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復二年:河東之戰(zhàn)簡介
唐天復二年:河東之戰(zhàn)簡介
第一次會戰(zhàn)
唐天復二年(902年),東平王朱全忠為解除揮兵西向,攻掠關中的后顧之憂,再次與晉王李克用在河東(治今山西太原西南)進行的`爭奪戰(zhàn)。
天復二年正月,正當朱全忠在關中以討伐叛逆,勤王保駕為名,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時,突聞河東兵進攻沁、慈、隰(治今山西沁源,吉縣、隰縣)等地,即于二月初一還軍河中(治今山西永濟西)。河東將領李嗣昭、周德威等相繼攻取慈、隰二州后,又進逼晉、絳(治今山西臨汾、降縣)。十二日,朱全忠派其侄朱友寧領兵會同晉州刺史氏叔琮攻擊河東軍。李嗣昭襲取絳州后,又被汴軍將領康懷貞奪取,李嗣昭等退往蒲縣(今山西永濟)屯扎。十八日,汴軍10萬在蒲縣以南扎營,氏叔琮乘夜率軍截斷李嗣昭歸路,并攻破營壘,俘斬河東兵萬余人。二十二日,朱全忠離開河中,于二十八日到達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坐鎮(zhèn)指揮。三月初二,氏叔琮、朱友寧向李嗣昭、周德威的營寨發(fā)起進攻。汴軍橫陣10里,河東軍僅數萬,又深入敵境,眾心惶恐不安。周德威出戰(zhàn)失敗后,密令李嗣昭帶領后軍先去,自率騎兵亦退。氏叔琮與朱友寧長驅追擊,河東兵驚慌潰逃,兵器糧秣幾乎全部丟棄,李克用子廷鸞被俘。朱全忠令氏叔琮、朱友寧乘勝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李克用得知李嗣昭等軍敗,派李存信率親兵前往迎戰(zhàn)。李存信進至清源(在晉陽南五十里),與汴軍相遇示戰(zhàn),便立即逃回晉陽。周德威、李嗣昭收集余眾,循西山(晉陽西南接介休之介山、綿山)返回晉陽。汴軍遂取慈、隰、汾三州;十五日,進圍晉陽,氏叔琮、朱友寧率得勝氣盛的汴軍扎營于晉祠(在太原南約十里),進攻西門。此時城中部隊尚未集結,氏叔琮攻城甚急,且每次巡視圍城官兵,總是寬袍大帶,以示悠閑自得。李克用晝夜登城,督令嚴加守備,堅守晉陽。數日后,逃散的士卒又集結起來。李克用弟忻州刺史李克寧也回到晉陽,眾心才安定下來。三月十六日,朱全忠因急于加兵關中,由晉陽返回河中。李嗣昭、李嗣源屢次率敢死隊乘夜進入氏叔琮的營斬殺捕虜,使汴軍驚慌擔擾,防不勝防。這時晉陽附近又瘟疫蔓延,氏叔琮于二十一日率部撤離晉陽,河東軍雖乘機又攻取了慈、隰、邡三州,但自此以后的數年不敢與朱全忠相爭。
第二次會戰(zhàn)
唐光化二年(899年),晉王李克用與檢校太師、中書令朱全忠為爭奪澤、潞(治今山西晉城、長治)二州進行的作戰(zhàn)。
光化二年三月,汴將葛從周繼大敗幽州節(jié)度使劉仁恭后,乘勝由土門(即井陘口,在今河北獲鹿西南)領兵一舉攻克河東的承天軍(今山西平定東北娘子關)。汴軍副將氏叔琮由馬嶺(今山西太谷東南)入,進取遼州樂平(今山西昔陽),又進軍榆次。李克用派內牙軍副將周德威領兵阻擊,大敗汴軍,斬殺3000余人,俘虜汴軍驍將陳章。氏叔琮棄營逃走,周德威緊迫不舍,出石會關(今山西太谷南),又斬殺汴軍千余人,葛從周撤兵退去。三月二十四日,朱全忠派河陽節(jié)度使丁會進攻澤州。一舉攻取。五月初二,李克用派蕃、漢馬步都指揮使李君慶領兵攻打李罕之,初七圍潞州。朱全忠派兵駐扎河陽(今河南孟縣),初九,派部將張存敬救援潞州,初十又派丁會領兵前往增援,大敗河東兵,李君慶被-迫解圍退去。李克用殺敗將李君慶及副將伊審、李弘襲,任命李嗣昭為蕃、漢馬步都指揮使,代替李君慶再次進攻潞州。八月初五,李嗣昭領兵抵達潞州城下,分兵攻打澤州。八日,汴軍將領劉圮放棄澤州城逃跑,河東兵攻克天井關(即太行關,在今山西晉城南太行山上),李克用委任李存璋為澤州刺史。潞州守將賀德倫關閉城門拒不出戰(zhàn),李嗣昭每天派出騎兵環(huán)繞潞州城巡游,捕捉出城芻牧之兵,并將州城附近30里內的禾黍全部割光,以困守軍。二十四日,賀德倫等乘夜棄城逃跑,奔赴壺關(今屬山西),遭到河東將領李存審伏擊,大部被俘斬。汴將葛從周帶領救援人馬趕到,聞賀德倫等已敗,乃率眾返回。自此,潞州又歸李克用所有。
【唐天復二年:河東之戰(zhàn)簡介】相關文章:
唐至德二年:河東之戰(zhàn)簡介10-17
唐元和十二年:蔡州之戰(zhàn)簡介10-17
唐乾元二年:河陽之戰(zhàn)簡介03-18
唐興元元年:貝州之戰(zhàn)簡介10-17
唐至德元年:陳濤斜之戰(zhàn)簡介10-17
唐建中四年:奉天之戰(zhàn)簡介10-17
唐咸通十年:成都之戰(zhàn)簡介10-17