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
蘇軾作為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其詩歌有著鮮明的特點。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 篇1
其一、說理中顯趣味——一理趣取勝。
宋代詩歌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說理,而蘇軾卻是一說理大家。所謂理趣,大體上[objectObject]就是詩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機與靈氣,即宇宙、社會、人生的哲理。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保ㄌK軾《題西林壁》)
詩人眺望廬山,看到山嶺連綿,峰巒環(huán)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橫看、側(cè)看、遠看、近看,視覺不同,看到的情況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就因為身在廬山之中,只看見廬山的一個局部,或被某中現(xiàn)象所迷惑。這也就告訴我們:凡是主觀片面,各執(zhí)一端,都不能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想見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從搞出全面洞察。全詩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體,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詩。
蘇軾詩的理不是直截了當?shù)恼f出來,而是通過形象表現(xiàn)出來,讓讀者通過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聯(lián)想后,然后悟出一些新穎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澠池相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边@首詩表達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和往事舊跡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動奇妙,單行入律,一氣呵成,后四句再以所聞所見所憶的情景深化“雪泥鴻爪”的感觸,使前后兩部分緊密相連、虛實相生。全篇帶有普遍性的人生體驗,蘊涵深邃的人生哲理,古能動人深情又發(fā)人深思。
其二、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
蘇軾的詩既具有杜甫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又具有李白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其現(xiàn)實主義精神首先表現(xiàn)在他對民間疾苦的關(guān)心和對窮奢極欲的統(tǒng)治者的不滿。他的《李氏園》揭露了官僚貴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們?yōu)榱私ㄖ懊缊@圃”不惜“奪民田”,“破千家”。蘇軾的《荔枝嘆》揭露了官僚為了“宮中美人一破顏”,不惜造成“驚塵濺血流千載”的丑態(tài)與罪行。
蘇軾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其次表現(xiàn)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guān)心上。蘇軾主張抗擊遼和西夏,在他的詩中,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笆コ粲梦鳑霰,白羽猶能效一揮!保ā都莱I交匦~C》)“臂弓腰箭何時去,直上陰山去可汗。”(《答陳季;菀晦罱怼罚┍憩F(xiàn)了他愿意效命疆場的豪情壯志。
蘇軾時常關(guān)心邊事,因此,每當他得知邊境告捷,常常表現(xiàn)出由衷的高興。如:“漢家將軍一丈佛,詔賜天池八尺龍。似聞指揮筑上郡,已覺談笑無西戎。牧臣不見天顏喜,但驚草木放(一作皆。)春容。”(《聞洮西捷報》)寫熙寧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皊二年(7087),擒獲吐蕃首領(lǐng)鬼章,蘇軾寫詩稱頌道:“堅壘千兵破,連航一炬燒。擒奸從窟穴,奏捷上煙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誡說:“羌情防報復(fù),軍勝忌矜驕。慎重關(guān)西將,奇功勿再要!保ā东@鬼章二十韻》)
蘇軾一向認為,山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他時時想著要做大自然的欣賞者,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傾注在大自然身上;他從大自然中獲得了樂趣,浪跡山水禪寺,尋求美的享受,領(lǐng)略人生的哲理,表現(xiàn)出一種達觀的浪漫主義精神。他在應(yīng)試的答卷《詠怪石》中寫道:“誰知茲市石本靈怪,忽從夢中來我前,駭覺坐想其語,勉書此詩席之端!睂懝质蛱K軾托夢為自己辨解,實際上是蘇軾借怪石之口熱烈歌頌怪石的高貴品質(zhì)。這表明蘇軾從青年時代就具有豪放不羈的浪漫主義精神,也可見他高燃的理想火炬。
其三、豪放風格與婉約風格相結(jié)合。
北宋時期,詩詞以婉約而著稱,而蘇軾則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詩詞,因而在他的詩中,主要是以清雄曠放的豪放風格,同時又兼有婉約等多種姿態(tài)。正如劉克莊所評:“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nèi)f化!保ā逗蟠逶娫挕罚
看蘇軾詩《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醉歸扶路人應(yīng)笑,十里珠簾半上鉤!痹娭星皟删浞脛⒂礤a《看牡丹》詩“只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弊詈笠痪浞枚拍痢顿泟e》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語意。描繪杭州百姓觀賞牡丹的歡樂氛圍以及笑看其帶醉而歸的情形。詩中描寫出自己白發(fā)簪花的情態(tài),賞花醉歸,十里花街,珠簾半卷,佳人仕女,紛紛探頭觀看。詩中“人”、“花”、“老”、“羞”四子有意重復(fù),使音節(jié)回環(huán)往復(fù),帶有很強的婉約情調(diào)。
又如他的詩《月夜與客飲杏花下》,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等,更是婉約細密,幽微深遠。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平生好詩仍好畫,書墻涴壁長遭罵。不嗔不罵喜有余,世間誰復(fù)如君者。一雙銅劍秋水光,兩首新詩爭劍。劍在床頭詩在手,不知誰作蛟龍吼?”這是蘇軾詩《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從詩中感覺出有種筆墨淋漓,鋒芒畢露,豪氣噴薄的感覺。而蘇軾的詞其豪放特點更甚于詩。
其四、品茶論禪,書寫繪畫。禪宗美學(xué)超功利的審美態(tài)度反映在蘇軾的作品中便集中體現(xiàn)為一種超然精神,因而造就了其創(chuàng)作或主淡泊或主豪猛的多方面的風格特點。如蘇軾的《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這是蘇軾有名的一首禪詩,琴聲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么發(fā)自何處呢?詩人設(shè)問奇詭而并不作答(也無須作答),詩中充滿了“禪意”,其間之雅趣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從中可看出佛教對蘇軾的影響。
蘇軾既是詩文大家,又是繪畫行家,這種通才的修養(yǎng)能讓他以題跋的形式對繪畫藝術(shù)作出精辟的總結(jié)。如蘇軾的《書吳道子畫后》“知者創(chuàng)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學(xué),百工之于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睂堑雷拥漠嬤M行了評論,可見其在書法繪畫上的造詣之高。
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 篇2
蝶戀花蘇軾原文: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蘇軾情感:
上片,詞人寫的.是暮春景色,春花(當然包括杏花)嫣紅消褪,芳草綠色萋萋,是寫實。抬頭就近瞭望:農(nóng)家院落里,高出墻頭的杏樹,花瓣墜落,春杏呈現(xiàn)了雛形!盎ㄍ蕷埣t青杏小”,開篇直描所見,是近景,又揭示了時光規(guī)律性的延續(xù),蘊含了事物的消亡與新生。眼前的人家,高墻護院,流水環(huán)繞,時有幾只春燕呢喃掠過;河畔的楊柳,隨風飄下的白絮,較不久前又少了些許,即將綠樹成蔭?吹饺绱说氖挛镒兓痛汗獾纳鷻C盎然,詞人不免失聲贊嘆—“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贊嘆,似是上句的自我酬答,又含有多方面的深切情韻。
芳草的綠色,最為溫馨,最可讓人賞心悅目,人離不開綠色。上天賜給地球以綠色,讓人賴以生存。只要有綠色便有希望。大自然在不停止的演變,季節(jié)在周而復(fù)始地更替,寒冬過后,春天必然來臨。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人能以生存的地方,有陽光和雨露滋潤,總會是芳草萋萋,充滿生機!綠色足可給人以信心和希望,綠色最值得人們?nèi)ブ幐枰髡b。
上句“枝上柳綿吹又少”,不少人解析為詞人“悲觀,若有所失”、“惜春的哀情”云云,筆者不能茍同。詞人看得很清楚:春風吹落的是了無根基的柳綿,而送來的卻是漫山遍野的碧綠。柳綿何足惜,這碧綠的芳草,才最沁人心脾。
縱觀蘇軾的人生軌跡,可謂歷盡坎坷,頻遭打擊,屢屢被貶,幾經(jīng)沉浮。逆境的磨礪,養(yǎng)成了他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每到一處總能隨遇而安,執(zhí)著地與命運抗爭!“天涯何處無芳草!”言外音,透漏出蘇軾情操的樂觀、豪邁與豁達,實非常人所能以企及。
下片,主要是抒情。寫得生動、詼諧,回味無窮。
詞人行走在墻外道上,只能看到墻內(nèi)秋千的頂部,蕩秋千的幾個女子,在墻外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憑笑聲可判定是女人,自然,女人們絕非在為墻外的詞人而笑,詞人也并不疑心是自己惹起墻內(nèi)女人的笑。這樣的情景,若不是親臨其境、細心地觀察,是難以憑空想出的。
查《漢典》,“佳人”,三種解釋:貌美的女子;理想中的人;有才干的人。這里,假若詞人不是犯了約定俗成的錯誤—年輕女人必是佳人,則適合第二種解釋。
妙在下面的兩句:“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奥暆u悄”的原因在于:其一,詞人沒有駐足不前,漸去漸遠,自然慢慢從聽不真切到聽而不聞;其二,幾個女子說笑著因故離開了秋千架。而末句,直道出詞人蕩漾心中的某種情感,這情感,詞人名之曰“惱”,這里,只可理解為煩惱,絕不是惱怒。聽不到笑聲,會讓人煩惱嗎?不可能,所以,只能說是詞人語言的詼諧,意在顯現(xiàn)一種情趣。墻內(nèi)的女人無視墻外的詞人,若說這是一種無情,實在是冤枉了她們,這僅僅是詞人的臆斷;縱然詞人是多情的,但恪守住了理智,未付諸于行動,無傷大雅,而將這種縈繞于內(nèi)心的情感旋窩,坦誠直抒于詞中,卻鮮明地增添了詞的諧趣,詞人是高明的。
文人大都情感豐富。多情的詞人才會有婉約雋永的詞作。古往今來,女人永遠是男人的一道風景線。男人若只是耳聞嘻嘻、嚶嚶之女子聲,而不見其人,視覺沒有得到滿足,心存憾意,似有秘密可探,在其潛意識里,極欲窮其究竟,此種心理,男詞人也不會例外。假如院墻低矮,或為籬笆,一般男子,見此蕩秋千女子,鮮有不凝視者。舉止輕薄的,或駐足呆望,或近前厚顏搭訕。如是想來,所幸墻高,若詞人已得睹芳容,便不會有此詞面世了。
蘇軾很喜歡自己的這首《蝶戀花》,譜了樂曲,不時的讓藝伎彈唱。
紹圣元年(1094),蘇軾被貶寓惠州,此時其妻已逝,唯侍妾朝云相伴。相傳,某秋日,落葉蕭蕭,凄厲蒼涼,蘇軾讓朝云彈歌《蝶戀花》以緩心情的積郁,剛唱至第三句,朝云便“歌喉哽咽,滿目噙淚”,再也唱不下去。蘇軾詢問何故,朝云道:“奴所不能歌者‘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碧K軾大笑:“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此后,再也不聽此曲了。
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 篇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這首詞寫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日。作者當時知密州(今山東諸城),這首中秋詞,“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也是一種對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jié)。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但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當然,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即有深微的提示。
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guān)合人事。
上片望月,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開篇排空直入,筆力奇崛,表達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xiàn)實、出世和入世這樣一組矛盾的情境。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xiàn)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下片懷人,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揮灑淋漓。在這里作者把月亮擬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個與他“心有靈犀”的朋友。不應(yīng)該有遺恨的,但你又是因為什么緣故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團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示了對于不幸的離人們的同情。
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一個陰錯陽差的誤會使蘇東坡誤以為皇帝要殺他,在心驚膽戰(zhàn)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給蘇轍留下了兩首訣別詩,愿與子由“世世為兄弟”。蘇轍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愿意納還一切官位為兄長贖罪,遭受降職處分,調(diào)到高安,任筠州酒監(jiān)。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殷殷關(guān)切之禱告,無不流溢著手足深情,兄弟情深,那無眠的思念,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復(fù)何求!
蘇軾思親心痛,感悟到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又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從人到月,從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月亮同人有“悲歡離合”一樣也有著“陰晴圓缺”,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處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lián)系起來,突破時空間的局限讓彼此的心溝通起來,把彼此分離的人以精神相通。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的懷念之情,還有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總之,本篇屬于蘇詞代表作之一。上片執(zhí)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xiàn)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并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完美的體現(xiàn)了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對人間的眷戀。人如其詞,面對挫折多少文人一蹶不振,屈原跳進了汨羅江,李賀蓬頭垢面,義山終生郁悶,蘇軾卻堅持了自己的人格和心志,埋首沉心,和詩詞歌賦相依為命,靠靈魂和氣度,靠氣骨和詩膽,用超然的態(tài)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心靈光彩讓苦難變得黯然無色,他光明磊落,一世坦蕩,追求的不是個人的地位和功名,而是處窮而不忘兼濟天下之志,超然物外,曠達樂觀,身處逆境而能保持心境的安適,超脫于世俗的苦樂和生死之外,追求進入一種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的精神境界。所以,千年之后,他的豐富和深沉,天真和質(zhì)樸仍如封存的醇酒,濃香醉人!也許正是一蓑風雨,鑄就了一個曠世奇才,一個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一個民間婦孺喜聞樂道的豪士雅客,一個剛直不屈執(zhí)著風節(jié)的政客,一個有著一顆善于解脫的智慧心靈的智者,一個有著一副眼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的善良心腸的赤子!
蘇軾已走遠,那個攜人生的一肩風霜任云卷云舒的他,拂心靈的一襟悲喜對花落花開的他已走遠,但是這首千古絕唱、這首不同凡響的《水調(diào)歌頭》,卻一直在在亙古至今的文學(xué)藝術(shù)星空里回響。
【蘇軾的詩詞及表達情感】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的詩詞分享11-29
關(guān)于蘇軾寫的詩詞精選11-29
表達友情的詩詞02-19
男生表達愛意的詩詞07-29
雙語閱讀:表達我們的情感05-22
表達友情的古詩詞賞析02-24
表達關(guān)心朋友的古詩詞10-29
表達我愛祖國的古詩詞12-12
《春曉》詩詞及鑒賞01-04
描寫梅花的詩詞及翻譯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