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谷散文隨筆
柔柔的一道臂彎樣的山梁回環(huán),淺淺地攤開一處平壩,山里人叫“簸箕谷”。大人叫,細(xì)伢叫,男人叫,女人叫,反正一開口叫就怪親乎的。果不然,它酷似山里人簸谷簸米用的簸箕。
簸箕谷好栽秧好打谷,栽秧不躲雨,打谷不歇涼。簸箕谷養(yǎng)育著一谷人家,一谷人家又盤活了一方溝谷,谷里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日頭從他們的肩膀上換去換來,東邊出,西邊落,極少走出谷外的天地,極少曉得谷外的故事。
終于有一天,簸箕谷滾動著自天邊而至的悶雷般的響聲,谷口劈開一道隘口。從此,谷外的新鮮事趕場似的涌進谷里來。一條花帶路跑來了谷里人夢也未夢過的大汽車、 小汽車、起重車,還有那些谷里人從未見過的'井架、馬達(dá)和很難聽懂他們講話的“果扎”。(苗語:漢族人)
果扎們在谷窩里立起一排跟谷里人的木樓差不多的席子裝壁油毛氈當(dāng)瓦的工棚,跟谷里人們對戶對,好像要跟谷里人連親結(jié)戚打親家。
事后,谷里人知道這幫果扎是一幫“地理先生”,看透谷底下的“心肝肚肺”,看準(zhǔn)谷峰的風(fēng)水龍脈,知道了“勘探”這個新名詞。
這樣,谷里人很喜歡這幫果扎,有空就往他們那里去走一遭,有時也把他們請到寨里來,高低灌上一碗包谷灑……
果扎教會谷里人跳城里舞,谷里人教會果扎在谷里種包谷、種南瓜、辣椒、西紅柿。
谷里人知道果扎來自四川、貴州、福建、上海、北京許多很遠(yuǎn)的地方,他們也有娘有爹有哥有姐有妹,哪一天都在想家。多想安慰幾句卻不敢開口。假若有一天他們走了,那日子肯定如三伏天沒井水喝渴死人。
同喝一谷水,同吹一谷風(fēng),同頂一谷天,果扎谷里人再也分不清彼此我你的了。反正彼苦此苦,此樂彼樂,彼悲此悲,此歡彼歡。
后來,果扎們還是走了。他們講他們完成了勘探任務(wù),谷底下有好多好多的礦石,要讓另外的果扎們來開采。走的這天,谷里人宰了一頭豬,砍了一腿帶尾的豬肉給他們送去,打了十幾槽糍粑,裹上噴香香熟黃豆粉讓他們帶回城里去。
谷里人這時心情是舍不得這幫果扎走,巴不得那幫果扎快來。
簸箕谷難得有平靜的日子了。
嗩吶寨?嗩吶人
那山寨叫嗩吶寒。
那方人叫嗩吶人。
嗩吶寨七分高山,兩分平壩,一分水。
嗩吶人六分戀山,四分戀水,十分情。
嗩吶寨一年到頭斷不了嗩吶聲的響起,嗩吶人上山下山,男女老幼連做夢也得哼著嗩吶譜。
嗩吶寨把金嗩吶鑄出來,嗩吶人把金嗩吶吹起來。
寨上聚親要吹,嫁女要吹,豎新屋要吹,連送老父老母上山也要吹,你吹我吹,一問一答,我吹你合,百把千把嗩吶一個譜,吹這里的山水難養(yǎng)人,吹這里的人們多情,吹十八歲的阿妹幾擔(dān)擔(dān)糧換走的,吹三十歲的阿哥打光棍,吹一段古古舊舊的婚嫁歌,暗嘆一腔怨氣,吹一支悲悲切切的喪歌,萌動再生之情,把腮幫子鼓起來,把五個手指彈起來,吹了一輩又一輩,送走一春又一春……
去過嗩吶寨的人都說,嗩吶寨是個窮山窩,嗩吶人都是一脈固守窮地方的命。他們吹的嗩吶調(diào)是對這方窮山惡水的怨恨。
嗩吶人偏不信,既然能在這里硬倔倔的活著,就得把那陡陡坡改為梯梯土,填深深谷為壩,在梯上種綠、壩上鋪青。嗩吶人說:吹嗩吶是嗩吶人改山換谷的一腔激情。
于是,嗩吶人更死勁地吹,吹出了情,吹長了勁,把羊腸小路吹成了花帶般的公路,把嗩吶寨吹成了四季春,吹大汽車、小汽車、大彩電、電風(fēng)扇、電冰箱;吹來了山外的俊姑娘在寨里落戶;寨里的土坯茅草屋變成了“小洋房”。吃的穿的跟城里人一模一樣,吹一支舞廳里流行曲……
這時,山外人說,嗩吶人吹出來的是對日子的贊美和未來的追求與向往。
嗩吶人卻說:他們要吹到縣城、州府、省城京城去,吹到海那邊去。
金嗩吶與青山同在,與樹木長青。
【簸箕谷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茶人谷散文05-27
月亮谷散文09-16
爆笑谷語錄05-07
在旸谷愛你散文09-02
美文欣賞愛情谷03-09
歡樂谷作文02-21
雨后的藍(lán)莓谷作文03-14
臥龍谷的旅游作文04-01
美麗的神仙谷作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