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三地理地圖四大判讀方法
1、直觀讀圖法
各種地理圖表中,有些圖表的內(nèi)容是較淺顯易見的,直觀讀圖法多適用于講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如在講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布時,可先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臺灣的火燒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遜,而后在這兩點間劃一直線,再觀察從東南向西北方向顏色的變化,便可知道“我國年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nèi)陸逐漸減少”。
2、縱向聯(lián)系法
學地理知識也和學其他知識一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用聯(lián)系的方法讀地圖,方可知道新知識的來龍去脈。如中國氣候特點之一的“氣候復雜多樣”,同學們只要在讀好“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中國干濕地區(qū)”和“中國地形圖”的基礎(chǔ)上,把影響氣候的諸因素聯(lián)系起來,便可得出結(jié)論:
“疆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東西距海遠近差別極大,地勢高低相差懸殊,地形類型齊全,分布錯綜復雜是造成氣候復雜多樣的主要原因!庇秩缡澜鐨夂蛐蛯W習、亞洲主要山脈、高原與河流走向之間的關(guān)系等皆可用縱向聯(lián)系法。
3、橫向?qū)Ρ确?/strong>
學習地理時,特別是進行橫向比較時,往往需借助地圖,這樣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點及其成因等。如在學習南美洲的地勢地形時,可與北美洲的地勢地形相比較。通過讀圖便知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相似之處都是由三大地形組成;而南美洲不同于北美洲,南美洲西部為高大的山脈,東部是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北美洲則是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這樣通過觀察、比較,加深了對南、北美洲地勢地形的認識。
在中國地理的學習中,掌握省級行政區(qū)的劃分是十分重要的,它關(guān)系到以后學習氣候,河流、礦產(chǎn)等地理現(xiàn)象、地理事物的分布及分區(qū)地理等各知識點。而“中國政區(qū)”圖中各省地理位置的分布似乎比較亂,名稱也較多,較難記憶,這樣就成了同學們學習中的難點。如何提高學習、掌握這張圖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呢?這就必須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及記憶技巧。下面就介紹一種分塊記憶方法。
首先,準備兩張空白的“中國政區(qū)”填充圖,在學習的過程中作練習用。
第二,先按地圖冊上的“中國政區(qū)”圖,在預先準備好的其中一張?zhí)畛鋱D上填寫一遍。這樣同學們對我國23個省、5個自治區(qū)、3個直轄市就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第三,開始仔細閱讀(也可說“背誦”或“強化”記憶)地圖中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塊學習與記憶。第一塊,東北三省:由北向南依次為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第二塊,中部兩市四。罕本┦、天津市。然后從河北省開始,在“中國政區(qū)”圖的中間通過一條線,由北向南,依次為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第三塊,兩島及沿海五省一市一區(qū):兩島為臺灣省和海南省。沿海五省一市一區(qū)由北向南依次為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四塊,在第二塊與第三塊的中間,由北向南夾著安徽省和江西省。第五塊,西北及北部四省三區(qū):由山西省往西畫一條直線,從東往西依次穿過山西省、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再加上北部的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六塊,西南三省一區(qū):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區(qū)。
第四,練習與鞏固。按這樣的分塊方法與步驟反復操練記憶,并且在另一張預先準備好的空白填充圖上用鉛筆試填。不要看已填好的圖,自我檢驗學習的效果如何。如果出現(xiàn)差錯,按上面的方法與步驟再次反復練習。六塊內(nèi)容一齊記憶有困難的話,可先練習第一至第四塊的內(nèi)容,然后再練習第五至第六塊的內(nèi)容。
4、旅行讀圖法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梢越Y(jié)合旅游來讀圖。比如讓自己制訂旅游計劃:第一站去什么地方,第二站去什么地方,走什么鐵路,經(jīng)過什么城市?等等。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學到許多知識。當然,如果條件許可,自己應(yīng)該出去走一走,那樣會開闊自己的視野,對自己學習地理看地圖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