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_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_最新国产免费Av网址_国产精品3级片

減字木蘭花

時間:2023-09-08 14:19:46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1

  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

  宋代:淮上女

  淮山隱隱,千里云峰千里恨;此朴疲f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譯文

  遠望淮山隱隱約約可見其影,連綿千里的山巒承載著我千里的悲恨;此泼煊七h,萬里波濤寄托了我萬里的愁思。

  山長水遠,擋住了行人向東眺望的視線。舊恨新愁,面對這晚春景象,不知該說些什么,只能默默垂淚。

  注釋

  淮山:指淮河兩岸所見山峰。隱隱:不明顯,不清晰。

  淮水:指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東流經(jīng)安徽,入江蘇洪澤湖。悠悠:遙遠。

  煙波:霧氣迷蒙的水坡

  東望:詞人被擄北上,所以向東眺望故鄉(xiāng)。

  恨舊愁新:即舊恨新愁,指對金人統(tǒng)治者的恨,對自己艱難處境的愁。

  賞析

  本首詞中記錄了女主人的不幸遭遇和對祖國的依戀之情。上片寫被擄北去時告別故土的沉痛心情,下片寫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以及對敵人的仇恨。整首詞的抒情哀婉真摯,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的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詞的上闕,寫她被擄北去,不得不離別故鄉(xiāng)山河時的沉痛心情。

  上闋四句,一山一水,兩兩相對,可以說是一副十分工整的對聯(lián),在詞作中,它又是不很常見的隔句對。“云峰”、“煙波”,既寫山高水闊,又寫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傷情苦,淚眼朦朧,因此山河呈現(xiàn)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煙波”前冠以“萬頃”,寫出了祖國的河山壯麗,暗示作者對它的深情。但此時卻滿目瘡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擄北去,不能安居故土,這萬千愁恨怎能不一齊迸發(fā)!“千里恨”、“萬頃愁”極好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仇大恨。

  同時,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滿了愁恨,因為它們是這場患難的最好見證。千里,從縱的角度形容愁恨;萬頃,從橫的方面予以夸張,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就將愁緒這種無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體化了,它與以往的某些表現(xiàn)手法有所差異: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睔W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胡楚《寄人》:“若將此恨同芳草,猶恐青青有盡時!彼麄冎乇憩F(xiàn)的是愁恨之無窮。應該說這些寫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藝術的獨創(chuàng)性。但這個淮上良家女的這兩句詞卻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一種泰山壓頂、窒息心胸之感。

  詞的下闋寫她被驅(qū)趕向西,而她的心卻一直向東。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眱删浼仁菍ι掀目偨Y,又是作者眷戀山河的進一步具體描寫她離開家鄉(xiāng)越來越遠,眷戀的感情也越來越重。她一步一回頭地看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直至山水完全遮斷了她的視線。天涯淪落,何時能回到故鄉(xiāng)的懷抱?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這一去,也許是永無歸日了,只能此刻回首東望,直至“遮斷”為止!皷|望眼”三字,真實地寫出了被擄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進而不斷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極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她不忍離去的痛苦。

  面對著這一切,“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边@恨,是指對金人南犯之恨,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無恥南逃之恨;這愁,是為鄉(xiāng)土遭受蹂躪而愁,為被擄后的屈辱生活和顛沛流離而愁。舊恨加新愁,讓一個弱女子如何經(jīng)受得了!“恨舊愁新”四字,一般用作“新愁舊恨”,語意顯得平淡。而將“恨”、“愁”二字前置,不但使句尾協(xié)韻,加強了音韻美,且構成了兩個節(jié)奏緊促、意思完整的短句,使人感到語新氣逼。末句刻畫了一個哀怨至極而又沉默無語的形象!坝袦I無言”,是她的一腔悲憤無處、也無人可以傾訴,只有和著淚水忍聲吞下這時代加給她的深重災難,這實際上也是對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種無聲的譴責。“晚春”既點出被擄的時間,也含有春光將逝無可奈何的情思。

  這首小詞訴說的是一個被金人脅迫的無力抗爭的弱女子的遭遇與悲苦,凄惻動人,它能引起人們對女主人公的無限同情。詞的形式義富有民歌的特色,寫山寫水,說愁說恨,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讀之令人回腸蕩氣。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金興定末(公元1222年左右)金人南侵,被掠北去時,題于旅舍壁。

  作者簡介

  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邊良家女子。《續(xù)夷堅志》中曾記載南宋寧宗嘉定年間,金人南侵,擄走大批淮上良家婦女之事。另有同名詞《減字木蘭花·淮上女》,表現(xiàn)了被擄女子的屈辱與悲憤交加的沉痛心情。

減字木蘭花2

  古詩原文

  五月二十四日,會無咎之隨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漬白芙蓉,坐客翛然,無復有病暑意。

  回風落景。散亂東墻疏竹影。滿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濕衣。

  夢回酒醒。百尺飛瀾鳴碧井。雪灑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譯文翻譯

  五月二十四日,在晁補之揚州的寓所與他會面。主人從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無拘無束,沒有苦于酷暑的`感覺。

  清風回旋。東墻之上落著斑駁竹影。在座的客人都感到清爽舒適。

  醉夢方醒。從苔蘚遍布的井中汲水。清涼的泉水灑在白荷花上。

  注釋解釋

  減字木蘭花: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又有《偷聲木蘭花》,入“仙呂調(diào)”。

  無咎:晁補之的字。晁補之,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時任揚州通判,東坡為吏。

  漬:浸泡

  翛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灑脫自如。

  無復有病暑意:不再有苦于酷暑的感覺了。

  景:通假字,同”影“

  百尺飛瀾鳴碧井:從布滿青苔的井中汲水。

  雪灑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褐盖鍥龅木疄⒃诎缀苫ㄉ。白玉。喊缀苫。

減字木蘭花3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里余香馬上聞。

  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①。

  減字木蘭花

  蔣氏女②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飛鴻過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xiāng)關歸路難。

  注:①洞房:幽深的居室。②蔣氏女,蔣興祖之女。靖康年間金兵南侵時,蔣興祖奮勇抵抗,壯烈殉國。其女為金賊擄去,途中題字于雄州驛。

 。1)王詞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請找出具體依據(jù)。(3分)

  (2)蔣詞上片寫景,運用了哪些藝術技巧,請簡要說明。(4分)

  (3)兩詞中飛花和飛鴻的意象,各自蘊含了詞人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3分)暮春(春季)(1分)。落紅(1分),(垂楊)飛花(1分)。

 。2)(4分)①比喻,以流水喻車聲;②白描,白草黃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寫不加渲染;③視聽結合,朝云白草黃沙月照孤村是視覺,轆轆車聲是聽覺;④動靜結合,朝云橫渡轆轆車聲是寫動,白草黃沙月照孤村是寫靜。(每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

 。3)(4分)①飛花入洞房,反襯詞人與戀人天各一方,歡聚不再,蘊含了詞人離別之苦;(2分)②飛鴻南歸,反襯詞人身陷賊手不得自由的處境,蘊含了詞人家園之思與國破之痛。(2分)減字木蘭花 閱讀答案附賞析清平樂(王安國)減字木蘭花(秦觀)

減字木蘭花4

  古詩原文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wěn)耐風波愿始從。

  譯文翻譯

  孤燈明滅,冷夜孤枕,欲睡還醒,不能思量,思量就會斷腸。

  天上人間,陰陽兩隔,即使一諾千金也換不回原來的生活。渴盼能夠相逢重聚,即使要忍耐著銀河里的風波,也甘愿從頭開始。

  注釋解釋

  燭花搖影:謂燭影晃動。

  疏衾(qīn):單薄的被子。

  “待不”句:謂打算不去思念對方。

  碧落:青天!氨搪洹笔堑兰宜Q東方第一層天,因碧霞滿空而稱“碧落”。

  一諾:指說話守信用。

  銀漢:銀河。

  耐:忍受。風波:喻指患難。愿:愿望。始:才。從:遂愿。

  詩文賞析

  這首《減字木蘭花》仿佛是以“七夕”為背景的懷人之作。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遍_篇即是燭影搖曳、似夢還醒的迷茫凄冷景象。 “燭花搖影”是一個很典型的詩詞意象。宋代詞人方千里《還京樂》中有句“悵畫燭搖影,易積銀盤紅淚”,這是繁麗綺艷的花間風格。宋人洪咨夔《浣溪沙》也有句: “燭搖斜吹淚空煎!痹诩{蘭詞中,“燈”的意象多次出現(xiàn)。這大概是因為“燈”在凄冷孤獨之夜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光明,有一種安恬的家的.氛圍。而孤獨的人對青燈,則別有懷抱,心中有說不盡的萬千思緒。事實上,納蘭容若在前面的許多悼亡詞中,都寫到了一個生活細節(jié):“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共銀釭!逼拮尤ナ狼鞍雮月,還扶病剪燈花,以致那剪刀聲在納蘭耳畔久久縈回。這個剪燭花的細節(jié)或許可以成為“燭花搖影”的解讀契機!袄渫甘梏馈, “疏衾”是指因一個人孤身而眠而顯得寬松疏闊的被衾!袄渫浮倍肿允侨说闹饔^感受,因孤寂而生寒意。一個“透”字則說明心中悲涼至極。

  “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睜T花搖影,香消被冷。此時豈不思量,可曾相忘。這“待不思量”似是出自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許孤眠不斷腸”也似從這首詞中“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中而來。只是這里納蘭容若用的反語,其時正是思緒紛紜,孤眠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边@一句納蘭容若化用白居易的《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意境甚是闊大,筆下也甚見骨力。接著,納蘭卻以“天上人間情一諾”,極言對愛情的忠貞守信。這一句可以引起讀者許多聯(lián)想。這里的“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從正面表達了納蘭容若對于愛情諾言的態(tài)度,就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边@一生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銀漢難通,穩(wěn)耐風波愿始從!边@結句顯然是一個堅韌的承諾。“銀漢難通”說嗎了茫茫銀河難渡,正是用的七夕牛女相會的典故!胺(wěn)耐風波愿始從”,銀河茫茫難渡,只有忍耐著那些風波、磨難才會如愿以償。

  湯顯祖在《牡丹亭》序中說: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笨v使銀河有重重阻隔,縱使銀漢遙迢,歲月浩瀚,而生命卻如此短暫,納蘭的這首詞也恰好告訴人們愛情只有堅忍承受一切患難與波折,才會終生相隨,不離不棄。

減字木蘭花5

  《減字木蘭花·春月》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zhuǎn)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前言」

  《減字木蘭花·春月》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蘇軾以王夫人的話為依據(jù),寫下這首詞篇。上片是寫春天的月色令人和悅,杯光花影,梅花幽香撲面而來。下片著重寫離人的哀傷。蘇軾把王夫人的話帶進詞句,記下了這一生活斷片作為紀念。全詞著重寫春夜月色的優(yōu)美動人,語言輕倩,意境幽渺,可說是一首沁人心脾的小夜曲。

  「注釋」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頂。陰歷十五日半夜。

  3、搖蕩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陳釀的酒香在飄溢。香醪,美酒佳釀。

  4、光欲舞:梅花晃動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輕云薄霧:輕柔的云,薄薄的霧,喻月光柔美與梅花香飄。

  8、秋光:秋月。

  9、離人:離開家鄉(xiāng)與親人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

  「翻譯」

  春夜的庭院中,月兒正在當空。銀光在搖蕩的美酒上閃爍不定,好似優(yōu)美的舞步。走過回廊,已經(jīng)半落的梅花發(fā)出陣陣幽香。

  那輕風吹拂薄霧籠罩的春月,總是照著少年行樂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著孤獨的遠行人,更備感凄涼。

  「賞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chǎn)生的感受和聯(lián)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里,讓讀者與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蕩”一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于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凈,所照之處冷浸一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于積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于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yōu)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fā)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一種朦朧含渾之美;ㄇ霸孪拢怨乓詠怼翱偸巧倌晷袠诽帯,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簽判,稱贊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jié)端亮,議論英發(fā)!彼麄兤綍r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發(fā)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游樂之意。最后以其夫人關于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一念清凈,曠達閑適,這表現(xiàn)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

減字木蘭花6

  古詩原文

  闌珊心緒,醉倚綠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

  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只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墻。

  譯文翻譯

  心情惆悵心緒低落,醉后倚靠著綠綺之琴獨自愁苦。滿枕新愁無處傾訴,長夜將盡花香襲人月光照遍小樓。

  隔壁不知是誰吹奏出急促的笙歌,把我這錦屏美夢相思之情吹走。只有這綠蔭匝地的垂楊啊,不放秋千的影子越過墻頭。

  注釋解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唐教坊曲,雙調(diào)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韻互換。歌吹:歌唱和吹奏。詞中偏指吹奏。

  闌珊:紛亂的樣子。此處形容人物情緒。

  綠琴:綠綺琴,傳說司馬相如作《玉如意賦》,梁王悅之,賜以綠綺琴。后即用以指琴。

  殘夜:夜將盡。

  繁笙(shēng):謂笙聲繁密。脆管:清脆的笛聲。

  錦屏:鮮艷華美的屏風。李益《長干行》:“鴛鴦綠浦上,翡翠錦屏中。”此處代指華貴的臥房。

  “只有垂楊”二句:指垂楊擋住了隔壁秋千的影子。張先《青門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此處反用其意。秋千:一種體育活動用具。此處代指蕩秋千的女子。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這首詞收于《憶云詞》甲稿,是項鴻祚二十五歲前所寫,為夜聞隔墻歌吹聲有感而作之詞。

  詩文賞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種。但這首詞中流露出來的愁緒,并非如晏殊《珠玉詞》一般的閑愁、輕愁,而是沉摯的深愁。這是生命意識覺醒的標志,唯有真正熱愛生命,真正認真生活的人,才會感覺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們太依戀春天的美好,也太擔心春天的逝去,所以他們比平常人感受著更多的愁苦。

  上片,作者從闌珊的春意寫起,為讀者描繪了—幅春夜愁思圖。開頭兩句寫作者感到春意闌珊,心緒惆倀。在酒醉后漫倚綠琴,四周一片寂寥,只有綠琴相伴。作者首先交待了時間、地點。時間已到了春末夏初時節(jié),春花開始凋落,面對闌珊的春意,作者內(nèi)心不禁涌起萬般惆悵。項鴻祚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作者,正如他自己在自序中說的“生幼有愁癬”。故“其情艷而苦,其感于物也郁而深!币虼,在這樣一個寂寥寧靜的春夜,作者萬般的愁緒無處排遣,只好借酒澆愁。但醉后的心境更是寂寥,于是只好以琴為伴,暫且用琴聲慰藉一下孤寂的心情。這里的“相伴住”,形象地寫出了作者想以琴排憂,卻又心緒皆無的情景!耙徽硇鲁睢倍洌瑢懽髡咭股铍y眠,滿腹愁緒!皻堃埂侨藗兪焖H,而作者卻嗅著庭院花香,看見滿樓月色。這“殘夜花香月滿樓”句,暗示了作者難以成眠,使讀者好像看到作者睜眼不寐沉思憂郁的'形象。“一枕”句也生動地勾出作者愁緒綿綿,輾轉(zhuǎn)反側之狀!靶鲁睢钡降资鞘裁,這里沒有說,作者在下片才以含蓄的筆法暗示出來。

  下片作者用含蓄的筆墨道出了這種“新愁"的由來!胺敝亟^管,吹得錦屏春夢遠”,終于道出了是隔墻鄰居家繁雜的管弦樂聲,把自己難成的春夢吹向了遙遠的地方。從句子表面來看,似乎是比鄰的弦管樂聲攪得自己難以入睡,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作者的托詞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作者對隔墻佳人的思戀,才使得他臥不安席。這一點在結尾一句中含蓄地表現(xiàn)了出來。

  “只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墻。”打秋千的女子,這才是作者為之輾轉(zhuǎn)反側而產(chǎn)生“一枕新愁”的根源。夜深人靜,作者因相思而產(chǎn)生的種種愁緒卻無法傳遞紿對方。因此,只好把這種哀怨發(fā)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楊上,仿佛那靜靜的垂楊也不解人意,偏偏擋住了作者的視線,從而使他連蕩秋千的女子的影子也看不到。表達了作者對佳人深深的愛戀,卻又無法向?qū)Ψ奖磉_的惆悵與哀怨。

  總之,這首詞以其清新幽怨的風格,纏綿委婉的筆調(diào),以情寫景,景中寄情,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真實的思想感情,讀來令人感到真摯自然。

減字木蘭花7

  減字木蘭花·競渡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簡稱《減蘭》!稄堊右霸~》入“林鐘商”,《樂章集》入“仙呂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木蘭花》的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轉(zhuǎn)兩平韻。

  1、競渡:劃船比賽。每年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表達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尊敬和懷念,在民間形成的一種傳統(tǒng)風俗。

  2、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長者茂密楊柳的小州處,一群龍舟上纖旗高高飄揚,飛駛而出。

  3、春雷:形容鼓聲想春雷一樣響個不停。 直破煙波遠遠回:條條龍舟,勇往直前沖破寧靜的水面,形成一片煙霧,再從遠處折回。

  4、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龍舟競爭之激烈氣勢,就像打仗一樣,把觀眾都驚呆了。

  5、金碧樓西:領獎處(也是主席臺)裝飾得金碧輝煌。

  6、銜得錦標第一歸:奪得冠軍的船,把獲得的錦標放到那昂首張口的龍嘴里,第一個歸來。

  【賞析】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龍舟競渡,即賽龍船。相傳偉大詩人屈原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為了紀念他,每逢端午節(jié),常舉行競渡,象征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這一活動,后來成為民間的一種風俗。當?shù)鼐用駵蕚漭p便快船,選拔優(yōu)秀船員,到節(jié)日,在附近江河舉行競賽活動。男女老幼,官員百姓,紛紛集聚賽區(qū)觀賞助興。南朝宗懔的《荊楚歲時記》,已有關于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擂鼓,鼓舞劃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這種萬眾歡騰的場面吸引了歷代的詩詞作者。黃裳很喜歡寫自然景色,賽龍舟的場面也吸引了他,他的這首《競渡》,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競賽開始了。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帮w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fā)的實況,賽船上迎風招展的紅旗,耀眼奪目,首先映入眼簾。由于沙洲上濃密的柳蔭遮蔽視線,賽船就象從柳蔭中飛駛而出!颁尽保虚g的小洲。點出楊柳渚,既是以景色相襯托,也為了表明節(jié)候。作者這里用“飛出”來形容那急劃而來的賽船,真實地反映了參觀者的感受。

  “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競渡時,每艘船上不僅有人高舉紅旗,還有鼓手擊鼓以統(tǒng)一劃船的節(jié)奏。一艘賽船里有好多名劃槳手。他們之間,全靠鼓點來協(xié)同動作。所以作者說,賽船上的擊鼓聲,像春雷一樣震響,它們沖破籠罩著江面的水氣,遠遠地傳向四面八方,在空中回蕩!爸逼啤倍謱懗隽舜牧鑵柷斑M的氣勢。這樣,就渲染了競賽的.緊張氣氛。

  下片寫奪標。競賽,以先到達目的地的獲得錦標。競渡的高潮出現(xiàn)在賽船駛近錦標,勝負將見分曉的時刻:“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人山人海的觀眾為優(yōu)勝者發(fā)出了驚天動地的喝彩聲。在這種震耳欲聾的助興聲中,一馬當先的龍舟上的競渡者,正在拼命地劃動船槳,向終點猛沖,表現(xiàn)出不顧一切、勇往直前的決勝精神。健兒們爭戰(zhàn)奪標的英雄氣概(爭戰(zhàn)氣),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磥恚谐汕先f的觀眾看得驚心動魄。這里,作者只用了十一個字,就把競渡中最壯觀的場面連同它的緊張激烈的氣氛和驚心動魄的聲勢和盤托出來了。

  “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古時的錦標,也就是一面彩緞的獎旗,一般都懸掛在終點岸邊的一根竹竿上,是給予競渡優(yōu)勝者的賞物,從龍舟上就可以摘取到。在作者描繪的這場競渡中,“金碧樓西”的岸邊,就是掛錦標的位置。如金似碧(碧玉),形容這座樓閣的富麗。優(yōu)勝者終于搶先到達終點,從那里“銜得錦標第一歸”,勝利返航。為什么用一個“銜”字呢?“銜”,用嘴含住的意思。古時的龍舟,船頭上雕有象征性的龍頭裝飾?磥,優(yōu)勝者奪得錦標以后,就將它懸掛在船頭的“龍頭”上,活像一條真龍將錦標上端含在嘴里似的!般暋笔驱堉鄣凝埿紊l(fā)出來的字眼。用這個“銜”字,饒有情趣,是傳神之筆。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概。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云的情景。詞寫得這樣生動,如果作者沒有親臨現(xiàn)場的實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作者雖有實感,但在藝術上,缺乏剪裁的匠心、捕捉印象的功夫和渲染氣氛的筆力,那么也是難以寫得這樣有聲色、有層次、有氣勢,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的。

  【作者簡介】

  黃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進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贈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黃裳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詞人,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詞》,詞作以《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甚廣。

減字木蘭花8

  減字木蘭花·斜紅疊翠

  向子湮

  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

  真香妙質(zhì),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放春光造次歸。

  這是一首詠唱春日百花爭艷的迷人景象的詞作。寫得艷麗濃郁,光采照人,真可謂字字珠璣,行行錦繡。但言語深處,隱然有傷感意。

  上闋僅用寥寥四句,便寫出了一片花團錦簇、燦爛照眼的艷陽春光。“斜紅疊翠,何許花神來獻瑞”中,前句使用代稱手法,以“紅”代花,以“翠”代葉,達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個“斜”字,寫出花朵嬌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態(tài),一個“疊”字,則強調(diào)了葉片爭茂繁密的長勢。后一句是對眼前花繁葉茂的美景充滿驚奇地贊嘆,“何許”,即何處;“獻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義。春天到來,百花盛開,千朵萬朵的紅花在翠綠的枝葉映襯下明艷照眼,這是何處飛來的花神為點綴人間作出的精心奉獻!“粲粲裳衣,割得天孫錦一機”二句,仍然著意寫花態(tài)之美,前句采用了擬人手法,徑直以穿衣著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鮮明的樣子。后句中的“天孫”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織女?椗,天女孫也”的記載,在這里則指神話中精于織錦的織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花神們身上色澤鮮艷、光華奪目的衣裙,都是用從天上手藝最高的織女的織錦機上割下的錦繡制成。這般景象只應天上才有,人間能得幾回看到!這是詞人對令人陶醉的春光發(fā)出的由衷的贊嘆。

  下闋四句寫花的'內(nèi)在質(zhì)地與對春光的愛惜!罢嫦忝钯|(zhì),不耐世間風與日”中,以純“真”寫花的香,以美“妙”寫花的質(zhì),真可謂玉質(zhì)天香,它們怎能經(jīng)受得住濁世間的狂風吹與烈日曬的摧殘!“著意遮圍”之句承上啟下,要小心翼翼地為百花遮風擋雨,不使它受傷害,只這樣做還不行,要使百花常開不敗,關鍵的是“莫放春光造次歸”,一定要拉住春光,千萬不要讓它輕易隨便地歸去。這是詞人發(fā)自心底的呼聲,寫盡了對盛開的充滿生氣、攜著春光的繁花的繾綣之情。

  若沿襲自《詩經(jīng)》、《楚辭》以來的傳統(tǒng)來看,詞人顯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質(zhì)”之句可見;而摧殘香花的“風”、“日”則隱喻朝中奸佞的權臣。這便給予該詞以深刻的社會含義。據(jù)該篇后記文字“紹興壬申春,薌林瑞香盛開,賦此詞。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此詞,公之絕筆也”,可知這首詞寫于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開”的春天;因詞人自號“薌林居士”,可見“薌林”系指其所居之處;是年三月十六日詞人要執(zhí)意挽留的“春光”尚未歸去,而詞人卻辭世而長去了,這首留世詞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別的絕筆了。

減字木蘭花9

  減字木蘭花·偶檢叢紙中原文

  偶檢叢紙中,得花瓣一包,紙背細書辛幼安“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乃是京師憫忠寺海棠花,戊辰暮春所戲為也,泫然得句。

  人天無據(jù),被依留得香魂住。如夢如煙,枝上花開又十年!

  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斕斑里。莫怪憐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詩詞賞析:

  十年一夢,落花猶存,回首往事,感慨萬千。此詞作者借詠落花以抒懷!帮L痕雨點斕斑里,身世依然是落花”。委婉多情,含蘊無限。雖是一首小詞,卻寫得真摯感人,情韻悠長。在感情上引起讀者的共鳴,在藝術上給人以美的享受。

減字木蘭花10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

  宋代: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譯文

  離人的懷抱甚是傷心,老天倘若有感情,也會因離別而衰老;它有時如輕絲般纖細卻纏綿悠遠,有時又如波濤般一浪高過一浪地涌上心頭。

  湖邊一葉扁舟?吭诎哆,楓葉、蘆花在秋風里瑟瑟發(fā)抖,將前歡與現(xiàn)實形成對照,相聚時的歡樂是一去不復返了,除非相逢于夢中。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diào)四十四字,與“木蘭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減三字,改為平仄韻互換格,每片兩仄韻,兩平韻。

  傷懷:傷心。

  扁舟:小船。

  楓葉:楓樹葉。亦泛指秋令變紅的其他植物的葉子。詩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須著人間比夢間:全句是說過去的事縱然真實,由于時過境遷。也形同夢寐,須用夢間的事來比況過去人間發(fā)生的事。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編年未詳,當是天圣末少年時期所作。這首詞可能是作者青年時期的作品,寫的是與女子別離的凄切之情。這位女子究竟是什么樣的身份,與作者究竟是什么關系,現(xiàn)已很難厘定。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賞析

  是詞寫離愁。前闋議論抒情。首句“傷懷離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傷感是離別的情緒。詩人李賀曾吟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抒發(fā)對國家興亡的悲涼痛苦情感,兩者比對。這種離愁“細似輕絲渺似波”,細軟得像輕絲那樣纏繞不清,縹渺得像微波那樣延續(xù)不斷。后闋回憶離別。一葉輕舟靠在岸邊,紅色的楓葉白色的蘆花,金風蕭蕭,行人告別遠去!凹毾肭皻g”,慢慢地回憶起以前相聚的歡樂,卻不能失而復得!绊氈碎g比夢間”,必須要讓人世間改變成夢間。

  全詞纏綿悱惻,婉轉(zhuǎn)細膩且真情灼然,可以想見,作者與文中女子的感情一定非同一般。上闋用了李賀詩的名句,表達出內(nèi)心無限的深情,又以設問的形式問道:你能知道這番深意是怎樣的嗎?告訴你,就如同細絲一般扯也扯不斷,像水波一樣前波剛去后波又來,永遠不可能斷絕。下闋寫到具體的場景,把人送走后,作者還獨自站立在岸邊,目送著白帆遠去后,才發(fā)現(xiàn)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詩中“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蕭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歡”,那是多么令人魂飛魄散的極致享受,與眼前的孤獨索寞形成的對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間和美夢中的情景一樣不可同日而語。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大了作者心理上的落差,正是這種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摯。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減字木蘭花11

 。ㄒ唬┨煅

  橫舟棹海,沒入蒼煙云水外。

  目斷天涯,遠陌孤塵可泊家?

  攬風長舞,孑影飄萍言不苦。

  望盡歸鴻,淚寄相思楚尾東。

 。ǘ┐

  梅馨褪凈,梅笛橫吹春驟醒。

  遠歲無痕,獨見千花萬樹芬。

  時光靜舞,花落花開花幾度?

  江水潮平,春逝清波伴月明。

 。ㄈ╋h零

  西風堪恨,吹遠流云渾不問。

  淚滴天涯,淡望明月淡籠花。

  飄零千里,夢醒不知身客異,

  一曲哀箏,靜繞明霞望楚城。

 。ㄋ模┐河

  半窗驟雨,急扣簾櫳驚又走。

  誰種芭蕉?盡舞風前魂也瀟。

  庭前淡佇,水靜長空清幾許。

  遠黛蒼茫,一籠春風一籠香。

 。ㄎ澹┦偶t

  春魂欲去,夢碎枝頭花不語。

  清淚盈眸,望斷花魂東水流。

  落紅遍地,風也哀憐風也涕。

  蝶戀成傷,百轉(zhuǎn)枝頭逐清江。

減字木蘭花12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 宋朝 呂本中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

  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譯文

  記得去年的今夜,我們在月明花嬌的萬樹叢中舉杯歡飲,一同進入醉鄉(xiāng)。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個停立江邊,心情無比惆帳。月色朦朧,長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搖曳的陰影遮住了?拷叺男〈。

  遠游的故人你現(xiàn)在何處?請江月把我的離愁帶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預想來年百花吐艷的時節(jié),我還會像今年這樣,更加深情地追憶去年呢!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注釋

  月暗:昏暗,不明亮。

  江外:指長江以南地區(qū)。因從中原看出來,江南地帶地處長江以外。故稱“江外”,亦作“江表”。

  來歲:來年,下一年。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賞析

  這首詞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讀。表層的,亦即文本的層面,可以說是寫懷念朋友、亦即詞中所說的“故人”!叭ツ杲褚埂M碓旅骰湎隆,去年的這個時候,在一個月明之夜的花下,這是一個非常美麗而又幽靜的環(huán)境。當時作者和友人都喝醉了,其情也是非常動人的。按照宋時的習慣,有酒宴,就一定有歌妓侍宴。大的背景是月下、花前,如此幽靜。而具體到酒宴上,卻又是紅燭光搖,翠袖持觴。正如晏幾道在他的《鷓鴣天》中說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那又是何等的旖旎。將燈紅酒綠,輕歌妙舞,置于如此清麗幽雅的環(huán)境之下,真?zhèn)可謂是人間天上,無怪他們都要喝醉了。接下來卻是一跌:“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這個落差極大。今夜作者卻獨自在江邊,月亮是昏暗的,所以照見長堤也是這般的昏暗;璋档拈L堤,可謂全無生氣,別說歌筵酒宴,竟是連一個送行的朋友也沒有。而船在這柳陰之下,更顯出沒一絲生氣。因為船既是“暗”的,說明船中連孤燈也沒有一盞。

  下片由自己的無聊,轉(zhuǎn)向了他所思念的朋友:“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故人在哪里呢。說明他們之間,連信息也沒有通過。這就更加令人掛念了。他不說自己思故人之愁,而偏說是故人“帶我離愁”而去的,則雖不知故人現(xiàn)在何處,但作者的愁卻是長伴著他的,他在什么地方,作者的愁也在什么地方!敖馊ァ,是雖不知處,但不是在長江之邊,卻是可以肯定的了。最后想結一個光明的尾巴:“來歲花前”,希望未來的歲月,像過去那樣,能再次的.醉倒在花前月下,只是恐怕“又是今年憶昔年”終是沒有信心。

  呂本中的詞,不像他的詩,現(xiàn)實感很強,貧富對立的社會矛盾在他的詩集中,比同時代的其他詩人表現(xiàn)得更為深刻。而在詞中,則多寫風花雪月,離思別情。這自然是與詞作為“艷科”所決定的。但正如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戰(zhàn)士血管里流的總是血,作為堅定的主戰(zhàn)派,他寫的詞也會流露出他的這一遺恨。

  南宋的形勢,大抵是戰(zhàn)戰(zhàn)和和,所以也有“月明花下”之時,這時主戰(zhàn)派自是“同醉’的,因為形勢喜人。然而多數(shù)的情況,卻是“月暗長堤柳暗船”,正因為如此,所以主戰(zhàn)派的人多數(shù)都被貶謫以去了,這就是“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的寫照。而國勢看來是無可恢復的,所以他不得哀嘆;“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昔年”。這就是深層次的解讀。正如在《宋史·呂本中傳》的最后一段“論”所說:“傳有之:‘不有君子,其何能國!B興之世,呂頤浩、秦檜在相位,雖有君子,豈得盡其志,宋之不能圖復中原,雖日天命,豈非人事乎?若常同……呂本中,其才猷皆可經(jīng)邦,其風節(jié)皆可以厲世,然皆議論不合,奉祠去國,可為永慨矣。”

  另外,將三種不同時空意象疊映,借以烘托出別情之深切是此詞突出的藝術特點。上片猶如兩個蒙太奇鏡頭,對比中生出無限悲愁。同是月夜,去年月明花香,人聚同醉;今年卻是月暗柳昏,人別船離。過片直寫離別。結句寫“來歲”思念,妙在“來歲”又包含“今年憶去年”之聚散憂樂。在時間的三維(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上表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事態(tài)情思,而又相融相生,用筆極簡練而情思極豐富。

  《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約作于北宋滅亡,宋室南渡以后。

減字木蘭花13

  蘇 軾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等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1)詞中所寫春天的最美好時節(jié)是什么時候?為什么?結合詞中描寫簡要說明。(3分)

  (2)結合全詞,簡要分析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答案】早春(初春)。從“鶯初解語”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特點可以看出。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獨具初春的特點。(黃鶯才剛剛懂得開口唱幾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剛剛下著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剛剛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遠遠望去,才發(fā)現(xiàn)有一層的嫩綠鋪在地面。)(寫出“早春”,1分;結合詞中的`描寫簡要說明,3分)

 、粕掀鑼憽苞L語”“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現(xiàn)春天開始時的生機與美麗;下片敘寫花開易謝、年華易老,感嘆美景易逝,勸人一醉方休。全詞表達了珍惜春光、盡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時光的情感(熱愛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減字木蘭花14

  減字木蘭花·春月 宋朝 蘇軾

  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zhuǎn)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輕云薄霧,總是少年行樂處。不似秋光,只與離人照斷腸。

  《減字木蘭花·春月》譯文

  春日庭院,皓月當空,堂前小酌,飄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轉(zhuǎn),樹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霧,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輕人及時行樂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執(zhí)著地照著離別之人,引兩地傷情。

  《減字木蘭花·春月》譯文二

  春夜的庭院中,月兒正在當空。銀光在搖蕩的美酒上閃爍不定,好似優(yōu)美的舞步。走過回廊,已經(jīng)半落的梅花發(fā)出陣陣幽香。

  那輕風吹拂薄霧籠罩的春月,總是照著少年行樂的地方。不像秋天的月光照著孤獨的遠行人,更備感凄涼。

  《減字木蘭花·春月》注釋

  1、春庭:春季的庭院。

  2、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頂。陰歷十五日半夜。

  3、搖蕩香醪(láo):指月光下花香如陳釀的酒香在飄溢。香醪,美酒佳釀。

  4、光欲舞:梅花晃動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

  5、半落:微微低垂。

  6、婉娩(wǎnmiǎn):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7、輕云薄霧:輕柔的云,薄薄的霧,喻月光柔美與梅花香飄。

  8、秋光:秋月。

  9、離人:離開家鄉(xiāng)與親人的人,這里指作者自己。

  《減字木蘭花·春月》簡析

  上片寫景。月下賞花,飲酒賦詩,是古詩詞中常見的題材,讀者關心的是詩人舉杯時所產(chǎn)生的感受和聯(lián)想。蘇軾此首寫他把月光斟進自己的酒杯里,讓讀者與他一起分享美酒的芬芳和清光。這種感受是新奇的,大膽的`,但又是合理的,自然的。開篇的“月午”,不是早已指明中天明月光正瀉向杯中。而“搖蕩”一詞,正透露出詩人舉杯相屬的豪興而使月光翩然起舞。詩人從尋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尋常的詩意,于平易中見工夫,逸趣中顯天才。月色是這樣的皎潔明凈,所照之處冷浸一片銀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顯得璀燦晶瑩,洗盡鉛華見雪肌。詩人不禁離席,漫步于積水空明的回廊上。此時他始覺幽香襲來,柔順清潤,以至于物我兩忘,陶醉在這優(yōu)美安謐的境界之中。

  下片發(fā)議論。過片由“半落梅花”而來,“欲落梅花更多情”,何況這梅花煙霧輕籠,有一種朦朧含渾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來“總是少年行樂處”,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趙德麟。詩人很賞識這位年輕的簽判,稱贊他“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jié)端亮,議論英發(fā)。”他們平時詩歌唱和,此時又同飲花下,“齒發(fā)日向疏”的太守,也有與少年同游樂之意。最后以其夫人關于月色的議論作結,他認為這議論富有詩意。

  在這首詞中,他選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煙霧等,構成清幽恬靜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良辰美景的珍惜,使他的精神從政治得失中解脫出來,一念清凈,曠達閑適,這表現(xiàn)了他精神生活的一個方面。

  《減字木蘭花·春月》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元祐七年(1092),蘇軾知守潁州時。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開,月色鮮霽。王夫人對蘇軾說:“春月色勝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慘凄,春月令人和悅。何不邀幾個朋友來,飲此花下!甭犃朔蛉说脑,蘇軾十分高興。于是,便邀來幾位朋友,在梅花樹下飲酒賞月,并取王夫人的語意,填寫了這首《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15

  一、《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原文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二、《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原文翻譯

  記得去年的今夜,我們在月明花嬌的'萬樹叢中舉杯歡飲,一同進入醉鄉(xiāng)。而今年今夜,只有我一個停立江邊,心情無比惆帳。月色朦朧,長堤昏昏暗暗,岸上垂柳搖曳的陰影遮住了?拷叺男〈。

  遠游的故人你現(xiàn)在何處?請江月把我的離愁帶往江外我那好友居住的地方。預想來年百花吐艷的時節(jié),我還會像今年這樣,更加深情地追憶去年呢!

  三、《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作者介紹

  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祖籍萊州,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仁宗朝宰相呂夷簡玄孫,哲宗元祐年間宰相呂公著曾孫,滎陽先生呂希哲孫,南宋東萊郡侯呂好問子。宋代詩人、詞人、道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