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名句(15篇)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說到名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蘊(yùn)含著深邃的哲理,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在議論文中既可作為論點(diǎn),又可作為論據(jù)。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名言名句,歡迎閱讀與收藏。
孔子名言名句1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其使民也義。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 放于利而行,多怨。
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2)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3)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5)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6)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孔子名言名句2
1、孔子說:君子有九個想法:觀看和思考清楚,聽力和思維,思維和溫暖的顏色,考慮外觀,榮譽(yù)的思考,思考的忠誠,思考,思考的尊重,懷疑的思維,思維的困難,思維的公義。
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懂的人感動,善的人安靜,懂的人快樂,善的人長久。
3、見好皆達(dá),見不好如探湯。
4、氣要忘記飯,樂要忘記愁,不知道老了會不會云來。
5、子的四種教導(dǎo):誠實和信實。
6、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
7、生活而不改變就是生活。
8、三連,必有我嚴(yán)老師。選擇好的.,然后跟隨它;選擇壞的,然后改變它。
9、孔子說:“君子自求多福,小人自求多福。”
10、敏感而好學(xué),問心無愧,帶著那份文字。
11、不要害怕知道,但要知道。
12、孔子說:“古人不作聲,羞恥也不作聲!
13、溫故而知新,可以當(dāng)老師。
14、孔子說:“君子要言之遲,行之快!
15、學(xué)而不思則罔;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6、紳士是坦率的,小人是長的。
17、生氣,難道不是一個有德之士嗎?
18、兒子絕對四:不意,不一定,不實,不我。
19、一個學(xué)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認(rèn)為仁慈已經(jīng)發(fā)揮了作用不是很沉重嗎?死后,不太遠(yuǎn)?
20、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21、默默而知,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我在哉。
22、孔子曰:虎之鋒何,死而無悔,盡其所能。吞吃勸戒的,也必懼怕。
23、歲月老了冷,才知松柏凋零后也。
24、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
25、看看它們是什么,看看它們是什么,看看它們是什么。男人有多瘦?男人有多瘦?
26、紳士不尋找食物,紳士不擔(dān)心道路。
27、老年人放松,朋友們相信,年輕人放松。
28、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孔子名言名句3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xué)則殆!?
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而已!
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名言名句4
1.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3.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4.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5.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7.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8.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不學(xué)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9. 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0.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1.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12.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5.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7. 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19.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20.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名言名句5
1) 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 ——孔子
2)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
3)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
4)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5)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孔子
6)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孔子
7) 少成若天性,習(xí)慣如自然。 ——孔子
8) 孔子曰:不學(xué)禮,無以立。 ——孔子
9)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
10)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孔子
11)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12)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孔子
13) 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孔子
14)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15)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
16) 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17) 夫子莞爾而笑。 ——孔子
18)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孔子
19)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dú)馕炊ǎ渲谏?及其壯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孔子
20)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
孔子名言名句6
1、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4、過,則匆憚改。
5、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0、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2、吾日三省吾身。
1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5、不學(xué)禮,無以立。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g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學(xué)習(xí)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
17、巧言令色,鮮矣仁!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2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7、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8、匹夫不可奪志也。
2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30、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3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3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3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7、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8、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9、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4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44、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4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46、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4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0、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乎!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5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5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5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7、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
58、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6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6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64、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5、聽其言而觀其行。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67、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ィ渲诘谩?/p>
68、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70、不遷怒,不二過。
7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7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73、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7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75、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7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
78、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
7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80、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名言名句7
1、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匹夫不可奪志也。
4、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xué)習(xí)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學(xué)習(xí)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
7、不學(xué)禮,無以立。
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1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4、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弊g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15、道不同,不相為謀。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7、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8、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9、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0、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3、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6、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笨鬃诱f:“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7、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8、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1、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32、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3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7、小不忍則亂大謀。
3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9、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1、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孔子名言名句8
1、眼淚越流越無聲,只有對往事的悔薄之情,倚重淡清之省,盈盈,一幅憂傷的畫不可能。
2、半死不活的浮萍帶著死水,一夜寒雨葬花。靈魂是楊柳吹斷,繞著地平線。
3、我是世界上一個憂郁的客人,在心碎的聲音中回憶我的一生。
4、不信,則成為知己。綠色的眼睛歌唱著一切不老的,要尊敬以前,擦干英雄的眼淚。月亮像水一樣。
5、用將月之窗掃去,撐到這夜依依惜別。
6、憂郁的云飛,藍(lán)天知什么?不見相思,空倚相思樹。
7、我是人間惆悵的客,一生記憶的斷腸聲。
8、春天也去了,人在東畫樓。芳草綠粘天一角,落花紅沁水三弓,好風(fēng)光總與誰同?
9、那是一張美麗的臉,也是一張熟悉的臉,熟悉得足以花去兩個年輕人半輩子,熟悉得如夢如醒。
10、上個月最難熬的一天,一夕如環(huán),夕夕成絕命。如果它像月兒的末端一樣,冰雪為你保暖。
11、誰也不窮,舊的旅游季節(jié)好日子。心碎的人到老。
12、衣袖掛影瘦,衣袖掛影瘦。一劍一風(fēng)一劍一紅,紅紅的絲。
13、風(fēng)一場多,雪一場多,顫國心夢不,家園無此聲。
14、隱隱的烏鴉做,小站恨因為誰?突然雪過香亭落了,微風(fēng)吹來了花瓶里的梅花,心已成灰。
15、立山語半晚后,淚雨零響終不怨。什么都像薄幸的金一郎,比翼雙飛的同一天。
16、月亮多情該笑我了,現(xiàn)在就笑我吧。辜負(fù)了春天的心,獨(dú)自閑獨(dú)自唱。
孔子名言名句9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3、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6、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
9、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0、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1、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12、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3、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dú)也。
14、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6、將知識默記在心,學(xué)習(xí)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17、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18、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1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0、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2、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故為政在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3、是可忍,孰不可忍?
24、孔子家語: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25、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7、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
2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29、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34、 《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5、習(xí)相近也,性相遠(yuǎn)也。
36、中人以上,能夠語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夠語上也。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9、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謂之學(xué)矣。
40、知道學(xué)習(xí)不如喜歡學(xué)習(xí),喜歡學(xué)習(xí)不如以學(xué)習(xí)為快樂。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3、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4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5、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6、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7、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8、朝聞道,夕死可矣。
49、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1、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52、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
53、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5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56、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57、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8、聽其言而觀其行。
5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0、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61、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dá);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62、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6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64、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65、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66、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67、不學(xué)詩,無以言。
68、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9、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70、巧言令色,鮮矣仁。
7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7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孔子名言名句10
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有朋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朝聞道,夕死可矣。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0、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1、名不正,則言不順。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3、割雞焉用牛刀?
1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7、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18、道不同,不相為謀。
19、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0、小不忍,則亂大謀。
2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2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2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2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9、解釋:對可以交往的人而不與之交往,是錯失了人;對不可以交談的人而與之交談,是失言。他認(rèn)為只有聰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3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3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3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7、朽木不可雕也。
38、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2、見得思義。
4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8、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4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1、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5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53、聽其言而觀其行。
54、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5、有教無類
5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5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6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孔子名言名句11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鬃
2、不遷怒,不貳過!鬃
3、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鬃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6、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鬃
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鬃
9、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鬃
10、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鬃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鬃
12、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13、過則勿憚改。——孔子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鬃
15、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鬃
1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鬃
1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鬃
18、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鬃
1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鬃
2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鬃
21、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鬃
2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鬃
2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5、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2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子
27、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孔子
28、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鬃
29、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鬃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
31、過猶不及!鬃
32、大德必得其壽。——孔子
33、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鬃
34、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鬃
35、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孔子
36、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鬃
3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dá),知我者其天乎!——孔子
3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孔子
39、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鬃
40、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鬃
4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鬃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44、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鬃
45、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鬃
46、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鬃
47、禮之用,和為貴!鬃
48、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
49、德不孤,必有鄰!鬃
50、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鬃
5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孔子
5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鬃
5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鬃
54、因材施教。——孔子
55、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5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鬃
5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鬃
5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
5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鬃
60、君子之道四焉,強(qiáng)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鬃
6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p>
62、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孔子
63、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鬃
6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鬃
65、無為而治!鬃
66、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鬃
67、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鬃
6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鬃
69、少成若天性,習(xí)慣如自然!鬃
70、君子以當(dāng)仁不讓!鬃
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鬃
73、辭達(dá)而已矣!鬃
7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鬃
75、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鬃
76、當(dāng)仁,不讓于師。——孔子
77、知恥近乎勇!鬃
78、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鬃
7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五者備矣,然后能事其親!鬃
80、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鬃
8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鬃
82、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鬃
8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鬃
84、苛政猛于虎!鬃
8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鬃
86、不學(xué)禮,無以立!鬃
87、割雞焉用牛刀。——孔子
8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鬃
8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鬃
90、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91、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
9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鬃
93、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yuǎn),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孔子
9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鬃
95、有教無類!鬃
孔子名言名句12
一、孔子名言
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
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賢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于產(chǎn)!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В涫律弦簿,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
1、不學(xué)禮,無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4、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8、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2、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過,則匆憚改。
15、不遷怒,不二過。
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2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3、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5、巧言亂德。
26、巧言令色,鮮矣仁。
27、剛、毅、木、訥近仁。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聽其言而觀其行。
30、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1、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3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5、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36、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3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9、禮之用,和為貴。
40、放于利而行,多怨。
四、孔子勸學(xué)名言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4、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5、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9、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16、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1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19、不學(xué)詩,無以言。
2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1、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22、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23、有教無類。
2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名言名句13
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孔子名言名句(“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9、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10、放于利而行,多怨。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13、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4、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1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9、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過,則匆憚改。
2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2、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4、子謂于產(chǎn)!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В涫律弦簿,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擇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孔子名言名句14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人皆可以為堯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盡信書,不如無書。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名言名句15
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3、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4、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偅渲诙;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p>
5、巧言令色,鮮矣仁!
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9、不遷怒,不貳過。
10、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12、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3、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禮之用,和為貴。
16、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7、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18、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19、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21、聽其言而觀其行。
2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2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省也。
2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5、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6、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7、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8、過,則匆憚改。
29、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3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3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4、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5、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37、少之時,血?dú)馕炊,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dú)夥絼,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dú)饧人,戒之在得?/p>
3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9、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4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4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4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xué)乎!
47、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8、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49、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5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4、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55、夫達(dá)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5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7、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8、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5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6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6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62、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6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6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6、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67、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68、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69、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
7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7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3、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7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7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7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8、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0、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8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2、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8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8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8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86、不學(xué)禮,無以立。
87、孔子曰:“弗學(xué)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88、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8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90、不遷怒,不二過。
91、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9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9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4、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9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99、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0、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01、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2、吾日三省吾身。
10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4、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105、小不忍則亂大謀。
10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07、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
108、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09、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1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名言名句】相關(guān)文章:
孔子經(jīng)典名言名句09-02
孔子名言名句04-17
孔子的名言名句10-30
孔子名言名句名言匯總08-08
孔子的勵志名言名句03-10
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03-16
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名句11-02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02-21
孔子的名言名句匯總03-19
孔子名言名句15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