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二首》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散文詩二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散文詩二首》教學反思1
《金色花》分為兩個板塊。
第一板塊:讀。先讓學生自讀,標記生字詞,說話句式:我想知道課文句子(字詞)的讀音。其他同學幫助解答。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自選片段朗讀,然后在班級展示。后齊讀。
第二板塊:品。說話句式:我從課文句子(?)讀出了(?);蛭矣X得(?)詞語/句子用得好,好在(?)。學生能發(fā)現(xiàn)“笑嘻嘻”、“新葉”的“新”、“暗暗地”、“悄悄地”、“投在你所讀的地方”、“落到地上”、“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等詞語或句子的'妙處。并且用換讀法理解“沐浴”(洗澡)、“披”(穿)、“穿過”(走過)、“嗅”(聞)等詞語。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品味“搖擺”、“跳舞”、“突然”(刪讀)、“求”等詞語。最后小結,表揚同學們能夠用刪讀法、換讀法,從動作、神態(tài)、語言,從形容詞、動詞,從口語、書面語等角度品味語言。整節(jié)課,學生真正做到了自讀深入,討論熱烈,發(fā)言積極,教師真正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在課堂上,個人展示后沒有齊讀,學生對文本還不是很熟悉,課堂效果稍弱。
《荷葉·母親》比《金色花》要難些。但是學生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繁雜”、“菡萏”、“勇敢慈憐”、“淡黃”“欹斜”等美詞。教師引導大家欣賞第4段的色彩美,明確“繁雜”、“繁密”、“不住的打著”、“愈下愈大”等詞從正面寫雨,“欹斜”、“傾側”等詞側面寫雨;“勇敢”寫出荷葉面對大雨的勇敢堅毅,“慈憐”寫出荷葉面對紅蓮的溫柔呵護。同學更提出第4段將“白蓮”與“紅蓮”對比,有個同學認為這是反襯。教師順勢發(fā)問:“如果寫作文《我和我的朋友》,我這樣寫:‘我向來性格內(nèi)向,他卻喜歡熱鬧!@是對比還是反襯?同樣的寫法,題目換成《我的朋友》,這是對比還是反襯?”這一個知識點老師沒有預設,注重了課堂生成。
《散文詩二首》教學反思2
首先感謝蔣老師百忙之中來聽我的課,及時個給我指出了不足,給出了指導和建議,楊宏在這里由衷的感謝您!
說實話,我是很怕被人聽課的,特別是推門而入,冷不丁的后面多了一個人,總是感覺不自在。作為新教師,很多時候不自信,感覺壓力大,上課會話語哽在喉里,說不出來,舌頭也會打結,莫名的緊張,于是經(jīng)常頭腦短路,一堂課上的云里霧里。蔣老師提前一天給我打好招呼,我心里也有點準備,但今天蔣老師來的時候,說實話,沒有那么緊張,可能跟蔣老師為人有關系,作為一個語文特級教師,從來一點沒有專家的架子,也不會讓人覺得她高高在上。
蔣老師在任何時候,給任何人的感覺是和藹、慈祥、溫暖。文明,禮貌,還有對教學的態(tài)度,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蔣老師的到來更多的帶給年輕老師成長,以身作則教會大家做人、做事。特別是任何時候都給我們加油鼓勁,讓我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推著自己。于是這一節(jié)課,我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緊張。還是比較平淡的上下來了,也露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下來,我與蔣老師交流了一整節(jié)課。蔣老師很誠懇的指出了我的優(yōu)點和不足。結合蔣老師的建議和下來自己的思考,我寫了一些反思和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我針對教材的解讀如下:冰心的《荷葉、母親》是一篇散文詩,改版后的人教版里把它和泰戈爾的《金色花》放在一起,作為兩篇自讀課文。改版后的人教版,教讀課更少,但更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所以都有每單元都有兩篇學生自讀課文。
對于第二單元,從單元導讀的要求里我們可以看出,本單元的課文內(nèi)容還是比較容易掌握,以抒寫親情為主。本單元的的重點應該是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重視朗讀,學會把握情感基調(diào),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語氣和節(jié)奏上面的變化。然后在整體感知全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備課的時候,《金色花》和《荷葉、母親》兩篇課文,除了基礎的生字詞和作者簡介以及相關的文學常識外,我更多的是設置為自主朗讀課文,對于兩篇抒寫母愛的文章,學生很容易理解,那么就應該把朗讀作為教學重點。散文詩,即是兼有散文和詩歌特點的一種文體,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具有詩歌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現(xiàn)力,總結為:表象是散文,本質(zhì)是詩。散文需要多讀,詩歌更需要多讀,多讀才能出味道,但是怎么讀,如何讀出味道,這是一個難點。
對于朗讀,上次看了蔣老師的公開課后,還有蔣老師的建議和自己的思考,我認為平時教學中有許多語文課許多老師要求第一遍要求讀通、讀流利,第二遍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這有點不切實際。初步感知課文,不容易把握作者的感情。讀出感情這對學生的要求是極高的,首先要有很深的文學積淀,有很廣的閱讀涉獵,有特領悟能力,才能通過字里行間的字詞和語句變化把握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
所以對于第一遍,首先應該讀正確,讀通順。首先要能夠掌握生字詞,知道一些生詞的意思。然后讀流利,要知道如何斷句,該在那個地方停頓,特別是一些長句子,該有節(jié)奏。最后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則應該在最后上完文章之后的事情了全面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結構和作者思想感情了,才知道什么地方用什么語氣,語調(diào),什么感情。學完一篇課文,我認為再讀一遍,兩遍都是極其重要的,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聽蔣老師的課,我門會發(fā)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時候最需要的是把自己融入到課文,融入到作者,融入到學生中去,才能真正的`做好教師的示讀,而我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需要我及時的反思和探索。
以前我把詩歌的學習概括為四個字:讀、賞、品、背。最后的背也就是把文章再過一遍了,加深印象,我這個方法也適用于其他散文或者記敘文。如果是文章很長的話當然也是要有選擇性的讀背,必須是優(yōu)美的、經(jīng)典的、自己喜歡的語句才拿出來讀背,切不可過多增加學生的負擔。
作為才剛畢業(yè)的學生,我們也知道,以前老師叫我們背誦的東西現(xiàn)在一點都記不清了,我和一些人交流過這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每個人記憶最深刻的不是課堂里面的知識,而是自己喜歡的課外知識,所以,我認為語文,更多是要學生去閱讀,然后自己寫感受和體會。寫讀筆,寫感受,寫作文。我謬多的去教寫作文,開頭要求怎么樣,結尾要求怎么樣,中間要求怎么樣,條條框框只會禁錮住孩子的思維,無法發(fā)揮想象和自己的才能,于是越來越討厭作文。
聽蔣老師的作文課,那就是抒寫自然、真實、真情實感,于是孩子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先讓孩子有話可寫,愛上寫作,然后在適當?shù)慕淌谝恍└袷胶图记,會使得事半功倍。聽蔣老師的作文課,不僅僅是寫作文,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做人,懂得文明禮貌,養(yǎng)成學習習慣。無論是蔣老師還是衡老師,不同學科,不同內(nèi)容,卻又一個共同特點,看似波瀾不驚,卻蘊涵了她們一生的心血,所有的功夫都在細節(jié)處,你只要去用心體會,就能知道貫穿整節(jié)課的是愛,滿滿的愛,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有愛的教育,提高的不只是孩子的智商,更多的是情商。教書,更多的還有育人。
也很多時候我們把一篇文章拿來分析得爛了,過度的解讀了作者的本意,這是否正確? 我曾經(jīng)有一個困惑,老版的人教版里在《散步》一課中,其中教學目標有一條讓初一的學生理解作為中年人的責任,學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沒有過質(zhì)疑?墒俏覅s有一點自己的想法,我們的學生他們僅僅十二歲。∽鳛閷W思課堂,以他們的認知和經(jīng)驗,我想他們是讀不出來中年人的那種責任感,即使教師明確告訴了他們,但是誰能真正理解? 《散步》本是一篇敘事的散文,語言簡潔、優(yōu)美,字里行間處處體現(xiàn)出親情的溫馨。如果簡單一點,那就是讓學生體會家庭的溫馨和理解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深一點,那么可以上升到對生命的感慨和感悟。莫懷戚在20xx年重慶的一個寫作大賽中,有人問他寫《散步》時候到底是尊老還是愛幼的問題,他認真的回答,其實我骨子里想寫生命。
我想說的是,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有時候是不數(shù)度解讀教材了,其實對于教材的解讀,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把的理解強加于學生,這是不對的,本身,對于文學作品不同人就有不同感受,應該讓學生自己起來說感悟,言之有理即可,語文,我認為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在新版的人教版中,對于這點已經(jīng)沒有硬性要求了,如果學生能夠讀得出來責任,那就討論,我認為非常好。也讓學生知道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可以多元的、開放的。
新人教版的教材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比較高,所以要求學生能夠?qū)W會圈點勾畫進行自主閱讀。語文,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遠遠不夠用的,所以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很重要。語文閱讀的積累,畢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要好很多,自己感悟的東西才會是自己的,老師告訴他們答案,只是老師的思考和理解,我們現(xiàn)在的孩子太缺乏想象力和領悟能力了。
與其他老師交流,無論是語文還是其他學科,現(xiàn)在的我們都進入了一個瓶頸,作為一個新教師,我們都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自信,應該說不知道學思課堂到底該怎么上?
學思課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性,拿語文來說吧!備課本上面設置了很多問題,可是到真正引導學生思考的時候,現(xiàn)實情況是學生無法思考到,而且很多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提出來了,有時候我們也措手不及,解釋得很吃力,很蒼白,上好一堂課真的不容易。特別是教一個班,一堂課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可是想改進的時候卻不能把課文再講一遍。
當然,這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慢慢體會,慢慢摸索,在實踐中去探索,去解決,去總結。里嗦,雜七雜八,胡思亂想,寫下了這篇反思,諸多想法、看法也較片面,也不成熟,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當下之急,先改進自己,日積月累,能積攢到一點經(jīng)驗,也爭取能夠走出去,看一下大千世界,學習到更多。
既然選擇了詩和遠方,必然風雨兼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散文詩二首》教學反思3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在批注式閱讀法中有個批疑惑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像一粒石子,打破一片平靜;像一陣春風,吹皺一池春水,一下子引發(fā)大家熱烈討論,不僅幫助大家深入解讀文本,甚至提挈老師的整個教學,比如:
《金色花》中的問題
1、“假如我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什么不變成別的花?
答:金色花是印度圣樹開的花,變成金色花代表隊母親的愛是那樣純潔神圣。
2、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卻一聲不響。這里表現(xiàn)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答:調(diào)皮可愛
3、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為什么是黃昏時再跳出來?答:為了不讓媽媽擔心。
4、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問號和逗號可以換下位置嗎?
我答:不可以。這是問號里的'倒裝問,原則是先逗后問。比如:你們怎么啦,同學們?正常語序是:你這壞孩子到哪里去了?經(jīng)過反復朗讀,可以體會到,倒裝句更能表現(xiàn)媽媽的親切,對孩子的愛。
《荷腋親》的問題: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xiāng)的園院里,卻有許多;
這句話的破折號起什么作用?另外,課文里共出現(xiàn)了四次書名號,作用是不是一樣?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問住了,一時沒有把握給孩子確切答案,于是,趕緊在課下補課,問了度娘,找到我認為最權威的用法:
1、表示解釋說明
2、表示語音的延長
3、表示意思的轉(zhuǎn)換,跳躍或轉(zhuǎn)折
4、表示插說
5、加強重點
6、分行舉例
7、用在副標題前
8、標明作者
9、補充說明
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遞進
12、表示總結上文
13、表示話未說完
然后分析文中四個破折號作用,對號入座:
八年之久,我沒有在院子里看蓮花了但故鄉(xiāng)的園院里,卻有許多;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是轉(zhuǎn)折。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作用是意思的遞進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
這話里的破折號應該是引出下文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這句話里的破折號作用是意思遞進。
教學相長,老師最成功的事就是培養(yǎng)出令自己崇拜的學生(葉圣陶),所以,今天我并不為自己回答不上學生的問題而難堪。培養(yǎng)學生敢質(zhì)疑,會質(zhì)疑,也不失為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
【《散文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散文詩》教學反思11-03
《散文詩》教學反思12篇11-03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04-02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04-26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04-06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精選8篇11-15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精選8篇11-17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8篇)11-17
《散文詩兩首》教學反思8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