提到子君堅決地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力!”這句話在男女不平等,半封建家庭專制的社會里是不同于“厭世家所說的無法可施”的中國傳統(tǒng)婦女的,涓生與子君的相愛與其說是互吸不如說是互惜,他們同為被“五四”感化的新青年。他們選擇了同居,違背了家庭專制制度,違背了當(dāng)時所謂的倫理教化。直至安頓于一戶被稱作明白人的小官人家,在涓生,那是怎樣寧靜而幸福的夜呵!
第二,子君的真性情。涓生仍舊有鼓動的心,而子君卻沒有了先前的勇敢,子君其實骨子里還是個封建的婦女,開頭她在會館與涓生言談時便是微笑“兩眼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在看見雪萊半身像時也會不好意思,柴米油鹽的生活中,她終于也成為了家庭煮婦,“只為著阿隨悲憤,為著做飯出神”。她是個會感到丈夫冷淡的感性女人,卻只會用往昔的回憶,逼出已冷漠了涓生的虛假的溫存。她在涓生的怒氣中仍舊催促吃飯或毫無感觸似地大嚼。子君甚至有小女子的虛榮,無法承受房東太太的譏諷,因幾只油雞與官太太暗斗。子君在婚后,慢慢喪失了原來涓生所喜愛的勇敢和新的思維,即失去了愛的本初。
其三 ,涓生的軟弱與迷茫。涓生作為一個被“五四”新思潮喚醒的文藝青年,他的勇氣比子君持久,他更為被深刻地影響,他選擇“一條腿跪了下去”的西方求婚方式。在失去工作后,心卻跳躍著。涓生在全文中所提到的'情緒全由子君的變化掌控,他憂慮子君的操勞,子君成為他的包袱,在一起時,是他人生遠行的包袱,她去了后,是他的心理包袱。他確是無法了解在子君終日為飯米的改變后,竟無疲損。涓生是個矛盾的人物,他想遠離卻迷茫,他認(rèn)為“我必須跨進去,因為我還活著。但我還不知道怎樣跨出那第一步”他依稀有了擺脫“盲目的愛”的想法,但易卜生式的個人奮斗思想只使他把責(zé)任歸為“全因為子君”。
四、社會的抹殺。我被“添些謠言,設(shè)法報告的”,這個社會其實是容不下這樣半新人類的同居夫妻的,官太太譏笑那消瘦的阿隨,其實也是在蔑視這對違背了倫理的“夫妻”。這個社會給了衣服破舊的“我”的白眼,僅僅是門房也有輕貧的資格。涓生在無法得到反響時選擇求助于伯父的同窗,得到的是冷冷的回答和子君的死訊“你那,什么呢,你的朋友罷”甚有諷刺意義,卻代表了當(dāng)時社會對他們這類青年的看法和態(tài)度,涓生的未來應(yīng)當(dāng)也仍是死滅了,隨著子君的離去。
以上仍是由他們之間油生的導(dǎo)讀中稱為“盲目的愛”所帶來的幸福和互相依偎的甜蜜同居生活。
文末一句“我要向著新的生路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chuàng)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dǎo)……。”甚為哀怨,直烙人心,也給子君與涓生的愛情畫上沉重的句號。
《傷逝》讀后感5
昨天看了《傷逝》,有點悵然。記得大一戀愛時,高中老師說我們是涓生和子君,小資產(chǎn)階級的理想與脆弱,經(jīng)不起生活的考驗。他說子君養(yǎng)小雞當(dāng)寵物,后來還是殺掉吃肉。我那時并沒有在意他說的話。
初中時代讀魯迅,有點反感。不過我和鄰座最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一句話:“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來!边@是斑蝥。那時前面坐了一個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腦袋也大,脊背總是彎著,而且,經(jīng)常放屁。記得我不時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聽得“噗”,他轉(zhuǎn)過身來。于是我們給他起名為“斑蝥”,這個綽號用了三年。那時我和一個叫明玉的女生特別好,她長得很漂亮,皮膚很白,但是汗毛比較重,于是我們叫她“monkey",后來上歷史課,學(xué)到蘇聯(lián)文學(xué)史,她靈機一動給斑蝥起了個俄國名字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氣了,轉(zhuǎn)過身來惡狠狠地說:“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后來到了高中,我有一陣子特別迷魯迅,覺得他簡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時看他的文章,覺得特別好,尤其是心理描寫,最喜歡他的《狂人日記》。當(dāng)時覺得那個狂人的心理他怎么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難道他親身經(jīng)歷過?而我,之所以覺得《狂》很好,是因為那時心里狀態(tài)很糟糕,看著魯迅的描寫,好像被人看穿了一般……
不過,我那時仍然覺得他的文字欠佳,沒有許多文學(xué)家那樣的靈性和氣勢。后來看了他寫的《明天》,其中阿五幫單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寫,仍是心理的,真是太準(zhǔn)確了,魯迅想必很細(xì)心敏感的,不然不會如此。
傷逝的結(jié)構(gòu)是很別致的,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就像一個人在面前細(xì)細(xì)絮絮地訴說,懺悔,還不時抹眼淚。我才發(fā)現(xiàn)魯迅的文字是極好,他本來是學(xué)理,學(xué)理的人寫文章就是這樣,不瀟灑浪漫,但是嚴(yán)謹(jǐn)準(zhǔn)確,說他的文鋒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筆也是如手術(shù)刀一樣利落精確。你不了解這個涓生,但是從他的話語中,可以逐漸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倆是你隔壁的鄰居,你見證了他們因為愛情走到一起,聽到他們的小雞和房東太太的`雞們混在一起喳喳叫,看到他們的“阿隨”棲息和瘦弱地喘氣,后來被主人用黑布一蒙頭,推進一個不很深的土炕……這一切都是變化著的,由愛情到后來不愛了。
魯迅說愛情第一要生活,沒有生活愛情也會磨滅。他說的話我信的,于是想自己當(dāng)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現(xiàn)在,讀到《傷逝》里“愛情是需要時常更新的”,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認(rèn)為只要不被破壞,就一直完好。是錯了,不進則退,沒有永恒。
克氏說,人們愛的時候,多是用頭腦而不是心。人的頭腦太發(fā)達,進化了心靈的真純,有時人是在用心愛,但也不再是最初的無私。人們付出愛,是為了得到愛情,人們渴望愛情,其實是在渴望被愛。那么多人感嘆找不到真愛,真愛不住在他們心中,因為他們不夠真,也沒有去愛。
想必魯迅是很懂得愛的,才能寫出《傷逝》,逝去,即是漸漸地消失。如影隨形的愛情,慢慢游走,自私的人不要只會悲傷。
《傷逝》讀后感6
傷逝——為逝去的東西而傷感,這個詞讓我想到的是遺憾、悔恨、情殤……整個文章讀下來,讓人覺得氣氛是悲涼無奈的,兩個打破世俗而結(jié)合在一起的戀人,最終因為現(xiàn)實的生存問題而走向分離。我覺得文中的子君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勇敢的女子,在封建社會影響的舊思想的社會背景下,她沖破封建家庭牢籠時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堅決態(tài)度,勇敢地和家庭抗?fàn),堅決地說出“我是我自己的”的話來,無視社會的嘲諷和流言蜚語,義無反顧的和涓生這個又窮又酸的書生在一起,毅然地投奔這份沒有“面包”的愛情。當(dāng)子君跟涓生之后,就放棄了以前的許多生活,放棄了她的驕傲,放棄了她的優(yōu)雅,為生活的瑣碎而操持,洗碗、做飯、養(yǎng)油雞,為小事而與鄰居官太太爭吵……子君的重心都轉(zhuǎn)移到這個家了,在愛情當(dāng)中不斷的付出,而這個時候,涓生認(rèn)為他變了,她不再看書了,從以前思想解放的新女性慢慢變成一個世俗的女子,他認(rèn)為以前愛的那個優(yōu)雅的子君不見了,現(xiàn)在這個越來越?jīng)]有神采沒有內(nèi)涵的子君,他再也不愛了。
而我認(rèn)為,涓生的新思想是形而上學(xué)的,一方面自擬要打破封建思想的牢籠,要做新時代有新思想的青年,可是他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骨子里的守舊與懦弱,他與子君一起出去的時候,他害怕別人關(guān)注奇怪的眼光,而子君卻能當(dāng)能問心無愧的面對這些眼光,后來他開始煩子君了,逃出家門,“終于在通俗圖書館里覓得了我的天堂”,而這天堂原來也只是為著“裝著兩個鐵火爐”,并非為了看書的高尚,到了后來,光景越來越慘淡,他認(rèn)為這一切是因為與子君結(jié)合而被教育局開除的結(jié)果,甚至到了后來他假想到子君的死……我認(rèn)為在這里涓生是自私的,在愛情中只是一個索取的角色,當(dāng)愛情的.激情褪去的時候,同時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他把責(zé)任推向子君,而不想想自身的問題。他說在教育局里做事,就像鳥販子手里的小鳥,怕日子久了,翅子麻痹,將來忘卻了飛翔,可是他離開教育局,終于展開翅子去飛了,可是離開籠子久了,卻飛不遠飛不高,生活毫無保障,他又開始想念在關(guān)在籠子的日子——也就是他的思想先進只是表面上的嘴巴上說的,是經(jīng)不起時間和現(xiàn)實的考驗的。
涓生最后對子君說:“我不愛你了!彼诳诼暵曊f要說出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但是他真的不愛他了嗎?還是他根本就不明白愛是什么?在那個時候,他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曾經(jīng)‘深愛’的女人,讓子君過上好的生活,這是他的無能和逃避應(yīng)有的責(zé)任。他說出這句話,徹底傷害了子君的心,正是這句話結(jié)束了她的愛情,將她逼上了絕路,在這里,涓生是一個無法對愛負(fù)責(zé)的愛情鄶子手。涓生說出不愛,可后來當(dāng)子君真的離開,他又開始懷念以前的美好的日子,開始想起子君的好,當(dāng)他聽到子君死的消息的時候,開始黯然‘傷逝’,一切無法再回到以前了,涓生余下的日子里,多半都會一直傷逝下去。就像很多本應(yīng)該好好珍惜的人和事,當(dāng)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當(dāng)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說到最后,總結(jié)一下,在愛情當(dāng)中,既不能像子君那樣愛得失去了自我,也不能像涓生那樣逃避應(yīng)該為愛情付起的責(zé)任。
《傷逝》讀后感7
今晚終于把《傷逝》這部小說看完了,心里面有許多的感慨和收獲。
主人公涓生、子君是受過新式思想熏陶的兩個青年,他們不理會世俗的眼光,毅然的選擇為了愛情的自由而走到一起。但是,愛情是需要面包的!在為生活而擔(dān)憂操勞中,子君在與涓生同居之后就逐漸變回了舊式婦女的形象,“全然忘記了當(dāng)初的新思想、新覺悟”,涓生面對同居后的子君,同居后的生活狀況感到非常失望。這失望一天天累積,兩個人之間的隔膜、矛盾越來越深,最終,涓生為了尋找他眼中的“新路”而決定把“真實”告訴子君——“我已經(jīng)不再愛你”,對涓生極度依賴的子君最終離開了,離開了涓生,也離開了這個世界!涓生在得知子君的死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他所要的“新路”,也并不是像他之前選擇的那樣,出現(xiàn)在眼前,反倒是無盡的悔恨、空虛。
這個故事顯然的,是一個悲劇。兩個為了愛情自由而走到一起的人,最終得到的是凄慘的結(jié)局。在小說之中,有兩個細(xì)節(jié)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其一,“子君有怨色,在早晨,極冷的早晨,這是從未見過的,但也許是從我看來的怨色。我那時冷冷地氣憤和暗笑了:她所磨練的思想和豁達無畏的言論,到底也還是一個空虛,而對于這空虛卻并未自覺!蔽覙O其震驚于那個“冷冷的氣憤和暗笑”!拋開涓生所氣憤和暗笑的.內(nèi)容,我只講兩個人之間對待的問題。兩個因為相愛而選擇走在一起的人,在共同生活之后,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漸漸產(chǎn)生隔閡,卻不想著去放開彼此的想法,敞開心扉的爭取把隔閡早日消除,而是無所作為的讓隔閡這么逐漸累積,累積,最后竟然發(fā)展到對對方“氣憤”、“暗笑”的地步,尤其那“暗笑”,多么傷害人心的暗笑!涓生,你可知道,你所暗笑的可是你愛的人啊!
其二,在子君死后的一段時間,那條狗“阿隨”竟然自己找回來了,來到了涓生的面前!子君,對涓生深愛而又極度依賴的女子,在涓生說出他心中的“真實”之后,懷著對涓生的愛,和對涓生的絕望而離開。她在死的那一瞬間,在死了之后,依然懷著對涓生的眷戀嗎?依然懷著對涓生的深愛嗎?所以,她在死后附體在阿隨身上也要再去見涓生?我這么想著,對于子君的死,也對于她的生,都感到了極度的悲哀——其實,她從來也并不是獨立的存在,她始終有一種依賴!而涓生,面對自己拋棄的“阿隨”的回來,自然也是勾起了對子君的回憶——苦痛,悔恨,空虛!
從大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中看待涓生和子君的悲劇。當(dāng)時,是新舊思想激蕩的時期,青年既受到了新式思想的熏陶,但是也還是沒能擺脫封建殘余思想的束縛,他們在新與舊之間痛苦的掙扎著。從這種角度看,這段愛情的悲劇是當(dāng)時的社會造成的,子君的死也是那個社會造成的。子君和涓生是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的犧牲品。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作品,他的用意也在于告誡青年,五四運動退潮之后的封建黑暗依然嚴(yán)重,要迎來中國社會的新光明,任務(wù)依然艱重!同志仍需努力!
另外,這部《傷逝》是魯迅先生的唯一一部愛情題材的小說,雖然沒有甜言蜜語的描繪,只是個人手記式的敘述,但是從中,我似乎可以看到堅毅斗士魯迅的柔情一面。魯迅的橫眉令人印象深刻,這難得一見的柔情,也是一件深刻的印象。
《傷逝》讀后感8
《傷逝》,作者魯迅,故事講的是一對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
“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我”,這是文章的開篇詞。男青年涓生愛著女青年子君,在他們相愛的初期,同居之前,他是十分愛著子君的。“期待子君的到來。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在一齊時,他倆熱烈的交談著:“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xí)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里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墒,同居后不久,子君操持著家務(wù),“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務(wù)便連談天的功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由此可見,子君是一心一意的過日子,操持的家務(wù),為涓生計算著柴米油鹽,煮飯洗衣?射干X得沒有思想的交流了,開始不快活起來了。不久,涓生失業(yè)了,“人們真是可笑的動物,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便會受著很深的影響”。
日子過得艱難了,人也起變化了,把子君養(yǎng)的'油雞吃了,不久,養(yǎng)的狗阿隨也無力伺養(yǎng)了,放了生。“我一回寓,覺得又清靜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涓生非但不去安慰子君,反而開始嫌棄子君了。“(我)此刻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只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之后涓生不管子君,找到個燒著火爐的免費的圖書館里看書、度日,“我最終在通俗圖書館里覓得了我的天堂”。同時,嫌棄著子君:“她早已什么書也不看,已不明白人的生活的第一著是求生,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明白捶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zhàn)士也難于戰(zhàn)斗,只得一同滅亡”。說得多么冠冕堂皇,就是嫌棄唄!“說出我的意見和主張來: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笆堑,人是不該虛偽的。我老實說罷:因為,因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能夠毫無掛念地做事……”!白泳哪樕溉蛔兂苫尹S,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里也發(fā)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饑渴中尋求著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回避著我的眼”子君隨她父親走了,不久,傳來子君死了的消息
這篇故事看得我很是生氣,給我的感覺涓生就是一個負(fù)心漢!相戀是完美的,他是如何的期待、盼望著子君的到來,那么熱烈的交談。同居后,生活里就主要是柴米油鹽了,女人這樣的為你做,照顧著你,正是因為愛著你呀!不然,誰愿意做這些粗活?玩、享樂誰還不會嗎?可這男人看不到,吃飽喝足了,就需要精神上的交流。沒錯,但這是建立在你吃飽喝足的基礎(chǔ)上。○I著肚子的時候你需要什么呢?很鄙視這男人,他自私,狹隘,只明白自我,看不到別人為他所做。
在文章的最終,涓生后悔了:“她當(dāng)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我愿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么,即使在孽風(fēng)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dāng)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zé)M我的悔恨和悲哀”。我甚至不相信涓生的懺悔,覺得人性難移。同時,也認(rèn)為后悔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錯了就是錯了,害人害己而已。
《傷逝》讀后感9
《傷逝》在魯迅的小說中具有特殊的意義。他是作者第一次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也是唯一的一次。小說寫的是一對被“五四”新思潮喚醒的青年人,懷著個性解放的強烈意愿,勇敢地沖出家庭結(jié)合在一起,尋覓到了應(yīng)得的愛情與幸福。然而,他們終究在現(xiàn)實中停下了腳步,導(dǎo)致了無可挽回的悲劇。
我并不想多談涓生是否有負(fù)于子君。在現(xiàn)實的殘酷面前,人自私的本性,抑或是本能的適時爆發(fā),我是可以理解這種情況的。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們就可以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被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最后卻為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 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也難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溫習(xí)的必修課,而涓生后來卻只當(dāng)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涓生沖動的,甚至是不負(fù)責(zé)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zhì)問,被考驗”的'負(fù)累了。但至少面對生活的打擊,涓生還依稀意識到“只為了愛”的盲目,并想竭力“救出自己”,可也正是這種個人奮斗的思想阻止他邁出大步,于是他最終也只能在子君死后沉浸在無限的悔恨和悲哀里。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動很少,我們只能從涓生的想象中來尋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卻是鮮明無比的。尤其是她的死對涓生全部的愛更是對比出一個永恒,“子君總不會再來的了……她的命運已經(jīng)決定她在我所給與的真實的——無愛的人間死滅了!”這種美好東西的毀滅,更激起讀者隨之而來的悲情意識,也許正是這才揭示出悲劇人物形象的實質(zhì)吧,令我不免再次為之噓唏心痛了?傊秱拧分凶泳莻悲劇性的人物,她對愛情的盲目純真一開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劇色彩?上啾蠕干泳谏蠲媲坝葹橥丝s,因而打擊來臨時,她只能讓生命隨著希望一同死亡。
為什么子君和涓生在得到幸福后又那樣輕易地又失去了呢?本來現(xiàn)實就從不給夢想輕易實現(xiàn)的機會,更何況他們又把幸福想得太簡單。童話故事的結(jié)尾總是說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我們也曾向往過這樣的生活。但童話畢竟是童話,它可以在愛情圓滿的時侯留給我們一個美好而模糊的未來并果斷結(jié)局,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不能這樣做,生活是連續(xù)的,戀愛后還有婚姻不是嗎?所以追求到愛情自由以后還需要走更堅實的路。人是群居的動物,我們根本不可能在二人世界中生活下去。還記得某部電視劇中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婚姻就是兩個家庭的社會關(guān)系之和。我對這句話表示贊同。子君和涓生的眼光只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寧與甜蜜,全然不顧家人和朋友,更不要說去面對當(dāng)時社會的壓力了,故最終也只能是悲劇了。
子君和涓生達到愛情的小目標(biāo)后,就失去了解放社會的大目標(biāo),既無力抵御社會經(jīng)濟的壓力,愛情也隨之失去附麗,于是斗爭之后是更加殘酷的現(xiàn)實。我說明愛情附麗于社會的問題并不是否認(rèn)愛情的純粹,也無意宣揚現(xiàn)實的恐怖,只是偌大的社會不是兩人想回避就回避得了的。我們既然身在社會中,心又如何能逃離?
《傷逝》讀后感10
《傷逝》,作者魯迅,故事講的是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
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這是文章的開篇詞。男青年涓生愛著女青年子君,在他們相愛的初期,同居之前,他是非常愛著子君的。期待子君的到來。在久待的焦躁中,一聽到皮鞋的高底尖觸著磚路的清響,是怎樣地使我驟然生動起來呵!在一起時,他倆熱烈的交談著: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xí)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里彌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但是,同居后不久,子君操持著家務(wù),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務(wù)便連談天的功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由此可見,子君是一心一意的過日子,操持的家務(wù),為涓生計算著柴米油鹽,煮飯洗衣。可涓生覺得沒有思想的交流了,開始不快活起來了。不久,涓生失業(yè)了,人們真是可笑的動物,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便會受著很深的影響。日子過得艱難了,人也起變化了,把子君養(yǎng)的油雞吃了,不久,養(yǎng)的狗阿隨也無力伺養(yǎng)了,放了生。我一回寓,覺得又清靜得多多了;但子君的凄慘的神色,卻使我很吃驚。涓生非但不去安慰子君,反而開始嫌棄子君了。(我)現(xiàn)在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為她。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只是淺薄起來,竟至于連這一點也想不到了。后來涓生不管子君,找到個燒著火爐的免費的圖書館里看書、度日,我終于在通俗圖書館里覓得了我的天堂。同時,嫌棄著子君:她早已什么書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著是求生,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zhàn)士也難于戰(zhàn)斗,只得一同滅亡。說得多么冠冕堂皇,就是嫌棄唄!說出我的意見和主張來:新的路的開辟,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是的,人是不該虛偽的。我老實說罷:因為,因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子君的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里也發(fā)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饑渴中尋求著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回避著我的眼子君隨她父親走了,不久,傳來子君死了的消息。
這篇故事看得我很是生氣,給我的感覺涓生就是一個負(fù)心漢!相戀是美好的.,他是如何的期待、盼望著子君的到來,那么熱烈的交談。同居后,生活里就主要是柴米油鹽了,女人這樣的為你做,照顧著你,正是因為愛著你呀!不然,誰愿意做這些粗活?玩、享樂誰還不會嗎?可這男人看不到,吃飽喝足了,就需要精神上的交流。沒錯,但這是建立在你吃飽喝足的基礎(chǔ)上。○I著肚子的時候你需要什么呢?很鄙視這男人,他自私,狹隘,只知道自己,看不到別人為他所做。
在文章的最后,涓生后悔了:她當(dāng)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我愿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么,即使在孽風(fēng)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dāng)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zé)M我的悔恨和悲哀。我甚至不相信涓生的懺悔,覺得人性難移。同時,也認(rèn)為后悔是沒有任何作用的。錯了就是錯了,害人害己而已。
《傷逝》讀后感11
子君走了,涓生說:“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我!
“傷逝”,子君的傷,涓生的傷,也勾起了我的傷。
子君愛涓生,是那樣地?zé)崃,那樣地純真。在那個受舊思想束縛的年代,一個弱女子為了追求自我的感情,不惜與家人反目。我不明白當(dāng)她分明堅決地說出:“我是我自我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又需要多大的勇氣。艱苦的生活,子君沒有半點抱怨,她總是用笑容去遮掩她的不樂。為了她愛的人,她傾注著全力去做飯,日夜的操心,她就這樣終日汗流滿面,短發(fā)都粘在腦額上,兩只手也粗糙起來。然而最終的最終,她還是沒有得到那份本應(yīng)屬于她的感情,子君幾乎付出了全部,然而還是輸給了現(xiàn)實。
涓生愛子君嗎?我想愛吧!愛開始的子君,愛逝去的子君。如果有這樣的女子為你付出全部,愛你多于愛自身,我想你也是愛的。只可是之后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某種東西蒙蔽了那份純真的愛吧!生活越來越拮據(jù),油雞們逐漸成為肴饌,阿隨也被送走了,涓生看子君的頹唐,感嘆人是多么容易改變呵!當(dāng)涓生孤身枯坐,回憶從前,竟覺得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嗎,—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并非沒有為了奮斗者而開的活路。如果說子君變了,那涓生必然變了,并且變得更加徹底。感情與生活,為何硬要這樣聯(lián)系呢?子君沒有錯,涓生沒有錯,只是感情太過脆弱,輸給了生活。
我同情子君,也為子君感到不值。那樣純真的人兒,只是為了尋求她的感情,她付出了全部。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都竭力地呵護著她的愛人,然而結(jié)果是他不愛她了。精神上的打擊要比物質(zhì)上的打擊更加沉重吧!子君的離開是必然的`,她已經(jīng)沒有任何留下的理由。子君死了,她連惟一的期望都破滅了,生存對她又有何意義,活著對她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吧!或許有一天,涓生會明白子君的苦衷吧!他會發(fā)現(xiàn)子君沒有變,子君一向都是那么愛他,子君的付出是那么地?zé)o私,以至于連回報都忽視了?墒,子君等不及涓生的覺醒了,她是那樣地,帶著悔恨,永遠地逝去了。
感情為何如此脆弱?無辜地被扣上“罪惡”的頭銜。當(dāng)所有的矛頭指向感情,我們也只是悲哀地選擇結(jié)束。是感情的錯?還是我們不夠堅持?當(dāng)感情遇上現(xiàn)實,感情就被扼殺了,怪現(xiàn)實太殘酷,還是感情太脆弱?其實感情沒有錯,現(xiàn)實也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身,我們總是主觀地把感情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齊,為了生活,好像就非要拋棄感情似的,所以感情輸給了現(xiàn)實,是那么地?zé)o奈。
得到的總是被當(dāng)做理所當(dāng)然,還挑三揀四,為何要等失去后才明白珍惜呢?失去了,再多的悔恨,也是于事無補。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得不到的,那本就不屬于你。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你一向挑她的小毛病,就不會發(fā)現(xiàn)她的優(yōu)點。如果你努力發(fā)現(xiàn)她的好,那么她的小瑕疵也近乎完美了。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毕嘤,相識,相知,難道還要相離嗎?一份感情,的確來之不易,為什么不能好好珍惜呢?不要用其它的理由去扼殺感情,感情真的很脆弱。兩個人在一齊,就是要不斷地磨合,學(xué)會包容,學(xué)會理解。
涓生悔恨了,可是子君不在了。珍惜為你付出的人吧,同時要有顆感恩的心,懂得去回報。感情就是那么脆弱,需要雙方的共同的呵護。輸什么,也不能輸了自我。
《傷逝》讀后感12
作為魯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小說——《傷逝》,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感染著,甚至郁悶著廣大的讀者。當(dāng)然,我也毫不例外。“傷逝”傷為何,逝又為何?一直令我大惑不解,然而《傷逝》有一個副標(biāo)題,叫“涓生的手跡”。從中也許可以窺見些端倪。魯迅先生這一名篇,別具一格,深奧難懂,運用了“手記”的手法,筆觸藝術(shù)而細(xì)膩,讓人難以企及。只是精剪些浮淺的心得,感受大家的魅力。
一篇文章的成功,細(xì)節(jié)描寫異常重要。《傷逝》真實而細(xì)致的細(xì)節(jié),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可見作者極高的文學(xué)造詣。
小說寫得極其平常,即便在寫其二人熱戀到分手的過程也未發(fā)生什么重大事件(也許失業(yè)算),那些家常里短,那些“油雞們”和“叭兒狗”,那些夫妻之間的眼神,姿態(tài),動作,那些……這些微妙而閃光的細(xì)節(jié),都很好的服務(wù)于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夾著驚疑的光,雖然力避我的視線,張皇地似乎要破窗飛去!碑(dāng)涓生向子君表達愛慕之時,子君的眼神被刻畫得如此傳神。進而,將子君這一整體形象活脫而出,嬌人,可憐,淋漓盡致。
破屋,板床,半枯的槐樹和紫藤,只是鹽和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數(shù)句白描,將涓生那絲異樣的空虛和寂寞躍然紙上。這意味深長的細(xì)節(jié)給人以難以忘懷的銘記。
獨到的人物構(gòu)建和新穎的開頭,使小說陡增藝術(shù)魅力和思想效果。
小說人物性格內(nèi)容極其生動復(fù)雜,無論是涓生還是子君,都有著剖析不盡的深度內(nèi)容,其中一點本人認(rèn)為尤其值得關(guān)注。涓生那種天馬行空的暢想讓人頗感疑惑,但在其面對失業(yè)的巨大(這只是本人強加于他的定語)打擊后想法如何更應(yīng)深度探析。
“人們真是可笑的動物,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便會受著很深的影響。”這一想法在讀者想來是何等的荒唐,這原本是用來維持生計的“飯碗”,他卻視之“極微末的小事情”,可見涓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懵懂,他的過于天真。從而延伸到對于沖破封建的藩籬靠自己微薄之力更見可笑。這種獨到的人物構(gòu)建逐漸揭開思想的實質(zhì),寓意深刻。
小說的`第一句話常常是奠定整篇小說基調(diào)的關(guān)鍵句!秱拧穮s用了一個慣常作結(jié)的句子做了開頭,可謂是巧具匠心!叭绻夷軌,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比欢褪沁@樣寥寥數(shù)字就奠定了文章的情調(diào),讀者便意會于心,同時營造出別樣的意境和氛圍,仿佛拉著讀者去觀覽一個凄然的故事。
思想深刻,發(fā)人深省。一篇小說,對其的思想解讀往往是最深刻,最豐富的。我覺得,也許我的觀點是不夠全面,失之浮淺的。所以,只是在分析一下作品誕生的背景和作者所處的時代后做出的一個簡單的理解。
對于基于“眼光只局囿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寧與甜蜜,失去了社會解放的大目標(biāo),既無力抵御社會經(jīng)濟的壓力,愛情也隨之失去附麗,終于導(dǎo)致無可挽回的悲劇”的解讀之下,我認(rèn)為更重要的是小說揭示了作為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這一群體,在“五四”運動的沖擊下,追求個性解放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來的軟弱性,局限性與妥協(xié)性。魯迅先生甚至否定了個性解放,反對那個窒息新生事物繁衍的黑暗社會,極力倡導(dǎo)尋求社會的解放。這更是小說深刻內(nèi)涵。同時筆調(diào)哀怨感人,直烙人心。
探索著這一斑駁的手跡,浩淼而深刻,我只得在其表面涉獵些錙銖。
【《傷逝》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傷逝》讀后感01-11
傷逝讀后感02-25
傷逝讀書心得04-16
傷逝讀后感5篇03-17
《傷逝》讀后感15篇04-05
《傷逝》讀后感11篇04-16
傷逝讀后感(7篇)04-16
《傷逝》讀后感(5篇)04-20
傷逝讀后感7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