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黑龍江特有魚類散文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的最東北邊陲,那里緯度高,氣候寒冷,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半年為寒冷的冬季。提到寒冷,使人馬上聯(lián)想到“天寒地凍、風高水缺”等詞語。可黑龍江恰好是個江河縱橫湖泊密布的省份,除了著名的中俄界江、界湖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和興凱湖以外,那里還有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綏芬河和湯旺河等幾十條大小河流,還有鏡泊湖、連環(huán)湖和五大連池等湖泊,再加上廣袤的“三江濕地”和“嫰江濕地”構成了密密麻麻的濕地水網(wǎng),水產量極其豐富。那些水域不但盛產名貴的“三花”(鳊花、吉花、鰲花)“五羅”(哲羅、法羅、銅羅、葫羅、雅羅),還有“十八子”。在這些魚類當中,有很多都是黑龍江的特產魚,別說在南方的江河里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即使北方的江河湖泊中也難覓其蹤跡,比如說鰉魚(達氏鱘)、七粒浮子(史氏鱘)、懷頭魚(六須鲇)、大馬哈魚、銅羅、哲羅、烏蘇里白鮭、江鱈、七星鰻等,都是黑龍江水系特產魚類。那時的黑龍江也被人們稱為“天然的魚庫”。
以上諸多魚種,筆者曾在“黑龍江魚之最”一文中介紹過,不再贅述,這里只介紹幾種未曾提到過的黑龍江特有魚類。
吉花魚
吉花魚又叫花吉鲴,鯉科、鮈亞科,學名“花骨”,是黑龍江出產的兩種骨類魚之一。除了吉花魚以外,黑龍江還出產另一種骨魚,叫重唇,學名唇骨。
兩種骨魚的外形十分相似,身體都近似于圓筒形,頭背部平廣,頭前端較尖,呈錐形,吻突出;口下位,呈馬蹄形;有2對須,前一對比后一對略短,鱗中等大小。所不同的是,吉花背鰭呈帆狀,前端骨化,身體兩側及背鰭、尾鰭上均長有許多黑色斑點,而體側正中有7—11個較大黑斑;而重唇脊鰭的前端沒有骨化,身上也沒有任何斑點,顏色有金黃和青灰色兩種。
吉花魚身長多在20—30厘米之間,體重多在250克到500克,最大個體可達到1000克左右。不過,像那樣大的吉花魚十分罕見,連常年在黑龍江上捕魚的漁民幾乎都沒見過,我倒有幸見過一條。一次我下豆餅鉤釣鯉魚,咬鉤后拽上來一看,竟是一條三斤多重的大吉花魚,簡直像個粗大的苞米棒子,足有一尺半長。那天我一共釣了六七條鯉魚,一條吉花魚。在所釣上來的幾條魚里,除了一條五六斤的鯉魚超過那條吉花魚外,剩下的鯉魚都比吉花魚小。
吉花魚隸屬鯉科,它和鯉魚一樣,也是雜食性魚類。不但捕食其它魚和河蝦,也吞食豆餅等素食。不過在葷素兩種食物中挑選,它首選的肯定是葷餌。因此用豆餅和面食也能釣到吉花魚,但很少,主要還是河蝦或蚯蚓。別看吉花魚個頭不大,但咬鉤卻特別兇猛,尤其在每年的秋冬季節(jié),捕食尤為瘋狂。記得一年初冬,天空中飄舞著零星雪花,我扛著扒蝦網(wǎng)到江邊去釣魚。
江里還沒流淌冰排,我邊扒蝦,邊朝準備釣魚的地方走,最后選擇了一處洄水灣。洄水灣在距離岸邊四十多米遠的地方,有一條明顯的線,那是江流和回流水的交界線。估計好了距離,我拎起釣線用力地甩了出去,鉛墜正好落在兩片水域的交界線上。
鉤甩進水里,工夫不大,已有魚逗鉤了。那下咬得特別猛,把拴著釣線的柳條一下拉彎了,趕緊伸手抓住釣線,一條半斤多重的吉花魚被我拽了上來。從鉤上把魚摘下,換好魚餌(河蝦),再次甩進江里。很快又有魚咬鉤了。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我已經釣了十幾條吉花魚了。
看著一條條被釣上來的吉花魚,我不禁悲哀地想:它們?yōu)榱硕冗^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只能拼命地捕食,結果被人釣了上來。假如它們不是這樣貪吃,能斷送自己的性命嗎?實際上它們不在寒冬到來之前體內積累下足夠的脂肪,恐怕也也難以度過那漫漫寒冬。畢竟被人釣上來的吉花魚只是極少數(shù),而絕大多數(shù)都不會咬在人們的魚鉤上,可以幸運地活下去。
江邊太冷了,不但飄著零星的雪花,還刮著風,盡管穿了皮襖,還是凍得渾身打顫,釣到下午三四點鐘,再也堅持不住了,挑著一天的收獲回家。
到家一數(shù),大小釣了七十多條,小的半斤左右,大的足有一斤重,除了吉花魚外,還有幾條重唇。別看吉花魚和重唇魚同屬于骨魚,可吉花魚只生活在黑龍江及其所屬的江河湖泊里,而重唇魚分布則極為廣泛,從黑龍江流域向南一直到廣東、云南等地的江河里都有出產。
黑斑狗魚
黑斑狗魚,也叫狗魚棒子,屬鮭形目,狗魚亞目,狗魚科,是一種冷水食肉魚類,主要生活在黑龍江流域。
黑斑狗魚身體細長,稍側扁,近似圓桶狀,它的尾較短,鱗細小,側線不很明顯,背鰭長而靠后,幾近尾鰭,胸鰭和腹鰭比較小。背部和體側呈灰綠或綠褐色,腹部呈淺灰白色,散布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斑,甚至連背鰭、臀鰭和尾鰭也有黑斑。最奇怪的還是黑斑狗魚的頭,呈尖狀,吻部長而扁平,好似鴨嘴,因此也有人叫它“鴨魚”。
黑斑狗魚行動敏捷,時;钴S于水草叢中或尾隨在白鰷、鯽魚、黃鲴子等小型魚群后面,尋機沖進魚群,捕食那些小型魚。而一些個體較大的黑斑狗魚不僅捕食小型魚,還會捕食鯉魚、胖頭魚和草魚等一些個體較大的魚類。由于它的口裂大,牙齒發(fā)達,不僅上下頜,連舌上都長有大小不一的錐形銳齒。這種鋒利的牙齒使它的捕食幾率大大增加,只要碰到獵物,很少能輕易地從它的嘴邊溜掉。不僅如此,狗魚的牙齒還有另外用途,把一時吃不完的食物掛在上面,以備不時所需。黑斑狗魚這種獨特的生理特點,不僅為它捕食帶來極大的方便,往往也會因此而斷送性命。
一年的六月份,我和同學到勤得利的亮子河下“絲掛子”。那年亮子河里狗魚棒子特別多,多數(shù)在一尺左右,每次遛網(wǎng)都能摘下幾條狗魚。遛網(wǎng)時,還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奇怪的事,有幾條狗魚并沒鉆進網(wǎng)眼里,只是牙齒被網(wǎng)線纏住了,結果叼在漁網(wǎng)上活活氣死。
黑斑狗魚是生活在黑龍江的最兇猛食肉魚之一,當餌料不足時,它們還會同室操戈,互相殘殺,獵取同類為食。除了捕食魚跟河蝦以外,那些落在水面上嬉戲或捕食的水鳥兒或麝鼠、蛙類也會成為狗魚的攻擊目標,被它們一口吞進肚子里。
狗魚食量特別大,一天中幾乎能吞食和它身體重量差不多的食物,性情兇殘貪婪,甚至能吞下相當于自己身體三分之一長度的其它魚類。假如捕獲的獵物太大,無法吞進肚子里,可一半已經進入胃里,另一半仍露在嘴外。這時候,它會快速在水里游動,一邊消化,一邊往肚子里吞噬食物。黑斑狗魚不僅食量大,生長速度也快,有資料記載,在天然水體中最大個體的黑斑狗魚可達16公斤到21公斤。實際上我曾工作過的勤得利農場有位漁民下冬網(wǎng)時,曾捕撈過一條36公斤的大狗魚,并以每公斤四十元售出,一條狗魚為他增加了兩千多元的收入。
別看狗魚如此兇猛,可要是和哲羅魚不期而遇,狹路相逢,即使個頭差不多少,也遠不是哲羅魚的對手。等待它的最后只有兩種結果:要么是落荒而逃,要么被咬得遍體鱗傷,慘死在哲羅的手里。
烏蘇里鮠
牛尾巴魚,屬硬骨魚綱,鲇形目,鲿科鮠屬,是一種無鱗魚類,學名烏蘇里鮠,或烏蘇里似鲿。這種魚是一種無鱗魚,身體細長,而且越往后越細,很像一條黃牛的“牛尾巴”,當?shù)厝瞬沤o它起了這樣形象的名字。
牛尾巴魚的外形和嘎牙子魚長得極為相似,但比嘎牙子魚要難看的多。它們同為無鱗魚,背鰭和胸鰭前端也同樣長著用來自衛(wèi)的硬骨刺,后刺緣呈鋸齒狀,不認識的人很難把它們區(qū)分開來。其實仔細看,還是有著一定的區(qū)別。牛尾巴魚的頭部較大,上頜略長于下頜,眼睛較小,尾鰭上葉略長于下葉,未端呈圓鈍狀。而嘎牙子魚的上下頜基本等長,類似鯰魚,眼睛較大,有黑眼圈,尾鰭開叉,呈燕尾形。除此以外,兩種魚還有一種明顯的區(qū)別,嘎牙子身體兩側長有深色不規(guī)則斑紋。不過那些斑紋特別清晰,干凈,很像虎皮,因此也有人稱它們?yōu)榛⑵じ卵雷印6N舶汪~身上沒有任何斑紋,多呈土灰或土黃色,毫無光彩。無論它的外形還是身體的顏色,都特別難看。
不過,牛尾巴的個頭要比嘎牙子魚大得多,個體長度多在一尺以上,最大個體身長可達一米左右,重達三四斤;而嘎牙子魚則小得多,最大也難以超過一斤重。再加上它們除了捕食魚蝦以外,有時還以吞噬別的動物的尸體,甚至腐尸。因為這種生活習性,人們更嫌其臟,過去生活在黑龍江邊的人很少吃牛尾巴魚。其實,所有的無鱗魚肉質都極其細嫩,味道鮮美,而當時不吃這幾種魚,純粹是心理作用。
我在勤得利工作的時候,黑龍江的牛尾巴魚還很多,每次都能釣到幾條,甚至幾十條。一次我們學校的幾名老師結伴去釣魚,結果每人都釣了二三十斤牛尾巴魚,大的三四斤重,小的也有半斤多。由于那時很少吃牛尾巴魚,回來后每斤一元錢賣給了魚販子,一天的收入也不過二三十元,如今想起來簡直虧透了。
黑龍江茴魚
黑龍江茴魚屬鮭形目,茴魚科,茴魚屬。俗稱:斑鱒子、紅鱗魚、海羅茨等,是一種中小型魚類,個頭多數(shù)在50—400克之間,很難見到有超過500克重的大魚。
黑龍江茴魚的身體呈長而側扁狀,尾鰭較發(fā)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诹褍A斜,眼較大,鱗細小,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呈圓凸形,旗狀。主產于黑龍江和嫩江上游,以及牡丹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等諸條江河中。盡管黑龍江茴魚也是一種冷水食肉性魚類,但與其它冷水魚有所不同。黑龍江茴魚游動范圍比較小,常年不進入江河及湖泊里越冬,只在山澗溪流里棲身。夏天它們多生活在水溫比較低的支流上游,喜歡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湍急的河川里生活。而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季,則游到溪流的下游,尋找一處溪水較深的地方越冬。從不像哲羅魚、細鱗魚、狗魚或江鱈那樣進行比較長距離的遷徙。
因為黑龍江茴魚從不進入大江大河,一直生活在山溪里,再加上產量又少,除了山民以外,連那些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幾乎都沒見過茴魚,也是它的神秘所在。
茴魚一年四季都捕食,即使到了寒冬季節(jié),溪流已經結了一層厚冰,生活在冰下水里的茴魚仍在不停地攝取食物,補充營養(yǎng),以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由于茴魚常年進食,而且捕食兇猛,是溪釣的極好對象。
在溪流中釣茴魚,和在江河湖泊中釣其它魚類有所不同。由于溪流水勢湍急,溪底亂石密布,魚鉤特別容易上掛。釣茴魚要用硬魚竿,釣墜兒稍微輕一點,還要用挑選浮力較好的浮漂。因為溪流水勢湍急,無法像在其它地方釣魚那樣把魚鉤停在固定的地方,釣茴魚都是沿著溪流從上至下邊走邊釣。把魚鉤甩到溪水里,隨著浮漂朝下游走,絕不能讓魚鉤沉底兒,以防上掛。
甩上幾鉤,如果沒有茴魚咬鉤,則趕緊尋找下個魚窩子。如果在釣點只能釣到柳根子等一些小型魚,很少能釣到茴魚。茴魚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魚,柳根子等小魚懼怕它,一般不會進茴魚窩子。
茴魚喜歡吃活食,掛蚯蚓時,要從整條秋蚓靠近頭的部份穿入,部分留在鉤外,使蚯蚓在鉤上來回扭動,茴魚很快便能發(fā)現(xiàn)魚餌。茴魚咬鉤一般都是浮漂先往下輕點一下,然后再把浮漂拖進水里。垂釣者看見魚咬鉤,千萬不可慌忙往上提桿,要等茴魚咬住了再提桿,那樣則是十拿九穩(wěn)了。
黑龍江茴魚常年生活在無污染的溪流里,又是冷水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種名貴的食用魚類。只是茴魚的數(shù)量一直比較少,再加上當?shù)厣矫裨谲铘~洄游期進行大量捕撈,甚至用炸藥炸,用電擊魚,或者藥魚等事件頻繁發(fā)生,致使原本就不多的'茴魚資源更是急劇下降,如今已經成了一種頻臨滅絕的魚類,即使在山間溪流中也很難能見到黑龍江茴魚了。
細鱗魚
細鱗魚是鮭魚的一種,因其鱗細小而得名,屬鮭形目,鮭科,細鱗魚屬,因此也叫細鱗鮭。俗稱細鱗魚,是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的一種中型魚類,體重一般在1000克到2000克之間。
細鱗魚身體細長,側扁,頭稍尖,吻鈍。口小,橫裂,亞下位;上頜骨明顯、游離,向后伸延達眼中央下方。上下頜、犁骨、腭骨、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齒。眼大,鱗細小,腹鰭小;背部黑褐色。它們的體側紅褐色,身體的側面及脊背上分布著許多不規(guī)則的黑色斑點,很像飯店里出售的鱒魚。
細鱗魚是一種冷水性魚類,它們不畏寒冷,喜歡棲息在溫度低、水質清澈的溪流之中,但在冬季則洄游到大江、大河的深水處越冬。待到來年春季水溫略升時,則又洄游到原處產卵。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期間,性成熟的親魚會成群結隊地游到水質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每條雄魚都會在那里占領一塊水流清澈,沙礫河底的領地,并且來回地游動,不斷地擴大范圍,以招來那些準備和它們結為伉儷的雌魚。假如雌魚看上了那條雄魚,便會和它相互追逐,在清澈的淺水中嬉戲,然后產下它們的后代。
細鱗魚把魚卵產在水質清澈、水流較緩的砂礫底質的江段或哨口的下端。為了保護自己的子女,產完卵的親魚會一直守候在它們產卵地方,在那里不停地徘徊守候,假如有別的魚靠近它們的魚卵,立刻會不顧一切地沖上去,把入侵者趕走。要是入侵者個體較大,還會發(fā)生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由于親魚一直守候在魚卵旁邊,很少去覓食,更得不到休息,連累帶餓,往往等不到魚卵孵化,很多親魚都已紛紛死去,而且死掉最多的還是雄魚。
仔魚孵化后,為了躲避天敵,它們絕不輕舉妄動,經常潛伏在砂礫的空隙之間。到了陰歷八月份,黑龍江的雨季過去了,天空變得更加蔚藍,雨水變得稀少起來。山澗中的溪流由于得不到雨水的補充,水位急劇下降,透過淺淺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見一群群黑綠色的魚脊背正在順著湍急的溪流朝下游游去,這浩浩蕩蕩回歸的魚群,便是細鱗魚的回游隊伍。它們回歸時和別的魚類有所不同的是:大魚游在回歸的隊伍最前面,成年細鱗魚的隊伍浩浩蕩蕩游過去,才是密密麻麻的小細鱗魚隊伍。來到世間還不到一年的小細鱗魚,怕在回歸的途中遇到別的食肉魚攻擊,甚至可能會遭到同類魚的捕殺,一直不敢到湍急的溪流中去,只能躲在貼近岸邊的淺水中集群游動。
山澗的溪水越來越淺了,有些地方甚至窄得只剩下一條小溪流,黑龍江及諸條河流也馬上要結冰了,回歸的細鱗魚隊伍在途中經過短暫的休息,馬不停蹄地日夜兼程,浩浩蕩蕩地朝著它們越冬的大江大河出發(fā)了。
細鱗魚按其生活環(huán)境可分為兩個主要種群:一種是常年棲息于山澗溪流里的群體,它們主要生活在小興安嶺及完達山的諸條水系中。這種細鱗魚體背部呈綠褐色,體側較黑,腹部銀白,背鰭、臀鰭上均有黑點,外緣黑色;胸鰭、腹鰭呈桔紅色,有黑斑,漁民稱其為“山細鱗”。一般來說,“山細鱗”的個體較小,體長多在350毫米以下。
另外還有一種細鱗魚,夏天也生活在山澗溪流中,而到了冬季,便洄游到江河中去越冬。這種細鱗魚的個體比較大,背部呈黑綠色,體側黃褐,有黑斑點,腹部黑,背鰭前角黑,胸鰭、腹鰭綠褐色,尾鰭有細長黑點,而且越是外緣部分顏色就越重,直到黑色,漁民稱其為“江細鱗”。每年到了繁殖季節(jié),成年細鱗魚的體色較暗,背鰭前部的鰭條顏色變黑,加重,體側出現(xiàn)隱約紅色斑紋,而不同年齡、不同大小和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鱗魚,身體的顏色也有較大的變化。一般來說,那些年齡大的魚較幼齡魚體色要深一些。
細鱗魚是一種兇猛的食肉魚類,冬天主要生活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中,而此時恰是其它魚類冬眠時期,防范意識特別差,反應能力也特別差,特別容易受到細鱗魚的攻擊。和那些被它們捕食的小魚相比而言,細鱗魚是一種兇猛的龐然大物?墒堑搅松碥|龐大的哲羅魚和狗魚面前,它們又實在不堪一擊,隨時都可能成為那些更加兇猛、個體更大的食肉魚類盤中美餐——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永遠都是一條無法顛覆的法則。
黑龍江的下游水域十分遼闊,有無數(shù)的河汊和泡澤通往黑龍江,蘊含著豐富的餌料資源,而且諸多河流污染的也比內河要輕得多,良好的自然條件使其成為魚兒樂園,不僅出產名貴的鱘魚和舉國聞名的“三花五羅”,還有在南方河流中少見的冷水魚類。可如今,由于人們的濫捕濫撈,再加上上游的松花江污染,黑龍江里的魚已經越來越少了,像“五羅”中的法羅、銅羅、哲羅等名貴魚類幾乎絕跡,甚至連那些漁民都好多年沒見過法羅了,黑龍江的魚類資源確實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如何挽救黑龍江瀕危的魚類資源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恢復魚類資源已成為一項亟需開展的工作。
令人可喜的是,生活在黑龍江下游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已開始了挽救行動,不僅延長了禁漁期,而且由原來的每年一次到現(xiàn)在的每年兩次禁漁期,每次長達一個半月,為魚類的自然繁殖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此外,那里還開始了人工繁殖,往黑龍江里放流包括鱘魚在內的各種魚苗,成立包括狗魚在內的特色魚類資源養(yǎng)殖場。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能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將來的黑龍江還會有一天再次成為天然的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