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課程活動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校本課程活動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1
經典著作是我國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紐帶。正是通過文化經典,民族精神才得以傳播和不斷發(fā)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基于此種認識,我校把“中學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活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塊之一。優(yōu)秀的古典詩文都在我們的誦讀之列。這些作品既是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藍本,也是我校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
通過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了解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讓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潛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一、誦讀內容及方式
1、國學精粹《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道德經》以及《笠翁對韻》等,旨在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好學等方面的詩文和中外現(xiàn)、當代美文。
2、本學期主要以國學經典《弟子規(guī)》《三字經》《論語》、《笠翁對韻》為主。
3、開設經典誦讀課、活動課。每周一節(jié),由語文老師擔任教師。通過開展晨讀、早讀、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經典誦讀活動。利用自習課、輔導課、活動課、班會課等時間,開發(fā)經典詩文興趣課、體驗課等特色課程,確保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在時間、數(shù)量、質量的保證。
。1)、語文閱讀課。各年級閱讀課利用幾分鐘作為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時間,各班每周以經典誦讀課為載體,做好誦讀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動課。各年級各班級把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與校本、地方課、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注意學科整合。音樂學科與詩文誦讀的整合。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尋找或自編教學內容,將詩文誦讀與音樂融為一體。研究課:音樂中的古詩詞。美術學科與詩文誦讀的結合。給經典詩文配畫,應成為美術教學中探索學科整合的一條途徑。研究課:詩配畫。其他學科,如政治、歷史等亦可探索與詩文誦讀的相關整合。
3、充分發(fā)揮師生能動性,組織學校的各種文藝社團積極參與誦讀活動。利用黑板報、櫥窗、宣傳欄、校園廣播,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誦讀活動。
4、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實踐活動。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知識競賽、寫經典、悟經典、演經典等活動和比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終生受益。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位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學;顒优c班級活動相結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誦讀與展示相結合;評比與激勵相結合;總結與提高相結合。
二、誦讀活動基本時間安排
保證學生每天不少于30分鐘的誦讀時間。
1、早讀:早自習鈴響后即讀。
2、課前3分鐘。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負責,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吟唱或強化記憶。
3、課后班主任負責開展豐富活動,體驗“誦讀”樂趣,開展“誦讀比賽”、評選“誦讀之星”等活動。
三、活動成效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堅持,我校經典誦讀有了一些收獲,主要表現(xiàn)在:
1、通過誦讀,弘揚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祖國優(yōu)秀文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2、學生通過誦讀經典、理解經典,以經典詩文,陶冶了學生高雅情趣,開闊胸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yǎng)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良誠信的品質。
3、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掌握誦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能力,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了他們學生語文素養(yǎng)。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滿的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獲得經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國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師生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經典誦讀和德育教育結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為目標,做到讀書明理,知行合一。
與圣賢對話,與經典通行,我們亟需這無價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在國學光輝的普照下攜手共進,一路前行,滿懷著無比的崇敬,求的國學伴汝終生!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2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qū)綜合實踐與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施,搭建互相學習借鑒、交流展示的平臺,4月12日上午,“xx區(qū)綜合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整合開發(fā)開放日”系列活動以“課程實施的過程與方法”為主題的第二場活動在任各xx任各莊中心小學如期召開。xx區(qū)小學教研室主任、教研員、全區(qū)各中小學領導及教師等近200人參加了此次開放日活動。
開放日活動在一節(jié)生動的綜合實踐課例《飛吧,風箏》中拉開序幕,制作風箏、玩賞風箏、修改風箏、放飛風箏……伴著清新活潑的旋律,充滿樂趣的風箏試飛,展現(xiàn)任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參與實踐活動的激情與快樂。匯報課后的現(xiàn)場研討,高主任、xx老師及任各xx于xx總校長也參與到老師們的'互動中,各抒己見,針對課例都提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和看法,促進了教師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升,對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課堂教學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后,與會人員參觀了學校的“小小科博室”和樓道文化墻?撇┦覂热葚S富,由發(fā)展歷程、活動剪影、獲獎展示、科技之思、科技之用等幾個版塊組成,讓孩子們與科學美好地相遇。樓道文化墻以“科學普及”為核心,中外科學家介紹、科幻畫展覽、科學種植、科學生活等實現(xiàn)寓教于樂,在玩中學、玩中悟,提高全體師生的科學素質。
最后,小學教研室高啟山主任做了總結講話。他在講話中,對此次開放日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綜合實踐課例主題恰當、設計巧妙、形式新穎、內容充實;課堂學生展示精彩,有活力,是一種學習活動享受;整個活動科技特色突出。希望全區(qū)各校以本次開放日活動為契機,進一步開展好綜合實踐與校本課程整合活動,創(chuàng)建特色學校,為學生成長奠基。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3
為了更好地響應素質教育,深化藝術改革,我校于今年將電子琴這一器樂引進校本課程,拓展了音樂實踐的思路。在電子琴配套設施的前提條件下,開展興趣活動班,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近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提供有利條件。對電子琴興趣班的培訓效果進行總結:
一、電子琴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的興趣。
一開始,針對學生剛開始接觸電子琴并且音樂基礎薄弱,本學期重點內容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A、利用電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覺各音符的音高和音準。
B、了解電子琴鍵盤構成及組位。
C、通過相對位置C大調概念,熟悉琴鍵音階。
D、強調正確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觸鍵。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原因。"八年級的學生不一定優(yōu)于七年級的學生,隨著課業(yè)的加重,八年級學生在活動中的專注度似乎不及七年級的同學,所以興趣的拓展顯得更為重要。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樂學、主動學、認真學,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更易于激發(fā)他們濃厚穩(wěn)定的興趣,使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有助于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能力。
電子琴本身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琴的興趣,教師電子琴教學方法的改革把剛剛開始的按學生依據(jù)接受能力程度來劃分不同學層,因材施教,程度好的同學在鍵盤基本練習上展開作品的練習及音色節(jié)奏的協(xié)奏;程度為零或初學的同學主要基礎練習、鍵盤基本功練習。當然為更好的保持學生學琴練琴的興趣;鼓勵他們運用掌握的音色更改等效果進行練習,表現(xiàn)、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爭取成功,從而達到穩(wěn)定學生學琴興趣,磨練學生意志,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電子琴教學中各類音樂的陶冶,特別是讓他們彈奏自己熟悉的旋律如《小星星》等兒童歌曲,雖然當時學生的演奏比較生硬,斷句現(xiàn)象也很普遍,但當某個學生在演奏時,會唱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在旁邊哼唱。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使其情趣、愛好更為廣泛。學生不僅愛好音樂、藝術,科技也為他們喜好。
二、電子琴教學的實踐性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提高。
器樂教學的最大價值是促進了學生對音樂感受、體驗、表現(xiàn)、鑒賞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在電子琴教學中,學生利用電子琴試奏、試唱,掌握節(jié)奏、掌握音準;自彈自唱,熟悉樂譜;小組協(xié)作,分組分角色表演表現(xiàn)音樂,從中較好地獲得節(jié)奏感、音高感、和聲感和勇于創(chuàng)造、大膽創(chuàng)新的音樂能力。電子琴教學為學生積累了大量的音樂語言如: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還可通過欣賞、表現(xiàn)音樂作品的音樂形象,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電子琴教學實驗活動,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掌握了更多的音樂知識,同時還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體驗音樂、表現(xiàn)音樂及大膽創(chuàng)新的能力。
三、收獲和思索:
通過這幾個月興趣班的開展使老師、學生都有進步提高。"青少年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有關研究證明:大腦兩半球對人體運動和感官支配管理是交叉的,既支配左右手運動的是人的左右腦。演奏電子琴動手操作的特點,常常是雙手并用密切配合,協(xié)調運動,再加上學生在演奏時要看樂譜、識譜、要邊彈邊唱、有時要聽節(jié)奏、要選音色,在演奏中還要背譜,這一切要在同一時間里準確有序地進行,在演奏中學生的手、腦、眼、口、耳等多個器官都在協(xié)同工作中,通過演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注意力、辨別力、理解力、記憶力等。由此看來,電子琴進課堂,能調節(jié)左右腦,使人腦潛能得到開發(fā),這種效果在一般音樂課上是不能達到的。
但活動開展中也有困惑,首先就是練習時間太短促,有練琴多年經驗的同學都知道,彈奏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鍵盤最基礎的基本練習曲,每本大概要1-2年時間的練習,每天1-4小時。我們現(xiàn)在每周一節(jié)40分鐘,一學期14-15周左右,每學期總活動練習10小時左右,僅相當于正常琴童3-4天的練習度。除了教師依據(jù)學生層次靈活精選練習曲進行鍵盤基礎練習外,學生在家每天堅持1-2小時練習才有較好的鞏固與提高,但似乎能做到的學生不多,除了客觀條件,還有學生的主觀安排與選擇。所以教師多學習多探索多實踐很重要,在以后的活動中更進一步的對分層教育教學更高效的展開。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我校全面開始了學校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收益頗豐。所開課程多次得到了中國教育學會、省市各級主管部門及專家的好評。我校編撰的《膠南三名》在中國教育學會舉行的地方校本課程評選中榮獲二等獎,F(xiàn)將我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一、因地制宜,開發(fā)校本課程
。ㄒ唬┱n程開發(fā)的理性思考
學校要發(fā)展就應該重視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應該重視校園精神的滋潤和文化底蘊的積蓄與傳承,經過對學校現(xiàn)狀的全面分析,結合自身特點和周圍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確定了以“體驗社會,親近自然,了解膠南”為主題的研究內容。確定以“膠南三名”即“膠南名人知多少”“膠南名勝知多少”和“膠南名產知多少”的開發(fā)利用作為切入點,依托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培植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程開發(fā)的原則
我校開發(fā)校本課程主要遵循了兩個原則: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膠南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它不僅有靈秀的山水,豐饒的物產,還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許多名勝古跡令人矚目、許多名產令人神往、許多風流人物流傳史冊。因此,我們立足本地,讓孩子們從關注身邊的名勝、名人、名產開始,通過系列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名勝、名人和名產,珍愛名人、關注名勝、保護和發(fā)展名產;關注家庭、社區(qū)、民族和人類的關系,以此激勵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從小樹立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
2、以動促學,發(fā)展學生
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讓學生學會能搜集相關資料,學會交流與分享、學會分工與合作,并在自己所調查研究的領域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觀察、提問、調查、采訪、記錄、整理有關信息,在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途徑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ㄈ┱n程開發(fā)過程
1、組織
在教師的指導下,首先由學生自主申報,每個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意愿設計調查采訪方案,然后根據(jù)調查采訪方案的可適應性、價值性和代表性,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以民主投票方式確定組長。
2、規(guī)劃
每小組都要對活動的主題做一個初步的規(guī)劃:各活動小組都要制定出活動手冊,內容包括小組調查活動計劃;活動調查問題庫;問卷調查表;活動剪影照片集,調查活動日記等。對每個小組活動我們依據(jù)“分隊承包內容―――實地調查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展示成果”這樣一條活動線索,采取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創(chuàng)新、各顯神通。
例如:在“膠南名勝知多少”活動中,我們分成了五個小隊,分別是:千年古跡——瑯琊臺隊,歷史遺跡——齊長城隊,天然花園——珠山秀谷隊,佛教圣地——石門寺隊,在水一方——靈山島隊。各小隊成員滿懷興趣,帶著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進行實地考察,采訪群眾,上網查詢,廣泛收集資料,多方調查研究。學生對各風景名勝的地理位置、開發(fā)時間、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目前狀況及開發(fā)前景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中,許多現(xiàn)狀也引起了孩子們深深的思考,他們將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都反映給了相關部門,同時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好評。
3、總結
每次活動后,我們都要求每小組做到“五個一”:辦一份手抄報;寫一份專題調查報告;制作一塊活動展版;寫一篇活動感悟或觀察日記;召開一次成果展示會。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活動中更好地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對有創(chuàng)新精神、活動表現(xiàn)出色的小組及個人,在活動評價時學校給予獎勵。
經過多年實踐,學生們已將研究性學習成果編撰成《畫山秀水在膠南》、《展歷史畫卷,頌時代風流》、《廣袤的膠南大地,豐饒的膠南物產》系列叢書。
二、開發(fā)校本課程,提煉本土文化
學校加強對校本科課程開發(fā)工作的領導和組織,成立了校長任組長,以中層干部和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組成校本課程開發(fā)領導小組。
教導處負責調研,確定了48個校本課題,組織教師選取課題,編寫教案,基礎年級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學校根據(jù)報名人數(shù)編排班級,確定活動場所,全校統(tǒng)一活動時間為
每周周四第三、四節(jié),號稱“快樂星期四”。做到了教師固定、學生固定、場所固定、時間固定,保證了校本課程的計劃性和實效性。
選修課程主要采用學科拓展、藝術特長、實踐活動三種形式進行。
學科拓展課程有政治課的“禮儀在身邊”。物理課的“生活趣談”。語文課的“走近名著”。數(shù)學課的“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歷史課的、“歷史人物大家談”等。已經編輯成書的有:《新視點》、《博文學子必做的100個實驗》、《書香伴我行》、《博文學子必讀的100個修身故事》、《耕耘者的.足跡》等。藝術特長課程有繪畫、舞蹈、書法(軟筆、硬筆)。生活技能課程有“陶藝”“攝影”“花樣編織”等。在基礎年級學生中施行“選課”走班。每周四下午三、四節(jié)課安排為走班制時間。正是由于成績斐然,我校被評為青島市藝術教育示范學校。我校活動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團隊活動。利用假期進行社會考察、社會實踐。二是文學社活動,我校主要組織了“芳草文學社”社團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博文》?,已編輯59期。我校文學社被評為山東省優(yōu)秀文學社團。三是信息技術,我校信息技術培訓開展的扎實有效。每學期開展的“信息技術小能手”評比活動為學校增添不少的亮色。
三、體驗收獲,彰顯課改成效
回顧我們走過的學校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之路,主要收獲在以下三個方面:
1、塑造了學生
親歷實踐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個性發(fā)展空間,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搜集處理信息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活動中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更是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尊重科學的意識和認真實踐、努力鉆研的態(tài)度,學會了合作與分享,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各類課程的開設,讓學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上認真聽講,被動接受,而是自然生成了主動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習慣。
2、成就了教師
我校尋求校本課程與教師發(fā)展的整合點,讓教師與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共同成長,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課程建設能力。近幾年來,我校就有五名教師出示了青島市級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十多名教師獲省市實踐活動優(yōu)質課一、二等獎。
3、促進了校園文化特色的形成。
活動開展以來,我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得到了不斷地更新和發(fā)展,一種彼此尊重、互相協(xié)助、追求創(chuàng)新的風氣已經形成。同時推動了學校的整體變革,為重塑新型的學校文化提供了契機。近年來,我校先后獲得山東省現(xiàn)代科技教育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單位、青島市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示范學校。我校也是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重大課題“研
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研究”重點實驗基地、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學校文化與特色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素質教育的勞動技術教育實踐深化研究”實驗學校。
四、反思啟迪,堅持走校本之路
通過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要真正實現(xiàn)學校課程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做到以下三個“必須”:
1、必須正確定位校本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的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構建學習型的校園,就是讓學校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實力。而校本課程就是一個學校存在的重要的條件,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最大創(chuàng)新。
2、必須真正實現(xiàn)校本課程對教師角色的定位
課程的本質指向人的發(fā)展,校本課程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校本化”途徑,校本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營造的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育環(huán)境。因此,老師必須學會引導,學會塑造,學會研究,學會學習,學會賞識,學會與學生一起成長。
3、必須真正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學生不僅是教的對象,更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下,教師要消除權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轉變觀念,尊重學生個性,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而全面地接近學生并了解學生,重視學生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
學校要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走科研興校之路,學校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就是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會有力地促使學校管理理念的改進,會有力地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動力。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5
隨著我國課程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國課程政策發(fā)生了重大轉變;實施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校本課程開發(fā)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教師的課程職能也相繼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研究和開發(fā)課程將成為我們教師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校教師也結合實際情況對校本課程進行了研究與開發(fā),F(xiàn)將我校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有關情況作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勇于探索,大膽實踐
學校將開發(fā)校本課程納入學期工作計劃,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開發(fā)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
二、校本研發(fā)的目的
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意味著一種權力,更意味著一種責任,我校實施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簡要地概括為三個方面。
1、讓所有的教師都“動起來”
校本課程開發(fā)把學校推到了課程改革的前沿,學校成了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校本課程開發(fā)確定了學校作為課程開發(fā)的責任單位的地位,讓每個教師都行動起來。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實力,也可以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2、讓所有的教師都“站起來”
教師對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內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颇
對他們來說,是國家的規(guī)定,教材對他們來說,是專家編寫的。他們被要求嚴格忠實于國家的所有課程文件,甚至連教學的具體步驟都嚴格遵照教學參考書指定的教學步驟和課時數(shù)。教科書對他們來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們跪拜于教科書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親自參與到課程編制的整個過程。國家提供的課程標準,成為他們主動學習研究的指導性綱要,國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們自主選擇的對象。他們站在國家課程標準這塊基石上,鳥瞰著校本課程及所有教科書。
三、校本研發(fā)的意義
1、有助于推動我校新課程改革。
校本課程開發(fā)強調課程要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幫助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獲得充分的發(fā)展在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就是要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管他們的性別、智力水平和學習準備如何。我國過去的“升學教育”只注意到少數(shù)考分高的學生的發(fā)展,而忽視了那些低分和處于中間水平的大多數(shù)。當這些人畢業(yè)走向社會時,他們成了“失敗者”。學校將大批“失敗者”推向社會,而社會中的絕大多數(shù)工作又將由這些“失敗者”來承擔,這樣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全民的總體素質水平。
2、思想匯報專題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享有專業(yè)的自主權。校本課程開發(fā)給教師松綁,讓教師自主決策,這無疑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外,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個由各方面人士參加的合作和探究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反思他們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探究和合作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精神,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技能。
3、有利于形成學校特色
校本課程開發(fā)強調學校利用自身的資源、自主規(guī)劃、自我負責。這十分有利于學校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些老師開發(fā)校本課程,形成了鮮明的學校特色。
四、“校本”的體現(xiàn)方式
校本課程指的是學校根據(jù)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對學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系統(tǒng)評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shù)厣鐓^(qū)和學校的課程資源,通過自行研討、設計或與專業(yè)研究人員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編制出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他體現(xiàn)在:給學校以管理的自主權,針對學校實際進行管理工作是校本管理的基本主張。它力主學校要認真分析、甄別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立足于學校實際從事各種管理活動,既不能照搬它校的模式,也不能簡單地把學校作為一般政策、規(guī)則等的“試驗田”或應用場地。管理應植根于本校的土壤,應對本校的問題有一定的決策自主權。
五、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過程
1、明確目標。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標必須體現(xiàn)校本化,必須建立在對學校環(huán)境與學生學習需求分析的基礎之上。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長,讓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
2、落實教師。校本課程開發(fā),關鍵在落實教師,需要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高素質的有特長的教師。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長期習慣于一套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僅滿足于課程實施,視教材為圣經。因此,必須喚醒教師正確的課程意識,確立正確或合理的課程理念,積極投身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熱潮中去。
3、確定內容。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以學校為基地,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課程開發(fā)。在組織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選擇安排知識或活動序列、范文寫作班級規(guī)模、時間安排、資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事項。校本課程開發(fā)大多會打破學科的界限,把多門學科通過事例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4、聯(lián)系社會。校本課程開發(fā)絕不能與當?shù)氐纳鐣h(huán)境相脫離。當?shù)氐纳鐣h(huán)境中蘊含著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豐富資源,并能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實施提供各種有效的途徑。
5、編寫教材。校本課程開發(fā)要求將成功的經驗積累起來并形成較科學的體系和實踐內容,以教材的形式反映出來,為進一步開發(fā)和實施作參考或有利于推廣,遵循“開發(fā)──
實施──觀察──反思──再開發(fā)”這一螺旋上升的過程。
6、開展評估。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一個探索的實踐研究過程,成功與失敗并存。評估既重視結果,更應注重過程。因為校本課程開發(fā)是學校自主進行的,目的各異,所以國家很難采用類似于統(tǒng)一考試等評價手段來評價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成效。因此,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通過自我批評、自我激勵、自我改進,以保證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順利進行。
總之,經過多年來我們全體教師的努力,學校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生在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也受益匪淺,但是,畢竟還只是起步階段,很多事情還要我們自己去摸索,去實踐,其中肯定也會有一定的曲折,但我們也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去做,認真去做,我們學校的校本開發(fā)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6
校本課程實施總結 課程專家斯基爾貝克指出:“設計課程的最佳場所在學生與教師相處的地方!蔽倚J且凰詳(shù)學為主打特色的學校,多年的數(shù)學文化的積淀,形成了濃厚的數(shù)學氛圍和深厚的數(shù)學文化底蘊。學校因生制宜、因校制宜,整合現(xiàn)有的校園文化資源,開發(fā)了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玩轉數(shù)學”,并全面有效地實施了該課程。
校本課程實施是校本課程付諸實踐、走近學生、走進課堂的過程,是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是達到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為此,抓好課程管理、扎實環(huán)節(jié)落實、多方整合推進,使校本課程有序、長效落實,并在實施中不斷調整,使其日斟完善。
一、層級管理,確保校本課程的長效落實
任何一門課要全面推進落實,有效的管理是必需。為了推進課程實施,學校高度重視,確立了以校級領導直抓總管、科室推進落實、課程教師具體實施的三級課程推進模式,確保課程實施中規(guī)劃明確,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實施課程到位負責。
1、一級管理:學校領導負責總抓
學校成立以校長為主導的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全面規(guī)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指導課程實施的總體方向,并采用定期開展校本課程實施小組會議和隨機調查的形式,了解校本課程實施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課程實施方面的階段性指導意見。
2、二級推進:科室部門具體落實
校本課程的實施,主要由教科室和教導處聯(lián)手推進,落實好校本課程教學時間、教師安排、過程管理以及具體活動指導等,為校本課程的有序化、常態(tài)化實施作保障。
A、教科室統(tǒng)籌做好課程實施中的指導
校本課程建設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比較亮麗的元素,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教學有共通之處,更有許多不同之處。由于先前經驗比較匱乏,也使許多教師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有許多模糊的地方,有如隔紗望月;诖朔N情況,教科室做好相關的指導工
作是必不可少的,組織課程負責教師解讀校本課程內涵,從理論的層面了解校本課程實施的一些基本措施。與課程骨干教師討論、預見校本課程實施中可能遇到的一會問題,做到未雨綢繆。在具體實施課程中,請骨干教師上課程教學示范課,以此作引領,共同探討,摸索著前進。
B、教導處跟進課程實施中的過程管理
校本課程作為一門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一樣,需要進行過程化管理。我!巴孓D數(shù)學”校本課程安排在三至六年級同學中實施,并將課程納入課表,每周設定一節(jié),確保課程有效落實。期初要求每位課程負責教師安排好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學內容安排,每月組織相關人員對校本課程實施教師的備課、活動反思進行檢查打分,并納入“七認真”教學評比。如此有執(zhí)行力的過程管理,確保課程實施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C、三級落實:課程教師具體實施
課程的實施,最終落實到課程教師頭上。我!巴孓D數(shù)學”校本課程,在教師配備上還是比較顯力度的。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相整合,配置了一名專職教師與多名兼職教師,師資比較穩(wěn)定。課程教師以“玩轉數(shù)學”為基準,帶領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研究性學習,在提出問題、探究、解決問題和展示研究成果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魅力,鍛煉各項能力,培植學習自信。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注重過程資料的搜集與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將課程的實施落實到位。
二、扎實推進,促進校本課程的有效實施
為了扎實、有效推進校本課程的實施,我校采用由點及面的逐步推進形式,加強課堂研討,采取多樣的活動方法,切實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1、試點輻射,拓展課程實施范圍
我校是一所鎮(zhèn)村一體的聯(lián)合小學,下
設四所輔導校,為了全面推開“玩轉數(shù)學”這一校本課程,我們先從中心校四、五兩個年級入手,展開試點,探尋課程活動的實施措施和方法。經過一個學期的嘗試與摸索,課程實施的過程與方法逐漸明朗,形成了“我觀我思”、“邊玩邊探”“評價思行”這三個總體的活動序列,學生在“玩”中確立主題、制定方案、動手實踐探究、分享成果,在“玩”中反思、評價?吹綍r機日益
成熟,將課程實施推廣至三至六年級,并輻射至四所村小,拓展了校本課程實施的面,建立起比較全面的校本課程實施系統(tǒng)。
2、有效研討,提高課程實施能力
教師的課程指導能力,是確保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近兩年,市局組織開展的有效教學及課堂觀察活動異常熱烈,結合校本課程的自身特點及現(xiàn)有師資狀況,我們嘗試著開展鎮(zhèn)村聯(lián)合教研、同題異構、送教下村小等新的教研形式,努力踐行有效課堂理念,提高教師的有效課堂的執(zhí)行力。
A、鎮(zhèn)村聯(lián)合教研
我校校本課程教師比較分散,尤其是村小校本課程教師,有的一校只有兩名甚至一名,如何開展教學研討就成了比較大的難題;谶@種特殊的.原因,我們采取了鎮(zhèn)村聯(lián)合教研的形式,跟通其他學科,單周集體備課,集體備課通過網絡進行,組內教師對本課題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思考,然后由執(zhí)教者進行整體備課,同時整合入其他教師的建議,形成一份實施方案。雙周進行集中的課堂聯(lián)合研討,鎮(zhèn)村校本課程的教師,集中一處,由執(zhí)教者開設課堂教學研討課,集體評議。如在“家庭節(jié)水小探密”、“小小數(shù)字學問大”等鎮(zhèn)村聯(lián)合教研中,大家對開題課的課堂模式,基本形成了一個共識。在《商場促銷風》、《我家的幾何圖形》的調查指導活動中,也逐漸摸索出比較實在的指導方法。鎮(zhèn)村聯(lián)合教研,以中心校教師為引領,極好地帶動了村小教師的課堂實施水平,夯實了課程實施的能力基礎,全面提高了課堂實效。
B、同題異構研討
本學期,我校又推出了同題異構課堂研討形式,這種研討形式,有利于教學設計的橫向比較,有利于教師之間思維的碰撞與相互激發(fā)。期初在校本課程實施中,我們校本課程組共同商定以“采訪問題的設計指導”為研討主題。每月開設一次同題異構研討課,課后在校本課程備課欄目開設“同題異構研討課討論專區(qū)”,上課教師的教學反思以及聽課老師的聽后感想、思考,傳于專區(qū)中,供所有教師學習討論。同題異構的專題研討,能夠較快地提升教師對課型的把握能力,以及有效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
C、送教下村小活動
村小教師外出培訓與學習的機會相對比較少,在教學中獲取新的教學理念的渠道也不是很多,總體的教學處于相對的半封閉狀態(tài)。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校本課程的實施能力,學校組織校本課程教師隊伍中的骨干教師,每學期開展一次送教下村小活動。在送教活動中,將校本課程實施的一些經驗帶過去,以及幫助解決村小教師實施課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互相交流,相互促進。
3、模塊設置,形成課程實施序列
“玩轉數(shù)學”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共兩冊,以數(shù)學思想、數(shù)學文化為基本內涵,挖掘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資源,通過提煉整合,形成了“學校與數(shù)學”、“家庭與數(shù)學”、“社會與數(shù)學”、“文化與數(shù)學”四大模塊,每個模塊又分列兩個主題。四大模塊相對獨立,又必然聯(lián)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校本教材體系。在實施校本課程過程中,基本一學期一模塊,比較集中地對兩個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第二冊“家庭與數(shù)學”模塊中,就分設了《家庭節(jié)水小探密》、《小鬼當家新體驗》,兩個主題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在前一個主題活動中,學生通過調查家庭每月用水情況、實驗節(jié)約措施、提出節(jié)水金點子的活動中,了解到家庭中存在的浪費水現(xiàn)象。而從后一活動中,學生爭當家庭小主人,開展一日當家體驗,從關注家庭節(jié)水至關注家庭節(jié)能、節(jié)約物品消費,是對前一主題的有效拓展和延伸。
序列化地實施校本課程,使學生活動的視角得到了延展,并將研究活動推向了深入。
4、有機調整,增強課程實施效度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開發(fā)、實施校本課程的根本宗旨,校本教材的編寫,是基于學生的實際與學校的實際,但理論層面的設計編排與具體的實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因而,手頭的校本教材還有個再度開發(fā)的過程,彈性較大。這就要求校本課程教師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不可照本宣科,搞一刀切,而要注重聯(lián)系班級學生的具體狀況,努力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從提高活動實施的可操作性為基準,及時作出適當調整。
如在開展《商場促銷風》這一主題活動中,教材中提供的可供參考的活動小主題有“商場有哪些促銷種類”、“打折活動的實質”、“顧客該怎樣理性消費”等,結合研究問題的價值意義與可行性分析,“打折活動的實質”沒什么研究價值,因而在教學中調整為“促銷活動宣傳方式的研究”,這樣的小課題更具操作性,也更緊扣主題。另外,活動中又增設了去某大潤發(fā)超市進行實地調查這一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臨現(xiàn)場,感受促銷活動的濃烈氛圍,通過與商家的面對面接觸,深入了解促銷的形式手段及促銷產生的影響。
三、整合聯(lián)動,豐富校本課程的實施渠道
作為一門課程,單純地依靠每周一課的教學,顯然還是比較單薄的。因而,將校本課程活動有機地與學校學科教學、各項活動相整合,進一步豐富校本課程內涵,推動校本課程實施向縱深行進。
1、與校節(jié)活動整合
學校校節(jié)活動是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是營造校園積極向上、科學活潑、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的重要渠道。我校校節(jié)活動精彩紛呈,有“金絲語”閱讀節(jié)、“金點子”科技節(jié)、“金頭腦”數(shù)學節(jié)、“金手指”象棋節(jié)等。整合校節(jié)活動,將校本課程內容與校節(jié)主題活動相貫通,依托實踐活動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傳承優(yōu)良的品質。如在上學期開展的主題為“低碳生活 科學理財”的“金頭腦”數(shù)學文化節(jié)中,整合校本課程主題《存錢學問多》,在學生中開展家庭低碳生活調查、零花錢的調查研究,聆聽 “科學使用零花錢”的專題講座,學生興趣盎然,尋找生活中高排放碳的行為,提出低碳生活倡議;顒娱_展得有聲有色,意義實在。
2、與學科教學整合
“玩轉數(shù)學”校本課程的內容設置、活動形式,本身都與數(shù)學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脫離不開。在課程實施中,整合活動內容、整合活動時間、整合教師資源,使校本課程的實施更加得力,更好地走向常態(tài)化。
A、內容上的整合
校本課程的內容,與數(shù)學、語文、科學等基礎性學科是密不可分的。如第二冊校本課程教材中《走進古老的數(shù)學之謎》,其活動中涉及的古老數(shù)學著作、數(shù)學趣題以及數(shù)學思維方法,都是數(shù)學學習的范疇。再如第一冊中的《我看校園綠化》,其中的關于樹木花草的種類等,與科學上的探究活動是緊密相連的。校本課程與學科內容的整合,使得活動更加豐富,更具立體感,也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廣開思路,相互貫通,實現(xiàn)活動的最大效益。
B、時間上的整合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7
20xx學年第一學期,我們組的工作在學校的統(tǒng)一領導下,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校教科室的指導和幫助下,按照學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每位老師全面貫徹學校對教研工作的要求,從規(guī)范入手,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積極開展活動,以穩(wěn)步開展學校特色的“和秀園”為思路,并且著力開發(fā)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實現(xiàn)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目的.,形式多樣地開展教學工作,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現(xiàn)總結如下。
1、“和秀園”工作的穩(wěn)步開展。
由于學校的地理位置的優(yōu)勢,本學期七年級的新生,體會到了不一樣的校園生活,翻土,播種,學生能親身體會到農作的樂趣,也能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并且利用在菜地里的不同植物,教師給學生普及了一些生物知識,教會他們對一些生活常識的認識,并根據(jù)時節(jié)不同,耕種的植物不同,讓他們開拓了他們的見識。體現(xiàn)了“和秀園”存在的意識以及它的價值。
2、校本課程的不斷開發(fā)。
。1)本學期繼續(xù)以“小組合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思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思想,學校教務處對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開展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走班制拓展課程。
。2)完善小組建設的校本課程。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來,小組建設一直是教研組的主要思考內容,因此在校教科室的牽頭下,與組內王曉潔老師共同研究如何開展小組建設培訓,并以此為課題,在龍灣區(qū)立項。
(3)積極開展校本課程的交流活動。通過教科室的牽頭,在綜合教研組成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市地方課程。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8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所輔導的乒乓球隊員主要是由初一初二年級的部分對乒乓球感興趣的學生組成,F(xiàn)有乒乓球隊員26人,通過本學期的校本課程訓練,隊員的運動水平不斷提高。
二、取得的成績及做法:
1、加強對隊員的組織紀律管理工作,搞好訓練首先要加強組織紀律性的教育,讓學生明確體育訓練的重要性,每星期四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及時總結本周的訓練情況和安排下周的訓練計劃,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每周訓練時間安排:訓練時間:星期四下午第三節(jié)課;訓練紀律:指導老師、學生都能嚴格遵守訓練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大部分學生在訓練中不能刻苦訓練。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技能,光靠體育課是不夠的,學生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體育課上,不僅要鍛煉身體,還要對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組織紀律性教育等,要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利用課外體育活動和課間體育活動來豐富學生體育生活,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能力。
2、加強對乒乓球特長生的重點培養(yǎng)工作,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突出對體育特長生的培養(yǎng),利用體育課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對體育特長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輔導,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水平,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為各年級培養(yǎng)了一大批體育后備人才。
3、比賽方面工作,通過舉行比評選優(yōu)秀選手并進行獎勵,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存在的問題:
1、學生身體素質較差,不能夠堅持鍛煉;
2、個別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不能做到堅持訓練,遲到早退現(xiàn)象較多;
3、學校硬件設備較少,學生訓練時間較少;
4、部分學生學習不夠扎實。
5、學生由于怕苦怕累在訓練強度上還不夠,這主要因為學生在訓練中不能刻苦訓練,怕吃苦而造成的。
四、改進和措施:
1、總結過去一學期的訓練工作,查找訓練的不足,制定措施,在今后的乒乓球訓練工作中努力提高訓練質量。
2、積極和學校、班主任配合,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實際解決學生的'出勤、思想等實際問題,免除學生的后顧之憂,使他們全心投入到訓練中去。
3、在訓練中,教練員要做到區(qū)別對待,對癥下藥,發(fā)揮他們最大的潛力,力爭在下學期比賽中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
4、教練員加強學習掌握先進的體育訓練理論,應用于乒乓球的訓練實踐。不斷總結訓練經驗提高訓練質量。
5、加強梯隊建設,為今后的乒乓球儲備人才,使我校乒乓球運動有長足發(fā)展。
6、營造濃郁的乒乓球氛圍,使領導、教師、學生以及社會積極投身到這項運動中,創(chuàng)設乒乓球文化,弘揚國球精神,使乒乓球運動有效推動我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9
X月11日中午,帶著收獲和疲倦匆匆忙忙踏上歸程。從周三下午到周五下午,2天的時間,有近12個小時在路上,其他時間除了睡覺外,就是在聽報告,感覺真的挺累,但是收獲卻是不少,尤其是對于校本課程的認識,可能不夠全面,但一下子感覺豁然開朗了。長久以來一直迷惑的“校本課程”在腦海中漸漸鮮明起來。
周五的上午內容主要是山東省教學研究室中小學校本課程教研員楊璐老師的點評和來自閔行區(qū)教育學院的劉輝博士的專家報告。
楊璐老師根據(jù)本次評選中老師們提交的上課視頻、材料、說課內容和答辯內容從亮點和不足兩個方面分別進行了點評:
亮點:
一、視頻、材料亮點:
1、從各位老師提交的課程綱來看,老師們對校本課程的認識提高了,對綱要的撰寫有了完整的體系。
2、課程開發(fā)的邏輯性、知識性有了提高,文化的氣息融入其中。比如魔術課程的探究、沂水文化與校本課程的結合、XX湖文化與校本課程的結合,在課程體系上比較完整。我認為也就是學校圍繞地區(qū)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特色,主題比較鮮明。
3、從上課視頻中可以看出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起到的僅僅是指導作用。
4、課堂活動的表演形式多元,如小組探究、表演、制作展示、話劇、樹葉刻畫等。
5、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注重各學科知識的融合。在校本課程中,改變了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一節(jié)課中通常包含著科學知識、美術知識、音樂知識等等,如《微山湖紅色印記—荷》的學習,結合了詩歌、微山湖的地理位置、荷的種植方法、以及荷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意義。
6、總體來說,優(yōu)秀的校本課程要做到以下幾點:課程要有突出的問題意識(應該是校本課程開設的目標性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什么樣的發(fā)展)、課程要關注學生的幸福(通過校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感到了快樂)、課程要關注學生差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水平,給予不同的指導)、課程要體現(xiàn)研究意識(在校本課程的授課中,不能僅僅有教師的示范講解,要有學生的合作探究、有學生進行小組研究的過程,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合作探究得到收獲。)
7、授課教師有專業(yè)素養(yǎng),有科技含量,能夠解決問題、引發(fā)思考,設計問題有深度。
二、說課亮點:
1、教師的臺風、臺貌、氣質、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的靈活應變能力都很高。
2、課堂設計創(chuàng)意十足。
三、答辯亮點:
有的校本課程教師對校本課程有清晰的認識,反應快,闡述清晰。
不足:
1、概念界定不清,出現(xiàn)了:
。1)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的高度融合,如語文與寫字課程的重合、語文與經典誦讀課程的重合、美術與剪紙課程的重合、美術與陶藝課程的'重合。只有教材不是國家課程,符合學生辦學特色,是學生喜愛的、需求的,自愿參加的才是校本課程;如果是全員參加的,強迫的,就不是;如果所學的內容只是書上的一個曲目或者一首詩,那就不是校本課程。
。2)社團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重合。社團活動是學生發(fā)起,學生組織,教師不參與。
。3)綜合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重合。綜合實踐活動更多的關注學生活動;校本課程過程要比之復雜,含有多種要素,要有講義、教案、綱要、計劃、評價。
2、個別校本課程教師的授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性學習。
3、校本課程目標不夠聚焦、貪多散亂。要回歸“學生發(fā)展“這一基本目標,目標要有難度,并且不斷提高。
4、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有提高,要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要選擇自己有能力承擔的校本課程,不能單憑自己的興趣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開發(fā)校本課程。如普通話水平不過關卻去帶朗誦與主持校本課程。
而來自閔行區(qū)教育學院劉輝博士講了題為《豐富學習經歷,奠基智慧人生》的來自上海的校本課程建設經驗。上海的課程不像我們這邊的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而是按功能分為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探究性課程。而他們的校本課程包含拓展性課程和研究探究性課程。前者是必修的,后者是選修的。課程的實施包括實施策略的多元化、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活動內容的個性化、實踐體驗的興趣化、學習方式的評價正向化、課程管理的信息化等。
通過她們的講解,我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有了更多的思索,也許在以后的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我們要有一個主題支撐,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校本課程內容的融合,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喜愛開發(fā)相應的校本課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在校本課程的授課中要改變以往的授課模式,更多的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在過程中的發(fā)展、變化與幸福感;對校本課程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提高教師開發(fā)課程的意識。
校本課程活動總結10
(1)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開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和實施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自主性、實踐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探究,學會實踐,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相結合。
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實踐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等多種實踐性學習活動,對課堂教學空間和教材加以拓展,改變學生在教育中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學生的探究發(fā)現(xiàn)、大膽質疑、調查研究、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社會參與、社區(qū)服務以及勞動和技術實踐等作為重要的發(fā)展性教育活動。與各門學科課程相比較,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學習活動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統(tǒng)化的書本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以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在學科課程中,練習、操作,甚至實踐,都難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學科固有的知識體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學科課程的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學習是為了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本身。我校在開發(fā)和實施以“圍棋”為主的校本課程中,正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基礎等方面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寬松的空間。培養(yǎng)了興趣,鍛煉了能力。
(2)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的課程領域,它具有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活動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開放性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考慮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和社會需要,立足于時代對學生素質發(fā)展的挑戰(zhàn)和需要,以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為總的目的。在內容上,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著學生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只要是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只要是學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選擇的活動主題,都可以作為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這種在內容上的開放性特點,是其它任何課程的內容所不具備的。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其活動過程與結果均具有開放性。在學習活動方式和活動過程上,學生可以根據(jù)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自身已有的'經驗,采取不同的方式。通過這種開放的活動過程,鼓勵學生親身體驗,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我校的圍棋活動由來已久,而且多次在縣級正式競賽中奪取名次,因此,廣泛而深厚的氛圍自然地形成了。
(3)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生成性。
這是由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取向和該課程的開發(fā)所決定的。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強調學生親身經歷,并獲得實際的發(fā)展性的體驗,因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價值就是在該課程的實施過程之中。學生參與了活動過程本身,也就在過程中獲得逐步的發(fā)展,并且學生通過對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反思,有利于覺醒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能力。如果學生游離于活動過程,那么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是難以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價值就在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不斷地建構自我的整個精神世界,發(fā)展實踐能力;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生成的過程,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價值動態(tài)體現(xiàn)的過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來看,綜合實踐活動成為一種對學生發(fā)展具有價值的課程,本身就是不斷生成的,是教師和學生一道創(chuàng)生的課程。
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jù)預定模式的機械裝配過程。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活動方式、活動過程,都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活動的主題,從而自主確定或選擇的。在活動的展開過程中,學生又從他所能接觸的情境和資源中收集解決問題的資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動方案或活動計劃。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動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發(fā)展。新的主題不斷生成,興趣盎然的過程,學生在其中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認識不斷深化,體驗不斷豐富,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集中表現(xiàn)。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fā)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和實施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和教師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動態(tài)生成和發(fā)展。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的實踐活動:以手抄報的方式舉辦一期有關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教師節(jié)的板報展覽。這其實就是學生的學習經歷、生活的環(huán)境等生成的,很自然的內容。學生也極有興趣和動力。學生在進行這項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地進行研究和體驗,能說他們沒有收獲嗎?
(4)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的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他們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及方式及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方案和活動結果呈現(xiàn)的形式,指導教師只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綜合實踐活動開放的活動領域或活動內容、開放的活動方式和活動過程,為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樣,在上例的活動中教師只是布置了一下內容,確定了一個負責人,告訴學生自愿參與。但學生卻幾乎全部都參加了。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認識,雖然一開始七嘴八舌,但最終的結果是喜人的。收獲最多的還是孩子們。
(5)綜合性校本課程的開設目標及內容和形式之間應有機結合,以求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
因此將學生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協(xié)同參與,促進各種素質的和諧發(fā)展。首先活動目標的綜合,不僅有社會意識、科學精神等情感目標,也有搜集信息、處理問題等能力目標,還有各種知識性目標;其次,活動內容綜合,圍繞活動主題,包含社會、環(huán)境、自然、農業(yè)、科技等各種知識;再次,活動方式也是綜合的。根據(jù)主題需要,采用參觀、調查、討論、設計等多種活動形式,自主探究,積極建構。我校的綜合實踐課和以圍棋、信息技術、興趣體育、電子琴、研究性學習、少先隊活動、以及各學科課程等都參與到了其中,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
當然,如果能開發(fā)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將更加科學地促進學校對人才的建設和培養(yǎng)。這將是我們下一階段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陽邑學校
20xx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