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讀的美文:我為什么要閱讀
編者按:仇媛媛 網(wǎng)名飛絮飄影,安徽壽州人。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第二屆全國“十佳教師作家”,獲“淠河文學獎”,“中華杯”全國文學大賽一等獎。創(chuàng)作散文、小說、詩歌200余萬字,已出版散文集《飛絮飄影》《大觀園群芳譜》《走在文化邊上》!讹w絮飄影》曾兩度作為作家出版社精品圖書在《文藝報》上推介!蹲咴谖幕吷稀窐s獲“文學創(chuàng)作圖書專著獎”。
作為教師的我,有一定的時間富余,那是我日子里的一個個時空,我會用行動去填充,而一定少不了閱讀。
拋開功利,單從生命的需要,我也會閱讀,雖然我并未讀很多的書。
為什么要閱讀?從根本上講,我想超越。
環(huán)境終究只是一個小小的圈,圈著不變的景物,圈著熟悉的影子、熟悉的話語,總想看一些不同的風景,聽一些不同的聲音。我沒法用旅行去時時更新,別的方式也不能完全滿足我想要到達的空間,只有書——自己喜歡的書,能帶我到另一世界里逍遙游。
那可能是千年前的某個街角,一群穿戴古典服飾的人們,在店鋪前清掃,在朝陽中鋪子開張了,街衢熱鬧了。茶樓里,茶被碾得嫩如松花,被客人們斗得云霧漸生。唱小曲的姑娘們,一張嘴就是秦時明月、漢家陵闕,歌舞場成了唱詩會。對街有舞劍的,“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人群里有詩人,也有書家、畫家。老百姓看熱鬧,藝術家獲得的是藝術的精進。
當然這群觀眾里,有一個我,還有很多現(xiàn)代人,都站在隱蔽的角點,將目光投向一處,只是都不知彼此的存在,我們都是穿著隱身衣的游人;蛟S我連續(xù)幾天都在這個城里游逛,我也學著要半斤牛肉、一壺酒,將日光喝成月光;我也試著借來一身胡服,跟著胡姬學跳胡旋舞;再悄悄地潛進一幢華麗的閨房,看閨秀們貼花鈿、覆額黃、點妝靨、勾斜紅,然后昂首揚眉到街上。
對于宋來說,華美的唐是一個夢一般的存在;對于元明清的人來說,精致的宋是一段很難再回來的夢。歷史一段一段地翻過去,是光亮,是灰暗,都將不再重復。如若沒有文字,過去的都將歸于沉寂,像一堆死灰,燃不起半點光焰。
而有了文字,逝去的也亮了起來。文字是什么?是墨炭。炭沉睡千萬年也能醒來,并照耀溫暖后人,文字也是。之前的三千年都被照亮了,雖然有些地方并不是很亮,但已足夠讓后人興奮起來。
幸虧有那么多非官方文字,它照亮了田間的一朵雛菊、一滴清露,照亮了山里的一株木芙蓉、幾聲漁樵,還有那清晨趕路時留下的車轍和腳印,如此等等。文字觸及的地方,遇到你的目光,瞬時花開。
千年前的場景就在一頁頁紙上,對于一個坐在現(xiàn)代時光里的人,怎能不心馳神往,怎能不對著這白紙黑字看了又看,直到把這黑的字看出玉的光,把這枯的字看得滿室生香,從前在你的靜觀中又鮮活起來。
喜歡看閑書,我想若不帶任務性地讀書,人們最想看的可能都是閑書。閑閑即景,寂寂探春。有些書是端起架子寫成的,是特意給人看的;有些字,是眼前的事和景落在心底的'回音,輕輕悄悄的,只想拾起來,留給自己聽。這樣的文字更真淳,更溫婉,也更有穿透力。它不在教科書上,也不在書架的顯眼位置,就像那些幽深的小巷或寂靜的空谷,卻有著經(jīng)世不減的魅力。
有一種精致、風雅不再了。曾經(jīng)像云氣一樣在大地上彌漫,彌漫成千家萬戶的炊煙,然后在改朝換代的烽火中,消散殆盡。后世也試圖恢復那一種氣場,只是當初的形成純任自然,一旦散了,便聚不起來,比如唐的華美、宋的精致。我們只能在一本本閑書,一本本筆記里,看那些云影了。能窺見一斑,已是幸運。
這窺見的還有自然,雖說青山依舊在,但某種程度上已不是那時青山了。自然靠自然保管,但很多被人為破壞了。“春來江水綠如藍”“江碧鳥逾白”,這些詩里的水曾經(jīng)那么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直到后來到了山里,見到了這如藍如碧的水,我才暢然,繼而又悵然,平時我只能從字里去看這些水了。作為那時最尋常的景象:“黃鸝鳴翠柳”“暮雨子規(guī)啼”“桑榆燕子梁”,我常常問自己:黃鸝呢?子規(guī)呢?燕子呢?怎么飛著飛著就很少見了呢?曾經(jīng)它們隨便就飛進了詩里,飛到了百姓的眼里。讀書,也是在讀一種記憶,它告訴你,曾經(jīng)有多美。
書越來越多了,但想看的卻很少。開始我們抓到什么都能讀得津津有味,到一定時候,便開始挑剔書了?释龅胶玫奈淖郑悦孔x到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我都會對作者心存感激。他怎么就能提供你的想要,其實你并不能確定你想要的是什么,而是讀了某些文,你才明確的。
能寫出好文好字的人不多了,往深處說,文字也是心地,也是靈魂,更是境界。好像人人都能使用文字寫文章,但靈魂不夠清澈的人,文字里總有一股濁氣。書不都是香的,事實上,散發(fā)出香氣的書很少。有些書,我愿反復的讀,就是因為每個字叢里都開著一朵香花。
遇到好的書,我愿意靜靜地聽作者一個人在說,情愿被一種氣場包圍。我會特意看得慢一些,生怕這一美的行程很快就到了頭。每一句都是一截路,在這樣的路上走走停停,這是我跟那些一口氣就走到頭的讀者所不同的,有了好的去處,我只想耽溺。
如果我在閱讀時,覺得自己像個老師,可以對書指指點點,我便不愿再讀。我很喜歡能把自己讀成小學生姿態(tài)的書,這說明書的世界對我來說,幾乎完全陌生。我永遠對陌生抱有好奇心,這些陌生同時也向我詮釋,這個世界更多的是陌生,所謂的熟悉只是陌生地帶里的幾個點。無邊無際的陌生帶給我的不是失落,相反是更大的興趣。
沉浸到書里,我不知道孤獨寂寞為何物。打開書,都是空間,身未動,心已遠。每天你看似坐在書齋里,其實你不知道游歷到哪里去了。人們傍晚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或是喝得醉醺醺地入夢,而你莞爾獨笑,仿佛尋到了一個世人不知的寶藏,又似乎妙處難與君說,靜享此花幽獨,歡喜只在你的心里。
只是這般,時間會不知不覺地逝去。一周轉瞬過去了,一個暑假不知不覺沒有了。蘇軾的弟弟蘇轍說:“一日空閑長似兩日,所以人若一生七十年都在空閑中度過,他實際上等于活了一百四十年。這是求長壽最容易的辦法。”照這么說,讀好書等于是折壽了,兩日的時間,只感覺到一日的長度,但我們有理由在空間上為自己求得長壽。
喜歡閱讀,我想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對語言的偏愛。我以前很偏愛語言道出的“理”,現(xiàn)在對語言本身的美也很感興趣。這真是妙造,竟能美過實物實景。“檻逗幾番花信,門彎一帶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郁郁,起鶴舞而翩翩。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這是明代造園家計成《園冶》中的幾句描寫,不知你看過什么感覺,反正我是被陶醉了。語言真的有再造之功,或許你到了那個園子,覺得不過了了,就如同你去赤壁,也覺得不過如此。有一種美,是語言掙的。
對于一個經(jīng)常寫文的人來說,會感覺到語言的貧乏。要用的語匯仿佛都用過了,很難再找到新鮮的語匯,找到那么漂亮的詞句。我也未必喜歡用那種漂亮來裝點字面,可我會禁不住去讀那些語句,讓色彩激發(fā)我對語言的敏感和創(chuàng)造。當灰白遇上鮮麗,對灰白也是一種改造。即便我學不來,我的灰白的文字里,也吹過了一陣香風。
>>>下一頁更多精彩“我為什么要閱讀”
我不會因為自己語言乏彩,而去貶抑色彩,無論你喜歡不喜歡,你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在語言上有非凡的能力,他們就能讓語言美得繁花覆地,字一經(jīng)他組合,就是一座座瓊樓玉宇,就是一處處春江花月夜。面對這樣的文字,你時常是無語的,只能是默嘆。
就像秋風,也想有春風的香一樣,我干燥的眼睛,很想得到春光明媚的浸潤。
語言的藝術是永無止境的。人不滿足已有的花卉,常常會培養(yǎng)出新的品種;語言也是我們的花木,當我們厭倦了尋常的表達,也想像乞巧的女子一樣,乞到語言的妙法,但我不覺得它在網(wǎng)絡語言的結構里,我更愿相信妙在我們文言的辭章里。文言文是漢語的雕欄玉砌,我們不再用那樣的句子,但也要練一練琢磨的功夫。
閱讀不只是你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到了異地的風景,如果是那樣,你也可以用親自去看代替閱讀。不能替代,是因為書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是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書里有現(xiàn)實世界沒有的風景。“托爾斯泰照見了一個世界”,那是帶有托爾斯泰光輝的世界,不只是十九世紀俄國的世界;蘇東坡的赤壁,也不只是黃州的赤壁,那是被蘇東坡照見的赤壁。所以閱讀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求得超越。
看著書柜里挨挨擠擠的一本本書,那是一個個壓縮放置的空間,打開它,便是無限之宇宙。
【本文作者:仇媛媛。(公眾號:大作家牽手小作家)】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閱讀的美文:我為什么要閱讀】相關文章:
《我要笑遍世界》雙語美文閱讀11-14
美文鑒賞我愛閱讀06-29
《我就是我》雙語美文閱讀03-08
雙語閱讀《為什么要認真做微小的事情》08-15
雙語美文閱讀:你為什么不幸福08-09
英語美文閱讀精選06-23
英語美文的閱讀06-23
英語閱讀美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