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作文評析
以《199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上海語文試題》作文題為例,具體說明讀后感的寫作流程。
32.閱讀下面文字,以“‘回聲’的啟示”為題,寫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聲
有一個小孩子,不如道回聲是什么東西。有一次,他獨自站在曠野,大聲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聲,“喂!喂!”他又叫:“你是誰?”回聲答道:“你是誰?”他又尖聲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從山上傳來“蠢材”的回答聲。孩子十分憤怒,向小山罵起來,然而,小山仍舊毫不客氣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對母親訴說,母親對他說:“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對。如果你和和氣氣地對它說,它就會和和氣氣地對待你。其實,世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的啊!”
例文:
回聲的啟示
上海考生
對著小山尖聲喊叫,便得到尖利刺耳的回聲;而對它和和氣氣,便的到柔和溫婉的回聲。得到什么樣的回聲,全取決于我們在小山面前發(fā)出的最初的聲音。
人們常說“世事難料”,其實并不如此。我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世事,世事便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這便是回聲的啟示。
面對他人,如果我們捧出“真誠”,就能收獲“友情”;如果付出“猜妒”,比、便只能品嘗“孤獨”!都t樓夢》里的王熙鳳,其心計可謂舉世無雙,但過多的心眼縱然讓她在賈母前落下個好名聲,卻終究擺脫不了寂寞無伴的悲哀。即使對貼身丫環(huán)平兒,她也一概以猜忌相對,這當然不能以心換心了。連曹雪芹也不由發(fā)出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慨嘆,其原因便在于她沒有付出應有的“真”,便當然得不到“真”的回聲。
面對人生,如果我們付出“努力”,便能收獲“成功”;如果付出“享樂”,便只能得到“哀嘆”。偉大文學家魯迅一生的`努力可謂光照史冊,他不厭其煩地做著“一木一石”的工作,又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即便在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之后,他仍一刻不停地在努力。當我們翻閱《魯迅全集》的鴻篇巨制,仰望先人的成就時,常常流連于先生的“回聲”,卻忘了看一看先生當初那一聲聲頑強、堅毅的奮斗的吶喊。有的人在臨終之際,哀嘆自己今生一事無成,抱怨命運的不公,但他們卻忘了這“平庸”的回聲正是對他們青壯年時沉溺享樂,不思進去的最公正的回應。
回聲是公正的。因此,它最“無情”,卻又最“有情”:捧出“奮進”,便收獲“成就”的回聲;捧出“拼搏”,便收獲“勝利”的回聲;捧出“自信”,便收獲“堅強”的回聲,捧出“勇敢”便收獲“堅毅”的回聲。相反,若你付出的是自私、懦弱、沉淪……你便決計只能得到孤獨、悲傷和失敗的回聲。
讓我們記住那位母親的話,捧出愛,捧出心,收獲一曲“真、善、美”的回聲。
寫作分析:
綜觀全文,本文能很好地把握《回聲》這篇材料的內涵,抓住回聲的性質和“母親”的話,準確定位感點:我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世事,世事便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在論證方面,也多種角度、多種方法、選取典型事例深入論證中心論點;文章也體現了作者相當的文化底蘊,平時沒有對名著、對魯迅有一定的了解,開卷論題是不可能信手拈來如此貼切的例子的。
本文第一節(jié)復述材料,是述讀,用精簡的一句話概括《回聲》的內容,并緊扣材料,用“得到什么樣的回聲,全取決于我們在小山面前發(fā)出的最初的聲音!睘橄挛母悬c的提出蓄勢、鋪墊。
第二節(jié),緊承述讀,順理成章地亮出感點——我們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世事,世事便會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這是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三、四節(jié)是發(fā)感,作為文章的主體部分論證中心論點,從“面對他人”和“面對人生”兩個角度,選取典型人物王熙鳳、魯迅的典型事例,分別從反面和正面來論證中心論點,論證充分,具有較大的說服力。
第五、六節(jié)概括強化中心,發(fā)出號召:讓我們記住那位母親的話,捧出愛,捧出心,收獲一曲“真、善、美”的回聲。
文章六節(jié),按照“述感——感點——發(fā)感——結感”的寫作流程,完密地構建了讀后感的結構,本文在結構上堪稱是一篇典型的讀后感。
【讀后感作文評析】相關文章:
讀后感寫作范例評析09-09
小學作文評析10-01
小學語文作文評析10-04
小學作文評析范文10-08
小學敘事作文評析11-14
《風雨》的詩詞評析07-20
《早秋》的詩詞評析07-20
《無題》的詩詞評析07-21
坐井觀天教案及評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