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手時間》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手時間》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二手時間》中的已生活在20世紀,而且他們也意識到蘇聯(lián)國家暴政的可怕,即使有人本身就是受害者。但他們卻說出這樣的話:“我希望再出現(xiàn)個斯大林……只要那里是蘇維埃政權,哪怕是豬圈,我也樂意生活其中。即使是牢籠,也是個溫暖的牢籠!
為什么他們還會想回到“豬圈”里?大多問題可以從哲學的角度來回答,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切社會問題都離不開經濟上的窘迫!抖謺r間》中揭示,蘇聯(lián)解體后因為俄羅斯經濟改革造成急劇的社會貧富分化,小部分人的暴富,大多數(shù)人卻淪入貧困的狀態(tài)。富人們住高檔的別墅,用黃金打造居所,窮人卻無家可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書中說出“回到溫暖牢籠”的醫(yī)生瑪格麗特,經濟上是個失敗者。但說出“寧愿生活在豬圈中”的匿名采訪者,實際上是在克林姆林宮的身居要職。當然對于他來說,經濟原因不是第一原因。
斯大林時代直至蘇聯(lián)解體,蘇聯(lián)的經濟發(fā)展只體現(xiàn)在國家重工業(y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和太空飛船上,民眾的生活水平也就是國家輕工業(yè)處于低水準上。
從價值觀念來看,他們的思想和性格,都印上了鮮明的時代特征,國家主義價值觀對于他們的影響,已是深深印在他們骨血中,大于現(xiàn)實中的影響。蘇聯(lián)國家主義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價值觀?
《二手時間》給我們的解釋是,國家擁有一切意義,人不是真正的人,個體只有跟國家機器捆綁在一起的時候,才有所謂的價值。而且這價值,只值一顆螺絲釘。在“集體利益”和“長遠目標下,讓個體“拋頭顱,灑熱血”是這種國家主義的常態(tài)。同樣是戰(zhàn)俘,芬蘭戰(zhàn)俘獲釋后,獲得同胞們的擁抱;而蘇聯(lián)戰(zhàn)俘獲釋后,將被送進勞改營。戰(zhàn)俘對國家的唯一價值,就是戰(zhàn)死沙場,而投降試圖保存自己的性命,就是背叛。國家有權利,人民奴化無權利,只就是極權國家和暴政國家的本質。
為什么會想回到“豬圈”,為什么會害怕自由,“我害怕自由,來一個醉鬼就可以燒掉我的別墅”,奴化的教育讓他們無法面對一個沒有皮鞭和圍墻的世界。以至于在面對新的困境時,他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回到斯大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