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珍珠經(jīng)典散文《中國之美》
賽珍珠(1892-1973),原名珀爾·賽登斯特里克.布克,美囯女作家。賽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生于弗吉危亞州,父母是傳教士。幼年隨父母來中國,在上海接受早期教育。1914年畢業(yè)于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心理學系。后又到中國,在金陵大學、東南大學和中央大學教授英語。1927年回國。1922年開始寫作。長篇小說《大地》(1931)描寫一位中國農(nóng)民和他的妻子辛苦勞動.、攢錢買地的曲折故事,獲普利策獎。這部小說與隨后出版的《兒子們》(1932)《分家》(1935)合為三部曲《大地的房子》(1935)。其他作品有描寫父親的傳記《奮斗的天使》(1936)和描寫母親的傳記《流亡者》(1936)。她還把《水滸》譯成英文,取名《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1933)。20世紀50年代后寫有《北京來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個女兒》(1969)等中國題材作品,明顯地流露出對新中國的偏見。因創(chuàng)作描寫中國農(nóng)民生活的小說,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秋天的樹林是美麗的,迷人的,惟有一個生長于異國他邦的美國人,才能完全領略。令我不解的是,在我回美國之前,竟然從未聽到有人談起過它。我先前一直生活在中國,那兒一片寧靜,風景如畫,自有其獨特的可愛之處:清瘦的翠竹搖曳生姿,荷塘倒映出廟宇那翹起的飛檐,大地一片郁郁蔥蔥。亞熱帶明媚的陽光和繁星密布的夜空,又使它顯得千般的嬌、方般的柔。夏去秋來,金菊盛開,但轉(zhuǎn)眼又是蕭瑟西風,黃花僬悴,一片蒼涼。有道是:殘秋不堪忍,蓄芳待來春。樹木飄盡落葉,只留下灰暗的棕色樹丫,在風中瑟瑟地抖動。幾乎是一夜之間,大地就披上了素凈的冬裝。一切都是灰蒙蒙的。蒼涼的天地間,蜷伏著幾座小小的農(nóng)家土屋’一切都沒有了生氣。人們也都裹進了深藍色和黑色的棉袍中,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這樣,漫游東方之后,我踏上了美麗的英國原野,夏末的淡紫與黃褐的色調(diào),令我神蕩意迷。道道樹籬,即使在櫻草時節(jié)也不會更可愛,那一片如醉如夢的恬靜,使人忘卻塵世的煩惱,而沉醉于靜謐的良田和座座古老的灰色石房,沉醉于靜止的大氣中依依上升的炊煙。英格蘭大地籠罩著一片優(yōu)美安逸的氣氛,真不啻勞累過后酣然入夢。
帶著這心緒,我渡過大西洋,直抵紐約城。喧囂的紐約顯示出駭人的活力,除了坐慣了中國那慢悠悠的電車、黃包車和手推車的人,還有誰能感受得到呢?大街上,汽車一輛接著一輛,你剛躲過一輛,馬上又有千百輛開過來——橫過馬路也成了驚心動魄的歷險。相比之下,中國那些攔路搶劫的土匪也顯得溫和了。高架鐵路上,火車隆隆駛過,令人頭暈目眩;還有顯然是宇宙腹部發(fā)出的地下呼嘯。我被打著哈欠的地球迷住了,它在一個地方把人成百上千地吞將下去,又在數(shù)里以外的某個地方吐將.出來,而這些人依然是那樣匆匆忙忙,煩躁不安。沉悶的地鐵讓我不堪忍受,無軌電車也讓我緊張萬分。每當我抓緊電車里的吊帶時,我就不無遺憾地憶起昔日在中國的情形:手推車緩緩前行,路旁幾池碧水,鴨兒悠然劃動雙膜;我不時探身摘一朵野花,扔給那些光著黑黝黝的身子在塵土中滾爬的孩子們。
紐約驚醒了我溫馨的夢,美國秋林又讓我驚嘆不已。
一周以后,當我在弗吉尼亞一個樹林里散步時,我的狂喜之情無法言表。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告訴過我林中景色有多么奇美。當然他們也曾說過你知道樹葉在秋天都變了顏色了!钡@又能給人什么印象呢?我原以為不過是些淡黃、黃褐或淡淡的玫瑰紅罷了。然而,我卻看到了一片生機盎然、五彩繽紛的景象,令人難以置信的粗礦、艷麗、充滿野性的活力。黝黑的峭壁下,一棵參天大樹拔地而起,一株火紅的藤蔓攀援而上,儼然一位精神抖擻的哨兵——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情景。
楓林中曲徑幽幽,猶如通往天國黃金大街的小路。漫步而去,頭頂上枝丫交錯,橙黃、粉紅、猩紅、深褐、淡黃……色彩紛呈。林中徜徉,仿佛踱在一塊鮮艷的地毯上,這是北京地毯也沒有的鮮艷,是以帝王之富也難以買到的色澤。那些細藤、幼草,夏日里想必還是柔弱嬌小的罷,現(xiàn)在卻也不甘寂寞,爭奇斗妍。
太美了!地球上再也沒有能與這相媲美的了!然而我卻懷疑,年復一年,美國人是否能欣賞這景觀。不管怎樣,美國秋林讓我嘆為觀止。北極光不會讓我吃驚,雖然這要在以后才能證實;維蘇威火山也不會讓我吃驚;即使有一天,天空隨著加百利的喇叭吹出的曲調(diào)消失不見了,我也懷疑我是否還會吃驚。平生第一次散步美國秋林,我就被這產(chǎn)生于幽靜之物的美深深打動了。我不相信世上還有別的什么,能給我以更深刻的美的啟示。
我又一次陷人了對美的冥想之中。尋找世間萬物的可愛之處,思考各個民族的天性是怎樣以不同的美的方式自然流露出來的,這一直是我引以為樂的事情,也就是說,我的注意力不在那些旅游者趨之若鶩的名勝,因為在那些游覽勝地很少能看到那個國家的普通人民。
我不是在盧浮宮,而是在一個老婦身上找到法國的。她身穿藍布長裙,頭戴白色紗巾,跪在叮略作響的小溪旁搗衣。她是那樣任勞任怨,那樣賢慧。她突然抬起頭沖我笑了,笑出了她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幽默和風情。一張爬滿皺紋的臉上,那對永遠年輕的眸子,光波流動,充滿活力--我?guī)缀蹩创袅?。
人跡罕至的阿爾卑斯山脈,白雪皚皚,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但它并沒真正體現(xiàn)出瑞士人民的特性,瑞士人民吃苦耐勞,平和沉穩(wěn)。在那塊面積不大的土地上,梨樹要小心地靠墻栽上,葡萄藤要認真修剪,不讓它瘋長,結出的串串果實也要仔細地數(shù)來數(shù)去。那兒的一切小巧整齊,自有其獨特的美。巍蛾的少女峰,天長地久地聳立在那塊不大的土地上,但我卻懷疑,瑞士人一年到頭能否對她看上兩眼。
真奇怪!不知怎的,只有當我的思緒與養(yǎng)育我的祖國——中國聯(lián)系在一起時,我才能這樣有條不紊地思考各個民族的差異。
不知有多少外國人,剛走下從上海開來的火車,結束了他們到中國的首次旅行后’就對我說:“……嗨,中國可不如日本美!”
我只是笑笑,不想馬上回答,因為我知道中國之美。
日本給人的感覺是精美。這不僅在于它那可愛的瓷器、華麗文雅的和服和那些噼叭噼叭急促行走的迷人的孩童——這些盡人皆知;它的精美也不僅僅在于山坡上的小塊梯田,不在于那些整潔但不堅固的房屋和那仙境般的小小的生活樂園——這些舉目可見。
日本偉大的美存在于你和我,作為匆匆過客,在走馬觀花之間很難發(fā)現(xiàn)的地方。
正是這種美使一個勞累了一天的苦力,放下扁擔,隨便吃一些米飯加魚,便到那手帕大的花園里忙碌起來。他們神情專注地干著,輕松愉快地干著,完全沉浸在為自己也為家庭創(chuàng)造美的歡欣之中了。全家人都圍在他身邊,欽佩地看著。日本人家家都有花園,如果命運不肯賞賜給一個窮人一平方英尺土地的話,他也會花上一分錢,買上一塊大大的地盤,幾個小時辛苦而又歡愉的勞動之后,他便逐漸有了一個微型花園:假山、涼亭、一池清水。幾片青苔,權作草坪;一些小草,且作樹木;再把羊齒植物塞入石縫,便有了一片灌木叢。
也正是這種美,使得一個日本客棧主人,為了讓客人舒心,每天都在客人房間里更換一件精致的擺設。今天,他從珍藏中挑出一幅水墨畫,畫面淡雅逼真,一只小鳥正立于蘆葦之上。明天,你屋里又會有一個深藍色的瓷瓶,瓶里插上一枝怒放的雪梨,放得恰到好處,讓你禁不住要參悟佛道了。有時,出現(xiàn)在你房間里的會是一幅舊地毯,褪了色的毯面上,一隊手提燈籠的人正在行進,看上去古怪而有趣。
最近,我聽到許多議論日本的閑語。有些人甚至說日本人連普通人的品質(zhì)也不具備。我不敢妄論,我要等到有人為我把無比的邪惡和對美的溫柔的愛這兩種品質(zhì)融在一起時再發(fā)表意見。這種溫柔的愛,在日本的窮人、富人身上幾乎都能找到。人們窮畢生精力,自發(fā)地追求著美,不是出于對金錢的考慮,而是出于對美的渴求。倘若美即真是正確的,那么,難道這里面就沒有一點真嗎?
這種在日本比比皆是的優(yōu)雅美,在中國當然并非隨處可見。因此,我不能責備那些剛看了中國一眼就斷言她丑陋的朋友們。無疑,生活的拮據(jù)讓窮人們時刻都在想著怎樣填飽肚子,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美少得可憐。
有一天,我的園丁正在花園翻地,我問他你愿不愿意要點這種花籽種在你房前?”
他不信任地看了我一眼,用力掘著地:“窮人種花沒有用,”他說,“那都是供有錢人玩賞的!
“不錯,但這并不要你花錢。你看,我可以給你幾種花籽,如果你那片地不肥,你可以從這的肥堆上弄點肥料。我會給你時間讓你侍弄它們的。種點花會讓你感到心神愉快的!
他俯身拾起一塊石頭扔了出去,“我要種點菜!眻@丁的回答很干脆。無疑,中國的窮人們干什么都講求經(jīng)濟實惠。我也曾在內(nèi)地某處居住過一段時間。在那兒,我問一個農(nóng)婦,如果哪一年收成好,有了盈余的話,吃穿用是怎樣安排的,是把余錢存起來呢還是花掉。
回想起過去的好年景,那農(nóng)婦笑了,她興奮地說:“我們就多吃點!”
在一個土匪遍地的國家,他們沒有把自己那點積蓄存入可信賴的錢莊,而是統(tǒng)統(tǒng)都吃進了肚里,因為那兒是最安全的地方,至少沒有人能把它們搶走了!天知道他們的身體是否會因此好一點。
逛一下中國的城市,它們的丑陋會使你大吃一驚--到處擁擠不堪,又臟又亂;街道上臭氣熏天,令人作嘔。病病歪歪的乞丐、蓬頭垢面,使出他們卑鄙的生財手段,可憐巴巴地哀求著,過著寄生蟲的生活。幾只癩皮狗在膽怯地溜來溜去。倘若你朝商店或居民家里掃一眼,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以實用為準則:桌子沒有上油漆,凳子在打造時顯然是沒有考慮到要讓人們坐上去感到舒服,箱子、床、亂七八槽的破舊玩意兒,還有原始的坎具--所有這些都擠在那一點點小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空間里,讓人心煩意亂,絲毫沒有對美中所能體現(xiàn)出的精神財富的追求。
前幾天,我站在江西的一個山頂上,放眼百里大好河山,極覺心曠神怡——陽光下,溪水波光瀲滟;長江悠悠,蜿蜒人海,恰似一條黃色大道。綠樹成蔭,村舍掩映。塊塊稻田,綠如碧玉,棋盤般整齊,似乎一切都那么寧靜,一切都那么美麗。
然而我太了解我的祖國了。我知道,如果我走進那仙境之中,我會發(fā)現(xiàn)溪流已被污染,河邊擠滿了用席葦作倉頂?shù)钠婆f不堪的小船,那里就是成千上萬食不果腹的漁民的惟一棲身之地。綠樹下面,房屋一個緊挨著一個,垃圾在陽光的曝曬下散發(fā)著陣陣臭氣,蒼蠅成群,到處可見的黃狗會沖我狂吠。那兒盡管有人人可享用的新鮮空氣,但房子卻小而無窗,里面暗如洞穴,孩子們臟得要命,頭發(fā)亂蓬蓬的,鼻子就別提了,鼻涕總是流到嘴里!看不到一朵鮮花,看不到一處人為的美為解除生活的單調(diào)沉悶,就連草房前那一塊空地也被碾成了打谷場,堅硬的場地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青光。貧窮?是的,但也往往是懶惰與無知的結果。
那么,中國究竟美在何處呢?反正它不在事物的表面。別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這個古老的國家,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緘默不言,無精打采,從不在乎其他的國家對它的看法,但正是在這兒,我發(fā)現(xiàn)了世上罕見的美。
中國并沒有在那些名勝古跡中表現(xiàn)自己,即使在旅行者遠東之行的目標——北京,我們看到的也不是名勝古跡:紫禁城、天壇、大清真寺……都是這個民族根據(jù)生活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那是為他們自己建造的,根本不是為了吸引游客或是賺錢。的確,多少年來,這些名勝都是你千金難睹的。
中國人天生不知展覽、廣告為何物。在杭州無論你走進哪家大絲綢店,你都會發(fā)現(xiàn),店里樸素大方,安靜而昏暗。排排貨架,整齊的貨包,包上掛著排列勻稱的價格標簽。在國外,店主們常在陳列架上,掛著精心疊起的綢緞,用以吸引人們的目光,招徠顧客。但這兒卻沒有這些。你會看到一個店員走上前來,當你告訴他想買什么之后,他會從貨架上給你拿下五六個貨包。包裝紙撕掉了,你面前突然出現(xiàn)一片奪目的光彩,龍袍就是用這料子做成的?粗W閃發(fā)光、色澤鮮艷的織錦、絲絨、綢緞在你面前堆起,你會感到眼花繚亂,就像有一群脫繭而出的五彩繽紛的蝴蝶在你眼前飛舞一樣。你選好了所要之物,這輝煌的景色也就重又隱人了黑暗。
這就是中國!
她的美是那些體現(xiàn)了最崇高的思想,體現(xiàn)了歷代貴族的藝術追求的古董、古跡,這些古老的東西,也和它們的主人一樣,正緩慢走向衰落。
這堵臨街的灰色高墻,氣勢森嚴,令人望而卻步。但如果你有合適的鑰匙,你或許可以邁進那雅致的庭院。院內(nèi),古老的方磚鋪地,幾百年的腳踏足踩,磚面已被磨損了許多。一株盤根錯節(jié)的松樹,一池金魚,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一位鶴發(fā)長者,身著白色綢袍,寶相莊嚴,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蒼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頂端鑲銀的黑木煙袋。倘若你們有交情的話,他便會站起身來,深鞠幾躬,以無可挑剔的禮數(shù)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掛在墻上的絲綢卷軸古畫會讓你贊嘆不已,空中那雕梁畫棟,又誘你神游太虛。美,到處是美,古色古香,含蓄優(yōu)雅。
我的思緒又將我?guī)У搅艘蛔略骸K略旱目蛷d雖然寬敞,卻有點幽暗?蛶厍坝幸黄⌒〉'空地,整日沐著陽光?盏厣嫌幸粋用青磚壘起的花壇,漫長的歲月,幾乎褪盡了磚的顏色。每至春和景明,花壇里碩大的淡紅色嫩芽便破土而出。我五月間造訪時,陽光明媚,牡丹盛開,色澤鮮艷,大紅、粉紅紅成了一團火;▔醒腴_著乳白色的花朵,淡黃色的花蕊煞是好看;▔煨途,客人只有從房間的暗處才能欣賞到那美妙之處。斯時斯地,夫復何言?夫復何思?’
我知道有些家庭珍藏有古畫、古陶器、古銅器,還有年代已久的刺繡,這些東西出世時,還沒人想到會有什么美洲的存在,它們的歷史說不定真的和古埃及法老的寶藏一樣古老呢!
變化中的中國發(fā)生了一些讓人傷心的事情。一些無知的年輕人,或者為貧困所迫,或者是因為粗心大意,竟學會了拿這些文物去換錢。這些古玩實乃無價國寶,是審美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是任何個人都不配私人占有,而只應由國家來收藏的。但他們目前還不能明白這一點!
外國對中國犯下了種種罪行,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中國美的掠奪。那些急不可耐的古玩搜集商,足跡遍及全球的冒險家,還有各大商行的老板,從中國美的寶庫中掠奪了不知多少珍品。這委實是對一個無知的人的掠奪,因為她不知道自己認為可以賣到三十塊銀元的東西,根本就不該賣掉。
此外,中國年輕一代中,有很多人的思想似乎尚未成熟,他們的表現(xiàn)讓人感到驚愕。他們既然懷疑過去,拋棄傳統(tǒng),也就不可避免地拋棄舊中國那些無與倫比的藝術品,去搶購許多西方的粗陋的便宜貨,掛在自己的屋里。這個國家的許多特色是我們所熱愛的,而現(xiàn)在我們卻要看著這些特色一個個消失,這的確是一個傷心的問題,中國的古典美誰來繼承?盲目崇洋所帶的必然墮落怎樣解決?難道說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的拋棄,我們也必須失掉廟宇的斗拱飛檐嗎?
但我也不時感到欣慰:一定會有一些人繼承所有那些酷愛美的先輩,以大師的熱情去追求美并把它帶到較為太平的年代。
前幾天,我去了一個著名中國現(xiàn)代畫家的畫室?粗且环鶑V告畫,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圖,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濫造的油畫!但是在畫室的一個不顯眼的角落,我發(fā)現(xiàn)一幅小小的水彩畫。那是一條村巷,在夏日黃昏的陣雨中,彌漫著淡藍色的霧,一些銀灰色的斜線劃過畫面。從一座讓人感到親切的小屋的窗口,閃出微弱的燭光。一個孤零零的人手撐油傘踽踽獨行,濕漉漉的石塊上投下了他那搖晃的身影。
我轉(zhuǎn)過身來,對畫家說:“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臉頓時明朗起來。
“你真這么看?我也是這樣想的!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鄉(xiāng)街巷,但是,”畫家嘆息一聲,“這是我為消遣而畫的,這畫不能賣掉!
倘若一定要我找出中國之美的瑕庇來,我只能說它太隱逸,太高雅了,多數(shù)平民很少能享受,這美本來也是屬于他們的,而那些公侯之家或宗教團體卻將它據(jù)為己有,許多人無法獲得審美知識,因而無法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幾百年來,那些極為貧困和沒有文化的人們,只能默默地降生,又默默地死去,對那種妙不可言、令人傾倒的美漠然視之,無動于衷。追求美成了貴族社會、有閑階級的特權,窮人們則認為那只是富人的消遣,與自己無緣。
普通中國人需要培養(yǎng)審美情趣,去發(fā)現(xiàn)他周圍有待于挖掘的美。一旦他懂得了美的意義,一旦他認識到美根本不存在于那令人討厭的、要價四角的石版畫中,甚至也不完全存在于有錢人的那些無價之寶中,一旦他認識到美就存在于他們庭院之中,正等待他從粗心懶散造成的臟亂環(huán)境中去發(fā)掘時,一種嶄新的精神將會在這塊美麗的大地上傳播開來。
雖然這兒的千百萬在貧困中掙扎的人們,一直都在為一口飯而終日辛勞,但我知道,無論如何,人不能僅靠植物生活。我們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氣,可愛的大自然。
前幾天,我把我這個想法對我的中國老師講了,他隨口答了一句:“倉廩實則知禮儀,衣食足則知榮辱!
我想是這樣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園丁昨晚美餐了一頓。當時,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則坐在竹叢下沉思。突然,一片奇異的光彩把我從沉思中驚醒,我抬頭一看,西天燒起了絢麗的晚霞,令我心馳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兒?在哪兒?”園丁緊緊抓住鋤把叫道。
“在那兒?茨穷伾卸嗝!”
“哦,那呀!”園丁卻不勝厭惡地說,彎下腰去接著修整草坪!澳隳菢哟舐暫敖校疫以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說實在的,我并不認為愛美要以填飽肚子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國老師說的那句話絕對正確,那我該怎樣解釋下列情況呢?那又老又聾的王媽媽,可憐的寡婦中更可憐的一個,整日里靠辛辛苦苦為人縫衣?lián)Q碗飯吃,然而,她桌子上那個有缺口的瓶子里,整個夏天都插有不知她從哪兒弄來的鮮花。當我硬是送她一個碧綠的小花瓶時,她竟高興得流出了眼淚。
還有那個小小的煙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齒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活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農(nóng)夫,讓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長著。還有那些街頭“小野孩兒”,也常常害羞地把臉貼在我門上,向我討一束花兒。
不,我認為每個兒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愛美的種子。盡管困苦的生活有時會將它扼殺,但它卻是永生不滅的,有時它會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壯成長,對這些人來說,即使住進皇宮與皇帝共進晚餐也遠非人生之最大樂趣。他們知道自己將永遠不會滿足,除非他們以某種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鑒賞】賽珍珠是一位生在美國而長在中國的美國女作家,她從小隨父母來中國,在中國生活了多年,閱讀了中國古今大量的書籍,并對中國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就是一篇探討“中國之美”的優(yōu)美散文。它的側(cè)重點不在于對中國具體美的描繪上,而在于對各民族天性的差異的思考及各民族所流露出來的不同的美的方式;還通過中國過去有美而現(xiàn)在缺乏美形成對比,來揭示中國之美流失的原因,并揭露了中國貧窮、落后的一面,同時也批判了中國人審美情趣的貧乏及錯誤的審美認識。
這篇文章既不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游記,也不是一篇純粹的寫景散文,它熔寫景、議論、抒情于一爐。本文篇幅承長,但脈絡清晰,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文章開頭到“能給我以更深刻的美的啟示”。這一部分描寫了美麗的英國原野、繁華喧囂而又充滿活力的紐約城、生機盎然而又粗獷、艷麗的美國秋林,通過這些美給“我”的啟示,讓“我”陷入對美的冥想。因此,文章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部分。
第二部分:從“我又一次陷入了對美的冥想之中”到“但也往往是懶惰與無知的結果”。這一段已上升到民族的高度,通過對各民族天性差異的思考,描寫了各個民族所自然流露出來的不同的美的方式。作者從法國老婦人身上看到的是一個任勞任怨、賢惠而又有幽默、風情的民族,從瑞士人民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吃苦耐勞、平和沉穩(wěn)的民族,從日本人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對美充滿渴求、處處都是優(yōu)雅的民族,而從中國人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懶惰無知的民族。同時,通過這些描寫,又使各個民族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揭示出中國民族文化的本質(zhì)。
第三部分:從“那么,中國究竟美在何處呢”到文章末尾。作者巧妙地運用“中國究竟美在何處呢”這一疑問句引出對中國之美的揭示。這一部分描寫了中國過去的美:不加表現(xiàn)的名勝古跡、不懂展覽和廣告的杭州大絲綢店、雅致的古庭院、精致的古寺院、審美價值極高的藝術珍品。然后,作者又巧妙地運用“變化了的中國發(fā)生了一些讓人傷心的事情”,引出中國古典美流失的原因?.外國人對中國美的掠奪、中國年輕一代盲目崇洋、戰(zhàn)亂帶來的貧窮、人們審美知識和審美情趣的乏。作者把重點放在對人們審美認識的探討上?梢钥闯,作者對中國之美的衰落感到遺憾,她寄希望于大師級的人物來繼承先輩遺留下來的美,并將它帶到較為太平的年代。但再次令作者失望,她在中國現(xiàn)代畫家的畫室里看到的是粗制濫造的油畫,而惟有一幅較好的畫卻是畫家為了消遣畫的。這歸因于對經(jīng)濟利益的追求。作者從中國老師那里得到了答案:“倉廩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崩蠋煹幕卮鹪俅巫C明了中國審美認識的貧乏是根深蒂固的。作者提出了與之相反的觀點:“我并不認為愛美要以填飽肚子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
本文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作者將其他民族與中國進行對比,指出中國古典美走向衰落的原因。舉例也是本文比較突出的特色。
【賽珍珠經(jīng)典散文《中國之美》】相關文章:
秋葉之美散文09-13
筆觸之美散文09-14
霧凇之美散文06-21
豐臺之美散文06-25
寂寞之美經(jīng)典散文06-17
瀑布之美散文07-01
經(jīng)典散文冬天之美06-13
時之美經(jīng)典散文05-28
柔情之美散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