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非子名言名句 推薦度:
- 感恩名言 推薦度:
- 誠信的名言 推薦度:
- 薩特名言 推薦度:
- 金庸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韓非子名言13篇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jì)錄的,經(jīng)過實(shí)踐所得出的結(jié)論或建議,以及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韓非子名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韓非子名言1
1、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2、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3、欲速則不達(dá)。——《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4、不吹毛而求小疵!俄n非子·大體》
5、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zhàn)法》
6、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俄n非子·難一》
8、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9、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10、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俄n非子·說林上》
11、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俄n非子·說難》
12、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13、明主之所導(dǎo)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14、凡奸臣皆欲順人主之心,以取親幸之勢也。是以主有所善,臣從而譽(yù)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毀之。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
16、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18、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qiáng)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19、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20、主失其神,虎隨其后;主上不知,虎將為狗。
21、偏借其權(quán)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quán)勢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23、故明主之治國也,明賞,則民勸功;嚴(yán)刑,則民親法。
24、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26、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27、探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
28、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29、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qū)蠅蠅愈至。
30、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31、群臣為學(xué),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32、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
3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qiáng),先戰(zhàn)者勝。
34、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35、涵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36、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
37、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
38、臣主之利相與異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39、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40、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zé)其功。功當(dāng)其事,事當(dāng)其言,則賞;功不當(dāng)其事,事不當(dāng)其言,則誅。
41、自勝謂之強(qiáng)。(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qiáng)者)
42、自見之謂明。(能夠認(rèn)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43、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qiáng)。(訂下心愿,志向是難的,不在勝別人,而在戰(zhàn)勝自己的懶怯疑。)
44、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45、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46、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jì)得道的,也要算計(jì)失去的)
47、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48、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49、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50、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51、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時機(jī)的盈虛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務(wù)的生死是一體的)(說明∶君主不可因?yàn)檫@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52、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5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54、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55、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56、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57、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yè),不逞勇武依然強(qiáng)大)
58、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59、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6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國家的大權(quán),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quán)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61、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烹調(diào)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62、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 他,身邊的人樂于結(jié)交他,遠(yuǎn)方的人真心贊譽(yù)他,權(quán)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63、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君主聽?wèi){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64、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65、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66、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長處,所以能取得大名;不過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業(yè))
67、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賢德的事情卻不以賢德自居,還有什么事是辦不好的)
68、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69、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韓非子名言2
1.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guī)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計(jì)會規(guī)矩也
2.懸衡而知平,沒規(guī)而知圓
3.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4.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fā)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5.巧詐不如拙誠。
6.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7.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10.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
11.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12.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13.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14.自見之謂明。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16.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
17.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8.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19.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20.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
21.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家法,雖危不亡。
22.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23.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24.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25.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26.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28.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29.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30.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3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32.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韓非子名言3
1、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
2、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惡。
3、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4、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5、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6、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7、國無常強(qiáng),無常弱。奉法者強(qiáng)則國強(qiáng),奉法者弱則國弱。
8、右手畫圓,左手畫方,不能兩成。
9、小信誠則大信立。
10、內(nèi)外相應(yīng),言行相稱。
11、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fā)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12、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韓非子名言4
1自勝謂之強(qiáng)。(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qiáng)者)
2自見之謂明。(能夠認(rèn)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3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jì)得道的,也要算計(jì)失去的)
4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5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6不吹毛而求小疵!俄n非子·大體》
7勝而不驕,敗而不怨。——《商君書·戰(zhàn)法》
8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9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1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難一)
11欲速則不達(dá)!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12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13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俄n非子·說林上》
14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15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俄n非子·難言》
16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1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18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19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20慈母有敗子
21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二韓非子寓言:
自相矛盾。鄭人買鞋。諱疾忌醫(yī)。殺豬教子。三人成虎。中飽私囊。子罕辭玉。
守株待兔。濫竽充數(shù)。螳螂捕蟬。老馬識途。宋人疑鄰。和氏之璧。買櫝還珠。
揠苗助長。一鳴驚人。有的放矢。惡貫滿盈。舍近求遠(yuǎn)。進(jìn)退維谷。
韓非子名言5
1.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2.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臵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3.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4.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5.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6.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7.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8.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yè),不逞勇武依然強(qiáng)大)
10.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14.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國家的'大權(quán),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須有權(quán)有勢,才能治理天下
15.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 他,身邊的人樂于結(jié)交他,遠(yuǎn)方的人真心贊譽(yù)他,權(quán)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16. 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君主聽?wèi){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17.使殺生之機(jī),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quán)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jī))
18.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于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yán)就會被臣下欺凌)
19.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于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quán)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zhuǎn)而要仰仗臣下了)
21.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22.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說明∶栽培人時應(yīng)個格外謹(jǐn)慎)
23.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xi1),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沒有權(quán)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并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24.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25.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一國的存亡要看權(quán)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應(yīng)看國家武力的強(qiáng)弱)
26.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27.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當(dāng)形勢不便時,是不應(yīng)該逞強(qiáng)的)
28.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29.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嚴(yán)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柔弱的,所以經(jīng)常有人淹死)
30.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31.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事情有做了卻不成功的,但這也勝過不去做的)
32.私行勝,則少公功。(營私舞弊之風(fēng)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
33.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在路上賽馬,不是領(lǐng)先就是落后,而此時還總是關(guān)注對手的話,又怎么能得心應(yīng)手地駕馭自己的馬呢?)
34.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不因過度思考使內(nèi)心疲憊,不因個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據(jù)法令和權(quán)謀來治理國家,通過賞罰來彰顯是非。)
3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圣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jī)巧的。因?yàn)椴粧仐壷菓]機(jī)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36.巧為輗,拙為鳶。(做車輗是聰明的,做木鳶卻是愚笨的)(說明∶考慮成本與實(shí)際功效)
韓非子名言6
1、遠(yuǎn)水不救近火!俄n非子說林上》
2、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qiáng)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韓非《韓非子守道》
3、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譯千里大堤,因?yàn)橛邢N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yàn)闊焽璧目p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zāi)而焚毀。
4、巧詐不如拙誠!n非子
5、治強(qiáng)生于法,弱亂生于阿。韓非子
6、侍人不如自侍,人之為己者不如之為人者也。韓非子
7、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8、巧詐不如拙誠!俄n非子.說林上》
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俄n非子.難一》
10、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11、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韓非《韓非子·喻志》
12、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韓非子《韓非子顯學(xué)》
13、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韓非子名言7
1、探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
2、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3、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4、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5、夫民之一性一,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6、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7、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8、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9、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10、因可勢,求易道。
11、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2、私行勝,則少公功。
13、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qiáng)。
1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15、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
16、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17、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18、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19、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20、故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21、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2、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3、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qiáng)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一奸一。
24、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
25、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
26、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2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28、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29、自見之謂明。
30、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
31、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32、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33、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34、故明主之治國也,明賞,則民勸功;嚴(yán)刑,則民親法。
35、君無見其所欲。
36、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37、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8、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
39、欲速則不達(dá)。
40、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guī)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計(jì)會規(guī)矩也。
41、巧為輗,拙為鳶。
42、明主之所導(dǎo)制其臣者,二一柄一而已矣。二一柄一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43、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
44、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
45、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46、千里之堤,毀于蟻一穴一。
47、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
48、一愛一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49、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50、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1、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5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4、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55、佯一愛一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一愛一也。
56、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57、群臣為學(xué),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58、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
59、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60、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qū)蠅蠅愈至。
61、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
62、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63、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
64、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
65、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
6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67、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68、偏借其權(quán)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quán)勢也。
6一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
70、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71、懸衡而知平,沒規(guī)而知圓。
72、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一愛一則親,不一愛一則疏。
73、民之一性一,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74、自勝謂之強(qiáng)。
75、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76、仁者謂其中心欣然一愛一人也。
7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qiáng),先戰(zhàn)者勝。
78、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79、主失其神,虎隨其后;主上不知,虎將為狗。
80、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81、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82、一愛一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83、一愛一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84、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85、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86、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87、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識而后能發(fā)。
88、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
89、使殺生之機(jī),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90、不吹一毛一而求小疵。
91、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92、涵掩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9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
94、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
95、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zé)其功。功當(dāng)其事,事當(dāng)其言,則賞;功不當(dāng)其事,事不當(dāng)其言,則誅。
96、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97、故人行一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98、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
韓非子名言8
1. 不吹毛而求小疵!俄n非子大體》
2.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渡叹龝鴳(zhàn)法》
3.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
4.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韓非子喻老)
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子難一)
6. 欲速則不達(dá)。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7.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俄n非子五蠹》
8.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俄n非子說林上》
9.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韓非子說難》
10. 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 《韓非子難言》
11. 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12.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13. 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14. 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15. 慈母有敗子
16. 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17. 自勝謂之強(qiáng)。(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強(qiáng)者)
18. 自見之謂明。(能夠認(rèn)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9. 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既要算計(jì)得道的,也要算計(jì)失去的')
20.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事情有時候要做成他卻往往要先敗壞它)
21.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22.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23. 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24.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
25. 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26. 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27. 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28.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yè),不逞勇武依然強(qiáng)大)
29.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0.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31.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32.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33.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34.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韓非子名言9
1.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2.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3.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4. 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
5. 自見之謂明。
6. 自勝謂之強(qiáng)。
7. 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
8. 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9. 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
10.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1.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2. 欲速則不達(dá)。
13. 不吹毛而求小疵。
14. 勢不足以化則除之。
15. 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
16. 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17. 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18. 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19. 千里之馬時一,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
20. 圣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21.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2. 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23.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24.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25.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26.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 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28. 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29. 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
30.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31. 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32. 私行勝,則少公功。
33. 遠(yuǎn)聽而近視以審內(nèi)外之失,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
34.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5.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36. 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37. 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38.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9. 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40. 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41. 因可勢,求易道。
42.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43. 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44. 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5. 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
46. 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
47. 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48. 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49.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50. 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51. 君無見其所欲。
52.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53.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54. 慈母有敗子。
55. 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
56.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7. 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58.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59.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0.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61. 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62. 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63. 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64. 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65. 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66. 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67. 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68. 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69. 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
70. 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71. 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72. 數(shù)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fēng);不勝春風(fēng),枝將害心。
73. 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74. 使殺生之機(jī),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75. 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76. 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77. 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78. 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79. 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80. 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
81.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82.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83.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84. 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qiáng),先戰(zhàn)者勝。
85. 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86.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87. 行成于思,毀于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韓非子名言10
1、探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
2、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3、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4、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5、 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6、 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7、 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8、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9、 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10、 因可勢,求易道。
11、 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12、 私行勝,則少公功。
13、 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qiáng)。
14、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15、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
16、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17、 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18、 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19、 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20、 故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21、 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23、 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qiáng)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24、 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
25、 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
26、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27、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28、 立志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
29、 自見之謂明。
30、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
31、 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32、 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33、 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34、 故明主之治國也,明賞,則民勸功;嚴(yán)刑,則民親法。
35、 君無見其所欲。
36、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37、 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38、 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
39、 欲速則不達(dá)。
61、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40、 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41、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2、 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43、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44、 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45、 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46、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47、 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48、 不吹毛而求小疵。
49、 華而不實(shí),虛而無用。
50、 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51、 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
52、 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53、 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
54、 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55、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6、 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57、 圣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58、 因可勢,求易道。
韓非子名言11
1、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烹調(diào)小魚卻屢次翻動,那就會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國卻屢次更改法令,那就會使百姓不看其苦)
2、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魚游到岸邊擱淺的是時候,就會被螻蟻吃掉)
3、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一只手擊掌,即使再用力也不會有聲音)
4、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過于寵信臣下,必然會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權(quán)勢過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5、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群臣本來的面目顯現(xiàn)出來,那么君主就不會收到蒙蔽了)
6、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權(quán)柄在手就是所說的重,不離本位就是所說的靜。持重者能夠控御輕浮者,寧靜者能夠克制急躁莽撞)
7、君無見其所欲。(君主不應(yīng)該表露自己的喜好)
8、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眾人會全力幫助他,身邊的人樂于結(jié)交他,遠(yuǎn)方的人真心贊譽(yù)他,權(quán)高位重的人也會推崇他)
9、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長處,所以能取得大名;不過早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業(yè))
10、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谿,材非長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沒有權(quán)勢,即使是賢人也無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萬丈深淵。這并非是木頭長,而是它所處的地位高。)
11、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過于寵溺臣下,法令就難以確立。缺乏威嚴(yán)就會被臣下欺凌)
12、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歡任用賢能之士,那么臣下就會自我粉飾迎合來君主)(說明∶還是讓大家各司其職,別把希望寄托在個別的賢能之士身上,防止權(quán)利的偏移)
13、存亡在虛實(shí),不在于眾寡。(一國的存亡要看權(quán)柄是否掌握在君主手里,而不應(yīng)看國家武力的強(qiáng)弱)
14、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君主隱藏自己的好惡,才會得見臣下的本來面目;拋去舊有的成見,不顯露自己的智慧,才會讓臣下各守其職)
15、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具體事務(wù)交由各級負(fù)責(zé)人去執(zhí)行,而君主應(yīng)保證中央權(quán)力的鞏固。只要君主能在準(zhǔn)確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會效勞)
16、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當(dāng)形勢不便時,是不應(yīng)該逞強(qiáng)的)
17、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火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嚴(yán)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傷;水的形態(tài)看起來是柔弱的,所以經(jīng)常有人淹死)
18、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顯賢能可以成就大業(yè),不逞勇武依然強(qiáng)大)
19、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君主隱藏智慧,不露才能,臣下就無法猜測他的意圖)
20、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而種植荊棘,長大了卻會刺傷人。)(說明∶栽培人時應(yīng)個格外謹(jǐn)慎)
21、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維修喪失轉(zhuǎn)而要仰仗臣下了)
22、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在路上賽馬,不是領(lǐng)先就是落后,而此時還總是關(guān)注對手的話,又怎么能得心應(yīng)手地駕馭自己的馬呢?)
23、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像和氏璧那樣的美玉,不必用五色飾物來裝飾)
24、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用眼過度,則視力下降;用耳過度,就會聽力下降;用腦過度,就會思慮混亂)
25、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置身事外,才會看清真相;保持冷靜,才能制定出行動原則)
26、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恬靜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則,平穩(wěn)安閑之后才能察知禍福的端倪)(說明∶拒斥外界的誘惑)
27、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事情有做了卻不成功的,但這也勝過不去做的)
28、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做賢德的事情卻不以賢德自居,還有什么事是辦不好的)
29、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yàn)闊o為而聚集,因無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穩(wěn),因不用而牢固。
30、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對于復(fù)雜的世事來說,個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個人的`渺小智慧難以處理繁雜事務(wù),所以應(yīng)該利用工具來處理事務(wù))(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員的設(shè)置等)
31、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法一定要讓人明了,而術(shù)一定不能被人覺察)
32、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圣人處世,是不需要智慮與機(jī)巧的。因?yàn)椴粧仐壷菓]機(jī)巧,就很難維持長久。)
33、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時機(jī)的盈虛是并存的,世事的利弊是兼有的,事務(wù)的生死是一體的)(說明∶君主不可因?yàn)檫@些不可避免的得失而怨怒)
34、私行勝,則少公功。(營私舞弊之風(fēng)盛行,臣下就不能盡職為君效力了)
35、因可勢,求易道。(根據(jù)可以成功的形勢,來尋求易于成功的方法)
36、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看見就好像沒看見,聽到好像沒聽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7、虛靜無事,以暗見疵。(保持虛靜無為的狀態(tài),往往會從隱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為漏洞)
38、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最大的利益莫過于簡樸,最大的福澤莫過于安穩(wěn))
39、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如果是君主所厭惡的,那么群臣就會將其隱匿起來;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會弄虛作假來迎合)
40、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惡來選擇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來容納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廣博)
41、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所以應(yīng)該將親近好厭惡等情緒一并拋棄,才能成功地使用權(quán)謀之術(shù))
42、倒言反事以嘗所疑。(故意正話反說或正事反做,來試探臣下)
43、使殺生之機(jī),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殺予奪之權(quán)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來君主就有失勢的危機(jī))
44、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不因過度思考使內(nèi)心疲憊,不因個人私欲而令自身受害;依據(jù)法令和權(quán)謀來治理國家,通過賞罰來彰顯是非。)
45、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君主聽?wèi){臣下私自施予刑罰與恩德,這樣一來就會反為臣下所控制)
4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世間萬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無為而治。)
47、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假裝憎惡,就無法對其再加以憎惡;假裝憎惡,就無法再對其施以恩惠)
48、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間總有得不到的東西,也總有辦不到的事)
49、去甚去泰,身乃無害。(行為不過度,才不會危及己身)
50、巧為輗,拙為鳶。(做車輗是聰明的,做木鳶卻是愚笨的)(說明∶考慮成本與實(shí)際功效)
韓非子名言12
1、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2、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識而后能發(fā)
3、欲成方面圓而隨其規(guī)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guī)矩,議言之士,計(jì)會規(guī)矩也
4、懸衡而知平,沒規(guī)而知圓
5、目失鏡,則無以正須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
6、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
7、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8、小信誠則大信立。
9、私行勝,則少公功。
10、數(shù)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fēng);不勝春風(fēng),枝將害心。
11、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
12、自見之謂明。
13、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
14、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
15、人主無威而重在左右。
16、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
17、佯愛人,不得復(fù)憎也;佯憎人,不得復(fù)愛也。
18、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19、君臣之利異,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20、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21、欲成其事,先敗其事。
22、使殺生之機(jī),奪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23、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24、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
2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于法術(shù),托是非于賞罰。
26、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7、遠(yuǎn)聽而近視以審內(nèi)外之失,省同異之言以知朋黨之分。
28、舉世有道,計(jì)入有計(jì)出。
29、明君無為于上,群臣竦懼乎下。
30、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為惠於法之內(nèi),動無非法。
31、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32、饕貪而無饜,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33、自勝謂之強(qiáng)。
34、千里之馬時一,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
35、勢不足以化則除之。
36、火形嚴(yán),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
37、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38、民之性,饑而求食,勞而求快,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jì)利,死則慮名。
39、凡人之大體,取舍同者則相是也,取舍異者則相非也。
40、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41、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
42、利莫長于簡,福莫久于安。
43、故勢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4、長袖善舞,多錢善賈。
45、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
46、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
47、夫有材而無勢,雖賢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則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位高也。
48、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
49、君無見其所欲。
50、人行事施予,以利之為心,則越人易和;以害之為心,則父子離且怨。
51、非知之難也,處之則難也。
52、眾人助之以力,近者結(jié)之以成,遠(yuǎn)者欲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
53、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54、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
55、虛則知實(shí)之情,靜則知動者正。
56、時有滿虛,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7、以儉得之,以奢失之。
58、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
59、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強(qiáng),先戰(zhàn)者勝。
60、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61、太山不立好惡,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小助,故能成其富。
62、人臣挾大利以從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盡而不望。
63、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
6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5、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66、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難以為常。
67、法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
68、故視強(qiáng),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
69、故去喜去惡,虛心以為道舍。
70、明主立可為之賞,設(shè)可避之罰。盲者處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靜而不陷險危。如此,則上下之恩結(jié)矣。
71、散其黨,收其余,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
72、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jì)。
73、倒言反事以嘗所疑。
74、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5、事有舉之而有敗,而賢其毋舉之者。
76、圣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
77、因可勢,求易道。
78、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愛則親,不愛則疏。
79、愛臣太親,必威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80、一手獨(dú)拍,雖疾無聲。
81、輿人成輿,則欲人之富貴;匠人成棺,則欲人之夭死也。
82、明主之所導(dǎo)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8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則制于人。
84、故為人臣者,窺覘其君心也無須臾之休,而人主怠傲處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弒主也。
85、主失其神,虎隨其后;主上不知,虎將為狗。
86、偏借其權(quán)勢,則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權(quán)勢也。
87、故明主之治國也,明賞,則民勸功;嚴(yán)刑,則民親法。
88、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89、故治民無常,唯法為治。法與時轉(zhuǎn)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
90、探其懷,奪之威。主上用之,若電若雷。
91、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qū)蠅蠅愈至。
92、群臣為學(xué),門子好辯,商賈外積,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93、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94、千乘之君無備,必有百乘之臣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乘之君無備,必有千乘之家在其側(cè),以徙其民而傾其國。
95、黃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戰(zhàn)。
96、臣主之利相與異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97、人主之道,靜退以為寶。
98、故群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zé)其功。功當(dāng)其事,事當(dāng)其言,則賞;功不當(dāng)其事,事不當(dāng)其言,則誅。
99、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qiáng)。
100、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
101、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邀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
102、群臣見素,則大君不蔽矣。
10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賢而有功,去勇而有強(qiáng)。
104、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105、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
106、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
107、君人者釋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于臣矣。
108、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
109、巧為輗,拙為鳶。
110、蕩而失水,螻蟻得意焉。
111、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為。
112、且夫物眾而智寡,寡不勝眾,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13、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114、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韓非子名言13
1、它在四風(fēng)中,但在中心。圣人的教導(dǎo)來自四面八方。
2、私企贏了,公共事業(yè)就少了。
3、有時充滿虛榮心,物質(zhì)有利益,事物有生死。
4、人的麻煩在于相信他。如果你相信人,你就是由人組成的。
5、群臣去學(xué),門良辯,商品,小民對張,可死。
6、愛部長太近,會衛(wèi)其身;一把太貴的尺子會改變他的位置。
7、圣人的方法是明智和聰明。去是不明智的。
8、機(jī)會要?dú),抓住部長,如入侵。
9、愛,不是為了恨;Jambres恨的是人,而不是愛。
10、夫妻,沒有血肉之軀的恩寵,愛是親密的.,不愛是稀疏的。
11、螞蟻吃得越多,蒼蠅吃得越多。
12、誘人的方式去爭取距離,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長,如何適應(yīng)馬。
13、探索自己的內(nèi)心,抓住權(quán)力。上帝使用它,如果電,如果雷。
14、皇帝和大臣的利益是不同的,前大臣不忠誠,所以大臣李立和大臣的主要利益被破壞了。
15、明軍一事無成,群臣恐懼之下。
16、當(dāng)上帝失去了他的上帝,老虎就會跟隨;主不知,虎必為狗。
【韓非子名言】相關(guān)文章:
韓非子經(jīng)典名言名句09-04
收集韓非子的名言名句06-24
韓非子名言警句集錦01-19
韓非子的經(jīng)典格言名言名句11-24
韓非子的名人名言07-20
法家韓非子名言名句名人名言范文04-07
韓非子經(jīng)典格言11-24
韓非子語錄譯文11-22
《韓非子》原文及賞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