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言女子非英物隨筆散文
清末宮廷女畫家繆嘉蕙是慈禧太后的重要代筆人,在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她的作品成交價并不算高,但作品量卻很大,有數(shù)百件之多;其中魚目混珠者在所難免。天津市博物館藏有她的一幅《紅葉秋禽圖》,該畫為我們正確認識繆嘉蕙的繪畫風格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參照。
這幅《紅葉秋禽圖》為絹本立軸,落款為一行秀勁的小楷:“時在癸卯春三月望前三日,滇南女史繆素筠寫于京師。”“望日”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日,由此可知這幅畫作于癸卯(1903)年三月十二日,當時她正供奉內(nèi)廷,為慈禧的御用畫家。中國畫家向來不避諱對前代大師的學習,故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上記下“仿”或“摹”自某某家,以期使自己的作品也成為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一部分?娂无サ倪@幅畫自稱摹寫“忘葊翁”的.筆法大意。忘葊翁即王武,字勤中,晚號忘庵,又號雪顛道人,是清初著名花鳥畫家,與惲壽平齊名,被王時敏贊為“神韻生動,應在妙品中”。
畫面的結構為一株遒勁的枯樹,樹干呈“S”形,以蒼潤的墨筆寫出。雖然畫家充分考慮到了植物的自然形態(tài),但對形體的塑造依然運用了嫻熟的傳統(tǒng)筆墨語言,與此同時,吸取了西洋畫的明暗法(清末宮廷畫家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西洋明暗畫法,故能畫出非常寫實的作品),使樹木看上去更具真實感。樹木軀干嶙峋,似折釵盤鐵,頗有古意。畫面向縱深分為三層,樹后是一大一小兩塊潤澤的湖石;石的后面布置了一叢菊花和一枝雁來紅,這兩種秋卉在畫面右下方形成一扇五彩斑斕的背屏,與左上方的疏枝呼應。樹葉多為蟲嚙,是一片片殷紅的殘葉,用工謹?shù)漠嫹ǎ唇钊救~,寥落又各具風神。樹上棲息四只八哥,它們的位置與樹干的韻律相統(tǒng)一;樹干上段的一只構成畫面最強的音符,它的回視與樹干的回環(huán)一起,引導觀者重新閱讀畫面右下方豐富的細節(jié)。整幅畫面雖然描繪的是紅葉秋禽,但毫無蕭索氣象,蘊含著勃勃的生命力,敷色明麗、艷而不俗,以疏朗飄逸的風致取勝,絕無惲派的細膩柔美。這幅畫為繆素筠親署的花卉,不似為慈禧代筆之作的小心拘謹,因此更能顯示出繆嘉蕙作品的真實面貌。
關于繆嘉蕙的生平,據(jù)清末詞人況周頤《眉廬叢話》記載,繆嘉蕙,字素筠,云南人,善篆隸書,尤工畫。歸于陳,早孀。光緒十五年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儲秀宮,供奉繪事。庚子西幸,隨駕至長安,仍居宮中。太后幾暇無事,輒召入寢宮,賜坐地上,閑論今古。內(nèi)監(jiān)皆稱為繆先生。繆嘉蕙在宮中的地位遠非一般宮廷畫家所能比,自入宮始,幾乎就一直陪侍在慈禧太后的身邊,直到慈禧去世。慈禧的字畫大多由繆嘉蕙代筆早已不是什么秘聞。民國學者夏仁虎的《舊京瑣記》說:孝欽宮中有一女清客,即繆素筠,俗呼之繆太太……孝欽聞之,令供奉內(nèi)廷,時令代筆,月賜十金而已。繆嘉蕙的繪畫才能在當時的宮廷畫家之中也是高超的,這一點在《舊京瑣記》中也有所提及:尋常頒賞之品率由供奉為之,稍特異者則繆素筠為之代筆。
繆嘉蕙雖得到了慈禧的倚重,但作為一個宮廷女畫家,身份畢竟卑微。我們尚且不知何事感染了這位女畫家,使其在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卻萌發(fā)了秋日之思,繪出這幅《紅葉秋禽圖》。此畫完成5年后,即1908年,隨著慈禧太后的去世,繆嘉蕙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她出色的畫藝,仍然時常被人們所提及,正如夏仁虎的《如意館》詩中所追憶的:“館名如意集群英,誰似丹邱鑒賞精?唯有滇南女清客,慈寧日召繆先生!
【休言女子非英物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培根散文隨筆選集中英閱讀10-25
湖南女子學院排名08-28
常用女子名的雅思詞匯10-29
中詞英解:杞人憂天09-28
中詞英解:噱頭09-28
2014年山東女子學院排名08-24
中詞英解:借火搭訕09-28
中詞英解:悠然自樂09-28
中詞英解:古板死腦筋09-28
中詞英解:繡花枕頭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