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夜讀書燈散文隨筆
猛然發(fā)現(xiàn),我的業(yè)余學(xué)習(xí),竟多是燈下的讀書經(jīng)歷。
真正細(xì)讀的第一本書是《高山下的花環(huán)》。現(xiàn)在看來它當(dāng)然不能算是杰作,但在三十年前文學(xué)的春天里,它的傳誦程度超過了任何一本暢銷書。那時讀初三,因了老師的推薦,我逐字逐句閱讀,大段大段摘抄。放秋假時,我白天干活,夜晚讀它。山村還沒電,只能就著昏黃的煤油燈光走進(jìn)書中的故事里,甚至忘記了時間,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親人提醒才知道,鼻孔被煙熏成了黑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梁三喜和他的母親以及妻子,也是從那時起,我心目中人民的形象,除了父老鄉(xiāng)親,就是他們了。所謂的人民就是深植大地的最普通卻最正義的底層民眾,無權(quán)無勢卻心裝國家,沒有文化卻深明大義。我知道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就是這樣和接近這樣的人。
我是在二十多歲以后開始喜歡唐詩宋詞的。我認(rèn)為學(xué)習(xí)它們的精要是在背誦之后反復(fù)揣摩文字背后的意境和質(zhì)地。邊塞詩和豪放詞中那些精品,絕不輸于任何一部長篇小說。片紙寫山河,只言記興衰,長期的濡染,自然會打下思想的根基打上心靈的底色。也是利用假期在一處建筑工地打工,晚上看上幾眼,不能影響工友休息,熄燈后走在工棚后莊稼地間的那條小徑上,腦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象那詩詞場景和作者肝膽,竟然有面對知己和恰逢故友般的暢快。我想,同樣面對開闊的大江,讀過詩和沒讀過詩的人,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常讀常誦,它們就進(jìn)入了你的生命,在最深的意義上構(gòu)成了你的自我。
十八年前的冬天,在海淀,我借住在北京體育大學(xué)紅十三樓。東北一個十二歲的小學(xué)生、洛陽一個七十歲的老先生分別給我寄來了《史記》和金庸、古龍的作品。古今的俠客精神一脈相承,它們都給我極強的人格教育。早晨五點半出門,晚上九點多歸來,奔波辛苦之中,耿耿長夜,讀書的入迷沖淡了京華冬夜的徹骨寒冷。心沉靜時聽窗外嘩嘩流著的清河水,聽偶爾路過的醉酒青年的歇斯底里,感知校門外小樹林里夜鳥的鳴聲,猜測它們可能的輕鳶剪掠,恍然不知是真是夢。讀到激越處,竟想趁著雪夜驅(qū)車趕赴香山,叩開緊閉的山寺大門,和那些高僧論一論千古霸業(yè)英雄傳奇,若是他們不感興趣,說一說散淡歲月和逍遙人生也無不可。這些作品使“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觀念深印我心,也培養(yǎng)了我的家國意識和天下情懷。
西部的長旅中,讀了近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秋冬之交,烏鞘嶺下的小村,變電站旁的小屋,停住了我驛動的'心。讀了林語堂和梁實秋,才知道魯迅的百般珍貴;熟悉了錢鐘書和朱光潛,更明白了王國維和陳寅恪的別開天地。百年左右的大師們夜夜光顧,我通過文字感知他們的氣脈。我驚異于他們廣采博取的文化眼光,嘆服他們各立高峰的驚人成就。精彩的文字總以奇妙的思想為載體,真的成了引導(dǎo)人的精神長途的明燈了。其間也讀了余光中、琦君、張曉風(fēng)的作品,他們文字里的人文情懷和生命情調(diào)以及揮之不去的去國鄉(xiāng)愁,和我的潛意識十分一致。
這些年,見縫插針地讀了一些適合自己胃口的散文。張承志的剛烈風(fēng)骨,余秋雨的文化氣度,史鐵生對生命的開掘,張煒那深長的傾訴,都深深感染著我。閱讀境界引領(lǐng)思想高度,心底廣闊帶來筆底氣象,把他們的精髓落入自己的文字和思考,漸覺人生風(fēng)華無限和精神充實。
非常慶幸自己總能擁有一方相對安靜的閱讀天地。無論置身何方,我都懷念那一段段純凈而浪漫的讀書時光。
【長夜讀書燈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亮一盞小燈來讀書的散文隨筆08-26
點亮心燈散文隨筆08-24
燈與火的記憶的散文隨筆09-01
長夜叨叨的美文06-22
漫漫長夜思緒凌亂一地散文隨筆08-31
夜朦朧,燈朦朧散文隨筆08-24
緣燈即吾思散文隨筆05-21
燈月依舊煙花寂寞散文隨筆07-24
一盞溫柔的燈散文隨筆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