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浮生六記》讀后感

時間:2024-09-15 09:10:3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浮生六記》讀后感(匯編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浮生六記》讀后感(匯編15篇)

《浮生六記》讀后感1

  有學者稱《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夢”,著名學者林語堂、俞平伯對此書大加贊賞,愛不釋手,多次批注推薦。

  《浮生六記》是沈復寫于清朝嘉慶年間的自傳體隨筆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文章寫的率真灑脫,文辭綺麗,記錄了作者一生的際遇,或歡樂,或悲愁,或閑逸,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淋漓流淌于筆端,是一本非常不錯的古代散文,在晚清作品中有很高的地位。

  浮生六記給我們的人生感悟和啟示在《養(yǎng)生記道》里有這樣一段話,被很多人喜歡引用:“世事茫茫,光陰有限,算來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競論短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茨乔镲L金谷,夜月烏江,阿房宮冷,銅雀臺荒。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機關參透,萬慮皆忘。夸什么龍樓鳳閣,說什么利鎖名韁。閑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復,世態(tài)炎涼,優(yōu)游閑歲月,瀟灑度時光!泵枥L了一副悠閑自得、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類似于竹林七賢那般詩酒唱和,瀟灑率真。

  觀望一下文學寫的`感情,大多以悲劇收尾,白娘子被關了雷峰塔,羅密歐和朱麗葉殉情而死,唯一一對終成眷屬還得化成蝶才行。人,終究是脆弱渺小的,每個人在殘酷現實前都無力(尤其在幾百年前的封建社會),幸福只能相對而無絕對。也許就是沈復前半生的幸運,使得其后半尤為顯得凄涼。

  其實《浮生六記》目前僅存四卷,文章的精彩之處在于他與妻子的生活部分,其實紅塵的生活,也如浮生六記一樣,骨子里的性格,和現實的生活也是很相接近,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其實現實之中的網絡作家,也有點與沈復類同,稍有點才氣,精力也是夠佳,同時,在文學論壇,也沾了點心氣高,而文章,大多是小成之類,但總以為寫得不錯。搞一個征文相類似的,到處拉票,獲得獎之后,就更是沾沾自喜了。如是拔高了自己的高度,更是沾沾自喜了。

  浮生,就如同李白所言,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也許是平淡的記敘,與有些大眾的心態(tài)雷同,郊游之心,周邊之鬧,風景相宜,也還是有一定的功底。整體來說,《浮生六記》也可以當作乾隆年間蘇州書生家庭市井的一幅卷軸畫來欣賞,而且增添了更多的迷人景致。記得東坡言道:“事如春夢了無痕”,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人生也似如此,生活態(tài)度,有時沒有必要太較真,生亦何歡,死又何苦?

《浮生六記》讀后感2

  起初只是這本書素白的封面上有一只小船。船中坐著一位男人,船頭站著一位。女人。只是這樣,這本書就已給我?guī)砹似婷畹母杏X,我忍不住翻開它。

  《浮生六記》的語言有些晦澀,像是文言又透露著現代文的風格。雖是散文寫作,但書中一件件家常趣事頗像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人看了就無法停下。作者沈復,蘇州人,出身雁門伐北,專門寫平沙漠漠。而這本書去文采熠熠,處處透露著溫柔的氣息。書中更多的寫的是沈復妻子蕓的故事。在沈復的筆下,他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卻處處透露著可愛。林語堂先生曾說蕓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誠非過譽。蕓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人,同時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人。她仔細打理家中的一事一物,也會有女扮男裝看廟會,為丈夫主動謀妾室。諸如此類令人神往而又感到驚奇的行為。云于古代的才女不同,既善解人意,通情達理,有癡情一往,可愛聰慧。這似真實似虛幻的角色,讓人不禁感慨。文章看似散亂,卻無處不透露著才子佳人艷羨的愛情,與令人向往的充實生活。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沈父見到妻子怎能不歡喜,妻子也如此。沈復對妻子的愛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以至于他的書中描寫的'妻子,是如此的情致動人,獨一無二,甚至讓我們感到沈復配不上他的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體現。雖然沒有過多的情感描寫,但沈復與妻子插花、在月夜劃船、讀詩、游戲,都使我們感覺到了那份甜蜜而又平淡的愛情。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有這樣的生活,怎能不歡喜?浮生二字是李白所謂“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四篇文字中有三天都是談論生活細節(jié):閨房之樂,詩酒之樂,游玩之樂,都是典型中國文人的清淡閑雅情志。沈復是實干的人,他的文采也沒有太多的點綴,然而只是平常的敘述,細微曲折,點到為止,就足足體現出他生活處處有趣的細節(jié)。沈復好熱鬧,整篇文章都無太多刪減,充分的展現了文人們平時休閑且充實的生活。他用最平實的文筆描寫出讀者們最向往的生活。雖然他與蕓的生活著實清寒不易,許多時候得苦心經營才能過的下去。最后也是妻子早逝。但這篇文章卻在兩百年后為我們刻下了最美愛情的模樣。以至于觀賞過后不經感慨一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但我在合上書時,背面有一句話,“這本書不能用有趣,精致,傷感,簡單概括。”《浮生六記》給我?guī)淼拇_實不止如此,而我對于這本書,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對此千萬的感受只能凝于一句話: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浮生六記》讀后感3

  讀完沈復的《浮生六記》,想著還是通過文字記錄一下讀完的感受;不過我讀的是譯文,文言文的話可能讀起來就更為艱難了。

  全書共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好像后兩記已經亡佚了,只讀了前四記!堕|房記樂》描寫了作者與愛妻陳蕓之間的纏綿繾綣,《閑情記趣》記載了作者生活中的愛好雅趣;《坎坷記愁》則描寫了作者與蕓悲凄曲折、痛斷人腸的人生經歷;《浪游記快》描寫了作者游賞名山大川的豪興與雅意。

  讀閨房記樂,能夠感受到作者和妻子蕓生活中的一種閑適契合,兩人是夫妻更是知己,相濡以沫,彼此陪伴;也難怪林語堂曾稱“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并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蕓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蕓天資聰穎,頗具才情,識山川之美,知詩歌之妙;日常生活頗懂優(yōu)雅之趣,往往匠心獨具,瞬間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脫俗,這就是蕓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潑率真、癡心純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風,總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形象,卻被屢屢摧殘,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驅趕,再為浮妓所欺騙,母死弟亡、惡疾纏身,最后困頓而死。書讀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長嘆,痛佳人香魂消散。

  年少相見,沈復便對母親說若娶妻非蕓姐不可;婚后相處,兩人情深義重,蕓打理好家中一切事宜,還主動為丈夫納妾,這一點其實對我來說并不能理解,不明白夫妻恩愛為什么要讓他人介入呢?可能這也是蕓深愛丈夫的體現吧,我們終究也不能拿后世的思想來對前人的'行為進行評判。

  而在《坎坷記愁》里講述了他們家庭的一步步沒落,還多次寄居于友人家中;當沈復沒落時還是有很多友人接濟的,這與他平時為人慷慨也是有很大關系。沈復一生坎坷不順,生平也沒有太大作為,后期妻子長子均離世,孤身一人四處游蕩飄離;我覺得他這一生最幸運的便是娶了蕓為妻,與蕓一起過了二十多年的恩愛日子。

  其他的像《浪游記趣》一類的沒有太大興趣,主要是沈復和友人一起游覽各地的事情;讀完全書沒有太多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學識太過淺薄,即使是譯文很多句子也是不大明白的;其中沈復和他妻子蕓的一些生活趣事記憶更為深刻些,我可能對這種傾向于故事的情節(jié)更感興趣。

《浮生六記》讀后感4

  卷三《坎坷記愁》一改前兩卷的清新明快之風,文字開始變得沉重起來,沈復作為一介書生,雖然娶了一個聰明又有情趣的蕓娘,但他自己在家中處不好與親人之間的關系,窩窩囊囊,連自己的妻子都保護不了,反而連自己都被排擠出門,與蕓娘四處漂泊,無所依靠,外出借錢,半路幾乎差點死掉,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茍活。

  這本《浮生六記》我讀的是朱奇志點評版,朱在其中曾批:衣冠子弟,不善生理,一路狼狽,幸而天可憐見,得遇曹翁,不至于客死他鄉(xiāng)?磥恚滓簿团渥鼽c畫,栽點花,寫點《浮生六記》而已!

  沈復的那些朋友也都是一干文人,看卷四中所寫,當時這些文人也就是平時做做幕僚,閑時沒錢還要瞎玩,游山玩水混混日子,然后寫點酸文腐詩,生活情調就宛如現今的某些小資。自古人云,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些文人的人生追求便是如此,大多也都這樣渾渾噩噩了卻了一生,淹沒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去了,所幸沈復自己還留有這本浮生六記于世。當蕓娘說求親不如求友,建議沈復去向朋友們借錢時,沈復說自己的朋友們現皆閑處,自顧不遑。我覺得他說這句話的'原因有二,一是如我上面所說的那樣,這些文人朋友確實窮酸;二是沈復他受盡親人欺辱之后,只能在朋友面前保持自己作為文人的那一丁點尊嚴了,所以無法拉下自己的那張臉去向朋友借錢。唉,其實關鍵時刻,靠誰都沒用,還是自己手中有糧才是王道啊。

  卷一卷二中的那點小浪漫小情趣,只能作為生活的點綴,卻無法成為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來似乎令人羨慕的閨房之樂,在缺衣少食四處漂泊的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卷三中寫到沈復夫婦走投無路,借宿蕓娘的發(fā)小夏氏家中。純樸的夏氏雖然嫁給了一個農民,但豐衣足食,兒女歡繞,全家其樂融融;相比之下,聰明的蕓娘嫁給了沈復這個才子,卻受了一輩子的辛苦。難怪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從古至今,這些心高聰慧的女人,真的就難得幸福嗎?

  蕓娘最終還是因窮困交加,生病而亡,沈復以恩愛夫妻不到頭來做自我安慰,但蕓娘早夭的原因,不知他自己是否真正思考過,對此,朱奇志點評曰:蕓之早夭,誰致之耶?大戶人家,是非眾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無情,此其二也;蕓之情癡,多愁善感,此其三也;三白迂闊,不善生計,此其四也。三白作此荒唐論,不知是糊涂還是敷衍?

  蕓娘去世時建議沈復在她死后續(xù)弦,沈復信誓旦旦地拒絕: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xù)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耳。但后來卻在卷三末尾輕描淡寫地寫到有人贈余一妾,重入春夢。不知此時的他,是否還記得那些滄海巫山的承諾么?而當在卷四中讀到沈復背著蕓娘尋花問柳時,我們也就對他的背信行為不足為奇了,只能哀嘆蕓娘將一生幸福托于此人,實是悲哀。

《浮生六記》讀后感5

  前些日子上古文課,老師偶然提及《浮生六記》,講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動有趣,筆觸是怎樣的細膩獨到,頓時心向往之,《浮生六記》之讀后感。于是,立即去拜讀了一番!陡∩洝肥且槐咀窇淹碌臅。文章寫得坦率真實。不論是哪一章,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而且作者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寫夫婦生活的《閨房記樂》,而且寫得那么大膽自然。這在當時是很難得的。

  首先從書的題目來看《浮生六記》大概是去了李白“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靈細細體味,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重現。大概人生總是不得完美。借生命的重溫可以獲得些許暖意。清乾隆年間,一位不那么有名的書生沈復,用簡約的俊逸的文字,回憶自己的純真少年和憂患中年,記錄那段時光里所經歷的閨房之樂,坎坷之愁,閑情之趣,浪游之俠。處處流露不隨人是非的浪漫情懷和獨特的審美眼光。

  讀了這本書,不得不羨慕其中的女主人公,蕓娘。沈復得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她的聰慧,襟懷,氣概和癡情,不得不讓讀者“閱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蕓娘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于當今的.時尚女郎相比,蕓自是多了一份內涵,淡雅,一份矜持。卻不料這樣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長逝,空流下兩行痛淚。“父親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記》的蕓娘。他愛她能與沈復促膝談詩愛她的憨性,愛她的愛美。(林太乙(林語堂之女))

  讀完《浮生六記》,最大的感觸就是,休閑,一點也不覺得累人,傷神。每每獨到其中的一些片段還會于坐著產生共鳴。例如“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這是多么的會享受生活,多么愜意的比喻呀。還有其中關于插花的想法,讓人不覺贊嘆?傊陡∩洝肥且云P致生動,細膩,簡約的美文。其中還印著姑蘇古城的文化底蘊,透著江南才子的精神氣質,裹著追憶往事的神秘面紗,是的語言精致自然。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浮生六記》儼然一塊純美水晶。 《浮生六記》的確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文字也不生澀,簡單,閱讀起來也很有趣。

《浮生六記》讀后感6

  如譯者所講:浮生六記和許多老故事一樣,其中有歡樂也有悲傷,有溫馨也有酸楚,有熱鬧也有寂寞;似乎過于平凡,還有點不合時宜,卻有一種看似“慢半拍”但永遠不過時的溫暖、悠然和浪漫;當然,還有愛情。在我看來,作者一生的經歷莫過于八個字,那就是:人生寫意,莫過良緣。

  沈復生于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蘇州畫家。一生在家庭、官場、經商之間沉浮,浪游各地,閱盡人生百般滋味。誕生在蘇州一個小康讀書人家。沈復年幼時與他的表姐(也就是故事的女主人公——蕓)定親,開啟了這段百轉回腸的故事。沈復生性豁達快樂,喜好交友,喜好出游,結交了眾多情投意合的好友,也游歷了許多山水名勝。他似乎就是有這種本事,即使是困窘的日子也總是有辦法過的津津有味。

  更為難得的是,蕓和他是一樣的人,安于簡單平淡的生活,自得其樂,兩人情深意篤、夫唱婦隨,蕓的溫柔體貼和蘭心蕙質,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別樣的趣味和風情。

  沈復對蕓的愛是如此的真摯,在他筆下的文字中,你不難讀出蕓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頸修長,彎彎的眉毛,眼睛靈秀俏麗,顧盼間神韻動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兩顆牙齒,雖然這似乎不是有福之相,但別有一種嫵媚嬌柔之感,讓人怦然心動。然而蕓讓沈復著迷的絕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為人處世樂觀積極的點點滴滴。她終日神色平和,與她說話,常以微笑作答。對父母長輩尊敬愛重,待晚輩溫柔和氣,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條,沒有一點疏忽。又見她可終日與作者廝守,花間月下品讀詩書,縱論古今。

  回頭看,似乎我們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資格勝任這一角色。雖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積極規(guī)劃未來,也沒有絲毫將來要繼承門第的自覺;對讀書沒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親多多學習。他似乎甘于過小情小調的小日子,和蕓卿卿我我,兒女情長。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一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說或者劇本?誰又規(guī)定了做人就一定要志存高遠、胸有成竹?我們中絕大多數的人都很平凡,并將終生平凡。沈復沒有宏大的才情和高遠的志向,他生性風流,不貪圖功名利祿,但好在他身邊有蕓的陪伴,縱然生活充滿未知和艱辛,但這位女子卻總能把生活變得充滿樂趣。

  正如我所說:人生寫意,莫過良緣。在歲月的長河中,終將陪伴我們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朋友,而是攜手一生的伴侶。所以無論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邊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堅守它,并樂在其中,發(fā)現快樂,懂得欣賞,懂得感恩,自會體會到人生獨特的樂趣。

《浮生六記》讀后感7

  作者對七巧百出的花木園藝的描寫和對一花一木一石的情義的刻畫,都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古人的閑情逸致,同時也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里所包含的很多獨特的藝術美和個性魅力,正如龔自珍在《病梅館記》里批判束縛梅花自然生長的審美方式:“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痹改阄叶紦碛猩朴诎l(fā)現美的眼睛,畢竟你過得好不好,與生活無關,與你的心態(tài)有關;現如今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的生活好像只剩下匆忙、敷衍和疲憊,少了享受與趣味,生活的樂趣,在于我們自己去發(fā)掘,沒有樂趣的一生,未免顯得過于干癟。

  第三卷,主要記錄了沈復和蕓曲折坎坷的人生軌跡,讀起來著實讓人難過,但是此卷文字卻又讓人覺得真實、感動。開卷作者就有言:“人生坎坷何為乎來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此觀點引起了廣泛讀者的共鳴,是呀!人生坎坷并非作惡多端之孽,反而行善也會徒增煩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蕓的善良讓自己在家中困于里外不是人的境地,蕓的一味付出令自己為丈夫操碎了心;理想的婚姻和家庭狀態(tài)是“家和萬事興”,可也避免不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情況,只因為禍患常起于日常瑣事,偏聽偏信、信以為真,若得不到及時的'解釋,誤解就會一個個接踵而至,矛盾也就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了,如果再沒有一個明事理的人,這個家就亂套了,蕓就是這諸多誤會的“背鍋俠”,蕓擔任寫家書一事,使得一家人心里各生間隙,父親因信中妖姬之事大怒,又牽扯弟弟跟鄰里借錢之事,而弟弟故意掩蓋事情真相,至此誤會更深,歸罪于蕓,無奈蕓百口莫辯,只能啞巴吃黃連;而作者沈復于外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藍,文韜才情也沒有超脫到可以養(yǎng)家之境,蕓久病無錢問醫(yī),女兒被迫做童養(yǎng)媳,兒子無奈寄人籬下,拮據窘迫之時,還需纏綿病榻的蕓刺繡補貼家用、為其出謀劃策;于家不能周全家庭關系,蕓平白受些惡氣只能隱忍,林林總總,任由蕓一人去思慮,終因心思過重,疾病連綿,懷恨辭世。

  理性分析后,縱然詩情畫意、琴瑟相對,但夫妻二人的關系若是長期建立在不對等的關系中:妻子一味付出、忍讓,丈夫不諳世事,白頭到老必是難事;生活可絕不止琴棋書畫詩酒花,還有操心不完的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第四卷,作者無心仕途,一生浪游,飽覽天下,看盡了山河美景,看透了人生悲歡,享人世之趣,體味平凡之最;不糾結于俗世,不茍活于錢銀,不哀怨于生活瑣事,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寵辱皆忘,實乃風流韻事;然而人間事道不盡,道不盡山川美景、風花雪月,道不盡沙漠荒煙、懸崖碧嶺,道不盡士知己、醉紅顏,道不盡世間幸與之不幸,莫不人珍我棄,人棄我取,豈不快哉?

《浮生六記》讀后感8

  春夜宴桃李園序》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在這短短的時光里,我們該如何度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歷經世事的風云變幻,滄海桑田,虛無雞湯文的枯燥說教,已經激發(fā)不起我們內心的任何波瀾;公主王子、達官貴人童話般的愛情故事,也經不起現實的風雨打磨;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如何在一個浮華時代措置自己的情感,給浮躁的心靈找一個溫暖的空間?沈復在其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中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那就是人要有真情、要懂得付出真情!疤烊粲星樘煲嗬希碎g正道是滄桑。”只有真情付出的人才能感受到春風拂面、忘卻嚴寒酷暑、忘卻風霜雨露,保持內心平靜,獲得永生幸福。

  這部書為什么能夠流傳二百余年而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推崇喜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進行泛泛說教,而是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將自己親身經歷,娓娓道來,富有親和力,而且其方式具有可借鑒性,只要愿意做,任何人都可以實現。作者只是一位普通的社會中下層,沒有享受過大富大貴,過著如同大多數人的普通生活,甚至曾潦倒到以賣畫維持生計,這種人很容易在我們身邊找到影子,就如我們身邊熟悉的張三李四,甚至就是我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驚人的家庭背景、沒有功名利祿、沒有驚人財富,一生堪稱平平庸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擁有任何功名和財富都換不來的愛情。家境清貧時,甚至饑寒交迫,他們二人卻志趣高雅,矢志不渝。平淡生活中他們且吟詩、作畫,自娛自樂,或郊游、烹肴,意趣盎然,讓整個略顯灰暗的人生多彩多姿起來,煥發(fā)出熠熠的光彩。這些普通人平常生活的感悟,啟示我們幸福的生活不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也不是井中之月、水中之花,我們這些普通群體只要愿意去做也可以實現的,這才是生活的真諦,容易引起廣泛地共鳴。

  林語堂先生在《浮生六記》的序中說“蕓,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一個女人。”的確,書中的女主角是一個性情可愛、溫婉賢淑的女人,既有為情竇初開而藏粥的聰慧,也有為追逐熱鬧而女扮男妝出行的大膽;同時,還能賦得“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妙句,完全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奇女子。完全不似《紅樓夢》中諸多女子,更與魯迅《奔月》中描寫的厭倦長期清苦生活而拋棄丈夫、獨自升天的嫦娥迥然有別,成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最溫柔細膩閨房之樂”的記載。而這種幸福生活正源于二人兩情相悅,玉露相逢,勝卻人間無數;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始能與子偕老。

《浮生六記》讀后感9

  《浮生六記》中的蕓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一個女人”。

  蕓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親人只剩下媽媽和弟弟,當時窮困的家徒四壁。

  蕓年紀稍微大后,憑借自己的女紅手藝為別人做一些針線活,養(yǎng)活著一家人。后面她的弟弟求學認字讀書的費用也是她出的。

  因為蕓能背誦《琵琶行》,有一次在翻到該書,就一字一字的對照著認,這就開始了自學認字。蕓在學做針線活的空閑,通過慢慢自學也漸漸學會吟詠詩詞。

  蕓和沈復結婚后,常常陪沈復在閨房中談詩論書,賞雪飲酒;也敢于女扮男裝去看廟會,主動為丈夫謀妾室,為公公找姬妾。正式如此,蕓也是一個凄慘的女人,努力討好周圍的人,卻還是失歡了,失歡于婆婆,失歡于公公,失歡于小叔子,失歡于家奴。

  蕓所處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下,加上她出生卑微,導致她越是在乎別人對自己怎么看,一心為別人著想,卻不想別人卻早已對她成見頗深。

  蕓為了討沈復喜歡,心心念念的為丈夫挑一名精神上、容貌上都契合的小妾,最后事情沒有辦成功卻惹的一身騷,被婆家人認為蕓和青樓女子有啥牽扯。

  在沈復同他父親在海寧時,蕓為了討婆婆喜歡,蕓主動擔起寫家信的活。后來,家里偶然有些閑言碎語,蕓的婆婆就開始懷疑蕓在家書里描述不對,后來干脆就不讓蕓寫家書了。

  沈復后來又陪父親去刊江做官僚,他的父親說他出差在外,一直勞苦奔波,如果能找到一個陪他去外地照顧他起居的.人就好了。沈復告訴蕓后,蕓私自托媒人開始給公公物色,而這過程中蕓并沒有告訴沈復的母親。最后沈復母親知道后,蕓失歡于婆婆。

  蕓的公公在外面當官僚時,不知道為什么很久沒有收到家書,后面看到來的家書不是蕓的筆記。以為是蕓不想dai寫家書了。蕓的公公開始對蕓產生成見。

  后面,沈復的弟弟向鄰居借了錢,蕓做的擔保人。被追債人討上門后,公公以為是蕓背著丈夫跟鄰居借債,還進讒言fei謗小叔子,最后蕓被公公趕出家門。蕓失歡于公公。

  古代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蕓自學成才,但是思想還是被舊社會給荼毒至心,認為夫家至上,不由得讓人覺得社會能殺死人。

  管中窺豹,這居然讓我們明白這就是傳說中千年以來難解的婆媳關系難題。所幸現在已經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婦女也是半邊天。女性已經不需要求別人歡心,不用擔心失歡于別人。不是自己的事情就裝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懶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浮生六記》讀后感10

  難得過個無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讀完了浮生六記。

  說是六記,其實只讀了四記,另外兩篇在歷史長河里不知道飄哪兒去了。忘了在哪兒看見一句,林語堂說蕓娘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抱著“到底是怎么個可愛法,還能比我可愛嗎”的心理翻了翻這本書。看的比較不囫圇吞的是卷一的閨房記樂,和卷三的坎坷記愁。

  一篇講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賭書消得潑茶香。青梅竹馬,得償所愿,每日談詩論畫觀花賞景,鸞鳳和鳴舉案齊眉。另一篇講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趕出家門,窮困潦倒漂泊異鄉(xiāng),父親兒子妻子相繼去世,兄弟為了財產與他反目,愁緒滿懷無釋處。作者寫的倒是絲絲入扣,有感動有嘆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評價。蕓娘固然是可愛的。愛詩詞歌賦,也擅長烹飪女紅。心靈手巧,無論是插花還是開party都能別出心裁。溫柔賢惠又古靈精怪,恪守封建禮教之余,也會穿個男裝跟老公出去旅游。看上去簡直完美,唯獨一點我不喜歡,閑著沒事兒還去給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約定,她也因為各種情感上的打擊郁郁而終。試圖站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去理解這件事兒,奈何我實在已經進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實意的愛了為什么還能跟人分享;蛟S這才是男人們如此推崇蕓娘的原因吧,直男們不切實際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復,就更不知道怎么評價了。

  一開始年少求學,與蕓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見他終日靠著家里的庇蔭吃喝玩樂,被趕出家門之后窮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養(yǎng)家糊口,竟然還繼續(xù)附庸風雅…完全沒有對妻子兒女以及人生最起碼的擔當。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寫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儷情深,還照樣在出差的`半年流連青樓。與妻子第二次倉皇出逃,竟然連兒子和女兒都顧不得了。把女兒匆匆許配給表哥家的兒子做童養(yǎng)媳,托人給兒子找了個地方謀生,后來兒子早夭,沈復想的是,蕓娘不能延續(xù)后代了,為啥是蕓娘沒有后代了呢,因為別人又送給他一個小妾唄。

  看到最后這句,真是惡心的我連早飯都差點吐出來。陷入糾結。感動過人們的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寫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蘇東坡,后來又說唯有朝云能識我。冒辟疆這個始亂終棄的大渣男,竟然還有臉寫出個《影梅庵憶語》。

  這個人生啊…仔細琢磨琢磨就覺得特別不堪。所以,今天你喪了嗎?

《浮生六記》讀后感11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毙W課本里的節(jié)選,一直記憶猶新,特別是對文章名《浮生六記》這四字念念不忘,覺得有種超脫世俗的云淡風輕之感(當然小時候不會這么概括,只覺得很文藝罷了),時至今日終于讀完,但感覺隱隱有些意難平,還是提筆寫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吧。

  大概故事的開頭越美好,到結局就會越悵然。故事的主人公沈復生于書香世家,和蕓娘青梅竹馬非卿不娶,而后就順遂地結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嗯…以沈復的視角看待,確實如此,他這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大概就是和蕓娘在一起吧,蕓娘真的是我在書中見過的最完美的女性了,世上所有形容女性美好的優(yōu)良品質都能套用在她身上,沈復何德何能?誠然,他是愛蕓娘的,蕓娘也確實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他的愛比起蕓娘的付出顯得太淺薄,說他真正為了蕓娘讓開心做什么事情的話,大概只有帶著男扮女裝的她出去游玩過一次,其他好像都是蕓娘在努力的包容他,讓他維持他的孩子氣和天真;努力的維持他可笑的自尊而不惜拔釵當酒來宴請他的友人…可是即便是這樣,他都覺得一切理所應當,甚至將這些歸納于閑情寄趣,以為蕓娘甘之如飴。

  蕓娘這短短的.一生幸福嗎?后期窮困潦倒疾病纏身時有沒有一絲絲后悔?是因為憨園違背了誓言還是因為公婆誤解生活拮據骨肉分離才使得病入膏肓?種種都不得而知,但是從世俗意義上來說,沈復真的不是一個良人,他沒擔當,沒責任心,不求上進,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好像永遠是個小孩子,永遠學不會成長,最后蕓娘離開人世這種打擊也只會讓他更加沮喪……沒法在物質方面給妻子兒女保障,最后落得一家分離,死生不復相見。

  可能在感情方面他比起同時期的古人要好太多,但是還有有些接受不能,特別是蕓娘病重后他南下經商,將賺的所有錢財都用來狎妓,甚至還腆著臉說是因為“身材狀貌有類余婦蕓娘”,這樣便能顯得你專情嘛?最后還留戀不舍“半年一覺揚幫夢,贏得花船薄幸名”,這樣暗搓搓的炫耀真讓人不適,但凡他把銀錢拿回家,蕓娘也不會落得無錢醫(yī)治早早撒手人寰的地步了。

  可能正因為太真實了,所以總覺得戳到了自己的內心,可能不該苛求別人怎么度過自己的人生,或許沈復這樣孩子氣的過完一生也不失為一種幸福,但是心底還是有些為蕓娘抱不平,那么好的女子本該有更美好的人生的,可是又有誰說的準呢,說不得她真的如沈復感覺的一樣,和他在一起甘之如飴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畢竟快樂的時光只占據人生小小的一部分啊,剩下的生活的茍且才是常態(tài)吧。

《浮生六記》讀后感12

  這是一個凄婉動人又十分勵志的故事,篇幅不大卻道盡人生的滄桑與無奈。沈復就像曹雪芹一樣,在人生的過程中沉浮。所謂“浮生”也是源于此意吧,不受控制則為“浮”。

  現在的我們,對那個年代的人生觀、價值觀包括愛情觀當然都有各種不理解和不明白;但我還是感受到了一件不受時空限制的事兒,那就是——變故。變故這個話題也是怎么說都不為過,因為它基本上是脫離了所有控制,成為了一個永恒的存在。

  失去愛人是變故,家道中落是變故,納妾不成是變故,顛沛流離更是變故……幾乎走遍了全中國、閱盡了人生辛酸的沈復,行文間卻沒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從容的道來這一生之事。是真的看破,還是無奈到了盡頭?是想明白了人生,還是出離了命運?我很難揣測,唯有感其心、勞其形,算是一種狀態(tài)的釋放。

  話說回來,無論幅度大小,我們的人生也都是沉浮不定的。就跟心電圖一樣,只有起伏高低的不同,但都在起伏,沒幾個人希望變成一條線的樣子吧?所以我們能不能安心的面對沉浮,真是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tài)。

  按照目前的科技進步,我們對自己命運的控制力會越來越強,直到最后會有一批長生不死(不老難度太大)的人。這種人你說到了最后是不是也沒什么好追求的了,也不能有什么變化了?但是仔細想想他們會成為一批有史以來最害怕變化的人,因為死不了了,所以只要有一點兒生命危險的`事兒都是巨大的風險,他們的余生都將在與這種風險的對抗中度過。

  這樣看來,咱們現在這個活法兒還不錯,起碼想開了的可以不畏生死,沒想開的也頂多想多活幾年。總比扛著巨大的壓力強,不敢坐車坐船坐飛機,也不敢散步游泳玩兒攀巖,生命變成了漫長的平淡折磨,也算是被拉平了一條線,生命的存在也失去了意義。

  所以我就可以說結論了,雖然起起伏伏跌跌宕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無論遭遇多大的變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轉,即便生活真的局限于平庸,你還可以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在這里還會有棲息之所,也還有逆轉的空間和余地。

  越寫越像雞湯了,看上去有點兒像——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有回報——這樣的忽悠。但這不是我的本意,因為我覺得失去了就悲傷,得到了就歡喜,失敗了就認慫,成功了就叫囂。這些都是順理成章的,天經地義的。但無論你走上的是哪條沉浮之路,成也好,敗也罷,你的內心都要清醒自知——成敗得失都是過眼云煙,接下來的變故,又會帶你到不同境地。

  所以沈復的《浮生六記》在我看來就是起于波瀾,止于不驚。看的時候——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想的時候——卻是從容與安寧。

《浮生六記》讀后感13

  今天看完了《浮生六記》,很是感慨。我看的版本是周公度譯注的,共300多頁,前一百頁是譯文,后面200多頁是原著(由于是白話文的原因,基本幾秒就過——畢竟生活在這個年代,若不是潛心研究,看白話文還真的有點吃力)ps。不過原文有個地方我覺得很好,就是雖然簡短吧,但都有一個小標題,所以一眼看過去,至少知道個大概。

  來一段科普:《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包含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四篇文章。另外兩篇《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說是后人仿寫。

  初看第一章《閨房記樂》,已然覺得很不可思議,講的就是沈復與其妻子陳蕓的日,嵤拢睦锵胫趺磿腥绱税V情、如此趣味相投的夫妻;漸漸往下看《閑情記趣》,主要講的是沈復與其妻子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事情,又會覺得,怎么又會有這么悠閑,這么愜意的生活;進入到第三章《坎坷記愁》,心情一下子仿佛跌落谷底,蕓娘被誤解,家族生活的困擾,生活上的拮據,心想真是造化弄人,后期沈復的生活真是倍感凄涼;但同時特別感慨,尤其是諸事煩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時候,也少見(沈復)其怨言;就像書里所說:(沈復)幾無怨天尤人之詞,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這份責己甚嚴卻又如浮云漫卷的文風,使得文字記述的.春花秋月顯得彌足珍貴。最后一章《浪游記快》主要寫的是他的游記,語言之快,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遍大好河山,從另一個角度發(fā)現不同新奇的地方。(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踏遍喜愛的地方,發(fā)現各個地方的奇特景觀)

  讀本書的第一感覺真的是,主人公為什么如此之閑,按照現在的生活,主人公,就是都市生活的一個普通的小白領,與妻子一起過著溫飽有余,但有時候又頗見拮據的生活;及時如此,他們依舊非常講究生活中的細節(jié),沈復愛好花藝、擺弄景觀,蕓娘也陪著他一起,還“出謀劃策”,可以說是非常享受生活了;

  所以才會有所感慨,有所羨慕,因為現在的人,乃至社會都太浮躁了,都在想著如何掙錢,但是無論你如何努力,每天依舊感覺很累;沈復,其實就像是我們的一個縮影,過著很平凡的生活,卻又把生活過的很真實。尤其是他樂觀的心態(tài),真的很少人能夠做到。

  最后,感動于他們的愛情,羨慕于他們詩情畫意的日常生活,佩服其心胸寬廣;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身處困境,卻也甘苦自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浮生六記》讀后感14

  最近開始看一些名人的著作,想漲一下自己的閱歷和學問。《浮生六記》是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想在這個里記錄一下我個人的小小觀點和感受。

  《浮生六記》是清朝長洲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我當初購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這個名字特別有詩意,我個人喜歡這種調調的詩文,其二呢是因為書的簡介上說介紹了沈復合其妻子的.愛情故事。我總是對美好的愛情有特別的期待所以選擇這本書。

  這本書現存的一共有四個部分——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

  很多人多說羨慕文中男主人公也就是沈復與妻子甘苦與共的愛情故事。可是我看完后覺得并不竟然。沈復與陳蕓幼時相識,沈復對其一見鐘情,特地求了母親去提親,當時沈母對蕓娘(陳蕓,以下簡稱蕓娘)還是非常滿意的。那個時候的蕓娘父親早亡,留下了幼弟和母親。他們一家就靠著蕓娘的針線活補貼家用,在這樣拮據的日子里,蕓娘還讓弟弟去讀書學習。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自己還自學識字。真可謂是一個艱苦樸素認證好學的好姑娘。

  后來蕓娘和沈復結婚后,感情甚好。甚至到了沈復要學外地學習,卻舍不得蕓娘,心心念念想回家,無心讀書的地步。俗話說的好,先成家后立業(yè),但是沈復居然為了夫妻間的相聚時光,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令人大為不解。也許這也就厭惡了沈復父母后期對蕓娘厭惡禍根。身為一個合格的妻子,應該是鼓勵丈夫在外好好讀書,去考取科舉,不應該和只想著順從丈夫。另外還有一段種提到沈復和他爹在外地工作時,因為發(fā)現蕓娘會寫字于是叫了蕓娘后代其婆婆寫家書,后面婆婆覺得蕓娘的家書寫的可能有些不清不楚的,于是就不叫她寫了就自己寫了。這讓公公覺得是蕓娘不肯寫家書,顧開始不喜了,后來沈復知道了原由,想像其爹解釋,蕓娘又勸他不要說,說是恐怖遭婆婆不喜。其實我覺得這種原由,其實可以讓沈復稍加潤色后和公公反應,這樣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錯誤,讓替公公開始不喜她了。接下來公公擇妾這段我不太能理解,在古代看來娶妾很正常,但是這個是公公房里的事情,當下婆婆還健在并不應該由你一個媳婦來操辦,你這樣做了只會讓婆婆厭棄,覺得你為了討好公公背地里做這些,不夠尊重她。

  蕓娘有些在我看來不夠完美的地方,但是也不能否認她知書達理,能夠陪丈夫閑談詩書共游山水。無論貧富都能和丈夫一起風雨同舟,并不對其有任何抱怨。但是也同時因為她的這種知書達理,是的沈復更為的不求上進。

《浮生六記》讀后感15

  東坡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何謂浮生,猜想著不過是一段接著一段酸甜苦辣,時而起時而落的時光。生活不易,能用平淡從容的心態(tài)度過一生,這不禁想讓人品味沈復這一生。

  對于《浮生六記》,最初的印象大概便是語文里的《童稚》了吧,曾幾何時的背誦全文,依然歷歷在目!坝鄳浲蓵r,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當時卻只覺得這人無趣的很,看太陽、抓蚊子這樣的小事,也能專門寫一篇文章紀念?似乎只能說他從小便能捕捉生活中的樂趣,把這無趣的生活過的有一絲色彩吧。

  當讀完原著發(fā)現,原來童年生活不過是歲月中的一角而已,讓人印象深刻的,大概還是愛情故事吧。他的愛情,不像梁祝一般的曲折、凄美,卻是那么的平淡!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從最初的一見鐘情到婚后的“能察眼意,懂眉語,—舉—動,示之以色”相敬如賓,相知相守,直到最后“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萬分悲痛的陰陽兩隔。仿佛在讀書之前,剛剛看了一出虐人的瓊瑤劇。當沉沁在這愛情故事中的時候,好像穿越時空,來到他的身邊。

  送親歸來的他看到遠方佇立的倩影,臉上是隱藏不住的喜悅,加快了腳步來到她的.面前,兩人低聲細語,滿是笑容。

  山川之上,兩道人影,一人中等身材,一人嬌小婀娜,都著男裝,確是掩飾不住深情。面對著大好河山,二人談論詩詞歌賦,卻時常提起家中瑣事,從“琴棋書畫詩酒花”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個中樂趣,不足為外人道。感覺兩道身影時而模糊,時而清晰。

  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夕陽西下,遠處立著一處庭院,門前伏著一條老黃狗,庭院旁的柳樹下,夫婦二人挽手相依,看著門前的湖畔斜陽。無比和諧又溫馨的畫面,不禁想到了夫妻二人幾十年如一日的感情。讀后感·他孤獨的坐在床上,仍然記得妻子離世前對他說的字:“來世”,他似乎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到桌旁,提起筆,卻望著窗外,腦海中浮現的,是如白駒過隙般的一生。

  讀完全書后,再回想他的一生,失去愛人是變故,家道中落是變故,顛沛流離更是變故。幾乎走遍了全中國、閱盡了人生辛酸的他,行文間卻沒有什么大喜大悲,只是從容的道來這一生之事。耳邊似乎聽到了他在對我說話:雖然起伏跌宕的人生看上去很辛苦,但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質。無論遭遇多大的變故,前面都有可能峰回路轉,你還可以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在這里還會有棲息之所,也還有逆轉的空間和余地。

  所以,《浮生六記》在我看來就是起于波瀾,止于不驚。看的時候——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想的時候——卻是從容與安寧。

【《浮生六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浮生六記》讀后感12-20

《浮生六記》讀后感11-09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1-16

關于浮生六記讀后感04-15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3-10

《浮生六記》讀后感14篇03-27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2-22

《浮生六記》讀后感(15篇)03-10

浮生六記讀后感14篇03-13

《浮生六記》讀后感4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